【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书愤》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具有激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以书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以下是《书愤》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书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儿不学诗,老夫何为学?时时刻刻抱群书,不求甚解心自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译文:书愤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曾经属于王谢宴会的堂前,如今却飞入了寻常人家。

小孩不愿学习诗歌,老人们为何还要学呢?时刻抱着一堆书,不求甚解心情自然开朗。

古人的学问是经过辛勤努力得来的,年轻时的努力才能在老年取得成就。

书上学来的知识始终浅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世人嘲笑我疯狂不理智,而我嘲笑他们看不透人心。

不见五陵豪杰的墓地,我不要鲜花美酒,只要耕种自己的田地!赏析:这首诗以朱雀桥和乌衣巷为背景,以书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首先,诗人以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和乌衣巷口的夕阳为景,点明了贫瘠之地。

野草花象征着平凡人民,夕阳象征着衰落和消逝的年华。

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对权贵豪门的讽刺。

诗人在这里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贵主导的压迫。

接着,诗人指出小孩不愿学习诗歌,老人们却在学习。

小孩不愿学习诗歌,或许是因为课业繁重、社会环境等原因,而老人们却仍然坚持学习,这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人时刻抱着一堆书,虽然不求甚解,但这让他心情宽广。

可见,诗人通过对小孩、老人学习态度的对比,表达了对于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不退缩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得来是经过辛勤努力的,年轻时刻苦学习,才能在老年时取得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高中语文书愤知识点分享

高中语文书愤知识点分享

高中语文书愤知识点分享原文欣赏《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简介:《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字词: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书愤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书愤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书愤赏析【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

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书愤赏析》希望可以帮到你!书愤赏析(一)《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

以六十二岁。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住。

他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作者现在的概叹。

小小年纪,便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但哪里又会懂得世事的艰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

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的。

“中原北望气如山”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心中的愤郁积如山。

一个“气”字足以看出诗人的悲愤。

小小年纪便有抗金报负,可是朝廷正豺狼当道。

看着自己的国土被金兵践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

怎么不会“气如山”呢?可这如山的愤怒又向何处发泄,诗人只能“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当年,宋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那两次胜仗。

诗人仍记忆犹新。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这气壮山河的两次胜利斗争。

可以看出作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同时也表明宋国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前两联作者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金报负。

早岁的豪情形成全诗气韵雄厚的基调。

从回忆到现实,回应首句诗意转为悲凉。

“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即意为守边的战士,能保卫国家安全的人。

一个“空”字体现出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南宋有如陆游这种壮志的人甚多,却只能“空自许”可见当时的南宋统治是多么的*。

这怎能不让诗人“气如山”而“书愤”呢?这里“空自许”与“世事艰”照应正是对投降派的愤怒。

“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蹉跎,诗人对镜自照,才发现头发已经发白了。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所以,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

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31《书愤》-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31《书愤》-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1 《书愤》《书愤》正文翻译注释赏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bìn)已先斑。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原文欣赏】《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介:《书愤》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背景: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字词: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练习题: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散关谮言跛脚无耻谰言B.伯仲薄似纱杜撰寡廉鲜耻c.斜行蕴藉冠冕锃光瓦亮D.塞上商榷形骸游目骋怀答案:D解析:A.散sǎn;B.薄báo;c.藉jiè,锃zè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答案:B解析:B.许:称许,称赞。

《书愤》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

《书愤》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

《书愤》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知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北望气如山(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夜雪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渡,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秋风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空自许,镜中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后世),千载谁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间!【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二、作文素材提炼事实论据1、环境造就人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择师的重要性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3、秦桧弄权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书愤赏析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书愤赏析

[键入文字]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书愤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书愤赏析
 【摘要】为大家带来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书愤赏析,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书愤赏析(一)
 《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

以六十二岁。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住。

他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作者现在的概叹。

小小年纪,便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但哪里又会懂得世事的艰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

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的。

中原北望气如山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心中的愤郁积如山。

一个气字足以看出诗人的悲愤。

小小年纪便有抗金报负,可是朝廷正豺狼当道。

看着自己的国土被金兵践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

怎么不会气如山呢?可这如山的愤怒又向何处发泄,诗人只能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当年,宋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那两次胜仗。

诗人仍记忆犹新。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这气壮山河的两次胜利斗争。

可以看出作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同时也表明宋国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

默写《书愤》《锦瑟》《山居秋暝》

默写《书愤》《锦瑟》《山居秋暝》

高二语文默写:《书愤》1. 《书愤》中,“,”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2.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3.《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是“”(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是“”(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是“”(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是“”(愤无人领军)。

4.《书愤》中的“,”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5.《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而到了晚年却“”,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

高二语文默写:《锦瑟》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2.《锦瑟》中的“,”两句,用了庄子和望帝的典故,一方面借美好缥缈的梦境表达亦真亦幻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4.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来抒发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理想的两句是:“,。

”高二语文默写:《山居秋暝》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中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4.《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5.《山居秋暝》中“,”,写出了皓月当空、山泉清冽的景象,生动表现了清幽明净的自然美。

高二语文默写:《书愤》1. 《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2.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2025届一轮复习之《锦瑟》《书愤》理解性默写+课件

2025届一轮复习之《锦瑟》《书愤》理解性默写+课件

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
镜中衰鬓已先斑
2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
酬情怀的诗句是“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书愤》中,“

”两句是写现在,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8.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6.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锦瑟》中有 “ , ”,选“月”“珠”“日”“玉”
以成奇幻飘缈的妙境,内涵丰富,广为传诵。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8.《锦瑟》一诗借南海鲛人的典故来表达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
9.《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0.《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2.《书愤》中,“ 恢复之志具体化。
”两句将诗人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3.《书愤》中,颔联“
”两句妙在
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
境的句子是:


20.《锦瑟》中“

”运用典故,描绘了
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出来。
22.李商隐的《锦瑟》中“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

早岁哪知世事艰——《书愤》-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专题(统编版选必中册)

早岁哪知世事艰——《书愤》-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专题(统编版选必中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书愤》【素养目标】1、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理解南宋末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一、导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

他就是陆游,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复失地的宿志得不到实现,而国土沦陷的愤懑却一如既往。

诗人回忆起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过去,想起自我期许的落空、失地收复的无望。

通过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

全诗感情沉郁,齐韵浑厚,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诵读此诗,应体会诗作内容与诗人亲身经历的关系,理解“书愤”的丰富内涵。

二、课前预习1、知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今天所要学的《书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3、题目解说书: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陆游《书愤二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陆游《书愤二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书愤二首陆游宋代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译文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萧萧: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今为蜻蜓湖),故曰。

鉴: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餐毡(zhān):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优愤”句:《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春芜(wú):春草。

上林苑:秦时宫苑名,在陕西省。

泛指皇家园林。

当时在沦陷区。

颓垣(yuán):断墙残壁。

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

当时在沦陷区。

鬼雄:鬼中豪杰。

《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高三复习资料 书愤试题

高三复习资料 书愤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书愤1、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表达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表达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成功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说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详细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学生考虑: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说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感情基调是大方悲壮3、探究课题: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

观点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

“气〞即悲愤。

观点二:“气〞为“豪壮之气〞,理由是:①从前后诗意看。

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困难,所以在北望陷落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

假设把此“气〞解为“悲愤〞,那么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络。

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HY队抗击金兵进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忆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所如山〞的形象再现。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

“气〞释为“悲愤“,外表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

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比照。

“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互相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比照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穿,构造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

愤列锦〔意象组合〕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意象〕,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详细可感的图象,用以衬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书愤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书愤的知识点

⾼中语⽂书愤的知识点书愤是南宋诗⼈陆游创作的⼀⾸七⾔律诗。

全诗紧扣住⼀“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活情景,下⾯⼩编给⼤家分享⼀些⾼中语⽂书愤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中语⽂书愤的知识书愤:书写⾃⼰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迈⽓概坚定如⼭。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

⽓,⽓概。

楼船,指采⽯之战中宋军使⽤的车船,⼜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组⼈的脚⼒踩踏前⾏。

车船在宋代盛极⼀时。

因这种战船⾼⼤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帝要杀⼤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长城!”衰鬓:年⽼⽽疏⽩的头发。

斑:指⿊发中夹杂了⽩发。

出师⼀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篇《出师表》,表达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喻⼈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低。

书愤鉴赏本诗系宋孝宗淳熙⼗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有⼀,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如⼭”的画⾯来表现,不⽤⼀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氛和⾼昂的战⽃情绪。

⼜妙在对仗⼯整,顿挫铿锵,且⼀⽓贯注,组接⽆痕,以其雄放豪迈的⽓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当英雄⽆⽤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的记忆⾥去的。

想当年,诗⼈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豪⽓,有如⼭涌,何等⽓魄!诗⼈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私,倾⼒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作梗、破坏以⾄于屡遭罢黜?诗⼈开篇⼀⾃问,问出多少郁愤?后四句抒发壮⼼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但悲愤⽽不感伤颓废。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词专项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案23书愤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词专项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案23书愤

必背案23 书愤【原文】书愤①陆游早岁那②,中原北望④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⑤空自许,⑥,千载谁堪伯仲间⑦!【词语解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②那:同“哪”。

③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④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⑤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

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

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⑥名世:名显于世。

⑦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诗歌鉴赏】这首诗紧扣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歌,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情境默写】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典题训练】7.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原文欣赏】《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介:
《书愤》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背景: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字词: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练习题:
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
谮言
跛脚
无耻谰言
B.伯仲
薄似纱
杜撰
寡廉鲜耻
c.斜行
蕴藉
冠冕
锃光瓦亮
D.塞上
商榷
形骸
游目骋怀
答案:D
解析:A.散sǎn;B.薄báo;c.藉jiè,锃zè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答案:B
解析:B.许:称许,称赞。

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c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