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主题阅读课资料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和寓意,可能还需要引导和解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解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发现,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心情,激发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情感。
5.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标题《月是故乡明》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动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2 教学内容分析《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四章:诗歌欣赏与朗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包括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朗读练习。
4.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朗读技巧。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授诗歌的创作技巧,包括用词、句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创作练习。
5.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故乡文化探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故乡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故乡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习俗、方言、历史、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故乡文化对自己的意义。
6.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故乡文化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七章:故乡人物描写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通过诗歌描写故乡人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教案标题:《月是故乡明》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文阅读,使学生熟悉诗歌《月是故乡明》,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歌《月是故乡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人用词和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月是故乡明》课文及诗歌赏析材料。
3. 创设课堂情境所需要的图片或触发学生情感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幅描绘秋天月亮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
2. 呈现诗歌题目《月是故乡明》,请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引导他们对月亮的感受进行描述。
阅读与理解:1. 播放一段关于作者背景的视频,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分段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跟读并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诗句含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感受。
4.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联想作者的思绪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创作和表达:1. 给学生5分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对月亮的情感,写下对月亮的感受和表达。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指导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展示小组的成果。
五、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幅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与之相关的诗句。
2.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相关诗歌,扩展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进行平时评价。
2. 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价其表达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月是故乡明》教案
一、教案简介《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描绘故乡美景和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散文。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品味语言特色和感悟作者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法,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提高对散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散文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板书课题《月是故乡明》1.2 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2. 朗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理解课文3.1 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并补充。
3.2 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
4.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4.1 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2 教师举例分析,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5.1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文的感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后作业6.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6.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和感悟,能够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引导和点拨。
对于表达技巧的分析,可以适当拓展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故乡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他们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朗读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景,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美景。
3.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4.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韵律美,培养朗读和欣赏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优秀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优秀3篇1教学目标:1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彩云追月》)(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
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
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
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
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歌曲、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如“月”、“故乡”等。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述《月是故乡明》创作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欣赏与朗读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月是故乡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4.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诗歌欣赏和朗读练习。
4.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5.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生活实例、小组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6.3 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培养审美情感。
第七章:诗歌的艺术特色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7.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知识点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故乡》这篇课文。
对于这篇课文,有以下几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整篇课文的主题、情节和情感表达,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来回答相关问题。
2. 描写人物和描写景物:《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故乡的人物和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语言运用: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运用。
4.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的活动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回答问题、找出课文的主题、推测人物的感情、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通过学习《故乡》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同时提高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月是故乡明》的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3.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诗歌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PPT、录音设备等;学生:教材、笔、纸等。
四、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月亮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月亮有哪些描述。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月亮之歌》音乐,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
2.展示诗歌教师出示《月是故乡明》的全诗,让学生自由阅读。
3.整体感知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有哪些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描写?3.诗歌有几首五言诗?有哪些押韵的字?4.诗歌中暗藏哪些比喻和暗示?4.诗歌分析1.主题内容:诗歌写的是月亮,但主题并不是仅仅是月亮。
诗歌中通过把月亮比作故乡、家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记忆的怀念和思念。
2.描述方式:诗歌用五苯、押韵的形式,流畅优美;用熟悉的场景、形象描写月亮。
如“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
3.表达意义:诗歌中的“故乡”若是理解为一个人的心灵故乡或者文化根源,那么诗人是在表达对文化、对民族的思念。
4.比喻和暗示:诗歌中蕴含很多比喻,如将月亮比作故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将“青山”“流水”“星星”、“竹子”等看作暗藏的比喻,能够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5.赏析环节教师让学生朗读全诗,感受其中韵律、语调以及诗歌内在的意境与情感,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6.体验环节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整首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特别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诗词背诵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背诵,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的诗意美和文化价值,同时学生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精读全文,感悟诗歌内涵,口头说说自己的感受;2.选择一句话进行背诵。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怀。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月是故乡明》的原文背诵与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1. 诗歌中作者情感的细腻把握。
2. 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故乡的月亮、家乡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字词、句段,阐述其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抄写诗歌,加强记忆。
(2)学生选择一首家乡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原文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 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家乡诗词时的表现。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其在作文中的体现。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继续深入学习诗歌《月是故乡明》,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月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在写作中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修辞手法运用: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不够熟练,难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提供实例、进行仿写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4)写作能力提升:如何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教师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某个夜晚,看到月亮时,突然想起家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如何通过月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月”为线索,通过对故乡和他乡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佳作。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优美的段落。
(2)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恍然大悟、旖旎、徘徊”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让学生体会到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
1.3 教学活动:播放一首关于故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向学生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月是故乡明》,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月是故乡明》,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进行文学鉴赏。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故乡的风俗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的风俗文化,增强对故乡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承意识。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故乡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风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故乡的风俗文化,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风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故乡风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章:故乡的变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的变迁,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对故乡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故乡的变迁,包括城市化、环境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故乡的变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月是故乡明》教案
写作手法运用
象征手法
01
月作为故乡的象征,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对比手法
02
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凸显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
真。
细节描写
03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乡村生活的点滴,使读者仿佛置身
其中。
写作风格特点
朴实自然
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实际,使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真挚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作者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 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 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通过解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月 亮意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 己的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完成教材中配套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
对于练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和纠正,避免在后续学习中出 现类似问题。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展视野
阅读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如 古诗、散文、小说等,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月亮的象征意义和审
人。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全文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月之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作者心中的故乡,也是读 者心中的一片净土。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对故乡的那份难 以割舍的情感。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感知、观察和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月是故乡明》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音乐与素材:背景音乐《月光曲》。
2.教具与材料:《月是故乡明》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诗歌欣赏1.老师朗读诗歌《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老师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比喻、修辞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步骤二:理解诗歌意境1.引导学生思考:在《月是故乡明》这首诗中,月亮是怎样的?2.学生串读这首诗,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中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步骤三:观察与描绘1.学生外出校园,在夜晚观察月亮。
鼓励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亮度和所处的环境。
2.学生回到教室,用笔和纸描绘他们观察到的月亮。
鼓励学生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他们对月亮的感受。
步骤四:艺术创作1.分组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月亮描绘作品。
2.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月亮作品。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月亮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全班评价和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诗歌的欣赏技巧和艺术创作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
同学们对月亮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入,也更加懂得欣赏和表达美的能力。
此外,分组合作和展示分享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
部编版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版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研究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研究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讲授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佐讲授。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包括预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讲授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讲授流程如下:(一)布置预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中央,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 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 可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② 我和一群六 七岁的小朋友,最 喜欢扒开石头,寻 找小鱼、小虾小螃 蟹,我们并不是捉 来吃,而是养在玻 璃瓶里玩儿。
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 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 乡、深爱着家乡。
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洲。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同学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 之情或思念亲人的古诗呢?
低举疑床
头 思 故
头 望 明
是 地 上
前 明 月
李 白
静 夜 思
乡月霜光
, . , .
古诗朗诵 返回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诗朗诵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让我们走进文章,感受那眷眷的乡思、浓浓的 乡情、悠悠的乡韵。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 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整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春风、月亮 等 景物来表达诗人 浓浓的思乡 之情!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 么还不摇桂花嘛!”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
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 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 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月露 是从 故今 乡夜 明白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 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感情.
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永远是最温馨、 最难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一草一木、 一事一物,都会引起漂泊在外游子对家乡、对亲人、 对儿时的怀念。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 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 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 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 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 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 花雨。
①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 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 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 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 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 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返回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 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
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 亲人。)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第六单元 主题: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我们采用读、批、注、议法学 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自读课本》 八篇同主题文章,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主 题是什么?你采取了哪些读书方法?
这一单元的课文有《古诗 三首》《梅花魂》《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我采用的读书方法主要是 批注法,如:画记式、注释 式、归纳式、联想式等。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 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 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 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 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用~~画出来。
(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 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 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 词语体会出来的。)
“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 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 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 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 题点明 了中心。)
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 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 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