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说明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浙江义乌的一家企业却将这个一般人看不起眼的产品做出了大文章。
它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在全球饮料市场上,有1/4的消费者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吸管。
公司每天用两个集装箱将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这个事例体现了量变的重要性,也说明任何事情同时具有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
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
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
冰和水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冰变成水,有水变成冰,水从0度到99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体。
有冰变成水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很多,从古到今有很多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这种过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
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个加一倍。
把棋盘的六十四格放满就行了。
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
谁料到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没有了。
国王很快就看出来了,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经计算,这个发明者需要的麦子要18,46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量变。
战国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是哪一等都比田忌的马强,结果田忌三战三败。
田忌的好友,着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得知此事,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
比赛又开始了,这次是田忌以下等马队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这次田忌赢了。
事物的质变就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跨越,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田忌采纳孙膑的意见,马仍然是原来的马,只是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所以就由输变赢。
这就是启示我们,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的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把握“空间结构形式”变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夺得胜利。
张家辉的影帝之路,张家辉1989年进入演艺圈,从一个个的小配角走来,直到1999年才凭借《赌侠1999》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但接下来的10年,尽管出演了很多部电影,成为荧幕上的熟面孔,但依然默默无名。
直到2009年,在他步入演艺圈20年的时候,凭借《证人》中(饰演洪荆)的出色表演,一举成为金马奖和金像奖双料影帝!当有记者问他如何评价过去的20年时,他说:“我要感谢过去20年的磨砺,正因为是过去20年的积累,才有了站在这里的张家辉!!!”
葛优的影帝之路,他是《天下无贼》中的黎叔、《非诚勿扰》中的秦奋!他不但手捧国内表演最高奖的金鸡奖,而且荣登戛纳影帝宝座。
他就是葛优!但葛优最初的从艺之路并不顺达。
中学毕业以后他到北京郊区插队,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
为了回城,葛优开始投考各艺术团体,却屡试不中。
在老父亲葛存壮的点拨下,才以小品《喂猪》叩开全总文工团的大门,当上话剧演员。
这年他25岁!他1984年第一次出演电影,直到8年后才开始获奖:1992年获得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93年获得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1994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每当他谈起以前的经历时,他不无幽默地说:“包括那段喂猪的日子在内的一切经历,都为我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累!”
邓亚萍的人生三级跳,邓亚萍是大家都熟知的乒乓球运动员,靠着一板一板的刻苦训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8年世界女单第一、取得18项世界冠军!成绩的背后是邓亚萍的不懈努力,即使在她获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后,仍然是国家队中训练最为刻苦的一员。
恰恰是如此刻苦训练的积累,才创造了乒乓女皇的邓亚萍时代!可是你知道吗?永不停止攀登人生高峰的邓亚萍,靠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取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份荣耀同样来自日复一日的量变积累。
从以上的几个事例中,不难看出量变与质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成功不是偶然,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
张家辉、葛优的影帝之路和邓亚萍人生三级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进步,一天天的积累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只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保持平常心,克服浮躁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都努力一点,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于量变与质变的哲学事例分析
很小的时候,父母以及老师就常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至理名言来教导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而长大并且学了哲学之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明白了这句话背后所蕴藏的深厚的哲学思想。
也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即量变质变的规律。
“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相比,前者无疑是很小的、不显着的变化;后者则是巨大的、显着的变化。
由“跬步”的积累到“千里”的巨变,由“小流”的积聚到“江海”的巨变,这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可见,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以微小的、不显着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着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在哲学上,就把事物这种逐渐的、不显着的变化叫做量变;而把事物显着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由冰变水,由水变汽;由种子到幼苗,由幼苗到参天大树,都是现实生活中量变质变关系的反映。
哲学是一门能够带给人类智慧的学科。
而量变与质变这一世界观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启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的量的积累是有两种情况的。
第一种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哲学家们通常叫此为外延的量变引起质变。
还记得曾经听过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烧饼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
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人很后悔,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是多么的不会过日子啊,前面六个饼子被我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那我就不会浪费那六个了。
”这就是这个人由于忽视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一准则,而闹出来的笑话。
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指事物在成分和结构的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通常也被称其为内涵的量变引起质变。
最典型的莫过于化学中的一些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虽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碳构成,但是由于不同的排列次序,使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其实田忌赛马同样能解释这一原理,不同的战马出赛的顺序,带来了由输到赢的转变。
这原理给我们现实生活能带来许多的启示:比如大到,当前国家重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到我们12年苦心孤诣考取大学,若没有平时一点一滴量的准备,又何谈冲过高考独木桥等等。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是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呢?显然不是,若是刚才讲过的那个人只吃了一个烧饼,显然还是不能使他达到吃饱这一质变的。
所以,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能发生质变。
水逐渐的加热,在零度到一百度之间是没有发生质变的,超过一百度才会引起质变。
这一准则启示我们,要保持事物的性质时就一定要把量控制在一定范围;而假如我们要改变事物形式,就要有所突破,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跃。
3、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量变与质变的发展过程。
正如我们的习主席,也是从最初的知青,到正定县的县委书记,再到厦门市的副市长,最后发展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还有,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战略也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是在哲学发展过程中,也有人针对量变与质变提出了一些形而上学的观点。
即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
1、庸俗进化论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种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的形而上学思想。
主要代表为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这一观点主要认为自然界现有的秩序是一种渐进过程的产物,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其基本思想为:只承认事物发展的渐变,否认事物发展中的突变,只承认发展中的量变,否认事物发展的质变;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它庸俗地套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用种族之间斗争的“优胜劣败”或气候、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解释社会现象,否认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主张点滴改良和阶级调和,实际上它是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哲学,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意在不触动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实行某些微小的改良,用以麻痹劳动人民,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2、激变论,又称“灾变论”。
一种用灾变来解释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变,否认生物自身进化的形而上学理论。
18世纪中期,布丰依据1680年出现的大彗星离太阳的最近距离只有23万里的事实,认为地球可能是太阳与大彗星碰撞出来的一个炽热的碎片,在其旋转中形成了一个球体,初次形成了太阳系和地球灾变形成的演化理论。
之后,灾变论分化为以波蒙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灾变论和以居维叶为代表的非现实主义灾变论。
前者认为,古今地质作用是相似的,通过古今地质过程和产物的比较,可以认识地球史。
而居维叶在其《地球表面的革命》一书中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发生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变化,如海陆升降、严重干旱或水灾、火山爆发、地震等等,这些变化导致了许多生物绝迹,其他地方的生物便移居此处,从而出
现一个新的世界。
如此反复下去,就看到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类型的生物。
居维叶的后继者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灾变论学说,认为地球的灾变是突然间席卷全球的,因此灾变后的世界只能由上帝来加以重新创造,地球上的物种也是上帝多次创造的成果,这无异是对上帝创世说的理论论证,由此也为宗教界所大力推崇。
灾变论否认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古生物和现代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否认了生物自身的渐进和进化,把质变绝对化,视质变为突然发生的、没有量变准备的突如其来的一击,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杠杆,因此它不仅是违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观点,而且也是一种背离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学说。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无须经过积蓄革命力量的准备阶段,幻想通过突然的冒险活动取得胜利。
可见,不管是庸俗进化论还是激变论都是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发展关系,拒绝这些错误倾向。
同时也要在看待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用量变与质变的眼光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现实意义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平衡、相持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着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3)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引起的。
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主次地位的改变时,事物呈现出量变状态。
当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改变,原有统一体破裂,事物便呈现出质变状态。
(4)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度。
在度以内的变化是量变,突破度的变化就是质变。
在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界限是确定的。
但由于事物的范围无限广泛。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同一种变化在一种关系中是量变,在另一种关系中就可能成为质变了,反之亦然。
量变和质变区分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部分质变既是质变也是量变。
量变质变的区分所以是不确定的还在于世界上没有什么纯粹
的量变和纯粹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逐渐的量的变化到迅速的质变的过程。
在黑格尔认为“质是存在同一之直接的规定性,预计将讨论的量不同,量虽亦同样是存在之规定性,但不复是直接与存在同一,而乃是与存在不相干,且存在与存在的规定性。
——某物之成为某物,乃由于其质,如失掉其质,便会停止其位谋无。
”“量是不复与存在同一的规定性,而是与存在分开了的;它是被扬弃
的和转化成毫无所谓的质。
它包含存在之变动不局,而事情本身即存在,并不因
1
为它而遭受变动。
反之,质的规定性则与存在为一;它既不会达到存在,亦不会超过存在,它是存在的直接的限度。
因此,质是直接的规定性,并在量之先,它是必须构成开端。
”✍对于黑格尔所说的“质”、“量”,和他的逻辑学中的其他概念范畴一样,完全不是指客观物质世界的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而是一种绝对化了的纯粹的概念。
在哲学范畴上有着许多对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的不同看法。
但是如何更好的理解与明了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呢?
例如我国国民经济这个事物内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双方在发生量的消长,在消长的过程中双方各自的结构在变,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因而也在变,这种量的减增和比例的变化就是量变。
量变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静止、相持、平衡、连续性的保持等。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
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马哲中这么说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两边永远不会永久的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海涅论及罪恶时所说的每个人对自己都可以是道德高尚的,而构成罪恶总是需要两个人。
即“运动的形式的变化总是一个至少要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过程(例如热),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失去一定量的一种质的运动,另一个就获得相当量的那一种质的运动(机械运动、点、化学分解)。
”✍因此,量和质在这里是双方地和相互适应的。
更好的诠释了量与质是相互依存的。
2
参考文献:✍(摘自张世英第三版《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128)
✍(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P4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P77)
不仅如此,最简单的例子是氧和臭氧,在这里2:3引起了一些完全相异的属性,甚至在气味方面。
化学同样只用分子中原子数目的各不相同去说明其他的同素异形体。
数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纯粹的量的规定。
但是它充满了质的差异。
而只要数学谈到无限大和无限小,它就导入了一个质的差异,这个差异甚至表现为不可克服的质的对立:量的相互差别太大了,甚至它们之间的每一种合理的关系、每一种比较都失效了,甚至它们变成在量上不可通约的了。
通常的不可通约性,例如,圆和直线的不可通约性也就是辩证的质的差异;但是在这里正是同一类数量的量的差异把质的提高到不可通约性。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是新旧交替的关节点。
质变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果,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
在许多的古文中均可体现这一点:水滴石穿;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而对于这些,为什么会石“穿”、躯“丧”、堤“溃”?但其中我们为什么却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湖边规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对于量变与质变对于我们的生活等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
⑴、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⑵、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
⑶、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
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
李泽厚说中国实现民主的途径就和开门是一个道理,不能急燥,这就是适用了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的哲学道理。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
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
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有意义。
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
对于这些,邓小平很好的为此做了切实的阐述: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