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D.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由普通西瓜培育出三倍体西瓜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的育种原理相同
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C.瓜田长期使用某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该田最终出现瓜蚜新物种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分)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分)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抗性家蝇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DDT抗性品系的形成不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库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分)
A.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docx

囱进化理论(12月14日)H ):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E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乍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o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叙述,正确的是()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F化的过程彳成新物种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7.(易错题)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骸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匚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f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璧9.小鼠种群经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A.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10.(2012 -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唇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共 14 小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生殖的能力超越生计环境的蒙受力B.生物的过分生殖惹起生计斗争C.在生计斗争中适者生计D.遗传使细小有益变异获取累积和增强答案 C分析在生计斗争中,拥有有益变异的个体简单生计下来,拥有有害变异的个体简单死亡。

这样适者生计,不适者被裁减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限制性在于() A.不可以解说生物进化的原由B.不可以解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可以解说生物现象的一致性D.不可以解说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征答案 D分析因为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不过从个体水平易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察看和描绘,但不可以解说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美和发展表此刻()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资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经过生计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次的改变⑥隔绝以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计,不适者被裁减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资料,隔绝是新物种形成的必需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绝。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 ,将它与敏感型杂草 Y 杂交,结果以下表所示,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后辈中耐药型后辈中敏感型杂交亲本植株比率 (%)植株比率 (%)耐药型 A ♀×100 0敏感型 B♂敏感型 C♀×47 53耐药型 D♂A.耐药型基因能够突变成敏感型基因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以前就已产生D.A 和 B 杂交子代集体中耐药基因频次占100%答案 D分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能够相互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以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A.杂交水稻 B.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甜椒 D.克隆羊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4.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6.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 )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7.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8. 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的适应性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10.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40%,种群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50% B.35 % C.25% D.15 %11.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色盲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B.5%C.14%D.9.3%12.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 B.黑种人和白种人C.马和驴 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13. 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习题及答案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获得性遗传D.自然选择4.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获得性遗传B. 用尽废退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6.“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力,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纯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C.岛上的生物未进化D.它们的祖先不同8.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9.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10.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1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13.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1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15.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B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6.用灭害灵消灭蚊蝇等有害昆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时期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灭害灵使蚊蝇产生了抗药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7.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18.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第4周)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B.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187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 20%、ss 70%,黑色基因S对浅色基因s为显性。

工业发展导致树干变黑,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那么1871年桦尺蠖的S基因、s基因的频率分别是()A.23%、77% B.34.4%、65.6% C.20%、80% D.30%、70%4.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A.不断衰退B.不断进化C.产生新的物种D.丧失基因库5.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惟一因素6.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7.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及答案练习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课程也一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1.(20XX年·忻州四校二模)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 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20XX年·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了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1/ 4影响实现的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5.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右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2/ 4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7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6.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C.一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7.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8.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的实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 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简单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简单死亡。

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说明生物进化的缘由B.不能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能说明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 D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学问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程度和性状程度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展了视察和描绘,但不能说明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开展表如今()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变更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运用除草剂的试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展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答案 D解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

高二生物必修2第七章测试题11.doc

高二生物必修2第七章测试题11.doc

高二生物周测高二生物必修2第七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 在进化过程中,新的性状的出现是因为()A. 具有其他作用的基因点突变的积累B. 基因型对有利的表现型的积累C. 一个基因复制(重复)和来自该复制点上突变的积累D. 普通基因的突变2. 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彖的原因()A. 他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3•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眾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4. 果蝇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对于一个等数量的种群(108〉來说,出现的突变数足2x104x109108=2x107个。

这一数据说明了A.突变都是有害的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了原材料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髙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5. 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 (男:女=2: I);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b 的频率是()A. 2.97%B. 0.7%C. 3.96%D. 3.2%6.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那么他们生小孩同时患上两种遗传病的概率()A 1/88B 1/22 C1/2200 D 3/800二.双项选择(每题6分,共12分,少选漏选3分。

)7. 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垂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制的病毒。

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零性变化进行调査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上而的结果中得知一种爭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并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界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帝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子和病离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A隔离B自然选择C突变D定向进化8.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B.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籾生殖隔离足同时出现的1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下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OT )和生物防止(引入天敌〉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2)在A 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即原因是:一方面害虫.(3)指岀E 点开始的防治右何突出优点10.人1E 常的血红蛋口是由纯合基因Hb 八决定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HH 在纯台情况下引起的,患者严重贫血.在儿矗时期 就会死亡:携带此致病基因的杂合子(HR'Ht?)会出现轻度贫血.但不会死亡:在大名数地区Hb “的基因频率很低。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卷含答案】第七章训练26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卷含答案】第七章训练26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2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基础过关知识点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鼹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知识点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4.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5.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12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变异D .适者生存6.一只雌蛙能产卵4 000~5 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

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 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自然选择7.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B .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 .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的内容是( )A .生物具有的适应性B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 .生物具有多样性D .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原因 能力提升9.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67分)1.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2分)A.62.9%B.78.6%C.76.8%D.77.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假设当年种群数目为100,则绿色为60只,浅褐色为30只,褐色为10只,根据题意,第二年绿色个体为66只,浅褐色个体为30只,褐色个体为9只,计算A基因的频率=(66*2+30)/210=77.1%.故选:D2.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选项错误;B、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故B选项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选项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检测卷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检测卷

第七章检测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题 2 分,共50 分)1.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两种学说的差异,正确的说法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经过变异适应环境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 .获取性遗传B .用进废休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3.以下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计,不适者被裁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4.以下列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好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相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经常高出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计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计斗争中简单获取食品而生计并生殖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吻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否定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6.依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见解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到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冻害D.受农药办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遇将基因传达给后代7.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A .必定与环境相适应B.定向生计斗争C.能传种接代 D .变异是定向的8.某种群中AA 、 Aa 、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生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7.6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

7.6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孟德尔C.拉马克D.摩尔根2.不是拉马克观点的表述是(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 600人,褐眼人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

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D.0.82和0.184.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

T基因和t 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B.49%、42%C.49%、9%D.42%、58%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主要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C.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D.不同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不同的方向演变 6.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动物 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 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大和小的两种草履虫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9.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猜测最有可能的是( ) A.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 C.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第4周)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B.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187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 20%、ss 70%,黑色基因S对浅色基因s为显性。

工业发展导致树干变黑,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那么1871年桦尺蠖的S基因、s基因的频率分别是()A.23%、77% B.34.4%、65.6% C.20%、80% D.30%、70%4.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A.不断衰退B.不断进化C.产生新的物种D.丧失基因库5.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惟一因素6.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7.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练习(第4周)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B.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187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 20%、ss 70%,黑色基因S对浅色基因s为显性。

工业发展导致树干变黑,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那么1871年桦尺蠖的S基因、s基因的频率分别是()A.23%、77% B.34.4%、65.6% C.20%、80% D.30%、70%4.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A.不断衰退B.不断进化C.产生新的物种D.丧失基因库5.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惟一因素6.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7.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8.如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的缺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 2 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5)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7)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的方向。

10.下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图解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界的______性和______性。

(4)如果改变上述动物的生活环境,能够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就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则被淘汰。

1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图2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8.(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2)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3)选择定向增强(4)农药的选择作用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激素防治9.(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原材料方向(2)2×106(3)65%35%(4)2%(5)残翅是不利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生殖基因(7)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10.(1)原始祖先(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多样的(3)多样适应(4)适应新环境变异不能适应新环境变异11.(1)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③基因频率(5)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