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莫雷《⼼理学研究⽅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第13章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理技术范式13.1复习笔记⼀、认知⼼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和常⽤指标(⼀)认知⼼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信息加⼯⼼理学主张⽤信息加⼯的术语和计算机⼯作原理对⼈类⾏为进⾏准确的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有关认知过程的⼼理学理论。

在实际研究中,信息加⼯⼼理学应⽤最⼴泛的⽅法是以信息加⼯思想为指导的认知⾏为实验法。

该法强调对所研究的⼼理过程进⾏模式化区分,其主要特点是要求预先设定信息加⼯流程,采⽤适当的实验任务和⾏为指标,通过精致的实验设计推断研究假设的合理性。

与传统的实验法相⽐,信息加⼯的认知⾏为实验法能更准确、更精细地深⼊分析并描述⼈类的⼼理过程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知⼼理实验研究的常⽤指标1.反应时(1)概念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发⽣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实验测得的反应时间是个体内部⼏部分操作时间的总和,具体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脑的加⼯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所耗费的时间。

反应时是认知⼼理学中应⽤最⼴泛的实验指标。

(2)利⽤反应时数据推断认知加⼯机制的⽅法①因素相减法因素相减法是⼀种⽤减数⽅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过程的⽅法。

a.该法的基本程序为:⾄少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此过程就是所要测量的⼼理过程;两种作业其余⽅⾯均相同,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值就是此加⼯过程所需的时间。

b.该⽅法最早由荷兰⽣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他认为⼈的反应可分为三类:第⼀类称为A反应,只有⼀个刺激,⼀个反应,其反应时为简单反应时,⼜称基线反应时;第⼆类反应为B反应,有多个刺激,需进⾏多个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第三类反应为C反应,有多个刺激,只需做⼀种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1.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2.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也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和管理。

三.教育心理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1.和教育学的关系: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教育心理学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3.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相互交叉、相互依赖。

儿童心理学也研究教育对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使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的所有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学的基本规律、教的基本规律。

1.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2.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以1913—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卷本(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的出版为标志。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77年,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原又一著)。

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趋向20世纪60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时期。

发展趋向:1.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完成;2.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2.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最常用的是测验法。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第18章研究报告的撰写18.1复习笔记一、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大部分:①题目是一篇研究报告的标题,用于简明概括研究报告的主题。

②前言部分主要用于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包括理论背景、问题提出和实验假设。

③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详细描述,包括被试、实验仪器、实验任务、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等。

④结果部分主要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或矛盾的数据统计结果。

⑤讨论部分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一篇研究报告在正文前还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和摘要,在正文后还包括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有时为了补充正文内容,把那些较为复杂或琐碎、放在正文中会影响整体行文连贯的材料,作为附录置于报告的末尾。

(二)实验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1.题目题目在于以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研究所要阐述的问题。

题目的表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研究做了哪方面的探讨以及研究中的变量有哪些。

如果是相关研究,应指出是哪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如果是因果研究,要讲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应在题目中告诉读者该研究的类型是观察研究、相关研究还是因果研究。

(3)注意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清楚,题目不要过大或含糊不清。

(4)在题目中应尽量明确界定所要研究的被试群体。

(5)注意使题目简洁明了,做到概念明确,言简意赅。

题目一般为10至15个字,至多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6)为了便于检索,应在题目中拼写出所有的术语,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

2.摘要(1)摘要是简要概括论文全部内容的一段话,位于标题之后,正文之前。

写摘要的目的是:①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论文最重要的内容;②为检索提供方便。

一段好的摘要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清楚研究目的、方法、对象、结论以及价值。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在咱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心理学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大门。

先来说说“学习动机”这个知识点。

这就好比是汽车的引擎,要是没有强大的动机,学习这辆车可就跑不起来或者跑不快啦。

比如说,我有个小表弟,他特别喜欢恐龙。

为了能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他主动去读各种科普书籍,看纪录片,还缠着大人给他买恐龙模型。

这强大的对恐龙的热爱,就是他的学习动机。

他为了能成为小伙伴中的“恐龙专家”,那学习的劲头可足了!这就告诉我们,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连时,就能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机。

再讲讲“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就像是给孩子们的心智成长画了一幅地图。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女孩,一开始她数数总是数不对,做简单的算术题也很吃力。

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能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了。

这就是因为她从一个认知阶段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

还有“记忆策略”也很有意思。

你知道吗,咱们的记忆就像一个大仓库,但如果没有好的整理方法,东西就会乱七八糟堆在那里,想用的时候找不到。

比如说背单词,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好。

但如果用联想、分类、编故事这些方法,就能记得又快又牢。

我自己就试过,把一组毫无关联的单词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结果过了很久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学习迁移”也是个重要的点。

这就像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摩托车就会容易一些。

我有个同学,他学了弹钢琴,后来学电子琴的时候就特别快,因为很多乐理知识和指法技巧都是相通的。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

想象一下,遇到一个难题就像面前有一个大迷宫,得找到正确的出路。

这时候,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就很关键。

比如说,做一道数学难题,常规方法走不通,就得换个角度思考。

我有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有道题卡了好久,后来我突发奇想,用了一个之前从没试过的方法,居然就做出来了。

“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方面更是得重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育心理学 莫雷版 第三篇知识学习共67页

教育心理学 莫雷版 第三篇知识学习共67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教育心理学 莫雷版 第三篇知识学习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7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研究报告的撰写【圣才出品】

第18章研究报告的撰写18.1复习笔记一、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大部分:①题目是一篇研究报告的标题,用于简明概括研究报告的主题。

②前言部分主要用于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包括理论背景、问题提出和实验假设。

③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详细描述,包括被试、实验仪器、实验任务、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等。

④结果部分主要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或矛盾的数据统计结果。

⑤讨论部分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一篇研究报告在正文前还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和摘要,在正文后还包括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有时为了补充正文内容,把那些较为复杂或琐碎、放在正文中会影响整体行文连贯的材料,作为附录置于报告的末尾。

(二)实验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1.题目题目在于以最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研究所要阐述的问题。

题目的表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研究做了哪方面的探讨以及研究中的变量有哪些。

如果是相关研究,应指出是哪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如果是因果研究,要讲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应在题目中告诉读者该研究的类型是观察研究、相关研究还是因果研究。

(3)注意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清楚,题目不要过大或含糊不清。

(4)在题目中应尽量明确界定所要研究的被试群体。

(5)注意使题目简洁明了,做到概念明确,言简意赅。

题目一般为10至15个字,至多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6)为了便于检索,应在题目中拼写出所有的术语,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

2.摘要(1)摘要是简要概括论文全部内容的一段话,位于标题之后,正文之前。

写摘要的目的是:①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论文最重要的内容;②为检索提供方便。

一段好的摘要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清楚研究目的、方法、对象、结论以及价值。

最好在摘要的开头用一句话概括出论文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对什么被试群体的什么特质或行为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了什么结论。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第13章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13.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和常用指标(一)认知心理实验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信息加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和计算机工作原理对人类行为进行准确的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有关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在实际研究中,信息加工心理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以信息加工思想为指导的认知行为实验法。

该法强调对所研究的心理过程进行模式化区分,其主要特点是要求预先设定信息加工流程,采用适当的实验任务和行为指标,通过精致的实验设计推断研究假设的合理性。

与传统的实验法相比,信息加工的认知行为实验法能更准确、更精细地深入分析并描述人类的心理过程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认知心理实验研究的常用指标1.反应时(1)概念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实验测得的反应时间是个体内部几部分操作时间的总和,具体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所耗费的时间。

反应时是认知心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验指标。

(2)利用反应时数据推断认知加工机制的方法①因素相减法因素相减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用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a.该法的基本程序为:至少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此过程就是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两种作业其余方面均相同,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值就是此加工过程所需的时间。

b.该方法最早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他认为人的反应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A反应,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应,其反应时为简单反应时,又称基线反应时;第二类反应为B反应,有多个刺激,需进行多个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第三类反应为C反应,有多个刺激,只需做一种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基于此可得出如下算式:辨别反应时=C-A;选择反应时=B-C。

读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

读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

读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一、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一)学习策略的定义1.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学习策 略属于信息加工部分,是学习者在编码、储存、检索、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的认知过程中直接加工信息的方法或技能,也就是从两个角度作用于信息加工 过程的各个阶段,即学什么和学多少,引起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加工,从而 导致不同数量和质量的学习结果。

2.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能力3.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是个人学习方 法和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由于控制以提高活动操作水平的技能。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尼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包括以下六个因素:质疑、计划、 调控、审核、修正、自评。

复述策略学习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时间监管学习环境管理其他人的支持二、学习的迁移1.概念: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2.分类(1)从迁移结果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型能够促进另一种学习,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者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练习次数减少。

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与原有的概念项目相混淆,产生干扰现象。

(2)从迁移产生的情景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是指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

例如数学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后能够促进物理学习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速度。

纵向迁移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包括较容易较具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较抽象的学习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很可能会导致纵向迁移的出现。

为此,加涅提出了学习层次的序列问题,他认为应该把复杂的课题按一定的序列划分为单纯的因素,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引发纵向迁移。

(3)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结果
铃声(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条件反应)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华生(John B.Waston,1878-1958),行 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 •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应用于学习领 域,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 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
小艾伯特的恐惧实验
被试:11个月的艾伯特 实验过程: 呈现中性刺激:小白兔 兔子出现后,紧接出现铁锤敲击钢管的声响(无条 件刺激) 三次结合后,小白兔单独出现也会引起艾伯特的恐 惧与防御反应。 六次结合后,反应强烈,产生泛化,害怕所有有毛 的东西,如老鼠或有胡子的人。
按学习材料 的性质及其 与学习者知识 经验的关系分
按照学习 实现的方式分
有意义学习 =eye+ball
eyeball
机械学习 =e-y-e-b-a-l-l
eyeball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
明确概念 之间的关系
听讲演 或看课本
聆听导师精 心设计的教学
学校实验室 工作 应用公式 解决问题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 理解:
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 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即狭义的学习 的定义是: 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 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 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中的特殊形式 特点:
• 首先,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因此,它与人 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 •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 有组织地进行的。 • 再次,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 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的出现概率就增加;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不 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出现概率就减弱。

anita 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anita 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anita 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

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

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宽泛的定义:“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非宽泛的定义: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探索”。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

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为代表,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来安排教材。

3.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从研究的范围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2)从研究的对象来说,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3)从研究的过程来说,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学与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面。

(4)从研究的目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1.学生: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2)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学”与“教”互动过程中的个体内在条件,直接影响“学”与“教”的效果。

2.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指导者。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是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关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意义与知识的价值,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要学什么,而且也要认识到为什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学了有什么用等。

那么怎样做到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可以从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个方面来着手。

在莫雷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关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这一小节有一点我颇有想法,即“通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书中提到了“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所谓问题情景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

简言之,问题情景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景,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观察的学习活动中,存在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而绝大部分高中生属于力求成功的学习者。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不能及、或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的情景,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应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应(太易) 或完全不适应(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景,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 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景。

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以列举出大量实例提出问题:“为什么糖拌西红柿会渗出许多的汁水?放久的白菜和放在盐水中的萝卜为什么会萎蔫,而放在清水中的白菜、萝卜则会硬挺”上述几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从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的过程,于是学生会产生求知欲。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 首先,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个体之间有高有低。 • 其次,在智力的结构上,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 最后,在智力成熟的时间上,个体之间有早有晚。
2.智力的团体差异
• 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
–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
• 阶段差异和局部差异。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二、创造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四)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五)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六)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
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环境决定论 环境
(1)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 力发展 [英]高尔顿 [美]华生 :“给我一打健 ( 2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美]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康的婴儿--------” (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智力发展 教育” 弗林效应:弗林发现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智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1916年第一次引入 “智商(IQ)”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 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1914年,由德国心 理学家斯腾提出
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 不足之处: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 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 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 约。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第一章总论一.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独特的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内容学生(从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能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c20前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独立标志西方基础发展时期成热时期完善时期20c80后布~纳总结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五.研究方法观察法(方便易行)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少年期与青年期(有空看看)11、12~14、1514、15~17、18(三).1。

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知识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早期某短暂时期,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后减小或没有。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瑞士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到青春期: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可逆)形式运算阶段11(二)。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苏联维果斯基儿童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对于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

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

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

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

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我认识到并不一定了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OK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为名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必需教育心理学所学习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前述具体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灵活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分析方法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一般知识,始终认为对于理解能够帮助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有关本书中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基础教育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如是说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作用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向和意义。

教育工作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处理过程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则心理学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高等教育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神经科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行为表现规律的科学,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用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切身感受的考察和了解。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篇2最近学习了文化教育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夏默蓬阿穆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篇(全文)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篇(全文)

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篇(全文)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篇(全文)anitawoolfolk莫雷《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篇一寒假期间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

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在大致浏览这些内容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暂且写下其中几点感受。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

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着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

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

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1.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2.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也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和管理。

三.教育心理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1.和教育学的关系: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教育心理学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3.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相互交叉、相互依赖。

儿童心理学也研究教育对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使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的所有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学的基本规律、教的基本规律。

1.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2.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以1913—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卷本(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的出版为标志。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77年,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原又一著)。

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趋向20世纪60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时期。

发展趋向:1.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完成;2.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2.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最常用的是测验法。

(2)因果研究: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来实现。

2.描述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2)调查法:常用的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多种方法研究;2.多变量设计;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类别1.按学习结果分: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

2.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我国学者常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原则:准备律、练习律(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得以增强)、效果律(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和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

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联结的过程。

学习律包括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就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频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当行为发生后不给予任何强化,则可能消退,为了维持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

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称为泛化。

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称为分化。

2.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还可以分为一级强化(满足个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和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和一级强化反复结合,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包括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

选择强化遵循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强化程序: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有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之分,断续强化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

为鼓励行为的持续性,变化的强化程序最为合适。

凡是能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1)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

(2)程序教学: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学生按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项知识,及时予以反馈和强化,最终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的。

斯金纳最先设计的是直线式程序,后来格罗德发展了分支式程序。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认知理论:(1)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和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2)参和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和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是做中学,是直接经验的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是人类大部分的学习方式。

2.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3.观察学习的教学使用:在观察学习中,观察所学习的对象称为示范。

分为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示范过程包括:(1)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2)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3)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学习过程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

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试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期望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

“指向一定的目的”,是行为的首要特征。

奖励物不如预期,不仅不能保持,还会降低原有的操作水平。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教学活动应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的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是结构教学观和发现法教学模式。

1.结构教学观: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2.发现法教学模式: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适当的知识,主动地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作用。

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接受学习:强调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教师提供的材料是最有用的,有序的、完整的。

主要适于年龄较大,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行为派和认知派学习过程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是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皮亚杰是当代认知建构主义的鼻祖。

1.图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作图式。

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及行为的方式,表征着行为和经验的某种固定形式,帮助我们适应环境。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同化导致增长(量变),顺应导致发展(质变)。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外界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3.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认知发展上第一个成就是发展客体永恒性(9——12个月),第二个成就是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不可逆,刻板,未获得物体守恒,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解决守恒问题,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

能根据客体抽象的特征分类,能进行递推性思维。

仍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还只能刻板在遵守规则。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思维发展接近成人水平,不再刻板地遵守规则。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1.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语言是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语言是发展的媒介,是思维的工具,是社交活动的工具,是反思和调控自己思维的工具。

所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出声思维。

4.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采用教学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三.当代建构主义概述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2.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