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
记叙文之字词句含义分析专题(1)
记叙文之字词句含义分析专题学习目标:1、学习记叙文中字词句含义分析的方法。
2、学会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
步骤及内容:一、导入社会生活的进化一般都是由简到繁的,语言也就随着越来越繁,这自然是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有的时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意思,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用不同的语气停顿说出来,就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辨别字、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的含义。
二、方法指津(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例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震悚”的含义。
第一步:震悚的本义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的意思。
第二步:震悚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自己未知的情况下,发生一件出忽意料的事情。
在短文中,作者说“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也就是说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情对鲁迅来说的确来的太突然了。
第三步:作者使用“震悚”这个词,是为了表达自己实在太震惊了,同时十分佩服阿长能给“我”买来书,“我”也深深地被她感动了,从侧面表现了阿长的热心对鲁迅的关心。
稍加梳理,就是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
(答案: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例二:“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记叙文题型概括与答题技巧
记叙文题型概括与答题技巧第一篇:记叙文题型概括与答题技巧记叙文答题技巧一、概括选文内容:1、直接概括选文内容:人、事、果(时间、地点、环境、背景)2、直接概括选文事件:只答事件,没有主语,每件事不超过十个字。
3、表格题:仿表格中的例词、例句。
二、赏析词句:1、赏析句子:其一、人物描写:(1)修辞方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2)特点(3)深层含义(4)主人公或作者情感。
其二: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词语:(1)解词(2)修辞方法或表达方式或词语的特点及作用(3)深层含义(4)主人公或作者情感2、某句话的作用:赏析+结构作用三、某段话的作用:概括内容(记叙或描写)及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作用1、关于内容上的作用:首段:(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开篇点题(3)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如果是景物描写,还要答出景物描写的作用)中间段:无结尾段:(1)点明中心(2)暗示中心(3)深化中心(4)突出中心(5)升华中心2、关于结构上的作用:3、首段:(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的内容(3)照应题目中间段:(1)承接上文……的内容(2)引起下文……的内容(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结尾段:(1)总结全文(2)收束全文(3)照应(题目、开头、某段、某段中的某句话、前文)四、分析人物形象:1、概括性格特点:三个词语(从不同角度)2、结合内容分析性格特点:内容+性格特点五、题目或文中反复出现词句的含义与作用1、含义:(1)表面含义(2)深层含义2、作用:深层含义(中心或中心的组成部分)+结构(线索)六、原因题:瞻前顾后,答案在问题附近七、记叙顺序的作用:1、顺叙: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有利于突出……的中心。
2、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1)叙述了……的内容(2)揭示了……的原因(3)使情节更加完整(4)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5)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6)衬托主要人物(7)使文章结构起伏多变。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词句理解及赏析(学生版)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词句理解及赏析一、方法指导★★★★★(一)理解词语含义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析词语的本义。
第二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或修饰成分,感情色彩。
第三步,联系上下文,把握语境义(引申义、临时义、修辞义、指代义等)。
(二)词语赏析的一般步骤词语赏析与词语含义理解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说明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词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说明,并对其效果、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词语赏析类题,一般步骤是:(1)解释词语的本义及其语境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2)指出词语常见用法(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从关键词语入手(动词\副词\形容词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3)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A描写的内容;B反映的情形;C表达的情感;D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品质)。
附:几种词性的常见作用(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从位置入手。
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过渡句,需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2.从关键词入手。
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主旨入手。
关注文章的主旨,留意文句的情景意境,进行准确阐释。
4.从艺术特色入手。
首先明确句子运用的手法或技巧,再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效果。
(四)句子赏析角度一: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层含义)+表达了(表现出)什么(深层含义、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哲理)+达到了什么效果角度二: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情形+表现出什么(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角度三: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句子具体描写了……景色,渲染了一种……氛围;烘托了人物……心情;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突出了……的主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记叙文答题思路
(一)记叙文重点题型及解题思路(注意同一考点的不同问法)1.概括全文内容或段意或主题或情节(或情节是怎样推进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首先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两个问题。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答题语言必须规范,力求做到:清晰、完整、简洁。
答题格式: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小说、记叙文)概括内容或段意:人(主人公)+事 +结果概括主题:通过叙述了 ,, (内容),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或(赞扬了 ,, 批判了 ,, 揭示了 ,, )2.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 (或:找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有:(1)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答题思路:运用 ,, (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句子内容或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 ,, 的性格、品质或精神(或作者感情)提示:要选择有修辞或生动词语的句子,这样有内容值得赏析,要选择一个人的。
( 2)侧面(间接)描写:答题思路:通过写 ,, 内容,侧面表现(或烘托了)主要人物,, 品质,性格。
( 3)细节描写答题思路: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表现(或突出了)人物,, 品质、性格3.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 ,, 和,, 形成对比,突出 ,, (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伏笔:前文 ,, 为后文 ,, 埋下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照应:前文写了什么内容,后文写了什么内容,前后呼应,突出,, 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悬念:开头(上文)设置悬念,写,, (写出具体悬念是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尾(下文)揭开悬念,(是怎样揭开悬念的),表现了,, ,突出了文章主题(注意:悬念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 让人产生疑问,一般在结尾揭开悬念。
)衬托:用乙(方面)陪衬甲(方面)。
作用:使甲(方面)显得更清楚、鲜明、突出。
分正衬与反衬欲扬先抑:作用:先写 ,, ,再写 ,, ,突出了 ,,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有力的突出了主题。
记叙文中重点句词的赏析
记叙文中重点句词的赏析作者:杨丽萍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1期把握记叙文中重点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重点词语,可以从以下方面赏析。
一、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判断词语的含义判断倾注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表示赞美、肯定的褒义词,还是带有贬斥、否定的贬义词。
而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运用时又常常出现感情色彩变化的情况,或贬义褒用,或褒义贬用。
如《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要理解文段中“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伟人细胞》:“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可歌可泣”本意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联系上下文,这里是大词小用,表现出了贾里认为自己平时很英雄很勇敢的事。
二、要明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
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
《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这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三、品析重点语句或段落重点语句或段落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等等。
重点语句或段落,有的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对其作用的品析,可以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分析。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赏析词语、句子表达效果的答题方法
【记叙文——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邓老师
一、赏析句
1.从修辞角度分析
【答题思路】采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情感(或心理)。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答题思路】此处是……描写,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二、赏析词语
1.从词性角度分析
【方法】词性(动词/形容词等)+词语表现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
【答法】这个词是……词,生动地写出了……特点,反映了……状态(表达了……情感)。
2.从词情感色彩角度分析
【方法】感情色彩判断(褒贬)+词语表现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答法】……原来是褒(贬)义词,这里是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感情。
3.从词语含义角度分析
【方法】
词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法】……的意思是……,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一个字和*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则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点分析之三重点段落、句子词语
1. 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 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2. 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 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重点词语表达效果(作 用)的分析;词语的替换及理由等。解答此类 题,要始终牢记一句话,即“词不离句,句不 离段,段不离篇”。
3. 表达方式的角度:①议论:重点分析其蕴 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 用。②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 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③描写: 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 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 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
4. (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 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 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 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 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 力)等
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 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 系文章中心思想。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 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 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 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2. 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 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 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 等等。
1.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某一个句子)?
2. 从文章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 果。
3. 品读文章指定段落,从某一角度(如词语 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结合相关语 句进行赏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①(3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
(角度 + 内容/特点 + 情感)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专题 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作用分析-讲义
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作用分析主讲教师:李华北京海淀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课前一开心去曲阜孔庙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指着殿里的孔子像对儿子说:“这是孔老夫子,能保佑你考上大学的,快去拜拜。
”然后小男孩一本正经地走到跟前,跟孔子像挥了挥手,说了一声……知识梳理阅读思路: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三看关键:1、看标题2、看内容3、看中心金题精讲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遇见世上最好的爱①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②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
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
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决不敢要孩子了。
”③我一愣:“你都看见什么了?”她同情地说:“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做得还辛苦;看见你冲锋陷阵,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见你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见你的皱纹与眼袋,看见你无穷无尽的付出。
”④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你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你什么都看见了,可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
”⑤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⑥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到了鸡翅。
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
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
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
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⑦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小小男子汉的儿子,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
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地,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
母亲,就是孩子心灵的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 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可以概括出:父亲买草帽,要求很苛刻; 文章第③段“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 ,火辣辣的太阳……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对应了: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 由文章第④段“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 出来了……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可以概括出: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 由文章第⑦段“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 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献草帽,倾力 救庄稼。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草帽比作钢盔,将草帽闪闪发光的状 态比作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题1. 题型特点- 通常会问“请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之类的话。
2. 答题方法- 找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比如说,文章讲小明在一个下雨天,为了给生病的奶奶买药,跑了好几家药店,最后买到药并且奶奶的病慢慢好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1. 题型特点- 像“请分析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问题。
2. 答题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
’”那从他的动作“皱着眉头,握紧拳头”和语言“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就能看出他是个坚毅的人。
也可以从人物做的事情来判断,要是他经常帮助别人,那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三、理解标题含义题1. 题型特点- 问“标题有什么含义”或者“标题有几层意思”。
2. 答题方法- 先看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思考有没有深层含义。
比如标题是“那盏明灯”,字面就是一盏实实在在的灯,深层可能是指在主人公迷茫时给他指引方向的人或者信念。
四、分析标题作用题1. 题型特点- “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
2. 答题方法- 可能有这些作用哦。
一是点明文章的中心,像标题直接说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者道理;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比如标题是“那条红围巾”,文章就一直在讲红围巾的来历、它和主人公的故事等;三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像“会飞的猪”这种标题就很奇特,让人想读下去。
五、赏析句子题(从描写角度)1. 题型特点- “请赏析文中的某句话”。
2. 答题方法-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生动地写出了她眼睛的明亮,表现出她的灵动。
如果是动作描写,就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像“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冲”这个动作就写出了他的急切。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重点分析
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三)一、阅读辅助性基础知识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2、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3、“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6、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7、“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8、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
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9、“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10、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1、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12、国内外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捐款,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1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14、我把那个女孩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二、阅读专题讲解(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6、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典型例题:1. 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出题形式】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
(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
(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反语讽刺、一语双关)句子(1)中心句(2)过渡句(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补充知识点〗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考题型:(一)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二)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小升初记叙文考点之“字词句”归纳及例析
小升初记叙文考点之字词句归纳及训练(带答案)【考查角度一】:对接基础的字音字形及同义词反义词的语境考查。
此类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
例:飘拂的白发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意离开家,家里有猪鸡牛羊,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凉意阵阵。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满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东西便逃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守在田边。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天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理解、品味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题型。
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精确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有特定含义的成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有深层含义的词语等等。
题型主要有:词语选用、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选用应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常见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以上、其他、如此、此……”一般是在前文中找,再结合原文加以判断。
分析词语含义,应从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表达作用、修辞方式、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着手,方法是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揣摩其作用。
如“XX”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中重点句子一般指:文章标题句、点明主旨句、中心句、总结全文句、运用修辞句、深层含义句、生动描写句、议论抒情句、过渡照应句等等。
题型主要有:找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分析句子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做这类试题可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由此推知整句的意思。
也可从句子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如在开头,往往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埋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也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中的描写句往往起到生动、形象、细腻地表达描写对象的作用,议论、抒情句往往起表达情感、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主旨来分析,对句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1)比喻。
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
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作用(表现人物情感、品质)。
方法归纳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解题思路:1.品析语言技巧(方法)2.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3.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
(具体化)4.揭示表达效果(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人物情感、性格、品质……)答题样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典例分析:例1、牵挂周子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
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
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
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
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
那天,天格外冷。
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
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
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
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
说完就走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这就是牵挂。
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有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载2003年2月13日《齐鲁晚报》)5.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
(4分)备选词语:①忐忑不安②心情郁闷③心有余悸④借酒浇愁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
(4分)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3分)这就是牵挂。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解析:试题第5、8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揣摩、品味,解答这一类试题一定要仔细品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敲,准确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
第5题是词语选用,所提供的四个词语反映人物在不同境况下的心理表现,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无所适从,思绪不安,心神不宁,所以会“忐忑不安”;加上小弟结婚装修房子,事物繁多,父亲心理特别忧郁、烦心,难免“心情郁闷”,所以我放心不下,日夜担心有高血压的父亲会累垮,担忧过虑才会幻想种种的不测之事发生,虽说是梦境,但回想起来仍感觉害怕担心,故“心有余悸”,即使妻子百般劝解,仍觉得放心不下,心中忧虑难以排解,故“借酒浇愁”。
考生理清了这段情感思绪,就一定能准确选定词语。
第8题是通过词语来揣摩人物心理变化,试想,一个非常牵挂儿子的父亲,当电话响了半天也不见儿子接电话,心里那种紧张担忧是不言而喻的,难免产生不祥的猜测,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特地赶去察看,这样心急火燎的父亲一见到儿子怎能不劈头就问呢?这里的“劈头”表现出父亲高度紧张的心理;待得知事情真相后,父亲高悬着的心才得以平稳,语气也渐渐地变得缓和,“缓缓地说”表现出父亲心情释然。
答案:5.(4分)A心情郁闷B借酒浇愁C心有余悸D忐忑不安(各1分)6.(4分)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
(2分)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2分)7.(4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2分)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
(1分)以小见大。
(1分)8.(4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1分)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
(2分)9.(3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例2、北京时间不到点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
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