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事件支社会工作介入方法PPT(共42页)
说明规则,提供秩序界限及包含(非控制)
不强迫说 不在责怪谁、找错、判断别人 要倾听别人说、要说自己、不要独占 保密 可中途离开,但有情绪最好留下面对
给发问之机会
重述期
分享事实,促进认知组合 “谁想先开始?‘ 不要进入说明,心理反应 虽回忆不同也没关系
一个运作的场所;提供统一事权的指挥和控制。 确认清楚责任授权和监督,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 作为信息收集、评估、显示、及传播的唯一定点;确保在
EOC及现场的决策者有充足而正确的信息。 协调人员、补给、和设备的优先次序。
EOC的功能
提供联系与指示给外面的救难组织。 评估额外援助的需要性,如相互支持或要
《社會工作在危机事件 中的介入方法》
课程内容: •危机事件小组介入
•哀伤支持小组
災難對人的影響
生命受威脅
災難輕者造成傷害,重者致殘,甚至死亡。
家庭失功能
成員傷亡而導致家庭解組,特別是主要賺食者 死亡,家庭可能面臨失依、失親、喪偶等。
災難對人的影響
財產損失
災難造成房屋、農作物、生財工具、土地流失、貴 重物品、現金損毀等,也可能因失業、歇業而造成 經濟損失。
复原(Recovery)
包括短期及长期的工作。 短期工作
目标是修复小区公共设施并尽快恢复维生系统的运作。 辅助性的短期复原工作包括提供临时住所、社会救济、
失生活水平为目标。 道路、及桥梁的修复、产业的振兴计划等皆属之。
整合性紧急处置系统
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EMS
促进救灾工作的整合与协调 运用社工的倾听与接纳,协助灾民抒解所
承受的压力 调查灾民需求,协助政府与民间后续救灾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文3篇
社会⼯作⾏政论⽂范⽂3篇风险社会理论作⽤下的公共⾏政论⽂⼀、风险社会理论当⼈们的基本需求得到相对满⾜的时候,当我们的社会需要更⾼的⽣活质量的时候,规避风险就成为我们时代的中⼼政治议题。
要解决社会风险,就必须对现代性进⾏积极的反思并寻求变⾰。
贝克同时认为,要解决这些风险需要专门的知识,风险政治学就是关于是知识、专门技术和⾮专门技术的政治学,在风险讨论中,知识和专家的地位提升到了政治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的⽭盾聚集阶段,是社会和⾃然风险的⾼发期,⽽这些潜在社会和⾃然风险往往⼜很容易转化为各种现实社会危机。
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纠结,社会发展中的突发安全事件,政治发展中腐败问题,以及⼤规模雾霾的蔓延,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等都是风险社会时代的重要表征,虽然我们还不能武断中国已经进⼊了风险社会时代,但是,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启⽰意义。
我们应根据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提前布局,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能迅速化解风险,防范危机。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政府决策核⼼位置的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效果有着⾄关重要的影响,故⽽,从风险社会理论视⾓探讨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是极为必要的。
⼆、风险社会的到来凸显了公共⾏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的不⾜作为新时期的公共⾏政领导者,它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也是进⾏各种危机处理的关键⼈物,其⼀⾔⼀⾏,⼀举⼀动,关系着危机局势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能⼒,也就是公共⾏政领导者在危机情境中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决策等能⼒的综合体现,是其有效化解危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对随时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的风险,公共⾏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的不⾜⽇益凸显。
1.公共⾏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的预见能⼒不⾜。
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任,政府的决策质量的⾼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作为政府决策核⼼要素的公共⾏政领导者的风险和危机预见能⼒则左右着政府决策质量的⾼低。
中级社工考点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中级社工考点: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常常在社区紧急事件中运用,例如危机干预咨询辅导,对开始制订疾病复康计划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临时救济;帮助家庭安家和重聚,协助家庭获取基本生活物资;对残疾或有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个人提供特殊协助也是工作的关注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也常通过个案的管理实施个别化服务,帮助病人回归社区,恢复社会功能。
(二)小组工作对于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特别适合运用小组方法,如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等;在社区中还可以通过孕妇减压小组、教育小组,帮助孕妇应对压力、处理焦虑、提升照顾新生儿能力,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三)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公共卫生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等服务,在社区中倡导健康理念,以促进社会和谐。
如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四)项目管理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还通过项目管理、研究和资料收集发现问题;在公共卫生场所推进文化竞争力概念;和公共卫生人员一起促进社区增权,互惠学习,与设计、开发和研究公共卫生和社会制度的社会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运用社会工作标准及原则来解决伦理困境。
二、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一)针对服务对象开展需求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生理信息,如社会工作通过询问患者的营养、运动、睡眠和药物使用而评估案主的健康;社会信息,如家庭、文化、其他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社会环境、患者的压力和资源;心理信息,如患者的.症状和心理试验的报告结果,临床社会工作尤为重视患者的心理力量。
公共事务管理-详解
公共事务管理-详解目录• 1 什么是公共事务管理[1]• 2 公共事务管理的内涵[2]• 3 公共事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 4 参考文献什么是公共事务管理[1]公共事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可以归纳为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社会性”是这三类公共事业管理的共同属性和主体对象,而其中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在我国,主要是民政、社会工作类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的内涵[2]公共行政学视角下的公共事务管理往往从政府职能角度着眼,认为公共事务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活动,因而是一种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简单来讲,公共事务管理就是政府“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活动”。
进一步讲,公共事务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系统的社会政策和法规,来管理社会事务,规范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正的活动。
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主要有三层内涵:第一,是对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些事务涉及整个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第二,主要内容是指由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务,具体包括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第三,核心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政府干预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它决定了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手段。
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政策。
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的公共管理往往从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出发,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发育为第三部门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公民与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领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国家和政府为了调和利益冲突和维持社会秩序对社会生活领域加以规范和监管。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管理”。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及反思——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及反思----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张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68)摘要: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整合多元服务主体,分级分类提供专项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支持型的紧急介入、协同型的社区干预、整合型的资源调配、补充型的定点关注等服务。
本文通过对一线服务的总结和反思,尝试构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综融型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化、精细化、专专化,更好地为实现并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社会工作;公共卫生事件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21)01-0062-08doi:10.19742/j..nki.50-1164//.210106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议题,实现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治理水平、改进治理方式、创新治理理念,积极协调、引导、激励、规范社会运行,最大限度地激发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进而促进国家“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发展J其中,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现代化治理中的重要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社会系统与公众心理陷入了紧张状态。
防范和化解风险、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新时代背景下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面对疫情能否做好防控工作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
风险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
一、引言: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现代性在带给人们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带来各种风险。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成熟,人类生活方式又一次发生了突进,科学、政治与文化等领域的权威日益组织化并占据社会生活领域的话语制高点。
各种公共事务已然交由科学家、学者和政治家进行运作、决策,在看似分工精细、高度信任的现代社会,由于“组织化不负责任”[1],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风险。
风险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秩序的不确定性。
一般认为,风险是“关于某一事件/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发展目标的影响的描述”[2]。
根据吉登斯、贝克等人的观点,“晚期现代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时间与空间的“脱域”,主体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已转换为主体“无需在场”。
于是,在交由专家决定公共生活的年代,一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就随之而来。
风险给现代社会造成了治理危机。
从经济维度看,市场风险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形成强烈冲击。
从政治维度看,一系列风险事件考验着政府风险治理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现代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从社会维度看,风险社会下不可预期的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产生社会环境恶化、社会关系中断、社会信念体系动摇、公众心理状态紧张等一系列结果。
[3]总之,突袭的风险打破了公众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心理秩序,使社会系统和个人生活一下子陷入无序状态。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风险社会的本质要求。
现代社会是社会风险明显“失控的世界”[4],方舒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场域。
由各类社会风险引致的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秩序的平稳、健康运行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也严重影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
社会工作这一现代社会重要的福利性社会行动,能运用其专业手法积极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发挥事后恢复、事中引导和事前预防的功能。
同时,社会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还可产生积极预防、责任伦理和风险理性等深层次价值,为风险治理带来新的理念。
社区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第一章: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考点一:公共管理的含义:1.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
(政府为主导)(单选)必考2.公共管理的两个主体:(1)公共组织(政府组织)。
(2)非政府组织。
(单选)3.公共管理的两个职能:(1)控制.(2)调节。
(单选)4.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单选)考点二:公共管理的特点:必考1.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一定程度上也履行着政府对社会的调节和控制的职能。
例:公共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单选)2.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例:公共管理追求的目标层次是多元价值。
(单选)3.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例:公共管理的目标是:(1)公共福利(2)公共利益(单选)4.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单选)考点三: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1.公共管理的主体:(1)政府组织(如,街道办事处,民政局)(2)非政府组织(如,妇联)2.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公共事务):(1)公共资源(2)公共项目(3)社会问题(重点多选)3.社会管理的公共资源:(1)公共设施、产品(2)公共信息资源(3)人力资源(4)自然资源。
(多选)4.最活跃和最宝贵的财富是:人力资源.(单选)5.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把政策变成现实。
(单选)6.公共项目是公共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
(单选)必考考点四:公共管理的目的:必考1.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单选)2.公共利益实现的途径: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服务。
(单选)3.公共物品:(1)有形的(如,公园,公共交通,图书馆等)(2)无形的(如,社会治安,教育,医疗等)考点五:社会工作的含义:(重点考察)(容易考概念,张冠李戴法)1.社会工作含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核心)的实践活动,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灵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宗旨是助人自助。
转型时代的社会工作转型:一种理论视角
转型时代的社会工作转型:一种理论视角朱健刚作为一种专业的慈善力量,社会工作被认为可以用来填补政府在社会职能转移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福利真空。
社会工作者也似乎正成为这种新的社会福利职能的承担者和操作者。
但即使是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社会工作者很快就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发现那些维权的居民并不是所谓的问题人群,反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动力;社会工作者发现自己不但难以解决社区的关键问题,反而要回避那些关键问题才能够获准呆在社区。
这种尴尬的境地使得社会工作者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是变动不安的社区、不平衡的管理秩序以及持续不断的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工作正是在这一转型背景下展开,这一概念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将社会工作的视野投射于一个正处于迅速转型的社会空间;另一方面它将自身专业视作推动这种社会向更为公平正义的方向改变的力量。
只有这两个方面条件都符合,才能称之为转型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在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型时代。
在中国,这种转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化潮流中,它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全球资本主义化的旋涡之中。
2002年中国加入WTO体系是最重要的标志。
这种全球化的过程展示着卡尔 波兰尼所说的市场 嵌入 社会最后成为社会主导逻辑的大转型。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进入全球体系,中国社会本身也正在经历着剧烈的体制转型。
在国家权力的导引和推动下涌动的市场化大潮,空前猛烈地冲击着原有计划体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各个领域,并重新塑造着全部社会生活。
这种双重转型究竟会通向何方,是形成所谓以 北京共识 为基础的社会模式,还是孕育着尖锐的矛盾以至于形势可能陡转直下的危机,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但不管怎样,置身于社会底层的社会工作直接面对这种大转型。
因为社会底层发展相对缓慢的社会结构难以适应急剧转型的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尤其是社会边缘或者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产生众多的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
广东省灾后社工危机介入制度的设立与构想
1 . 家庭 重建 ,灾 难往 往会 造成 人员 伤亡 ,导致受灾家庭
成员改变 ,家庭 结构发生变化 ,家庭角色 的缺失 和断裂 ,家
庭成员无法接受 丧亲事实 。社工 以个案 的方式关 心 、支持丧
亲家属 , 协助丧亲人员宣泄情绪 ; 对于本次洪灾给儿童青少 年带来 的恐惧 心理 ,社工运用小组 的方式来 消除笼罩在其心
灾后 的重建是一个持续性 的工作 ,需要 长时间的大量 的 物 资 、人力 。社 工制定持续的服务计划 ,并在社工专业人 才 方 面进 行阶段性 、有计划 的轮换 ,并保 留一定 比例 常驻 的社 工 ,既保证 了社工人才 的稳定和锻炼 ,又保证 了灾后 工作 服 务性 的持续 开展 。 次年 3 月在省社工师联合会 的牵线搭桥下 , 某社会 慈善基金会注资支持社会工作发展 ,在 马贵建立 了粤 西 首个社工 站一 马贵社工 站。
出以下几点构想 。
一
灾情发生后 ,政府 的基础组织 由于受灾导致部分 职能不 能 马上运作 起来 ,加上社会各界来抢险救灾 的人员奋 勇而至 ( 包括有组织性及 自发性 ) ,当地资源 、人力等方 面出现混 乱 无序 的局 面。社工进驻灾 区,对灾 民进行需求评估 、心理抚 慰 、关 系重 建等专业活动 ,还积极配合和协助各种资 源的整
( 一 )协 助 灾区家庭重建之余 ,进 一步 深入 开展 了社 区 重 建和社会 重建的工作
集 旧衣 物 ,发动全校为灾 区筹集善款 ,并送往灾 区。社工 则 配合政 府有 关部 门对社会救灾物资 的登记 与分配 , 起 到资源 整合 的作用 。
( 三 )开展持 续性的服 务介入
社 工介入 马贵 灾后重 建工作的经验 ,从 广 东省的省情 、气候 特点 以及 台风 造成的危 害三 方面 ,对如何 完善广 东省社工危机介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具有重大影响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
它可能是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经济危机或政治事件等,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而公共危机体系则是指一套应对公共危机的机制和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公共危机的发生通常具备以下特点:突发性、因果链、不确定性和公众影响。
首先,公共危机往往是突发和意外的,没有预警和提前准备。
其次,公共危机通常具有因果链,即一个事件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将其影响扩大到更多人群和更广泛的领域。
再次,公共危机的发展和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导致应对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
最后,公共危机的发生会对公众生活、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恐慌。
为了应对公共危机,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体系至关重要。
公共危机体系主要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救援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和危机恢复机制。
首先,预警机制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提前预测和警示潜在的公共危机。
它可以通过监测系统、预警系统、专业机构和科学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应急救援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后,通过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迅速启动应急救援行动,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包括组织救援队伍、调度物资、建立临时庇护所和开展救援行动等内容。
第三,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中,通过统一指挥、协调合作和信息发布,提高危机应对和管理的效能。
这包括建立危机管理指挥部、制定危机管理预案、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和发布准确及时的信息等。
最后,危机恢复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结束后,通过恢复社会功能和秩序,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包括组织灾后重建、提供社会援助和开展心理干预等工作。
公共危机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
政府在公共危机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预防和减灾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紧急救援水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研究摘要: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社区网络结构,试图用清晰的图论视角,评估协同治理组织间的多元协同关系,分析团队行动凝聚力,剖析主体参与效率与效益。
为政府、社区、市场多维主体,全过程参与中明确行动指南,确定协同路径,让职责落地,实现多方联动。
中国暴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基于治理理论视角,为了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社区疫情防控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多元主体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期间,维持社区正常运行,从而助力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目录一、引言 (1)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协同治理目标不一致(二)培训制度不健全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一)确立统一的社区协同治理目标(二)完善协同培训制度四、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一、引言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响应国家统一部署共同抗疫,将疫情造成的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但是疫情的影响直至如今尚未消散,疫情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导致公众心中充满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无法全面彻底开展生产生活。
在某些地区,疫情造成的破破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该地区公众的社会功能,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殃及全社会。
社会工作专业出现之初,便始终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始终以协助弱势个人、脆弱群体乃至社区恢复能力、发挥社会功能为目标,最终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但是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不断挑战着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具体而言,由于疫情的突然袭击,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缺乏应对的实务工作经验和专业培训经历,在宏观层面上,社会工作机构既缺乏与政府合作的法律依据,也缺乏与政府合作的机制平台;作为特殊的社会实体,社工机构具有极强的组织性、非营利性以及志愿性等特征,其通常积极发挥作用于整合国内外政社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方面。
公共事业管理新论第12章 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的内涵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是在政府主导下,政府、社会 团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社会中突然发生的、严 重危害社会秩序、对社会的健康与公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以及正常生活造成重大损害的紧急事件或紧急状 态,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高时效性。 高风险性。 非常规性。 非预期性。 创新性。
意义
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的意义就在于:首先,应急预案确 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 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其次,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作 出及时的应急反应,降低事故后果;第三,应急预案成 为社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响应基础,便于多部门协调 形成风险防范系统。
12.2.3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预案的内容与 工作机制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的特征
12.3.1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概述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的原则
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决策应遵循的原则可以分为两类:基本原则和特 殊原则。 (1)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切实可行原则 动态可调原则 (2)特殊原则: 快速有效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 依法决策原则 责任追究原则
危机信息的传递者
12.4.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安全危机 管理的途径
危机潜伏期
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途径具体表现在: 增强危机意识、危机协防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非政府组织制定自身的应急管理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行动组织,以便在紧急状态下迅速投 入战斗。 向政府及社会提供预警。
12.4.1 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非政府 组织的角色
危机隐患的发现者和预防者
从危机预警的角度看,非政府组织及社区公民对于特定突发公共 事件的发生有着更加敏锐、前瞻的洞察力,可以运用技术优势为 社会提供公共安全危机的风险预测,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 措施。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社会动员问题研究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社会动员问题研究作者:余永庆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11期[摘要]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动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我国公共危机社会动员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危机治理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加强公共危机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社会动员;参与[DOI]10.13939/ki.zgsc.2018.31.107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由此导致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概率在增大,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将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危机治理能力是有效预防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降低公共危机事件发生频率,还可以弥补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协同政府有效治理公共危机。
1公共危机治理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善治。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治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1]其基本理念就是多元、合作和互动。
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内容的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对其有效治理需要最大可能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体制,这也是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角色
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危机如传染病爆发、自然灾害及人口流动等事件不断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公共卫生危机中受影响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支持和援助。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的角色。
一、为受灾个体和群体提供紧急援助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为受灾个体和群体提供紧急援助。
当疫情爆发或自然灾害发生时,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工作以及家人。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这些受灾者找到临时住所、提供食物和水、安排紧急医疗援助等,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受灾地区提供更全面的救助。
二、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社会工作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受灾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服务。
在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电话、在线平台等方式,与受灾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心理康复活动,如团体讨论、艺术疗法等,以帮助受灾者恢复心理健康。
三、社区行动和协调公共卫生危机时期,社会工作扮演着促进社区行动和协调的重要角色。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居民、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进行合作,制定和执行应对危机的计划。
他们可以组织社区会议,帮助社区成员了解危机的影响和预防措施,同时也可以帮助居民组织志愿者团队,加强社区的抗击灾害能力。
四、政策倡导和改革公共卫生危机期间,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政策倡导和改革来推动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者可以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向政府提供专业建议,确保政府的决策能够更好地满足受影响个体和群体的需求。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研究和调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提高社会系统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总结而言,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
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社区工作是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等在社区内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社区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的工作。
然而,在社区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危机事件,如突发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权益,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与处理策略。
本文将就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危机管理策略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系统的规划、准备和应对措施,有效降低危机的影响并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
危机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前规划与准备:社区工作人员应提前进行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并进行应急资源储备和演习培训,确保社区内各项资源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2. 建立信息源追踪系统:为了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全信息源追踪系统,通过多渠道订阅信息,并进行信息的筛查、整理和分析。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获知相关信息,并进行及时的应对。
3. 制定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通过对社区内潜在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警,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提前判断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
4.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沟通:社区工作人员应与相关政府、警察、医疗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协同作战能力,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共同应对。
二、危机处理策略危机处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采取系统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和化解危机,并尽可能将危机对社区居民的伤害减到最低。
危机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响应与处置:社区工作人员应迅速组织人力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危机应对的快速和高效。
同时,要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危机扩散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
2. 有效沟通与信息发布: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要及时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向他们传达相关信息和处理进展,增加居民对危机处理工作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社会力量的参与途径与驱动机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社会力量的参与途径与驱动机制作者:唐果贺翔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22年第03期编者按:本期专题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公共参与完善城市治理”,共有10位专家学者从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公职人员比较优势的发挥、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社会共治长期效应的弱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房管人”的困境、城市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的转变需要等方面,深入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绩效提升的途径、公职人员社区治理效能的激活方式、城市社会治理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基层社会治理中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的运用、城市治理中“以房管人”的低效、城市竞争优势的涵养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探索公职人员社区化的转型、构筑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审视数字技术驱动社会共治的机制、优化城市“以房管人”的路径、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等。
摘要:社会力量①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②应急管理能够改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绩效。
在分析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基础上,厘清了公民个人、非营利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具体途径。
为了驱动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重视应急沟通和公共精神培养,关注志愿者保护;要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应急管理服务,实施“凭单制”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要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扶持公共卫生应急产业中企业发展。
关键词:社会力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3.001一、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政府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体,但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的群体性和公共性、严重性和紧迫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造成政府应急管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势单力薄,应急水平不高。
社会工作部的职责
社会工作部的职责一、引言社会工作部是一个承担社会工作职能的部门。
社会工作部旨在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部的职责,包括其目标、职能和执行任务。
二、社会工作部的目标社会工作部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和个人福祉的提升。
以下是社会工作部的主要目标:1.提供社会支持:社会工作部通过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社区发展:社会工作部致力于通过社区教育和发展计划,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社会资本。
3.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工作部关注弱势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权益保护,提供资源和支持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4.协调社会资源:社会工作部负责协调社会资源,促进各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社会工作部的职能社会工作部担负着一系列重要职能,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社会工作部的主要职能:1. 评估和咨询社会工作部负责评估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并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部可以了解个人和家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资源。
2. 危机干预社会工作部在紧急情况下负责进行危机干预。
他们与个人和家庭密切合作,在危机发生时提供紧急支持和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部还与其他应急机构合作,确保广泛的危机服务覆盖。
3. 社区发展社会工作部负责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
他们与社区成员合作,制定和实施社区发展计划,提供培训和资源,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可持续性。
4. 应对虐待和忧虑社会工作部关注虐待和忧虑问题,并负责监测和应对这些问题。
他们提供安全庇护所、虐待预防教育和儿童保护计划,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5. 推动政策变革社会工作部在政策层面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改革和政策变革。
他们分析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并与政府和立法机构合作,争取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
四、社会工作部的执行任务为实现以上目标和职能,社会工作部承担着多项具体的执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摘要: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公共危机产生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使得危机产生时能够消弭,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并试图寻找预防危机的办法。
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对于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维护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对于公共危机的预防和解决我国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理论,但是也毫无争议的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其“助人自助”的实践理念将会对公共危机的解决从“柔性的”的角度提供一些启示。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公共危机应对措施摒弃了传统的行政强制和行政命令的政府行为,将主要的工作放在实现社会公平、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促进人与社会发展之上,社会工作理念的深化和发展必然也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共危机柔性应对一、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自然灾害危机面广,破坏性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政府必须具有应对大规模灾害的能力,已尽快组织救援力量,安抚受灾人群,使灾害减少到最小。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
然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杂然并存且同时发生作用的下,必然会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这些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的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发酵下会产生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危机。
据有关资料,从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数量由一万起每年增长到6万起每年,参与人数也由每年73万增长到307万。
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体性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形成一种新的危机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传统的行政强制行为,避免不合理的应对危机的形式而带来的大规模的社会抵制。
因此,对于公共危机的解决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体现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主成部分,它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和支配并遵守自己独特的专业伦理的。
社会工作的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和统率,缺乏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
①新教伦理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给予人们以帮助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教伦理的观点明显包含着自我负责、社会责任、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
台湾学者李宗派讲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概括为人具有同样生存权利;人的行为可研究,可控制;人人生而自由;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不断地努力;人人都有尊严;人人均有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发展的权利,等七个方面。
乌托邦思想认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的追求,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
社会福利的观念认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
以上观直接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应运而生,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1。
无论是新教伦理还是乌托邦的思想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都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社会资源给他们所带来的福利。
这种福利的获取源自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对于社会福利,平等的社会个体即是福利的创造者又是福利的享用者。
从这个层面上讲生活于社会共同体的人们应该是“有福同享和有难同当”的典范。
因此,这就决定了当一个人群处于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出来进行援助的不应该仅仅是政府,而应该是这个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
当然,政府也应该看作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个“特别代表”—只不过这个代表在国家和社会的极度不平衡中显得更加强势罢了。
二、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发机制危机有各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危机。
有自然灾害的危机,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政治性的危机,群体性的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夏天我国的洪水,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3年我国的SARS以及最近发生的湖北石首和贵州的瓮安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都属于公共危机。
总体而言,公共危机具有这样的特点: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展性;危害性和破坏性。
从表层上看公共危机虽然主要是危害性和破坏性,但是不能对公共危机一概而论,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时也不应该仅仅只关注适时的危机表面,而应该更深层次的了解危机背后的潜在因素,抓住危机的根源釜底抽薪,彻底的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从根本上讲,危机都有其发生的内在根源,这些根源往往又与社会的建设性一面紧密相连的,往往危机的解决都会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应该审慎行事,认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与此同时也应对危机中的公民的反应和需求有所了解。
危急中的公民的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0(一)公民对公正渴求与政府公信力不高的矛盾心理学家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往往受获取的公共信息即由政府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发布的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危机下,公众往往对政府公开的信息给予更多的信任。
另一方面,不同人的行为发出的信息是不等质的。
例如,在非典期间,在客观现实模糊和传闻影响下,看到医生购买白醋、板蓝根等药物显然会比看到非医生的一般人购买这些抗病毒药物更容易引起个体的盲目跟风而引起大规模的抢购。
正因为如此,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专家和主流媒体的信息对公众来说具有权威性,更容易影响公众群体的决策。
当然公众对于权威的信任是基于权威的公信力的高低程度而言的,对于群体性的公共危机,公众已经对于本地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不高主要体现在1.政府行为合法性程度较低。
合法性即正当性,它并不仅仅指国家权力的产生和行使合乎法律的规定,而是指国家权力必须得到公民的认同,也就是必须具备公共权威的性质。
目前我国政府政策、行为的法制性,制度性,程序性缺乏有效地保证,公民对关于切生利益的政府决策参与程度较低,对政府相关决定的满意度较低。
2.官员自利行为。
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危机信息公开的主体政府组织的成员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应对危机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信息公开的效果。
危机来临时,政府官员应该迅速做出决策,整合各方资源,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以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但是,在我国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实践中,政府官员常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反应迟缓,隐瞒、虚报信息,互相推诿责任,严重影响了突发危机时期的信息公开。
特别是在重大灾难和重大事故发生时,一些官员为了避免行政不当而遭受的惩罚,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错报,瞒报,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导致群众对政府的更大的不满引发危机。
3.新形势下的公共危机认识不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时代,在这个资讯高速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权利的维护。
传统的应对公共危机的隐蔽式的方法可以通过网络瞬间便公之于众;严重侵犯人权,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暴力式的行径更是会引来更大的危机。
然而,我国在面对公共危机时,还未形成一种良性有效的方法使政府各部门有效配合,广大公民第一时间了解危机实况,积极吸取民间力量参与到危机事件的处理当中,对政府处理危机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制约。
(二)政府政治建制匮乏与公民意识成长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团体和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范围的增大,人们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自主性的提高,对社会和政治体系的依附性的减少,以及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制度空间也越来越宽。
个人和团体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对个人家庭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即使不是与自身有关的问题进行政治表达。
但是由于政治建制的不完善,公民的各种政治声音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首先是政治沟通渠道的不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多元利益格局中,最明显的就是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弱势群体在利益被侵犯的情况下,大多是无奈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畅通利益的表达渠道对于社会来说是必要的安全阀,而对于下层的不满情绪及社会能量来说它又是一种泄洪装置。
建立持久有效地政治沟通首先就需要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建立一套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公务员队伍。
其次是要真正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观念。
坚决贯彻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党派优秀分子的正确建议。
真正落实信访制度,认真听取群众的声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是现有政治制度的制度化水平有限。
政治制度化即政治生活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合乎理性,行之有效,并且能够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可的过程。
政治制度化主要体现在政治体系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组织制度的专门化,行为方式的自主性,组织成员的内聚力。
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建设发展步伐相对滞后,目前的政治制度又深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政治组织行动效率低,政治体系的制度化、专门化程度低。
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的政治系统对国民政治参与的容纳程度偏低,公民参政欲望不能得到满足。
(三)信息高度发达与公民政治认知意识薄弱的矛盾当代信息化发展及所伴随的互联网络的覆盖延伸,对人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影响,依托于互联网络而构建起的“网上社会”,成为网络群体互动和网络舆论生成的重要场域,网络生活也由此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网民群体可以形成政治参与联动机制,凸显社会矛盾的晴雨表,有效促进社会稳定。
但是在出现公共危机的状况下高度发达的网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1.具有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
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客观现实模糊,基本价值信息缺乏,此时群体常会通过网络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通过模仿他人行为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
就拿上面提到的买抗病毒药物的例子来说,很多人仅仅因为别人在购买药物,自己也排长队购买。
当店员问及买什么时,回答只是“与前面的一样”。
这种典型案例证实了在危机下公众极易受到大众行为的影响而产生模仿的举动,并且这种模仿行为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如果在贵州瓮安事件中,政府一开始就向公众说明事件发展情况,并告知政府正在积极应对,事态在控制中,就会极大地减少这种模仿传染,也不会引起公民对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
2. 责任分散下的非理性行为。
当人们面对突发事件,并需要选择是否对某件事情进行干预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就会影响到个体的决策。
这是由于理性的行为意识被分散,一般个体多会采取不干预的行动,进而导致群体的不干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