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报告_显微镜

微生物实验报告_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和生长状况,从而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微生物培养液- 微生物纯培养物- 玻片、盖玻片、载玻片- 滴管、酒精灯、镊子2. 仪器:- 显微镜- 照相机(可选)四、实验步骤1. 拿出显微镜,调整光源和焦距,确保视野清晰。

2. 用滴管将微生物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4. 用照相机记录微生物的图像(可选)。

5. 重复以上步骤,观察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生长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2. 观察到微生物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观察到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

2.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七、注意事项1. 操作显微镜时要轻柔,避免损坏镜头。

2.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污染。

3. 观察微生物时要保持耐心,仔细观察。

八、实验拓展1. 尝试观察其他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

2.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适应性。

3.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繁殖过程。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适应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显微镜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观察细菌的生长特征。

3.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形态多样等特点。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观察其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等。

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4.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说明书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 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7℃和30℃下培养24小时。

4. 观察记录: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无菌技术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接种、移液等操作,防止污染。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金黄色、表面光滑的菌落。

2. 大肠杆菌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乳白色、浑浊的菌液。

六、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讨论1.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2. 如何提高细菌培养的效率?3.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培养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掌握了无菌技术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和菌落特征鉴定技术。

3. 培养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菌株,便于进行后续研究。

微生物鉴定则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确定其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无菌水、无菌试管、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与处理(1)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用无菌水将土壤样品稀释10倍,制成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将土壤悬液取适量,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1)将纯化后的菌株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

(2)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边缘等特征。

(3)将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4.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根据菌落特征,选取疑似菌种进行生理生化试验。

(2)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3)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经过多次挑取,成功分离出多个单菌落。

2.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观察发现,分离出的菌株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经过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确定分离出的菌株为乳酸菌。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土壤样品中的乳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菌落特征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了其种类。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实验结果及数据: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豆奶河水土壤溶液土壤溶液豆浆土壤溶液实验讨论及感想: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微生物采集、分离、培养的基本方法;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它们在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等多种环境中均有存在。

微生物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通过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观察,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2. 仪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棉签、无菌试管、培养皿、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等;3. 试剂:无菌生理盐水、营养琼脂、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采集(1)土壤样品: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2)水体样品:用无菌吸管吸取水体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3)空气样品:将无菌棉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蘸湿,在空气中滚动,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4)植物表面样品:用无菌棉签在植物表面滚动,收集植物表面的微生物。

2.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1)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稀释;(2)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微生物观察(1)观察培养皿上生长的微生物菌落;(2)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菌落,进行纯培养;(3)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在培养皿上观察到较多的微生物菌落,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2. 水体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3. 空气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少,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4. 植物表面样品:培养皿上菌落较多,菌落形态与土壤样品相似。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与采集环境有关,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是植物表面和水体,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最少。

六、实验结论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 通过微生物的采集、分离、培养和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3. 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微生物的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简单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

3. 熟悉微生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通过纯化培养,可以得到单一种类的微生物,便于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鉴定则是对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酒精灯、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分离(1)土壤样品采集:取适量土壤样品,置于无菌试管中。

(2)土壤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振荡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悬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4)挑取单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2. 微生物形态观察(1)革兰氏染色:将纯化后的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的形态和染色特性。

(2)显微镜观察:将菌落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3.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1)糖发酵试验: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是否产生气泡。

(2)V-P试验: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V-P试剂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4. 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已知的微生物分类学知识,对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离:成功分离出多个单菌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

2. 微生物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菌体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

3.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产生气泡;V-P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产生红色沉淀。

4. 微生物鉴定: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该菌为葡萄球菌属。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群密度,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宽度和直径等参数。

显微镜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上面刻有刻度;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精确的刻度,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工具。

它由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制成,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 1 毫米,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

因此,在一定体积的菌液中,通过计算微生物在计数室中的数量,就可以换算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菌悬液。

(二)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滴管、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安装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注意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校正目镜测微尺(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

(2)移动镜台测微尺,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并使两者的“0”刻度线重合。

(3)换用高倍镜观察,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

分别记录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重合线段内各自的格数。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微生物的繁殖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细菌和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和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

实验器材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培养皿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涂抹不同的微生物样本。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观察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以了解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实验结果在琼脂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细菌和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生长。

细菌呈现出白色或黄色的菌落,而酵母菌则呈现出乳白色的菌落。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细菌只能在含有特定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其他培养基上则无法繁殖。

讨论与分析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

在实验中,我们控制了温度和湿度,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这与微生物的代谢特性有关。

不同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需求差异导致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不同。

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适应性使其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

例如,利用细菌进行基因工程,可以生产出许多重要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然而,微生物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某些微生物会引起传染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此外,微生物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

微生物生长情况实验报告

微生物生长情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 分析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3. 了解微生物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肉膏、酵母膏、葡萄糖、琼脂、牛肉汁、蒸馏水、pH试纸、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称取牛肉膏、酵母膏、葡萄糖、琼脂等,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分装于培养皿中,在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备用;2. 菌种接种:取适量牛肉汁,加入少量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后,用移液器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3. 环境因素设置:将培养皿放置于不同温度(25℃、37℃、50℃)、pH值(4.0、6.0、8.0、10.0)的培养箱中培养;4. 观察与记录: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25℃和37℃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旺盛,菌落形态规则,颜色鲜艳;而在5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颜色暗淡。

这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pH值为6.0和8.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旺盛,菌落形态规则,颜色鲜艳;而在pH值为4.0和10.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颜色暗淡。

这表明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pH值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3. 微生物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的生长周期为24小时。

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微生物生长迅速,菌落形态规则;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整。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在微生物学这个学科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物学特性、遗传变异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所做的微生物学实验及其结果,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所选的是常用的大肠杆菌(E. coli)。

首先,我需要配置LB(Luria-Bertani)培养基和无菌平板培养基。

然后,我从冷冻样品中取出大肠杆菌株并将其接种到一定比例的LB液体培养基中。

接着,我加入了抗生素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无菌的大肠杆菌菌落。

接下来,我需要设计一些操纵控制的变量,比如控制温度和时间。

我在37℃下培养菌液。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观察菌液的颜色和浑浊度。

我发现,菌液的浑浊度在第三小时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这表明菌群数量和代谢活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实验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取了四种常见耐药菌。

首先,我以不同于实验一的方式种植这些菌株。

在每一个控制条件下,我测量了菌液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MIC越低,即表示菌株抗药性越强。

我用来源于大肠杆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这种菌株的MIC值很高。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我发现之前选取的两种E. coli的抗药性都比大肠杆菌高。

这再一次表明了菌株在生物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特性。

实验三:微生物遗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用的是一种转移质粒(pUC18)。

我内含了几个基因,能使细菌对抗抗生素。

我接种了E. coli和这个转移质粒,然后将它们在富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结果表明,细胞克服了抗生素的抵抗力。

结论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我学到了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微生物的特性是由生长条件和遗传机制共同决定的。

微生物能够拥有高水平的耐药性,也能够表现出合适的社会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进化和適應新的环境。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因子,也可以是药物的生产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探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鉴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一些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表面的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

而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人体表面的皮肤样本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这些细菌通常是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鉴定这些细菌,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些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

实验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并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

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另一种抗生素则不敏感。

这表明了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不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三: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细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有些细菌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对酸性和碱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

了解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传播。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我们周围、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微生物计数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计数实验方法,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高倍显微镜•盖玻片•种植平板•物理盐水•洗净的玻璃滴管•显微镜目镜刻度尺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试管和盖玻片用70%乙醇消毒,待干燥后用吹吸管将物理盐水加入到试管中。

2.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待测样品取出一定量加入到试管中,摇匀使样品均匀分布。

3.进行稀释:根据需要,将待测试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4.取样:用洗净的玻璃滴管取出适量的稀释液,滴于盖玻片上。

5.进行计数:将盖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到适当倍数,使用显微镜目镜刻度尺计数。

计数时应随机选取视野内的区域进行计数,统计每个区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6.记录结果:记录每个区域的计数结果,并将结果求平均得到最终的微生物数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微生物的数量统计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讨论。

首先,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与样品来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样品的计数实验,对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其次,微生物计数实验也可以评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通过对环境样品的计数实验,我们可以判断环境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微生物计数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速率。

通过定期进行微生物计数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而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生长速率。

结论微生物的计数实验是研究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计数实验的基本步骤,并对微生物数量和分布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

微生物计数实验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微生物染色技术,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4. 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积的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各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染色技术可以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纯化技术则是获得纯种菌株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革兰氏染液、无菌水、酒精、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培养- 将微生物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 将培养好的菌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显微镜观察- 取培养好的菌落,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3. 微生物染色- 取培养好的菌液,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 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4. 微生物纯化- 将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挑取至新的平板上,重复数次,直至获得单菌落。

- 将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培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菌落,表明微生物已成功培养。

2.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为杆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枯草芽孢杆菌为棒状。

-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微生物染色-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具有鞭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荚膜。

4. 微生物纯化- 通过纯化技术,成功获得纯种菌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技术,成功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酸奶样品;2. 纱布;3. 洗好的试管、镊子、移液管和一些培养基;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1. 酸奶样品制备取适量酸奶放入试管中,加入上清水,摇匀后静置,离心后倒掉上清水,沉淀物为酸奶样品。

2. 观察酸奶样品取一滴酸奶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纱布盖在样品上,静置1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3. 培养微生物将一部分酸奶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装入试管中,进行悬浮液培养。

同时,从外部环境中取得样品,放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培养。

4. 观察微生物在培养时间到达后,取出不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在酸奶样品中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在环境样品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菌种,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酸奶样品和外部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生物,它们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着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生物,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

六、实验思考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提高了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其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常见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青霉菌。

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实验一:微生物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肠杆菌呈现为短杆状,酵母菌为单细胞球形,青霉菌则形成了长丝状结构。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初步认识不同微生物在形态上的差异。

实验二:微生物的培养我们使用了琼脂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分别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在琼脂平板上,我们观察到了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青霉菌的菌落。

菌落的形状和颜色不同,说明了它们在生长环境以及营养需求上的差异。

实验三: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青霉菌分别接种到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观察其产生气体、酸碱性变化以及产生的其他物质。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观察到了产气现象,同时液体呈现酸性。

这说明大肠杆菌通过代谢葡萄糖产生了气体和酸性物质。

而在酵母菌的培养液中,我们观察到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同时液体呈现酸性。

这说明酵母菌通过发酵过程代谢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

而在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我们观察到液体呈现碱性,说明了青霉菌通过代谢过程产生了碱性物质。

实验四: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我们选取了酵母菌来进行面包制作实验。

将酵母菌接种到面团中,观察到发酵过程中面团的体积膨胀了许多。

面包烘烤后,得到了松软、蓬松的面包。

这说明了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重要性,其通过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从而使面包具有松软的口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土壤的氮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的关键微生物,还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以及环境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不同微生物在形态、代谢和对环境的影响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不同微生物在各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倒平板、涂布平板等微生物接种技术。

3. 学习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4.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指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只含有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划线分离法等。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酒精棉球、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 称取适量土壤样品,加入10倍体积的无菌水,充分振荡混匀。

- 以无菌操作,取1ml土壤悬液,加入9ml无菌水中,制成10^-1稀释液。

- 重复上述步骤,制成10^-2、10^-3等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 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分别滴加到培养皿中。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涂布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土壤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4. 划线分离-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接种针取适量土壤悬液,在培养皿表面进行划线分离。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 菌落观察与鉴定- 观察不同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边缘等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习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年级专业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某某某指导老师王老师、黄老师、李老师X X 学校2015 年1 月13日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2、实习目的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稀释、滴加、培养;菌落观察、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实验手段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

为我们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3、实习过程概述3.1参加认识实习动员大会2014年11月8日上午由黄大川、王瑶琼2位老师召开了微生物实习动员大会。

会上,老师们说明了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着重强调了此次实习的自主性和和注意事项,另外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3.2实习内容一、腐乳中细菌含量的检测1、实验材料和设备1ml移液管 5支,1000ml、500ml、100ml的烧杯各1、1、2个,250ml锥形瓶 3个,100ml量筒1个,研钵1个,滴定管1支,试管5支,试管架1个,玻璃棒1根,培养皿 12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药匙1个,pH试纸,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配方: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步骤: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皿→接种→培养3、样品的稀释①预处理:在天平上称取25g 样品,置于研钵中,然后加50ml无菌水在无菌室里研磨,磨碎后再加175mL 无菌水于研钵中,最后转至250ml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后,制成1:10 的样液。

②十倍稀释:用1mL 灭菌移液管吸取1:10 样液1mL ,沿管壁缓缓注人盛有9 mL无菌水的灭菌试管中(注意吸管不要触及稀释液面),充分振荡试管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接着用另一支吸管按上述操作重复,依次制成10倍梯度系列的样品匀液。

每稀释1次,换用1支1mL灭菌移液管。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 min 。

4、倒平皿前准备开启无菌工作台,先紫外线灭菌,30min后再进入。

(研钵用酒精擦拭后,放在无菌室进行紫外灭菌)5、倒平皿倒入的培养液要到培养皿高度三分之一的位置,至少倒10个培养皿。

倒完培养皿后,将其放在一旁等待冷却凝固。

6、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根据腐乳的污染情况估计我们选用了10-11、10-12、10-13 三个稀释度,进行10倍稀释时,吸取0.5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了3个平皿。

同时,留1个培养皿作空白对照。

(注: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培养皿是为了降低误差,使结果更准确,因为我们用的是市售型腐乳,污染情况较严重,所以选用了这三个稀释度)7、渗透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30min,使样液渗入培养基。

8 、倒置培养将渗透好了的培养基翻过来,放在温度为36±1℃的恒温箱中培养 24±1h。

9、实验结果选取菌落数在30 CFU~300CFU 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 CFU 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 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二、腐乳中霉菌含量的检测1、实验材料和设备研钵1个,100mL量筒1个,滴定管1支,1 mL移液管6支,试管5支,玻璃棒1根,培养皿12个,500mL烧杯一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药匙1个,试管架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pH试纸,250mL锥形瓶3个,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察氏培养基的配制配方: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MgSO4·7H2O 0.5g 氯化钾0.5g 硫酸亚铁0.01g 蔗糖3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步骤: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皿→接种→培养3、4、5跟细菌含量的检测步骤一样6、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因为霉菌的菌落较大,所以我们选择了10-11、10-12、10-13 三个稀释度,进行10倍稀释时,吸取0.5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了3个平皿。

同时,留1个培养皿作空白对照。

(注: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培养皿是为了降低误差,使结果更准确)7、渗透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30min,使样液渗入培养基。

8 、倒置培养将渗透好了的培养基翻过来,放在温度为27±1℃的恒温箱中培养5天。

9、实验记录24小时记录一次数据,连续5天。

10、实验结果1、实验材料和设备研钵1个,100mL量筒1个,滴定管1支,1 mL移液管5支,试管5支,玻璃棒1根,培养皿12个,500mL烧杯一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药匙1个,试管架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pH试纸,250mL锥形瓶3个,铁架台1个,漏斗1个,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配方: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 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 自然pH 步骤:先洗净去皮,再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纱布过滤,加热,再据实际实验需要加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ml,分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

3、4、5跟细菌含量的检测步骤一样6、接种据样品污染估计,选择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我们选择了10-11、10-12、10-13三个稀释度,进行10倍稀释时,吸取0.5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了3个平皿。

同时,留1个培养皿作空白对照。

(注: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培养皿是为了降低误差,使结果更准确)7、渗透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30min,使样液渗入培养基。

8 、倒置培养将渗透好了的培养基翻过来,放在温度为28±1℃的恒温箱中培养5天。

9、观察计数24小时记录一次数据,连续记录5天。

10、实验结果四、腐乳中大肠菌群有无的检测1、实验材料和设备研钵1个,100mL量筒1个,滴定管1支,1 mL移液管5支,试管5支,玻璃棒1根,500mL烧杯一个,培养皿13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药匙1个,酒精灯1盏,试管架1个,电磁炉1个,天平1台,pH试纸,250mL锥形瓶3个,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实验流程稀3、乳糖胆盐发酵管的配制配方:蛋白胨20g 乳糖10g 猪胆盐5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 蒸馏水1000mL pH7.4制法:将蛋白胨、乳糖及猪胆盐溶于水中,校正pH,加入指示剂,然后往每支试管中加10ml左右的乳糖发酵液,再放入1支杜氏小管,我们组共装了4支,最后,加塞、包扎放入高压蒸汽锅115℃灭菌15min。

4、接种将灭完菌的乳糖胆盐发酵管放到无菌室内冷却降温,等温度降到室温时,用移液管吸取0.5ml样液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然后混匀加塞。

5、培养将接完菌的乳糖胆盐发酵管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时间为24小时。

6、观察我们的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的杜氏小管没有浮起来,说明市售腐乳中没有大肠菌群。

4.思考题(1)用滤膜法检测大肠菌群有什么优点?答:滤膜法的优点:⑴与直接法比较可以检测大量的样品。

⑵浓缩效应使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提高。

⑶带有菌落的滤膜可作为检测的永久记录存档。

⑷可见的菌落与样品量直接对应,得出定量结果。

(2)检查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有何意义?答:大肠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科中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

这些属的细菌均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

不形成芽泡,在35—39℃条件下,48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革兰氏阴性。

大肠菌群中以埃希氏菌属为主,埃希氏菌属被俗称为典型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本群中典型大肠杆菌以外的菌属,除直接来自粪便外,也可能来自典型大肠杆菌排出体外7—30 d后在环境中的变异。

所以食品中检出大肠茵群,表示食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日污染。

大肠菌群最初作为肠道致病菌而被用于水质检验,现已被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广泛用做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

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食品中粪便含量只要达到10-3mg/kg即可检出大肠菌群。

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然而对食品经常进行逐批逐件地检验又不可能,鉴于大肠茵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一般在外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与主要肠道病原茵一致,所以大肠茵群的另一个重要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作为肠道病原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当然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只能说明有肠道病原茵存在的可能性,两者并非一定平行存在,但只要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则说明有粪便污染,即使无病原菌.该食品仍可被认为是不卫生的。

5.实验心得这次实验还算圆满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及时的处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没有意识到,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手忙脚乱,我们要认真对待实验,不能马虎,在以后的试验中遇到不懂的要你那够自己很好的处理,还有一些细节我们要注意,比如稀释的时候各种小细节都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

我们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改进,在以后的实验学习难免遇到,所以一定要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灭菌和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导致实验误差每次实验结束时,都需要整理好自己所负责的台面卫生,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整洁。

搞好实验室的卫生。

养成好习惯。

这次的微生物课程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怎样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且,这次的课程实习,让我对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能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实验过程中不足的一方面,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重视!认真对待实验。

总之这次试验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知识,还学习到了怎么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怎样在一起合作。

总之收货很大。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