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十爱莲说课件20190219283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十爱莲说课件20190219283](https://img.taocdn.com/s3/m/b75f436831126edb6f1a10b4.png)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2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2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dbedaccbff121dc3683bc.png)
12/12/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 (yā huan)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
(1)愿反侵地__通__“_返__”_,__归__还__(guīhuán) (2)议定乃行___才_ (3)至能徐出袖中书____慢__慢_ 地 (4)虏主许之__答__应__、__应__允_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 2.用“/”给下面(xiàmian)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12/12/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 剑而起”。你怎样(zěnyàng)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_结__合__唐__雎__和__范__成__大__的__表___现__可__知__,__两__人__都__具__有__勇__敢__、__镇__定__和__自__信___的__性__格,都是忠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yìsī)。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范__成__大__于__是__自_己__写__了__一__封__信__,_把__皇__上__(h_u_án_g_sh_ɑn_g_)的__话__写__在_上__面_ 。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_(_范__成__大___)回__来__以__后__,__皇__上__对__他__不__辱__使__命__大__加__赞__赏__。_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七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0190219287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七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0190219287](https://img.taocdn.com/s3/m/ae75203c0b4e767f5acfce67.png)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一、Leabharlann 择题◎二、综合题)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一课件20190219270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一课件20190219270](https://img.taocdn.com/s3/m/2f7f1fa30242a8956bece4a8.png)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一湖心亭看雪课件20190219274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一湖心亭看雪课件20190219274](https://img.taocdn.com/s3/m/51aa9ba2941ea76e58fa04a8.png)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Leabharlann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2018版高中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共220张PPT)
![2018版高中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共2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11c73b0722192e4536f626.png)
其二,了解概括分析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1)内容错位。故意在人物、时间、地点、细节等 方面张冠李戴。 (2)以偏概全。表述上夸大或缩小,违背原文文意。 (3)强加因果。文本中本无事件间的关系,选项中硬 加因果、条件等关系。 (4)无中生有。平添原文中没有依据的内容。 (5)望文生义。以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理解原文 意思。
(2)纵横结合记忆法 例如,中国古代历法横向来看,分为纪年法、 纪月法、 纪日法、 纪时法; 而古代纪年法纵向来看有帝王纪年(以 帝王继位之年为元年,依此为二年、三年,直到他退位为 止。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具体纪元时间是西周时 的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 年号纪年(汉武帝时 开始使用年号,公元前 140 年是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 134 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干支纪年[干支纪年始于汉 代 , 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交错组合 , 构成六十 (10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个复合符号,称为“六十花甲”或 “六十花甲子”。古代史书的纪年,年号和干支并用]、 岁星纪年 ( 古人把岁星运行的轨道划分为十二等分 , 称 为黄道十二星次,自左至右将这十二等分命名为星纪、
玄枵……析木)、太岁纪年 (为了修正岁星纪年的误差 , 古人又发明了太岁纪年法 , 此法与干支纪年可直接对 应 )、 公元纪年(从中华民国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 年法,同时使用国号纪年,如中华民国××年。现在通用 公元纪年)。 (3)分门别类记忆法 在记忆一些文化常识时,我们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 点进行分类,然后再将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 起强化记忆。例如: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天文和 历法等。 (4)代入语境理解法
(2)落实语言实际 断句的解题过程中须狠抓“四个依据”: 依据句子 结构,特别是主谓结构、动词结构;依据专有名词,如人 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 ,特别是专有 名词充当主语、宾语的时候;依据话语标志,如 “曰”“云”“言”“谓”“道”等 , 一般在其后断 开;依据文言虚词,如“其” “盖” “唯” “盍” “夫” “且 夫” “若夫” “然则” “是故” “然而” “犹且” “凡”等, 常用于句首,“也” “矣” “耶” “哉” “乎” “焉” “与(欤)” “兮” “耳” “者” “之” “而已”等,常用于句末。当然, 有时候,这些词还有出现在句子中间的,如“生乎吾前”,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谨慎行事 ,不能僵死地遵守这些规 律。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cc3126580216fc700afd6f.png)
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题例精析
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
意,了解内容,再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D有误,是说以后我们能 携手攀登五岳。
题例精析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
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
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
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
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题例精析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 ⑤ ,使秦人着鞭,先
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题例精析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 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 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 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 辜负。
考点分解讲练
题型一
结合选文,分析内容 (事件、人物、主旨)或写法
题型解读
概括语段内容,理解文段主旨,分析文本人物,是文言文内容考
查的重要点,其考查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
整合、、概括、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是常考
的题型,一般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169ab66c175f0e7dd13747.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新人教版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
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课标全国卷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
典题探究【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
岐少明经,有才艺。
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
会河东太守刘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
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
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
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
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
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
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
”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
三府闻之,同时并辟。
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
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
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
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
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a171ea9e314332396893e8.png)
古诗文阅读
考试目标要求
省纲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思;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评析文中人物、主旨等。4.理解浅易古诗词 的内容。
历年分析
古诗文在全卷中占22分左右,其中古诗词占4-5分。近三年来,文言
文阅读考查的文本皆以课外为主,只有宁波涉及到课内文本,且连续三年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这几年,浙江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很少,只有宁波每年以课
内外比较阅读的形式出现。翻阅近三年的全国中考语文卷,“主题组
合”式的文言文课内外连读将会受到更多命题者的青睐,人物组合、
景物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人物组合中的人物形象以正面形象
居多,其有利于对考生实施正面积极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应多
6.能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做到正确理 解,准确积累。 7.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感悟理 解文章的内容,得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8.自己动手整理所学过的课文,整理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特点、 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知识。 9.认真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提 高探究能力。
题例精析
一、(2017·宁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 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题例精析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其言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
![2018届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fe959d80eb6294dc886c3e.png)
第3讲文本内容理解探究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ō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④⑥★★★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二)课件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8d34ffb14e852458fb578f.png)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二章文言句读和翻译练习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二章文言句读和翻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b2b08fcd0d233d4b04e6931.png)
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七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0190219287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七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0190219287](https://img.taocdn.com/s3/m/a448ba7ef7ec4afe04a1dfbb.png)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练习(new)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练习(new)](https://img.taocdn.com/s3/m/9a6c57da580216fc710afdcb.png)
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
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左右谏之,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
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
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侬智高: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武襄驻.节而祷之______________(2)俟.凯旋______________(3)败智高师.______________★★★2.用“/”给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昂碎琴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下。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
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缗。
③京毂(gū):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
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
斯宇子迁江东人。
敬之祖客灞上,见闽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
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
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③繇(yáo):人名。
④擢(zhuó):提拔。
⑤上第:前几名。
⑥濮阳愿:人名。
⑦挹(yì):提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______________(2)答曰:“余善.此乐。
”______________(3)食毕,捧琴语.曰______________(4)会.愿死,敬之为敛葬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斯宇子迁江东人。
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6·舟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宋)曾巩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
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
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其重之如此。
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
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
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
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
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
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
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
②区区:自称的谦词。
③潜:藏。
④开廓:开阔,扩大。
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1)住且.二十日:________________(2)及舟船侍从以西.:________________(3)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________________(4)虽欧公亦然.也:________________(5)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________________(6)余俟.到京作书去: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