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大全好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22cf0b67ec102de2bd89b8.png)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王正兵英才班的同学们,当你拿到这几叶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题记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记叙文一、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二、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记叙文的顺序中倒叙和插叙的作用是常考的。
倒叙的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f24305c8d376eeafaa31ba.png)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阐明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信息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记叙线索及抑制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生物农药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并排,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修辞方法及表达积极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辞汇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本色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观众们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与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7c949a16fc700abb68fcda.png)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de目de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de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de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de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de起因、事件de经过、事件de结果记叙de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de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de“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de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de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de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de内容A、理解课文de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de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de仔细揣摩,理清作者de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de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de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de主旨及作者de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de答题de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de指导意义。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ff275f5b8f67c1cfad6b832.png)
第六单元: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题解1.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语文课本也翻到了最后一页,回首初中三年,回想你的同学老师们,你的记忆里有怎样的故事呢?岁月如歌,无论这歌曲是欢乐还是悲伤,是一些幽默的小插曲还是尴尬矛盾,请你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2.要求:体裁不限,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限。
范文流年似水山东臧晓亮成长中的烦恼如海潮般地涌上心头,何时才能平息,何时才能有一片净土让我停下脚来歇歇呢?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总是美好的。
我沿着幽深寂静的时间走廊往回奔跑,直到少时的容颜在模糊的空间重新绽放。
我回到儿时,我看到了三四岁时的我很向往去幼儿园,因为在家里很无聊,到了那儿有小伙伴玩儿。
当我真的来到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别人背着书包上学,还会有休息日,很是羡慕,于是又盼望着快点儿长大。
就这样,童年的时光在天真烂漫的等待中慢慢流走。
为何幼儿园的三年是这样漫长,当我长大时才发现,这也许是我一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它是那样短暂,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在那里隐藏——春天的气息,夏夜的喧闹……突然有一天我终于上了学。
毕竟梦想与现实相差很远,学校的生活与我儿时心中绘制的“蓝图”完全不一样。
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我的童年在踏进校门的第一步起就结束了。
这才是生活的开始吗?我记得从树枝空隙看到的天空很高很高,是一种像绒毛般轻柔又像泉水一样清澈的蓝。
一片叶子飘了下来,打着旋儿,千回百转地抗拒,终于以一种凄美如鸟的姿态告别树枝,亲吻大地。
当周围的人已经不把我当孩子看时,我才发现自己长大了。
我时常回忆过去,时时都在希望成长,就像小时候希望去幼儿园,在幼儿园时又希望上学,一直到现在……大概是对未来的无知,又是对未来的憧憬,驱动着我向往未来。
而现实与想像总有一段距离,当未来真的来了时,又对往昔有着一种说不清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开始怀疑……怀疑未来是不是会更可怕,因为太多的现实使我明白,在我长大的同时,挫折也随着我在成长。
【精品】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doc
![【精品】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doc](https://img.taocdn.com/s3/m/c8ca7d8da417866fb94a8eda.png)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第六辑目录51.常伴一轮明月 (1)52.寻石记.......................................................... -3 -53.草堂•诗魂 (5)54.世上最好的地方 (6)55.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8)56.又临黄河岸 (11)57.唐柳色 (13)58.父亲的眼神 (16)60.夏 ............................................................... -20 -51.常伴一轮明月洗尘%1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舞动着寂寞广袖的嫦娥,有酿造了香溢天界桂花酒的吴刚,有孜孜捣药不倦的玉兔。
%1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一诗立诗坛”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一《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
文人们对着一轮明月,饮酒作赋,挥毫泼墨,前赴后继地抒散着自己的情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将月的()、月的净、月的()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
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先生吟出了后世代代相诵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
,。
”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都付与一轮明月,让她充满了人情。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听,多少的山盟海誓都在拜托月亮来印证。
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还是,皆别有一番情致。
春夜里,万物复苏,花团锦簇,恋人们的情感如花般静悄悄地开放。
仲夏夜,月华如水,蛙声片片,怡人的轻风撩拨着恋人温柔的眼神。
秋夜里,天蓝入席,一尘不染,恰如他们纯情脉脉的目光。
雪后的夜,冰月高悬,洁白如玉,炽热的情却如熊熊火焰驱走了冬的凛冽!%1曾读过一则佛教故事,一山僧方定,有一偷儿潜入,僧察之,朗声道:“山寺无他物,送你床头僧袍以避风凉,送你一轮明月照清山路。
中考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整理汇总共137页
![中考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整理汇总共1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4a112ede783e0912a2162af7.png)
中考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整理汇 总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浮ຫໍສະໝຸດ 烟。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7d465a87c24028905fc35c.png)
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段意来提炼。
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
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
”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
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3、具体答题方法审清题意。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回扣原文。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
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
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
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
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
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
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
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
【最新推荐】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word范文 (6页)
![【最新推荐】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word范文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fcf1c34de80d4d8d15a4fd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在中考语文复习阶段,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1X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具体步骤如下: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试题的解题策略: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试题由于其在考查学生思维、表达、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高。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大全好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大全好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8d3c5b6c175f0e7cd1374f.png)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五、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28321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d.png)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亲爱的同学,当你翻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坚决地决断。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事。
你能否是感觉有全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重要,此刻就送你一把尖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语文考试取胜三大诀要一、认真审题:多想一想题目究竟要你答什么(内容),如何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一定读三、四遍。
二、用好底稿:用底稿的目的在于频频改正,力臻完满。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了如指掌;清楚雅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剖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怀、谈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频频、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照常有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照、衬托、衬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怀、借景抒怀、情形交融语句特点评论用词正确、严实、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平常易懂、语言精练、简洁了然、要言不烦、富裕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宛委宛、语重心长、振聋发聩、寓意深刻、引起阅读兴趣、说理透辟、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衬着氛围、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露要旨)、突出主题(深入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构造上的作用总起全文、惹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前启后(过渡)、前后照顾、首尾响应、总结全文、点题、推进情节发展。
【各样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述文记述的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述的次序:正叙、倒叙、插叙(追叙)研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述文,第一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经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相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重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领会作者的态度、看法、感情阅读记述文时,我们经过对重点词语和重点句、段内涵的认真推测,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悟文章内容和要旨,进而领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认识作者所持的看法和感情。
超详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2021最全面
![超详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2021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2c46a12b9e31433238689310.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各种文体知识点及阅读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标题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点明文章的主旨。
4.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性格、思想、感情等。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料的感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答题方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 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事件叙述与概括概括事件的方法:的感情。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记叙了描写的段落:描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景物+××特征。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f9203d33d4b14e84246864.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语文考试取胜三大诀要一、认真审题:多想一想题目究竟要你答什么〔内容〕,如何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一定读三、四遍。
二、用好底稿:用底稿的目的在于频频改正,力臻完满。
三、认真书写:工整标准,了如指掌;清楚雅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剖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怀、谈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频频、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旧有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烘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怀、借景抒怀、情形交融语句特点评论用词:正确、严实、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平常易懂、语言精练、简短了然、要言不烦、富裕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宛委宛、语重心长、振聋发聩、寓意深刻、引起阅读兴趣、说理透辟、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衬着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露要旨〕、突出主题〔深入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构造上的作用:总起全文、惹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前启后〔过渡〕、前后照顾、首尾照顾、总结全文、点题、推进情节睁开。
【各样文体知识点及阅读方法】一、记述文记述的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述的次序:正叙、倒叙、插叙〔追叙〕研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述文,第一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经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根本内容和相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重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领会作者的态度、看法、感情阅读记述文时,我们经过对重点词语和重点句、段内涵的认真推测,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悟文章内容和要旨,进而领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认识作者所持的看法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要旨及作者的感情或看法,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侧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42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42](https://img.taocdn.com/s3/m/24e2d398915f804d2b16c1d4.png)
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
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五、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容。
A、理解课文的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容,领会文章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如《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的方法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抓住文章的重要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
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涵。
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
”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
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3、具体答题方法审清题意。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回扣原文。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
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
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
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围可能在本段之,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容。
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
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围。
分析综合。
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
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
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
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
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考点及应试分析:1、把握文章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