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6995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生:以一当十。
(指名回答)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
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
(指名回答)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
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意义构建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a921e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55页例1.例2.作业本第31(2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情景:1.出示邮票。
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3.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4.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
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
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
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
板书:比例尺二、问题解决:5.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
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2).用4.5厘米表示9米(3).用3厘米表示9米(4).用1厘米表示9米7.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算一算,每幅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2).4.5厘米9米=4.5900=1200(3).3厘米9米=3900=1300(4).1厘米9米=19008.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c472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c.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5篇数学是折射世界本质的一滴水珠,六年级数学老师应让学生体悟到科学的博大与精深。
每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都是六年级数学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六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希望你喜欢。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1教学目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3、生成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三、应用练习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
(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追记: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3fcb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8.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师: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来猜一下。
前两天老师去西安,乘坐的是从宝鸡到西安的动车,大约要一个小时左右。
可是一只小蚂蚁厉害了,从宝鸡到西安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小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没错。
地图一般是将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到图纸上,那么在画时要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选取题材与本课研究内容息息相关,顺势引出新课,达到课始趣生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一)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1、师:淘气、笑笑分别根据下面的信息画了图,以便给新同学介绍他们学校及附近场所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想一想,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图片图片图片同桌交流完毕,指生全班交流。
生:淘气画得不合理。
因为淘气画的三条线段看上去一样长,虽然标注了实际距离,但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差别。
而笑笑画的三条线段有长有短,能表示出这三个地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差异。
师:同学们再量一量笑笑画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邮局到学校笑笑画了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超市到学校画了2厘米表示实际200米,书店到学校画了3厘米表示实际300米,三条线段都是按照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来画的,所以笑笑画得合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76163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9.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比例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口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2.出示蜗牛爬行图------这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钟,为什么?动手画一画 ----- 如果我们的教室长是9m,宽是6m,你能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吗?3.导入:什么是比例尺?它是比还是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学生自学P53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之后讨论交流。
明确:⑴什么叫做比例尺?⑵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⑶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放大和缩小两方面作用)⑷比例尺是比还是尺?(是比,不是尺)⑸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观察实物地图(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00000000,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__∣50km ,了解比例尺的两种形式。
)第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0000。
第二个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5720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8.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准确区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地图、建筑设计图等平面图形的绘制和测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估算、物品放大缩小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长度单位换算和简单比例运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比例尺,学生需要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比例尺涉及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转换,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比例尺的知识?”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3)教师强调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1)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教学步骤: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4)教师总结典型问题,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90df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d.png)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掘数学知识的美和实用价值;•形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尺。
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的理解;•计算比例尺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和对策。
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实际问题,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4. 课前导学在开始学习比例尺之前,通过课前导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知识,为下课作好准备。
5. 完成练习、讨论答案、展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综合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和检测途径1.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数学试题;•实物比例尺。
2. 检测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检测;•设计评价方案,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情感和品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和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织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a849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d.png)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脑筋急转弯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
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
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①橡皮长5厘米②圆规长11厘米③米尺长1米师:咦?怎么不画了?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
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e269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6.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1】篇〗一、引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比例尺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师: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由现场听课的部分老师来自山东菏泽引出“菏泽到北京大约600千米”,提出学习任务1:你能在纸上画出这段距离吗?学生尝试画图,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让学生借助实物投影,讲解自己是怎样在纸上画出600千米的。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逐次进行板书(有序排列,一列是“图上距离”,另一列是“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6厘米 600千米3厘米 600千米10厘米 60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不同点:缩小的比例不同。
师:在画图上,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归纳:一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二:求比例尺师:以6厘米这幅图为例,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1.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3.让学生独立求出另两幅图的比例尺,巩固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两种比例尺表示方法的互化出示地图,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讨论1:如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强调线段比例尺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带上单位。
讨论2.如何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认识“放大比例尺”2.分层练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3094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b.png)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比例尺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组织学生进行比例尺计算竞赛,鼓励学生运用在线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比例尺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3. 数学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4. 数学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比例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知识。
(2)视频:播放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视频,如比例尺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比例尺计算工具,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比例尺下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
5.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比例尺可以确定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工程测量。
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比例尺的教学中,课堂评价尤为重要,因为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比例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06442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d.png)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案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解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c16e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a.png)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比例尺》教案1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预设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adfa4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c.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比例尺教学设计第【1】篇〗《比例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比例尺,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感受到课堂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概念的教学必须要经历感性的认识,只有经历过感性认识后看到的概念,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的概念。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从作业中看出)。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
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照葫芦画瓢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
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
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543f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6.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独立探究、合作生成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第31页笑笑家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100”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2教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学生交流(略)3认识比例尺特征:(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通用12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bb76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5.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活动二、试一试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
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比例尺》教学设计(共10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65e1e887c24028905fc3b7.png)
《比例尺》教学设计(共10篇)《比例尺》设计(共10篇)由大文斗范文网会员“xyj8”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出示投影)二.探究新知、1、计算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
(课件显示):(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
(学生展示交流)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
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他们画得像吗?(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15b2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1.png)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3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1)【课题】:比例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生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分类,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比例尺的特点,会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相互交流。
【教法】:情趣激趣,引导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来玩个脑筋急转的游戏,同学们喜欢吗?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大约有2774.5千米,坐飞机要3小时40分,但一只蚂蚁从乌鲁木齐爬到北京只要20分钟,这是怎么一回事?预设:蚂蚁是从地图上爬过去的。
师:是的,飞机飞的是实际距离,而蚂蚁爬的是图上距离。
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预设:把它缩小。
演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观察预设:(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师: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老师说,你们画,你们有信心吗。
先画1厘米的线段,再画2厘米的线段,然后画1米的线段。
学生动手画,画一米有难度。
学生回答怎样画一米。
师:大家很会想办法,我们发现如果要表示的距离过长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缩小,从而把它画出来,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a1fd4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4.png)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习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这一知识从生活的角度去看,离学生很近,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又离学生很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理解。
因此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尺的现实意义以及概念的形成过程展开教学。
学习过程:一、学习导入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来猜一下。
前段时间老师乘高铁从晋城到太原大约要一个半小时,可一只小蚂蚁从晋城到太原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小蚂蚁在地图上爬的)没错,地图一般是将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到图纸上,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在纸上画实际距离。
二、学习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1.自主尝试:请在学习单上按下面的信息画出示意图。
2.全班展学:介绍自己所画示意图预设答案略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过渡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你画的图你明白,他画的图他明白,怎么能不介绍,让别人看明白你的意思呢?(提示:在旁边写个说明书或者图例)第二学程:学习任务: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及不同方式的表征。
(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自主尝试在自己所画示意图的旁边写上说明书或图例2.展学思辨(1)展示有代表性的说明书或者图例(2)全班交流,认识比例尺预设答案:师小结:把这个比写在地图上,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上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修改自己的比例尺)3.再次对比学生所画示意图,感受不同的比例尺与所画图示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1—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一张白纸、练习本,一副中国地图
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了上这节课,在商店买了一个比例尺,你们相信吗?
(拿出一把直尺)问:这是比例尺吗?
生1:是。
/生2:不是。
师:相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就明白了。
(板书:比例尺)
二、创设情境,体会比例尺的作用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
师: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生: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公里)
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那么大的面积画在这张图纸上的吗?
生:把它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
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
老师这里还有两幅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生:它们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师: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
生: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同,所以大小不同,而形状相同。
师:说得非常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
你还见过哪些例子?
生1:建房子的设计图纸。
/生2:相片。
/生3:图画。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
师:有没有需要扩大一定的倍数画在图纸上的呢?
生1:细菌。
/生2:手表的零件。
/生3:人体细胞。
小蚂蚁的照片等。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课件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
大型建筑物的照片、人体细胞图、微生物照片
等。
并问学生这些图片与实物比较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例尺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亲手试一试,把我们身边的物体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呢?
生:想。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
(课件显示):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宽:()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完成了,请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
学生汇报。
(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请这些作品的设计者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并指出你所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比例尺
师:什么是比例尺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1:图上的长度与实际的长度的比。
生2:图上的距离与实际的距离的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强调第二种写法)
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教室平面图)这些平面图的比例尺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打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师指名说一说。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四、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比例尺,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一些实际的问题呢?
生:能。
师用课件出示例1:
例1:在一幅学校的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100米的距离.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师:先说说题中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然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一名同学板演。
师:请同学们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解题方法。
(学生交流完毕,让学生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米=10000厘米 10厘米=0.1米
10:10000=1:1000 0.1:100=1:1000
答: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强调首先要化成同级的单位。
师用课件出示例2:
例2: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10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集体纠正。
课件出示:“线段比例尺”图片
师:这也是比例尺,你在哪里见到过像这样的比例尺?
生:在地图上。
师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板书:线段比例尺)每一小段线段长一厘米。
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千米。
师:拿出你手中的中国地图,找出线段比例尺,用尺子量一量,每一小段有多长?(1厘米)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手中的中国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活动完后,指名说一说。
师:前面我们学习的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称作数值比例尺,(板书:数字比例尺),你能将刚才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学生口答:1:2000000
师:回顾刚才的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是实际的长度,这就是比例尺,(拿出尺子)现在还有人说这是比例尺吗?
生:不是。
师:那比例尺是一个什么东西?
生:比。
师:尺子呢?
生:尺子是用来度量长度的工具。
师:刚才我们接触到的比例尺都是前项为1的,有没有后项为1的比例尺?
生:有。
师:在什么情况下,比例尺的后项为1呢?
生:图形很小,需要按一定的比例扩大。
师:出示课件:齐读书上32页“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例3:一个cpu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18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集体纠正。
18厘米:3厘米=6:3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活动和做题想一想,比例尺有什么特征?求比例尺要注意哪些问题?(先同桌讨论,然后学生汇报。
)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并强调:(课件出示)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
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 ∶400。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5)一幅图,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
()
2、选择题:
(1)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A 1∶900000
B 1∶90000
C 1∶900
(2)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千米。
A 24
B 240
C 2400
(3)一个精密零件的长度只有3.5毫米,画在一张图纸上是70毫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A 70∶3.5
B 20 ∶1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七、研究性作业
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