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进展综述
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CO₂)的浓度成为了全球科研和工业界的重要任务。
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₂RR)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将CO₂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如甲醇、乙醇、甲酸、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因此在减少CO₂排放的也为可持续能源和化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开发、电解槽的设计、反应机理的探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前景。
在催化剂开发方面,本文概述了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以及非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应用。
在电解槽设计方面,本文讨论了电解槽的构造、电解质的选择以及电解条件的优化等关键因素。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CO₂RR的反应机理,包括电子转移、中间体的形成和稳定性等,为设计更高效的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还分析了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成本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章展望了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反应过程的优化以及与其他技术的集成等,以期为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₂RR)是一种通过电化学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化学品或燃料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涉及到电解质的导电性、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电子转移和质子耦合等步骤。
在电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碳分子接受电子和质子,经过一系列中间反应步骤,最终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如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等。
催化剂在CO₂RR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并且对产物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研究者们广泛探索了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在内的多种催化剂。
其中,金属催化剂因其高活性和可调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界面电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界面电化学反应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化学反应在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界面电化学反应则指的是发生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
近年来,界面电化学反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综述界面电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一、界面电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界面电化学反应是发生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它涉及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表面接受或者释放电子,导致界面电荷分布的变化,进而引发电化学反应。
界面电化学反应的研究可分为理论模拟、实验表征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
二、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实验表征对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实验表征主要包括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以及原位光谱等技术手段。
其中,循环伏安法通过不断改变电势的大小和方向,获取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信息。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则是通过对电极施加一个小幅交流电信号,并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来揭示界面电化学反应的阻抗特性。
原位光谱则能提供关于反应物和产物的电化学信息。
三、界面电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界面电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是揭示反应物在电极界面的转化过程的关键。
在复杂的界面系统中,理论模拟是探索界面电化学反应机理的重要工具。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可以模拟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的过程,从而了解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机制。
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的发展也为界面电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观察手段。
四、界面电化学反应的应用展望界面电化学反应在能源转换、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储能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能源转换为例,界面电化学反应可用于光电池、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器件的驱动。
此外,界面电化学反应在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综上所述,界面电化学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反应类型,其研究进展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表征、机理研究以及应用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界面电化学反应。
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进展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电解质,具有低蒸气压、可设计性强、电化学窗口宽广等优点,在电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更是备受。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是指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形成的双电层内的电位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离子液体可以保持稳定,同时能够实现电子转移、质子传递等电化学反应。
然而,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大小和形状受到离子液体本身的结构、电极表面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具有挑战性。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断优化。
实验设计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选取、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电化学测试等方面。
通过测量离子液体在不同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窗口,结合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方法,研究者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电化学信息。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研究者们在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例如,某些离子液体在特定的电极表面可以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为实现高效的电化学反应提供了可能。
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存在明显差异,为离子液体的筛选和优化提供了指导。
对实验结果的深入讨论表明,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大小和形状主要受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的种类和极化率影响。
同时,电极表面的粗糙度、电导率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也对电化学窗口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认识,还为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在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宽广程度与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性能并不完全一致,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内在和影响机制。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离子液体和电极体系上,需要进一步拓展至更多种类的离子液体和电极材料,以评估其普遍性和应用潜力。
虽然实验设计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离子液体电化学窗口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精确控制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阐明离子液体在电化学反应中的动态行为等。
电化学分析综述
多层管是金属导体,而单层管 是金属性质还是半导体性质取 决于其自身的手性。单层管的 金属性的电流图和Ru(NH3)63+中 的不同电响应的半导体性质在 图9中表示。
石墨烯的构造同样可以改变其自身的电化学表现,有迹象表明: 不同的棱面结构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电化学性质。除了打开石墨烯的 棱面可以控制棱面的折叠,利用单环、双环或多换也可以。
Ambrosi和他的实验伙伴发现,石墨烯打开边缘位置的ET比率相 比于铁氰化物折叠棱面的ET比率是有显著提升的。
3.3 碳 纳 米 管 (CNTs)
在腺嘌呤中加入磷酸盐缓 冲溶液(PBS),分别放 在(a)EPPG,(b)Au,(c) GC,(d)BPPG,(e)BDD和(f) Pt的环境下,在50mv.s-1扫
描频率下进行循环伏安法 扫描。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a)GC,(b)PBDD,(c)HOPG的基面(d)BPPG,(e)EPPG这 五种电极均放置在PBS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最终发现HOPG的氧化峰
碳纳米管在1991年被Iijima 第一次发现,是 碳的同素异型体这个大家族的一名新成员, CNTs是由sp2构型的碳单元构成的,并且呈 现出无缝的六角蜂巢格子构型,直径只有几 纳米,长度也只有几微米。 CNTs可以分为两类,分别命名为单层管 (SWCNTs)和多层管(MWCNTs)。多层管可 以直观的看到其同轴紧密相连的石墨管。
二. 引 言
1.碳质材料展示了许多良好的性质,比如说结构多样性、高度的化学适应 性、廉价、多领域潜力巨大。拥有相当大的电化学惰性,在表面化学和许 多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的电活性研究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2.许许多多的碳质材料应运而生,在电分析、能量转换及存储方面;在电催 化、光电化学、电致变色和消失方面;在发光二极管装置、电合成领域的 场效应管方面;和在生物技术,污染物的减少、饮用水的净化方面都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分析实验研究综述报告
的 检 测 范 围 为 5.0x10—7~4.2x10—5mol/L。 检 测 下 限 为 8.2x10— 可 实 现 对 痕 量 铅 、铜 、镉 的测 定【8]。该 法 的 准 确 率 和 重 复 性 都 很
法 ,由 待 分 析 的试 样 溶液 与 电 极 构 成 化 学 电池 ,根 据 所 组 成 电 池 磷 农 药 的 线 性 范 围 分 别 为 :辛 硫 磷 0.12—160g/mL,甲 基 对 硫 磷
的化 学 量 和 一 些 物 理 量 如 电位 、电 流 、阻抗 等 电 学 量 之 间 的 关 联 0.15—200g/mL,水胺 硫 0.20—160g/mL。甲胺 磷 0.1—1.Om#mL,氧
速 的测 定 。在 实 验 室 研 究 中 ,电化 学 分 析 方 法 渗 透 的领 域 越 来 越
2.3在 农 药 残 留上 的应 用
多 。在 基 础 和 应 用 电 化 学 研 究 、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 分 析 、材 料 分 析 及 医 疗 分 析
在对 农 药 残 留量 的检 测 中 电化 学 分 析 法 有 其 独 特 的优 势 。
2.1对 有 机 污 染 物 的 电 化 学 分析 研 究
果 令 人 满 意 。
在 环境 有机 污染 物 的检 测 中 ,电 流 型 伏安 分析 法 用 的最 多 。
2.4 重 金 属
胡荣 等 … 研 究 了羧 基 化 多 壁 碳 纳 米管 修 饰 电 极 对 溶 液 中硝 基
重 金 属 污 染 是 构成 环 境 污 染 和威 胁 食 品 安 全 的 重要 因 素 之
理 论 与 实 践
147
电化学分析实验研 究综 述报告
徐 苗青 (安徽 师 范 大学 环境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电化学聚合研究进展 (1)
综 述
学聚合,总结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的机理;并于 !""! 年 报 导 了 在 "# $%&’( ・ ) ! * 氨 基 吡 啶 和 "# "(&’+ ・ ) * ( ,-./ 中用 电 化学 聚 合方 法 合 成聚 ( 。聚( 在 (# " &’(・) * ( ! * 氨基吡啶) ! * 氨基吡啶)
— !" " — !— — !"#
— !" $ ・
・
— —* + !"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苯胺在酸性溶液中的电 化学聚合都有阳离子自由基中间体生成,并且都经 历了引发、 链增长、 链中止三个步骤, 因此该反应兼 有自由基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的某些特征。 #8 # 苯胺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聚合机理 有学者在 F8 #GH<(・ I ) + 的 J?" 溶液中实施了 ・!"・
蒋伟春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
$ 上海
%&&&"% ’
电化学聚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聚合方法, 它除了可以合成一些常用方法所不能合成的 聚合物外, 还能改变某些聚合物的性能, 现已广泛用于导电高分子的研究中, 并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前 景。本文从机理及应用方面综述了电化学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材料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 ,$-./012 3 !"#$% &’’(
・44・
综 述
同时, 聚合中间体能够进一步被氧化, 从而使得 反应终止:
— !"— — — !"# — * —!+
电化学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电化学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电化学加工是一种新兴的加工技术,它具有重新塑造结构和表面形貌、分解有机物质、合成纳米结构以及增强固体表面性能等优点,可用于多种工业生产应用和分子工程与微纳米技术领域。
近年来,电化学加工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电化学加工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有关电化学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电化学加工技术是一种灵活且可实现低成本的加工方式,它可用于改变几乎所有固体表面的形态以及微结构,在改变金属表面形态和尺寸、表面粗糙度、复合材料结构、分解含有有机物质的溶液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实现金属表面的新型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由于精确控制加工参数,其可以用于实现精细加工,创造出复杂的形状和根据工程需要改变表面颜色和表面粗糙度。
此外,电化学加工还可以用于纳米结构和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改变金属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和表面活性。
在电化学加工中,电极形状和表面结构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可以影响电极的可靠性、电化学加工速度和效果,因此国内外学者对电极的不同结构以及表面增强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以提高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的使用寿命以及加工效果。
此外,电化学加工中反应液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液的配置来改变电化学加工的加工形貌、加工精度及完成度,同时反应液还可以提供和维护电极活性中间体等。
因此有关反应液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总结以上,电化学加工技术具有改变表面形态的能力,可实现精确的加工工艺,从而可实现多种特殊的加工功能;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也对电极形状及表面结构、反应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以改善电化学加工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预计未来有关电化学加工技术的研究将取得更多成果,从而更好地为实现金属表面功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有机电化学的新进展_陈敏元
1 2 起电子移动催化剂的作用 反应性电极溶出的金属离子具有电子移动催化
剂的作用。例如在使用镁电极的脂肪族酯的电还原 反应中, 由反应性电极溶出的镁离子以催化剂量存 在, 用 LiClO4 做支持电解质, 在 t- BuOH 的 存在下,
[ J] . ( 日) 电气化学, 1997, 65( 8) : 622- 626.
[ 10] 氵关刂上寿雄, 西山 繁.
! ∀ 键元素
有 机电解合 成
[ J] . ( 日) 电气化学, 1997, 65( 8) : 626- 630.
[ 11] 昆野昭则. 有机电解反应
! 光及 磁场 效果[ J] . ( 日 )
关于磷化合物电极反应的研究还很少, 最近引 起了人们的兴趣, 来探讨三价磷化合物进行电氧化
生成阳离子自由基用于化学合成的可能性。
三芳基磷 与亲核试剂( Nu- L) 共存下, 在非水
溶液中电解, 生成阳离子自由基 , 进一步电解并与
亲核试剂反应生成 4 级磷盐 。这用通常的化学法
是难以得到的。另外还能进行双极反应, 合成醛、酮 以及醇类脱氧等。
Abstract:The recent mighty advancement of organic electrochemistry such as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with consumable electrodes, organic electrochemistry using elements of group ,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with compounds of P ( ) ,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using halogen as bonding elem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light and magnetic field upon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organic electrochemistry;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advancement
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电化学能源技术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加强,电化学能源技术便应运而生。
它的研究涉及到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材料设计以及系统性能优化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科学问题。
本文将就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综述和总结。
首先,电池技术作为电化学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钠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钠离子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不断涌现,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车辆、电子产品以及能量存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竞争对手,其钠离子扩散动力学、电解质及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锂空气电池则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但是其电极的劣化和氧化副反应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和电池技术类似的超级电容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高功率、长寿命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次,光电催化技术是电化学能源技术的另一重要领域。
通过太阳能的转化,光电催化技术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化和高效的污染物降解,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钙钛矿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各种光电催化材料不断发展,并已经在污染控制、能量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光电催化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纳米材料等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并有望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电化学储能技术也是电化学能源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将能量转化成化学能进行存储,电化学储能技术可以实现电网的可调度性和能量的平衡性,是智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具有高能量储存密度、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正在不断涌现。
其中,流电池、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作为经典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以氢为能源存储媒介的氢储能技术也因其极高的储能密度、环保性和便携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电化学能源储存技术。
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研究进展
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是电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探索电化学界面的特性和电催化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催化性能以及开发新型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电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界面电化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电化学界面调控的策略和应用。
1. 引言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的说明。
2. 电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电催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以及电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3. 界面电化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常用的界面电化学理论和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法、电化学阻抗谱法等。
重点介绍界面电化学理论中的双电层理论和电化学界面的动态行为。
4. 电化学界面调控的策略介绍电化学界面调控的常用策略,包括表面修饰、界面设计、界面活化和表面修饰等方法。
阐述界面调控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其机制。
5. 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的应用综述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的应用,包括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和有机电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不同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电催化机制和电化学界面特性。
6. 未来展望对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发展新型的电化学界面调控策略、构建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材料以及深入理解界面电化学反应机制等。
结论: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机制研究是电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其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的特性以及电催化机制,可以提高催化性能,开发新型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开发新型的电化学界面调控策略,构建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材料,并深入理解界面电化学反应机制,以推动界面电化学与电催化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关于电化学发光相关综述
电化学发光相关知识1、电化学发光概述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指将一定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施加到电极上使得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电极表面产生物质,这些电极反应产物之间或电极产物与体系中其它共存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激发态物质,当激发态物质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产生光辐射的一种现象[1,2]。
电化学发光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图1。
电化学发光是化学发光方法与电化学方法结合的一种方法,因此其综合了化学发光灵敏度高和电化学反应容易被控制的优点。
另外由于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宽、分析快速、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使得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2-5]。
图1电化学发光反应发生的条件图对电化学发光现象的详细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灵敏度很高的光电传感器的出现,为电化学发光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Kuwana等最先利用脉冲电压研究了铂电极上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机理,使人们对电化学发光及其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人们也研究发现除了鲁米诺以外还有一些稠环芳烃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电化学发光现象,为接下来对芘类化合物、呋喃、吲哚类、蒽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发光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石。
到20世纪80年代,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并且电化学发光分析开始与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联用,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且使得发光信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联吡啶钌是这个时期的重大发现,它可以用于草酸、氨基酸等多种物质的测定,为电化学发光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化学发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对其机理的认识已经更加深入,电化学发光的装置、电极材料等都得到了大的发展,并且电化学发光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免疫分析、DNA分子检测、生物活体分析等领域。
总之,电化学发光一直在朝着独特、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广的方向发展。
光谱电化学综述
光谱电化学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参加反应物的价态变化, 即价电子的转移过程, 一般不称为电化学过程。
人们习惯上把在外加电势的情况下发生的化学过程称为电化学过程, 如电冶金、电解、电镀、电合成有机物等, 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电能也是电化学过程,如化学电源等。
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已经与电化学密不可分。
电化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电化学的发展和各类电极材料和体系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电化学方法与其它技术的联用,如光谱电化学额、色谱电化学、毛细管电泳、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对于光谱电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光谱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联用技术。
1 光谱电化学的创建与发展传统的电化学研究方法是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得到的是电化学体系的各种微观信息的总和,难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电极/溶液界面的各种反应过程、反应中间物种的浓度、形态的变化对于正确反应机理带来很大的问题【1,2】。
6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电化学家R.N.Adams教授在指导研究生T.kuwana进行邻苯二胺衍生物电化学氧化时,观察到电极反应同时伴随有颜色变化,于是他提出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能“看穿”的电极用光谱学的方法来识别所有形成的有色物质呐?这一新的设想在1964年由T.kuwana实现了,他第一次使用的光透电极(OTE)是在玻璃片上镀了很薄的一层掺杂Sb的SnO2,这种具有导电性的玻璃,被称为Nesa玻璃,它作为一个电极的同时还可以测量电解池液层中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对光的吸收,从而创建了光谱电化学。
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光谱波普电化学方面的研究,相继一些综合性大学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无论从文献报道,还是从学术会议来看,光谱电化学将是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发展的最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光谱电化学发展经历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将研究对象从稳定的电化学界面结构和表面吸附扩展至反应的动态过程和表面吸附,既可以配合电化学暂态技术(如电位阶跃或快速循环伏安法)开展时间分辨为ms或μs级的研究,以揭示分子水平上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又可以采用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研究在固定电位下的界面结构和表面物种的亚稳态等现象,即从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研究电化学界面动力学【1,2】。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非环糊精体系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A48
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进展
A49
毛细管电泳与电泳芯片检测方法研究
A50
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A51
毛细管电泳分离体液中手性药物
A52
1 极谱与伏安法 络合吸附 波 、催 化波 、线性 扫描与 循环伏 安法 、示差脉
冲伏安法 、方波伏安法 、卷积伏安法等极谱和伏安 法由于其 具有灵敏 、快速和简单等特点 , 已广泛应用于 材料 、环 保 、药 物和生化等领域的研究和检测 , 见表 2 。
表 2 极谱与伏安法
研 究内 容
文献பைடு நூலகம்
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钒
B1
铅-茜素紫-邻菲罗啉体系极谱行为及其应用
B2
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氧氟沙星
B3
甲基橙亚硝化极谱法测定
NO
3
B4
微波消解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及大麻笋中的微量硒
B5
酪氨酸 、脯氨酸和组氨酸的示波极谱连续测定
B6
盐酸羟胺存在下极谱动力法测定阿托品
B55
示波极谱法测定皮蛋中微量铅
B56
锌-茜素紫络合物极谱行为及应用
B57
奥美拉唑示波极谱法测定
B58
甘草次酸的电化学研究
B59
卡托普利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
B60
吡虫清催化极谱波
B61
钆(Ⅲ)-钙试剂络合吸附波
B62
泼尼松示波极谱法测定
B63
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 A
B64
赖氨酸与香草醛反应产物的极谱特性及其应用
B83
催化极谱法测定高纯铅中痕量镍
B84
电化学储能基本问题综述
电化学储能基本问题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能源储存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基本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其原理、分类、性能评价、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极反应、电解质的作用以及能量转换与储存过程等。
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本文将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性能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估不同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性能优劣,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还将介绍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如电力系统储能、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等。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分析,展示电化学储能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展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电解质技术的创新、系统集成技术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探讨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电化学储能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二、电化学储能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储能(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EES)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需要时再将化学能转回电能的储能技术。
其基本原理涉及电化学反应,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和嵌入/脱嵌,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并产生阳离子,这些阳离子通过电解质迁移到负极。
同时,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接收从正极迁移过来的电子,并吸引电解质中的阴离子。
这样,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电流,同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形成离子浓度梯度,形成电势差,即电池电压。
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李一峻 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助理兼化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共发表论文50余篇。
(通讯处: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300071)常子栋 1984年2月出生,2002年获学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研究。
(通讯处: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300071)何锡文 196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南开大学工作,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及化学系主任。
现为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和《冶金分析》编委。
主要科研方向为: (1)化学计量学领域;(2)溶液状态(含生物大分子溶液状态);(3)新分析方法的研究。
至今已有约270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SCI期刊论文为135篇。
(通讯处: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300071)中图分类号:O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 0720(2007)102107216摘要:本文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间我国电化学分析的发展进行了评述。
文章按照电化学分析的不同领域分为极谱与伏安法,微电极、超微电极和修饰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与传感器,示波分析法,电泳及色谱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电致发光法,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计量学方法,其他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几部分。
引用文献561篇。
关键词:综述;电化学分析对2005~2006年两年间有关电化学分析的会议有第九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A1]、第九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A2]、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A3]、第四届国际华夏学者分析化学研讨会[A4]、第三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A5]、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A6]等会议,并有相应论文集,因此本文没有引入这些会议论文。
电池电化学测试技术综述
电池电化学测试技术综述电池电化学测试技术综述电池电化学测试是评估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其技术在电池应用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电池电化学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测试手段及其应用、电化学测试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综述。
一、基本原理电池电化学测试是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的测试技术。
电池内的电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特性,可以通过测试电池内部的电势、电流、电容等物理量,来评估电池的性能,包括电极材料、电解质、电池结构等方面。
二、常见测试手段1.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适用于评估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这种测试技术是将电极材料浸入电解液中,通过施加交变电压激励,记录电极电流随电位变化的曲线,以得到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性。
2. 恒流充放电法恒流充放电法是对电池进行测试的一个重要手段,适用于评估电池的容量、电压等性能。
这种测试技术是通过施加恒定的电流充电或放电电池,记录电池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得到电池的特性参数。
3.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适用于评估电池内部阻抗的测试技术,可以评估电池的内部电阻、界面电化学反应等参数。
这种测试技术是通过施加交变电流信号,记录电池内部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和振幅关系,以得到电池内部的阻抗特性。
三、电化学测试数据的分析1.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循环伏安曲线是评估电极材料电化学特性的重要曲线,可以从循环伏安曲线中获取电位、电荷容量、电化学活性、电解质环境等信息。
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评估电极材料的性能,以及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2. 容量分析电池容量是电池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容量分析可以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得到。
容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电池的最大容量、实际容量、充放电效率等参数,以评估电池的性能。
3. 阻抗分析电池内部阻抗可以通过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得到,阻抗分析可以评估电池的内部电阻、离子传输速率、界面电化学反应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阻抗分析可以帮助优化电池结构设计,改善电池性能。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综述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综述
1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受到不断提高的水质污染水平的影响,全球各地的水质处理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清洁水质的技术储备也不断加大,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便逐渐提出,它利用电场把污染物吸附到电极上,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氧气来杀灭细菌等有害物质,从而保障水质安全。
2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于1890年代中期被发明,由美国的电气专家米歇尔·该德森发现,它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利用电场作用来改变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把水中有机碳物质、重金属及必需元素吸收到电极上,从而净化水质。
之后,此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工程中。
3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原理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以电解水、阳极氧化、氧气可控自动整流技术、低电压投加臭氧等方式运行起来,电解水的原理是水中的离子被电场吸引,在阳极和阴极间不同的电位作用下被分离开来,而阳极氧化则是利用电场中的氧分子被氧化活性自由基附着而被除去的原理,从而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保障水质干净和清新。
4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优势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使用简便、运行成本低、可调整优化、有比较好的容积利用和污染响应快、处理效果好等优势,使得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应用后期,可以使用电化学技术恢复污染水中的特定元素,从而提高元素的利用效率。
5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可以实现原水中有害物质的有效除去,而且可以对可利用、低浓度的元素进行再生,还能起到抗菌消毒作用,极大地改善水质污染问题,保障水质安全。
展望未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还将进一步完善,不断开发出更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在水质处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mxenes-max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电化学
mxenes-max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电化学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Transition Metal Carbonitrides, 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材料,在电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Xenes材料由过渡金属(M)和碳、氮元素组成,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机械性能和化学活性,适合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传感器、光催化和电催化等领域。
本文就MXenes在电化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水分解、氧还原反应和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够高效储存和释放电能的电化学储能设备,在现代能源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MXenes材料由于其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电容性能,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选。
Mn+1XnTz MXenes材料在Li2SO4溶液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其展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比表面积和离子传输通道增加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此外,MXenes材料还可以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提高电容器材料的柔韧性和导电性能。
另外,MXenes材料在锂硫电池中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锂硫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新型电池体系,在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MXenes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可嵌入的化学活性,可以有效地促进锂硫电池中的硫化锂析出和嵌入过程,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理论计算表明,MXenes材料可以与硫化锂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除此之外,MXenes材料在水分解和氧还原反应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水分解是一种环保的制氢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MXenes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导电性能,可以作为水分解催化剂的载体材料,提高水分解的效率和稳定性。
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的重要反应,MXenes材料可以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循环寿命。
此外,MXenes材料还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用于提高电池的储能密度和循环寿命。
电池技术的综述与最新进展
电池技术的综述与最新进展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是我们离不开的重要物品,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变革和提高。
本文主要对电池技术的综述和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中国秦朝,当时人们已经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铜蚀”法的电化学制备方法,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发明电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伦敦发明了第一颗原始的干电池,这个重要发明使得电池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洛麦尔发明了锂离子电池,与1950年代发明的铅酸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21世纪初,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才真正成为了人们研究和应用的关注点。
二、电池技术的现状目前,随着诸如汽车、无人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日常用品需求的增长,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普及和使用的电池类型。
它们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开发出许多不同的电池规格。
相对于其他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具有灵活性、尺寸小、高能量密度、较低内阻、充电速度快、无记忆效应和较高的环保性等优点。
不过它们仍有一些缺点,如热敏感、易发生过充或短路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温度异常、电池充电和放电不均等,甚至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非常大,每年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在不断增长。
这也在促进电池技术和制造领域的创新,许多公司和机构都在开发更先进的电池技术,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三、电池技术的未来趋势在对电池技术的未来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到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的趋势。
当前可再生能源技术日益发展,大规模能源储存需求呼之欲出,这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一种受到关注的能源储存技术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液流电池技术。
这种技术可实现大规模能量的存储和输送,同时具有寿命长、易维护以及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充式镍氢手机电池
一次性锂电池
b、金属钝性材料
由于大量新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新体系的不断 涌现,采用各种现代表面研究方法特别是一些新 的或专用技术研究相关界面的稳定性、表面钝性 及破坏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诸如微电化学技术 以及其它各种微探针技术等,从而获得不少有关 钝性及其破坏过程的信息,有助于深化对钝性的 认识。
2、新材料的开发推动了 电化学技术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电化学能源
b .金属钝性材料 c .电解 d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e .生物电化学、有机电化学及导电聚合物
a、电化学能源
改性的金属材料、复合无机材料及各种聚合物 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各种高性能的新 型能源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质 ,推出了大量新型电池。这些新型电池又促进 了当今携带电器的迅猛发展,并能消减汽车尾 气对城市环境的威胁。
二、现代电化学与材料科学
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新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材料科学的发展与突破将对世界经 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电化学与材料科学 的关系空前密切,它们相互交叉、渗透,相互促进、发 展,形成了许多前沿性和交叉性的研究热点。 1 .现代电化学技术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不可缺少 的重要方法 2 .新材料的开发推动了电化学技术的发展
c、电解
由于推出新的电极材料:Ni-Mo , Ni/NiO , Ni59Nb40Pt1-xSnx , Ti/IrO2/SnO2 , Ni-Fe , SnO2/Ti 以及聚合物修饰电极,使氯碱工 业取得新突破。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对 无机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电解取得新的 进展。
d、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到了1780年,意大利的解剖学家Luigi Galvani 在解剖 青蛙时发现不同金属的两端接触青蛙时有电流通过, 这种电流称为动物电。这个现象被同国的物理学家 Alessandro Count Volta 进行了补充实验,并研制成功 了“伏打电堆”
2、电化学的定义
电化学最古老的一个定义为
关是所 系研谓 的究电 科物化 学质学 或即 化是 学化 反学 应的 与一 电部 的分 ,
CO2 没招了!
不用 贵金属!
3.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多用固体碳酸钾与 碳酸锂的混合物作为电解质,阳极材料为含铬 10 %的多 孔镍,阴极材料为掺杂NiO的镍,常用的燃料为煤气, 天 然气, 甲醇等。MCFC工作温度在650℃,在此条件下阳极 反应很快,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能量转换效率高。 MCFC的主要问题是热循环过程中因电解质的熔化与凝结, 导致基体体积的变化及反应物高温下对电池基体的腐蚀。
近代的 John
O’M . Bockris对电化学作的定义为
电化学就是研 究带电界面上 所发生现象的 科学
电化学的应用
电化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2 3 4
电化学工业 . 化学电源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总结
电化学工业
电化学工业在工业生产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 什么是燃料电池? 五.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真正的绿 色能源
二.燃料电池的历史 六. 三. 燃料电池的分类 七. 四. 燃料电池的特点 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 各类燃料电池的优劣
八.
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
直接 直流电 连续
第四种 发电方式
一.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通过 电化学反应产生低压直流电的装 置,由于燃料可以不断地通人电 池中,因此该电池可以连续不断 地产生电能,故又被称为连续电 池,它是继火力、水力和核能之 后的第四种发电方式,其特点是 高效、清洁、低噪音、负载能力 强,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方面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效 清洁 低噪音 负载能力强
太好了!
三. 燃料电池的分类
1. 以燃料的凝聚态分: 气态燃料电池(如氢一氧燃料电池);
液态燃料电池(如甲醇燃料电池).
2.以燃料的类型分: 直接型(一次电池); 间接型; 再生型(二次电池).
3.以工作温度又可分: 低温(<200℃);中温(200~750℃); 高温(>750℃) 4.按电解质种类分: 碱型(AFC); 磷酸型(PAFC);
最现 古在 老一 的直 铅在 酸使 蓄用 电的 池也 是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很多地方都存在金属的腐蚀,例如锅炉壁和锅炉管 道受锅炉用水的腐蚀;船体和码头台架遭受海水腐 蚀;各种金属制品乃至桥梁钢架在潮湿空气中的腐 蚀;石油钻井机钻头工作时受油气泥浆等的腐蚀以 及地下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等等。金属腐蚀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竟会占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4%!这可 是个惊人的数字。美国1975年用于防腐的费用竟达 到700亿美元。所以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意义重大。
近年来,已开发出不少可应用于生物体系的 电催化材料、微传感器材料、修饰电极材料及 生物活性材料等,如过渡金属络合物、DNA 电极、酶电极、维它命等。此外还推出大量 形成新颖的电活性导电聚合物,可望应用于 生命科学、能源、信息科学及其它领域,这 些都将促进电化学新技术用于生物/生命过程 的研究。
此外,对于金刚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而制成的金 刚石薄膜可具有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不同的性质, 它在新型的电极材料、微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引起了人 们的极大兴趣;离子及混合导电陶瓷材料可在二次电 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特殊环境下的防腐蚀、气 体传感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在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的今天电化学各 个领域的研究正在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熔融碳酸盐型(MCFC);
固体氧化物型(SOFC); 离子交换膜型(PEFC).
种类好多哎!
四. 燃料电池的特点
真高!
1. 能量转换效率高 当利用热机原理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有用形式的能时,受卡诺循环的 限制,其工作效率的上限为35%~40%;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能量转换 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一般可达80%以上. 2. 系统的效率与设备容量及负载无关 燃料电池的效率与其两极的电化学反应本质及电极活性有关, 并不受设备大小的影响。燃料系统设备的容量仅影响到它的总功率, 并不影响燃料电池的效率。另外,常规的热机在全负荷运转时效率 最高,负载减小时效率迅速减小,而燃料电池在负载减小时,效率 会更高。
小结
1、电化学技术是材料科学研 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对各种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 发异常活跃,功能材料在现代高新技术中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如高反射、高吸收、高择优取向、 多晶、微晶、无定形、高催化性能、纳米材料、 生物活性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合物金属化、半 导体、铁电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等。在这些 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电沉积技术和阳 极溶解技术。主要是通过共沉淀或诱导沉积的方 法,获得复合型功能材料,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对 现代功能新材料进行表面超微加工,改性和修饰。
制 的 圆 筒
陶瓷壶
在中东巴格达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掘出一个特大 的石棺。里面尽是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之类的东西。 科学家卡维尼格仔细研究这些管子,发现一根直 径2.6厘米的铜管内有一根由沥青包裹的铁棒,下 端3厘米高的沥青层将铜、铁完全隔开来。于是他 把这根管子放入出土的陶瓶里,再向瓶里倒进了酸 性葡萄酒,奇迹出现了,这个装置竟发出电来,且 发电持续了18天之久。据他分析这种电池的化学原 理与伏打电池如出一辙,是古代人用电解法为雕像 或装饰品镀金而特制的。难道古代人竟在伏打出生 前一二千年就已经制造出了“伏打电池”?这真是 一个千古之谜啊!
地工作,燃料电池实际上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特殊装置。 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为: 在酸性溶液中 负极: H2+2H2O—2e→2H3O+ ,正极:1/2O2十2H3O+ 十2 e→3H2O 在碱性溶液中 负极: H2+2OH-一2e →2H2O, 正极: 1/2O2+H2O+2 e→2O H总反应: H2+1/2O2→2H2O 实质是氢的燃烧反应,氧是氧化剂。在燃料电池中,负极上进行燃 料的氧化过程,而正极上进行氧化剂的还原过程。燃料电池的负极 常常被称作“燃料电极”,是燃料电池的主要工作电极,正极又被 称作“氧化剂电极”,燃料电池中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
真 方便!
3. 污染小 燃料电池工作时无噪音,被称为“安静电站”,所以无噪音污染。 目前,空气污染(如SO2、NOx、CO等)的主要来源是燃料化石燃料和 使用内燃机的各种车辆,燃料电池的排放量非常低。
4. 容量大、功率范围广、可分散使用、可连续放电及节省人力。
真 干净!
与火力 燃料电池有别于一般的原电池与蓄电池,它所需参与电极反应的活性 发电站 物质并不贮存在电池内部,而是全部由电池外部供给。原则上只要外 相同吗? 部不断地供给电化学反应所需的活性物质,燃料电池就可以连续不断
一些新型的电池
锂离子手机电池
超薄型的镍氢电池
电化学不仅在工业方面具有应用广泛,而 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如用 电化学来治疗肿瘤、前列腺炎等。我们相 信随着电化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它们之 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的
总结
• 由于电化学与化工、冶金、材料、 无线电、机械、分析、腐蚀与防护 、地质、能源等科学技术部门有着 密切关系,所以电化学在理论上和 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是近代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
如电解食盐水制取Cl2、H2和NaOH等基本化工 原料的氯碱工业、利用电解法制取金属的电冶 金工业、用电解法合成某些有机物的电合成工 业和电解加工工业等。 电镀工业
电镀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如下列一些产品
电镀器件
电镀的24K金戒指
电镀在工艺品方面的应用
熠熠生辉的工艺品
使 用 方 便 的 锌 锰 干 电 池
•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在现代电分析方法中 是最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关键是传 感器材料问题。大量新型复合材料,用 于制备各种各样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如ZrO2,Pt/WO3,SnO2/MnO2,CuFeO4(纳 米)SrFeO2.5, PVD/CVD膜材料,化学场效 应管、化学修饰电极(自组装膜和LB膜)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