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个性化教案(第14周)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3、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抽出词语,引入文本探究(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板书课题)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中抽出关键词语:“进入终试”,“放弃终试”,“破格录取”面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一)、关注对话,初步感知1、浏览课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教师引导过渡:你是通过朱丹和大师的对话读懂的,让我们都来读读朱丹和大师的对话。

边读边思考,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沉寂”,追问学生考场上因为什么而沉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二)、引入资料,震撼心灵1、有关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2、教师引入资料:师述:1937年12月2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疯狂地刺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日军的枪弹疯狂地扫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少无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烧、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原本美丽繁华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30多万人惨遭杀害!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引读:同学们,读一读这串带血的数字吧。

(齐读)这仅仅是一串数字吗?(再读从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3、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概括)?(再读集体)教师小结:在朱丹的心里,这是一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的耻辱的痛。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第14课,包括《窃读记》、《落花生》、《桂花雨》、《钓鱼记》。

2. 第二单元:第58课,包括《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冀中地道战》。

3. 第三单元:第912课,包括《猎人海里布》、《牛郎织女》、《示儿》、《少年中国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词汇、短语、句子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第一单元:以“偷书”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引出《窃读记》。

2)第二单元:以“团结合作”为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团结合作现象,引出《搭石》。

3)第三单元:以“民间传说”为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传说,引出《牛郎织女》。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句子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包括课文、生词、短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团结合作”的作文。

3)搜集其他民间传说,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4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4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上进心强,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总是放任自流,不按时完成作业,做家庭作业时投机取巧,书写混乱。

还有个别同学学习兴趣不浓,只想贪玩,因此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三、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学本册的课文,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3、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4周中心发言稿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4周中心发言稿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28第十四周集体备课一、研读教材。

《天火之谜》是一篇故事,具体讲了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

叙事清晰,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故事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起因是文章的第一段,写的是在人们心目中雷暴一直是个可怕的东西。

经过是二至五自然段,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结果是最后一个小节,写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造福人类。

这一线索是显而易见,理解到这里只是停留在阅读的“浅层”。

这个故事背后,其实还隐含了一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即发现问题→观察分析→大胆推测→实验探究→问题解决。

首先是“发现问题”。

文章从题目开始就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天火之谜到底是什么?由此点燃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拉开了读者阅读的序幕。

为了更加地吸引大家的眼球,文章的作者特别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

云彩作为背景所起到的作用是衬托和铺垫。

文中人们对雷暴的恐惧就是“云彩”。

“……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并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上帝的怒火”等等。

目的就是为了烘托富兰克林的勇敢。

雷暴越是可怕,越是能够衬托出富兰克林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接着是“观察分析”。

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善于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他找到了雷暴和静电之间的好几处相似,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等等。

正如一些研究相似论的专家认为,要研究事物之不同或差异,正要从事物由相同到变异的相似过程中去研究。

富兰克林不愧为一位享誉世界的卓越的科学家。

下面是“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这里作者再次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不仅一般的人不理解,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都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嘲笑,富兰克林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

接着就是“实验探究”了,这是全文的重点。

这里作者从实验的环境,工具的准备,实验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4课《黄继光》优秀完整教案

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4课《黄继光》优秀完整教案

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4课《黄继光》优秀完整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继光》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英雄战士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捐躯的感人事迹。

本课通过讲述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的伟大精神,旨在教育学生学习英雄,热爱祖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的事迹。

但对于战争背景和战争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适时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继光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继光的生平事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难点:战争背景和战争意义等方面的理解,黄继光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再现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英雄情感,培养敬仰之情。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黄继光的图片、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听力训练。

3.相关资料:收集关于黄继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继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英雄的印象。

然后简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教师适时停顿,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14周春到万家话春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辽师大版

第14周春到万家话春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辽师大版

第14周春到万家话春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辽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寓意,感受春联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对偶、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创作春联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2. 春联的特点和寓意3. 春联的修辞手法4. 春联创作和书写5. 春联文化在家庭和社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春联的特点、修辞手法和创作方法2. 难点:春联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联图片、春联实例、春联创作模板2. 学具:春联纸、毛笔、墨汁、红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联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春联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文化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春联实例,让学生掌握春联的修辞手法和创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创作春联,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创作的春联,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2. 春联的特点和寓意3. 春联的修辞手法4. 春联创作和书写5. 春联文化在家庭和社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春联,要求运用对偶、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2. 搜集春联文化在家庭和社区的应用案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成果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将春联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重点关注的细节:春联的特点和修辞手法春联,又称对联、门对、春贴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的桃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春联。

【独家】五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

【独家】五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

第 周 第 天 星期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重点)3.概括中心思想,培育归纳力量,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难点)14 圆明园的毁灭王英琦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行估ɡū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行估量的损失!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有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很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四周。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hu án ɡ的殿di àn 堂,也有玲l ín ɡ珑l ón ɡ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吵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很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如,海宁安澜l án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依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筑的,如蓬莱瑶y áo 台,武陵l ín ɡ春色。

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闲逛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 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其次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保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叙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h ón ɡ伟,还保藏着最贵重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q īn 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王凯语文14周教案

王凯语文14周教案

苏教版 版 第 九 册 年级: 五 学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

两个例字是:钉、给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

(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的字。

作业设计写成钢笔字作品和毛笔字作品板书设计练习5写好钢笔字正确端正整齐美观2、学写毛笔字。

教学反思苏教版 版 第 九 册 年级: 五 学期主备人潘丽娟执教者王凯第3课时 / 总 50 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口语交际,2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课前预习搜集几条公益用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1.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公益广告。

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作业设计积累几条公益用语,写写为什么这样设计。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秋浦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课文《钓鱼》、《爬天都峰》、《黄山奇石》、《语文园地》。

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课文《麻雀》、《爬墙虎》、《珍珠鸟》、《语文园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及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b.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

c. 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a. 口语交际:分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

b.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的句型及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内容:a. 知识点:课文重点词汇、句型、语法。

b. 例题:课文中的典型题目及解答。

c. 口语交际、写作练习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并进行造句练习。

b.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话,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b.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和安排。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

14.《木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做好课前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适时在课中使用资料。

3、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4、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精度感悟。

1、课文到底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2、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笛声?(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3、指导朗读,想象笛声。

4、听着这样的笛声,你有什么话想问问朱丹?5、引出:南京大屠杀A、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B、师适当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6、过渡:孩子们,这是国耻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日本帝国主义任意践踏我们中国人的生命。

朱丹想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7、引入拒绝演奏:“看过卡片……私语起来。

”问:只是一个什么句子?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8、朗读大师和朱丹之间的对话:你怎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朱丹)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为你的前途但用吗?你经过了初试、复试,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么放弃了吗?方法总结:你是通过什么把朱丹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这么深刻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9、仅仅是朱丹一个人在哀痛吗?还有谁?读“临近石碑……红烛般的泪。

”自学欣赏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结方法:批注的作用10、此时此刻,朱丹最想做的是什么?欣赏木笛声,配乐朗读“笛声凄凉悲切”一部分。

11、小练笔:笛声在向人倾诉,他在倾诉什么?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听到的倾诉声。

[精品]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六

[精品]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六

14.《木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如泣如诉,于词语扩散中倾听笛声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初读感知了《木笛》这篇课文,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悄然离开考场,那么朱丹是不是不会吹奏欢快的乐曲呢?(生答)夜晚他又到了哪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是的,当他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面对一片莹莹烛光,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吹奏起。

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首木笛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生读,生答,随机课件演示这段文字: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3、你认为哪些词语是描写这段木笛声的呢?4、生答,相机出现课件:悲凉凄切、如泣如诉。

生读,师纠正“脉管滴血(iě)”。

5、师放音乐《江河水》深情范读,引导想象:听老师读这两词,你想像好像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6由上一环节自然引到“如泣如诉”这一词语,相机板书:如泣如诉7、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我们都听到了。

(音乐关闭)8、跟着这种感觉,耳畔听着这曲木笛声,想像一下,假如青年朱丹就站在你面前。

他就对着你吹奏着这一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的木笛曲。

那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生自由回答可能会问:A、朱丹,你在考官面前不肯吹奏欢快的乐曲,为什么现在在纪念碑前却吹奏出悲凉凄切的笛声?(你能把课文前后的内容联系起,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起。

)B、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音乐?为什么你吹奏的这曲笛声,如此悲凉?C、你吹奏这曲悲凉凄切的笛声,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师及时评价,疏导有价值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口语交际》终稿(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口语交际》终稿(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口语交际》终稿(教学设计)口语交际《生活的启示》教学设计石岐实验小学李细妹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与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在这次“口语交际”及“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条警句格言,还可以是一幅漫画。

这样不但降低了写作难度,还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切实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

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拔,引导,当然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双向交流的,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写的时候,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播放课件: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就叫“生活”之书。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4篇课文,这4篇课文都告诉我们哪些生活哲理呢?你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交流:指名回答,每课一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你肯定能写出来,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一如()往雪上加()()胜于( )来日方()()()不安
1、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并不那么准确,但()。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的心房。
3、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地鼓励我。
4、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
1、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缩句)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3、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英国去!”(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五)描写人物时,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写,请判断下面的描写分别属于哪一种。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其实,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指点 指教 指示
7、根据上级的( ),战士们进晚必须拿下阵地。
8、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大作家了,但总是谦虚地请教别人给他多一些( )。
9、幸亏有大师的( ),他才能那么快学会画画。
(四)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极端:①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②达到极点的。
(1)他对工作极端负责。()
(2)你的思想太极端了,要学会全面看问题。()
1、给第二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3、写母亲看诗后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了写母亲赞扬我以后,我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带横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2、()我是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3、()发生了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
(六)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写一句类似的课外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不在于饰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孝在于质实,朋友笃诚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七)结合课文内容,读读下面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写在括号里。
3、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4、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三、综合检测
(一)认真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chàn dǒuwǎlìténg xiějǐn shèncíxiángchūbǎn
2、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3、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我有个慈祥的母样,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5、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
(六)课文回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慈母情深》的作者是梁晓声。()
课题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做题,了解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点
练习课外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
由课内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向课外知识延伸,培养答题的方法。
(一)看拼音,写词语。
qǐ díténɡ xiěqí tújǐn shèn
()()()()
miǎn tiǎnzāo ɡāopò bù jí dài
()()()
1、老师向我们投来( )的目光。
2、我想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 )我的诗。
3、她的音色之美,音域之宽,令人( )。
推断 推论 判断
4、据研究人类寿命的科学家( ),人的正常寿命可能在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之间。
5、事实证明他的( )是正确的。
6、要想检验你的( )是否正正确,我们查一查资料就行了。
(七)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断言:①十分肯定地说;②断定的话,结论。
(1)可以断言,这种办法行不通。()
(2)作出这样的断言,未免过早。()
(五)下列句子是比喻句吗?是比喻句的 打“√”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
2、这时江上初升的太阳,已把长江染成一匹红稠。( )
3、街上仿佛没有热,道路好像加宽了许多。( )
2.文中画线部分“哪一股风”指的是什么?
3.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精彩极了”是说的,这是一种的爱;“糟糕透了”是说的,这是一种的爱。正是这截然相反的断言,使作者走上了成功之路。从而告诉我们,未来的成功既需要也需要的道理。
(九)名人名言
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一年美国地震中,一位母亲冒着危险,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七)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yì rú jì wǎnɡ
()
(二)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1.找近义词
腼腆——( )自豪——( )敬仰——( )鼓励——( )
谨慎——( )警告——( )歧途——( )誊写——( )
2.找反义词
精彩——( )慈祥——( )正道——( )
赞赏——( )谨慎——( )紧张——( )
(三)选词填空。
赞赏 赞叹 赞许
1、给短文加上标题。
2、在原文中找出下面的近义词。
锋利()痛苦()不谋而合()坚定()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4、请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找出弟弟情绪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当爸爸走了后,弟弟
当弟弟碰见爸爸时,弟弟
当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
(2)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你能用“”画出这句来吗?认真读读这句,从这动作和神态中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的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 ) ( ) ( ) ( ) ( ) ( )
(二)在正确的音节下面“——”。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juǎn juàn)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guījūn)裂的手指数(shùshǔ)。
2、既然我是母亲,就应(yìng yīng)及早教(jiāo jiào)会他看(kàn kān)病。
3、我妹妹见了生人有点腼腆(tiǎn diǎn)。
6、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练笔。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母爱慈祥,父爱严厉。有的同学喜欢鼓励性的爱,有的同学喜欢严厉的爱,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哪种爱,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一)说说低碳生活
4、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不再是一幅整 而平滑的布。( )
5、眼睛也像他父亲,周围肿得通红。( )
(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2、凡是到过长沙的,谁不知道有座岳麓山?游过岳麓山,谁不记得爱晚亭呢?
3、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4、我一生在歌唱,生命就快结束了,这是一个人活得最顽强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停止歌唱呢?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破烂不堪安图索骥心安理得
B、喋喋不休误入歧途马不停蹄
C、一如即往忐忑不安高瞻完瞩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
A、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问题:
答:
5、当母亲赞扬我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后,我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翘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