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督制度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安全舆情蔓延。

2. 科学合理,依法依规。

遵循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基本规律,依法依规进行管理。

3. 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应对机制,快速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网络安全舆情。

4. 强化责任,明确分工。

明确各部门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2. 设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上报等工作。

3. 各部门、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

四、网络安全舆情监测1. 建立网络安全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空间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2. 加强对重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的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3.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进行分类、分析,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五、网络安全舆情处置1.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包括:(1)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2)采取技术手段,消除安全隐患;(3)约谈相关责任人,督促整改;(4)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2. 对重大网络安全舆情,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有效处置。

六、网络安全舆情上报1. 各部门、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上报机制,及时、准确上报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2. 上报内容包括:事件概述、影响范围、处置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七、责任追究1. 对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提高学校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监测、科学分析、及时处置,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安全。

第三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由学校网络舆情监测部门负责,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配合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四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范围包括: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校园贴吧、校园博客、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平台。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全校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定期收集、筛选、评估学校网络舆情信息;(三)及时报告重要网络舆情,并提出处理建议;(四)组织开展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五)定期向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第七条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配合学校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学校声誉、形象的信息;(二)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信息;(三)涉及师生利益、权益的信息;(四)涉及学校安全稳定、突发事件的信息;(五)其他需要监测的信息。

第九条学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一)人工监测:通过浏览校园网络平台,收集、分析、评估网络舆情信息;(二)技术监测: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自动收集、筛选、分析网络舆情信息;(三)协同监测:与相关部门、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四、舆情处置与引导第十条对于监测到的负面网络舆情,学校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以下措施:(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关切;(二)对不当言论进行删除、整改;(三)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四)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舆情分析,提出应对建议;(五)其他必要的处置措施。

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网络舆情对学校声誉、师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控,保障学校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及时掌握学校网络舆情动态,对负面信息进行预警、监测、处置和引导,确保学校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

2. 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 维护学校形象,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3. 各部门、各年级设立网络舆情监控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年级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四、工作职责1.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协调各部门、各年级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2. 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负责:(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定期收集、分析、报告学校网络舆情;(2)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及时处置网络突发事件;(3)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4)加强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的沟通,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3. 各部门、各年级网络舆情监控小组负责:(1)对本部门、本年级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及时发现、报告负面信息;(2)配合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舆情引导工作;(3)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负面信息在学校内部传播。

五、工作流程1. 监控发现:各部门、各年级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在监控过程中,发现负面信息应及时上报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

2. 分析研判: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对上报的负面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确定舆情等级和处置方案。

3. 处置应对:根据舆情等级和处置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如删除有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等。

4. 跟踪反馈: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对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了政府和企业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关系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共利益、提高政府和企业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维护社会稳定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一些不良舆情,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

2.促进公共利益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范围广泛,可以对公共利益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舆情引导、危机公关等手段,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3.提高政府和企业形象网络舆情对政府和企业形象的影响非常大,一些不良的舆情可能对政府和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可以通过管理和引导舆情,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三、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1.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监管力度并不够强,一些不良的网络舆情仍然得不到及时处置和管理,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对于一些复杂的网络舆情,缺乏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3.缺乏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来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为了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我们需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置不良舆情。

2.丰富监管手段为了应对多样化的网络舆情,我们需要丰富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的监管手段,包括网络舆情引导、危机公关等手段。

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与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二)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处理等工作机制;(三)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四)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防范和引导;(五)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一)对校内网站、论坛、贴吧、博客、QQ群、虚拟社区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二)对校外与学校相关的网络平台进行定期巡查;(三)关注媒体报道、网络评论、网民意见等,及时了解校园舆情动态。

第七条网络舆情预警:(一)对可能引发校园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二)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校园舆情事件,提出预警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网络舆情引导:(一)对校园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针对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关切,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第四章报告与处理第九条网络舆情报告:(一)对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二)对重要舆情事件,按照要求撰写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条网络舆情处理:(一)对一般网络舆情事件,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解决;(二)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由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我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网络舆论动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网络运营企业等,适用于各类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三、工作目标1. 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2. 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3.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 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提高监测、分析、处置能力。

四、组织机构1. 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网络舆情监测工作;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中心,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等工作;3. 各部门、单位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负责本部门、单位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五、工作原则1. 及时性:确保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动态,迅速作出反应;2. 客观性:客观分析网络舆情,不偏不倚;3. 科学性:运用科学方法监测、分析、处置网络舆情;4. 保密性:严格保护网络舆情监测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六、网络舆情监测内容1.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重要会议、领导人活动等重大事件的网络舆情;2. 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突发事件等网络舆情;3.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网络舆情;4. 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

七、网络舆情监测方法1. 监测平台: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实现对各类网络媒体、社交平台、论坛、博客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 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舆情趋势、热点、关键信息;3. 网络监测:通过网络爬虫、关键词搜索等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4. 线下调研:开展线下调研,了解网络舆情背后的真实情况。

八、网络舆情处置1. 及时发现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网络舆情,及时予以澄清、辟谣;2. 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大;3. 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4. 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严格保密。

网络舆情监测日常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测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动态,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二)准确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判断,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全面性:全面收集网络舆情信息,确保信息来源广泛、全面。

(四)保密性: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监测信息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等。

(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四)根据舆情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测内容:(一)涉及本单位及本单位相关人员的网络言论。

(二)涉及本单位业务领域的网络舆论。

(三)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网络舆情。

(四)其他可能影响本单位形象和利益的网络舆情。

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二)舆情监测平台:利用专业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工监测:组织专人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四)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现网络舆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一)分析舆情性质,确定应对策略。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学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和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处置工作,保障学校声誉和稳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1. 网络舆情:指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广泛传播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与学校有关的信息和舆论。

2.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指学校管理部门为规范学校网络舆情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三、监测与预警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学校相关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留言和评论,关注学校相关的关键词和话题的讨论情况,及时发现网络舆情问题。

2. 设立网络舆情值班岗位,负责24小时监测学校网络舆情动态,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舆情处理流程1. 接到网络舆情问题后,要第一时间进行核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 将舆情问题进行分类,分为信息不实、恶意攻击、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学校利益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3. 建立舆情处理小组,进行综合研判和决策,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

4. 对涉及的网络用户进行追责和处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信息发布规范1. 学校网络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宣传渠道的内容要准确、真实、合法,严禁发布虚假信息。

2. 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群等与学校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及时回应网友的留言和咨询。

3. 严禁泄露学校重要机密和个人隐私信息。

六、危机公关1. 学校在面对重大网络舆情危机时应积极主动应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谣言的传播。

2. 建立危机媒体关系维护机制,与媒体保持密切合作,及时发布危机处理进展和结果。

七、网络舆情培训1. 针对网络舆情管理,学校要进行定期的网络舆情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

2. 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监督与评估1. 建立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

2. 建立投诉渠道,接受师生和家长对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建议。

网上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上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上舆情监测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对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来说,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热点、舆论动向、公众情绪等信息,对舆情管理和风险预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对于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要性1. 反映舆情势态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跟踪、分析和评估网络上的舆情信息,帮助相关方了解公众热点、情绪波动以及舆论倾向,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 预警危机风险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可以预警潜在的舆情危机,及时发现并处理负面信息,减少舆情危机的影响,维护公众信任和企业形象。

3. 提高传播效果通过监测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可以发现公众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传播效果。

4. 便捷舆论监督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可以促进舆论监督的公开、透明和公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提高政府和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基础上,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网络舆情状况,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2. 及时性原则网络舆情监测管理需具备快速响应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的舆情事件,减少负面影响。

3. 综合性原则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应该综合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状况。

4. 透明性原则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监测目标和范围明确网络舆情监测的目标和范围,确定监测的主体对象和关注重点,提出具体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

2. 监测方法和手段建立多样化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包括网络爬虫、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公司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公司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发现并应对负面舆情。

2. 全面性:对各类网络平台、媒体及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监测。

3. 准确性:确保舆情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保密性: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子公司共同参与。

3. 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对建议。

4. 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职责:1. 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2. 及时向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网络舆情动态。

3. 按照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负面舆情。

第七条公司全体员工职责: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司声誉。

2. 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发现负面舆情及时报告。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内容:1. 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

2. 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3. 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

4. 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九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方法:1.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 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形成舆情报告。

3.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确定应对措施。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高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范围包括:境内外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空间。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预防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传播,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

第六条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设在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信息数据库,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四)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情况;(五)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网络舆情监控队伍的业务能力。

三、监控流程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信息收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二)信息审核: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审核,判断信息性质和危害程度;(三)信息处置:对审核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信息反馈: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闭环管理。

第九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发现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监控内容第十一条网络舆情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二)涉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信息;(三)涉及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四)涉及单位形象、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管,维护学校网络环境安全,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保障学校网络信息传播安全,防止有害信息传播;2. 及时发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维护学校声誉;3. 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4. 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2. 设立网络舆情监管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3. 各部门、各学院(系)设立网络舆情监管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系)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四、网络舆情监管内容1. 监测校园网络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2. 监测校外媒体对学校的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3. 监测师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4. 监测与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师生权益问题等。

五、网络舆情监管措施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定期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2. 对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件真相;3. 对网络有害信息,依法予以删除、屏蔽或处理;4. 对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5. 加强与师生沟通,了解师生诉求,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6.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六、网络舆情事件处置1.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舆情处置机制;2. 成立临时工作小组,负责事件调查、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3. 及时与相关部门、师生沟通,了解事件进展,掌握舆情动态;4. 依法依规处理事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5. 事件处理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

七、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2. 对在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协同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三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网络舆情管理职责第五条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一)每天上网浏览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了解网络舆情动态。

(二)对发现的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三)针对网络舆情热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四)定期分析网络舆情,提出工作建议,为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章网络舆情处置流程第七条发现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应当立即报告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一)核实情况:确定信息真实性,分析影响范围和程度。

(二)制定方案:根据情况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

(三)采取措施:迅速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手段、舆论引导等措施,控制不良信息传播。

(四)舆论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五)总结经验: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八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单位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舆情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舆情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舆情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舆情监督管理,是指对网络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监测、分析、处置和引导,以及对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第三条舆情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公正公平、高效便民、防范风险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网信办负责全国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网信办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监测第五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测制度,对网络上的信息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发现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第六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进行监测,发现传播虚假信息、违法信息等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置。

第七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网络信息数据库,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整理,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风险预警第八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风险预警制度,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公共安全等风险的舆情,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九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网络舆情风险预警,加强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重点社交媒体等的监管,防止风险信息的传播。

第四章处置第十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发现网络上的信息内容违反本制度的,应当依法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第五章引导第十二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三条舆情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推动其发挥积极作用,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等单位和个人。

三、舆情监测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分析舆情动向,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舆情监测部门要定期发布舆情分析报告,对重点舆情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四、监管责任1.各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对违规发布虚假信息或煽动谣言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维护网络秩序。

五、舆情处置1.对于煽动、误导或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言论,要及时进行舆情处置,传播正确信息。

2.对于重大舆情事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1.通过网络媒体发布正能量信息,引导公众积极向上的情绪。

2.设立专门栏目,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七、文明互动1.倡导网络用户发表理性言论,杜绝恶意攻击、辱骂等行为。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八、监督检查1.各级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舆情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2.建立舆情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九、奖惩措施1.对积极维护网络秩序、传播正能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十、附则本制度由国务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解释。

制度生效后,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确保网络环境和谐稳定。

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秩序,推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不仅能够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形象产生重大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舆论风暴。

因此,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利益和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旨在及时获取并分析网络舆情,发现问题、化解风险、解决矛盾,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和治理水平。

2.原则: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及时准确、多方参与。

三、制度内容1.设立网络舆情监测机构: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负责收集、分析、研判和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2.数据收集与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机构应当通过数据挖掘、社交媒体监测等手段,及时收集网络上的舆情信息,并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

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舆情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3.预警与管理:网络舆情监测机构应当采取预警机制,及时向相关单位报警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对于可能引发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应当建立紧急协调机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

4.舆情应对与回应:相关单位接到网络舆情报警后,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回应,化解危机和矛盾;同时,可以通过加强与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加大信息发布和解释的力度,积极引导舆论发展。

5.法律保障与监管: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监测的管理职责和权力。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者,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正常秩序。

6.多方参与与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应当做到公开透明,多方参与。

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演练和培训,提高舆情风险的应对能力。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借助大众的力量提升舆情管理的水平。

四、实施与推广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数据收集与分析流程、舆情预警机制等。

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应对处置方案的制度

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应对处置方案的制度

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应对处置方案的制度为了切实提高我会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我会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工作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我局工作大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保障成立市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我会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副组长:成员: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会办公室,XX兼任舆情办主任,XX为办公室成员。

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

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对与我会有关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办公室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发现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舆情办,舆情办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舆情办与网络舆情涉事股室、二级机构保持紧密沟通。

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员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员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维护学校形象,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管员职责1. 监管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法律意识、网络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

2. 监管员负责对学校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违规言论等不良舆情。

3. 监管员应主动关注校园内外的热点话题,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4. 监管员应加强与师生、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5. 监管员应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分析,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三、监管员选拔与培训1. 监管员由学校相关部门推荐,经学校领导批准后任用。

2. 监管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2)熟悉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网络素养;(3)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具有责任心,能够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3. 学校对监管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监管工作流程1. 监管员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校园内外网站、论坛、贴吧、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控。

2. 发现有害信息、违规言论等不良舆情,立即上报学校领导,并采取以下措施:(1)删除或屏蔽有害信息;(2)对违规言论进行警告或处罚;(3)对重大舆情事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协助学校处理。

3. 监管员应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学校领导。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工作成绩显著的监管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泄露工作秘密的监管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 对违反网络舆情管理规定的师生,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的快捷,网络舆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舆情,监督与评估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一、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保证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网络舆情治理中,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和完善。

1. 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和情况,增加透明度。

政府机构应在舆情发生时,快速发布官方声明,说明相关情况和处理进展,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对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企业也应主动公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2. 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机制,可以帮助及时把握社会对某一事件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政府和企业可以借助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应对。

同时,政府和企业还需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舆情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3. 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进行。

政府应建立舆情处置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对网络舆情处置不当的员工予以纠正和处罚。

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可以通过举报渠道来监督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开展,保障舆情治理的公正与权威性。

二、评估机制评估机制是对网络舆情治理成效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评估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1. 定期评估与报告政府和企业应定期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成效的评估与报告,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和评估结果。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以客观、科学的方法评估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监督制度
为更好的服务我院师生,根据《龙岩学院校园网信息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凡我院微博、微信、网站及各个班级微信、微博平台都属于舆情监督对象。

第二条以团委学生会名义,成立相对稳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监督员队伍、新媒体管理队伍。

第三条网络监督员队伍由一名专任教师指导,针对发现的违反党纪国法、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道德伦理的网络信息及时删除,并根据信息的影响程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条网络监督员队伍要确保有天天有人,时时关注,工作安排合理紧密。

第五条网络监督员队伍要定期培训,掌握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第六条本条例自制定之日起实施。

**工程学院
2015年12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