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清朝前期的中外关系
1、宗藩模式华夏中心观----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藩属国:
朝鲜、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东南亚、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
2、宗主国与藩属国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
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
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皇帝的册封诏书,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
在藩属国遭受外来入侵时,给予援助;在他们遭遇灾难时,派送宣慰使节和安抚诏令。
*藩属国:
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奉行中国之正朔,尊奉中国为上国。
2、清代负责处理内外藩属事务的部门
*礼部:东南邻国及海道来华的南洋、西洋各国的事务。
*理藩院:前身是1636年设立的蒙古衙门,负责处理满蒙关系。1638年改为理藩院,成为与六部并列的机构。
3、宾礼:维系宗主与藩属关系的礼仪
朝聘:宗藩模式中处理番邦事务的最基本方式
使团住所:会同四译馆(译馆,不同于现代的使馆)
呈递国书:表
呈递国书程序:礼部
4、中英外交往来
马戛尔尼:1792年乾隆嘉庆时期,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国
斯当东:使团秘书暨顶替大使之全权公使。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建立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首先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小题)
2、领事裁判权:(大题)
一、在华外人之间的民刑诉讼案件,均由各自的领事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二、中外之间的民事纠纷,外人呈控于领事,领事得先行调查,予以调解,使不成讼,若调解不成,便由领事和地方官共同审理。
三、中外之间的刑事案件,以被告为何国之人,即归何国官署审理、判决。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北京政府修约外交,中奥、中芬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3、租界:(大题)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
出租国。
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司法主权,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租界的管理机构是工部局,颁布管理租借的章程,征课捐税,建造马路等市政工程,设置巡捕房。
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1854年,小刀会起义,使治权转移。
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镇江英租界
@收回汉口英租界
@收回九江英租界
@英国主动交还镇江英租界
4、公使驻京(小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第三章洋务体制
1、抚局是临时中央外交机构,施行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2、总理衙门:(大题)
总理衙门1861年开始办公,其外交职能是交际和交涉,交际是指拜会、贺年,交涉是指谈判;对内职能是筹拟、审核对外政策、协调地方对外交涉和提名涉外人选。总理衙门依军机处之创,官员分为大臣和章京两级,均为兼职。在大臣和章京之间,总办是联系媒介。
总理衙门是临时机构、临时差使,外崇内卑,总理衙门采取非制度的人事沟通方法协调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其实际地位由它与皇权的关系而定。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政治体制发展中的一大创举,但是也有诸多弊端:
第一,由于章京均从其他部门司员中抽调,总理衙门成为各旧机关办理各自事务的联合办公处。组织架构的改革--分班办事制,使总署的结构略微紧密了些,但仍未改变它的联络机关性质。
第二,大臣太多,形成彼此推诿、议而不决、拖沓敷衍,或少数大臣把持一切的局面。
3、三次遣使:(小题)
@非正式外交使团:斌椿游历欧洲。1866年斌椿率领数名同文馆的学生随赫德出洋游历。@正式遣使:蒲安臣使团。选择蒲安臣的原因:礼仪问题,蒲安臣倡导“合作政策”。
@郭嵩焘出使英国。郭嵩焘是中国驻外第一任大使。
4、京师同文馆(大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最初仅修习外语和国文两门功课,后陆续开设了化学、国际公约、数学、格致、医学与生理学等课程。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的主要标本,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途径是依靠洋人办学,就本质上说,同文馆依然是属于封建学校。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
5、赴美留学(小题)
发端人物:1871年,容闳、曾国藩、李鸿章
第四章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1、中日订约(小题)
通商章程(1871 年7 月24日)
(1)不侵犯对方领土;
(2)在和第三国发生冲突时互相给予帮助;
(3)彼此享有领事裁判权;
(4)只准在通商口岸,根据海关税则进行通商;
(5)不任命日本商人在中国当领事。
2、琉球问题:(小题)
1879年,日本废琉球国王,吞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3、中法战争:(小题)
1885年6月9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失去了越南藩属国。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
1、《江华条约》:(小题)
日朝1876年2月24日签订《江华条约》,承认朝鲜为独立之邦。
2、“甲申政变”与《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小题)
@1885年4月18日《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1)中、日两国应于四个月之内各将军队尽数撤出;
(2)双方应劝朝鲜聘请别国人为教练,中、日两国人员均不得训练朝鲜军队;
(3)日后任何一国如欲派兵前往朝鲜平乱,应事先行文知照对方,一俟事定,应即撤兵,不得留防。
3、《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国独立自主,不再向中国朝贡;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民族工业受到压制。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从中国获得巨额资金,用于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日本崛起。
@中国的新政治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
第六章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外国使馆区,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民居住。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