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报告(2015.9)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1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题
(20 分)
该部分分药学和中药模块,选手可以任选一模块(每个模块20分)
一、 药学模块
阿司匹林(Aspirin )
OCOCH 3
COOH
化学名为 2-乙酰氧基苯甲酸。

本品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 ℃,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实验设计要求
1、药物化学部分 本品以对水杨酸与醋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形成阿司匹林。

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 OCOCH
COOH (CH 3CO)2O H 2SO 4CH 3COOH
请根据给出的合成路线,设计出反应和后处理及其处理过程;包括主要的仪器;试剂,反应条件、反应监控,操作等,并给与合理解释。

2、 药物制剂部分 若该药定为口服片剂,请选用合适的片剂类型,设计其处方工艺,并进行处方分析和适当解释。

3、药理学部分 根据其临床主要适应症,设计2-3个药理学实验评价其药效(解热镇痛)。

4、药物分析部分 根据对阿司匹林合成过程,制剂工艺和药物的性质,制定该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鉴别,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等)。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习和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重力法、滴定法、色谱法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理化性质已知的药物样品。

2.仪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实验步骤1.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选择样品,测定其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

a)溶解度测定: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不同溶剂中,在不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根据药物的溶解度曲线确定其溶解度。

b)熔点测定:使用熔点仪或加热台,逐渐升温样品,观察其熔化时的温度范围。

c)相对密度测定:使用比重瓶或密度计,测定药物样品在空气中与水的相对密度。

2.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或质量控制。

a)定性分析:通过比色反应、荧光反应等方法,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b)定量分析:使用滴定法、光度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其中一成分的含量。

c)质量控制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药物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溶剂等进行分析,确保药物质量符合标准。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得到了药物样品的溶解度、熔点、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数据,以及其化学成分和部分含量的定量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药物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一、目的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二、操作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三、说明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H C l COOH+N aC l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一、目的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鉴别]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 ,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 ,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 溶解后,移至100mL 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 ,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 [取盐酸液(1mol/L)1mL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 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 ,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 ,置1000mL 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 ,加无水乙醇2mL 与5%乙醇使成50mL ,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实训目的三、实训的主要内容1、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2、从补骨脂中提取分离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3、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4、盐酸普鲁卡因的稳定性试验5、感冒灵颗粒的制备6、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及检查7、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检查8、丸剂的制备9、甘油栓的制备四、实训总结五、实训的感想一、前言时光飞逝,至今已过了近半的大学时光,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以后的实际工作,为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两周的实训,以此来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

我想我们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用,以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操作,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细心谨慎,规范操作,定能顺利达到实训所预期的目的。

二、实训目的此次试验包括三门课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

1、熟悉掌握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分别掌握其实验主要仪器的安装和使用技巧。

2、了解熟悉药物制备的设备,并学会简单的一些设备操作3、掌握基本药物的制备,检验。

三、实训的主要内容1、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粗品。

取粗品芦丁2g加蒸馏水400ml,煮沸至芦丁全部溶解,趁热抽滤冷却析出晶体,抽滤,得芦丁精制品。

2)槐米中芦丁的鉴定呈色反应,Molisch反应,盐酸镁粉反应,乙酸镁纸片反应。

2、从补骨脂中提取分离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种子粗粉20g放置在50%乙醇冷浸提取,得到乙醇提取液,加热浓缩至体积一半,放置过夜,过滤。

再在沉淀中加入10倍量甲醇溶解,活性炭脱色回收醇,放置过夜。

沉淀为白色针状结晶,即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

3、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称取茶叶,加入仪器中煮沸至茶叶颜色变浅,回收乙醇,升华提纯可得较纯咖啡因。

4、盐酸普鲁卡因的稳定性试验制备薄层层析板、对氨基苯甲酸标准溶液的制备、盐酸普鲁卡因供试液的制备、在薄层层析板上点样、利用倾斜上行法展开、用喷雾器喷射显色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于展开后的层析板上使色、计算。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实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正文内容:
一、药物分析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1药物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1.2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3实验设计和方法概述
二、药物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2.1药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2.2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方法
2.3样品的储存和保存
三、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1药物成分的定性方法
3.2药物成分的定量方法
3.3实验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药物性质的物理化学分析
4.1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测定
4.2药物的溶液稳定性分析
4.3药物的光学性质分析
4.4药物的热力学性质测定
五、药物质量与纯度的评估
5.1药物纯度的评估方法
5.2药物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
5.3药物质量与纯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5.4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潜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
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对药物的成分、性质、质量和纯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以及质量与纯度的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药物的组成和特性,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本实验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精确性等方面。

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我们有望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

药物分析实训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药物分析实训,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以及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 实验仪器和药物材料•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pH计等•药物材料:常见药物样品(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溶剂(如乙醇、水等)3. 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学科,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原理: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情况,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通常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并根据比色法或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药物样品的含量。

3.2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来确定溶液中酸碱度的浓度。

在药物分析中,酸碱滴定法常用于测定药物样品的pH值,从而了解药物的酸碱性质和稳定性。

3.3 药物质量控制方法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价。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含量测定、纯度测试、残留溶剂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药物的疗效和有效性。

4.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本次实训中,我们选取了阿司匹林作为药物样品进行分析。

4.1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清洗玻璃仪器、称取样品等。

•步骤2:利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将阿司匹林样品溶解。

•步骤3: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阿司匹林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步骤4:根据标准曲线法,计算出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为XX mg/g。

4.2 阿司匹林酸碱性质测定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清洗玻璃仪器、调节药物溶液pH值等。

•步骤2:利用pH计,测定阿司匹林药物溶液的pH值。

•步骤3:根据测得的pH值,判断阿司匹林的酸碱性质。

用药分析实验报告

用药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色谱技术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色谱柱、自动进样器、色谱工作站、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等。

2. 试剂:药物样品、流动相(乙腈、水)、标准品、内标物、无水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超声处理,过滤。

(2)用移液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滤液,加入适量内标物,混匀。

2.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将标准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3)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1)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0015x + 0.0185,相关系数R² = 0.9988。

2. 样品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为1.23 mg/g。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试剂的清洁,避免污染。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进样。

4.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药物分析。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一、目的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与操作二、操作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三、说明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H C l COOH+N aC l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与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就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就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就是什么?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一、目的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鉴别]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 溶解后,移至100mL 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 [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 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 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 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实验一查阅中国药典
实验二药物的鉴别试验
实验三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实验四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实验五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检查和含量测定
实验七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
实验八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酸性染料比色法)
实验九维生素AD胶丸中V A的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
实验十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一维生素C片的含量测定(碘量法)
实验十二黄体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HPLC法-内标法)
实验十三头孢氨苄胶囊的溶出度检查及含量测定(HPLC法)
实验十四诺氟沙星胶囊的鉴别(TLC法)及溶出度检查(UV法)
实验十五中药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HPLC法)
实验十六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终结考核性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