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健 康教育 工作 中,积累 经验 ,让社 区慢 性病 管理 工作更 科学 、更 细
致 、更深入 ,真正做到社区居 民健康 的 “ 把 关人 ”。 参 考文 献 【 1 ] 陈斌 , 周 昌 惠. 浅 谈 社 区健 康 教 育 与 慢 性病 管理 [ J ] . 科 学 咨询 ,
2 0 1 2 , 1 0 ( 1 ) : 6 .
监 测血压 、监 测血 糖 、健康 咨询 、用 药咨询 等等 。 以高血压 为例 , 进 行慢 病 健 康管 理登 记 的在 1 0 %以 上 ,平均 日监测 血 压 的在 5 %以
子宫 内膜异位 症的临床诊 断与治疗
甄 学 慧
( 吉林省妇幼保健 医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占3 3 . 7 %,通 过健康教育 ,这 些慢性病高 血压患者 已经从原 来只是 单
借助社 区内部 网络 宣传 ,普及知 识 ,提高人 们对慢性病知 识的掌
握水平 。由于慢性病大 多是老年入 ,上 网比较少 ,可 以让他们的家人
协同老人来 共同关注有 关健 康知识 的网页 ,从而督促改进 他们的生活
中图分 类 号 :R 7 1 1 . 7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3 7 2 — 0 2 常见有痛 经、慢性盆腔 痛 、性 交痛 、月 经异常和 不孕 。2 5 %患者
无任何症状 。
有学者认为 ,卵巢激素 依赖的 内膜异 位现象为一 种生理现 象 ,只 有 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 期性 出血 并出现症状方 能认为是疾病 ,而近期 更多 实验证 明E MT 与机体免疫功 能的改变有很大 关系 。E MT 在生育年 龄妇女 中发生 率 1 0 %左右 ,且有明显 上升的趋 势 ,成为一种 现代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2、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于盆腔腹膜及各脏器表面,以骶韧带 、直肠窝、子宫后壁为常见输卵管内异症多累及其管壁浆膜层。直接 累及粘膜者较少。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扭曲、影响其正常蠕动, 造成不孕。 分二型: 色素沉着型——典型的酱紫色或褐色。 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病变,红色和白色,无色素沉着的内膜病灶 发展成典型的病灶需6——24个月。 深部侵润型内异症:病灶侵润深度 >5mm,常见于宫骶韧带、直肠子 宫凹陷、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道、腹壁切口等。
四、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疼痛: 小的散在病灶可致剧痛 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与病变程{ 度不完全平行。 大而严重的粘连可无痛 (1)、痛经:典型者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2)、非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疼痛,少数。 (3)、性交痛及排便痛。30% 。 (4)、卵巢内异症破裂出现急腹症。 (二)、不孕:约50%的患者合并不孕。 (1)、盆腔解剖结构正常。 (2)、盆腔内环境改变。 原因:(3)、免疫功能异常。 (4)、卵巢功能异常。 (5)、自然流产率增加40%:15% 。
Page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以下特点:

1、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疼痛和不孕。 2、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3、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 4、病变广泛、形态多样,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5、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 6、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恶性行 为。 7、激素依赖性。 这些特点是内异症的治疗甚为棘手,如何规范和系统化的治 疗,使患者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而令人困惑的妇科疾病。

病因不明。

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以30~40岁妇女居多,初期前无发病,绝经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用性激素可抑制卵巢功能,暂时阻止此病发展,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

其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性成熟妇女中,异位症的发生率为1%~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表现1、痛经及慢性下腹疼痛患者以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特点,以下腹部及肛门坠胀痛为主,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后消失,疼痛从腰骶部、腹部开始,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疼痛的程度与异位灶的部位有关,但与病灶的大小不成正比,如子宫骶骨韧带部位的较小异位结节可导致病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而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25%的患者可无痛经,而20%~30%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慢性下腹疼痛。

2、月经失调15%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

是由于卵巢被异位囊肿所破坏,或者卵巢被粘连包裹致卵巢功能紊乱而引起月经失调;同时患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瘤也可致月经过多或者经期延长等。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不孕,并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4、性交痛30%左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诉性交痛。

多由于机械性刺激所致。

发生于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纤维化,性交时使子宫收缩向上升提而发生疼痛。

性交痛的程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位有关,如骶骨韧带部位的异位结节,子宫粘连后低固定,陶氏腔封闭者性交痛的程度加剧。

5、肠道症状如果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及直肠附近时,在月经期因病灶充血、水肿,刺激直肠导致肛门坠胀及便频或排便痛,也可出现便秘或腹泻。

如果病灶侵犯直肠壁,并向肠腔突出或病灶较大时可引起肠腔狭窄或肠梗阻。

少数病人如果病灶侵犯肠壁较深,达肌层者,由于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可出现周期性大便带血,并非病灶侵犯肠黏膜所致。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第3期161~169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

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

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

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1、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囊肿直径多<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 3种。

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清楚,手术较易剥离;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病灶浸润深度≥5 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发生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发生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它又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扑溯迷离,至今仍然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疾病。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用多因子的发病理论来解释其发病机制,也就是说它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下面我们分别讲述这些发病学说,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从而更好的预防它。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下几种学说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
虽然有关子宫内膜症的发病众说纷纭,虽然子宫内异症仍以经血倒流、种植和体腔上皮组织转化学说为主导理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病因学解释越来越趋于成熟,即多因子学说。
但以上发现都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内异症,于是有学者提出,认为子宫内膜组织可以像动物实验证明,将妹妹组织注射到动物的筋脉内,可以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在远处种植,使这些部位发生病变。这就解释了全身各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但为什么全身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远处种植,使这些部位发生病变。这就解释了全身各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如此低呢?而且经血倒逆流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只有部分人患此病呢?其原因是否还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或是这种良性转移本身少见,尚难定论。
粘附—是异位内膜“入侵”盆腹腔及其器官组织的第一步。粘附因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家族。一些粘附因子使细胞间失去粘附,获得侵袭性,或有了迁徙能力。
侵袭—主要是降解了细胞外基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最为重要,内异症病人之间质细胞中MMPs表达增高,或它的抑制剂下降,促进了种植侵袭。
血管形成—血管形成是异位内膜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因子,血小板反应素则是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前者的上升与后者的下降,都使病变得以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 遗传性疾病 ➢ 炎症性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出血引起的疾病 ➢ 器官依赖性疾病 ➢ 激素依赖性疾病
1998. Quibec Int EM
病因学
➢ 种植学说
➢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遗传学说 ➢免疫学说 ➢医源性(直接移行)
内异症的发病
“双转” 或 “Double M” 理论
转移理论(Metastatic theory)
➢ 内异症累及 10%~15%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上 升,有“现代病”之称。
➢ 内异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育,严 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 性,成为难治之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
卵巢,子宫浆膜,输卵管,子宫骶 骨韧带,子宫直肠凹,直肠,膀胱 等处
支持“在位内膜决定论”
有望用于EM的早期、微创诊断
重要的发现是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形态学
分泌期在位内膜(非EM对照)
光镜—分泌细胞增加,血管腔扩张
电镜—分泌细胞微绒毛增多,延长
细胞浆中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 体、核糖体)增加
纤毛细胞增多,延长
表明EM在位内膜形态差异,有强侵袭性、粘 附性、血管丰富易于新生。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引起巨噬细胞集聚。 ➢ 诱导内膜间质细胞分泌RANTES蛋白。
20
雌激素及其受体起重要作用
➢ 反应的失控和ER升高使EM发展。 ➢ 17-HSD1催化E1转化为E2升高;
17-HSD2催化E2转化为E1下降; 细胞内E2升高。 ➢ 芳香化酶P450促进雌激素的合成。
5只实验猴中,4只成功,2只形成异位囊肿 1只未形成内异症病灶,盆腔情况极好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1 2
长期随访和复发监测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 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和辅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3
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合理 的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促进身体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体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以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异 位症等妇科疾病。
避免高危因素
避免多次流产、剖宫产等 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 的因素。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减少炎症的发生。
饮食注意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 的蛋白质、纤维、维生素 和矿物质。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内分泌水平,抑制 异位内膜的生长,常用药物包括 合成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激动剂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常 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抗凝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需要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
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通过腹腔镜进行异位内膜的切除或烧灼,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录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介 • 诊断方法 • 治疗手段 • 疾病预防与日常管理 • 特殊人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 • 前沿研究与展望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介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一、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部器官或盆腔中异位生长。

这种异常生长导致了严重的疼痛、月经不规律及不孕等问题,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2.1 病史采集与详细询问: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以及相关疼痛表现等信息,在理解患者主诉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判断;2.2 体格检查:包括盆腔检查、肛门指检和直肠指检等,通过探测异常灶块和固定感,协助制定进一步的检查计划;2.3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MRI)等技术辅助诊断,这些检查可观察盆腔器官的异常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2.4 病理学检查:通过行腹腔镜手术或活检获取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3.1 保守治疗:3.1.1 非药物治疗:包括调节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适度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3.1.2 药物治疗:通过合理应用黄体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来抑制排卵及月经,缓解盆腔压力和防止异位灶扩散。

3.2 手术治疗:3.2.1 内窥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在保护子宫功能的同时剥离异位灶组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3.2.2 子宫切除术:对于无法保留子宫的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手术,但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

3.3 中医中药治疗:可选择一些有理论和临床支持的中医中药方剂或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中药有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4.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伴随性其他疾病等因素,制定符合其个体化特点的治疗方案;4.2 综合治疗策略:结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方法,并选择最适合该患者的方案;4.3 长期随访管理:对患者在接受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后,均应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恰当调整和评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点。

膜 具有 相 同 的 来 源 , 即均 是 由 具 有 高 度 化 生 潜 能 的 体 腔 上 皮 分 化 而 来 ,在 受 到 卵 巢 激 素 、经 血 及 慢 性 炎 症 刺 激 后 , 被 激 活 而 转 化 成 内膜 组 织 。但 目 尚无 学 者 能 证 明 已分 化 的 腹 膜 细 胞 可 维 持 进 一 步 分 化 的能 力 。 临 床 中 的 一 些 特 殊 病 例 ,如 初 潮 前 和 绝 经 后 的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似 乎 支 持 这 一 学
由于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 确 诊 需 要 腹 腔 镜 或 开 腹 手 术 ,
三 、临 床 表 现 常 见症 状 有 痛 经 、慢 性 盆 腔 痛 、性 交 痛 、月 经 异 常 和 不 孕 。2 左 右 的 患 者 可 无 任 何 临 床 症 状 。 盆 腔 检 查 时 , 5 可 发 现 子 宫 多 后 倾 固 定 ,直 肠 子 宫 陷 凹 、 宫 骶 韧 带 或 子 宫 后 壁下 段 等 部 位 扪 及 触 痛 性 结 节 ,在 子 宫 的 一 侧 或 双 侧 附 件 区扪 到 与 子 宫 或 阔 韧 带 粘 连 的囊 性 不 活 动 包 块 ,往 往 有 轻 压 痛 。若 病 变 累及 直 肠 阴 道 隔 ,可 在 阴 道 后 穹 窿 扪 及 隆 起 的小 结 节 或 包 块 ,甚 至 有 时 可 直 接 看 到 局 部 隆 起 的 蓝 色
说。
此 外 ,有 学 者提 出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与 遗 传 、体 液 和 淋
巴系 统 免 疫 有 关 。Smpo E 认 为 一级 亲 属 中 有 患 子 宫 内 i sn 等 膜 异 位 症 的 妇女 ,其 发 生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几 率 是 6 9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8-06-22T13:53:55.4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4期作者:马哲[导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EMI)是一种多发性的妇科疾病。

学术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是依然存在争议。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妇一科河北定州 073000)【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于子宫内膜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多种诊疗手段,其中,腹腔镜是非常科学、准确的诊疗手段之一,但是其价格昂贵、创伤性大等明显缺点成为该方法广泛使用的障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095-021.疾病发生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I)是一种多发性的妇科疾病。

学术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是依然存在争议。

腹腔上皮化生学说、经血逆流学说、经淋巴或血液系统播散、体液/细胞免疫学说及医源性种植等都是病因理论。

其中,经血逆流学说获得公认,该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异位是由经血逆流引起的,内膜碎片随逆流经输卵管到达腹腔,并在盆腔卵巢中生长,最终导致了子宫内膜异位。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2.1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输卵管造影都属于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临床诊疗手段,操作便捷、科学准确。

CT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但是受其费用高昂的影响,临床的广泛应用收到限制。

该方法对腹膜种植型EMI诊疗效果较低,对深部浸润型病变者是较为有效和满意的方式。

输卵管造影是较为传统的诊疗方式,但是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自身辐射等的影响,逐渐退出临床应用。

2.2 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迄今为止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准确的手段,即使是没有临床病症的患者,因其可直接查看病灶的特点,也可以进行确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

围及大腿 。疼 痛性质呈持 续性 ,随病情 的进展 而加重 ,但 与病变的程
度 并不一定成正 比。
1 .. . 12不孕 2
手 臂 、大腿 等处 ,但绝 大多数 位于 盆腔 内 ,以卵巢 及 宫骶韧 带最 常 见 ,其 次为子 宫,直肠 宫陷凹 腹膜脏层 ,阴道直肠膈 等部位 。流行
病学研 究认为 ,育龄 期是E 的高发年龄 ,7%在 2- 5 之间 ,生 MT 6 5- 岁 ' 4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14 (0 2 1— 07 0 6 1 8 8 2 1) 6 0 6 — 2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MT E )指 的是具有 活性 的子 宫 内膜组 织 ( 腺 体 和间质 )出现在子 宫内膜 以外部位 而引起的疾病 ,异位 内膜可侵 犯 全 身任何部位 ,包括 脐、肾 、肺 、胸膜 、膀胱 、乳腺 、输尿管 、甚至
直肠壁 的结节 。
展成为 子宫 内膜异位症 。②体腔上皮生 化学说 ,这种 学说 认为 ,由于
体腔上 皮淋 巴及静脉 播散 的原 因,会形 成卵巢 的生 发上皮 以及盆腔 腹
膜 、胸膜 ,并进而演变为 子宫内膜样组织 ,形成子宫 内膜 异位症 。③ 淋 巴及静 脉播散学说 :该学 说认为 ,子 宫内膜组织存在 于盆腔静脉 或 淋 巴结 中 ,这 可能 是 由于 淋 巴或静 脉播散 形成 的子 宫 内膜异位 的原
21 0 2年 6月第 1 0卷 第 1 6期

文献综述 ・ 6 7
子宫 内膜异位 症的发病机 制与诊疗进展
唐 红 艳
( 贺州市八步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广西 贺州 5 2 0 ) 4 8 0
【 键词 】 子 宫内膜 异位 症 ;发病机 制 ;诊疗进 展 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康复指导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包括疼痛管理、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患者康复。
家属教育
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让 他们了解疾病知识、护理 技能和患者心理需求,提 高家庭支持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 糖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 运动,如散步、游泳、瑜 伽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睡眠管理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睡眠 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 劳,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精 神状态。
定期复查和随访安排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定期复查计划,包括妇科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随访安排
03
鉴别诊断与评估策略
类似疾病鉴别要点
01
卵巢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发
病机制不同,通过B超和腹腔镜检查可以鉴别。
02 03
盆腔炎
盆腔炎也可表现为盆腔疼痛和月经异常,但盆腔炎患者多有急性或反复 发作的盆腔感染史,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增厚或压痛等体 征。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但子宫腺肌 病的异位内膜主要侵犯子宫肌层,两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所不 同。
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病变范围
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和程 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
为轻微、轻度和重度。
症状严重程度
根据痛经、慢性盆腔痛、 月经异常和不孕等症状的
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的 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包括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来自活等方面。预后因素考量

的名词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名词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名词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被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病等。

该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其他部位生长,并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如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等。

这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几种假说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

其中最常提到的是“位错假说”,即月经血经过输卵管逆流到腹腔,使得子宫内膜组织植入在腹腔内。

还有“凝固假说”,认为子宫内膜组织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传播到其他器官。

此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也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盆腔疼痛、月经异常、性交疼痛等。

盆腔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月经前后、排卵期以及性交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有的患者还伴随血块等,甚至有些患者在排卵期出现中周期性出血。

性交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症状,使得患者在性生活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目前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检,但最可靠的确诊手段还是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镜下观察,确定异位病灶的存在,以及判断其组织类型,有助于明确诊断。

此外,还可以辅助应用超声、MRI等影像学技术,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病灶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类药物等,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增生,减少月经量和疼痛感。

对于病情较重、症状明显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宫腔镜等技术,切除或破坏子宫外异位病灶,以及修复或切除子宫内的病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症状、反复发作等,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手术。

同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与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与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与中医治疗【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症瘕”和“痛经”症范畴,传统医药治疗多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软坚散结中草药为主,运用得法,辨证准确,临床可获良效,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中医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时引起的一种病变。

其是妇科难治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结节或包块等。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和手术治疗,有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之弊。

1 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有6种。

1.1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最早提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以随经血从输卵管流入腹腔,种植在卵巢表面、盆腔腹膜和子宫直肠凹陷,继续生长,甚至蔓延。

1.2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Meyer提出覆盖在卵巢上以及盆腔腹膜上的体腔上皮,均自苗勒管分化而成,与子宫内膜组织同源。

若受炎症反复刺激与卵巢性激素作用,该组织化生,转化成子宫内膜组织,能对雌、孕激素起相应的反应。

1.3 淋巴与静脉播散学说子宫内膜异位有远处转移的潜能,如转移至肺、胸膜、大腿、手、臂,近处可移植于直肠、膀胱。

有人认为是子官内膜碎片组织可能经过淋巴或血运而播散到其他器官。

1.4 激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见于青春期行经前与绝经后,常见于原因不明的不孕妇女中。

可能由于腹腔液中前列腺素的代谢物与类固醇激素的相关关系,使散在于盆腔内的子宫内膜碎片容易种植与生长。

近年来已证实在异位的子宫内膜上有雌、孕激素受体存在。

1.5 未成熟卵泡黄素化等学说Koninekx等提出未成熟卵泡黄素化(LuF)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认为未成熟卵泡黄素化可能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因。

腹水中雌、孕激素浓度低者,有利于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与繁殖。

1.6 免疫学说很多学者倾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因患者血清中IgG、IgA与Ig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补体C3、C4含量降低,而腹腔液中IgG显著低于对照组,C3、C4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中与腹腔液中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T4/T8淋巴细胞的比值增大,腹腔液中吞噬细胞含量增加,充分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全身与局部的免疫机制紊乱。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早期诊断技术持续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加精准、便捷的早期诊断方
法,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技术等。
02
微创手术成为主流
随着患者对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要求的提高,微创手术将逐渐成为子宫
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主流方式。
03
综合治疗模式推广
未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模式,结
不孕或生育功能受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或导致生育功能 受损。

病变明显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明显包块,如卵巢内膜异 位囊肿等。
复发风险高
多次复发或药物治疗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
禁忌证探讨
绝对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恶性肿瘤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
特殊情况
如患者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症状 不明显,可考虑期待治疗或药物治疗 。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禁水,进行肠道准备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心理准备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必 要性、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04
CATALOGUE
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保守性手术策略
腹腔镜手术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精确 诊断,同时切除或破坏异 位内膜组织,保留患者的 生育能力。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 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彻底 清除病灶。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01
对于合并输卵管堵塞、男方因素不孕等患者,可考虑采用IVF-
ET技术提高妊娠率。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新治疗方法和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新治疗方法和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新治疗方法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与新治疗方法研究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和新治疗方法展开探讨。

一、病因研究的新进展1. 免疫系统异常理论:近期的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发现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基因突变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为今后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潜在可能。

二、新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除了传统的荷尔蒙治疗,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如黄体酮激素受体调节剂和Nrf2活化剂等也开始被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更少。

2. 微创手术: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创手术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等。

这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术前给予适当的荷尔蒙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术后再进行荷尔蒙调节维持治疗,有助于避免复发。

三、研究展望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疑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出现。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和新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系统异常理论和基因突变研究为深入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等新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尽管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将会更加精准和有效。

对于受到该疾病困扰的患者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2
内异症(EM)的现代定义是子宫内膜在子宫
腔以外生长,引起病变或症状。
内异症累及 10%~15%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上
升,有“现代病”之称。

内异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育,严 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性,成为难治之症。
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
Must be viable

细胞必须有能力移植到盆腔器官组织上
Must be able to transplant

内异症在盆腔的解剖分布必须与脱落细胞 的种植原理一致 Must be correlated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4
要突破“三道防线”

1 腹水
2 腹腔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C) 3 腹膜细胞外基质(ECM)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9
侵 袭(Aggression)

侵袭的发生需要细胞外基质(ECM)的
降解和重建。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最为重要,
EM患者之异位间质细胞中MMP2、
MMP9表达增高,促进了种植侵袭。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20
血管形成(Angiogenesis)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2
经血逆流种植学说
不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Others
E2
P
IL-1 IL-6 TGF-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血倒流、种植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方可确立(4 must)

子宫内膜细胞必须通过输卵管进入腹腔
Must be able to enter

经血碎片中的细胞必须是活的

转化理论(Metaplastic theory)
体腔上皮或间皮(Coelom-epithelium or mesothelium)化生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发病学说纷云,仍以经血倒流、
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为主要理论。
关键在于
科学解释 模型建立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血管形成使异位内膜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 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上 升;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血小板反应素 (TSP-1)则水平下降。


它们在不同病变中表达不一,表明不同病 变的血管活性不同;它们在内膜异位症患 者和非内膜异位症对照组表达不一。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
卵巢,子宫浆膜,输卵管,子宫骶
骨韧带,子宫直肠凹,直肠,膀胱
等处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4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病 变 分 布
盆腔的“沙尘暴”
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约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 10%

可在身体各个部位,但以肠道、 泌尿系腹壁及会阴切口、肺部等 部位较多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8

附 (3)
钙粘蛋白(Cadherein)为同种细胞间 之调节分子,其复合体E- Cadherein、 N-Cadherein 可以抗侵袭,而其分子结 构的破坏将使细胞间失去粘附,血清中 SE- Cadherein上升(内膜异位症者高 于正常)。细胞获得了侵袭性,细胞获 得了迁徙(转移)能力。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6
1920年Cullen创作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部位简图
我们将其认为是一种“良性癌”
“A B C”---- A Benign Cancer

遗传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出血引起的疾病 器官依赖性疾病 激素依赖性疾病
1998. Quibec Int EM
粘附包括同种细胞间脱离粘附及异种细 胞间得以粘附。 粘附分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家族。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பைடு நூலகம்

17


附 (2)
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CD54)
是非常重要的粘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
白的超家族。

在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CAM-1水平高 于正常,且随期别而上升。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5
“AAA”模式与“三部曲”

A. Attachment:
黏附
A. Aggression:
A. Angiogenesis:
侵袭
血管形成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16
粘 附(Attachment)

粘附是异位内膜“入侵”盆腹腔及其它 器官组织的第一步。
临床循证
11
经血的逆流和种植
Why does this lead to EM in some women, but not in the others?
经血的逆流是个颇为普遍的现象,达
70-90%。
而EM的发病只在10-20%。 种植何以发生? 也称种植并非罕见,又因何得以生长、
出血,发生病变?
21
黏 附
Attachment
侵 袭 血 管 形 成 图 解
R e d
Proliferation Partial Shedding Migaration
Neovascularization
Black
Inflammatory reaction fibrosis
White
Hypothesis of the evolution of 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郎景和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定义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腔表面, 如果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 长并且反复出血,引起症状,即称为子宫 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 (EM)。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8
病 因 学
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遗传学说
免疫学说
医源性(直接移行)
中国妇产科资料网
9
内异症的发病
“双转” 或 “Double M” 理论

转移理论(Metastatic theory)
植入性 (Implantation) ---- 经血逆流种植 侵入性 (I n v a s i o n) ---- 内膜细胞经 血流及淋巴运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