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读教材,知晓书楼常识,激发疑惑

一,导入,交待学习目标

同学们好,今天要敲一敲南国书城天一阁的门,谁有兴趣?你有兴趣,你也有兴趣?你对这堂课有没有期待?你想怎么上?老师这一节课这样安排的,你们也听听,第一部分,我们读教材,知晓天一阁的一些常识。第二部分,我们看视频,我们看看天一阁范氏后人那些个藏书故事。第三部分,我们画画天一阁的标志,做个书签,啊,沾点书香气。我这样安排,同学们觉得如何?

二、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天一常识,并质疑

既然,大家对我的安排都表示认可,那么现在开始,我们的天一阁之旅吧,出示幻灯片“天一阁在这里——宁波市海曙区路弄号”

1、学生自主学习

六人小组围坐,

读书要求:

1、默读教材,看一看,教材共几页?分为哪几个部分?

2、读书,包括边边角角,有哪些些感兴趣的知识,请你把它划下来,记一记。

3、还有哪些不明白?或者希望了解更多的,请你打个问号,写个疑问。你比书本了解得更多的,关于天一阁的知识,你也可以记一记,等一下交流。

时间约

2、交流学习收获

1、师问:教材分为哪几部分?

2、刚才同学们都学习得津津有味,现在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的兴趣点和你的疑惑的地

方。然后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个代表来发言,针对其中一块内容来谈谈收获以及疑惑。

3、学生交流刘

4、小组派代表发言选三个组,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发言是否针对一块内容,是否有条

理地将课文的常识讲解清楚,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天一阁藏书楼的地位,范钦创建天一阁

天一阁藏书楼“久而不散”的原因,禁牌,建筑的防火结构天一阁命名的内涵“天一生水,地六”这是一个重点,补充一张图片,“宝书楼”的格局,一段文字。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的故事。

疑惑:天一阁有哪些防火的有利结构?天一阁有哪些禁牌?女子不能登楼?

发言的小组由组长分发徽章

3、教师梳理疑惑,补充小故事,主抓第二块“久而不散”

为了保护藏书,使之“久而不散”,范钦以及后人做出了近乎苛刻不近人情的禁令。烟酒不得登楼,那是第一条,最起码的。女子不得登楼,因为说女子经常在厨房,身上有烟火气,不得登楼,这真是憋屈死了。传说钱秀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才女,她做梦都想登上天一阁,为了能一睹天一阁藏书,于是就托人做媒,嫁进范家,心想,但凡你有怎样的禁令,只要进了这一家,成了范家的媳妇,还会没有看到书的机会。她如愿嫁进范家,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范家人为保护藏书,禁令如军令,天一阁简直固若金汤,禁牌上写了,女子不能登楼就是不能登楼,最终,这位美丽才女终因不能与思慕已久的藏书相见,郁郁而终。

由此,至少可以看出一点,范家后人对藏书楼的的禁令的执行是多么的严格,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看视频,感受藏书精神,触动心绪

一导入,看“天一之劫”,感受天一藏书精神

1、看视频

——有了范氏后人如此用心地地守护,440年,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而这月湖之畔的天一阁依然屹立,仿佛它从来没有被打搅过,如此宁静,祥和。然而,天一阁这一路走来是不是如我们所看到的那般风平浪静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天一阁之劫。时间:

2、交流观看感受。

看完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话?

天一阁不易

藏书人不易

藏书精神不易中国人祖祖辈辈对文化的尊崇,对文明的呵护,对读书的虔诚,值得我们一辈辈传承下去。

鼓励,赠与徽章

C做书签,仰望登楼之人,立读书志

一、中国的很多读书人其实一直是有藏书的喜好,我们在座的小秀才们,有没有自己的藏书啊?——总结了一下,爱藏书,有藏书的人,肯定是个爱读书的人。你爱不爱读书?读什么书?读书好啊!你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天一阁的名句,都是登上过天一阁的那几个著名学者说的。你们看看喜欢不喜欢。

读书难,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黄宗羲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顾廷龙。(大门口柱联,钟鼎文)、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大门联)

“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沙孟海(大门背面柱联

“圆妙洞庭三百颗高奇太上五千言”——冯幵(东明草堂门外柱联)

“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莪亭范永祺(家室住房门口柱联)

7、“峥嵘一阁东南美书卷长藏天地间”——苏澜(尊经阁门联,1978年题)

“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沈之魁书(尊经阁内柱联,现代)。——此联出自曲阜孔庙大成门,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皇帝撰题。、“此地有崇山俊岭茂林修竹其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无落款(原天一阁门前池边亭子柱联)

10、“天下藏书此一家人间庋阁足千古”——清御史姚伯昂撰书,后毁,复由屠继烈书题,现由陈从周书写。(原天一阁门外柱联)

“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赐书一万卷抱残守缺犹傲公侯”——宗源瀚撰书,现为沙孟海1980年所书(原天一阁门前壁联)

“天章特奖图书富世泽长期子姓贤”——何凌漠(原天一阁内壁联)

“十万卷籖题缃帙班班笑绿竹绛云之未博三百年清秘祥光昞昞接东楼碧沚以非遥”——全祖望(原天一阁内壁联)

资料

藏书千万卷,增智九州人

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宗羲对聚书的态度:“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他石园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等。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宁波)人。雍正七年(1729)贡生,三年后中举。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如果你也很想有自己的藏书,首先让自己做个读书人吧!可写自己的志向,可写登楼名人的名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好伐?目的地——天一阁。南国书城天一阁。板书。

范钦一生对丰氏万卷楼失火一直铭刻于心。好友丰坊对其踏上仕宦之路有颇多帮助,一次月湖夜游后丰坊回家秉烛上万卷楼临摹古人书法,酒性渐发,忘吹蜡烛导致万卷楼失火。因此,范钦从历代藏书楼多毁于火灾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建阁中,无论从书楼形制、命名,还是从建筑的设计布局、设施的配套上都能从防火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范钦不但依据古书上“天一生水”的说法,取“以水制火”的意思,移“天一”两字名阁,而且还取“地六生水”的意思,来进行书楼的布局设计。其楼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他打破一般建筑物忌用偶数的格局,把书楼分建六间,东西两旁筑封火墙;在楼下中厅上面的阁栅里,绘了许多水波纹作为装饰。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他期望书楼免于火患的愿望,从中体现了主人强烈的防火意识。

天一阁长期来严格实行禁止烟火入阁的制度。至今,楼梯边仍挂着一块“烟酒切忌登楼”的大字禁牌。从现有资料来看,清道光九年八月,天一阁还订立过管理细则十一条,其中的规定已经考虑到在紧急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清光绪三十四年,缪荃孙随宁波太守夏闰枝去天一阁看书,“范氏派二庠生衣冠迎太守,茶毕登阁,约不携星火。”就足以说明其防火制度之严,连当地的太守也不许违背。注重防火是天一阁能够保存长久的一个首要原因。

天一阁建筑防火设计的理念呈现出符合现代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一是生活区与藏书楼分开。二是生活区与藏书楼之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火墙为没有门、窗,没有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