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教案
谭嗣同传_教案doc
![谭嗣同传_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0e6ed0eb7360b4c2e3f6421.png)
谭嗣同传一、教学要求1.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悉梁启超“新文体”的文体特征。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有《饮冰室合集》传世。
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
,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2.内容提示本文是《戊戌政变记·殉难烈士传》中的一篇。
作者本人是“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传主谭嗣同的接触较多,故对其思想与经历有较深的认识。
本文通过一些有说服力史实——撰述《仁学》、参预湖南新政、人京参政、谋划救主、以身殉主等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学术精进、新政有为、死难无惧的维新志士形象。
作者在叙述上述史实的时候,善于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对史实进行详略不一的处理。
对谭嗣同建议皇上施恩袁世凯,并亲身劝说袁世凯救主的过程记载甚详,对谭嗣同被捕的经过也有较为详实的交代,这些都是谭嗣同一生做过的光辉照人的大事,最能见出他的情怀与品格。
谭嗣同立场坚定、敢作敢为、忠于圣主、视死如归的气魄就是在这些事情中得以表现的。
不仅如此,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以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这一点在谭嗣同面见袁世凯的段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谭嗣同与袁世凯密谋救主,作者何以得之其时情状,作者没有说明。
此事除非当事人告诉,外人无从知晓。
但作者善于运用司马迁撰写《史记》以来史家常用的笔法,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悬想事实之间的情境关系,把谭嗣同、袁世凯、袁幕府某对话的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甚见叙述的功力。
从这些对话中,谭嗣同的果敢、智慧、焦虑,袁世凯的奸诈、多变、阴险,袁幕府某人的欺诈、虚伪,尽现笔端。
而谭嗣同不避灾难的态度、在死亡面前神气自如的表现,更令人动容、敬佩。
他对作者托付后事时说过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天下第一楼教案范文
![天下第一楼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7530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e.png)
天下第一楼教案范文标题:天下第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讲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下第一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天下第一楼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 PowerPoint课件;3.演讲稿。
四、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天下第一楼的图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问:你们听过天下第一楼吗?你知道它的故事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探索(15分钟):1.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观点;2.利用PPT展示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它被称为“天下第一楼”?它有什么独特之处?讲解(25分钟):1.教师用演讲稿讲解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2.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楼房的结构和美感。
思考(20分钟):1.学生就天下第一楼的设计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和讨论;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
总结与延伸(10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思考天下第一楼对我们的启示;2.提醒学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对其他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观察和了解。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汇报;2.学生的自由发言和思考交流;3.学生的总结和思考反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天下第一楼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天下第一楼的魅力。
第15课_-_复制
![第15课_-_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6420c71e866fb84ae45c8d5b.png)
第15课天一阁一、教学目标:1、理解藏书建筑的含义和形成过程。
2、掌握《天一阁》的形成过程,了解丛书《天一阁》在中国藏书文化中的地位和重大作用。
3、理解不同学术派别之争背后所反应的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藏书建筑的含义形成过程2、藏书建筑和《天一阁》的发展及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藏书建筑《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二)藏书楼简介:天一阁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
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
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市城市口号与天一阁有关: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是: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三)学习内容:1、学生自读,概括主要内容2、提问、补充:天一阁于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f1527767f5acfa0c7cd27.png)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4.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5.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天一阁导游词
![天一阁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f49cfbcc77da26925c5b097.png)
天一阁导游词讲解一:天一阁概况、西大门(3分25秒)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到达的景点是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荣获国家4A 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年历史了。
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占地26000平方米,它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眼前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
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门前才能摆放。
木结构的大门,是迁移重建的清代建筑。
大家顺我的手指看去,“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的对联是钟鼎文,由当代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先生所作,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
黄宗羲号南雷,他登天一阁后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
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一幅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
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进去游览。
讲解二:前庭、东明草堂(照壁)(4分22秒)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老先生,就是天一阁藏书楼的创建人范钦。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
他幼年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记。
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
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
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天下第一楼教案全国一等奖
![天下第一楼教案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61c7a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b.png)
天下第一楼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案名称:天下第一楼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 了解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2. 掌握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 理解天下第一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分析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1. 天下第一楼的图片和资料。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天下第一楼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天下第
一楼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价值。
3. 分析:通过讨论和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天下第一楼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总结:总结天下第一楼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天下第一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模板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2f87b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a.png)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分析。
2.课文语言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二、课堂讲解1.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2.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主角:李小龙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正义事迹举例:与土匪斗争,保护村民(2)分析配角:村民性格特点:勤劳、善良、团结事迹举例:共同抵御外敌,支持李小龙3.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介绍天下第一楼的自然风光,如:山水、建筑、植被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1)分析李小龙与土匪斗争的过程,理解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正义。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讨论其性格特点和事迹。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3.朗读比赛: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天下第一楼的故事梗概或人物分析的短文。
【课后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天下第一楼,感受传统文化。
2.邀请专家讲座,深入了解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开展手抄报、绘画等比赛,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天下第一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课堂活动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特点,避免表面化。
在课后延伸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天下第一楼》教案
![《天下第一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e8a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8.png)
《天下第一楼》教案教案:《天下第一楼》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楼阁的特点;2.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签出楼阁相关的图片、诗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看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2.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中国古代楼阁的特点,如高大宏伟、奇异独特、结构稳固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描述楼阁的外观、结构、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讨论。
3.学习诗歌《天下第一楼》教师介绍并解读诗歌《天下第一楼》,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并找出重要的诗句进行背诵和朗读。
4.学生表达与展示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感所得,进行诗歌创作或者写作短文,表达自己对楼阁和诗歌《天下第一楼》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也可以个别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学生演讲交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演讲交流环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写的短文或者创作的诗歌进行演讲,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演讲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6.群体合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体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设计和建造一个小型的楼阁模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选择材料、设计结构和装饰等,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感受到共同努力的成果。
三、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鼓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比如学习其他古代楼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或者探索当代建筑的设计和创新。
3.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创作和表达,发表自己的作品或者参加诗歌比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天一阁
![天一阁](https://img.taocdn.com/s3/m/0a4c3d8fb9d528ea81c77916.png)
为什么女子不能登楼?
• 女子不得登楼,因为说女子经常在厨 房,身上有烟火气,不得登楼,
天一阁藏书楼“久而不散”的原因
• 天一阁后人的藏书小故事
• 为了保护藏书,使之“久而不散”,范钦以及后人做 出了近乎苛刻不近人情的禁令。烟酒不得登楼,那是 第一条,最起码的。女子不得登楼,因为说女子经常 在厨房,身上有烟火气,不得登楼,这真是憋屈死了。 传说钱秀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才女,她做梦都想登上 天一阁,为了能一睹天一阁藏书,于是就托人做媒, 嫁进范家,心想,但凡你有怎样的禁令,只要进了这 一家,成了范家的媳妇,还会没有看到书的机会。她 如愿嫁进范家,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范家人为保护藏书, 禁令如军令,天一阁简直固若金汤,禁牌上写了,女 子不能登楼就是不能登楼,最终,这位美丽才女终因 不能与思慕已久的藏书相见,郁郁而终。 • 由此,至少可以看出一点,范家后人对藏书楼的的禁 令的执行是多么的严格,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活动五
做一做
• 画画天一阁的标志,做个书签,啊,沾点 书香气吧
做书签,仰望登楼之人,立读书志
•
• • • • • • • • •
1.读书难,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黄宗羲 2.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 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顾廷龙。(大门口柱联, 钟鼎文)、 3.“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大门联) 4.“建阁阅四百载 藏书数第一家”——沙孟海(大门背面柱联 5.“圆妙洞庭三百颗 高奇太上五千言”——冯幵(东明草堂门外柱联) 6.“家酿满瓶书满架 山花如绣草如茵”——莪亭范永祺(家室住房门口柱联) 7、“峥嵘一阁东南美 书卷长藏天地间”——苏澜(尊经阁门联,1978年 题) 8、“天下藏书此一家 人间庋阁足千古”——清御史姚伯昂撰书,后毁,复由 屠继烈书题,现由陈从周书写。(原天一阁门外柱联) 9.“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 赐书一万卷抱残守缺犹傲公侯”——宗源 瀚撰书,现为沙孟海1980年所书(原天一阁门前壁联) 10 “天章特奖图书富 世泽长期子姓贤”——何凌漠(原天一阁内壁联)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课程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a26be6b9d528ea80c77949.png)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课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课题:1、安全使用家电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活动过程: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二、小组交流: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四、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课题: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
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
地方教案
![地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f1d10b650e52ea551898c3.png)
课题:安全使用家电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二、小组交流: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四、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讨论交流“怎样安全使用家电”三、反馈交流情况四、总结课题:触电的预防与急救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当有人触电时,你该怎么办?二、学生回答。
三、师小结说一说:哪些行为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
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
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课题:火灾可预防教学目标: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3、积极参加消防活动,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过程:一、了解火灾危害: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
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最后,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天一阁研学课程设计
![天一阁研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d177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f.png)
天一阁研学课程设计2022年7月21日至22日,天一阁博物院专程为文明创建结对村慈溪万寿寺村的青少年们送去了两堂精品研学课程。
为村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书香韵味。
第一天,天一阁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天一阁出品的系列动漫短片《趣话天一阁》。
短片通过以范钦为原型创作的“阁主大大”动漫形象,对天一阁的建阁历史、取名由来、传代轶事、藏书秘宝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讲解。
在观看动漫短片和听了老师的补充讲解后,孩子们对宁波的文化名片天一阁有了一个基础认知和了解。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每个孩子亲手制作了一枚古风书签。
大家根据自己对天一阁的认知和印象,以藏书文化为主题,结合天一阁里的园林古建、珍藏文物、历史人物等元素进行设计,最终用画笔创作出一枚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书签。
此外,老师还给每位孩子发放了“我为福虎穿新衣”的画稿。
这几只以天一阁东园石虎为原型设计的“嬉戏虎”“读书虎”“书法虎”“躺赢虎”等老虎卡通形象,经过孩子们受众彩笔的图画上色后,一个个都变得憨态可掬、灵动活泼。
童心与文物碰撞的情趣跃然纸上。
第二天,天一阁的老师为孩子带来了一堂“予文添衣——复古书衣制作”手工课。
爱书之人必惜书,会给书穿上一件“衣服”。
秦汉至隋唐时期,图书装帧形式为卷轴装,“书衣”就是用于包裹书卷的套子。
到了清代中期,印刷术早已普及,“书衣”就变成了书的前后封皮。
在了解了“书衣”的源起之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缝制复古书衣。
制成后的书衣有温度有厚度,既美- 1 -观又实用,孩子们爱不释手,成就感满满。
大家纷纷表示,会将它包裹在自己最珍爱的那本书外面,长久珍藏。
短短两天的研学课程让万寿寺村的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作品,为暑期生活添彩。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责之一,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让天一阁的藏书文化‘走出去’,惠及更多的社会大众。
研学是个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接下来我们将打造更多精品化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现场导游电子教案
![《现场导游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714a7076c66137ef061904.png)
《现场导游》电子教案任课班级:17旅游1班任课教师:赵亚微编号1项目(章节)南国书城——天一阁学时1*2教学目标1. 熟知天一阁概况,能够说出天一阁建筑特色及保护措施。
2.在模拟导游讲解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
3.引导学生感受藏书精神,培养良好的导游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天一阁建筑特色教学难点讲解介绍天一阁建筑特色及保护措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信息化辅助教学、模拟导游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关注并查阅天一阁公众号,搜集资料,完成导学案表格。
一、新课导入师:开启天一阁3D虚拟旅游界面,引导学生游览天一阁的大门。
同时教师自己化身为一名导游,向现场的学生游客致欢迎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南国书城天一阁观光旅游,我很荣幸能成为大家今天宁波之行的地陪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x。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今天就让我迎着三月的春风,一起走进南国书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启智慧旅游客户端。
同时,以课前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以完善导学案表格的任务方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日后导游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导游职业素养。
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启天一阁3D虚拟旅游界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进行“导游”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板书写大标题)生:跟随3D虚拟旅游镜头及教师的导游词讲解,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共同梳理“天一阁概况”师:通过幸运大转盘,随机抽取3位学生的导学案,利用投影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并请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梳理表格1“天一阁概况”。
生:积极举手回答,并补充完善导学案表格。
活动二:观看视频,思考天一阁藏书楼有哪些建筑特色?师:播放视频,请学生思考天一阁藏书楼有哪些建筑特色?学生: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及时记录重要的信息点。
天一阁-(精)ppt课件
![天一阁-(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951eeb90d6c85ed3ac662.png)
最新版整理ppt
4
楼上一统间, 前后有窗,书橱也 是前后有门,利于 通风。书橱下放英 石,用于吸潮;书 中夹芸草辟虫,每 年晒书一次,去虫 蛀。
最新版整理ppt
5
立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规矩。在管
理制度上立范氏禁牌三方。至今楼梯边仍挂着一
块“烟酒切忌登楼”的大字禁牌。
最新版整理ppt
6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
16
你我的藏书
最新版整理ppt
17
课外作业:
❖ 参观天一阁。 ❖ 制作书签,书签上可写天一阁的对联,也可
以写今天上课的感想。
最新版整理ppt
18
❖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 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顾廷龙。 (大门口柱联,钟鼎文)、
❖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大门联)
❖ “建阁阅四百载 藏书数第一家”——沙孟海(大门背面 柱联
❖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 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顾廷龙。(大门口柱联,钟鼎文)
最新版整理ppt
10
❖元 袁桷的“清容居” ;
❖明 范钦的“天一阁”、丰坊的“万卷楼” 、范大澈的“卧云山
房”、 陈朝辅的“四香居”、陆宝的“南轩”、朱勋的“五岳轩”; ❖清 黄宗泰的“续抄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郑性的“二老
❖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郭沫若(大门联)
最新版整理ppt
7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
❖ “峥嵘一阁东南美 书卷长藏天地间” ——苏澜(尊经阁门联,1978年题)
最新版整理ppt
8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
❖ “建阁阅四百载 藏书数第一家” ——沙孟海(大门背面柱联)
最新版整理ppt
9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
幼儿园爱宁波教案
![幼儿园爱宁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9da1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a.png)
幼儿园爱宁波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宁波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2.认识并学习宁波传统文化,如剪纸、红木家具、宁波话等;3.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宁波历史和文化1.介绍宁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2.认识宁波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天一阁、雪窦山、四明山石刻等;3.听一段宁波方言的歌曲,并学习几句宁波话。
第二课:宁波的传统剪纸艺术1.看一段介绍宁波剪纸的视频;2.带领幼儿实践宁波剪纸,制作小动物等;3.回顾历史,了解宁波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三课:宁波红木家具1.介绍宁波红木家具的特点、制作工艺和历史发展;2.观察宁波红木家具的图案和组成形式,并认识实物;3.练习用颜料和笔做一些简单的木器。
第四课:宁波的民俗文化1.了解宁波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南狮舞、龙舟赛等;2.观看一些宁波的民俗表演视频,感受宁波的独特文化氛围;3.自己设计一个小游戏,将宁波文化元素进行融入。
教学方法1.互动式授课: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2.示范式教学:老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故事式教学: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宁波历史和文化中的温暖与人情味。
教学评价1.老师给幼儿做漂亮的红木笔筒等木器,并征求幼儿的意见,从中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2.观察幼儿在制作宁波剪纸时创造出有趣的动物形象,在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进行评价;3.评估幼儿的宁波文化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幼儿的沟通、表述、表演和游戏等方式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次宁波文化的教学,幼儿们不仅认识了自己所处的城市,也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多彩。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和创造,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建筑文化专题-实训
![建筑文化专题-实训](https://img.taocdn.com/s3/m/cf330afdb7360b4c2f3f64ac.png)
宁波天一阁
(建筑文化专题)
一、本实训要求: 1、整理宁波天一阁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
游词 2、结合旅游地理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宁波天一阁为何种
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二、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1、“南国书城”---宁波天一阁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宁波天一阁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宁波天一阁建筑特征; 4、宁波天一阁为何种旅游资源; 5、宁波天一阁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有关资料、课件制作请参见《中国旅游文化》 课程网站学习资源库
二上朝读经典教案
![二上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d9a25011ca300a6c390b8.png)
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五、拓展延伸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2、谈感受3、孟母三迁教学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
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
你瞧,他们又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
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一些不该做的事,我们要坚决说“不”,尽管有时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三、拒绝与不拒绝之间的心里冲突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小强的好友在小强做作业的时候邀请小强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读教材,知晓书楼常识,激发疑惑一,导入,交待学习目标同学们好,今天要敲一敲南国书城天一阁的门,谁有兴趣?你有兴趣,你也有兴趣?你对这堂课有没有期待?你想怎么上?老师这一节课这样安排的,你们也听听,第一部分,我们读教材,知晓天一阁的一些常识。
第二部分,我们看视频,我们看看天一阁范氏后人那些个藏书故事。
第三部分,我们画画天一阁的标志,做个书签,啊,沾点书香气。
我这样安排,同学们觉得如何?二、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天一常识,并质疑既然,大家对我的安排都表示认可,那么现在开始,我们的天一阁之旅吧,出示幻灯片“天一阁在这里——宁波市海曙区路弄号”1、学生自主学习六人小组围坐,读书要求:1、默读教材,看一看,教材共几页?分为哪几个部分?2、读书,包括边边角角,有哪些些感兴趣的知识,请你把它划下来,记一记。
3、还有哪些不明白?或者希望了解更多的,请你打个问号,写个疑问。
你比书本了解得更多的,关于天一阁的知识,你也可以记一记,等一下交流。
时间约2、交流学习收获1、师问:教材分为哪几部分?2、刚才同学们都学习得津津有味,现在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的兴趣点和你的疑惑的地方。
然后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个代表来发言,针对其中一块内容来谈谈收获以及疑惑。
3、学生交流刘4、小组派代表发言选三个组,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发言是否针对一块内容,是否有条理地将课文的常识讲解清楚,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天一阁藏书楼的地位,范钦创建天一阁天一阁藏书楼“久而不散”的原因,禁牌,建筑的防火结构天一阁命名的内涵“天一生水,地六”这是一个重点,补充一张图片,“宝书楼”的格局,一段文字。
天一阁与历代名人的故事。
疑惑:天一阁有哪些防火的有利结构?天一阁有哪些禁牌?女子不能登楼?发言的小组由组长分发徽章3、教师梳理疑惑,补充小故事,主抓第二块“久而不散”为了保护藏书,使之“久而不散”,范钦以及后人做出了近乎苛刻不近人情的禁令。
烟酒不得登楼,那是第一条,最起码的。
女子不得登楼,因为说女子经常在厨房,身上有烟火气,不得登楼,这真是憋屈死了。
传说钱秀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才女,她做梦都想登上天一阁,为了能一睹天一阁藏书,于是就托人做媒,嫁进范家,心想,但凡你有怎样的禁令,只要进了这一家,成了范家的媳妇,还会没有看到书的机会。
她如愿嫁进范家,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范家人为保护藏书,禁令如军令,天一阁简直固若金汤,禁牌上写了,女子不能登楼就是不能登楼,最终,这位美丽才女终因不能与思慕已久的藏书相见,郁郁而终。
由此,至少可以看出一点,范家后人对藏书楼的的禁令的执行是多么的严格,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看视频,感受藏书精神,触动心绪一导入,看“天一之劫”,感受天一藏书精神1、看视频——有了范氏后人如此用心地地守护,440年,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而这月湖之畔的天一阁依然屹立,仿佛它从来没有被打搅过,如此宁静,祥和。
然而,天一阁这一路走来是不是如我们所看到的那般风平浪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天一阁之劫。
时间:2、交流观看感受。
看完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话?天一阁不易藏书人不易藏书精神不易中国人祖祖辈辈对文化的尊崇,对文明的呵护,对读书的虔诚,值得我们一辈辈传承下去。
鼓励,赠与徽章C做书签,仰望登楼之人,立读书志一、中国的很多读书人其实一直是有藏书的喜好,我们在座的小秀才们,有没有自己的藏书啊?——总结了一下,爱藏书,有藏书的人,肯定是个爱读书的人。
你爱不爱读书?读什么书?读书好啊!你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天一阁的名句,都是登上过天一阁的那几个著名学者说的。
你们看看喜欢不喜欢。
读书难,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黄宗羲“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顾廷龙。
(大门口柱联,钟鼎文)、“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大门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沙孟海(大门背面柱联“圆妙洞庭三百颗高奇太上五千言”——冯幵(东明草堂门外柱联)“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莪亭范永祺(家室住房门口柱联)7、“峥嵘一阁东南美书卷长藏天地间”——苏澜(尊经阁门联,1978年题)“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沈之魁书(尊经阁内柱联,现代)。
——此联出自曲阜孔庙大成门,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皇帝撰题。
、“此地有崇山俊岭茂林修竹其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无落款(原天一阁门前池边亭子柱联)10、“天下藏书此一家人间庋阁足千古”——清御史姚伯昂撰书,后毁,复由屠继烈书题,现由陈从周书写。
(原天一阁门外柱联)“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赐书一万卷抱残守缺犹傲公侯”——宗源瀚撰书,现为沙孟海1980年所书(原天一阁门前壁联)“天章特奖图书富世泽长期子姓贤”——何凌漠(原天一阁内壁联)“十万卷籖题缃帙班班笑绿竹绛云之未博三百年清秘祥光昞昞接东楼碧沚以非遥”——全祖望(原天一阁内壁联)资料藏书千万卷,增智九州人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
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
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宗羲对聚书的态度:“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他石园先生。
汉族,浙江鄞州人。
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
博通诸史,尤精明史。
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
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
著有《历代年表》等。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学者、文学家。
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
鄞州(今浙江宁波)人。
雍正七年(1729)贡生,三年后中举。
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
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
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如果你也很想有自己的藏书,首先让自己做个读书人吧!可写自己的志向,可写登楼名人的名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好伐?目的地——天一阁。
南国书城天一阁。
板书。
范钦一生对丰氏万卷楼失火一直铭刻于心。
好友丰坊对其踏上仕宦之路有颇多帮助,一次月湖夜游后丰坊回家秉烛上万卷楼临摹古人书法,酒性渐发,忘吹蜡烛导致万卷楼失火。
因此,范钦从历代藏书楼多毁于火灾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建阁中,无论从书楼形制、命名,还是从建筑的设计布局、设施的配套上都能从防火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范钦不但依据古书上“天一生水”的说法,取“以水制火”的意思,移“天一”两字名阁,而且还取“地六生水”的意思,来进行书楼的布局设计。
其楼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
他打破一般建筑物忌用偶数的格局,把书楼分建六间,东西两旁筑封火墙;在楼下中厅上面的阁栅里,绘了许多水波纹作为装饰。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他期望书楼免于火患的愿望,从中体现了主人强烈的防火意识。
天一阁长期来严格实行禁止烟火入阁的制度。
至今,楼梯边仍挂着一块“烟酒切忌登楼”的大字禁牌。
从现有资料来看,清道光九年八月,天一阁还订立过管理细则十一条,其中的规定已经考虑到在紧急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
清光绪三十四年,缪荃孙随宁波太守夏闰枝去天一阁看书,“范氏派二庠生衣冠迎太守,茶毕登阁,约不携星火。
”就足以说明其防火制度之严,连当地的太守也不许违背。
注重防火是天一阁能够保存长久的一个首要原因。
天一阁建筑防火设计的理念呈现出符合现代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一是生活区与藏书楼分开。
二是生活区与藏书楼之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火墙为没有门、窗,没有可燃建筑构件外露的实体墙。
虽然范氏故居与天一阁藏书楼在防火间距分隔的二堵墙中有门,但是门与门之间不直接相对,都是错开位置的,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智慧。
三是藏书楼及周边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用于安全疏散。
四是阁前凿一水池,蓄水备用,相传天一池与月湖相通,池水终年不涸。
上述这些说明主人在建楼之初从书楼的布局、结构和设施配套都首先注意书楼的防火安全。
天一阁注重防火的种种举措,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早在二百多年前,乾隆在考虑建造庋藏《四库全书》的书楼时,就想到要借鉴天一阁的防火经验。
他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的上谕中说:“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阁,纯用砖甃,不畏火烛,自前明相传至今并无损坏,其法甚精……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重久远”。
当时乾隆特派杭州织造寅著到天一阁查看书楼建筑和书架款式。
寅著在奏章中详细报告了天一阁书楼的构造、书架的排列等情况,并且再明丈尺,绘图呈览。
后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宗等七阁,就是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建造的。
天一阁管理部门还数十年如一日做好日常安全工作。
继承前人烟酒切忌登楼的规定,至今藏书楼不通电以确保安全。
现在虽然有了现代化的通讯、报警、灭火等设备,但仍然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制,并在此基础上配专人进行巡逻,制订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实地演习,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保证这座历史文献宝库的安全。
(金永定)敲开天一阁的门,敲开的是读书人精神的大门,敲开天一阁二楼宝书楼的门。
宁波历来为浙东名城,素有文献之邦的美称,文脉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藏书享誉海内外。
有文献记载的藏书之事,始自北宋楼郁,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前后计百余家。
虽经沧桑变幻,兵燹水火,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天一阁、五桂楼、伏跗室等藏书楼,珍藏古文献和地方文献逾40万卷,在我国藏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宁波历代藏书楼按藏书量和社会影响来看,北宋以楼郁和陈谧为最;南宋以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为最,开创了浙东私人藏书风气之先河;元以袁桷的“清容居”甲浙东;明初以丰坊的“万卷楼”居魁首,后数范钦的“天一阁”为第一,范大澈的“卧云山房”、陈朝辅的“四香居”、陆宝的“南轩”次之,而朱勋的“五岳轩”则以图书法物甲天下;清黄宗泰的“续抄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郑性的“二老阁”,全祖望的“双韭山房”、卢址的“抱经楼”、姚燮的“大梅山馆”、黄澄量的“五桂楼”、徐时栋的“烟屿楼”、蔡鸿鉴的“墨海楼”、董沛的“六一山房”等一批藏书楼,其藏书量均在五万卷至十万卷左右;后起于民国年间而较有影响的有张寿镛的“约园”、秦润卿的“抹云楼”、李庆城的“宣荫楼”、张之铭的“古欢室”、曹炳章的“集古阁”、孙家淮的“蜗寄庐”、朱鼎煦的“别宥斋”、冯贞群的“伏跗室”、林集虚的“藜照卢”、张季言的“樵斋”、马廉的“不登大雅之堂”、童保喧的“止园”、徐履廉的“夕可轩”等十多家,其藏书除传统古籍外,有的贮存许多说部,戏文,有的收藏不少现代图书,有的已发展为专门学科藏书,有的已打破旧的封闭状态而乐于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