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渗透国防教育教(学)案:我们的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教案)
《国防教育》教案第一课国防立法,兵强国安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母亲。
母亲的安危,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每个公民都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母亲,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贡献。
二、为了确保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国防法规,他们是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兵强国安的保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保卫祖国,抵制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法则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3、此外,国家还有一些其他法规,如《征兵工作条例》、《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纪律条例》、《军官军衔条例》、《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
总而言之,各种国防法规的建立,是兵强国安的保证。
第二课部队里的千里眼——军事卫星教学目标:我国部队主要的观察仪器----军事卫星。
教学过程:在军事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知道对方首先要看清对方。
观察仪器主要包括四大类:(一)、光学观察镜(二)、红外线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三)、雷达和声纳(四)、侦察机和军事卫星其中要数军事卫星飞得最高,看得最远,情报最全面。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58年到现在,世界各国共发射军用卫星2千多颗,约占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五十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试验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的问题。
到六十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已经相继投入使用。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3. 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与意义三、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第一章: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1.1 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1.2 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1.3 分析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二章: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2.1 介绍民族精神代表人物2.2 分析民族精神代表人物的事迹第三章: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与意义3.1 阐述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3.2 分析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意义3.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第四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4.1 讲解我国的发展历程4.2 分析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4.3 引导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第五章:增强民族凝聚力5.1 讲解民族凝聚力的概念5.2 分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5.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凝聚力建设第六章: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6.1 讲解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的关系6.2 分析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6.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第七章: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7.2 分析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7.3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八章: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8.1 讲解国家安全与民族精神的关系8.2 分析民族精神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8.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第九章:民族精神与国际交流9.1 讲解民族精神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9.2 分析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9.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第十章: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10.1 讲解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10.2 分析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方法10.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六、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6.1 分析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6.2 介绍培养民族精神的方法6.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七、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7.1 讲解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的关系7.2 分析民族精神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7.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八、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8.1 讲解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8.2 分析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3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九、民族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9.1 分析民族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9.2 讲解民族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9.3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精神,为实现教育目标努力奋斗10.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0.3 展望未来,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更是在当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定承担。
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的价值探析
国防教 育中民族精 神韵价值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 勇
摘
一
要
国防教育 关乎 中国将来的命运与走向。 国防本身是拓展国家利益, 它与意识形态、 地缘政治以及现代战争相联 系.
教育却是普及性的,教育告诉我们 的是一种带有国家功利性质的事实真相.它需要依靠一种力量来整合一个民族 固执的 面, 以此来推动国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认同与统一。国防与教育正如哲学家所从事的职业身份那样, 教育只是用不同的方
一
、
意 见再起 纷争 。 我们 必须 明确 的指 出 , 教育本 身承 担着培 养新世 纪 国家栋 梁之才 的神 圣历史使 命 , 它包括 如何 历练教育 对象的 综 合 素质 , 何激发 学会 自主 的思考社 会 问题 , 如 如何 拓宽视 野 以及 指 引人们作 出正 当的价值判 断和选择 , 一方面我 们希望 在中 国思 想 政治主 流意识 的指 导下去指 引人们 思索 自身和社会 , 使得教育 的结果能够接 近或完 成教育 的本 质 , 一方面可 以有人 充分 的认 另 知 社会 与政 治愿望 , 得教育 不脱 离 国家 利益 。 使 2 教育应 关注对 历史 的反思 . 史 记开 宗明义 就表达 了历 史对激 奋 国人 民族 凝聚力 的重 大 意 义 , 以史 为镜 , 以知兴替 ”教 育如果 失去 对历 史 的反 思 , “ 可 , 就 会 走 向功利 的极端 , 我们强调数 理化 、 调各类 考试与 分数 , 忽 强 却 略 了人本 与人文精神 的熏陶 , 们成功 的具备 了在个人 在社会 上 我 的立足 能力 , 却失去 了对 国家 存在 意义 的确切 认 识。
式去 “ 世界 ” 而 国防 的 问题 在于如 何去 “ 变世 。 解释 , 改 关键词 国防教育 民族精 神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认识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 引导学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举例说明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岳飞、杨靖宇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迹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伟大民族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关爱他人、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计划。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民族精神》教案
《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民族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 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4. 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5. 青少年如何践行民族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培养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内涵、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培养和践行民族精神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内涵、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事例,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事迹。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培养和践行民族精神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如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认识以及践行情况。
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b.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看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c.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等方面。
3. 评价指标:a.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b. 民族精神践行情况。
c. 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品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民族精神》相关教材或资料。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2)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2)在具体讲述时,请教师有意识地把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与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联系起来。
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教材用相关链接的形式进一步说明“勤劳”、“勇敢”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加深对勤劳勇敢的理解。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关于勤劳、勇敢方面的名言、警句及历史典故,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归纳、总结,加深对勤劳勇敢这一民族精神的理解。
自强不息。
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司马迁身受腐刑之苦而著有《史记》,他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朱熹说:“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
”这些都体现了一种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近百年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境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斗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第一章: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理解民族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1.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民族精神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第二章: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2.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方式学习民族精神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传承方式: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教育等民族精神的重要人物:历史伟人、英雄人物、杰出楷模等民族精神的重要事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与途径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精神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方式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第三章: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3.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分析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3.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科技创新、公益事业、国际交流等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勤奋学习、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等培养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例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体现和个人成长中作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培养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途径和方法的探讨第四章: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元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元素小组讨论法:探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元素的探讨第五章:弘扬民族精神,做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5.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承担的责任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做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5.2 教学内容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民族精神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新时代青年应承担的责任:学习、工作、社会参与等弘扬民族精神,做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的方法和途径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民族精神品质和应承担的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探讨弘扬民族精神,做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的第六章: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6.1 教学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公民责任感6.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如遵守法律法规、关爱他人、维护公共秩序等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民族精神:如勤奋工作、诚信待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等培养社会公德心和公民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和践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社会公德心和公民责任感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民族精神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体现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民族精神的探讨第七章: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发展7.1 教学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7.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民族精神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如激励国民奋斗、增强国家凝聚力等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如学习先进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事例,如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探讨第八章: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8.1 教学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认识到民族精神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8.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如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等民族精神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如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等如何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如学习外语、了解外国文化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意义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探讨第九章: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9.1 教学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品质培养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9.2 教学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品质培养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如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等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对于个人品质培养、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事例,如抗战英雄、优秀楷模等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重要作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探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民族精神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难点解析:将抽象的民族精神具体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并持之以恒地实践。
试论国防教育与培养民族精神的关系
富 ,表现形式灵活 ,既包括 国防理论知识和 国防精神的培 养, 又包括 国防技能 、 军事技术的训练等。 在高校 中, 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 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 。 ” 把远景写在近景中? 这些问题的难 度较大 , 我没有急于让学生 回答 , 而是引导他们反复阅读课 文 中具体 描 写榕 树长 势 的句 子 ,先总 结 出榕 树 大 而美 的特 点, 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巧妙 、 形象地描绘出榕 树的千姿百态的。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 , 大家谈 了这样的看 法: ①把榕树的近景 、 远景交织在一起 , 更能突出榕树的与
内容 。 又如教《 金色 的鱼钩》 时, 我问学生 : “ 从课题上看文章 重点应写什么?读了课文后再看课题 ,你会想到或提出些
众不 同; ②把这句话加在近景 的描写 中, 写法新颖 、 巧妙地 把近景和远景融合在一起 , 远 中有近 、 近 中有远 , 使读者眼 前浮现 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留下深刻的印象 ; ③ 因为前面有 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描写 : “ 一簇簇树 叶伸 到水 面上 来” , 所以有“ 从远处看 ,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 的 话, 文章前后照应 。 经过指点 , 学生摸准思路 , 自己解决 了难
切 。抓住中心句 的学习, 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 , 使教学浑然 体,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如《 金色的鱼钩》 中有一句 指导员说的话 : “ 一路上 , 你是上级 , 是保姆 , 是勤务员 , 无论 多么艰苦 , 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 这句话的容量大 , 课文 的
一
整个情 节 都 围绕他 展 开 的。 学 习此 句 时学 生提 出 : 为 什么 称 老班 长是 “ 上级 ” 、 “ 保姆 ” 、 “ 勤 务员 ” ? 这 个 问题 很大 , 要引 导 学生 一步 一步 学 。 我 首先 让他 们 弄清 “ 上级” 、 “ 保姆 ” 、 “ 勤 务 员” 的本意 , 明确老班长在过草地时肩负着什么任务 , 在草 地那 种 特定 的环 境 中老 班 长是 怎 样 完成 他 当 “ 上级” 、 “ 保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爱国主义:岳飞、林则徐、邓世昌等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3. 集体主义: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4. 自强不息:勾践、张海迪、李娜等人物的奋斗故事5. 艰苦奋斗:红军长征、焦裕禄、杨善洲等人物的感人事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个时期典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的伟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爱国主义:介绍岳飞、林则徐、邓世昌等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伟大。
3. 讲解集体主义:介绍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4. 讲解自强不息:介绍勾践、张海迪、李娜等人物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自强的信念。
5. 讲解艰苦奋斗:介绍红军长征、焦裕禄、杨善洲等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成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2. 开展“民族精神在我心中”的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五年级(全一册)国防教育教案
国防教育五年级宫里镇夏家隅联小五年级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目的在小学进行国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了解国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育原则小学生国防教育,采取结合各科教学和有关课外活动,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不单独设立教材,不增加课时。
三、教育要点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
四、具体措施1.通过语文、品德与社会、科技、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教学,渗透我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历史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教育,对学生进行国防历史教育。
2.通过有关课程教学,渗透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知识教育,了解我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从而增强热爱祖国山河、保卫祖国不受侵犯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国防地理教育。
3.通过体育课教学,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强化队列训练,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作风,对学生进行国防体育教育。
4.进行国防精神教育。
通过语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精神的教育。
5.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时事教育。
6.利用节日庆典活动,通过演讲会、报告会,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
7.定期放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开展爱国主义影片展播活动,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五、教育原则1.着眼学生特点,既注意教育的阶段性,又注意教育的连续性。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民族精神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民族精神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自强等优良品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民族精神的基本品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2. 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民族精神?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民族精神?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民族精神典范的案例,如杨利伟、郭晶晶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行动计划。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行动计划。
2. 深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下节课分享他们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民族精神的热爱和敬仰。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我们的民族精神必备知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践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确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认识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民族精神。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培育和践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的要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技术手段:微信,黑板、粉笔、电子白板。
多媒体议题情境:2021年国庆期间,《长津湖》上映,上映之后不仅陆续打破了二十多项影视记录,目前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50亿,全球票房第二。
看过这部剧的人说:“这个国庆我没虚度。
”“看了这部剧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大义,什么叫祖国情怀,什么叫不怕牺牲。
”议学情境一:时间:1950年11月地点:长津湖。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蓄水湖,周围环绕着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村落稀疏,人迹罕至,气温经常达到零下40度。
人物:第九军团。
第九军团入朝前原本在上海附近练兵,但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巨变,朝鲜战争急转直下,第九军团被急召入朝作战。
时间紧迫,后勤供应不足,第九军团所配置的冬装是适合南方冬天的薄棉衣。
目标: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
过程:片段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队形,俯卧在厚厚的雪地中。
每个人手里拿着武器,怒视着敌军的方向,仿佛一座座随时可以跃然而起的“冰雕”。
全连没有一个人后退,129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阵地上,化成了长津湖永久耸立的丰碑。
结果:苦战三天三夜,志愿军付出了伤亡及非战斗减员1万人,全军冻伤22%的代价,成建制地歼灭了整个北极熊团。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降下帷幕。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朝鲜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思考:志愿军将士身上有哪些精神感动你?抗美援朝精神有那些表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感受民族精神
主题班会教案:感受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的辽阔、优美和归属感。
2. 帮助同学们更深地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为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帮助。
3. 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体验到的民族气息将会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个不仅有益于个人成长的,更有益于教育将来大有可为的栋梁之才成才。
二、教学过程1. 用第一章介绍中国的基础信息: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历史、文明、历史文化名胜、地理、军事英雄、优秀地区、和中国传统饮食等。
这样,学生就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认识到中国的辽阔、优美和历史及文化深厚的底蕴。
2.用第二章介绍民族精神:这里是本次主题班会的重点。
我们应该带领同学们了解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什么,这是一个比“爱国心”更多层次的概念,它包括:热爱中华文化,尚武精神,内敛的美德、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等。
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同学们通过视频,文献资料和图片等方式掌握这个概念。
3. 指导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话语,在我们的课堂上表达爱国之情。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让同学们在纯粹的环境下表述自己的看法。
比如,通过一些口头表达或写作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想。
课堂上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三. 设计互动环节1. 班级互动环节在首页上,让同学们自发地讨论:他们认为自己更倾向于哪种类型的民族精神,如何实现这些精神在我们校园里表现出来。
2. 手工创作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邀请同学们进行手工创作。
比如制作国旗立起,制作刺绣小物,制作古筝,制作剪纸,制作卡通人物等。
可以加入学生当前热门的权名画、卧蕾文等,为他们创作作品点亮他们的梦想。
3. 民族服装秀在本次主题班会上,我们要为同学们提供机会,穿上我们中国的传统民族服装。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拍照和视频,让那些不习惯穿民族服装的同学领会这种时尚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国防教育教案第六课民族精神代代传英雄伴我成长教案
国防教育教案第六课民族精神代代传英雄伴我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片断等,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感。
2、通过角色融入,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英雄的壮举,并付诸于行动。
3、通过体验感悟,让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
4、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就在我们身旁,让英雄的精神激励我们成长。
二、过程:(一)、图片引入,提示主题。
1、同学们认识画面中的这些英雄人物吗?2、请你们说说为什么称画面中的人物为英雄?3、教师小结引入是啊,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一位位英雄,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的眼前闪过,一朵朵鲜花述说着当年的故事,是他们的英勇奉献铺就出今天的光辉征程,才使我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同学们肯定非常喜欢英雄的故事,老师也是在听着英雄的故事中成长的。
4、出示课题活动一:播放视频,初步感受。
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片段每每看到这此片段,老师总会心潮澎湃,令我非常感动。
画面中讲述的是有这样五位英雄,他们为了把敌人引开,配合大部队转移,毅然走上了绝路,最后一起跳下了悬崖。
2、片段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3、是什么促使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活动二:说说心种的英雄过渡:时代英雄可歌可泣,他们的行动或气壮山河,或感人至深。
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成长。
1、播放女排图片资料看,这就是女排五连冠的一些图片资料,她们为国争光,她们顽强拼搏的毅力,时时刻刻在老师脑海中浮现。
每当碰到困难时,她们总给我力量,教我去克服困难,伴随着老师成长。
2、学生说自己心中的英雄。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一位英雄对你的影响最深呢?A、抽生交流活动三:学英雄,谈感谢。
1、过渡:是啊,就是那一个个英雄,一段段英雄的故事在伴随着我们成长,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肯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向英雄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向英雄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总结激励一个个故事,说不完对英雄的思念,一首首赞歌,诉不完我们的崇敬。
2024年学校“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2024年学校“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及目的1.1 活动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为了加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传承,提升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计划开展一系列“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1.2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旨在:(1)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2)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观念;(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意识;(4)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宽容心和包容力。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2.1 活动内容(1)知识传授:组织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源起和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2)思想熏陶:通过古代名人故事、民族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群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重大节日、传统活动等,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并了解传统习俗。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抗战遗址等,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历史的认识。
(5)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
2.2 活动形式(1)专题讲座: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民族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
(2)阅读推广:组织书展、图书馆展览等,推广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图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3)观影体验:组织学生观看与民族精神相关的优秀电影,并组织观影后的讨论和分享。
(4)探索实践: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民族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深入感受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
(5)文化展示:举办学生民族服饰展、手工艺品展等,让学生了解各地民族的特色文化。
三、活动计划和安排3.1 活动计划(1)第一阶段:知识普及和学习阶段,包括专题讲座、文献阅读(2)第二阶段:群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包括参加国家节日、传统活动,参观纪念馆等(3)第三阶段:文化交流和展示,包括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民族服饰展等3.2 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每周组织一次专题讲座,让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民族精神相关知识。
学校国防教育推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学校国防教育推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国家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培养已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学校教育,国防教育在推动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学校国防教育的意义、目标以及实施方法,以期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国防教育的存在意义学校国防教育的存在不仅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更是在全体学生中灌输爱国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国防教育通过传授国家历史、国防知识和防卫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保卫家园的观念,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首先,国防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身份认同感。
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学习国家文化和传统,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自己的身份与国家的关联。
这种身份认同感将使他们更有责任感,并将其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其次,国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了解国家的安全威胁、学习防卫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学生主动投身于国家安全事务中。
这种意识使学生们更具有危机处理的能力,并能理解自己的安全责任与义务。
最后,国防教育促进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爱国思想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辉煌历史、不屈精神和民族特色。
这将使他们产生对国家的热爱,以此激励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防教育的目标学校在推进国防教育时,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达到对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要求。
首先,国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需要通过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并为之自豪。
他们应该认识到,家园的繁荣稳定与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长期奋斗和牺牲。
其次,国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
这样的意识将使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亲近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施学校国防教育的方法1. 利用国学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授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和古代历史,学校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
国防教育课堂渗透五法
国防教育课堂渗透五法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防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渗透式”国防教育课堂。
渗透式教学是一种以“渗透”为重点,以有效地将国防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教学模式。
以下就是渗透式国防教育课堂的五法:第一,以新闻报道为例,以系统地将国防教育课堂课程插入生活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当前的政治热点,以此引导学生去学习国防教育有关的知识,深入了解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意识。
第二,以海报、图书制作为例,通过作品形式传播国防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以表演剧本为例,让学生重温历史,体验祖国的艰苦岁月,使学生在立足本土的情境中去学习国防教育的相关知识,在演出中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四,以“语文拓展阅读”为例,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国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实现从知识认知到行动捍卫祖国的意识转化。
第五,以“结对参观”为例,参观相关的纪念地,通过历史讲述与发掘,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防教育,深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坚定自己的国防保卫理念,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通过上述的五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国防教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为保卫祖国作出自己贡献。
除了以上渗透式国防教育课堂的五法,还有更多其他教学模式,如社会实践、宣传活动、比赛活动等,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国防教育,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
总之,以渗透式国防教育课堂为例,以生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防教育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国防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才能更好地促进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中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国防教育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各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地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
有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渗透德育的时机,相融无痕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
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使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增强爱国意识、培养坚强毅力,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之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堂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努力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所蕴涵的思想意义往往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多种形象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尤为重要。
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
“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草案)
“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草案)2007-3-22 由沈钰编辑阅读:2038次黄山路小学2007学年“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草案)一、加强组织领导,国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校位于石台路中段,建校已26年,北面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东面是解放军炮兵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目前,学校有17个班级,在校学生七百多人。
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以少先队工作带动其他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两院为依托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工作之中。
为确保国防教育工作在学校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国防教育组织网络。
二、指导思想国防教育立足从小培植国防观念,磨练国防意志,它与课程改革目标一致,必须主动贴近儿童生活,融入课改,改进教学,让国防教育在课堂主阵地中化作涓涓细雨滋润孩子心田。
三、此项实施方案暂执行一年(一)启动阶段(从2007年3月至2007年4月)成立领导机构,认真制定“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步骤,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确实做好“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宣传工作。
以“弘扬民族精神”国防教育为主题进行大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营造气氛。
(二)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1、优化环境布置,营造育人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它无处不在。
校园的建筑、设施,教室的安排、布置,师生之间的关系交往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发生影响。
我们注意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使校园环境洁净优雅,国防教育制度上墙,画廊、橱窗、板报有国防教育板块,图文并茂,定期更换。
我们在校园网中开辟“国防教育”专栏,专题介绍国际形势、教育动态。
利用红领巾广播台定期安排国防教育稿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国防教育工作是事关民族未来的战略工程,把国防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利于强国建业的国防后备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渗透国防教育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2)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培养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涵的理解能力。
(2)增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增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2.教学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三、教学方式:
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导学式、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诗词、音频、时政视频等,设计教学方案。
2.了解学生思想,通过参与、感受、思考、讨论等形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提问—中国人民是在什么精神支撑和鼓舞下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导入本堂政治课师生共同研讨的课题—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思考:根据教材P71最后一段,明确“两对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①(过去)
②(现在)
③(未来)
结论: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
材料: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
“多元”是指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一体”是指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多元”之所以能够纳为“一体”,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威力。
强调:整体意识、凝聚力、向心力。
探究:阅读教材P72 在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树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大石碑。
碑文记述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140多年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思考:“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2)爱好和平
资料:古代思想和现代政策中的“和平观”--天时地利人和、和为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强调: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3)勤劳勇敢
资料: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一个农业民族,其主体世代定居在中华上,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在辛勤劳作中,深深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了勤劳质朴的品格。
解读:
勤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勤劳是立国兴邦之本。
勇敢:不畏强暴、英勇顽强,“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穷贵贱死生动其心”----勇敢是无所畏惧的精神。
(4)自强不息
资料:灾难的背后是顽强不屈精神。
地震让我们更坚韧,灾难让我们更顽强。
思考:结合教材P74或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讲出一些体现自强不息的名言或典故名称。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探究:结合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全国各地反日大游行中出现的“失控”现象,进行分析。
解读:教材P74--75。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①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涵。
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知识呈现:教材P76—78。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播放音频:《七律·长征》,共同感受长征精神的深刻涵--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学以致用:“八荣八耻”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相关容的?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小组讨论:结合教材P81《综合探究》进行。
归纳回答: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感悟阅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当代青年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新课小结:见PPT。
六、巩固练习:
(一)连连看。
请将民族精神和相关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
见PPT。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C.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D.中华民族优秀于任何民族
2.(2011·模拟题)在纪念《告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从祖国分割出去。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________基本涵。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⑤艰苦奋斗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
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是
A.勤劳勇敢B.自强不息C.团结统一D.爱国主义6.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2011·模拟题)2009年6月26~28日,国家主席在省考察工作时指出,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精神①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②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容,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③是推动新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④是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统一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8.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③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发挥“主心骨”作用
(三)简答题
10.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省广大干部群众展示出了弥足珍贵的崇高精神。
这就是“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9年8月16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日报社共同举办了“社科理论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座谈会”。
来自省委党校、省委教育工委、省社科院、各高校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济济一堂,深情回顾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深入解读、阐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涵。
这对于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1)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何联系?
(2)为何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