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
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一)理论基础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
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
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
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
钱学森的科学观和科学与哲学的统一
5一
西部学刊
X I B U X U E K A N
遍理性 普遍程度 的内在层次差 异 , 规定 了科 学或哲学 自 德罗 的原子 一 分子理论 不仅在 概念上 , 而且 在基本 理论 身 的层 次性 , 以及 哲学 与科学划 界的相对 性。【 2 钱学森 的性质 上 都恰 似古希 腊原 子论 哲学 范式 的近代 科 学版 的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结构理论说 明的正是普遍 理性 的层 本 ; 牛顿质 点力学则不 仅 以古希 腊原子论 哲学范式 为其
不科 学。因为 , 一切科学都是 以客 观世界为对象 的 , 这是
科学 的共性 , 不能成为分类 的标 准。他 提 出, 应该按照研
哲学 哲学分论层次 t 层次
究客观世界的着 眼点或角度的不同来划分科学领域。如 ,
自然科学是以物质运动为着眼点来研究客观世界的 , 社会 科学是从人类社会运动的角度来研 究客观世界的 , 等等。
、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体 系整体结构 的理 论
我国著名 的科学家钱学森先 生把现代科学体 系看作
科学分类 以学科研究 的对象领域为依 据 , 这种分类本身并
是一 个系统 , 并按照 系统原 理考察其结构 。他认 为 , 传统 可 以绘制 出他关 于系统 科学体 系的具体图示 ( 图1 ) 。
看钱学森 图示说明哲学是科学 的指导 。哲学是方法论 。
科学仪器 具有高度依 赖性 , 这 就在科学理 论 、 科学 仪器 、
I
I
工程技 层次
按照所 阐释的分类 标准 , 钱学森 把现代 科学 技术分 为 1 1 大 门类 : 自然科 学 、 社会科学 、 数学科 学 、 思维科学 、 系统 科学 、 人 体科学 、 行为科 学 、 地理 科学 、 军事科 学 、 文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全党上下都在学习贯彻执行。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老科学家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他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我作为钱老的秘书和学术助手,在他身边工作多年,对他的系统科学思想有所理解。
钱老早年在美国从事导弹控制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在维纳《控制论》的基础上,于1954年写出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工程控制论》,讲的主要就是对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这可以说是钱老系统思想的萌芽。
1955年回国后,在主导“两弹一星”的成功实践中,钱老运用、发展了这一思想和方法,提出了系统工程的管理理论,继而又把它推广到社会、经济等各个管理领域,开创了系统科学这一大的学科门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系统科学研究的是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各分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以及系统和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的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学派的系统科学思想总的学术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与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社会和谐及统筹兼顾的思想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外国人也搞系统科学研究,也有一些学派,其中不乏有成就者。
钱老说,他们的有用成果我们要吸取,但他们在思想方法上的某些机械唯物论我们要避免。
钱老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这个战略思想在“发展”前面加上“科学”两个字,这就使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认为,就是到了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们的发展还是要讲科学,还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内涵在发展变化而已。
所以,“科学发展”这4个字的包容性是很强的,犹如一条“发展定律”,应该是永远成立的。
作为科学家,他认为,凡是称得上“科学”的,就是永恒的。
钱老说,全社会哪一个方面、哪一项事业、哪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要讲究科学呀?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就不能只讲部门利益、地区利益,就一定要从总体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钱学森科学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影响
中 国 航 天 系 统科 学 与 工 程研 究 院
“
口
述钱
学 森工
”
程
课题 组
整 理
初 识 钱 学 森
的 角 度去看一个整体 。 ” 听了 钱学
概 部 篇 等 大 4 1
著 作、 377
论文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森 的 建 议 后 我 开 始 研 究推 进 这 件 还 有 很 多 在 军 队 写 的 没 有公 开发
型实际 上 是钱学森提 出 的 。 我们在
学 习 钱 学森 的 著作时发现 只 要能 ,
够定性描述 出 来的 就一定能够用 ,
数学 的方法 把它表达出 来 所 以我 ,
们学 习 了这 种方法 。 这是很 少见 的
能力 能够仅凭定 性描 述写 出公式 ,
来 钱学森能 够做到 。 , 三 是 从 定 性 到 定量 综合 集 成
复兴 ,
达芬奇 的 艺术科学 、
科学 艺
面 ,
而这套 书 涉及人体科学 、
思 维
在 钱学 森 9 0 岁 和 1 00 岁 的 时
术 以艺术 为 主 ,
而钱学森以 科学 为
科学 、 建 筑科学等很 多 门 类 , 我担
候 我 在北大一 个现 代科学技术和 ,
主 。
心 自 己 无法胜任 。 但钱学森希 望我 哲学 的讨论班上 进行过 专门 的 关于
1
年 1 996 我 在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事 ,
后 经过两年 多 的深 入研究 ,
酝
表 三是 系统 科学 他 提出 了 开放
;
,
上发 表了 一 篇文章 《 论地理科 学的
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钱学森书信》1―10卷出版问世了。
《书信》内涵十分丰富,从科学思想到科学精神,从人生哲理到人品风范,一位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想谈谈自己学习《书信》的体会,这也可以说是我对钱学森的研究和理解。
(一)钱学森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时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真理”。
他在广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于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做到了科学与哲学的融会贯通,辩证统一。
钱学森是怎样从一位自然科学家走进哲学殿堂的?从钱老在《书信》中的自述,我们可以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
钱学森早年在美国主要从事应用力学研究,或者说他“出生于”应用力学。
那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位“纯科学家”。
但应用力学这个学科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课题是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理论成果一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能指导工程设计。
所以钱老在《书信》中说,他在美国搞过一点工程设计,但主要从事理论研究。
他常常去工厂和实验室,察看实验情况,了解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并与工程师们结为好友。
他运用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奠定的广泛理论基础,通过数学计算,解决工程上的难题,如那时航空界存在的“音障”和“热障”等问题,因此他做到了理工结合,成为著名的应用力学家。
这也是他后来所说的技术科学家。
他这一套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又指导实际的科学方法论是在他的老师冯·卡门指导下,积20年科研经验总结出来的。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作为一名爱国主义科学家,他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由此推动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阅读了许多马列原著,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美国所得到的那点心得体会,其实在马列原著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中早就指出来了。
这就使他坚信,科学研究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做指导。
钱学森的学习是勤奋的,他的理解力尤为惊人。
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悟
的,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术生涯的前 40 年中,钱学森先后打通了理工之间的壁垒,形成
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了能够吸纳一切人类文明精华的知识结构。而正是在此之后,他依
钱学森的感悟之所以首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好”的这一特 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最好的概括。
点,恰恰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认同的一个体现。马克思指
改革与开放 2011 年 12 月刊
浅析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悟
冯亮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摘要: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明而深刻地感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知识最好的、最正确的、最高的概括。最好 就是指其作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伟大的实践价值;最正确就是指其根植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时代的真理性;最高是 指其居于科学技术体系顶层具有对人们一切认识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最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们的实际工作中去,非常之开窍”。[4]钱学森正是从自身的实践中
钱学森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好”的特点,言下之意其实 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人“非常之开窍”的感悟。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伟大的价值的,它是经过实践检验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钱学森的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其
物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去改造世界,那么它就是好的。正是在这
钱学森认为现在和一百年前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
个意义上,钱学森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最好的概括,并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所说的情况相类似,那时候由于自然科学的
且首先强调的就是它的这一实践价值特点。
兴起,自然哲学被清除了,而现在又进了一步,由于科学技术体系
二、最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现代科学技术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
【 深切 缅怀钱学 森先生 】
钱 学森 对 现 代科 学 技 术体 系 的探 索
黄 顺 基
( 中国人 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摘
107 ) 0 82
要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 义哲 学为指导 ,提 出了 “ 现代 科学 技术体 系” 和 “ 开放复杂 巨系统 的理 论与方 法”。成 为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出发批判地分析了机械唯物论逻辑实证论在学术思想中的统治认为必须用系统论补充机械论用信息论补充结构论用量子论补充相对论用突变论补充进化论用复杂性补充简单性用不确定性补充确定性用非平衡态理论补充平衡态理论用非线性理论补充线性理论坚持与发扬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这是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中 图 分 类 号 :B 1 07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m 8 7 (0 9 6 0 0 — 1 6 2 52 20 )O — 0 1 3
第 一个 问题 ,如何 看待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
一
、
钱 学森 建 立现 代科 学 技术体 系的基 本思 想
在改 革 开放 过程 中 ,发 达 国家关 于 科学 技术 的 学说及 其 成果 陆 续介 绍 到我 国 ,随之 出现一 股否定 马克 思 主义 哲学 的思潮 。于 是 ,马克 思 主义 哲学 是
主义 哲学 。 孔 。
第1 1卷
形 成 了它独 特 的理论 体 系和 临床思维 模式 。
中医学的经典 《 黄帝 内经》是 一部思想丰 富
的哲 学 巨作 ,同时 又是 一 部博 大 精 深 的 医学 巨著 。 在哲 学上 ,它包含 了我 国古代 朴素 的唯 物论 、辨证
法 思想 :
学习钱学森教育创新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教育创新思想心得体会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著名航天科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亚于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
他提出了不少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现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后,我深深地被他那种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所感染,从而产生了以下的心得和体会。
钱学森提倡育人为本钱学森先生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应该是更加全面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钱学森看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钱学森注重课程创新钱学森先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注重课程创新,这也是他教育创新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课程教学应该紧贴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重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他强调课程应该包括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他还强调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引入新的科技和思想成果,更新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
钱学森推崇顶尖学府钱学森先生非常推崇顶尖学府,认为好的学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钱学森曾在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知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和工作,深受这些学府的教育和熏陶。
他认为,优秀的学府充满了各种机会和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在这样的学府里,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成果,可以结交到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可以参加各种实践和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钱学森强调教育创业钱学森先生非常关注教育创业,在他看来,教育创业是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认为,教育创业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增加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篇: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但是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集体运动及其发展,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
杰出人物的作用相对于这种必然性来说,是一种偶然性,但它又是这种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人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的行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
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对历史任务的认识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的广度和深度。
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钱学森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
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钱学森科研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值得借鉴刊发时间:2010-04-19 18:30:13 《科学时报》[字体:大中小]真理观讲的是真假、对错,回答的是“是”和“非”的问题,所追求的是知识、智慧;价值观判断的是好坏、善恶、得失问题,所追求的是利益、效能。
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卫星发射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就是将科学研究中的真理观、价值观有机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
据科学史家统计,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就达到了202项。
德国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领域涌现出了不少的大师。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397页)“19世纪末期,数学界就数学的发展走向出现了两种极其对立的学派观点,最具代表的是当时的科学大家,应用数学发明人克莱因(geheimrat felix klem)和纯粹数学巨匠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之间的讨论。
“克莱因强烈主张数学与实际工程要结合起来,并认为,所有伟大的数学家都知道应如何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种观点又是希尔伯特和其他数学家所反对的。
为了确保自己的这种想法能够实施,克莱因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设立了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讲座职位。
在哥廷根大学执教的这段时间内,克莱因的观点对冯·卡门生产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他后来在亚琛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致力于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动力源泉。
”(f·马勃〈frank e.marble〉《追寻钱学森建所理念的来源》,《科学时报》2005年12月7日a4版)钱学森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后敏锐地感觉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该学院的最后几年密切关注着如何将严格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问题。
钱学森进而提出,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工程科学(后改称技术科学)。
试论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试论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李志峰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3
【摘要】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复杂性、思维科学、产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等问题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也标志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最高概括的整体学术思想与方法,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总页数】5页(P135-139)
【作者】李志峰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法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回顾伟大历程展示卓越成就——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J], 文建
2.试论侯外庐"学术中国化"的卓越成就 [J], 陆信礼
3.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4.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5.试论茅盾短篇小说的卓越成就 [J], 刘焕林;李琼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思想心得与体会钱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棒样,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我们只知道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但是对于他背后的事迹并不了解,通过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籍我们可以从中更深一步的了解到他,其实我觉得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但他只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和信念,并且为之奋斗,他做任何事都认真负责、坚持不懈。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界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来对待祖国和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他不居功自傲,他谦虚谨慎。
这些高尚的情操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尽管他的那些深奥的科学研究我们学不懂,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和做事的态度,这些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难能可贵的。
钱学森他活了94岁,是我所知道的科学家中岁数最长的一位科学家,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都英雄气短,他们从事一项事业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不惜自己的生命,但钱老就有所不同他不仅为了自己的事业艰苦奋斗,并且毫无怨言的为人民和祖国默默的奉献,而且他也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他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他热爱生活。
我们从他的各种书籍中可以知道,他不仅仅只学习物理学,他还学习其他学科,像生物学、音乐、艺术等学科,并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一生可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以后必须学习的。
钱学森是我国沙产业理论构想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并且设立了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以资助贫困地区学子从事与沙产业相关的专业的学习,其中我们河西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我也很荣幸能成为这个班的成员之一。
这次为了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我们开展了学习钱老读书活动,并且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在那里展示了钱老的生平事迹,那些展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学森的科学观及方法论刍议
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刍议钱学敏编者按钱学敏同志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开展史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作她与钱学森院士又有较多的接触,并阅读与研究过钱学森院士的很多文章与论著.对钱学森院士的思想观点了解较多较深。
我们为能得到她的文章并在此发表而喜幸。
这是一篇素材丰富〔包括不少第一手材料〕观点多、视野宽、价值高的文献。
对于正走向21世纪的中国来说.它在各个领域工作的所有老、中、青知识分子,各行各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乃至每位家长、学生,都密切相关,故此推荐。
1995年的金秋时书,是著名科学家钱学应回国40周年的日子40年来,他能为祖国人民作出出色的奉献.除了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品格以外.还和他一贯重视把握科学的宇宙观与科学的方法论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密切相关。
记得当他刚刚冲破藩篱回到祖国不久的时候,有位记者问他:您认为,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钱学森略微沉思了一下说: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
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作出有益的奉献。
这一肺腑之言既是他在海外学习、教学、研究、工作2o载的重要体验,亦是他归国后殚精竭智4O秋的行为准那么。
科学的人生观。
宇宙观是随过实践经历的积累、总结而形成和丰富起来的而风雨6O年铸就了钱学森独具特色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下面道就我所能理解的局部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钱学森的科学观关于钱学预的科学观.我仅从他的宇宙观、他的科学技术体系设想以及他关于科学的社会作用的看法等三方面予以论述。
一、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钱学森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限的.人们对世界的从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深入、不断扩大,永无止境。
他依据2o世纪物理学、天文学的成就提出.在人们观察和认识宇宙时惯用的“宇观〞、“宏观〞、“微观〞之外.还要树立“胀观〞与“渺观〞。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
宋振东;董贵成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4)001
【摘要】钱学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构筑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甚至人类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指导思想;前科学技术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深厚土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由11个要素三个层次构成。
11个科学技术大部门划分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矛盾论",从着眼点和侧重点之不同来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三个层次的划分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实践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来划分的。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两个突出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宋振东;董贵成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1
【相关文献】
1.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综合集成方法论-祝贺钱学森院士九十华诞 [J], 于景元
2.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3.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4.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大突破——评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哲学意义 [J], 胡昌善
5.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讨会开幕词 [J], 刘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
谨以此文缅怀纪念民族魂魄、科学巨擎、我们永远的钱老——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宋刚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摘要:本文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构进行了研究。
在技术创新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从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协同互动入手,并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体系构成图,分析了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
现代城市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对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知识社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2.0,城市管理,复杂性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Perspective of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Theory of Qian Xuesen - Example from Construction of Urban Manage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SONG Gang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Peking UniversityAbstract: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knowledge-based society is studied in perspective of complexity science. Starting from the double helix structur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analyzed as intera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urban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ree subsystems, namely,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 lea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supported by standard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enabled by modern ICT, are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Theory by Qian Xuesen. The convergence and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subsystems triggered the paradigm shif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ich lead to innovation 2.0 in a knowledge-based society. This construction can be borrow directly to other modern service-oriented industry, and is also revelatory to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a knowledge-based society.Key words: Knowledge Society,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2.0, Urban Management, Complexity科技进步推动了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让我们以全新的视野审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科技创新支撑[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
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一)理论基础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
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
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
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
“《工程控制论》第十八章中,钱学森同志就讲到用重复不那么可靠的元件组成高度可靠的系统的问题。
这大大超出了当时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研究对象了,实质上是系统学的问题”。
[1]20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又对系统科学做了众多研究,他认为,“什么事情都是一个系统,而且有一个结构,而这个结构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2]。
1978年,他与徐国志等联名发表了《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拉开了我国研究和应用系统工程的序幕。
在对系统工程的研究过程中,钱学森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建中。
他把人类的全部知识看作一个系统,对整个系统做了层次、结构上的分析,确定系统的组成元素,从横向上划分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从纵向上划分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和文艺理论各子系统。
同时,他考察了整个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现在被称为前科学知识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科学部分会逐渐被吸收到这个体系中来。
由此可见,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钱学森较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为其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体系结构、地位和作用等都有独到的见解。
留美期间,为了回国,他系统地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著作,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其科学研究相结合,并于20世纪50年代写出了《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技术科学的研究能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吗》等文章。
在《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中,他讲到如何用辩证唯物论来提高技术科学研究的效率,以及把工程师常用的有效方法总结出来,以丰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3]此时,钱学森逐渐由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长期学习过程中,他结合现代自然科学成果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到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之高度。
(二)思想渊源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创立离不开其科学分类的思想。
早在18世纪,林奈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都提出过关于科学分类的思想。
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科学分类思想呈现出表面性和空想性的特征。
后来,恩格斯在对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科学分类原则,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都处在生成、发展和灭亡的变化过程中,自然科学亦如此。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按照物质的运动形式对科学进行了分类。
他认为,物质最低级的运动形式是机械运动形式,然后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物理运动形式、化学运动形式、生物运动形式,相应地,科学被分为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这种科学分类方法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同时也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顺序性。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了根据科学对象的矛盾特殊性之不同来划分科学门类的思想。
他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4]沿着这一思路,钱学森结合其对现代科学门类的研究,提出了将科学分为十一大部门的分类方法,创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扎根于科学技术中,十一大科学部门通过各自的桥梁通往并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那么,人类知识有新东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发展,要吸收新的科学成果”。
[5]二、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以及科学分类思想的基础上,钱学森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通过研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结合自己的科学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构想。
钱老的这个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矩阵式的交错系统,包括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十一架桥梁、十一大部门,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纵向上,按照研究对象的角度不同,将科学分为十一大部门。
随着新兴学科的出现和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学习借鉴前人科学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钱学森认为,按照以前的科学分类方法,已经很难理解新学科和新科学技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于是,按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角度不同,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划分为十一大部门,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和文艺理论。
(1996年7月新加上了建筑科学)而且,这些科学技术部门各有自己的研究角度。
在钱学森看来,自然科学的研究角度是物质运动;社会科学的研究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数学科学的研究角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系统科学的研究角度是系统与要素的统一;思维科学的研究角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体科学的研究角度是人体在整个宇宙环境中的运动和发展;军事科学的研究角度是各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行为科学的研究角度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个人行为的规律;文艺理论的研究角度是美感。
[6]他的这种科学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按照某个固定的对象、按照固定的物质运动形式对科学进行分类的局限,开阔了研究问题的思路。
这有利于人们多学科地综合研究问题,更全面地解决问题。
当然,这十一大科学部门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和认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
2、横向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三个层次。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十一大科学技术部门中每一个部门又有众多学科,钱学森从系统观点出发,将每个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即工程技术(也称应用技术)、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
钱学森讲过:“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作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7]可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从工程技术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层层概括的过程。
其中,工程技术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它侧重于把科学技术通过实践活动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在具体实践生产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改进方法,其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发展的动力。
技术科学是联系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中介,它是以基础科学为理论基础,在工程技术中提炼出来的普遍适用的规律和方法,主要解决如何将基础科学准确简练地运用于工程技术的问题。
基础科学是指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理论,它综合提炼了各具体学科中较普遍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其研究侧重于对客观世界进行新探索,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知识,进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论,它是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与先导。
钱学森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适用于除文艺之外的所有科学技术部门,文艺只有理论层次,实践层次上的文艺创作属于艺术范畴,而非科学问题。
钱学森对各学科三个层次的划分具有启发性意义,使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最高理论的严密的学科结构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最高层次。
钱学森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理论,都是一层一层地概括的,到了最高层次就是哲学,就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总结出来的最高的最有普遍性的原理。
这种最有普遍性的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核心,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8]可见,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它处这个体系的最高层次。
马克思、恩格斯曾用大量的社会历史现象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接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接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9]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其科学性又受到人类认识史的检验。
而且,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也曾明确地把“科学的世界观”看作全部人类知识的成果,处于最高层次,而“科学的社会观”处于下一层次。
在他那里,“科学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社会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10]在此基础上,钱学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
”[1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处于最高层次,而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则是它的下属层次。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反映了全部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4、从每一个科学部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一座桥梁。
“桥梁”即“沟通”之意,科学的十一大部门各自都有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