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赏析诗歌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作者对宇宙、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厚重的《全唐诗》里,仅存了张若虚的两首诗歌,一首是《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接近齐梁体,水平确实一般;另一首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凭借着这首诗歌而流传闻名的。
《春江花月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今都给予了它高度评价,如“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千古名篇。
二.作家及作品张若虚,初唐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情意蕴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一)《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
选修课的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在讲这首诗课的过程中弱化了知识的以及技巧的传授,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体会诗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喜欢,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要在短时间读透一篇经典,确实不易,所以,课前我布置他们预习。
而我要在45分钟的时间,把它讲解好,更不容易。
在备课过程中,我思索了很久,反复研究课本,发现可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月的意象、全诗的意境、主旨、情感等,无论选哪个点,都可以讲上一节课。
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欣赏这首诗,发现它的美。
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读出了音韵美,感受到了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学生的表现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胆活跃,有主见,对诗歌的有自己的见解。
课后的作业当中也有所体现,事实证明,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当然,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读的时间太少了,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得不够充分。
如果加多一个分组读或请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演示一下,或许更能带动同学置身诗境。
其次是在讲到作者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时,我处理得不够好。
前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意境宁静旷远,但作者在美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前却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永恒,人生渺小的感伤。
这段感慨来得突然,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我能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讲解可能会好一点。
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男儿志在四方,只身一人出门远游那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杜甫,在入长安前,大二十岁时,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再如李白也是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将近十年的遍游天下的旅行生涯。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及其作品背景;2.理解诗中描绘的江南春景;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经典诗歌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2.欣赏与解读(10分钟)播放一段有关江南春景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江南春景的美。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并逐句解读诗句的意思和其中的修辞手法。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诗句进行讨论,讨论其含义和形象描写的成功之处,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表达与创作(20分钟)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春江花月夜,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首与春江有关的诗歌,也可以绘画或拍摄一幅与春江有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5.诗歌欣赏(15分钟)播放多首古代经典诗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6.反思与总结(5分钟)组织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作业要求,提出一些反思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篇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学生对于古代经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的安排过于紧凑,学生的分组讨论时间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下次我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在学生的表达与创作环节,我应该给予更加明确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以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同时,我也应该在反思与总结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对于课程的收获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总之,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②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③培养学生在诵读中体悟、感知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
②赏析本诗意象的内涵,品味诗歌蕴涵的哲理与情感。
③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①品读诗歌选取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情感。
②古典诗歌的拓展阅读,关注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以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四、学情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二,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背诵了许多名家名篇,但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行拓展阅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及主旨,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境界。
五、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有一位诗人一生仅留两篇诗歌,却能“孤篇压全唐”,他就是诗人张若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去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图片展示)2、学习目标:(幻灯片):提醒学生明确重点,把握方向。
(1)诵读诗歌,了解内容,感悟情感。
(2)精读诗文,解读主要意象,了解其内涵。
(3)探究拓展,概括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
3、诗歌地位:(幻灯片)提醒学生明确本诗重点鉴赏之处。
盛唐诗歌的妙处在于兼备“风骨”“声律”“意境”,初唐贡献:风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声律——沈佺期和宋之问,意境——张若虚,可见其地位之重。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春江花月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领会诗中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朗读诗歌(1)全班同学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2)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赏析与拓展(1)欣赏其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春江花月夜》主题相关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春江花月夜》;2. 写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文章;3. 收集其他描写月亮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赏析文章和收集诗歌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其他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感知: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学会分析诗中运用的一系列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如“沧海”、“夜阑珊”等,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春江花月夜》,了解诗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江花月夜》,了解诗的背景,标记生僻词语,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春江花月夜》,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
3. 讲解生僻词语:针对诗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语,如“沧海”、“夜阑珊”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赏析诗歌意境:分析诗中的美妙意境,让学生通过想象、讨论,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魅力。
5. 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中运用的一系列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6. 诗歌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境,理解诗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江花月夜的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诗意环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古典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独特之处。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春花渲染,春水灵动,独留夜空中一阕月圆月缺幽静的空灵。
一帘春风,催开了百卉奇葩,一窗细雨,敲欢了千里翠柳。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春江花月夜》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赏析;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读;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挖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情感美。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课文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词解读: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修辞手法,讲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春江花月夜》2. 板书内容:(1)课文结构:总分总(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3)课文主旨:赞美自然、歌颂爱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词语:江天一色、皎皎空中孤月轮。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的理解。
2. 答案:(1)江天一色:江水与天空的颜色相同,形成一片。
皎皎空中孤月轮:形容月亮明亮、孤独。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3)意境美:课文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生字词解读、课文解析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2、分析诗歌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2、揣摩理的理解与比较。
教学设想1、初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
做到读通文章。
2、范读文章,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生试读,情景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4、学生赏读,情感把握。
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5、学生品读,二度创作,实现读者参与感知的最高境界,体会哀而不伤的人生感叹。
6、表演朗读。
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固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分小组准备材料①诗人的生平及诗歌②诗歌写作的背景③诗歌的参考译文2、初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
学习方法诵读,描述,练习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和学生课堂活动设计)一、导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遥望明月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到关于月亮的句子,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诗句,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就是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诗坛千秋美名的诗人张若虚的典型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各自做到学习心中有数)1、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分析诗歌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
2、学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赏玩方法。
3、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美读:声音的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歌意境的把握。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15:11)(说明:课前已叫同学预习,预习任务:突破生字词;把握作家作品;把握诗歌主题内容。
)一、美美地“听”:(15:12—15:19)目的:通过听范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声韵,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提问:1、全诗写到了哪些主要意象?灵魂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2、请根据这个核心意象,大致说说诗歌的结构思路。
明确问题1: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月”是全诗的灵魂。
理由是:1、“月”是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高悬——月斜——月落2、“月”是景物描写的主体。
3、“月”是哲理思考的凭借。
4、“月”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明确问题二:诗歌结构思路月之色----春江花月(景:1-10句)月之问----宇宙人生(理:11-16句)月之情----思妇游子(情:17-36句)二、美美的“说”:(15:20---15:28)目的: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把握诗歌的“景”、“理”、“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1、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景物、人物等);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等等。
要求:语言优美、最好用排比句式。
2、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并找出相关诗句。
3、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情感?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分组讨论,每排座位派出一名代表总结呈辞。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精品15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精品15篇)《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1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
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
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
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
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精选三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精选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精选三篇《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篇1第五周对我们东莞中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周的星期五是学校的教学开放日,是全体师生展示东莞中学风采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李白把它拿来,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把它拿来,唱就了一曲闺中独看鄜州月的动人篇章;张若虚也把它拿来,以孤篇压全唐,开启了大唐诗歌盛世的壮丽山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
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
滟滟霰汀上白沙捣衣砧青枫浦碣石潜跃
三、整体感知
1、师朗读,诗歌意境,思考全诗以哪种景物为核心?
明确:月
2、自由揣摩朗读,学生展示。
3、浏览全诗,理清诗歌脉络
前八句——月下之景
中八句——月下之思
后二十句——月下之情
四、文本探究
(一)欣赏美景
1、请生读前八句,把握节奏,思考前八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主回答,师引导,得出最佳答案。
)
明确:
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意境:优美恬静(幽美邈远清幽静谧空灵澄澈)
情感:美好,愉悦
2、再读诗歌,把握情感
(二)参悟哲理
师: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诗人想到了什么?
1、齐读中八句,思考:面对孤月悬空,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蕴含什么哲理?(要求: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回答)
生展示
2、比较鉴赏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
以上诗句与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明确:张若虚的感情:“哀而不伤”
(三)品味离情
1、男女生交叉诵读剩下的二十句,找出相思的主人公是谁?
2、这部分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比如借物抒情、拟人、用典、虚实结合来体现离别相思之情,找出对应的句子并分析这些手法是如何被运用的。
生思考、回答,师点拨
3、你如何理解这种相思?
生思考、回答,师点拨——忧而不戚
四、小结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五、小练笔
用文字来展示本诗的美,把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散文。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江花月夜》
附板书设计
景优美恬静
月理哀而不伤
情忧而不戚
学情分析
对于诗歌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
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
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
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
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效果分析
我这堂课较好地实现了当初设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美,培养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内在情思。
进而赏析本诗是如何将景、情、理相融的。
按照新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包括以下环节: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课堂练笔;
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
整节课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对文本研读和合作探究题的回答,证明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从容朗读等,都显示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为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第一板块《“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的一首诗歌,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
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
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发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评测练习
把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散文。
参考答案: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课后反思
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准备时间较为仓促,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读”的活动比较少。
在分析完诗歌的第三部分时,应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2在提问学生时,引导时机有些不合适,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并表达之后在作引导。
3在作总结时,没有展现这首诗的美。
特作补充:一首《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
月亮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成为诗人宇宙意识的觉醒和人生哲理的载体。
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性质有如下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与散文”教与学的要求如下: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春江花月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第一板块《“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的一首诗歌,
诗中不仅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相思之情,而且还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进行了思考。
它格调优美,抒情幽怨,言之有物,使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据此,确定本首诗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景、理、情。
2、理解感悟,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