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主观题重点
新课改教师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要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在实践中坚持贯彻落实。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1.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参与,尊重学生意见。
2.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3.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容错教育——容许学生犯错误,重视非预期结果。
4.关注人,培养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道德、人格,快乐学习。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
2.
3.
4.
5.的教育;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今
今
(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1.
2. (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复习资料
简答题必备资料
第一章职业理念
考点1:简述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2:简述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考点3:简述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4)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6)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考点4:简述“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考点5:简述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内涵。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考点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
.实用文档.
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然遵循如下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开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开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开展中的人,要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3〕尊重热爱学生;
〔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
〔5〕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开展效劳的意识。
三、教师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2023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要抓紧复习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一、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其含义: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基本含义:@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基本含义:学生是独立于教帅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
(1)以学牛的全面发展为本;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3)因材施教。
5、现代教师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教育教学观
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合格后,考生可以从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信息技术等这些科目中选择一个面试的科目。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梳理,记住必过科目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梳理,记住必过科目一!
一、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材料:
周末,我带学生去旅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梳理,记住必过科目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梳理,记住必过科目一!
一、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材料:
周末,我带学生去旅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之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之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涵
1.素质的含义
(1)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教育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2.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2)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A.从指导思想上看,
B.从教育目的上看
C.从教育对象上看,
D.从教育容上看,
E.从课程结构上看
F.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
G.从师生关系上看,
H.从教育方法上看,
I.从教学途径上看,
J.从评价标准上看,
4.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精华考点及考题分析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及小学素质教育等概念;2.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高频考点速记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总结(附答案)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总结〔附答案〕奥奔教育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开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根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1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为
根本目的,以尊重
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
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开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根底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
〔 2〕坚持能力为重
〔 3〕坚持全面开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开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开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
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开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开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开展?
〔 1〕人的开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
一、教师的职业理念
1、教育观:了解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重要举措,熟悉幼儿园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2、教师观: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标准和规范,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途径。
3、幼儿观: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二、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教育基本法的内容和意义,熟悉幼儿园教育中应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了解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熟悉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内容和要求,熟悉幼儿园教育中应如何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了解国家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熟悉幼儿园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要求。
2、爱岗敬业: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熟悉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3、关爱学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熟悉幼儿园教师如何关爱每一位学生。
4、教书育人: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熟悉幼儿园教师如何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了解教师职业的表率和榜样作用,熟悉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1、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
2、文学素养:了解常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熟悉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艺术素养:了解常见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熟悉经典艺术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4 分,共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资科目一教师职业理念
教资科目一教师职业理念
教资科目一考试中,教师职业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教师职业理念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理念呢?
教师职业理念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持有的关于教育工作目的、意义、价值等思想观念、态度和信念。教师职业理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职业理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教师是社会的脊梁和灵魂,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2.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教师要具备强大的毅力、耐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3.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5. 教育是一项合作的工作,教师要注重与家长、同事、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师职业理念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是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个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个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在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用于探索;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现行的课堂教育不能仅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些都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
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尊重人的差异和人的发展的不同,是对社会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反应。
第二节学生观
考察重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
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一(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2.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伸
“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 教书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会、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要客观地对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2.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适时而教);互补性(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