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第一节教育观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理念
04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并关注他们的 全面发展。
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参与课程建设和开发,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从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 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 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编写教学方案
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 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学资源 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
教学实施能力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活 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 作。
有效讲解与演示
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进学生 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和集体荣誉感。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与家长保持沟通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 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06 职业道德与素养
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的更新。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教资——综合素质
1、1999 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二)素质教育观: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核心部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发展、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成为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时代特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纵向—-幼儿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横向——普通、职业教育《决定》的产生标志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1999。
6.29(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和态度(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一①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②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③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中④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⑤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对象、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概念: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道德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在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②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完整资料).doc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4)未来性“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小学教师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二章职业理念教育观——素质教育(内涵、发展、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观: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2、本质特征3、以人为本4、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教师观:1、教师职业(特点、责任、价值)2、教师劳动特点3、现代教师观4、教师专业发展5、终身学习第一节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均衡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改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①促进学生发展②教师提高③改进教学实践(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习1.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答案:C一、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注意: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不是劳动)(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常被当作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相互统一二、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
教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 科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的工作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进行合作和沟通,因此教师应具 备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乐于分享,积极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职业理 念教育观
汇报人:XX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概述 • 职业理念核心内容 • 教育观基本理念及实践应用 • 教师在职业理念中角色定位与责任
担当
目
CONTENCT
录
• 践行职业理念,提升教育水平策略 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合作者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 中,教师应积极倾听各方意见,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促进者
教师需要不断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提供个性化的 教学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责任担当: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教育法律法规
汇报将涵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 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将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遵守法律法规,保 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汇报范围
文化素养
汇报将阐述文化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良 好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将强调教 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挥自身的文化素养优势,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职业理念-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素质教育的 内涵:
素质教育的 实施内容:
实施素质教 育的基本要 求:
学校教育中 开展素质教 育的途径: 学校教育中 开展素质教 育的方法:
①改变教育观念;②转变学生观;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 障机制;⑤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不均衡 性)
互补性
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 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 个别差异性 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 因材施教 面存在的差异、不同个体 具有不同的个体心理倾向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 师自身的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 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 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纲: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 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4,设计或选择丰 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的全面发 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 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基本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良 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④培养 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要保证教育的方 向,培养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 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 性和创造性。具体任务有:①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 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②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③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 精神。 体育。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 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基本任 务包括:①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 质,提高健康水平;②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 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③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 生保健习惯;④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 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主要任务有: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 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 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 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 育。主要任务: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②使 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 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 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 全面发展为本。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教资职业理念知识点
教资职业理念知识点
职业理念是指个人关于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和目标的总和,它影响着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
2. 职业理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职业理念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职业经历等。
3. 如何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结合职业市场的需求,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行业趋势的职业目标。
4. 职业理念与职业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职业理念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只有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5. 如何发展职业理念?
发展职业理念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积累职业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理念。
- 1 -。
教师招考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3、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组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A、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B、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C、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D、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E、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F、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3、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培养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育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责任:1)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学生信息的开发应用者5)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价值:1)教师是文化传递者2)教师是文明促进者3)教师是智慧开启者4)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知识点季中强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并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素质教育得保障机制,就是提供保证素质教育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在制度、物质、科研、实践基地等方面提供保证、建立素质教育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塑创特色特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背离、干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行为的禁止,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和共同的风尚习俗。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般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因材施教,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突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力教育、体质增强等关键环节。
课堂角度: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大环节下手,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二十个字:备课精细,上课实活,作业精炼,辅导实效,评价多元案例评析:一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1)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4)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维5)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改写: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身心潜能,形成健全个性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现的途径是融入各教育环节,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发挥教师的正能量,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1、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要全面发展,因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具体含义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
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兼顾优质优酬和公平。
人与组织的关系应该在自愿和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学生应被视为完整的个体,是研究的个体,需要被尊重,且都有潜能。
这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包括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应该有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的意识,与时俱进并开拓创新。
终身研究对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教师自我实现也需要终身研究,提升教学水平需要坚持终身研究,教师的职业责任也需要终身研究。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篇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材料题职业理念篇职业理念(即教资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材料)①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及劳动素质等);素质教育适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key words:一视同仁)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key words:成绩+德智体美劳)注:全面发展≠平均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key words:特点/特长、因材施教)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单选+材料)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key words:调动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考虑学生意见)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key words: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key words: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key words:关注学生情绪/情感/人格)材料分析题拆解题目:从教育观角度,分析/评价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答题模板:(正面例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践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是值得肯定/学习/赞扬/推崇/提倡/借鉴的。
首先,素质教育是……的教育,教师要/应该……(一句话简单解释即可)。
材料中,某老师……(具体做法剖析)。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材料中,某老师……(具体做法剖析)。
再次,……(格式同上)最后,……(格式同上)综上/所以/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做到……(小结上述要点)。
(反面例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未能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需要反思/改进/引起警惕/值得深思。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均,并不是全面)(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①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②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专题总结之一
职业理念重点
第一章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和材料分析)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单选)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单选或材料)
启示:⑴“选择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不放弃每个学生;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单选或材料)
启示:⑴不光教会学生知识,还有品德、美育等;
⑵老师不以一种标准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时不止评价一方面。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单选或材料)
启示:⑴因材施教;
⑵教师发展学生的特长或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⑶教师建立特长班,兴趣小组等;
注意: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两者都重要,辩证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基础,个性发展是最终目的)
5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考的比较多,单选与材料)
启示: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单选);
⑵创新体现在教师不仅教学生创新,自己也能创新;
⑶教学时要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教学,自主探究等都是创新;
记忆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解释一下: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
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单选题为主)
(一)宏观----国家政策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发展纲要》,《简称纲要》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首先课程目标转变(考过单选题)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均衡---音体美多点,语数外少点
综合----综合课程,小初高都有,并提其比例
选择---选修课
(3)密切联系实际
(4)改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重点)
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理念:发展式的评价,不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作为唯一标准,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潜能。
(6)三级课程
国家——一级课程
地方——二级课程
学校——三级课程(也成为校本课程)
2 新课改的教学观(重点,单选或材料分析)
(1)学习者为中心(三个层次)
常考方式:①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②学生会这个知识点要求老师讲下一个知识点
(2)教会知识----教会学习(三层)
①强调掌握基本学习过程;
②掌握学习方法;
③养成良好习惯
(3)重结论更重过程
启示:①教学相长;
②过程促进结果的掌握,结果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③老师在课堂随机应变,将课堂问题变为教学资源,容错教育;
④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自己总结答案产生的过程
(4)关注学科---关注人
启示:①更强调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不光告诉学生答案,更多体验快乐;
③乐知,快乐学习;
④教师不光进行教学还发展学生的德育,人格品质的培养。
顺口溜:学习过人
解释一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学习方法---重过程—关注人(材料题的考点)
第二章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核心: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单选或材料)
⑴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
学生有不断进步的可能性;老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学生可以发展的更好
⑵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
学生犯错误很正常,老师包容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错误
⑶学生发展自有其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是独特的人(三点)
⑴学生是完整的人(基本不考)
⑵学生的自身独特性(材料题或单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正式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要齐步走要百花齐放;学生之间的差异
⑶学生和成人间差异(单选材料)老师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⑴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或单选)因势利导;老师不强制学生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老师尊重学生的想法
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⑶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⑷老师不得侵犯学生的权利
4.教育公正,以人为本实现的准则
⑴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
⑵教育机会平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以人为本的体现:独立意义的人,独特的人;发展中的人;教育公正)其中的具体条目也需记住。
二、学生个体身心的特点(单选)
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衔接和过渡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教育启示: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启示: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
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第三章教师观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单选)
1.复杂性
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
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
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
3.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5.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主要考材料题也有单选)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注意:从无到有叫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创设新的课程既是建设又是开发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反思的研究者
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之间强调合作。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1)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师德修养
教师道德规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行为,也成为教师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的基础。
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主动的自我反思会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检查评价能
力
反思和研究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和布朗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如何叫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开展微格教学,进行教学决策训练(新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
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3、在职培训
教学反思、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