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专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韵律专题

中国古典诗歌韵律专题

中国古典诗歌韵律专题一、韵的定义与押韵规则1. 韵的定义韵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即韵母相同的字。

在诗词中,用韵的地方通常称为韵脚,一般位于句末。

2. 押韵规则古诗一般是逢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

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但词则不同,有时两句押一次韵,有时三句押一次韵,也有少数逐句押韵的。

二、平仄与声律1. 平仄的定义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声调不升不降,仄声则是声调或升或降。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2. 平仄的重要性平仄是构成古典诗词错综音韵的最重要的因素,古代诗词十分注重平仄。

平仄的形成和四声关系极为密切,讲诗词的格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讲平仄的格式和规律。

三、诗词的体式与对仗1. 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如唐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

近体诗则是唐代形成的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包括五、七言律诗和绝句。

2. 对仗要求近体诗中的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除了对平仄、用韵等有严格要求外,还要求对仗。

一般律诗的对仗用在颔联和颈联,排律则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绝句则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四、古诗词的常见韵律特点1. 叠字叠词古诗中常见叠字叠词,既双声又叠韵,有助于增强声韵之美和表达效果。

2. 音韵和谐古诗词追求音韵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相间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 情感表达韵字开口度越大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音阻越大则越容易与凄婉之情吻合。

平声韵多切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多合于悲抑之情。

五、诗词鉴赏中的韵律分析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分析其韵律特点,包括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类(09首)+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意象大全)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类(09首)+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意象大全)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专题
咏史怀古类
何为咏史怀古类古诗? 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
咏史怀古类古诗
咏史怀古类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 史遗迹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方式,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哀 思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特点: 1.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这类诗歌通常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为创作背景, 通过对这些事件或人物的描绘和评价,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 2.借古讽今: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反思和评价,来揭示现 实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3.寄寓个人情感: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通过对历史 事件或人物的描写和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人生感慨等情感。 4.情景交融:咏史怀古诗通常善于将历史事件或人物与自然环境、景物景观等相结合,通 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艺术氛围。
4.乱石穿空:乱石穿空的景象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旧事同战迹场。时遗址也,代展表着示过去了的战自争和然英雄力
量的伟大和壮美。
4.乱石穿空:乱石穿空的景象象征着战 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也展示了自然力
5.惊涛拍岸:惊涛拍岸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赤壁之战的激量5.烈惊的涛伟和拍大岸和残:壮惊美酷涛。拍,岸的同景象时进一也步强展
5.江水:江水滔滔,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时间的流逝。诗的5.人江感水慨通:。江过水滔描滔,绘象征江着历水史的的深远形
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描绘江水的形 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
的期待。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意象
意象 1.咸阳城东楼:咸阳城东楼是诗中的主要背景和观察点,象征着诗人所处的位 主题 置和视角。这座楼位于咸阳城的东边,是历史上的一个重1.咸要阳城地东楼标:咸,阳城诗东楼人是诗通中的过主 原文背诵 登2天了3..一蒹溪山云 绿上空一上葭云雨、芜这和种日、高杨初欲座时萧、 黄楼间条城 柳 起 来雨 叶, 的 凄万似日风、 :俯 流 凉里汀沉满风 这瞰 逝 的愁洲阁楼: 些周,氛, 。 , 。这植围雨围些物的和,自元景风表然素色则达家 慨元也,象了衰 。素是表征诗抒在诗败达着人发诗中了自对的中的了自然家无构重己 的 国对限成要对 力 衰国感了意历 量 败重象史 和 的要。和 变 无的绿现 化 限意芜实 。 感要置是上己2中天然一.象和云的 这 慨背和历这对构空的种、景视史座历成和力萧群黄日深 些 。和角上楼史了时量条、观。的,和重间和凄。叶雨刻 意察这一俯现要的变凉、点座个瞰实的流化的云代风思 象,楼重周的意逝。氛:象位要围深象,这围和表这考 共征于地的刻群雨些,些着咸标景思。和意表日着自。 同阳风诗,色考云象达然城则人诗,。和共了代秋元营的象所人表日同诗素东征处通达代营人表天在造边着的过了表造对诗,自位登自着了家着的

自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述《离骚》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自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述《离骚》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其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

以下是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简要分析:
结构上,《离骚》采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情感流动为线索,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画卷。

诗中通过对香草美人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情感丰富,层次分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方面,《离骚》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既简洁又富有深意。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的语言还具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体来说,《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歌所表达的深
刻思想。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离骚》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完全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完全版)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句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双声叠韵。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五、隋唐五代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 派,各呈异彩。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 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 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 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 得以体现。
一、上古——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 连接两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 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 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 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 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一、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2019-2020课标卷考查情况如下: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古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2020三套课标卷均为一道单选题和一道简答题。

2.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难度有所增加。

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应该会保持不变。

二、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一)了解与鉴赏有关的古诗特点1.语言跳跃特点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为篇幅字数的限制,诗人要把所叙述的事物全部详细地呈现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艺术的,这就要求诗人选取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于是诗歌便有了语言跳跃的特点。

2.情景结合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古诗中,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缘情设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都是默契而和谐的。

写景与抒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或相衬的。

3.章法结构特点诗词的一般章法结构如图所示,当然,也有很多诗歌采用诸如开宗明义、直接点题、以景结情等章法结构。

(二)掌握古诗鉴赏的一般步骤1.“读”题目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标题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

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14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无疑是一块十分夺目的瑰宝。

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早在原始时期,在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力量的张弛使用和工具的运用,劳动者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劳动的呼号,这些呼号的高低起伏、停顿间歇及其在一定时间内的重复变化就产生了简单的节奏。

当这些富有节奏的呼号变化与劳动者情绪的精练语言表达相结合时,便产生了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并有韵律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古代诗歌的起源。

一、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是诗歌和散文,主要表现为《诗经》和《楚辞》的双峰并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中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其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蕴深刻,语言优美,手法多样,根据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其中,“风”是精华部分,主要通过民歌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

而后,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因此,楚辞又称为骚体。

其特点是长短不一、形式灵活。

除屈原之外,楚辞代表作者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后人常将《诗经》中的“风”与《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代称各种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两汉时期,文学主要成就在于汉赋和乐府诗。

就其基本倾向而言,汉赋主要属于以歌颂功德为主的宫廷文学,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400多年。

由于在形式上更像是楚辞的发展和变种,故通常被人们称为骚体赋,正如班固所言:“赋者,古诗之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 艺术特色邓成超流也。

”齐梁时刘勰进一步讲:“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汉赋主要用问答结构和铺陈手法,大力渲染西汉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等,其主要特点是文饰夸张、场面宏大、辞藻绚丽、晦涩难懂。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件)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件)

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近体诗的特点: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②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 四六八押韵。律诗四联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 —— 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 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例题:
对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黄州时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他 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答案:C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 对比、反语、反复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段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表现手法:
1、关于情与景 2、写史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美景衬哀情 借古抒怀 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 想象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 铺垫 象征
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 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2、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 押韵。 3、语言凝练,形象,含蓄。
古体诗 近体诗 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
古体诗的特点: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 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 均为古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 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自由换韵, 不讲平仄, 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 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 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 出现在唐朝,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 诗、词、曲。

诗: 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联两句, 第一联被称为(首联), 第二联被称为(頷联), 第三联被称为(颈联), 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根据每联的字数, 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 曲特点: (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简述古体诗的平仄特点(一)

简述古体诗的平仄特点(一)

简述古体诗的平仄特点(一)
古体诗的平仄
什么是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之一是使用平仄来构
建韵律。

平仄是指字音的轻重,通过平和仄的组合来营造诗歌的韵律美。

在古体诗中,平仄的运用不仅体现了音韵的美感,还能表达诗人
情感和意境。

古体诗的平仄特点
•平仄对仗:古体诗中,同一句诗的前后两个字的平仄要相对应,即平平、仄仄或平仄仄平的组合。

这种平仄的对仗使得古体诗的
韵律更加和谐,优美。

•音律韵味:平仄的运用使得古体诗的每个字都有它的音律韵味。

有时只是简单的对仗,有时还会在平仄的基础上加上押韵,形成
古体诗独特的音韵美感。

•扣天地人:古体诗的平仄往往是通过对抗天地人三元素的对比来体现。

平仄的运用不仅能表达出人与自然的交融,还能凸显人的
情感与思想。

平仄对仗的示例
平仄对仗是古体诗中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面是一个示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
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
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以上这首木兰辞体现了平仄的对仗特点。

可以看到,每两个字的平仄要相对应,构成了整首诗的韵律美。

结语
古体诗的平仄是其独特的韵律之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通过运用平仄的对仗、音律韵味以及扣天地人的表达手法,古体诗达到了优美的音韵效果,使读者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五性)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五性)

• ……
诗歌评析入手
• 从诗题入手 《客至》 • 从用词入手 群山万壑赴荆门 • 从意象入手 • 从修辞入手 • 从诗人生平入手 •Biblioteka 从时代背景入手《客至》评析
《客至》是杜甫少数几首写得十分欢快的诗歌之一。 诗题用《客至》而不用《宾至》或《宾客至》,表 明到来的不是一般的宾客,而是“我”内心十分渴望见 到的老熟人老朋友。因为“宾”一般用来表示敬意, “客”才表示亲近。例如杜甫草堂刚造好时,老朋友来 访,杜甫写了《有客》,有人专门来拜访,杜甫就写了 《宾至》。可见这次来访“我”的正是“我”渴望见到 的朋友。见到朋友的感情不用说也该是快乐的。诗歌一 开头用居家环境的寂寞、冷清,每天只能看鸥鸟时来时 去来衬托客人到来给诗人带来的欢乐喜悦之情。第二联 中的“花径不扫”,既是自己平时百无聊赖的生活的写 照,(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扫它干吗?)也反映了诗人 急于见到客人的喜悦心情,为了马上见到客人,连路也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杜甫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是欢快喜悦的。
对你喜欢的某首古典诗歌进行评析
要求:[1]必须有自己的看法分析,禁
绝抄袭别人的评析
[2]字数500左右
忙迎了出去,同时也写出了对客人的亲切感:老熟人, 老朋友了,路都可以不扫,一切的虚情假意都可以不顾, 可见“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蓬门今始为君开” 的“始”字更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啊,终于有客人 来了,一直关着的蓬门今天终于可以打开了!那种激动 的心情简直跃然纸上。五六两句,照应“花径不扫”。 菜“无兼味”,酒全家酿,既是因为市远、家贫,更是 因为与客人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是客人朋友,又非宾 客贵人,家常便饭,随随便便,多自在啊!平时难得与 邻居亲近,趁这个时候还可以把邻居叫过来一起喝两杯, 和邻居沟通沟通感情,多好呀!客人的到来给我带来了 快乐,也给我带来了好处,这客人来得正当时啊!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

(三)用典故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 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 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长亭】] 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 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投笔】]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 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白居易《琵琶行》
在描写琵琶女声情并茂弹奏琵琶妙音之后,并不直接 说琵琶音乐多美妙,多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是采用侧面 烘托的方法,推出一个无声的画面:“东舟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在琵琶演奏结束后,东面的船西面的
舫,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船上所有的人全都悄然无言, 只见江心月白风平,这就有力地表现出听者如醉如痴、如 梦初醒的恍惚情状,从而把琵琶音乐的美妙及其强烈的感 染力充分烘托了出来,堪称高妙之笔。
松下问童子,尊师在何方? 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 只在此山中,此山何处寻? 云深不知处。
崔颢《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年轻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 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应面而 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男了自我 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 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我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用, 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 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1.古老而庄重: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学注重庄重和古老感,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意境,传递出一种厚重的艺术氛围。

2.形式多样:古代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有诗律优美的诗歌,有流畅婉转的词曲,有寓言和笔记的散文,有生动有趣的小说等,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5.寓教于乐:古代文学艺术在娱乐和教育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古人注重以文学艺术来宣扬伦理道德和教化读者,所以在很多作品中既有事理道理的阐述,又含有人生智慧的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既能打动人的情感,又能传递真理和哲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充分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背后蕴含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2.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想全面欣赏这些作品,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诗句、形象、比喻等,感受它们所散发的艺术美感。

3.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能够通过情感的真挚和意境的深远打动人心。

在鉴赏作品时,要注意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意境,从中汲取思想和情感的滋养。

4.对比不同时期和不同作家的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也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或者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中寻找共同点和差异,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总之,古代文学艺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审美欣赏中获得愉悦和思考的启示。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

幽愤诗 (嵇康)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 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 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 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 ,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 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 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 寔由顽疎。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 讼寃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嗈嗈鸣鴈。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 能俦,事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 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 纷纭。祗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生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 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原始歌谣 (萌芽)
“弹歌”
先秦 (里程碑)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事而发”
两晋六朝
(在文人手中转入低潮)
建安
(文人诗出现高潮)
北朝民歌
曹操、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
将仲子
感 秋 盼 归
恨 天
思 君
本诗写了一位思妇思念远游在 外的丈夫的心理活动,委婉曲折, 如泣如诉,可说是用人物自己的口 吻写的一篇内心独白。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阮籍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 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 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 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 •阮籍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比兴传统对诗歌的影响
“比兴”的传统一经确立,对诗歌的影响表现
为:在创作或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 时,比兴的实质在于诗歌创作要体现儒家积极 入世的现实内容,特别是要求诗人保持对现实 的清醒的批判精神;在表现手法上,比兴的实 质在于创作时用自然意象和男女爱情关系的描 写曲折寄托隐微情感,或成为在政治上全身远 祸的工具和手段,形成了古代诗歌含蓄隽永的 特征,并且养成人们在欣赏评论古代诗歌时总 要探究诗人在自然意象和男女关系的描写中的 微妙情感或政治关系的审美心理,从而形成了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一大特色。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专题三思考二
李白见崔颢诗,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见《唐才子传》) 前人曾评价:“李诗意胜,崔诗超绝。” 你如何评价这两首诗?
元代散曲:特点(与 诗、词比) 语言俚俗、音乐 性更强、长短句更 灵活
概述之六 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
时代文学 音乐文学
格律化道路
专题一:风雅比兴传统的建立 及对诗歌的影响
诗经的风雅比兴特点: 楚辞的比兴特点:
比兴传统的建立及对诗歌的影响
专题一 比兴传统的建立
诗经比兴的特点: 楚辞比兴的特点
专题一 诗经比兴特点
古代比兴与现代比较:
1、本体、比喻词、喻体、相似点出现: 例:小孩的脸像苹果一样圆。《我是一只小小鸟》 效果是: 2、本体、比喻词、喻体出现: 例:小孩的脸像苹果一样。 效果是: 3、本体、喻体出现: 例:母亲延安在这里。 效果是:
专题一 诗经比兴特点(续)
诗经中的比兴是指: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山水中的哲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专题三之二 思考一
1、《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两首
诗的描写方法一样吗? 2、情感特征是否相同?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山水中的隐逸和闲适 : 陶渊明《饮酒》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人生的感悟:友情 表现在送别诗中: 自己辞别友人:
李白《赠汪伦》和《早发白帝城》 送友人出行: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高适《别 董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和李白《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专题三之一(续)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地 位》)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 计……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 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 成总目标。” (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 路》)
专题三之二 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人文性
专题三之二
在一首诗中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 目的和作用: 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 培养较强的意志品质;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健全理想的人格。 终极目标是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目标
专题三之二 思考三
结合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古代诗
歌人文性特征的学习,对学生的培养有 何现实意义?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
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王安石《元日》 张志和《渔歌子》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春恨秋愁: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张继《枫桥夜泊》 杜甫《绝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刘禹锡《秋词》 柳宗元《江雪》 白居易《暮江吟》 孟浩然《春晓》
所谓“比兴”在《诗经》中即指比兴合用 和通篇用比,其效果是给读者留下了审 美的广阔空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含蓄凝练的韵味,具 备象征的意义。
专题一 楚辞的比兴特点
寄托诗人的审美理想,使诗意含蓄曲折, 思想隐晦。 香草是指: 美人是指:
“比兴”到《楚辞》发展为以“香草美人”
思考: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理解古代诗
歌“含蓄隽永”的特征,并思考如何进 行古代诗歌教学?
专题一参考文献
(宋)朱熹《诗集传》 陈子展《楚辞直解》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张承凤《评“诗无达诂”说》,刊于
《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张承凤《古代诗歌比兴传统的建立及对 诗歌的影响》,刊于《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文科)》2005年第2期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李商隐《乐游原》 陆游《游山西村》
杨万里《小池》
杜牧《山行》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朱熹《春日》
专题三之二人文性表现(续)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元· 王冕《墨梅》)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或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 郑燮《竹石》)
诗歌:《辞海》:“诗歌是文学的一大
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 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 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 一般分行排列。” 古代诗歌:是指从远古时期到1919年这 一漫长时期的诗歌作品。从体裁看,古 代诗歌有诗、词、曲三种形式。
古代诗歌概述之一 先秦诗歌
专题三之一(续)
第五学段(即高中): “努力提高对古代诗歌的感受力。”(《课程
标准· 感受鉴赏》);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 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课程标 准· 思考领悟》);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 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语 文课程标准· 发现创新》)。
诗经:
楚辞: 第一位作家的创作 民歌; 的抒情诗; 四言为主; 六言为主; 风雅颂; 比兴手法; 赋比兴的手法; 宏篇巨制的结构; 重章叠句的结构; 散文化; 现实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特色
古代诗歌概述之二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民歌: 文人诗歌:
汉乐府古辞:内容丰富、 叙事特色鲜明、杂言而 趋于五言 南朝乐府古辞:善用双关、 体裁短小、风格巧艳、 内容狭窄 北朝乐府古辞:内容丰富、 风格慷慨激越、短制为 主、五言为主
概述之四 宋代诗歌
民歌: 南宋时 文人诗歌:
金国的 早期散 曲
宋诗:特点(与唐诗比): 题材新变化、 讲究诗法、诗 派代兴、以文为诗 宋词:特点(与诗比): 合乐而歌的格律化的长短句 歌辞。
概述之五 元明清诗歌
民歌: 文人诗歌:
明清时调小曲: 与音乐的关系 松散、格律松弛、 口语色彩、内容 贴近市民的欣赏 趣味。
什么是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Human
Culture)是指以伦理、道 德、语言、哲学、艺术、宗教等人文社会领域 为指向的文化体系。它所关注的对象是“人”, 即具有强烈情感、态度、意志和目的、需要等 主观意识的社会存在物。因此,人文文化活动 不仅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而且侧重于人的 生存意义、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关怀和维护; 其文化体系的主体内容就是人文学科的知识体 系和体现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精神境界 及价值追求等等的价值观念体系。后者的体现 即为人文精神,这是人文文化的核心。
专题三之二(续)
古代诗歌的人文性: 古代诗歌的人文性即是指在古代诗歌中
蕴涵了丰富的体现人的情感、态度、意 志和目的、需要以及道德观念、精神境 界和价值追求等内涵。 例1:《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例2:《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例3:《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专题三之二(续)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专题)

主讲:张承凤

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论稿》
著者:张承凤

内容简介
诗歌及古代诗歌的阐释 古代诗歌概述
专题一:风雅比兴诗歌传统的建立及对
诗歌的影响——先秦诗歌 专题二: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唐音宋 调 专题三:新课程标准下古代诗歌启蒙教 育
诗歌及古代诗歌的阐释
Hale Waihona Puke 怀古咏史诗: 表现悲愤情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表现对现实的忧虑和关注:刘禹锡《西塞山 怀古》 表现对政治的含蓄批判: 杜牧《华清宫三绝句》、 王昌龄《出塞》 倾慕英雄,抒发壮心豪情:辛弃疾《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夏日绝句》、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渲染历史的沧桑感:
崔灏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学段(1—2年级):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 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 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段)”。
专题三之一(续)
第四学段(7—9年级):
“了解诗歌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含诗歌,笔者注),能有自己 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 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 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