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教案

合集下载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永远的蝴蝶》一文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的蝴蝶》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

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

(8分钟)[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

(15分钟)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图书馆或网络上的有关蝴蝶的资料。

2.蝴蝶幼虫、蛹和成虫的标本或照片。

3.蝴蝶饲养箱及相应的蝴蝶食物。

4.绘图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蝴蝶的话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2.展示蝴蝶的照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蝴蝶的外观特征。

阶段二:学习蝴蝶的生命周期(20分钟)1.向学生介绍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外观特征。

3.给学生分发或展示蝴蝶的生命周期图,让他们按照阶段安排顺序。

阶段三:观察蝴蝶的生命周期(30分钟)1.将蜂蝶的幼虫转移到饲养箱中,并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2.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阶段四:制作蝴蝶绘图(30分钟)1.学生使用绘图纸、彩色铅笔和胶水制作蝴蝶绘图。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不同种类的蝴蝶。

3.学生可以在绘图上标出蝴蝶的名称、特征和生命周期。

阶段五:展示和分享(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蝴蝶绘图,并介绍其特征和生命周期。

2.学生互相评论和分享彼此的绘图作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交流意见。

阶段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学生回答问题,评价自己在观察和绘图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蝴蝶的知识。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在户外野外寻找蝴蝶及其幼虫,观察它们飞舞和觅食。

2.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关蝴蝶的阅读材料,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3.学生可以采集一些蝴蝶翅膀的照片,进行制作蝴蝶翅膀的手工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永远的蝴蝶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了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

他们在观察和制作绘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完整版)《永远的蝴蝶》教案

(完整版)《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2、能力目标:通过范读、诵读、精读、探究基础上,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难点: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蝴蝶的故事吗?、作品及相关知识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蝴蝶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1、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就与朋友合办《拜灯》诗刊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现在彰化师范大学任教著名作品:新诗《竹》散文《吃桑叶的哲人》《永远的蝴蝶》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荣获台湾短篇小说大奖赛第一名2、扫除字词障碍①、柏油:②、骑楼:方言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③、贱:溅:④、拔尖:文中指强烈刺耳的刹车声⑤、煞车:3、知识积累: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喜欢)那我们关于小说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温故一下①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哪些?——常见的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校园小说等等②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分为哪几类?长篇小说:篇幅长、情节复杂、人物多,反映广阔的社会画面的作品,字数在10万字以上例如: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恩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篇小说: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字数一般在2万至10万字左右如鲁迅的《阿Q正传》,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字数一般在2千至2万字左右例如:张爱玲《倾城之恋》,矛盾《春蚕》【】通过阅读《课文导读》我们知道这篇《永远的蝴蝶》属于哪一种文体呢?(小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微观小说" “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等,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有小说的一切要素”③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学生带着“小说三要素”线索听读课文,回答问题:1、故事情节:——课后练习题一1.答案:樱子雨中帮我寄信而遭遇夺命车祸(课文导读有借鉴)2、人物形象:(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樱子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够反应樱子人物形象的句子,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外秒描写(分析归纳樱子的人物形象)①、语言描写-—“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善良、热情、体贴“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本是关心,但反作嗔怪——有着普通女孩子的活泼和俏皮②、神态描写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温柔善良③、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虚写白色代表着纯洁(圣洁,雪、武当弟子的衣着),同时也代表着不幸(红白喜事、医院墙壁的颜色)加强悲剧色彩——纯洁、恬静、年轻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⑶、环境描写(看上)—-天气: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雨的描写1、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交待天气(自然之雨),地点(骑楼下),周围环境(柏油路面、交通灯、邮筒)(提示: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读者这样的审美感受:闪烁的灯火仿佛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己)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2、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整个情节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始终“雨”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天下着雨,而两人又只带了一把雨伞,才有樱子独自过马路的行动;也正是因为雨天路滑且视线迷蒙,才有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的心灵感应,足见“我"爱樱子的深度和细致;“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这时,情雨交融,悲之切、悔之痛,悲剧气氛愈加浓烈情之深、爱之重,使每位读者都为之动容四、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在大自然里,蝴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它色彩斑斓,轻盈可爱所以,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蝴蝶在我们民族文化中除了象征着美好以外还象征着爱情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在庄周梦蝶中,蝴蝶又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和复活蝴蝶也象征了深深的眷恋,流行歌曲《思念》中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作者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1)、现状(红绿黄青色)意象往往是人类某一方面情感和命运的象征(2)、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出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呢?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联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3)、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论著中也提到过蝴蝶,就是很有名的庄周梦蝶在这里,蝴蝶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复活和喜乐因为蝴蝶需要经过变身的过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身躯,故又有成长、跃进、成功及转变的意思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2、“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小说最后补叙了那封夺去樱子生命的书信的内容,点明了两人的恋人关系,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3、文章还善于运用反复,三次反复写到“站在骑楼下",为的是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状态第一次写“我们”“站在骑楼下”,是恬然“躲雨”,心绪平静;第二次是写樱子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就突然死在车轮下,刻画出在这出乎意外的残酷打击,无限悲痛的强烈刺激下,“我”“站在骑楼下",是“眼裹热泪”,一片“茫然",且神情呆滞的状态第三次写,表现出陷入深沉悲痛的“我”,在眷恋情人和残酷现实的痛苦矛盾中,仍是一片“茫然”,甚至知觉虚幻,突出了“我”对失去情人的永远的痛苦,对造成车祸悲剧的永远的悔恨,对情人的永远的眷恋这样抓住了人物心理的变化,运用感情凝重、深沉的语言作真切的描写,不仅渲染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且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4、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作者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话来反映人物在极度悲痛时那种精神恍惚的心态作品正是通过矛盾来反映人物悲痛欲绝的心情的5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A、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B、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连续两个问句,将“我”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C、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五、总结小小说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镜头)、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篇幅短小、取材小、选题角度小——451个字、寄信一事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两个人物一个场所一小段时间事情的发展(寄信、车祸)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结尾六、拓展思考1、如若没有这声车祸,文中的两人会怎样?假如没有车祸,他们会怎样的幸福快乐,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如今即使步入婚姻殿堂的樱子永远的走了,而“我"孤独的留守在这世上,这一切只因为生命中的一次偶然的不幸2、同学设想一下,如果文中的男主人公生日,樱子会怎样为他庆生呢?要体现出樱子的性格特点七、音乐欣赏张迈《永远的蝴蝶》八、课堂小结:《永远的蝴蝶》的这个爱情悲剧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句诗来描述樱子的一生就像蝴蝶一样短暂,又如蝴蝶一样美丽,消逝在那场永不停歇的大雨中,我则在一瞬间失去了挚爱的恋人,任凭那雨水和泪水敲打着心扉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雨樱子蝴蝶清冷伤感温柔纯洁凄美眷念。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训练: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课文情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写作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和保护。

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和生命脆弱的散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蝴蝶和花的故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与花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2 生字词解析:蝴蝶(húdié):昆虫,翅膀美丽。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完全展开。

脆弱(cuìruò):容易受伤或破坏。

共生(gòng shēng):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讲授法: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3、体会悲剧的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理解小说中“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难点(1)领悟小说的主题,理解悲剧的深层内涵。

(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妙,如以“蝴蝶”为线索贯穿全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蝴蝶图片)同学们,蝴蝶是美丽的象征,它们翩翩起舞,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生机和色彩。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

2、作者简介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省嘉义市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文风简洁明快,富有情感。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梳理情节(1)指名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总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寄信,不幸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的故事。

5、分析人物形象(1)文中的“我”和樱子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总结:“我”:深情、痛苦、自责。

樱子:温柔、善良、美丽。

6、细节描写(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例如:“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

”这句描写表现了樱子的美丽和安静。

(3)再如:“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这一细节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7、象征手法(1)小说中多次提到“雨”,“雨”有什么象征意义?(2)学生思考发言。

(3)教师总结:“雨”象征着不幸和灾难,营造了悲伤的氛围。

8、以“蝴蝶”为线索(1)探讨“蝴蝶”在文中的作用。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孩子通过与一只蝴蝶的互动,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提问:“亲情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五、评价方法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写作技巧: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6.2 相关读物:其他关于亲情、家庭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文章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爱情、生命的深刻感悟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我”的情感变化。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以“永远的蝴蝶”为题的深刻含义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凄美的音乐,如《梁祝》,营造出悲伤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关于爱情的凄美故事。

(3)引出课题《永远的蝴蝶》,并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等,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我”和“樱子”的语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2)例如,“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这句话表现了樱子的美丽、温柔和安静。

(3)“我”在得知樱子的死讯后的心理描写,如“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体现了“我”的痛苦和悔恨。

5、分析环境描写(1)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思考其作用。

(2)如“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6、探讨小说主题(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小说主题:通过描写“我”和樱子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爱人的深深痛苦和无尽思念。

)7、理解标题的含义(1)提问: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2)引导学生从蝴蝶的象征意义、与小说情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3. 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观点表达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亲情、友情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

2. 生词和短语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白板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蝴蝶的了解和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蝴蝶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理解故事情节。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寓意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和关爱他人。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写一篇关于故事寓意的小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练习题。

(2)小组合作,创作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永远的蝴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蝴蝶》教案1一、学习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二、教学步骤1、导入: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2.范读——抒写(粗读)“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提出要求(范读):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3.启发性鉴赏(精读)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塑造意象(蝴蝶的表面象征——深层象征——对作品的意义)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从文中划出句子)提示:标题是《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3)培养学生对待挫折和困难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讨论问题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生词。

(2)教师给出例句,学生运用生词进行造句。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永远的蝴蝶》。

本课主要内容是以一只小蝴蝶的视角,描述了蝴蝶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幸福,牺牲自己,化成蝴蝶宝宝永远的守护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蝴蝶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幸福,牺牲自己,化成蝴蝶宝宝永远的守护者的故事。

2.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喜爱。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了什么角色?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的蝴蝶爸爸妈妈是如何关爱蝴蝶宝宝的?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利用黑板,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板书出来,讲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字词。

然后,分析课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蝴蝶爸爸妈妈的关爱之情。

5.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字词编写关于蝴蝶的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蝴蝶爸爸妈妈关爱蝴蝶宝宝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编写一篇关于蝴蝶的故事,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2. 答案:a. 蝴蝶爸爸妈妈非常关爱蝴蝶宝宝,为了蝴蝶宝宝的幸福,他们牺牲了自己,化成蝴蝶宝宝永远的守护者。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小蝴蝶面对困境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配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蝴蝶》。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师举例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引导学生体会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1. 小蝴蝶:坚强、勇敢、善良2.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感受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2. 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蝴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勇敢与坚强,以及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永远的蝴蝶》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

5.2 相关读物: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阐述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情感,体会悲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其巧妙的构思。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难点(1)理解小说以“雨”为背景的象征意义。

(2)领悟小说主题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蝴蝶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蝴蝶,你们会想到什么?蝴蝶总是给人一种美丽、轻盈、自由的感觉。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情节分析(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将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讨论: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5、人物分析(1)让学生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思考:主人公在遭遇不幸后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6、环境描写(1)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语句,分析“雨”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讨论:“雨”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7、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8、课堂总结(1)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9、布置作业(1)写一篇关于《永远的蝴蝶》的读后感。

(2)推荐阅读陈启佑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悲剧之美和人性的温暖。

通过这篇小说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永远的蝴蝶
学习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
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欣赏微型小说
世界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

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世界最短的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世界最短的悬疑小说:生,死,生。

世界最短的推理小说:他死了,一定曾经活过。

世界最短的恐怖小说: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

世界最短的荒诞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觉得很饿,就把自己吃了。

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

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有小说的一切要素。


世界很小,微型小说很大。

(短短的篇幅,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二、导入:关于爱的微型小说
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个亘古而长青的爱情话题,一直都是文人创作的源泉、灵感。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

三、文章分析
初步感知: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情节梳理:一部分:(1—3段),写“我”与樱子共伞去寄信“我” 在骑楼下躲雨,恬然平静。

作品以“雨”开端,点染环境,为全文垫下悲剧的基调。

第二部分:(4—7段),写樱子过马路寄信,突遭车祸,我茫然的站在骑楼下,
神情呆滞,无限悲痛,永远悔恨。

第三部分:(8—9段),点名信的内容,照应前文。

写“我”茫然的站在骑楼下,知觉虚幻,表现了“我”失去情人的巨大痛苦和对樱子的深沉眷恋。

四、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形象的?
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樱子纯洁、恬静、年轻。

讨论2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作“蝴蝶”,课文为什么要用“永远的蝴蝶”做题目?
“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

“永远”二字衬托出两人情感之深,表达了我对樱子的思恋,在文中,蝴蝶是美丽的、可爱的年轻的樱子的化身,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

“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表示樱子永远活在我心中,表达了作者对情人的永远的眷恋。

讨论3作者如何设置环境,描摹景物的?
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作用: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

如何设计结尾?信——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幸福。

讨论4小说为什么不在信的开头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说出来?
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

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让读者产生无限伤感,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

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
[1]:“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

此时的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起因。

[2]:“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 ——为樱子的离去
感到不安。

[3]:“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 此时的雨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

[4]:“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此时的雨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2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作用:作者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话来反映人物在极度悲痛时那种精神恍惚的心态。

作品正是通过矛盾来反映人物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3 :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

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作用: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

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

即将结婚的情人突遭不测,悲痛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作者并不直接描写血肉横飞的场惨状,也没有痛不欲生的呼喊,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既沉重而又具有浪漫色彩的画面,作者用唯美的手法,就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

连续两个问句,表达了“我”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将作者”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3: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三次反复的写到“我站在骑楼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写“我们”“站在骑楼下”,是恬然的躲雨,心绪平静;第二次是写情人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就突然暴死在车轮之下,刻画出在这出乎意味的残酷打击,无限悲痛的强烈刺激下,“我”“站在骑楼下”,是“眼裹泪水”,一片“茫然”,
且神情呆滞的状态。

第三次写,表现出陷入深沉悲痛的“我”,在眷恋情人和残酷现实的痛苦矛盾中,仍是一片“茫然”,甚至出现幻觉,突出了“我”对失去情人的永远的痛苦,对造成车祸悲剧的永远的悔恨和对情人的永远的眷恋。

作用:三次反复的写到“我站在骑楼下”是为了描写作者的心理变化状态。

这样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运用感情凝重深沉的语言做真切的描写,不仅渲染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且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小结:我的生命中下起了一场最大的雨我的新娘我是多么希望再象从前一样两个人躺在草坪上看天上的游云然后看着你傻傻地坐在窗前一起憧憬八十岁的皱纹
五:欣赏歌曲《永远的蝴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