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6赠序赠黎安二生序Word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翻译《赠黎安二生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辱以顾予顾:探望B、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补:补授C、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斯文:儒士D、庸讵止于笑乎?庸讵:难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⑴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⑵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⑴知信乎古⑵相与枕藉乎舟中C、⑴将何言哉⑵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⑴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⑵吾其还也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8、作者给了黎生、安生二人怎样的建议?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⑵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⑶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阅读答案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赠黎安二生序》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
作者针对黎生提出的写作古文遭到时人非议讥笑一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委婉地告诫黎、安二生不要因怕他人嘲笑就去迎合世俗,放弃原则,热情鼓励他们要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作品原文:赠黎安二生序赵郡苏轼⑴,予之同年友也⑵。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⑶,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⑷。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⑸。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⑹,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⑺,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⑻,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⑼。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⑽,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⑾?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词句注释:⑴赵郡:即赵州,治所在今河北赵县。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因祖籍是赵郡,所以作者称赵郡苏轼。
⑵同年:同年中考的人。
曾巩和苏轼都是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⑶遗(wèi):赠予。
⑷黎生、安生:生平不详。
⑸辱:谦词。
这里是屈尊的意思。
⑹闳(hóng):宏大。
隽(juàn):意味深长。
⑺顷之:不久。
⑻补:充任。
司法参军:官名,掌刑法。
⑼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
⑽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学说。
⑾庸讵(jù):岂,难道,怎么。
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含答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本课话题——淡泊名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生活中难免或有些不如意,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
怎样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怎样才能找到诗意的栖居地?走入大自然吧,把名利抛之于脑后,安适纯净的大自然会滤去我们心中的烦躁,会纯洁我们的灵魂。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很多人都已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忙忙碌碌,一无所获,但是城市就像一张网,黏住了无数人童年的梦想,让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永远无法自拔。
不过,总有人能挣脱束缚,奔向自己理想的生活。
在英国巴斯居住的一对夫妇,厌倦了都市的纷扰,带着三个儿子搬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这对夫妻曾经是酒店老板和IT业经理。
8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土著汤加人一同居住在这里。
妻子坦言,自己在巴斯上大学,随后又在伦敦工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交通上。
为了逃离城市的束缚,她开始了世界旅行,随后遇见了自己的丈夫,两人成家生子后,共同决定搬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2.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3.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洪自诚5.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薛宣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则树旗旄.( ) 罗弓矢.( ) 清声而便.体( ) 飘轻裾.( ) 翳.长袖( ) 美可茹.( ) 黜陟..( )( ) 趑趄..( )( ) 嗫嚅..( )( ) 膏.吾车( ) 秣.吾马( ) 【答案】 máo shǐ pián jū yì rú chù zhì zī jū niè rú ɡào mò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才畯满前( )(2)秀外而惠中( )【答案】 (1)“畯”同“俊” (2)“惠”同“慧”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鲜⎩⎪⎨⎪⎧ 居民鲜.少 钓于水,鲜.可食(2)穷⎩⎪⎨⎪⎧ 穷.居而野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3)致⎩⎪⎨⎪⎧ 不可幸而致.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答案】 (1)xiǎn,形容词,稀少/形容词,新鲜的,鲜嫩的 (2)形容词,偏僻的/形容词,困厄的,处境艰难的/动词,到尽头 (3)动词,得到,取得/动词,到达/动词,招致,招引,引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武夫前.呵( )________ (2)粉白黛绿....者( )________ (3)罗.弓矢( )________ (4)升高.而望远.( )________ (5)才畯满.前( )________ (6)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________(7)处秽污而不羞.(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前面(2)名词作动词搽白粉;画黛绿(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罗列(4)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远处(5)形容词作动词聚满(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隐者之所盘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环绕着飞或走。
第六专题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1.赵郡苏轼苏轼祖籍赵州栾城,即今河北省栾城县,故曾巩以“赵郡”称苏。
文学史上,“三苏”均为四川眉山人,则非“祖”之“籍”,以此别之。
2.同年友指一同科考中进士的人。
曾巩与苏轼,俱于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所以说苏轼“余之同年友”。
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文章。
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
文章从“迂阔”二字生发出议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娓娓而谈,循循善诱。
文章虽未明确指出黎生应从中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但作者自己的志向已明确地指示了黎生应该努力的方向,勉励之旨不言而喻。
1.读准字音(1)遗.余(wèi) (2)闳.壮隽.伟(hón ɡ juàn) (3)迂.阔(yū) (4)庸讵.(jù)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知⎩⎪⎨⎪⎧ 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了解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而死后之有知.无知:感觉 (2)诚⎩⎪⎨⎪⎧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实在,果然帝感其诚.:真诚,真心实意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果(3)信⎩⎪⎨⎪⎧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相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不欺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的确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古义:奔放。
今义:纵容、不守规矩,不加约束,没有礼貌。
(2)善反复驰骋..古义:辨析,论说。
今义:奔跑。
4.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志,名词用作动词,有志向;同,形容词用作动词,合乎,随同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孰有甚于予乎:介词结构后置句(2)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判断句1.本文在结构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 答案 结构特点:①盛赞黎、安二生之文才(“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苏轼的推荐称道(侧面说明)对二生文章的评价(正面说明)“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印证照应)②肯定黎、安二生之为人③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并示苏君”再次呼应)写法特点:叙议结合,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6 第20课 赠黎安2生序(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优化训练:专题六 赠序(3课时)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优化训练专题六第1课送李愿归盘谷序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旗旄.(máo) 遁藏..(dùn cánɡ)轻裾.(jū) 才畯.满前(jùn)B.便.体(biàn) 黜陟..(chù zhì)刑辟.(bì) 濯.清泉(zhuó)C.嗫.嚅(niè) 趑趄..(zī jū)黛.绿(dài) 含辛茹.苦(rú)D.侥.幸(jiǎo) 徜徉..(chánɡ yánɡ)鲜.少(xiǎn) 膏车秣.马(mò)解析:选B。
便.体(pi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居,地理位置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才智出众C.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濯:洗D.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方便解析:选D。
便:轻便、轻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①濯清泉以.自洁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①伺候于.公卿之门②能谤讥于.市朝D.①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选D。
A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B项,都是表目的,来;C项,都是介词,在;D项,语气词;代词。
4.以下各项全都属于李愿隐居盘谷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宅幽而势阻②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③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⑤触刑辟而诛戮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选C。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介绍盘谷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又以其名字的由来吸引“我”的朋友李愿居住在这里,而完成了文章第一段的叙述。
高二语文课件:《赠黎安二生序》(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理解内容
4、如何理解黎安二生的“小迂”与自己的“大 迂”,作者对自己的“迂阔”持什么态度? 黎安二生的“小迂”为“文”之迂,是文风 问题;自己的“大迂”为为人之迂,“道”的 问题。作者以“迂”为善,表现决不附和颓倾 的世风,对“道”的不渝的忠诚,及我行我素 、无所畏惧、勇于躬行直道的可贵精神。正话 反说,讥世之词。有力的为自己作了辩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赏析写法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 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 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布置作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理解内容
1、概括各段大意 (一)介绍黎安二生。 (二)写黎生临别求序之缘由。 (三)作者自叙述“迂阔”。 (四)深入一层展开议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理解内容
2、本文写黎安二生,却先写苏轼,再写苏轼来 信赞二生,然后写其人其文,有何用意? 以文坛大师烘托黎安二生,突出二生文才。 3、哪两个词是本文的“文眼”,在文中该如 何理解?(课后练习一) “迂阔”,文中指不合世俗之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赠黎安二生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 忠诚。 2、理解“迂阔”在文中的内涵和在结构上的 作用。 3、鉴赏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以“迂”为善,对“道” 不渝的忠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介绍
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 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 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 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 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六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走近作者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相关背景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赠黎安二生序》。
文意感知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表现了作者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思维导图一、古今异义 1.余之同年..友也 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今义:同一年 2.而其才力之放纵..古义:奔放纵横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3.请予言以为..赠 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 古义:此处指文笔奔放不拘 今义:奔驰二、一词多义1.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动词,担心,忧虑②则其患.若此 名词,祸害,祸患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名词,疾病,毛病2.善⎩⎪⎪⎨⎪⎪⎧①善.反复驰骋善于②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待,与……交好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好事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喜欢,羡慕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做好,处理好3.诚⎩⎪⎨⎪⎧①诚.闳壮隽伟实在,的确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果真③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心,诚意4.友⎩⎪⎨⎪⎧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名词,朋友②窈窕淑女,瑟瑟友.之(《诗经》)动词,友爱5.遗⎩⎪⎨⎪⎧①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动词,送信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吕氏春秋》)动词,丢失6.笑⎩⎪⎨⎪⎧①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动词,嘲笑,讥笑②余闻之,自顾而笑.动词,笑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①若不可极.者也看到尽头 ②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立志奉行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迂之小.者耳小问题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赠黎安二生序教师用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赠黎安二生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赠黎安二生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假设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符合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假设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那么假设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那么其患假设此;谓为不善,那么有以符合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那么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辱以顾.余顾:探望B.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称呼C.且重.得罪重:加重D.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示:给……看【解析】称:称赞。
【答案】 B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余之.知生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B.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C.既得之于.心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而.其材力之放纵悚然而.听之【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
B项,其:副词,表希望语气/代词,指代郑国。
C项,于:均为介词,从。
D项,而:连词,表顺承/表修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70618219
送李愿归盘谷序本课话题——淡泊名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生活中难免或有些不如意,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
怎样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怎样才能找到诗意的栖居地?走入大自然吧,把名利抛之于脑后,安适纯净的大自然会滤去我们心中的烦躁,会纯洁我们的灵魂。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很多人都已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忙忙碌碌,一无所获,但是城市就像一张网,黏住了无数人童年的梦想,让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永远无法自拔。
不过,总有人能挣脱束缚,奔向自己理想的生活。
在英国巴斯居住的一对夫妇,厌倦了都市的纷扰,带着三个儿子搬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这对夫妻曾经是酒店老板和IT业经理。
8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土著汤加人一同居住在这里。
妻子坦言,自己在巴斯上大学,随后又在伦敦工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交通上。
为了逃离城市的束缚,她开始了世界旅行,随后遇见了自己的丈夫,两人成家生子后,共同决定搬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2.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3.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洪自诚5.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薛宣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则树旗旄.( ) 罗弓矢.( ) 清声而便.体( ) 飘轻裾.( ) 翳.长袖( ) 美可茹.( ) 黜陟..( )( ) 趑趄..( )( ) 嗫嚅..( )( ) 膏.吾车( ) 秣.吾马( ) 【答案】 máo shǐ pián jū yì rú chù zhì zī jū niè rú ɡào mò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才畯满前( )(2)秀外而惠中( )【答案】 (1)“畯”同“俊” (2)“惠”同“慧”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鲜⎩⎪⎨⎪⎧ 居民鲜.少 钓于水,鲜.可食(2)穷⎩⎪⎨⎪⎧ 穷.居而野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3)致⎩⎪⎨⎪⎧ 不可幸而致.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答案】 (1)xiǎn,形容词,稀少/形容词,新鲜的,鲜嫩的 (2)形容词,偏僻的/形容词,困厄的,处境艰难的/动词,到尽头 (3)动词,得到,取得/动词,到达/动词,招致,招引,引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武夫前.呵( )________ (2)粉白黛绿....者( )________ (3)罗.弓矢( )________ (4)升高.而望远.( )________ (5)才畯满.前( )________ (6)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________(7)处秽污而不羞.(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前面(2)名词作动词搽白粉;画黛绿(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罗列(4)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远处(5)形容词作动词聚满(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隐者之所盘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环绕着飞或走。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6.﹡赠黎安二生序 (共30张PPT)
第4段一开始从正面写赠言之意,仍以“迂”字为 中心,肯定自己“迂阔”的人生态度,也在晓谕黎安 二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世俗的毁誉困扰,方能有 所成就。围绕“迂阔”环环相扣,可谓构思缜密。
3.如何理解黎安二生的“小迂”与自己的“大迂”, 作者对自己的“迂阔”持什么态度? 【明确】黎安二生的“小迂”是为“文”之迂,是文 风问题;自己的“大迂”是为人之迂,“道”的问 题。作者以“迂”为善,表现决不附和颓倾的世风, 对“道”的不渝的忠诚,及我行我素、无所畏惧、勇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3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我们不要放弃努力,要学会为自己鼓掌。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 、乐观,是达到成功之路的信心;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当然是同学了,于是就用“同砚”“砚兄”“砚 席”“同砚席”来指代称呼。
(四)以科举联姻 汉魏实行察举征辟制,每郡每岁举荐一人,同时 被推举的人互称“同岁”。科举考试时代,同一届考 中的,尽管毫无关系,也以“同年”“年兄”“年 家”“年台”等相称。
微言大义 曾巩的名言
1.官无虚名,职无废事。 2.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3.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 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7 、生活中,虽然学习和工作很紧张,但是也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没时间磨锯,就没有机会成功。 17 、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 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学案(含答案)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1赵郡苏轼苏轼祖籍赵州栾城,即今河北省栾城县,故曾巩以“赵郡”称苏。
文学史上,“三苏”均为四川眉山人,则非“祖”之“籍”,以此别之。
2同年友指一同科考中进士的人。
曾巩与苏轼,俱于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所以说苏轼“余之同年友”。
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文章。
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
文章从“迂阔”二字生发出议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娓娓而谈,循循善诱。
文章虽未明确指出黎生应从中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但作者用自己的志向作为引导,为他们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勉励之旨不言而喻。
1读准字音1遗余wi2闳壮隽伟hnjun3迂阔y4庸讵j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知2诚3信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古义奔放。
今义纵容.不守规矩,不加约束,没有礼貌。
2善反复驰骋古义辨析,论说。
今义骑马奔驰。
4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志,名词用作动词,有志向;同,形容词用作动词,合乎,随同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孰有甚于予乎介词结构后置句2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判断句6翻译下列句子1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苏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课件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写法鉴赏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的文才,正是为了说明 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名之,显示了世俗的 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本来,此文是为自己不合 世俗、怀才不遇而发,作者心中郁积着不平和愤懑。但文章开 头,却以温和平缓的笔调,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黎安二生。 接着叙述黎生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 “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至此,才刚刚接触到全文的中心。文章一半已过,还没有露出 一点锋芒。
素材挖掘
曾巩初次赴京应试是北宋景祐三年(公元 1036 年)当时他只有 17 岁,也是第一次和王安石交游。京都举试每三年一次,到北宋 嘉祐二年(公元 1057 年)曾巩三十九岁考中进士,已历八次科考, 所以人们对曾巩举试有七次落榜之说。
他和大弟曾晔科考落榜之后,返回建昌军南丰,乡里有些和 他家关系不怎么好的人,还做了首诗嘲笑他们:“三年一度举场 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曾 巩没有把旁人的奚落放在心上,发愤带着几个弟弟刻苦学习。在 盱江南岸山岩洞中苦读习文。这就是后来的“读书岩”。宋仁宗 嘉祐初年,曾巩和大弟曾晔、二弟曾牟、三弟曾布等六人都在乡 试中考取了举人,嘉祐二年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并考中进士。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也”表示判断) 2.被动句 患为笑于里之人。(“为”表被动) 3.省略句 里之人皆笑(之)以为迂阔。
4.状语后置句 (1)既得之于心矣。(状语“于心”后置) (2)孰有甚于予乎?(状语“于予”后置) 5.宾语前置句 将何言哉?(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将言 何哉”) 6.固定句式 则有以合乎世。(有以:有用来)
高中语文 专题六 赠序 第3课 赠黎安二生序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六赠序第3课赠黎安二生序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第3课 *赠黎安二生序1.知信乎古而不知符合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赠黎安二生序》2.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假设不可极者也。
——《赠黎安二生序》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5.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一、字词积累1.字音遗.(wèi)余 闳.(hóng)壮 隽.(jùn)伟 庸.(yōng)讵.(jù) 2.一词多义(1)遗⎩⎪⎨⎪⎧①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动词,遗失②商君遗.礼义,弃仁思 动词,抛弃③深追先帝之遗.诏 名词,前人遗留下来的④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动词,给予,赠送 (2)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 动词,担忧②有备无患.名词,忧患,灾难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名词,毛病④时有患.疟疾者 动词,得……病 (3)诚⎩⎪⎨⎪⎧①诚.闳壮隽伟 副词,确实,实在②帝感其诚.名词,真心,诚心③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连词,如果,表假设(4)使⎩⎪⎨⎪⎧①使.生持吾言而归 连词,假使②使.负栋之柱 动词,让 (5)善⎩⎪⎨⎪⎧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动词,善于②谓余之迂为善.形容词,好,好的(6)信⎩⎪⎨⎪⎧①知信.乎古而不知符合世 动词,相信②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老实③原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 (7)固⎩⎪⎨⎪⎧①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副词,固然,诚然②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副词,当然,自然 3.词类活用①辱.以顾余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受辱 ②穷.尽事理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竭力探究 ③假设不可极.者也 形容用作动词,看到尽头 4.古今异义①余之同年..友也 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登科第。
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专题六 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含答案
赠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种,它是对他人的赠言。
朋友离别,送别者将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
在唐宋八大家的文集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赠序,这些赠序内涵丰富,主要是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文学主张等,表现手法上亦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专题均为赠序:1.《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赠序中“别具一格”的一篇,巧妙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浓墨重彩、全神贯注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并且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了隐逸者思想行为的高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写三种人,极力形容,各具情状,用词奇瑰而丰富,语言瑰丽而刚健。
2.《送董邵南序》虽然不长,但却写得波澜起伏,结构十分紧密;巧妙地把古与今、和与不和交错起来写,显得错综有变,反复唱叹;文章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委婉曲说,含蓄巧妙。
韩愈的赠序,体现了善于变化、篇篇出奇的特点。
3.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词,几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属于韩昌黎所说的那种“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文章。
第18课送李愿归盘谷序(对应学生用书P54)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4岁。
他从19岁到京师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次上书宰相而不理的遭遇,还有多年节度使“幕府吏”的惨淡生涯。
贞元十七年(801),他回长安等候调选,十八年春,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小学官。
因此,韩愈这段时期的诗文,不时流露出不遇之叹、不平之鸣,流露出相信命运、羡慕隐居的想法。
也就在贞元十七年,韩愈的朋友李愿要去盘谷归隐。
这个李愿,唐人高从所《跋盘谷序后》说他是“不干誉以求进”“寄迹人世,心游太清”(转引自《唐宋文举要》上)的大隐士。
韩愈和他算得是同乡,有老交情。
李愿归隐的盘谷,又是韩愈的故里,这真叫他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篇赠序,一吐心中块垒。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六 赠序(3课时)
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本文的写作时间比《师说》早 一年,风格却大不相同。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当年韩愈 34 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贞元八年 (792)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途汲汲 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牢 骚满腹。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 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本文表面上是一篇赠序,实际上是作者 的抒愤之作。
(2)而① ②泉 列甘 屋而 而. .土 闲肥 居
___表__并__列____ ___表__目__的____
③不可幸而.幸① ②不 而可 望幸 幸. .而 焉致也__宠__幸______侥___幸___
(4)所① _名__大词__丈性__夫短__不语__遇,__于有__时指__者代__之作__所用.__为_也 ②谁争子所. ___地__方___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赠序中别具一格的一篇,巧妙 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浓墨重彩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 物形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学习本文,重 点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文章瑰 丽刚健、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送董邵南序》则反映了韩愈的
专题六 赠序
另一种文风:短小、精粹、隽永。文章巧妙地把古和今、合和 不合交错起来写,显得错综有致,反复唱叹。文章不直接表达 自己的意见,而是委婉曲说,含蓄巧妙。学习本文,重点是理 解文章含蓄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正用意。《赠黎安二生 序》是曾巩的一篇著名赠序,文章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 “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言。通过解答黎生的困惑含蓄地表达了 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受世俗干扰的思想,充满思辨性和哲理意 味。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 的忠诚,鉴赏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高中语文 06赠序 送董邵南序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送董邵南序本课话题——自强不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坚定地相信自我,相信未来,只要自己永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3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个6岁的河南女孩王娟从此失去了双腿。
祸不单行,不堪压力的母亲竟投井寻了短见,随后父亲也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
可怜的她只有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失去双腿后的王娟,并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幸遭遇而悲观放弃。
她用坚强的毅力,以手代步,依靠双手撑着地一步一步地挪动,从小学读到初中,从高中考到大学,2015年9月9日,她走进了河南商丘学院的校园,迈向了人生新的起点。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3.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唐·刘禹锡4.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5.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金缨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慕义强.仁( ) 矧.( )郁.郁( ) 吾恶.知( )【答案】qiǎnɡshěn yùw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 )【答案】 “邪”同“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吾非恶.此而逃之《送李愿归盘谷序》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2)适⎩⎪⎨⎪⎧ 郁郁适.兹土惟适.之安《送李愿归盘谷序》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3)谢⎩⎪⎨⎪⎧ 为我谢.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闭门谢.客(4)因⎩⎪⎨⎪⎧ 吾因.子有所感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答案】 (1)代词,哪里/动词,厌恶/代词,何,什么/名词,奸恶的人/形容词,不好的 (2)动词,到、往/形容词,舒适的/副词,恰好 (3)动词,告诉/动词,谢罪/动词,道谢,感谢/动词,辞谢/动词,谢绝,拒绝 (4)介词,因为/介词,通过/介词,趁机/副词,于是,就/介词,凭借,依靠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董生举进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黎安二生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
..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
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
..,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
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
..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
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
..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以顾.余顾:探望
B.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称呼
C.且重.得罪重:加重
D.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示:给……看
【解析】称:称赞。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之.知生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C.既得之于.心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而.其材力之放纵
悚然而.听之
【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
B项,其:副词,表希望语气/代词,指代郑国。
C项,于:均为介词,从。
D项,而:连词,表顺承/表修饰。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
..友也
B.而其才力之放纵
..,若不可极者也
C.里之人皆笑以为
..迂阔
D.则于是
..焉,必能择而取之
【解析】A项,“同年”在句中是指“科举制度中同科考中的人”,今义是“同一年,同岁”;B项,“放纵”在句中是“奔放”的意思,是个褒义词,现代汉语中是“纵容,不守规矩,没有约束,没有礼貌”的意思,多用作贬义;C项,“以为”在句中是“认为”的意思,和今义相同;D项,“于是”在句中复合虚词,意思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中常作连词用。
【答案】 C
4.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
第2段叙述黎生在即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B.第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
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
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
【解析】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是一唱三叹、抑扬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泻无余。
并且此文远不及苏轼、韩愈的古文那样痛快淋漓、气势不凡,只有一种含蓄优雅的风韵,与欧阳修的文章很有相似之处。
【答案】 D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二生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而苏君也真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2)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
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
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
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不能看到它的尽头。
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授江陵府司法参军。
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
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这种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
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
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
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后患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
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经过选择获得正确的东西。
于是我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打算拿给苏君看,不晓得苏君认为我的话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