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六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据材料的形象比喻,体现苏格拉底崇尚思想自由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A项未能反映苏格拉底申辩词的实质;C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当时是民主政治,排除A、C、D三项。
2.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下面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都注重通过道德教化人的灵魂,其思想都是力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城邦)制度,故A、B、D三项表述正确;C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而非孔子,故正确答案是C项。
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
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7习题及答案
专题七练习
一、选择题:
1.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过程。下图是意大利某著名物理学家及其发明的望远镜,其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
A.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严密逻辑体系
B.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
D.对宇宙的认识动摇宗教神学的基础
2.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4.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
5.有人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
B.达尔文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给神学以致命打击
D.科学以其威力迅速战胜神学是必然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和;儒
家:、和;墨家: ;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包含了民本思想。
②要求统治者、,
2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 ;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张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
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张
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
主张;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一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张:
a、认为“ ”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b、同时,把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一
.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 ,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
思想家。②基本主张: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
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
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特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
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技法攻略】
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4.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
1.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 .“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2.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
表现题中“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
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A .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 .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3.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 13 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
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 .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
大发明()
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5.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
目录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
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
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
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
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
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
高二(上)期末历史复习试题(专题六)
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4.“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5.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
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古希腊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6.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选D。“双百”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A、B、C三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精神。答案为D。
2.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现象,下图属于“革命样板戏”的是()
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样板戏”,结合教材可知只有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样板戏”之一。
3.“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文艺与政治环境关系的理解。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决定那个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题中所述史实证明了这一结论。
4.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
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
B.“三下乡”活动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解析:选C。“文革”期间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毛泽东发出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三 含解析
专题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
答案:C
2.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解析:“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
答案:D
4.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1948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中国古代“仁”的思想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这一提议最终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如果你要进一步探究“仁”的思想,那么你应查阅的古籍是()
A.《道德经》B.《论语》
C.《韩非子》D.《墨子》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仁”的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倡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法国索邦大学教授、作家格扎维埃·瓦尔特教授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该包括()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情况。C项反映了孔子强烈的阶级等级观,是不可取的。
3.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解析:选B。解题关键是提取匾中的“仁”字,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一致,因而选B。A、C、D三项中的学派没有涉及仁的思想。解答图片类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考试题
任丘一中南校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校级阶段考二
历史试题
范围:必修三专题一至专题三命题人:王一涵李铁龙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39道,共78分)
1.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D.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
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3.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4.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
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到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
6.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高中历史高二必修三(人民版)_练习:专题六专题整合_word版有答案
专题六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西方人文精神
三大阶段:起源、发展、成熟
三条线索:希腊时代智者运动,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束缚下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和藩篱中解放出来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
概括、总结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文字材料、历史图表等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考查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变化、趋势、特点等。
【典型例题】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技法攻略】
析题干→古典书籍和宗教类书籍数据的变化。
看选项→书籍数量变化的理解:古典书籍上升,宗教相关书籍下
降。
构联系→抓住历史现象的主旨: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
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
明答案→选出符合题干主旨的选项。故选A。
【针对训练】
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5专题月考试题(含答案,70%原创)
四川省大竹中学高2012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考试说明:答案全都做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人喜欢说人死而不朽的三条途径:立德、立功、立言。就立言而言,以下人物与作品对应有误的是:
A、老子——《老子》
B、孔子——四书五经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唐甄——《潜书》
2、韩非出自荀子门下,成了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然而,司马迁说,韩非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源于传说中黄帝和春秋时期的老子。由此可见:
A、把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是有争议的
B、战国百家的思想相融,源于学者的师承关系
C、老子主张小国寡民,韩非主张中央集权,所以司马迁的说法错误
D、战国时期百家思想已有兼容并蓄的现象
3、儒学教育官方化,最早应该是在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4、正在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为治理天下忧心如焚时,他的挚友和智囊赵普对曰:“殿下勿忧,臣以半部《论语》佐殿下得天下,还有半部《论语》可佐殿下治天下。”这说明:
A、当时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工具
B、《论语》原著历经千年不改,仍能适应时代要求
C、战乱年代,《论语》是统治者夺天下的主要思想武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最好例证
D、赵普的话没有任何合理成分
5、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楚辞之体,非屈子所创也,《沧浪》、《风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然至屈子而最工。五七律始于齐、梁而盛于唐。词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由此可知:
①楚辞不是屈原首创,但屈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②楚辞与诗经体裁相异
③创新是杰出的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习题高考题精编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
三习题高考题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必修二专题三试题
一、选择题
1[2012·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2012·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3[2012·课标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4.[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名丘,字、时代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讲学之风,据说弟子有3000人,他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五经”。
3、战国时代,、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提出“”,他还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主张统治者要让百姓有一定的和,这样才能使政治安定。他还说“”,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孟子还强调社会分工和等级秩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荀子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
二、老庄之学
1、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他又提出了“”的命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回“”的社会。
3、庄子名周,他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在这部书中,庄子善于用寓言来阐发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法家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李悝在魏文候时期任相,主张“”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国家赋税;创立“”,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魏国由此强大起来。他所著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实施。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在经济上废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
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主张加强,厉行赏罚,。法家的理论对中国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墨子提出了:、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和方面,他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最后
“”,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建立了“”“”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第2课儒学的兴起
一、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
1、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
2、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的主张不合时宜;除秦国官定史书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而、、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焚书之后,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将460余人坑杀于
3、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4、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统治时期。汉武帝初年,起用的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著名儒学大师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
5、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定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这一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因此在他统治时期,完成了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这种转变,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
地位上升。
二、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创办,是献策的结果,采用了
制定的具体方案:建立制度,确定博士的责任,博士弟子免除和,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直接选补。二是由选补。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考试,成绩的太学生可以任官。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和的标志。太学的兴起带动了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3、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天下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东汉太学生有比较强,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
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以为主,汉武帝时代,作为选官制度的主题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开始实行,它以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
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固;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形成,而考试本身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的原则。但是,由于文人学士汲汲于功名利禄,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的人才相对薄弱。
第3课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到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南北朝时,兴起,盛行对儒学更是直接的冲击。唐代中期,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宣称儒家的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提出必
须从“性命之道”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理学应运而生,理学的开创者是,并称“北宋五子”。
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又称。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南宋______________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理气关系上,他认为________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__先于气。理学的修养理论,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朱熹强调“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力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是以_______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将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指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代表的理学。在本体理论上,心学直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来谈本体;在修养论上,要求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陆九渊的核心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3.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人是天地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心。他认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遏制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思想意识
李贽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他提出了“”的主张;他提出“绝假纯真”的“”,一次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李贽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也主张“”,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思想最精彩之处是他敢于批判。他称“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了君臣的思想,他反对重农抑商思想,提出。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因此他提出了“众治”的主张。认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梁启超将这一主张归结为“”。顾炎武注重实学。他的代表作《日知录》《》涉及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学问。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是清初一位思想巨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的顶峰。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他提出要。他继承和发挥早期儒学的道德学说,强调“”和“”的统一,“珍生”与“贵义”的统一。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
唐甄是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儒学可贵之处在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