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时空坐标
1.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
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
想。
3.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
地位及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主张:
(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代表作(请正确连线):
2.思想主张与影响:
·易错点拨
李贽只是批判而非反对专制制度。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直接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批判了封建等级和纲常礼教,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但李贽并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易错点拨
1.明清之际批判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其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面,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此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它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核心概念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三、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地位: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思想主张:
(1)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最大特点是大胆批判专制君主。
(3)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3.评价:
(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
①其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②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③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图解识记
明末清初的思想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明朝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一、李贽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
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
二、李贽思想进步性的表现
(1)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发展的眼光。
(2)敢于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评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
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史料一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1) 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增强。
史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2)史料二中,李贽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
主题二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新儒学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1.批判、继承:
(1)黄宗羲批判儒家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2)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3)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
2.发展:
(1)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2)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与评价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对封建正统思想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构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与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反对“私天下”;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唐甄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3)紧跟时代,提倡变革。李贽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经世致用。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评价:
(1)积极性: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