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学校德育课题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中学生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为了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制定个人目标计划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将通过个人目标计划活动引导他们设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和可行的目标计划。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二: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校规校纪、社会公德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违反校规的后果,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活动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工活动、参观博物馆、参加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将行为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我们将组织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应变能力。

活动五:开展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教育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同时,进行健康生活教育,讲解饮食营养、作息规律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我们设计的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申报表】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表】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申报表学段中学学科德育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四、研究主要思路、方法和步骤(一)研究主要思路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有较大突破,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但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

总的来说,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将重在探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等。

(三)研究步骤1.以书香校园的活动为载体,用演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校组织小部分优秀的学生用演讲方式传达其学习的良好习惯,感化身边的后进生,星星之火可燎原,让更多的学生重新认识读书的意义,热爱学习。

在一部分学生中总是流传读书无用论,通过这样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重新认识这其中的意义,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行为教育向纵深发展。

开展读书活动,构建书香校园。

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开展读课外书活动,阅览室设专人按时为学生开放,供学生借阅大量书籍,博览百科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自学能力。

2.开展“朱子文化”活动,构建文明校园。

即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学校政教处利用《朱子家训》为训导,以传统文明礼仪为训戒。

搜集整理并宣传,深入家长与学生内心,在生活与学习中以此为警醒。

教育学生见师长要问好、与同学和睦相处、互助共进,集会做到快、静、齐等最基本的文明礼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

3.课程实践渗透养成教育:在教学与教育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发挥各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校园文化建设:黑板报、升旗仪式,课间集会、图书室、劳动教育(卫生大扫除管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亲情室等。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我课题组从202x年1月开始,进行了《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论证、申请、立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通过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多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使一大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他习惯,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有过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生为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

学习习惯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均与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大凡有远见的老师、家长,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

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坚持经常,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摘要: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校是一所边远山区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习惯差,近年来,我校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的实际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习惯养成教育农村初中学科教学教学方法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达成,才会有效果。

我校是一所边远山区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习惯差,近年来,我校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的实际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具体一些做法是:一、强调老师的榜样作用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

以身作则,重中之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

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育习惯,老师起着重要作用,要求老师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欲正人,先正己,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二、课内重视学生良好语言的德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小至从上课一开始的师生互问好,大至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交流,我们都要求将德育养成教育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细节之中。

学生交流、发言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文明、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德育习惯。

农村学校德育活动策划方案四篇(最新)

农村学校德育活动策划方案四篇(最新)

农村学校德育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韩召景副组长:李伟成员:刘向瑞韩红艳郭英杰杨宝春王传新徐庆宝刘延美李荣茂张义富姚秀田胡守真靳广玉孙启龙刘荣花三、工作目标及思路: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四、主要工作措施:(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

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即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的习惯;尊重别人,耐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时刻记住自己责任的习惯;节俭的习惯;天天锻炼身体的习惯;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及时感谢别人帮助的习惯;做事之前先计划的习惯;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的习惯。

),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

初中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计划

初中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计划

初中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方案一、指导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之一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正处在十五六岁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有的学者又称之为“危险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

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1、科研目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农村初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育人目标:我校学生应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内容:1、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符合中学生实际,我们首先对当前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2、为确保本题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特点。

3、为确保本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一)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共一年,整个研究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0.12)主要工作:(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2)拟定课题方案,(3)确定试点班级和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0.12—2011.12)主要工作有:(1)中学生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2)开展一系列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活动。

3、总结阶段(2010.12)整理跟踪记录、阶段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新时期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1、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学校德育课题方案设计)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学校德育课题方案设计)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和计划长沙市岳麓区学士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我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城乡结合部。

居民中部分人的土地随城市开发被征收,另一部分人的土地正等待被征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迅速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

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这三部分人的家庭。

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界的干扰,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多头的生源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给学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抓好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无疑将取得重大作用。

我校自七十年代创办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

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学生升高一级学校的问题。

于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逼学生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单纯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的忽略,如果不大力加以纠正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成年后品德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广大青少年接受信息的能力在加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扩大知识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黄色、下流及其他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直接侵蚀青少年孩子的心灵,使得相当比例的中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范,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普遍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家三大公害之一。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现状(一)、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家庭条件好、学生条件好的学生基本上都选择城内学校就读,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招收的只能是本学区各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专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专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良好的学习习惯。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 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人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 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 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2)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礼仪常规》等, 规范学生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为使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 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小学生熟记在心,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 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学生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学 生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中学生良 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小事做起。许多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 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 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见到垃 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 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 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品 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 康心理、交往、恋爱观的教育以及行为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 辅导,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学生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中学生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中学生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现如今,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诱惑,对于他们的德育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学生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 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习惯。

5.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方案内容1. 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守纪守法、诚信守信等优秀品质。

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文明活动、主题讲座、德育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2. 实施德育课程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好习惯。

德育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 建立良好的校园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和规范,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

4.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德育问题,共同制定学生德育目标和培养计划。

通过家校共育,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习惯。

四、方案实施步骤1. 制定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

2. 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校园文明活动、主题讲座等。

3. 开设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4. 建立校园管理机制,制定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5.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德育问题。

6. 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五、方案评估和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方面来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宁城县汐子镇总校二龙中学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刻地变革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价值的突出又使人的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抬头。

2、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一些反动、淫秽的文化产品随之而来,并且影响着学校学生的管理,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体的快捷和传播面的增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能够解决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学德育面临的新任务,构建一个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德行形成规律的德育体系,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目的。

(三)课题起始时间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3、结题时间:2009年3月(四)研究的目标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行为习惯、心理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使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使中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使学校德育成为各文化课学习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基本内容1、学习上进行养成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保证学习上的良好秩序是任何学校都必须做到的,否则,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选题的意义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落实《意见》精神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内容:1、主要思路:对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实践研究法、理论文献研究等。

3途径:(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

学校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开展了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的性质“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它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立项的时间、结题时间、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3、结题时间:2009年3月(三)基本内容1、加强常规教育管理(1)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

按时起床,参加早、晚自习,每天早晨宿管员、班主任、值班老师深入寝室检查学生起床情况,学生会、学工部值班老师检查早、晚自习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2)坚持按时就寝熄灯,铃声停寝室静,严禁爬窗外出,宿管员每天坚持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考核。

2、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物摆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担当区卫生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学生会检查:分成五个部,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治安一部、治安二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门卫教师检查:出勤舍务教师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物摆、安全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检查方式:每扣1分,随时公示(公示表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一周一总评,一周一公示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农村初中生品行研究与探讨

农村初中生品行研究与探讨

一、本课题提出背景和依据(一)背景1.初中学生品行培养现状要求以品行培养为重点。

就普遍学生状况来说,他们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学生品行存在着问题,“诚朴”、“责任”等美好品行受到挑战。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有家庭、社会等外来不良影响,但更重要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问题。

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实际;有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品行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

良好品行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需要我们认识到品行培养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并把它作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重要途径。

2.社会转型时代特征要求以品行培养为重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我们面临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高度发达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对人素质有着更高要求,尤其体现在人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

同时市场经济也作用于社会道德,它既有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积极因素,又有阻碍道德进步消极因素,比如不讲真话、欺诈欺骗、诚信缺失等现象已经影响到纯洁校园,学雷锋、助人为乐、讲诚信已不再盛行,给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学生们所能感觉到社会道德氛围直接影响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无所适从。

3.特殊地域及年龄特征要求以品行培养为重点。

珠三角农村在地域与经济上存在着独特性,一方面,这里是农村,虽然借助改革开放东风,目前这一地区经济十分发达,但经济增长并未同思想解放同步,一些根深蒂固不良习惯及思想仍存在,再加上由于学校生源复杂,暂住户口学生占了30%以上,流动量大,家长来自四面八方,个体户职业不稳定和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种观念撞击也比较激烈与复杂,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正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重要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和计划市岳麓区学士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我校位于市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城乡结合部。

居民中部分人的土地随城市开发被征收,另一部分人的土地正等待被征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迅速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

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这三部分人的家庭。

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界的干扰,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多头的生源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给学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抓好我校学生的行为规,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无疑将取得重大作用。

我校自七十年代创办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

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学生升高一级学校的问题。

于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逼学生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单纯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的忽略,如果不大力加以纠正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成年后品德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广大青少年接受信息的能力在加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扩大知识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黄色、下流及其他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直接侵蚀青少年孩子的心灵,使得相当比例的中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普遍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家三大公害之一。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现状(一)、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家庭条件好、学生条件好的学生基本上都选择城学校就读,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招收的只能是本学区各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

他们多数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着。

由于溺爱,一些孩子行为欠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二)、家庭教育氛围差结合部地区的农村既缺乏城市中的文化底蕴,又缺乏远离城市农村的那种淳朴的民风。

这种地区一般民情复杂,人际关系淡薄。

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

赌风较盛,不少村民聚赌时间长于工作时间,赌博投资大于生产投资。

功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

不少家长对教育子女冷漠,对孩子的学习、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懒于过问。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他们常常将教育儿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

不少家长缺乏与老师的合作意识,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放任不管,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抱负由于衣食无忧,部分孩子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心理脆弱,好逸恶劳,自暴自弃。

如何使这些特殊环境下的孩子们在一种宽松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怎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本文要探讨,要实践的课题。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理论价值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未成年人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任,承接着建设和发展民族事业的重要使命。

在经济高速发展,传统道德文化逐渐丢失及社会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失,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从而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尤其是不少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经常炫耀自家的财富,生活上时有挥霍,学习上不用功,还时常惹是生非,不仅给他们自身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也对其他的学生产生不良的示效应,进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此时,学校管理者与任课教师如果不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形势,看清社会主流,明确人生目标,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他们就很有可能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腐蚀。

所以说,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容,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同时也是丰富《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守则》及《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手册》的涵。

四、本课题研究现状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有关行为规的研究已日臻深入,不仅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而且积极地引导了孩子们生活和学习。

从国外现有研究看,青少年行为习惯方面的专门研究为数不多。

学者们往往将行为规置于青少年道德的研究之中。

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青少年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重点研究青少年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其研究成果已经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早期的鹤琴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研究,近期菽和朱智贤等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而对于青少年行为规的研究却明显不足。

我国现行教育对青少年习惯的培养这一块还相当欠缺,人们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对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

“知、情、意、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的整体,“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青少年德育也开始受到国教育界的关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的关于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研究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云晓有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最为著名。

这些研究对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纠正坏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正面的指导作用。

五、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他们懂礼尊师,朴实厚道,珍视友谊、热爱劳动,认真学习,但是普遍有不良行为习惯。

最为明显的是,他们的公共卫生习惯不好。

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随时可见。

他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好:三、五成群蹲在凳子上吃饭,乱吐乱倒残羹剩饭,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等等。

生活行为习惯上的陋习,不仅损坏了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象,降低了人格,而且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了学校的形象。

这无疑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秩序正常的开展增添了困难,严重地阻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六、课题的界定(一)、良好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如就寝起居、就餐等;学习习惯,如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家庭作业等;劳动习惯,如晨扫、保洁及其它大型劳动等;体育与健康习惯,如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锻炼等;卫生习惯,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文明礼仪习惯,如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公共意识习惯,如公共环境意识、公共秩序意识等。

(二)、“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七、理论依据(一)《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

(二)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要归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 三)现代教学论认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青少年道德认知,丰富青少年道德情感,坚定青少年意志和毅力。

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

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八、研究目标(一)、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

(二)、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构建有效而积极的德育教育评价模式。

(三)、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九、研究容(一)、探索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二)、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三)、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评价体系十、研究假设(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我校构建全新的养成教育的实现途径和模式。

(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所有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得到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三)、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办学品味。

十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学士中学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讨论与总结。

以建立制度,抓好宣传等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轮回研究。

(一)、调查法、观察法主要利用问卷、谈话、评价分析等手段收集资料,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再现我校日常生活与行为规的培养研究情况,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文献法运用文献法对国外省市地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策略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理论与本课题研究以及本课题发展趋势的联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讲座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方案,评价总结和再诊断,以探索出一套新型的学习方法。

(四)、访谈法: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

(五)、讲授法:聘请专家和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介绍关于远程教育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不正确的观念,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六)、案例分析法: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对学习方法及模式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

(七)、自我反思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