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摘要: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度否定后被发掘的女性词人,她是宋代写就女性诗词最多的代表人之一,她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了她的一生,也向当时的封建势力发出了有力的抗击,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一部《断肠集》融入了她的血与泪,也是她一生唱出的向往爱情、婚姻自由与自主的女性悲歌。朱淑真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和大胆的言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并不惜以死抗争的女性形象,她的觉醒是她向当时男权社会发出的不满。

关键词:朱淑真;女性意识;根源

朱淑真与李清照同是宋代的女词人,一部《漱玉词》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朱淑真的《断肠集》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而李清照一度被后来的学者效仿与称赞,但具有同样实力与才情的朱淑真却被人否定。她的作品被父母付之一炬,就连她的生平资料甚至生卒年代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可见朱淑真在当时的地位。

现一般认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宋浙江钱塘人,生于仕宦人家,留有《断肠集》。虽然她的生平史上记载甚少,但从她的诗词里也可看出她的一生并不顺意。受过良好教育的她“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而聪慧的她却由于社会的约束而嫁与一庸吏,使她一下从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女跌落为一个孤独、无望的少妇。她争取无望,只得心灰意冷般回娘家以示不满与反抗。但愈挫愈勇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新欢约会!她在那样一个束缚人性的社会里,当然也得到了“惩罚”:新欢弃之,父母亦嫌之。抑郁的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虽然饱尝人生的苦涩,也执着坚守在“自己的田地”,但在那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中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年轻的她“愤然离世”,留下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香消玉殒的她也因行为的过激而给自己带来了“有失妇德”、“淫娃佚女”的骂名。这也是她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现存最早的关于朱淑真记载的是宛陵魏仲于淳熙九年(1182年)所作的序。序中“……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自古佳人多薄命,岂止颜色如花命如叶耶?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

所传者,百不存一,是重不幸也。”i[①]寥寥数笔将其一生总括,而一大作家岂能如此简略?这也是我们所好奇的。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她虽被埋没在封建势力甚强的等级社会好几百年,但却被后代学者发现并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对她的生平及地位也有了新的研究。只是她的文学创作不被人熟知,不得不说这是后人的遗憾。

在一个由男性控制的男权社会中,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和“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传统社会中,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整日被束于阁楼之上,而受同样“待遇”的朱淑真却能冲破这个束缚,用诗、词在那片看似混沌的历史长河中注入一泓清泉,用她那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一个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悲惨女子,用她那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的觉醒和自我发现。

古之诗词,表达的往往都是作者本人的思想与见解,从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作者本身。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无法考证作者在他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但我们可以通过他在诗词中的记录去推断他的思想变化与生活变迁。朱淑真亦如此,我们就结合她的诗词去认识和欣赏一下这个伟大的女性。本文就试图从朱淑真女性觉醒意识的表现和出现的根源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

一、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她的女性觉醒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时期来看:

(一)女性意识初露端倪的少女时期

朱淑真自幼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懂音律,工书画,擅诗词”,但受当时生活环境所制,严格的闺训是必然之理。她一面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面接受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就这样迎来了她的少女时期。此时的女性意识才刚刚浮出水面,虽不处于混沌之中,但也不强烈。这主要表现在她有比常人更多的追求,她对爱情和未来的幸福生活有了憧憬和希望。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她作品也大多显得轻快、自由。在《探梅》中她写道:“笑折一枝插云鬓,问谁潇洒似谁么?”多么真实与可爱,写出一个少女时的自恋与爱美之心,她的天真烂漫,毫无掩饰与羞涩正是朱淑真所特有的写照。这样的灵性恐怕现在的人们都难以企及。外貌秀丽的她在作品中也多表现她孤芳自赏的意味:“浴罢云鬓乱不梳,清癯无力气方苏。坐来始觉神魂定,尚怯凉风到座隅”

(《浴罢》)。写出她出浴之后的懒散、无力、怕冷和弱不禁风。在《浣溪沙》里一句“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写出自身的娇贵与柔弱。这都是她以一种“弱者”的面貌去展示自己,也是她接受依附男性意识的自然流露。除了对自己本身的欣赏之外更体现一种对万物的思考与感悟。如《书窗即事》一首“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春残时的景象。春来鸟儿自会啼叫,但对花的败落春天没有一丝的挽留,只有多情的蜂蝶对此有那么一点的牵挂。作者在怨春,但也是一种无奈。这首伤春之作与古人相比似乎没有那种凝重的愁。可见他作为少女的不一般见解与胸怀。

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也会在春天这个易让人动情的季节里显露无遗。且看《浣溪沙·清明》“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春天本景色怡人,让人身心愉快。可词人为何“闷”,为何“恼”呢?细想,这不分明就是一个独处深闺的少女对未来的迷茫吗?她的寂寞无聊正透露出她芳心无所依托的苦闷。正是这个苦闷显示出她的觉醒意识的萌芽:她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试看她的《秋日偶成》“初和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描绘了她心中“萧郎”的形象,希望能找到一位能诗善赋、才貌双全的夫婿与自己共和诗词。一句“心事向谁托付”的询问,看出她心中的焦虑和期盼。可见,她与一般女子的“父母之命”真的不同,这样的心思已略显她的与众不同。

(二)女性意识从依附到反抗的少妇时期

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的婚姻境况大多是不幸的,男子对婚姻尚无自由可言,可想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对爱情只能是一种妄想。有话说:“由婚姻为墙基,族性为砖石,而纲常名教则为之泥土,粘合而成一森严牢固之大狱,家长为其牢头,多数可怜的青年男女为囚徒也”ii[②],这一比喻是对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真实写照,当然朱淑真也不例外,她虽然有冲破牢笼的意愿,但这时终究没那个能力。

她满腹才华,有着和男子一样的抱负。在《春日亭上观鱼》中写道:“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吾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龙门”一向喻指男子科举登第,这是男子的特权。而女子作为男子的附庸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权利的。她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志终因礼教的束缚而化为泡影。但她不会就此而止,她有精神的寄托,那就是未来的丈夫。乖巧的淑真接受了“父母之命”,

带着自己的志向和少女的憧憬与希望嫁给了父母所选之“佳婿”,婚后,她对丈夫抱有很大的期望,她把“时来天地云雷兴,起作人间救旱霖”(《卧龙》)的鲲鹏之志寄托在丈夫身上,希望他能为人间普洒甘霖、为百姓做贡献。这也正是她的雄心抱负。仕途难免会有磕绊,但她信心满满,一再鼓励丈夫:“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鸿鹄羽翼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骂人移学东轩》)。让丈夫这块“玉”不要害怕不成器,只要羽翼养丰满,拥有了足够的才情,那得志是早晚的事。可见,有多伟大的胸怀与气度,胜比男儿。

但是,她的丈夫不过一俗吏,即便得到了职位,也只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浊物,哪可与清高的淑真相比。他对妻子的才情不能欣赏,更不用期望夫妇相互酬唱之乐了。留给淑真的只能是“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载”(《舟行即事》)的失望与落寞。他被丈夫冷落,但更让视爱情为生命的淑真接受不了的是丈夫又觅“新欢”,自己满腔哀怨又无处可说,只能“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新秋》)了,她陷入了无限的孤独之中,一年四季对她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符号,只能徒增悲伤罢了。她把这一切的感受都述诸笔端来记录她一年的生活。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少女时的轻快与喜悦消失了,只有那“已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空楼”(《春夜感怀》)的孤独。生机勃勃的夏日,本应对生活有一种热烈的追求,可她呢?“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其三》),这不同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至少李白还有明月、影子相陪,而她却只能等到有月之夜才能相伴,这是何等的漫长。月明朗朗的秋夜,我们不奢望她有刘禹锡那样“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胸怀,但至少应有观玩吟赏之乐吧!可惜的是只能对月伤怀:“倚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菩萨蛮·秋》),月亮都有圆的时候,可作者那梦呢?会有圆的那一天吗?自然只是空想。即使万家欢乐的除夕,她也是“独坐頻斟守岁杯”(《除夕》)。她一年的生活中,“孤独”构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最后看她著名的词作《减字木兰花·春思》“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一连五个“独”字,展示了她内心无限的愁苦与孤独,哀莫大于心死,她发出这样的五“独”之声,可见心中有怎样的哀愁,一个人的生活本属不易,轻寒又来惊扰,自己只能整天以泪洗面,愁苦与病相袭,即便是空幻的“梦”都不让人做成,给人留下无尽的心酸。

在这种被失望和孤独包裹之后的是她对“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愁怀二首》)的怨恨。在愁过之后,她恨,

她怨:既然不是同类人为何勉强在一起?这岂不都是“东君”作主的缘故吗?“东君”既不给做主又怎样要求与“羽翼”不同的人来共枕眠呢?她向替她做主的父母或封建社会伦理纲常提出了质疑并做出了反抗。于是她毅然舍弃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归居娘家。“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受此工。宁可抱香枝上死,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是她不委曲求全,迎合世俗,与其决绝的悲愤之声。她一开始的依附男权社会到婚姻不满而进行反抗,这是她反抗的开始,她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升华。

(三)敢于追求爱情,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意识的升华

她有着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哪怕背负“不贞”的骂名也义无反顾。婚姻的不幸使她弃夫而去,但她并不像传统妇女那样将自己比作“蒲草”“女萝”,而是以梅自况,梅花冰清玉洁,气质高雅,绝尘脱俗。她咏梅,自然也是自咏。在《山脚有梅一株地差背阴冬深初结蕊作绝句以寄之》中有“寄语梅花且宁奈,枝头无雪不堪看”,全句描写梅花生活在受人歧视,遭人冷眼的环境中,但再恶劣的环境仍勇敢开放,傲立于风雪中。这也正是她这一时期的写照。古代女子出嫁后是不能回娘家的,除非特殊情况下有夫相伴。但朱淑真不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迫回娘家,她是自愿且一心想与夫断绝的心境回到娘家,这一“壮举”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也就注定下半辈子会生活在社会的歧视与人们的唾骂中,但这有何妨!她豁达地唱出:“妇女虽眼软,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怀》)。这与“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道出了她的执着、坚强与大胆,并大声表达不向环境屈服的勇气与决心。

她虽“亦非良妇”,但还是大胆追求爱情,她回娘家之后,既没有消沉也没有一味沉浸在夫家时的愁苦之中,而是打破女子“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寻找自己的所爱。她也另觅新欢,并与其约会;在《清平乐》中,朱淑真描绘了自己与情人携手游湖的情景:“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一个“恼”字写出女子那种口是心非的欢快感,一阵细雨将其困在了湖上,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女子按耐不住内心强烈的爱意与情人相拥,并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细想:路上行人那么多怎会注意一对普通的恋人。分手之后,回到家中仍沉浸在约会的喜悦之中,也懒得修理自己的妆容。描写如此露骨,她的不被理解并不只是她行为的出格,更是她诗词中描写的直露,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不啻

为一颗原子弹的杀伤力。人们也大都见而避之,这也是朱淑真被淹没的一个原因!但从女性的视角去看,她只不过是将内心世界“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感情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iii[③]而已,这有错吗?那幽会时的温馨甜蜜,她的娇嗔与大胆,感情的热烈与奔放,甚至连士大夫都望而却步的行为她都全然不顾,只凭爱情之火燃烧,显出她生命的价值。对传统女性来讲,爱情、家无疑是她生命的全部,淑真弃冰冷的家而求爱情的举动也正是她所追求的人生之所在。

在《元夜》中,“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蜇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在那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元宵节,新的一年开始了,有很多要忙的事,回首过去的一年,有许多回忆恍如一梦。此处的“新欢”常使我们浮想联翩,到底是作者的新恋人呢?还是新的一年?就留给后人去想像了。真希望月色总是这样的朦胧,能够拥有片刻的温柔缠绵,让瞬间的美好成为永恒。只在看灯这会儿得以短暂相聚,没心思赏玩灯会的热闹,因为要好好珍惜这次聚会,明年即使还有灯节可未必有机会相聚。可见她的性格!她尊重自己的感情,没有一丝的掩饰。她爱得真诚,爱得美丽又痛苦,爱得大胆又心酸。在《江城子·赏春》中,“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时当春日,词人独对孤樽,或许欲以解闷,不想这料峭“春寒”勾起了她对“前欢”的回顾。这“前欢”应当是往日与恋人聚会欢乐、花前月下的欢歌。情人离去寂寞无欢,只手把梨花,泪水横流满面。不忍看恋人离去于是含泪无语、呆看青山。梦魂之中,水云之间,与伊人绸缪纤绻,悄然无语。梦中欢情如水云渺渺转瞬即逝。一觉醒来,愁恨如故。面对眼前的寒衾,辗转反侧倍感懊恼,又无济于事。于是从那饱受创伤的心灵深处发出“天易见,见伊难”的哀叹。好伤感的词,好凄凉的处境。经受那样的思念之苦最终还是被抛弃,新欢的离开使她彻底的绝望了,她不愿再在那痛苦的世俗社会中继续忍受爱情的苦痛,决定与旧势力做一个彻底的了断。刘兰芝被迫再出嫁赴水而死,但她却是一种与恶势力对抗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斗争精神。

这些都是她敢于追求爱情,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见证。女性觉醒意识进一步升华,达到一个高峰期。但这也是造成她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二、女性意识觉醒的缘由

朱淑真在她那个年代可能也只是官宦人家的一个普通女子,即使早逝也不会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但为何她能有如此的胆识与气魄去与庞大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呢?她的女性觉醒意识又何以出现?现从两方面来探讨她觉醒意识出现的根源:

(一)文化修养的积淀

朱淑真虽为女性,但因“父母兄嫂均解翰墨”,从小就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加之其“幼警慧”,才情富丽,喜读诗书。因此,她对音律、书画甚懂,尤其对诗词擅长,具备了相当高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这种艺术修养的积淀在她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心理上烙上了浓重的人格色彩的印记。她有着甚于别人的对精神境界的浓烈追求。有着火一样的强烈愿望,有着更为顽强的生命力的体现。她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优裕和夫贵妻荣的名分,而是拥有和男子一样的“龙门”之志和对真挚爱情的无限向往(毕竟她还是一女性)。这足以证明她的不平凡。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的富裕。生于官宦人家的朱淑真,在家庭的保护下没有受到整个社会环境对于女性身份的沉重打击,她自然率真和个性生命得到合乎天性的发展。同时,她也不必为生计而苦恼,不必为物质上的追求而奔波劳累,这是她的女性意识出现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这种物质上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才会去追求精神的满足,才有足够的条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相对于普通人的反抗,障碍会小一点。

其次是社会的压迫。淑真所处的正是程朱理学思想盛行之时,人们思想被严格控制,淑真虽有家庭的庇护,但社会环境所致还是有深刻影响的。这也是她一开始依附男权社会的原因。妇女的压制虽不断加深,但当时国家发生连连不断的战争。借鉴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或许就成了在朱淑真自由之芽能够破土而出的小小助推器,同时也正说明了压迫越深之处必有反抗,且反抗愈烈。从淑真抑郁而终的结局也可看出当时女性受压迫之深。

朱淑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和考证,但就其本身来看,朱淑真在她短暂的一生里,期望过,爱过,绝望过,怨过,恨过,痛过,这一切只是因为想拥有一份美满的爱情,为此不惜搭上自己的生命。然而最终也没有实现,还被历史文人批判了数百年。我们说她的一生是可怜的,但比起历史上无数的墨守成规的女性来说她是有价值的,即使前期被人批判至少人们记得她,哪怕

在当时讥讽是“无仪”,这却是她的本来面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她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断肠集》与《断肠词》。我们看她不仅是一个与旧势力斗争的女性,更是一个词人,一个拥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才女。她的不幸无法宣泄,她的才情无法施展,故只能借诗词来抒发她的清苦、寄托她的理想。

三、朱淑真在词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作为一个词人,她足以与李清照相媲美。但作为一个与封建势力相对抗的女性,朱淑真却远胜于李清照。这可以从李清照的被认同反观出来。

李清照被当时的历史所承认,这种“承认”却“多不是凭其自身的深刻以及那一时代所特有的真实‘闺阁气’,而是凭其雄健的气概,男性般的气魄,男性所赞许的雅正等”iv[④]。这样的表彰也正是因为她合了男性的诗风、词风,这种接纳也恰恰是她不能代表纯粹女性意识的说明。朱淑真则不同,深受婉约派风格影响的她,写情写景细致入微,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出客观景物的优美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细微多变。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将女子的心灵空间和细节描写到了极致。将所描绘的意象渗入自己的内心感受,宛曲回环,缠绵惆怅,在不经意间将作者的体验呈现给读者。虽然多人评价她的诗词有内容狭小和思想深度不够之缺陷,但在封建社会那样的环境下,像作者这样的女子都被局限在闺阁之中,没有对围墙以外生活的切身体会怎会写出忧国忧民的大作,何况作者一直苦于自己的生活,情感难以找到出口,只得自叹身世,对现实充满失望和独居的寂寞,故以“断肠”命名。而这样的自叹身世才正是她的亮点。她的诗词比那些“男子作闺音”所写的诗词更真实,更能突出女性的特色,少了些矫揉造作,丰富了对女性的描写,这不得不说是女性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只局限于闺阁庭院,她也有对历史的吟咏,对英雄的评判,以一个柔弱女子的视角去怀疑历史,表现出可贵的辩证精神。在《读史》中:“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王霸漫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她认为历史是成功者的历史,史家不可能据实而编,因此后世人常被期瞒。所以不能仅凭成败论英雄。她对项羽的评价是“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辩证地指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此外,她对农民也有所描写,对农民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压迫的惨痛境况都有所反应,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同情。这是她不拘于世俗的生活而是超越不幸,走进历史,走进社会的独特进见解与冲击传统的壮举。不

得不说这是她的伟大之处。她的词也不断被人研究,成为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

她是一个伟大的词人,她为历史做出了贡献,但她是痛苦的,因为她已经觉醒。相比较“沉睡”的人她承受着更大的精神苦闷。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生命的意义上讲,似乎也害了她,不幸的她整日被精神摧残却又无能为力。正如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像鲁迅笔下的那个铁屋子里醒了的人。她就与鲁迅、屈原一样,正因为看透了一切才会想去改变它,可在那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面前就好比是沧海一粟,于是才会觉得痛苦。陷入巨大的孤独之中,一生抑郁,因此带来了自身的毁灭。她的痛不仅是生活的痛,更是灵魂深处的痛,也是整个社会的痛。

“痛”归痛,只是在她骨子里有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执着、坚强而又神圣的灵魂追求,体现了她一生的价值。作为一个女性她是我们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先驱,她的壮举让每个人汗颜。而作为一个词人,她的诗词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空缺,可谓功劳卓著。她的伟大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只能不断深入地去学习她才能更进一步地接近这个神秘的女性。

注释

i[①]张爱良.从“断肠”诗词看朱淑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10页.

ii[②]黄红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J].理论月刊,2006年,第1期:125页.

iii[③]赵丽.论朱淑真悲剧的根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29页.

iv[④]邓姗姗.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世界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1期:57页.

参考文献

[1]伍小运.朱淑真作品中女性自我价值的观照[J].学习与思考,2011年,第6期.

[2]邓姗姗.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世界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1期.

[3]黄亚清.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3卷,第1期.

[4]孙艳红.朱淑真的女性自我情节透视[J].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5]代志强.朱淑真词中表露的女性主义情感倾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3期.

[6]吴爱月.重重藩篱中的女性悲歌——评朱淑真作品的女性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7]张爱良.从“断肠”诗词看朱淑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8]黄红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J].理论月刊,2006年,第1期.

[9]谢萍.哭损双眸断尽肠——试论朱淑真诗词中的自我形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0] 赵丽.论朱淑真悲剧的根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29页.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对比研究 摘要:《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两部著名的经典长篇小说,并且都以描写女性的命运为重要内容。通过这两部小说,研究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发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代表的女性,在爱情和生活中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对自己的爱情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虽然,她们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探索具有同样深刻的意义。本文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对《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比较分析。两部书中的女性都走了一条反抗旧的、腐朽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争取理想、爱情和个性解放的道路。她们大胆的追求爱情与人格的独立,反对封建势力下对女性的禁锢同样执着、热烈。文章从黛玉的恋爱与奴婢的反抗中,我们看到了与传统女性迥异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的凸显,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还只是一种朦胧的追求,但毕竟代表了一种新的观点,她们争求着平等,渴望着自由。而安娜不仅艳丽迷人,雍容优雅,而且表里和谐,还以其精神的美而具有魅力。她真挚、单纯、自然、善良,同时又有旺盛的生命力,炽热的感情和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在卡列宁那儿安娜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虚无的婚姻。安娜生活在不幸的婚姻中,她追求新的爱情,正是要求平等的一种追求。平等意识的觉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女性的解放首先应从精神层面上展开,只有当一个女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的时候,识到自己与男性一样应该而且可以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两性伦理关系,女性解放才有可能。 关键词:女性意识;平等;自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冕.(miǎn) 折.腰(shé) 瞥.见(piē) 琉.璃(liú) B.虔.诚(qián) 摇曳.(yè) 恍.若(huǎng) 劫掠.(lüè) C.娉.婷(pìn) 勃.发(bó) 妄.想(wàng) 呢.喃(ní) D.亵.渎(xiè) 旁骛.(wū) 调.和(tiáo) 禅.师(ch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组是() A.阴蔽臆断栩栩如生心惊胆颤 B.驿站研丽心灰意冷揠苗助长 C.愚蠢陨落言简意赅养精蓄锐 D.吆喝庸绿泱泱不乐义愤填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手术室的门紧关着,等在外面的家属们如坐针毡 ....,度秒如年。 B.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悉心指导我一遍遍修改作文,她真是吹毛求疵 ....。C.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 享天伦之乐 ....。 D.他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收到病人送的锦旗,“妙手回春 ....”“华佗在世”“悬壶济世”……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精彩篇章。 B.扫黑除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长远的政治意义。 C.《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D.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提供了无限可能。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比喻) B.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排比) C.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拟人) D.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诚信,我做到了吗?(反问)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②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 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 ④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 ⑤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 ⑥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 A.②③④⑤①⑥B.②④③⑥⑤① 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④③⑤⑥① 7、诗文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沁园春·雪》中以动写静,描绘景色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无题》中,用谐音表明相思之苦,后也用来赞扬老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丑奴儿》中表明报国无门,心情愤慨无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缪贤举贤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女性诗歌是“女性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何为“女性文学”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文学”被泛指为女性写作的文学,即使在国外,“women’s literature”也是一个被长期使用的“熟语”。大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涵盖范畴被自觉地约小,特指由女作家、女诗人创作的,表现女性生存和生命经验的作品。 评论家陈超对翟永明的研究最为系统,他曾有一种对翟写作的分期归纳: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历程。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意识主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385-01 一、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萌芽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发现,极大的唤醒了人的性别意识,一些女性作家陈衡哲、冰心、冯沅君、石平梅、凌叔华、庐隐、萧红、张爱玲等逐渐登上文学的舞台。在1918年,陈衡哲《新青年》发表对话体小说《老夫妻》真正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突破男性作家的藩篱,作品中细致地表现出女性内心世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性的压抑,寻求女性自身解放的自由意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树立起女性文学的旗帜。 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人生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是她们最为关贴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冰心用“爱的哲学”提出改变旧家庭、解放妇女、建立一个新的生活的出路,开出建立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的药方。妇女的生活现状,妇女地位进行全面的审问与思考都体现出这些女作家鲜明与独特的女性体悟,从自身经历女性出发以独特的视角抒写社会、表现自我仍然是是驾轻就熟。庐隐的《海滨故人》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苦闷彷徨的心理。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最终毁灭的娜拉形象在白薇的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们的创作极力表现妇女的人格尊严与抗争精神,要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追求人的自身的解放,对吃人、愚昧的封建制度进行抨击,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旗帜。 伍尔夫在她的专著《一件自己的屋子》中曾说,女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一间房间,有一定的独立物质基础才可以达到文学作品的写作的条件,一间屋子是做为女性主体一个想像的空间,精神解放和话语创造的空间。而在五四时期,不管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未达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女性的经济独立远远物质独立到支撑自身独立的程度,在“五四”大浪的逐渐退潮中第一代女性作家也由兴盛走向沉寂。 二、战争形势下,女性意识的逐步弱化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女作家开始抛弃以自身经历出发以独特女性的视角抒写社会表现自我抒写转向更为广阔描写满身热血的革命女性和女性的革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种特色鲜明的女性特征。这时期的女性作家开始淡忘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特质,性别意识逐渐弱化,女性作家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不再为个体的情感所左右,女性由小我迈向工农大众的革命之路的大我。丁玲的《韦护》中的丽佳为革命牺牲爱情的思想。庐瘾的《情妇日记》中的美娟抛弃爱情至上的生活牢笼,毅然决然的前线做一名救护队员等,以粗犷的笔触描写了革命女性和劳动妇女的豪放品格。 战争成为主流的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背景下,抗战以后到建国前期,以丁玲、张爱玲、苏青、梅娘吴瑛陈敬容吴敏等为首的女性作家,构成了四十年代令人惊叹的女性创作的独特景观。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在解放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双向发展着。“革命”“救亡”时代中解放区大部分女性作家关注民族命运,作品中反叛意识和抗争精神,同男性作家一样担负起社会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女性创作的精神内蕴。萧红、丁玲等关注女性个体转向关注女性群体的命运,拓展了女性自我的视野,由成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 在沦陷区,张爱玲从女性视角自觉审视女人与男人,对禁锢女性的封建制度及传统思想导致畸形婚姻与变态性心理发出的强烈冲击,显示了女性对“女人本性”的自觉思考,呈现出女性少有的自醒的危机意识。与张爱玲同时期的苏青、潘柳黛和梅娘,她们作品表面看来似乎写得是乱世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女性自省审美视角描写社会事态和人性,但主旨上仍是对女性本体人生遭遇的刻画,这是五四时期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延伸和发展。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被人们称作“20时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除社会因素外,萧红的女性意识来自于她人生的种种苦难经历,她将这些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来展现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及她们艰难的生存环境。她的作品,鲜明的以女性意识来关怀女性的生存、爱情、命运。本文就简单的探索萧红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中古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一直处在弱势的地位,“男女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民主、科学”的大旗直指封建礼教,封建父权意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女性意识逐渐得到觉醒和重视。五四运动给萧红的文学之路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她的作品在关照“人”的解放下展现出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以她亲身的经历来表达女性的心声。她描写劳苦的被侮辱的女性人群,她将女性的苦难置于民族、社会之中,普遍的呈现她们的生存状况。 2、良师益友鲁迅的影响:鲁迅是萧红的良师益友,萧红受鲁迅的影响很大。萧红在文学创作上吸收了鲁迅的技巧,秉承了鲁迅风骨,但她又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文学创造力,具有鲜明的创作特性。她对麻木愚昧的封建妇女做了深刻的揭露。 二、内部因素 1、童年的影响:萧红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在《呼兰河传》中可见,在她的童年中就只有外祖父给她疼爱,而她的父母亲人却没有给她任何的温暖和关爱,甚至还有外祖母对她的虐待。虽然这些都是童年模糊的记忆,但是却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个敏感多愁又孤傲叛逆的人。 2、爱情婚姻的带来的意识觉醒。萧红在童年时就是一个孤傲叛逆的人。在她上初中得知包办婚姻后,她毅然的离家到北京求学。但是后来讽刺的是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逃离的未婚夫同居并被当作人质留在旅馆的经历让她认清一个现实:她战胜父权离开家庭,但却终究被男权社会所束缚,只恨她不是一个男人。之后她以为她和萧军是真爱,她为萧军全身心的付出,真心的爱着这个男人,愿意为这个男人柴米油盐,苦守清贫与饥饿。而她真心的付出却换来了萧军无尽的背叛与折磨,最终也只得离开。感情的经历让萧红明白一个道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繁重的。所以她的女性意识开始成熟起来,并且通过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是悲惨的,但是也因为这些坎坷和悲惨使她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并成长。

《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田佳宁 摘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了一个色彩绚丽的女性人物世界,其中就包括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和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的人物形象。所谓女性意识觉醒就是女性在客观的世界中,对自身的价值、地位的主观意识觉醒。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邢夫人和鸳鸯、袭人与晴雯、尤二姐和尤三姐这四组经典形象能够非常鲜明的突出女性意识的对立,更能体现在当时封建礼教的背景下,女性意识与时代对抗的伟大。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人物对比 引言: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一直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在残忍的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比如缠小脚、一夫多妻、借妻生育等陋习,不仅对于女性的身体,对于女性的精神上也是很大的折磨。即使到了相对比较开明的明朝和清朝也有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这就像一把枷锁,牢牢地把女性的精

神囚禁在监牢中。而女性意识作为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历史中就一步步的瓦解了男权至上的封建礼教社会。下面就结合《红楼梦》的几个经典形象浅谈女性意识的觉醒。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林黛玉作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额形象,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她有如天上仙子一般的美貌、有湘娥啼竹素女愁的感伤,有李清照般的才华,最重要的是有敢于蔑视权贵的独立自主的思想,总的来讲,林黛玉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然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经典的传统主义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态度选择无条件遵循和绝不质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选择明哲保身。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好像都信奉一种“中庸”之道,此处并不是完全否认中庸之道,而是如果过分的强调中庸之道,则会造成人们先天创造力的流失,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尤为重要。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场景,就是元春省亲之时,黛玉宝钗二人各作诗一首,林黛玉的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语言简洁大方,诗中既礼貌的表达了对于元妃到来的欢迎也将景色描绘的生动形象,寓情于景。而薛宝钗所作的诗则华而无实,用典颇多,刻意的去赞美皇恩浩荡和元妃归省,总之目的性极强。 黛玉就是一个敢于追寻自我的形象,在大观园也是独树一帜。宝钗则是小心谨慎,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触犯了封建礼教。《红楼梦》通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觉醒

爱情婚姻是文学领域古往今来永恒的主题之一,代表着人类的最大幸福和美好未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写爱情婚姻的可谓汗牛充栋。《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是写爱情的文学杰作,作为爱情缔造者的一方——女性都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描写了她们爱情的幸福甜美,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及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 一 《西厢记》在爱情的追求上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花落水流红”引起的“闲愁”是什么呢?是红娘所说的“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不是。因为在第一折的楔子中,老夫人交代过:“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既然终身有主,为何“心中无限伤心事”?原来自己要嫁的丈夫郑恒是个人品卑劣的人。从第五本第三折郑恒争婚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纯粹是一个无赖:既会造谣,凭空捏造张生中举后做了王尚书家女婿,以骗娶莺莺;又会使野,要将莺莺“着二三十个伴当,抬上轿子,到下处脱了衣裳,赶将来还你一个婆娘。”莺莺是为自己将来嫁非其人而伤心发愁,她想追求两情相悦的真正爱情。这是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蔑视门第和权势的。她在佛殿与张生邂逅相遇时,对这个陌生男子的注视,并没有感到害羞或者躲避,而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临走还“回顾”、“觑末”。这与崔莺莺以前“往常但见了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退;但见了那人(指张生),兜的便亲”的表现很不一样,她已经感觉到对方磁石般的吸引力,对张生萌生了爱慕之情。她这一“回顾”与“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封建礼教箴规是相违背的。而且事情发生在佛寺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和

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济宁市二O一一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l-5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晖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kǎi歌。 卓.kǎi 改为 2.按要求填空。(6分) ①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 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中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②古诗给我们以人生启迪。杜甫在《望岳》中抒发了“,”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发出来“持节云中,”的浩然长叹。 ③请写出古代诗人以“月”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连续两句)的句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B.今年6月11日,我市将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今年6月底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正式通车为标志和起点,济宁也将步入“高 铁时代”。

4.《简爱》 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 的女性。(2分) 5.右图是2011年5月13日公布的“健康山东”宣传标识。请认真观察,写出它的构成与创意。(2分) 构成与创意: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3分) (二)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得分 评卷 人

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

女性意识的觉醒 i=r 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 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20 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 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 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 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 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 后现代”色彩。 、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 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

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 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女性艺术。” 称为 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 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 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到新中国成 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因此,在艺术文化领域,女性自身文化符号特色依然存在创作自觉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禁锢被打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我国的女性艺术力量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壮大。女性艺术家逐步开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境和情感抒发。受西方女性 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女性自我追问和试 图自我确认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心理。这些矛盾来自传统、家庭、性别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语境。 1990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绘画专题展——“女画家的世界”, 标志着“新生代”的女性画家登上画坛。这个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使中国女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渐自觉地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并把关注的重点转变到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表现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 由于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这个时代的女性画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艺术习惯和审美标准。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女性艺术家广泛的使用,女性艺术在多个领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这些女艺术家有在绘画领域里的申玲、喻红、夏俊娜、刘虹、王彦萍、蔡锦、等;有使用装置或雕塑手段的姜杰、陈妍音、张温帙、向京等,她们展示着属于女性的视野和艺术

女性意识觉醒

"天下兴亡 文件类型:DOC/Microsoft Word 文件大小:字节 更多搜索:quot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关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思考 吴春梅 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近 代妇女解放问题的提出,乃至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妇女回家论"或"阶段就业论",它 实际上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女性话题的改变,以及隐藏在其后面的女性 地位的变化.回顾百余年来中国妇女的解放历程,分析其演变轨迹,无疑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当今妇女问题的有关论点. 一,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 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早在1928年,陈东原在其《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三千年的妇女生活,被宗法的组织排挤到社会以外了.……宋代尤其是急转 直下的时代."其实,中国中古时期社会观念较为开放,妇女生活相对自由.而"唐宋时 期的政治环境与思想环境比较宽松,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禁锢也不严.即以妇女改嫁为例,不仅不加禁止,反而是鼓励提倡的,皇室,名门妇女夫死改嫁或离异改嫁者史不绝书,野史载之者尤多".也正因这样的环境,唐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礼教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与明朝时程朱理学被推到官方之学的地位密切相关. 明代对女子的压抑,是比较严厉的,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 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 当然,关于古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如美国学者高彦颐 的《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即持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她指出:"五四"以来,"将女性受压迫看成是中国封建父权过去最突出之处.这一公式渗透到了各个

(完整版)近五年武汉市中考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5 年武汉中考语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 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 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 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 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 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 号是 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 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 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 “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 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 “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 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 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 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 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 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 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 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 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3.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 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 分) (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15.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4 分) 1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铁凝的《玫瑰门》《玫瑰门》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而且,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玫瑰门》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文学意义。 《玫瑰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距离文革结束也已有十年之久,而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推介,中国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不再是一种空喊“男女平等”的假象,而是从深层次上发掘女性的思想和价值,这一点在《玫瑰门》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铁凝把小说的主要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时期,但书中表达作者对文革的看法显然是次要的。作者是要通过文革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来拷问女性的灵魂,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女性的意识,而这一过程又是从无性别或者说是超越性别的角度来进行的。正如铁凝在其卷首语所说的那样“我设想这大约归结于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做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的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 对女性意识的揭示当然要以描写女性为主,同样也会写出女性的矛盾冲突。小说主要描写了四个女性人物: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和姑爸。通过这四个人之间和她们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来揭示女性意识。

《玫瑰门》的叙事是以司猗纹的一生为主线,写了这一家庭三代女性的不同遭遇和复杂心态。小说的确写到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但构成《玫瑰门》的独特性应该不在于此,因为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较量也好,写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也好,我们在前面的小说中已经读到过了,而重要的是铁凝在这里更写了女人自我的内心较量,一个社会化自我与本真的自我的较量。人们既然称《玫瑰门》写的是一场“玫瑰战争”,自然就会关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像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以及姑爸都是个性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司猗纹无疑是铁凝用力最多的一个形象,也是这部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这个人物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是铁凝的一份贡献。这个人物的内涵是复杂的,因为复杂才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最初,评论家们仅仅注意到司猗纹的“恶”。显然,在小说中,司猗纹的确有很多的“恶”行。如裸露着身体闯入公公庄老太爷的卧房,以乱伦的方式来压住公公的气焰。如她处心积虑地设置“捉奸”的场面,让儿媳竹西与邻居大旗的私情暴露无遗。所以司猗纹被认为是一个“被扭曲的人物”,或者把司猗纹的一生概括为“追逐着虚幻的荣誉”的一生,而“最后获得的仅仅是廉价的自我的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家们从司猗纹身上看到的东西就更为丰富。比如荒林的观点就比较有代表性。她认为:“司猗纹的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女性的从身体到身体的经历,而且是女性与社会、身体的纠织关系,在其中如何确认自己。她的故事可以说

元明清女性意识的觉醒

提起"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等名词,人们自然会想起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化和女权运动影响、推动下的我国两次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潮:五四时期和新时期。诚然,这两次文化思潮的勃兴是基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以男性权力为中心这样一种事实,是女性寻求自身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表现。尤其是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更是把目光对准了探讨女性自身价值、命运、感觉方式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把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任何一种文化思潮的产生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我国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深化。这些女性自身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反观出当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女子的心路历程。同时,她们也促使更多的女性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呼唤着更广泛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时代的到来。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元朝是异族统治时期,统治者本身的封建伦理纲常观念淡薄,但是随着封建统治的进一步深入,他们逐渐认识到了用封建教义统治、约束人们的重要性,于是重新提倡宋代所形成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束缚人性,巩固其封建统治。明清时期朝代的更迭并未能改变这种专制的统治,相反,以理学压制人欲的态势有增无减。虽然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但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男权统治却成为女性身上更重的枷锁。"女性基本的生存权利和愿望几乎被男权主义抹煞和替代。"[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重,反抗也就越猛烈。因此,元明清时期表现女性受压抑、受迫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女性在压迫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争取个性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从这一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时代缩影的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深化。一《西厢记》是元代描述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名篇。作品塑造的崔莺莺可谓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自主婚姻、反抗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在她身上显露出女性意识觉醒的萌芽。崔莺莺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她敢于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争取自主婚姻上。封建时代的女性始终处于儒家礼教的严格管束中,恪守"三从四德"。在婚嫁上,年青女子毫无自主权,根本不存在与男子从相互倾慕到结为连理这样一条以爱情为纽带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合乎"理法"的正常途径。相国小姐莺莺从小就处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教约束下,她的命运同众多女子一样完全操纵在封建家长手中。父亲生前为她定下的嫁与郑尚书之子郑恒的婚约是她"理"应遵循的人生轨迹,受过多年封建教育的莺莺深深懂得这一点。然而,以礼教压制人欲是违背人性的,封建家长的严格管制又怎能禁锢少女渴望爱情的心灵?自从在佛殿上与张生一见钟情后,爱情的种子就在她心中萌芽,青春的觉醒唤起了她心中郁积已久的热。,感情的驱使,追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使她鼓起勇气接二连三的向封建礼教、传统婚姻发起了挑战。然而,反抗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莺莺个人而言,礼教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是其无法轻易逾越的鸿沟。孙飞虎围寺,母亲的承诺曾给过她一线生机,但之后母亲凭借权威公然违约终于使她领悟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是无望的,幸福要靠自己争取。经过"传简-叛简-赴约"这一系列夹杂着深刻自我斗争的波折后,莺莺毅然抛弃了传统婚约,选择了自主婚姻,并且做出了在封建社会看来是大伤风化的婚前以身相许的举动,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最猛烈的挑战。这在当时看来是很让人警醒的,是其反抗礼法的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其次,以个人情感为婚姻基点,藐视家世利益,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专一爱情,是其女性意识觉醒的又一突出表现。恩格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ēn)包庇.(bì)汗流浃.背(jiā)深恶.痛绝(wù)B.绽.开(zhàn)脸颊.(xiá)一丝不苟.(gǒu)锲.而不舍(qiè)C.胆怯.(què)炽.痛(zhì)梦寐.以求(mèi)气冲斗.牛(dǒu)D.顷.刻(qǐng)校.补(jiào)鲜.为人知(xiān)鞠躬尽瘁.(c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左右逢源漠不关心肆无忌惮强聒不舍 B.翻天覆地脍炙人口世外桃源提心吊胆 C.侧隐之心戒骄戒燥无与伦比谈笑风声 D.袖手旁观销声匿迹苦心孤诣断壁残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A.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 B.鲁南高铁临沂北站主体工程于2019年5月6日成功封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 施工者鲜为人知 ....的感人故事。 C.有大雾的清晨,沂河两岸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后,扑朔迷离 ....,连中国地级城市第—高塔“临沂塔”都看不清了。 D.虽然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每周多次去医院做透析维持生命,但他依然锲而不舍 ....,创作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建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园子里长满了榆树,细细的,干干的,举着飘飘摇摇的榆钱。 B.清晨,一辆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飞驰。C.金秋第一阵北风扫过来,海面亮起一片银圆般的浪花——大虾成熟了。D.这些可怜的东西(指大虾)不知道,漫漫的旅途上到处都撒下了天罗地网。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②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 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 ④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 ⑤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 ⑥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 A.②③④⑤①⑥B.②④③⑥⑤① 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④③⑤⑥① 7、古诗文默写填空。(十句当中任选其中的五句)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下见小潭,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我国以来,这种女性主义理论就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对我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的改进,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和理论视角。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接轨,表征着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对人性的深层探索,表明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的内涵与理论出发,梳理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女性主义的某些理论来解读作品,深入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挖掘出女性意识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以求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建构女性文学。一、引言。归纳总结学术界关于“女性意识”这一重要命题及与之相关命题的研究成果,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女性意识”进行研究阐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正文。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第一部分:从女性意识的内涵阐释及理论渊源出发,辨析在女性文学批评里歧义很多经常引起争论的几个文学概念,借鉴当今学者对这些概念的种种理解,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参照物,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具体分析了女性意识的内涵:即对女性经验的强调;女性要求平等自由的政治诉求。通过对异域化女性主义的阐释,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轨迹。第二部分:梳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衍变过程。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文化背

景以及历史的各种因素形成了传统的女性意识;具有现代性质的女权启蒙思潮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内在探寻导致了女性意识的消融;当代女性作家在对男性中心文化霸权的解构中建构女性空间和女性意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为下文对当代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分析做好铺垫。第三部分:阐释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这一部分是论文论述的重点。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出当代女性作家在她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即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无情消解的围城意识;用批判的眼光对女性自身的弱点进行剖析的自审意识;凸显女性生命本体的性别意识;触及女性生存和精神文化处境的孤独意识;女性挣脱父权文化和男权文化束缚的逃离意识;拯救女性于孤独荒诞的生存困境之中的黑夜意识。第四部分:为了突破以往的文化观念对女性文学的批评方式,更好地建构女性文学,提出迈向“双性和谐”的文学理想境界;与超越自身性别局限的“超性别意识”。女性意识的发展对保持文化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活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深刻揭示了处在男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对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文学形态进行了性别意识的启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涵与审美经验,彻底动摇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传统。但随着文学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女性写作的文化消费倾向日益明显,女 性文本中的私欲放纵、情感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女性身体”沦为欲望的代码,远远超出了理性伦理的界线,从而跌入男权意识和商业主 义合流设置的陷阱,成为满足庸俗大众趣味的低级读物。女性意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