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与建议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或监护人工作需要,他们被迫长时间留在家乡或农村地区,与父母分离,并与亲情、教育和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产生联系。

本文将讨论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这个群体的处境。

一、留守儿童的存在性问题1. 家庭照顾不足:父母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导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照料。

孩子从小就要自我保护和照顾自己,可能缺乏安全感和对良好价值观的引导。

2. 教育资源匮乏:大部分留守儿童定居在农村地区,那里的学校往往贫困且师资力量薄弱。

孩子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们所拥有的优秀教育资源,影响其学业和未来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陪伴和关爱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建立综合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增加投入,在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

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减少他们外出打工的需要。

同时,支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或学校托管机构,提供安全监管和教育资源。

2. 发展良好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政策支持激励,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乡村任教。

除了具备基本课程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

3.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设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

同时建立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的机制,提供给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咨询服务。

4. 培养社会关爱意识:在社会层面,应鼓励志愿者、慈善机构等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中来。

通过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或情感陪伴活动,为他们提供补充性的资源和支持。

5.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通过加强家庭教育辅导工作,如开设家长学校、发放相关读物等方式,帮助父母提高育儿能力和亲子沟通技巧。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工作,通常由祖父母、亲戚或邻居照顾,面临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教育资源匮乏,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学校距离乡村较远,交通条件差,学习环境恶劣,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影响他们的成长及未来发展。

2. 心理问题父母长期外出工作,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亲情的陪伴和关怀,长期处于孤独、焦虑的状态。

加之独居、空巢症现象的出现,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自卑、孤独、忧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 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在家照顾自己,缺乏安全保障。

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留守儿童所受到的关注和保护较少,易受到欺凌、侵害。

4. 自我管理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需要自己完成家务及个人生活的管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指导,导致他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较弱,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教育资源应当加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改善教学设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可以提倡采取“互联网+教育”等方式,通过网络教育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关爱心理健康建立农村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医生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

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员的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3. 加强社会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开展捐助、慰问等公益活动,吸引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支持。

可以引入社区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4.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开展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导他们独立自主,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常年陪伴在身边,而留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一、社交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人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障碍,同时在认识和交往方面也存在挑战。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留守儿童多与家人通讯,保持联系,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

同时,家长也需要定期回乡探亲,与孩子共度时间。

2.建立爱心家庭社区可以组建一些爱心家庭,给留守儿童提供关怀和支持。

这些家庭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关爱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帮助。

3.开展社交活动组织一些农村儿童运动会、文艺汇演、户外露营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互动能力。

二、心理问题1.心理疏导培训一批专业心理疏导医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缓解焦虑和压力。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3.提供亲情教育引导家长和亲人在通讯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回家陪伴孩子。

三、学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习资源不足、辅导困难等。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开展辅导教育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强化班等辅导,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2.增加学习资源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设备,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他们引导和支持孩子学习的能力。

四、安全问题1.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教育,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危险。

2.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监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减少意外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和家庭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精神抑郁: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爱护,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状。

2、缺乏学习动力: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监督,留守儿童往往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等行为。

4、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增加社会关注: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3、开展社会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4、建立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让志愿者们经常到村里去帮助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注。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建议基层反映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容易导致自卑、封闭、内心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管教无力。

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等老人抚养,由于老人对孙辈十分溺爱,对孩子的管教持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自制力较差,出现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厌学、不尊重老师、不讲卫生甚至说谎、打架等现象。

(三)学校条件有限。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基本没有寄宿学校,也不开设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课,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二、提出几点建议(一)发展农村产业化项目,鼓励更多的农民在本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秋收等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让父母多关注自己孩子,主动承担教育责任,不能把孩子全部推给老人和社会,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

(三)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发展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心理教师这个岗位,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增加法制教育课内容,提高留守儿童法制意识,避免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建议一、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由父辈、祖辈照看,或者寄宿亲戚家中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乏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

二是学习被动,缺乏有效指导和督促。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其中不乏有孩子的父母。

由于工作乃至生活的原因,很多农村孩子不得不留在家乡生活,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与城市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生活,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一个难题。

他们的学校往往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比城市孩子差很多。

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指导和陪伴,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效果也大打折扣。

2.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感,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影响健康。

而且,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心,一些留守儿童在情感和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攻击性和逆反心理。

3. 营养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无法亲自照料孩子的生活,导致留守儿童的饮食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长期进食简单、单调的饮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有的则长期食用方便食品,容易导致肥胖及相关健康问题。

4. 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

很多留守儿童是独自在家或亲友陪伴下生活,其生活及身体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可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关爱服务。

中心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开展课后辅导、才艺培养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业水平和自我认知。

也可以提供膳食保障和心理咨询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家长教育政府和学校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开展家长教育工作。

告诉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让父母在工作之余也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建议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农村。

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背后涉及到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未来农村发展的新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需求。

这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条件上就处于不利地位。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面临心理、学习、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

心理问题突出: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许多留守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安全问题频发:由于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频发,如溺水、火灾等意外事故。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感,许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

三、国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经验与启示强化政府责任: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公平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倾斜等方式强化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社会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社区关怀等。

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农村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确保他们具备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建议与对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面临着诸多问题,其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法。

一、问题分析1.缺乏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环境中,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导致他们思想行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歪路。

2.学习环境欠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相对差,学校条件落后,学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他们的学业水平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3.心理问题较多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自卑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缺乏社交能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没有家庭陪伴的环境中成长,缺乏社交能力,对外界缺乏适应力,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方法1.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提高育儿经验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

2. 改善学习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增加学习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强化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状态。

4. 开展社交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社交能力的问题,可以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社交活动,提供不同类型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

5. 开展课后辅导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后辅导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强未来的竞争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且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和社会投入,全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改善,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出外打工的情况已是习以为常,因为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出外打工赚来的,所以很多的青壮年进入了城市,从而也导致了大批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及亲戚朋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留守儿童。

一直以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总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问题;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外出时对孩子的生活做了安排,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也有计划,但是他们大多委托的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长辈亲属,而对于那些受委托的的长辈们来说,他们提供孩子的大多仅仅就是生活中的吃、穿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证了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他们尽到了他们的责任,认为孩子的其他事情都应该是学校在责任了,因此,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这些孩子都非常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父母没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很容易犯错。

大概在两年前,我所在的这个镇上曾经出现过惨案,一位奶奶带着四个孙子孙女,在学校旁租房带他们读书,在暑假中,由于管理不严,四个小孩擅自下河洗澡,一次就淹死三个,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至于其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则是更多。

2、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于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就机会,缺乏父爱、母爱,因此出现了“亲情饥渴”,而被委托的其他监护人无法替代父母履行完整的监护责任。

所以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或其他让他们喜怒哀乐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得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基层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亲情缺失,性格叛逆。

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家常便饭。

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燥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理上对孩子有歉疚,总是以金钱来弥补,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三是不爱学习,不守规章。

临时监护人往往重养轻教,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方面,教育渠道单一,缺乏家庭、社会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些留守儿童,不爱学习、不守规章,长期寻衅滋事,同学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1—四是管理空档,早恋成风。

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寻求亲情,寻求保护,另一方面管理空档,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早恋成风。

五是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一是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强主导。

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公平。

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要杜绝网吧和游戏厅接纳未成年学生的行为。

二是学校应尽职尽责,担当使命。

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安全等方面袁现出种种问题。

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现象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留守家庭的教育缺少文化氛围。

一、存在问题尽管不少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留守儿童成长中“五缺”现象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缺“疏”。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

至于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学习生活上也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学习缺“导”。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

此外,他们也极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价值观上易发生偏差,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多。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位。

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或其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平时对他们重养轻教,在精神和道德上关注、引导的少,学习上也无法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很难得到学校教育更多的补偿。

在农村,托幼机构、寄宿学校较少,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安全缺“护”。

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存在三大隐患: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再次是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尤为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成长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通常由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他们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他们大部分就读于农村的乡村小学,学习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消极影响。

而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上也容易孤僻、自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分离与父母使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

一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社交,性格上也容易内向、孤僻,对外界缺乏适应性。

3.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起居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营养跟不上,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

一些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因为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照顾。

1.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考虑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如网络教育、远程教学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 心理关爱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爱和疏导,培养其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3. 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教育父母关心和照顾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敦促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孩子。

4. 关爱关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和关怀,组织社会力量,多扶持一些农村教育基金会,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中来。

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学校进行义务助教,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务农、经商等原因长期离家外出,留下未成年的子女独自在家或由亲戚照顾的现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面临着家庭支持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诸多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对策务必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有效的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地通常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这些地方普遍缺乏优质的学校和教师,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

2. 家庭支持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家庭支持不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留守,缺乏家庭的温暖,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和亲人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 教育理念滞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传统观念较重,对教育的重视不够。

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能学会打工、务农就行,忽视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1. 政府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教育设施,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父母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提供更多的留守儿童心理援助服务。

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4. 加强社区和学校的综合服务政府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支持等综合服务。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留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未成年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着家庭监护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隐患等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本文即将探讨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监护问题1. 家庭监护不足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长期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不足,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2. 社会监护缺失由于留守儿童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社会监护也较为薄弱。

在诸如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社会监护的不足使得留守儿童易受外部危害影响。

1. 教育资源匮乏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2. 心理健康隐患长期的家庭监护不足和社会监护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监护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成立留守儿童的监护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力度,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

2.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学校可通过开设相关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父母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3.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4.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联合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完善监护制度,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关怀和支持,享受到与其他孩子平等的成长环境。

德州基层反映保障留守儿童假期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德州基层反映保障留守儿童假期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德州基层反映保障留守儿童假期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困难问题:1、父母不能尽到应有的养育责任,只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父母忙于工作,疏于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真正需求什么。

有些父母感觉到对孩子的成长缺少陪伴与关爱,所以对孩子的物质需求过度满足。

而对于孩子的行为指导无法保证。

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知深浅。

2、非父母监护人过度紧张,约束了孩子的天性与自由。

一部分非父母监护人承担着比父母更加重要的责任。

他们往往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对孩子父母没法交代。

而把孩子看得死死的。

这在保证孩子身体安全的同时却限制了孩子的天性与自由。

给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非父母监护人过度放纵,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与思想。

一部分非父母监护人自己本身也有工作,无法全天候的陪伴孩子,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孩子过度自由,缺乏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给孩子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4、可供孩子们安全玩耍的场所少。

偌大一个德州市区都没有几个足球场,没有几个篮球场,没有几个图书馆,没有几个游泳馆,更没有科技馆。

唯一的青少年宫人满为患。

而居民小区,村庄就更不用提了。

孩子们不能就近进行文体活动。

5、法规得不到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对于这一条的落实仅仅停留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上。

交通执法部门并没有实质性的落实举措。

对策:1、立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约定留守儿童父母的职责。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同样,父母也应当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孩子。

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当经常看望留守在家的孩子。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我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县,由于农村大量力劳动力向外输转,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缺少父母亲情关爱,从而使部分儿童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必然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值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交由祖辈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二是教育上存在着“误区”。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无法亲身照顾孩子有一种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补偿方式,偶尔电话过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导致一部分孩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甚至和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到一起,迷恋“网吧”、热衷“早恋”,试图从这些行为中寻找精神依托。

三是环境上存在着“雷区”。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对一些环境适应力差、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经受不住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儿童不成熟的心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一些留守儿童上当受骗。

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

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力度,出台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受教育的优惠政策,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门槛”,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唤起这些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适应环境的信心。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教育和社会等问题。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成绩常常滞后。

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同感。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关爱和家庭关怀,提供心理疏导和教育支持。

社会应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也应提高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帮助和保障。

加强关爱、多方合作和提高政府支持是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关键。

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心理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对策建议、家庭关怀、加强关爱、多方合作、提高政府支持。

1. 引言1.1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在外务工等原因,长期或长时间无人照顾照管的儿童。

在中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一方面来自于心理上的孤独和失落,另一方面也包括教育、社会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挑战。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为突出的困境之一。

长期与父母分离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缺乏家庭关怀和安全感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也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挑战之一。

缺乏家庭监督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使他们容易走入误区,影响学习成绩和成长。

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走上不良道路。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比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家庭关怀和支持,建立健全的教育系统等。

只有多方合作,提高政府的支持度,才能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2. 正文2.1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孤独、焦虑、自卑、抑郁等方面。

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与空虚,缺乏安全感;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易产生焦虑与恐惧情绪;面对长时间的分离和别人的异样眼光,他们也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长期的孤独与无助也会导致留守儿童患上抑郁症,情绪低落,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

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攀升,由此衍生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保障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其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组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基本掌握了邯郸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和做法实践,供有关部门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参考和借鉴。

一、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出现和潜在的问题1、留守儿童的性格较为内向,心理较为脆弱。

调查显示,多数留守儿童缺少同监护人沟通,遇到烦心事时首先与同学或朋友交流的占28.5%,写在日记或憋在心里的占44.2%,和父母单亲监护人说的占15.2%。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全面的、体贴的、及时的关爱,由于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亲子交往较少,出现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心灵创伤持续时间较长和性格孤僻、自私、不合群等现象。

2、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安全自护知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占58.2%,由留守家中的母亲单独抚养的占23.2%。

由于祖父母和母亲在生活中除了担负监护人的责任,更要承担日常家庭生活的重任,除了勉强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没有其他精力去管教孩子,这导致他们对孩子的行为监管缺失。

3、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行为习惯养成,品德教育缺失。

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在外省打工的占53.1%,在省内其他县市打工占11.8%,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9.1%,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31.2%。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地点较远,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回家的频率较低,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日常的家庭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教育、行为监管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是“空白”。

4、留守儿童缺乏课后学习辅导,教育管理不足。

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以隔代监护为主,祖辈存在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学历偏低、监护多个儿童等问题,导致其对留守儿童的学业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有不足。

在定向访谈中,很大一部分监护人对监督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很低,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而老师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不了解,精力有限等原因,在课后对留守儿童学业的辅导作用有限。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子女在老家就读,形成了特有的“留守儿童”群体。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达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学校肩负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主要责任,只有正确分析掌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破解这一社会难题。

一、成绩落后。

一方面,受个人认识局限,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化素质较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多种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

当然也有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成绩好,但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性格扭曲。

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较高,体现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让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心理逆反、我行我素等极端性格。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三、亲情缺失。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我县作为一个农业生齿大县,由于农村大量力劳动力向外输转,导致留守儿童渐渐增多。

留守儿童长期和怙恃不在一起生存,缺少怙恃亲情关爱,从而使部分儿童生理存在肯定的缺陷,必然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题目,应值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存眷。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交由祖辈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存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相同,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二是教育上存在着“误区”。

由于怙恃恒久在外,对无法亲身照顾孩子有一种抱歉感,大多接纳物质赔偿方法,偶尔电话干涉一下孩子学习环境,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导致一部分孩子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甚至和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到一起,迷恋“网吧”、热衷“早恋”,试图从这些举动中探求精力依托。

三是环境上存在着“雷区”。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对一些情况适应力差、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经受不住社会大情况中不良因素的勾引,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使用儿童不成熟的心智,接纳威逼利诱的本领,使一些留守儿童上当受骗。

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一是健全制度,美满校家双重羁系模式。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办理新途径和新要领,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两边各自办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验严酷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羁系责任。

二是加大投入,改进留守儿童生存情况。

建议各级当局在生长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诲投入力度,出台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受教诲的优惠政策,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门槛”,免去统统不合理收费,使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享受与都会儿童同等待遇,唤起这些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适应环境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档网文库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县,由于农村大量力劳动力向外输转,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缺少父母亲情关爱,从而使部分儿童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必然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值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交由祖辈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二是教育上存在着“误区”。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无法亲身照顾孩子有一种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补偿方式,偶尔电话过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导致一部分孩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甚至和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到一起,迷恋“网吧”、热衷“早恋”,试图从这些行为中寻找精神依托。

三是环境上存在着“雷区”。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对一些环境适应力差、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经受不住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儿童不成熟的心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一些留守儿童上当受骗。

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
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

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力度,出台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受教育的优惠政策,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门槛”,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唤起这些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适应环境的信心。

三是创新管理,关注留守儿童心智健康。

以家庭为主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管理机制。

家庭要全力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呵护,家长要随时与学校保持沟通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教育;学校要注重从正面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激发其学习潜力,激活其健康心智,增强他们生活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社会则要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与其他孩子一同健康成长。

更多好文档就上:麦档网
1页--下载文档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