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专题地图-2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13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制图数据的概括可采取的两种方式:连续比率方式和分 级比率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 值按比率一一对应。 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 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 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
(3)绝对分级比率符号
指将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各级符号大小 按绝对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6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4) 条件分级比率符号
对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但各级符号大 小按条件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绝对连续比率符号
指符号面积的大小与其所代表现象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 比关系。
A Ra2 B Rb2
11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Rb Ra
B A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以12.5mm半径的圆表示100万人口的城市,由
Rb Ra
B A
可求出表示人口为10、20、30、40、50、60、 70、80、90万城市各圆半径分别为4、5.6、6.8、 7.9、8.8、9.7、10.5、11.2、11.9 mm,
9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 ⑤ 比率符号大小设计
绝对连续比率
• 比率关系又可分为绝对比
率和条件比率两种。但无

第六章专题地图

第六章专题地图

主题要素是专题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 是图面主体部分。主题要素表示的优劣决定了 专题地图的科学性。 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 题要素是编制在底图上的。底图要素不仅是作 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向和确定相对 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 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底图质量 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 关性。普通地图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基础,即普 通地图常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一、
1.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三:一是呈点状 分布或在实地占面积不大,如采矿点、城镇等; 二是呈带状分布,如旅游路线、交通线、江河、 客流路线等;三是呈面状分布,可分为:连续 而布满制图区的,如地貌、气候等;间断呈片 状分布的,如城区、湖泊、公园、森林等;大 范围内呈分散分布的,如动物、人口等。其中 点状分布和面状分布是相对而言的,如城市, 在全国城镇分布图上,诸城市可能成为点;而 在某城市地图上,该城市又变为面。
第一节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 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 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 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 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 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 业部门。
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 征。 地图内容主题化 主题要素特殊化 地图功能多元化 表达形式多样化 表示内容前瞻化
在图上用一定大小、相同形状的点子 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区域分布和疏密 程度的方法叫点值法(点数法)。 该法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 如人口分布、资源分布、农作物分布、 森林分布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
79
80
陆地国界在图上必须连续绘出。当以山脊分水岭或其他地 形线分界时,国界符号位置必须与地形地势协调。
当国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应该通过国界符号 或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当河流能依比例尺用双线表示时, 国界线符号应该表示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可以间断绘出; 假如河流不能依比例尺双线或单实线表示,或双线河符号内无 法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
如果河流为两国共同所有,即河中无明确分界,也可以采 用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的国界符号。
51
勾绘等高线
沿地形特征点 测定高程值,以比 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 特征线控制下,以 光滑曲线连接等值 点。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2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
53
这种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更 容易判读地势状况,特别是有了色彩的 正确配合,使地图增强了立体感。
21
(1)河流的表示 在表现方法上,以蓝 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河流的位置及长 度,以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表示河流的 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与河 流相联系的还有运河和干渠,在地理图 上一般只以蓝色的单实线表示。
22
23
(2)湖泊的表示 湖泊是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蓝色 实线或虚线轮廓,在配以蓝紫不同面色加以表示的。通常用 实线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用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 湖泊的水质,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16
(2)海底地形的表示 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 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通过水深注记、 等深线加分层设色来表示。
17
18
(3)航线的表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章末复习课件 (共16张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章末复习课件 (共16张PPT)

B.河运
C.铁路
D.航空
C 4.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相交于( )
A.沈阳
2021/4/18
B.长春
C.哈尔滨
11
D.大庆
知识梳理
1.东北地区主 要的粮食作物 有玉米、大豆、 水稻、小麦等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2021/4/18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12
2.经济作物:甜 菜、花生、亚麻。 黑龙江是中国的 甜菜生产区之一, 甜菜生产集中在 松嫩平原和三江 平原。
2021/4/18
5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021/4/18
气候: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自然特征:冷湿。 6
典型例题
1.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
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鞍山等。
10
典型例题
C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
B 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C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D.鄂温克族
A.公路
4.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民族。
5.东北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
6.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工业部门。
7.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种类及分布。
8.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及工业。
9.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地图的种类

2地图的种类

若已知某地的经度(L)和纬度(B),该地所在的某 比例尺图幅位于1:100万图幅的行号(c)和列号(d) 可按下式计算 c= 4°
△B
int mod(B/4°)
△B
d=int
mod(L/6°)
△L
+1
(1-2)
式中: △L和△B分别为该比例尺图幅的经差和纬差, mod为取余函数符号
例:试按新颁布的编号方法确定西安某地经度 L=108°55′08′′,纬度B=34°12′16′′所在的1:1万图幅的编号。
1:50万地形图是省级领导机关总体规划用图或相 当于省(区)范围各专业地图的地理底图。军事 上供高级司令部或各种兵种协同作战时使用。
1:100万地形图可作为国家或各部门总体规划或 作为国家基本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地图的地理底 图。军事上主要供最高领导机关和各军兵种作为 战略用图。
2、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 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 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 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解:(1)首先按式(1-1)确定西安某地所在的1:100万图幅 的行号(H)和列号(Z) 即 H=int(B/4°)+1=int( 34°12′16′′/ 4°)+1=9 (I) Z=int(L/ 6°)+31=int( 108°55′08′′/ 6°)+31=49
(2)再按式(1-2)确定该地所在的1:1万图幅的行号 (c)和列号(d),即 4° int mod(B/4°) = c=

专题地图课件第二讲专题地图第二章2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专题地图课件第二讲专题地图第二章2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 质量特征的方法。
符号法是用途较广的表示方法之一,如居民点、工 农业企业、学校,某些台、站等多用此法表示。这种表 示法能简明而准确地显示出专题要素的地理分布和变化 状态。
符号法以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反映物体的特定 属性:符号的形状与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即定性特征; 符号的大小表示数量指标,即定量特征。电子地图中利 用符号的焦距、时间等变量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
Fe Cu P 文
三、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呈点状分布的要素,其定量数据的表达主要是通过符 号的大小来实现。符号的比率设计是关键。
1, 符号的比率与非比率
在专题地图上,一般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指标。如果符号的大小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 一定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为比率符号。例如,在人口 分布图上,表示城镇的圈形符号的大小与其人口数有一定 的比率关系。如果符号的大小与专题要素之间无任何比率 关系,这种符号称为非比率符号。在政区图上,居民点主 要是通过符号的不同结构特征表示行政意义,这是非比率 符号最通俗的例子。
范围法的特点: 1,当用散列的符号图形表示要素分布的概 略范围时,该类符号完全没有定位意义,仅仅是 概略地指明要素的分布范围。
2,范围法能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渐进性, 一般不强调表示数量的指标。不同时期现象范围 的重叠和变化,可显示现象的发展变化。
3,范围法具有简单、明确的优点,在编制 专题地图时,可作为独立的表示方法,如表示煤 田分布、森林分布等等,但常常与其它方法配合 使用。
4,当用质底法显示两种性质的现象时,通常用颜色 表示现象的主要系统,而用晕线或花纹表示现象的补 充系统。
二,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例如等高线、 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磁偏线、等 震线、等重力异常线等等。

6专题地图070304

6专题地图070304

J3
一、地图集定义与特征 1.定义: 2.特征: • 整体的政治思想性 • 内容的科学性 • 分幅内容的完整性 • 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 图幅间内容的统一性 • 资料的现势性
地图集
J3
二、地图集的基本类型 1.按制图区分类 2.按内容分类 3.按用途分类 三、电子地图集 1.特点 2.类型
地图集
J1 专题地图概述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1.定义: 2.特征: • 主题化 • 要素特殊化 • 功能多元化 • 表达多元化 • 内容前瞻化
二、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按内容性质分类 2.按内容结构形式分类 三、专题内容的构成要素 1.主题要素 2.地图要素
J2 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一、专题要素的特征 1.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2.专题要素的时间态特征 3.专题要素的可示特征 二、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1.符号的形状 2.符号的大小 3.符号的颜色 4.符号的结构 5.符号的位置
三、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四、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1.质底法 2.等值线法 3.定位图表法 4.范围法 5.点值法 6.分级比值法 7.分区统计图表法
五、其他表示方法 1.移动要素表示方法:动线法 2.内部结构表示方法:三角形图表法 六、表示方法的配合 1.点与面符号配合 2.点与线符号配合 3.线与面符号配合 七、表示方法和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引论1.如何理解反映地表像片,素描画和地图的区别?地图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航空相片拍摄的是实物不具备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的特征,而素描画则不具备符号系统运用的特征。

2.浅述地图定义的变化。

第一页第二段3.结合实际试谈地图的用途。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

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

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

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

日常生活中,地图滴看书看报弟弟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

4.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地图学概念:他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互相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

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地图应用技术和方法。

5.地图制作有哪些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法。

6.我国古代对地图制图的贡献是什么?P19—P217.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RS﹑GIS﹑GPS一体化。

8.试述地图学与RS,GPS,GIS的区别。

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 。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

RS遥感:遥感技术的利用促进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遥感制图。

此外由于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资源图、统计图、经济收入图、经济结构图等。
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 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 分级,用不同的色阶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 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
分级的指标: -绝对指标: 人口数、粮食产量等 -相对指标: 人均产值、亩产等 表示方法: 范围——区划单元(行政、自然) 内部——颜色、饱和度、色相、晕线
晋蓓

第一节 专题地图概述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特征 第三节 专题要素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专题要素表示方法的归纳
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面状要素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为布满制图区的要素,可用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 位图表法表示; 二为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范围法表示; 三为离散分布要素,常用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 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
(1)等值线法用来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各种变化 渐移的现象。
(2)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每个点所具有的数据指标都必须 完全是同一性质的。如根据各地同一时间的记录,以代表当时 区域内的气候情况(某年某月某日的气温),或者取较长时间记 录的平均数(如多年观测的某月全月气温,取平均数而得该月 的平均气温)来代表。又如,等高线必须根据同精度测量和化 为同高程起算基准的成果,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表示行进路线;
流向; 流量;
流速;
性状指标 相互联系。
相互 联系
流 量
动线的其他形式还可以有:沿线用短箭 头相接、宽箭尾等。 对行进路线并不精确的数据,也可以采用 虚线或两点直接连线表示。

动线法表示物流——流向、流量
表示人口迁移路径、迁移方向、迁出区迁入区
表 示 洋 流 分 布、 洋 流 性 质、 路 径、 流 向
表示方法: ①分布范围:点的排布范围
a.均匀布点法:统计方法(概略) b.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精确)
②数量特征:点的数量 ③分布密度:点的集中程度
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
人口分布

布点之前,先要确定点子的大小和每 点代表的数值。
确定的原则是最稠密处,点可以几乎 相接但不重叠;最稀疏处,也有点的分布。 确定点值的方法是:先在图内选定一 个密度最大的小范围,并在其中紧密地均匀 布点(点直径大于、等于0.4mm,才能在图上 明显表示;点的间隔应大于、等于0.2mm); 然后,用该范围内专题要素总量除以其中的 点数,得出每点所代表的数值,并凑整即得 点值。


点值法有两种布点方法:一是均匀布点法, 即在一定的统计单位内均匀布点;另一种是定 位布点法,即按专题要素的实际分布情况布点。

如遇到专题要素分布密集与稀疏特别悬 殊的地区,可考虑采用两种不同点值的点,两 种点面积之比最好能与点值之比相一致,以便 于比较。
八. 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表法) 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是把整个制图 区域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分区)分成若干小的统 计区;然后按各统计区专题要素集中程度 (密 度或强度 ) 或发展水平划分级别,再按级别的 高低分别填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粗细、疏密不 同的晕线,以显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差别。同时, 还可用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或晕线由 疏到密(或由密到疏)的变化显示出要素的集中 或分散的趋势。
用颜色表示各不同级别时,通常是用颜色的饱 和度,当超过5级时必须辅以色相的变化。 关键:科学分级
分区统计图表法的表示方法:
A-可显示专题要素的绝对数量、内部结构和发展动态。
B-以符号大小或相同符号个数显示数量; C-以符号结构显示内部组成; D-以扩张图形的不同大小及其颜色,或柱状图形、曲线 图形等显示专题要素的发展动态 。
图2-36
第二步,根据点群分布情况对图表进行分区并设以 颜色。这一步工作实际上是完成了地图的图例设计工作。
图2-36
图2-37
由于图表内点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这样可按点的分布情 况对三角形图表进行分区(实质上是分类型)。一般来说,对 图表中点分布稠密的区域,分区可分得细一点 ( 即分区小一 点),点分布稀疏的区域,分区可粗一点(即分区大一点),目 的是尽可能将点群(各行政单元)的特征差异显示得细致些。 这种分区方法类似于分级统计地图的分级,性质相近的点 (代表相应的政区单元 )划分为同一区 (产业类),每个区内都 包含有一定数日的点 (政区单元 )。图2—37是根据图2-36点 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分区的,共分10个区域,各区域特征为:
2. 内部结构表示法——三角形图表法 三角形图表法的成图是一种类似于质底法的地图, 但其主要揭示事物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这种图的 分区范围是各行政单元或统计区。
为便于读者理解这种方法的 内容实质,这里以“日本居民职 业构成图”为例进行说明。在三 角形图表中,I代表农、林、牧、 渔、狩猎业等第一产业,Ⅱ代表 矿业、制造业、加工业等第二产 业, Ⅲ 代表交通、通信、公益事 业、服务业、行政职业和其他第 三产业等。三类产业就业人数总 和为100%。设计的过程是:
五. 定位图表法
定位图表法是把某些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 绘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以表示该地某种专题要素的 变化。
常用柱状图表中的符号高度(长短 )或曲线图表表示专题 要素的数量变化。如各月或各年度风向、风力的变化, 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均可采用这些图表。
六.范围法
间断成片状(不连续)分布专题要素的表示常 采用范围法。范围法(区域法)是用轮廓界线来表 示专题要素的区域范围,用颜色、晕线、注记、 符号等整饰方式来表示事物类别;用数字注记表 示数量 。 表示森林、煤田、地 震带、石油、自然保 护区等。
结构符号
结构符号
拄 状 符 号
以相同符号个数显示数量
以金字塔统计图显示结构及数量
十、其他表示方法
1. 移动要素表示方法——动线法 2. 移动要素 ( 如货物流、客流、气团移动路线、 交通车流等)的表示方法,常采用动线法。 动线法是用各种不同形状、颜色、长度、 宽度的箭形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路 线、数量、质量、内部组成以及发展动态的方 法。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其采集的数据 必须有连续性,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 线状表面。 (2) 等值线是定量的符号,它可以进行图上量测。 (3)在比例尺变换时,等值线容易通过制图法则进 行图形的概括。 (4)正是由于等值线的制图对专题的三维模拟具有 重要的价值,制图者必须充分研究制图背景,广泛地 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才能编制出好的等值线图。
(5)等值线和分层设色相配合时,各层的颜色随现象数 值的变化改变其饱和度、冷暖和亮度等,以表示现象的质 和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明显性。例如在气温图上,用暖冷两 类不同的颜色反映正、负气温的变化。 (6)等值线直接加数量注记可以显示数量指标,无需另 作图例。这是等值线法优于其他表示法之处。
用等值线法表示气温和河流径流
(4)等值线的间隔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这样有利 于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现象的变化程度。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 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由于所包括区域范围大,地 貌形态复杂,多数是采用随高度和坡度而变化的 等高距。 在选择等高线的间隔时,现象本身的特点 (如变动范围的大小)、观测点的多少、地图的比 例尺、用途等都影响等值线的选择。一般来说, 观测点多,等值线间隔就可以小,反之就大;比 例尺小,间隔就大;科研和设计用图,等值线间 隔宜小,一般参考图可大一些。但是,反映现象 分布特征的典型等值线应予以表示。
表示区划单元的总值; 概略表示方法; 表示形式: 易计量的几何形状,如:柱状、圆环扇形等。 图表的大小采用比率符号。

分级比值法只能显示各个统计区间的差别,而 不能表示出同一统计区内部的差别。所以,分级统 计的统计区愈大,反映的要素特征也就愈概略;统 计区愈小,反映的要素特征就愈接近实际情况。
特点: 无重叠、无空白、无交叉
四、 等值线法
等值线是连接某种专题要素的各相同数值点 所成的平滑曲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 量线、等海深线等。常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 布而逐渐变化的专题要素,并说明这种要素在 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它适用于表示地 貌、气候、海滨等自然现象。
等值线勾绘
等 降 水 量 线
质 底 法
质 底 法



不强调数量特征,着重表示现象质的差别。 图例说明要尽可能详细地反映出分类的指标、类型 的等级及其标志,并注意分类标志的次序和完整性。 反映多级分类系统 优点:鲜明、美观、清晰 但:在不同现象之间,显示其渐进性和渗透性较为 困难,图上某一区域只属于一种类型或一种区划。
对满布于制图区域的现象,其表示方法有两 种,即质底法和等值线法。
质底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我们可以 称它为定性数据的表示方法。 等值线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我们把 它们归为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 质底法 质底法又叫底色法,是在区域界线或类型 范围内普染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 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的质量差别,常用于 各种类型图和区划图的编制,如地貌类型图、
第一步,根据统计资料确 定各单元在图表中的位置。各 行政单元(市、镇、村)按其统 计的三项指标值(各类就业人数 的不同比例),用点表示于图表 内。在图表内,每一个点代表 了一个行政单元。本例制图区 域为日本全国,所以日本全国 各行政单元都以相应的点的形 式点入了三角形图表中,图中 省略了联成的网。
7月气温和降水
(7)各种地图上等值线法 不但反映了现象的强度(即 数量指标),而且还可反映: ①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现 象,如用多组等磁差线反映 磁差年变化。 ②现象的移动,如用多 组等值线反映气团季节性变 化、海底的升降等。
③反映现象的重复及或然率,如—年中哪些时间的气温 是相同的,—年中各月份的大风和暴雨的次数,如果用两三 种等值线系统,则可以显示几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如同时表 示7月的等值线和等降水线,但这种图的易读性会相应降低, 因此常用分层设色辅助表示其中—种等值线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