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初步知识教学要求综述论文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文献综述-3页精选文档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研究文献总结
一、问题提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具有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由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本书中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具有极强可塑性,小学生所处心理年龄阶段是习惯形成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更有利于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
从年限上看,随着教育对国家发展所起重要作用,国家对初等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力求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得到一定结论,并且推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好方法。
因此,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成果从常规习惯与非常规习惯两方面进行剖析,前者包含预习习惯现状、听讲习惯现状、笔记习惯现状作业矫正习惯现状,后者则包含反思质疑习惯现状、合作剖析习惯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剖析已有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借鉴意义及尚需深入研究问题。
二、本研究六个数学学习习惯研究成果
中国知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陈林如提出:“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都将发生深刻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1.有效预习,开启新知大门。
柯怀英提出:养成充分预习习惯,有效预习,能提高学习新课目性、针对性①。郑丁惠提出:上课前:充分预习。课前充分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内容目性,并且促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注意,尤其是一些不容易理解知识点,学生会有意提高注意度②。林煌利提出: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第一步,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己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是没有教师参与,有了这样初步感知要学习知识,学生才能主动而有创造性地配合课堂教学③。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否定性评价
王巨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评价应体现多样化。否定性评价,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的否定性评判,也是教师给予学生反思
领悟的反馈,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心理学家认为,学习
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在尊重
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信心的前提下,否定性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践,我认为课堂实施否定性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营造能公开讨论错误的课堂氛围
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学生在出错,这是客观存在的,甚至错误伴随着学
生一起成长。但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怕出错,怕暴露,怕被笑……有时,教
师为了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常常采取隐瞒出错者的姓名,而不采取公开讨论
的方法.正是这种隐瞒,让学生增加了对错误的耻辱感,从而无法坦然面对错误。
教师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与学生一起重建错误观:“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有出错的“权利”,老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师生只有正确理解了出错的必然性和错误在学
习和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才能敞开自己,接纳对方。因此,
教师应经常以合作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
想法,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错误。错误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往往在出错和改错
的探索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
值的。
二、要给学生自我否定的机会
儿童大多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偶尔的尝试失败后,往往会感到遗憾,并
HPM案例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HPM案例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以
“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一、内容简述
高阶思维问题)案例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HPM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接着分析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具体课程中实施HPM案例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展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HPM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文章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HPM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教师参与案例设计和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将HPM案例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定义与背景
HPM(Historically Powerful Problems,历史性难题引领的高
阶思维)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解决历史性难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的深度学习和反思。
这种方法与小学数学课程紧密结合,特别是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个主题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步骤,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这些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应当紧密围绕历史性难题展开,例如通过历史上的数学问题、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或者文化背景中的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是不可或缺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两大特点:
1.重视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教者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充分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什么叫平均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特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今后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0 引言
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
1.1 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 科学性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规范性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推荐下载】关于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求综述
关于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求综述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求综述
数学的内容不外乎数与形两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也不例外。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下称新大纲)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教学要求更加明确。现就我个人的体会,从历史的回顾、三点重要的改革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和广大老师们共同讨论。
一、历史的回顾
我国对几何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翻开二千多年前已经成书的《九章算术》看一看,书中对许多平面图形及其面积的求法已有详细的记载。首先,它把一些平面图形称之为田,如方田(指正方形)、直田(指长方形)、圭田(指三角形)、斜田(指梯形)。这里充分说明人们是在一系列测田亩、定四时的农业活动中,逐步形成一些几何形体概念的。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半广以乘正从,这里讲的广是指矩
形,正从是指高,意思是把三角形割补成矩形,取其底长的一半再乘高,便是三角形的面积;再看圆的面积,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积步是当时的面积单位平方步,就是说圆周的一半与半径相乘,用今日的圆面积公式表示,即。至于祖冲之的圆周率,更是早于印度半个世纪,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我国辉煌的几何学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几何作为一门学科开设,在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中,则是很晚的事了。一直到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1903 年)中,才明确在小学设算术课,其中有一章和几何有关,就是求积,内容是田亩的算。
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极课堂教学实践研
《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当前数学教育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课题 4月,史宁中教授在宁波举行的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的报告中提出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进一步指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石。
(二)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真正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课标》在其总体目标阐述中写道:“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这一目标的阐述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属于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但当前教学中对数学活动经验关注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如:在备课中缺失。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只停留在对学生数学客观性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上,停留在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分析上,很少能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分析与联结。数学学习的类似性使得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认同性,这些带有个人认知特征的经验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受到重视,是当前备课学情分析中的一个普遍缺失。再者,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有很多学习经验可谈——当初是怎样开展问题探究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中间遇到哪些困难,交流中有哪些思想碰撞,等等。反思、提炼与评价这些智力活动所产生的体验和经验,对今后学习非常有帮助,这本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机会,在现实的教学中却遗憾地缺失了。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述(10篇)学习精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教学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身必备的能力之一。当学生们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会在课前或教学中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去举一反三,多渠道解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的重要渠道,是锻炼学生们辩证思维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对学生从小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夫子所说,主要意思是学习的自主性十分的重要,只有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才能把知识学的融会贯通。那么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逐渐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与自信心,最大程度上地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情景设立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系。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教师整个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不能单独孤立的存在。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当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向学生们展示长方形、正方形、
圆球等形状,让同学们知道不同形状的特征与名称,能够做到初步的识别这些图形,建立起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空间思维,让学生形成最基础的数学思考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同的情境,在设置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全面,既要考虑到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强化对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设计问题的情景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拿到课堂来,课上再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玩具,说出自己带来的玩具形状,同学之间相互介绍物体,真正地了解图形,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包括数的分类、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数的乘除法、数的应用等内容。在数的分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的排序、分组和比较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数的比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大小关系和排序等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在数的加减法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的合并、分拆和比较等来培养学生的加减能力。在数的乘除法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和实际计算等来培养学生的乘除能力。在数的应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的图形、图表和实际问题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小学数学学习的认知发展路径研究
80%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Baidu Nhomakorabea 探索新的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方 法。
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路径
01
02
03
单一知识点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首先 需要掌握单一的知识点, 如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
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 要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 关联和逻辑结构,形成数 学知识网络。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复 杂的数学问题,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 。
04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路径
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路径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学生在接触数学之初,主要通 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进行思维 ,如使用实物进行计数和简单 的加减运算。
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能 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和符号,如数字、字母和运算 符号,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 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学习的认知发展路径 研究
汇报人:
2024-01-15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与认知要求 •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路径 •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策略 •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评价 • 结论与展望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0年第6期
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张琦
(闽侯县祥谦闽江小学福建闽侯350100)
【摘要】事实上,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是提升数学教育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培养讲理能力不但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而且还能提升交流和表达功效,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宗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讲理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60-02
1.小学数学综述
数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较强的逻辑性。数学科目中蕴含了较多的定理和法则,以上知识内容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关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全面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基础及认知水平等多种元素,通过提问、对话等各种形式进行知识的发掘和深刻思索,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实质内容,加深理解和应用效果,最后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小学数学课堂讲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2.1科学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上总结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凝结了专家的智慧,另一方面其也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小学数学教材编制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了解和探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钻研诵读,把教材中呈现的横向和纵向知识有效贯穿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譬如,如果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应先告知学生面积的相关内容并确立整体学习规划。如在讲解面积单位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多边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物体表面积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这样由简到难的安排,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理解大框,将正方形面积作为初步知识,进而在已有的面积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之后教师结合知识内容建立一个横向的联系,将面积与度量单位中的面积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一个共性的认识,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传统教学中只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单一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单位面积与面积的关系,行、列、格数与面积之间的关系,长宽与行列之间的关系等,进而加深知识之间的串联效应。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一、综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是指导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通
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
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建立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课程内容
1.数的认知
(1)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点数、图数、数字、数列等。
(2)数的比较:通过实际物体的比较和排序,让学生初步认识大小关系和相等关系。
2.数的组成与分解
(1)数的组成:通过各种具体的物体,让学生感知数字的组成,初步认识个位和组成数字的原理。
(2)数的分解: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分解和合成,发展学生的分解思维。
3.数的运算
(1)加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式。
(2)减法:通过教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式。
(3)加减法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4.数的应用
(1)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初步掌握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2)金钱: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面额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支配金钱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认真审题、自主探索等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取向和特点,抓住简单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与联系,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强化思路分析,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下,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改革和优化应用题的教学结构,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本课题: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综述
1、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研究“问题解决”的相关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新精神。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
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
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
效提升。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
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
“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
广度和深度》为代表。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综述
2011年度学年论文
丽水学院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综述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姓名:管爱珍
指导老师:李小花
教育学院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指导记录表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指导教师评定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具体定义、个性化作业流于现状的实践现状、实行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的意义上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面临的诸如作业的时间问题、教师实践的问题、批改的问题、怎么改变光说不做的实践困难等困难。还有需要进一步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如何检查作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关键字: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ersonalized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personalized the specific design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personalized homework assignment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e in the sense of individual desig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face such as the time of the homework problems of teachers'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rrecting problems how you can change the light of practice said the difficulty of difficulties and need further efforts to 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check your homework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etc with the educ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it will becom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talk abo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初步知识教学要求综述
摘要:改革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贯彻新大纲精神中的一
个重要课题,只要我们能领会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把握各项具体的
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久几何初步知识的
教学改革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教学要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63-01
数学的内容不外乎数与形两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也不
例外。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教学要求更加
明确,现就我个人的体会和广大老师们共同讨论。
一、历史的回顾
我国对几何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翻开二千多年前已经成
书的《九章算术》看一看,书中对许多平面图形及其面积的求法已
有详细的记载。首先,它把一些平面图形称之为“田”,如方田(指
正方形)、直田(指长方形)、圭田(指三角形)、斜田(指梯形)。
这里充分说明人们是在一系列测田亩、定四时的农业活动中,逐步
形成一些几何形体概念的。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半
广以乘正从”,这里讲的“广”是指矩形,“正从”是指高,意思是
把三角形割补成矩形,取其底长的一半再乘高,便是三角形的面积;
再看圆的面积,“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积步”是当时的面积单
位“平方步”,就是说圆周的一半与半径相乘,用今日的圆面积公
式表示,即。至于祖冲之的圆周率,更是早于印度半个世纪,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我国辉煌的几何学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几何作为一门学科开设,在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中,则是很晚的事了。一直到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中,才明确在小学设算术课,其中有一章和几何有关,就是”求积”,内容是田亩的算。
二、新大纲中的三点改革
1、明确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直观几何(实验几何)
从几何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首先根据生活、生活实践的经验,依靠直觉观察、反复实验而形成的(这一点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涉及)。很明确,不是靠后来人们整理时所运用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再看一下,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处在由直观表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的应该属于直观几何,就是要通过他们自己的拼拼摆摆、折折叠叠、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某些特性,积累一定的空间观念。这样,可以为今后升入中学逐步学习论证几何作好准备。
2、突破“以求积为中心”的框子,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前面已经提到1963年的大纲是几何初步知识学得最多的,但是即使如此,这一大纲在加强“双基”的指导思想之下,提出了“以四则计算为中心”,与其相应的几何初步知识是“以求积为中心”,
因此,对空间观念的培养仍是比较忽视。直到新大纲颁发前,虽然每个教学大纲都谈到“初步的空间观念”,但是什么是空间观念?应该怎样培养?这些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每次毕业考试中有关几何的题目,也都是停留于求面积和体积。
新大纲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它是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新大纲又第一次比较恰当而明确地指出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标高”。这里包括三点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听到某一图形的名称,就能在头脑中正确地再现它的形象;二是能够独立地看懂所画出的已学过的平面及立体图形,正确掌握它们的名称;三是能够在各种图形或模型中,正确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图形,恰当地把它们分类。最后,新大纲又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初步空间观念。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指出了途径,使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实在实处。
3、几何形体的认识从低年级起合理安排
这也是新大纲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要由浅入深,空间观念也靠逐步积累。从一年级起,每一年级都编排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数形结合的,同时,算术与几何交替学习,动手又动脑,也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求积计算
几何求积是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数形结合,发挥其相互为用的功能。新大纲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
1、必须在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几何量计算。
2、求积计算分两个层次:一是“会计算”,二是“掌握计算公式”。显然,后者要求较高,而前者一般可不出现公式,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便可直接推知计算方法。
属于第一层次的有:会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属于第二层次的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整个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也一般控制在两个图形的组合。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三项具体教学要求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前,我们要明确它们各自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又应充分发挥它们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改革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贯彻新大纲精神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要我们能领会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把握各项具体的教学要求,不超前也不滞后,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久的将来,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改革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