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理文言文翻译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a3270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1.png)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超群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受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怜悯,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琵琶行原文以及翻译,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快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白话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必修一文言文
![必修一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b5e3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3.png)
以下是一篇必修一的文言文,供您参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4ee3086f01dc281e43af00a.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摘要: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唉!从师求学的风尚没有人继承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得很!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道文字的诵读,有的人从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
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
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业和修养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明白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879beb74783e0912a2162ac7.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必修一(第一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必修二(第二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必修三(第三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必修五(第五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陈情表·李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f179c7ea8114431b90dd87a.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28df90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0.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3fdbebf90f76c660371a07.png)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f0dc6db844769eae109edb3.png)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课本原文、翻译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课本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e6c21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5.png)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在说话方面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这句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口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在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在当天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块点,有要改正。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6bae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b.png)
【导语】⾼中学习容量⼤,不但要掌握⽬前的知识,还要把⾼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初中的学习有更⾼的要求。
⽆忧考⾼⼆频道为莘莘学⼦整理了《⾼⼆语⽂必修⼀⽂⾔⽂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语⽂必修⼀⽂⾔⽂知识点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指按弦向⾥(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曲》。
六⼳:⼤曲名,⼜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弦:指最粗的弦。
⼩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的拔⼦。
当⼼画:⽤拔⼦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曲结束时经常⽤到的右⼿⼿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XX常⽤的名字。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
〔17〕颜⾊故:容貌衰⽼。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欧)哑(⾳呀)嘲(⾳招)哳(⾳扎):形容声⾳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9bbe51ed5bbfd0a7856735f.png)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古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古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595257767f5acfa1c7cd6c.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4f03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9.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2a6d77a77232f60ddcca1fe.png)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它对晋国无礼,而且同时依附于楚国和晋国。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郑以陪.邻?..。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我哪里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边境,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怎么能因为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3.邻之厚..,君亦无所害。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邻国的土地变丰厚了,就是您的土地被削薄了。
如果舍弃围攻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者来往其间时,就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物资,您也没什么损害呀。
4.且君尝为..焉,君之所知也。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曾答应把焦瑕两座城池给您,可是,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了,您是知道的啊。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已经向东把郑国封为边境,又想扩张它西面的疆界,如果不削弱秦国,它又怎么获得土地?削弱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吧。
6.微夫人...,不武..。
吾...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其.还也。
”亦去.之。
“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们也到达不了这个地步。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要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来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也离开了。
《荆轲刺秦王》7.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太子即使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5cfa50da58da0116d1749b2.png)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原文: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译文: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
”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b2e7c83f551810a6f42486ba.png)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一、 劝学/荀子二、 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 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故不积直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鲍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下注释】① 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 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②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 可提取靛青。
第16课 三、 赤壁赋/苏轼四、 登泰山记/姚鼐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棘】同“燦”,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068bf7f8c75fbfc77db231.png)
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摘自《晋书·王羲之传》)
【翻译】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 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 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 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赤壁赋》课后文言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 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 亦不能知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廉蔺列传》课后文言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 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 谓兼之矣。
(白居易《与元九书》) 【翻译】 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六经来说,《诗》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 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 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 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 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圣人懂得这 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 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顺畅,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 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 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 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师说》课后文言文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 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题哀辞后》) 【翻译】 我提倡古文,难道仅是因为古文的读法与今文不同吗?心里思念古人而不能见到古人,想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知识点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48b2fcc787c24028905fc331.png)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 e城楼城阙。
③qu e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 e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连词①以其无礼于曰因为,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 来,连词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道主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一一表顺承,连词却,连词3、焉语气词,表陈述)②敢以烦执事一一以乱易整一一拿,用,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表结果,用来,②夜缒而出一一表修饰,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505642f46527d3240ce0f1.png)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方〉中医医生。
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6.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3.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译文: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4.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
)译文:燕王亲自在廷堂上拜送。
5.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6.秦王购之金千斤。
(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
) 译文:秦王用千斤金的赏格购取他的头。
7.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六、名句默写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译文:在早上进谏而在晚上即被贬黜。
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蕙替余,以揽茝申之”。
)译文: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
)译文:不了解我也就罢了。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应为“岌岌冠”“陆离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
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
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游褒禅山记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于是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