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合集下载

江北水城——聊城介绍

江北水城——聊城介绍

“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
界泰斗,给予中国藏书史上久负盛
名的海源阁高度评价。
孔繁森纪念馆
•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聊城市东昌湖西北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 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换廊式结构。
• 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东 昌 湖 风 景 区
• 东昌湖风景区位于聊城市区内,总面积20.6 平方公里。国家4A级风景区。
•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 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 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 的特色。
•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内,有中国佛教文化的瑰 宝之称的宋代铁塔,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 精美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中国清代四大私人 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民族英雄 范筑先纪念馆和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 点等。
聊城特产
东阿阿胶
• 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 品。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 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 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 《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为 “圣药”,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 本草经》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魏氏熏鸡
• 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著名的地方小吃,被 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 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 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

聊城历代状元(修改稿)

聊城历代状元(修改稿)

封土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82米,东西宽53米,高5米,占地6.3亩。根据封土形状乡众戏称其为“鳖盖子”。

阎咏后裔多为朝官,居于京都。相传曾有乡亲前往求助,当阎咏后裔问及状元墓时,乡亲习惯地随口说:“你说的那个鳖盖子啊……”,因此得罪了阎氏后人,此后便无往来。故当今阎寺无有阎姓,亦不知阎咏后人如何。只有阎咏墓仍卧在万家洼,成为荒野中的孤冢。

明代状元

韩克忠,字守信,武城(今山东武城)人,洪武(公元1397)韩克忠参加会试,因刘三吾,张信做弊,所取考生皆南方人事发后,朱元璋大怒,杀死张信凌迟刘三吾,亲自阅卷,所取61人皆北方人,韩克忠便是其中之一,六月殿试,韩克忠夺得进士第一名。中状元后,韩克忠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任修三个月,便升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司业。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位于南京鸡鸣山下,祭酒为国子监长官总领监务,司业负责教务工作。

韩克忠出任国子监司业时,国子监学政废弛,混乱不堪,韩克忠与祭酒张显宵整饬学政,修订监规,使国子监再次兴旺起来。第二年,即洪武三十年五月,朱元璋驾崩,遗命皇太孙朱允文嗣位,年号建文,擢韩克忠为河南按察使佥事,分领各道司法事务,出任河南不久,韩克忠罹病,卒于任北。

朱之蕃(1548~1624),明代状元、书画家。

朱之蕃,字元升,一作元介,号兰隅。茌平县南朱庄人。明隆庆年间随其父迁居南京为锦衣卫,后迁回茌平原籍,读书宁国寺。万历二十三年(1595)会试,传胪第一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谕德、庶子、少詹事,进为礼部侍郎,改吏部。万历三十三年(1605)奉命出使朝鲜,与其国才士互相辩难,赋诗赠答,应对如流,且语言得体,不辱使命。以老母去世服丧,不复出仕,朝廷屡召,皆辞。天启四年(1624)辞世,享年69岁。卒赠礼部尚书。之蕃工绘画,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又工书法,真、行书师法赵孟頫得颜真卿、文征明笔意,日可写万字。在他出使朝鲜期间,朝鲜人以人参、貂皮为礼品,请他作画写字。他将所获得的礼品,尽行出售,另买书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聊城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文化。以下是一些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其事迹:

1. 革命先驱杨根思:他是聊城堡垒革命的开拓者之一,曾在1885年加入了兴中会,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他发起了聊城的第一次农民运动,被誉为“聊城的孙中山”。

2. 陈毅元帅: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勋之一,曾在聊城担任过公安局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取得了许多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刘胡兰:她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烈士,出生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她年仅17岁就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并在河北遵化县因抗日活动被捕并遭到处决。她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革命者继续前行。

4. 苏区女战士李希凡:她出生在聊城市茌平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和红军女战士。她曾参加了井冈山会议和长征,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新四军中担任过政治委员。

以上是一些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其事迹,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山东省聊城市籍三国名人:高唐县三人,东阿县四人,莘县三人

山东省聊城市籍三国名人:高唐县三人,东阿县四人,莘县三人

山东省聊城市籍三国名人:高唐县三人,东阿县四人,莘县三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于司隶、冀州、青州和兖州。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聊城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位。其中,高唐县三人,东阿县四人,莘县三人。

第一位高唐县三国名人名叫刘寔,字子真,汉章帝之子刘寿后裔。与蜀汉皇帝刘备一样,刘寔的父亲名为刘广,曾担任过斥丘县县令,但在刘寔幼年时期便已病逝,刘家因此衰落。刘寔少年时期,家境贫困,不得不靠出售牛衣维持生计。然而,艰苦的环境却使得刘寔更加坚强。他在贩卖牛衣之余,发奋读书。到了弱冠之时,刘寔已是满腹经纶,通晓古今,在家乡小有名气。此后,刘寔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计吏、河南尹丞、尚书郎、廷尉正等职。西晋帝国建立后,刘寔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赏识,历任少府、太常、尚书等职,还成为愍怀太子司马遹的老师,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病逝,享年九十一岁。

第二和第三位高唐县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父亲名叫华歆,儿子名叫华表。华歆,字子鱼,早年师从大儒陈球,在汉灵帝时期被推荐为孝廉,从此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郎中、尚书郎和豫章郡太守之职。在任期间,华歆勤政爱民,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兵临城下。华歆自知不敌,开城投降。孙策对华歆非常尊敬,以上宾之礼对待。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江东。不久后,朝廷征召华歆前往许昌任职,华歆这才离开江东来到中原,从此成为曹魏集团的一员。

华歆来到许昌后,立即得到曹操的赏识。在随后的数年间,华歆的仕途一帆风顺,历任议郎、参司空军事、尚书、侍中、尚书令、军事、御史大夫等职,并成为曹魏帝国的开国元勋。华歆历经三朝,德高望重,于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2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华表,字伟容,华歆之子,早年以才学闻名中原,此后加入曹魏集团,官至太尉,以德行高尚著称,卒年不详。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聊城红色故事人物及事迹

一、背景介绍

聊城市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中部,因其丰富的红色资源而闻名于世。聊城红色故事中的人物及其事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鲜血和牺牲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本文将介绍几位在聊城市产生过的红色人物及其振奋人心的事迹。

二、张学良恢复新四军势力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也是聊城红色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致力于恢复新四军在聊城地区的势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背景介绍

在日军占领大片中国领土期间,中国共产党组建了新四军,成立了苏中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新四军在一些地区受到了国民党军阀的打压,势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2.恢复新四军势力

张学良作为当时辽宁省的军阀,他深知恢复新四军势力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并与共产党建立了紧密联系。

张学良利用自己的军队与实力,采取秘密手段,重新组建了在聊城地区的新四军势力。他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壮大了新四军在聊城的基层组织。他还抓捕了一些卖国贼和日军特工,为新四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在张学良的努力下,新四军在聊城地区恢复了势力。他以智勇双全赢得了农民和士兵的拥护,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三、王树福保卫根据地

王树福是聊城红色故事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奋勇保卫了聊城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1.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聊城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然而,这片地区受到了日军和国民党军阀的严密封锁和打压,聊城区域成了抗日斗争的前沿。

聊城名人

聊城名人

聊城名人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他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记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武训———堂邑县(今冠县)武庄人。1888年创建义学,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清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民国时期的学界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张自忠———(1891-1940),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人,爱国将领,参加过察北抗战。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8年,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担任主要指挥官之一,表现卓著。1940年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的五十多个国家中,张自忠是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李苦禅———山东高唐人,著名画家,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制作者:黄晓彤,刘偌冰

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英才相继辉耀,茂郁林立,其中既有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又有彪炳史册的哲后高士;既有治国安邦的名卿贤相,又有青史留名的清官良吏;既有经纶满腹的鸿儒硕学,又有名扬天下的学者文人……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生活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构筑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放射出光照千秋的文化精神。

一:伏羲:人文始祖曾在阳谷定居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

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

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

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宓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

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羲对事

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

气,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

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

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相

传,他造书契、正婚姻、创乐器、教人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使原始社会进入渔猎畜牧经济时期。

二:孙膑:著名军事家

孙膑(约前380~前320),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故名孙膑。

孙膑少时家贫,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得老师鬼谷子真传。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后,忌其才能,骗他到魏国,将其处以膑刑(去膝盖骨)。从此,孙膑发愤读书,研究兵法。后由齐国使者秘密将其载回齐国,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齐威王十三年(前344),庞涓率魏军围困赵国国都。赵国向齐国救援,孙膑围魏救赵,避实击虚,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

有关聊城名人_作文素材

有关聊城名人_作文素材

有关聊城名人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有关聊城名人,感谢您的阅读!

朱延禧

在东昌府区古城内的朱府口,有一处被人们称为“老府院”的地方。四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朝廷重臣居住于此。晚年时,他因不阿谀奸党,被弹劾贬职还乡,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畸斋”、“遁斋”,显露出不随流俗、不涉世事的风雅情志。他就是史称“朱相国”,世称“朱阁老”的朱延禧。

朱延禧,字允修,晚年自号“遁斋老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以文才闻名城乡,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初授翰林检讨,累迁礼部右侍郎。任日讲官时(日讲官是为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兼记皇帝言行的官员),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旁征博引,援古喻今,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熹宗大悦,称赞朱延禧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未几,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至由他负责编修的两代皇帝的政令集《两朝实录》成书,以及由他负责督修的皇帝陵墓竣工后,天启五年(1625),又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相勾结,朋比为奸,专权自恣,深得熹宗信赖。尽管朱延禧身居相位,却奈何不得那帮阉党,只能空抱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朝令内阁传旨称魏忠贤为“元臣”,延禧认为不可。御史田景新阿权附势,遂魏忠贤之意上书弹劾延禧。熹宗听信谗言,将朱延禧革职为民。

朱延禧罢官回归故里,栖隐故园,养花种竹,陶情养性,不闻世事。有一则故事说明了朱延禧的睿智与博学。一日,正是晚秋季节,他穿了件土布长衫,拿把折扇,想到东郊外玉皇阁看一下农村秋收之景。走到东关姚园村头,只见路西

聊城的3个历史名人

聊城的3个历史名人

1. 杨以增(1787~1856) 清代藏书家。

2.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

字子明。今莘县人。王旦自幼好学,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诰,并被封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997),真宗即位,4年之中连续晋升,初为中书舍人,后为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加封为尚书左丞。次年,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王旦为相10余年,知

人善任,任人唯贤,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推荐提拔的,但从未推荐自己的亲属做官。天禧元年(1017)9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

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其后,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王旦有文集20卷传世。

3.成无已(1063~1156) 宋代医学家。

今茌平县人。世代行医,无己尤精。著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是中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成无

己的《注解伤寒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种症候的`病机、病变及处方用药,阐明

了辩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揭示了《伤寒论》的隐奥,使其增强了理论色彩。《伤寒明理论》共50论,每论一证,均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不同治法等。《伤寒明理药方论》则选常用20方,每方包括方义、方制、药理、加减及注

意事项等。成无己对张仲景的辩证与方义有所阐发,形成了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他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聊城的名人

聊城的名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聊城的名人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他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

武训———堂邑县(今冠县)武庄人。1888年创建义学,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清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 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今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村)人,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

张自忠———(1891-1940),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人,参加察北抗战。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爱国将领。

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1936年,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李苦禅———山东高唐人,著名画家,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聊城的名人

聊城的名人

聊城的名人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他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

武训———堂邑县(今冠县)武庄人。1888年创建义学,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清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 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今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村)人,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

张自忠———(1891-1940),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人,参加察北抗战。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爱国将领。

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1936年,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李苦禅———山东高唐人,著名画家,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傅衍鲲———山东聊城人,原聊城第三中学语文教师。“金三角”卧底人员,为禁毒机关作出卓越贡献。

徐本禹———山东聊城人,23岁,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聊城历史名人

聊城历史名人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以

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大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伊尹,相传夏末商初助汤伐桀的商代大臣。生于空桑(今河南嵩县),长于伊水,耕于有莘之野。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任”近似“狂者进取”。伊尹有志肯负责任,积极向前。他生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夏之末,商之初,孟子书里讲他“五就桀,五就汤。”夏桀哪能用伊尹,伊尹为要使这个社会变成一个像样的尧舜之世,一次去了不得意,再去。再不得意,三去,四去,五去。他从桀处回来,又到汤处去。商汤也不能知得他,他只是耕于有莘之野的隐士,相传古曲《平沙落雁》为伊尹所作。他五次到汤那里,终于帮助商汤平天下。——钱穆《黄帝》伊尹名挚,一说名伊,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生卒年月不详。《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伊尹,奴隶出身,经中国权威历史学家论证为今山东曹县。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山东聊城高一历史知识点

山东聊城高一历史知识点

山东聊城高一历史知识点

山东聊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高一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各种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将帮助他们了解聊城的历史演变以及相关重要事件。以下是一些主题,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和相关的信息。

1. 聊城的起源与发展

聊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周边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聊城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它曾是吴越国的前身之一,也是历代王朝的重要军事要塞。

2. 古代聊城的建筑与文化

古代聊城拥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昌府古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古城之一。东昌府古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此外,聊城还有许多重要的古建筑,如反Snep博物馆,五岳庙等。

3. 聊城的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

聊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要的事件,并涌现出一批杰出

的人物。在明代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在聊城起兵,建立

了大顺王朝,这对于聊城和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聊

城还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如文学家张皋、书法家孙过庭等。

4. 聊城的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节庆

聊城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历史博物馆和文化节

庆活动。聊城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聊城的文

物和重要历史资料。此外,聊城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和民俗节庆,

如春节庙会、文化艺术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5. 近现代聊城的发展与变革

近现代以来,聊城经历了许多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聊城人民为保卫家园和追求自由而做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聊城文化历史名人研究

题目:聊城历史名人,聊城,了解聊城历史

摘要: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搜寻、整理和探究聊城历史文化名人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其辉煌的成就,使聊城人民了解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于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查阅历史典籍,上网搜寻资料,走访老人。前人研究几乎详尽。

研究方法与过程:借鉴已有资料,利用假期时间在聊城附近走访老人。需要的材料有纸笔,历史典籍。

结果: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毖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毖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毖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 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仓颉,上古时期黄帝史官。5000年前,他作为黄帝史官,伴驾南巡。在一次古远山林里展开的狩猎活动中,他看到猎人们匍匐在地,仔细观察散落的蹄痕印迹,用以确定野兽的行踪。他由此得到启发,突生灵感,以鸟纹兽迹为蓝图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从此,祖先们告别了结绳记事的年代,开始了契木为文的文明。

从此,世代传承发展,生生不息。钟鼎陶泥,甲骨汗青,铅火枣梨,刀笔毫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积墨于今。这位补天浴日彪柄千秋的老人,被后人虔诚地尊称为文字始祖。去世后葬于今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东阿县志》载“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圯。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仓颉墓原有高大的墓冢,墓前有古碑数幢,祠堂三间,二层。此地尚存仓颉墓碑、仓圣桥等遗迹。

聊城古楼的历史文化介绍作文

聊城古楼的历史文化介绍作文

聊城古楼的历史文化介绍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东昌湖、古楼等,但我最喜欢的是聊城古楼。

聊城古楼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也是我国著

名的八大名楼之一。聊城古楼与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

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聊城古楼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特色。

第一层是大礼堂,里面有许多现代化设备,如:电脑、电视

机等。大礼堂和二楼之间有一个楼梯,如果你走到二楼,就会看

见四个大字:“天下第一桥”,这四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旁边还

有许多关于聊城古楼的历史传说,如:“刘备招亲”、“郑成功收

复台湾”等故事。

第二层是一个大厅,里面有许多古代雕塑和名人字画,其中

最有名的是一对金童玉女,他们抱着一只金猫,两只眼睛闪闪发光,那只猫像人一样高,脸上还露出了微笑。他们旁边还有一位

老妈妈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第三层是一个大天井,站在天井上往下望去就会看见一排排

绿树,还能看到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

—— 1 —1 —

聊城十大名人

聊城十大名人

聊城十大名人

1、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仓亭之战中,程昱向曹操献“十面埋伏”之计,令袁绍军队一败涂地,元气大伤,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增邑三百户,并前共有八百户。分封少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朝廷正欲以程昱为公,程昱却在此时去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2、王旦(957—1017)北宋大臣。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丞相,监修《两朝国史》。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天禧元年,以疾罢相。有文集。

3、鲁仲连(约公元前305年-约公元前245年),战国末期齐国人,又叫做鲁仲连子、鲁连子和鲁连。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在鲁仲连的早期活动中,他是以口才超群、谈锋机警的“辩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把爱国挂在嘴上,言必行,行必果,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

争实践中。

4、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一)

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英才相继辉耀,茂郁林立,其中既有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又有彪炳史册的哲后高士;既有治国安邦的名卿贤相,又有青史留名的清官良吏;既有经纶满腹的鸿儒硕学,又有名扬天下的学者文人……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生活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构筑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放射出光照千秋的文化精神。

伏羲:人文始祖曾在阳谷长居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

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宓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

伏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相传,他造书契、正婚姻、创乐器、教人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使原始社会进入渔猎畜牧经济时期。

仓颉:制字先师长眠东阿县

仓颉是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相传中国汉字在今东阿县境内由其创造。汉许慎《<说文>序》中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自他创字后,中国结束了“结绳而治”,进入以字记事时代。仓颉死后葬于今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

颛顼:上古帝王多次临视聊城

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他是上古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部族首领,主要活动在冀、鲁、豫一带,聊城为其属区并多次临视。

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

聊古庙位于聊城城西北7.5公里处(现东昌府区闫寺镇申李庄东),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文化遗址则确凿无疑。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聊古庙遗迹有三:一是颛顼庙,又名"聊古庙"、"聊王庙",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二是颛顼墓,在颛顼庙后(北),传说为颛顼帝之冢,为长方形高台地。三是圣水井,为一古井,在颛顼墓旁,为一近似圆形的普通砖井,壁饰青砖,逐层叠压垒砌,砖面布满青苔井水甘冽清澈,一眼便可望至井底。圣水井因人而圣,因水而圣,其水千年不竭,风韵犹存,因此井而形成的“圣泉携雨”为聊城古八景之一。

巢父:唐尧圣贤大隐于聊

唐尧时的一位高士,为世人所崇敬,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坚拒不受,隐居在聊城,营巢而居,以放牧了此一生,人称巢父。去世后埋葬于此,后人称其墓曰巢陵。“后晋二年(945年),黄河决口,平原郡治所王城(即聊城)淹没,州县治南迁巢陵,筑起城郭,曰巢陵城。宋淳化三年,黄河再度决口,巢陵城毁,州县治迁至今所。”巢陵遗址在今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1公里处,史志称此处“为巢父放牧处,碧草如茵,蝶舞鸟鸣,古为“聊城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晋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于是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也,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

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