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

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文化无所不在,
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

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

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

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

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

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

第三层是礼仪。

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

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

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

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

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
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

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
自由平等。

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2、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受民族哲学基础支配,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含蓄和委婉,要让人经过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欧美国家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因此西方人的行为较外露而且逻辑性强,重视表达的确切性,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含蓄。

四、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

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
的保障。

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竞争意识
在重视个人培养、强调个人独立和崇尚自我实现的美国,竞争是其基本价值观之一。

社会鼓励其成员竞争,人们也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地参加。

他们相信竞争不仅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个大的竞技场,人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所需而努力拼搏并击败他人,有些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中华民族是个倡导重义轻利的民,注重道德修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深人民心。

”“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不言利”等思想使我们中国人把物质利益放在了次要地位。

传统的价值观不鼓励人们竞争。

个人太突出,必定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

中国人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注重“和”。

3、自立意识
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家庭社会,人们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

现在的青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独生子女们,更有几辈人的娇宠,现在许多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

在美国,成年公民(以十八岁为界)都倾向于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社会对个人的抉择权予以普
遍承认与尊重。

其教育体制总是鼓励青少年学会自立并授之以相应技巧。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小学会自立。

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尽量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

要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人仍呆在家里,依靠父母或别的什么人生活,他会被人耻笑和瞧不起。

4、时间及效率观念
在中国“寸阴寸金”,“救人如救火”,“千钧一发”,“笨鸟先飞早人林”,“只
争朝夕”,教导人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但在实际生活中,勤俭节约的中国人,在时间上却比西方人大方。

慢节奏在人们的客套话中略见一斑,“慢走”,“慢慢吃”,“慢慢玩”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时间就是效益”等观念正在深人人心。

行政部门办事拖沓,效率不高,花了不少时间,事情还不一定能办成。

在清教徒的影响下,其工作价值观已扎根在美利坚民族的灵魂中。

“工作是一种生存手段,是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单位时间内所创造财富的数量和质量代表劳动者的能力。

”他们一向重视效率,闻名全球的快餐业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时间与效率的重视。

讲求效率,就必须严格遵守时间。

5、家庭概念
中国以家族为本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立身处世的纲领。

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

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
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

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

西方文化突出自我、突出个人,追求独立。

长辈与晚辈之间可以直呼姓名。

在西方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乐于谈论个人一得之见。

五、了解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巧妙解决交际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

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桂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程立,程建华,《英汉文化比较词典》[M],湖南出版社,2000
○3董淑铭,《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9
○4顾嘉祖,《与文化》[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李听辉,《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J],青岛远洋员学院学报,2004(4)
○8王春辉,《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 08期
○9许果,梅林,《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渔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12)
10于桂敏,王鲍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
念差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1赵燕霞,《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J],,2008年03期

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剖析
□ 作者:楚立峰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年第8期字号:【】
▲本成果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中图分类号:G20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好莱坞商业电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中国的人民大众。

好莱坞商业大片是娱乐的盛宴,观众在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角斗士》在讲述马克西莫斯的悲壮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在欣赏西方电影的同时,也应对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予以关注和警惕。

坚持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商业影片好莱坞《角斗士》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好莱坞商业电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中国的人民大众。

好莱坞商业大片是娱乐的盛宴,观众在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角斗士》是好莱坞电影的经典代表。

《角斗士》在讲述马克西莫斯的悲壮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在欣赏西方电影的同时,也应对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予以关注和警惕。

坚持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人正确看待、欣赏美国商业电影提供相关指导。

美国商业电影概况
当今时代,美国好莱坞电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中国的人民大众。

影响力度如此之大的原因如下。

一是,虽然也有个别商业大片,但中国国产电影总体水平低下,难以吸引中国观众,给了好莱坞大片乘虚而入的机会。

另外,美国好莱坞商业影片确实也引人注目,尤其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场面宏大,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好莱坞电影,大多数就是因为
好莱坞商业大片场面宏大,情节曲折,可以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但是就内涵而言,好莱坞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所做的也只能是娱乐观众,赚取观众的钞票而已。

所以许多好莱坞电影也并不值得反复欣赏,只能是看过就仍在一边,遗忘了。

当然,美国好莱坞商业影片也不都是优质影片。

但无可否认是,每年中国都会引进十部美国大片,这些美国大片确实质量很高。

这样,几乎每个月,影迷都能欣赏到最新的好莱坞大片,同时也给好莱坞带来了滚滚财源,给好莱坞电影带来了盛名和荣誉。

每个月,影迷们也会翘首以待,等待着美国大片的上演。

好莱坞商业影片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些是关于警察与匪徒,有些是关于为荣誉和祖国而战的士兵,有些则反映了或凄美或甜蜜的爱情故事。

所以几乎所有的影迷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这是其的特点之一。

但是好莱坞商业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中国的电影观众。

好莱坞商业影片为了迎合观众,经常以皆大欢喜的喜剧形式结尾:真理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

美国的优点被放大,缺点被缩小。

美国被美化了。

因而,一些中国观众错误地认为美国就是先进发达的国家。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被美化,与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夸大了美国式的民主和富足。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好莱坞的电影不仅展示了美国的民主和
富足,也展示了美国的丑陋的一面,比如警察滥用权力在《第一滴血》(Rambo: First Blood)中就有所体现;官员徇私舞弊在《罪恶之城》(Sin City)中就有体现,罪恶之城就是美国社会邪恶一面的缩影。

只是一些中国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认识美国,把美国当作人间天堂。

拿到绿卡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一切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但是在自己的中国同胞面前,仍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美化美国。

实际上,美国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一小部分好莱坞商业电影中也有所反映,只是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尾掩盖了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好莱坞商业片采用皆大欢喜的结尾无可厚非,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世界越来越美好,希望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所以,皆大欢喜式的电影也更受观众喜欢,票房成绩更高,收入也更加可观。

说白了,制作商业影片的目的就是挣钱,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

所以,欣赏好莱坞商业影片可以是一种轻松的休闲与放松,也可以从中窥探出美国的美与丑,善与恶。

以《角斗士》的个人英雄主义为例进行分析。

《角斗士》(Gladiator)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尤其是个人英雄主义
的国度。

许多城市、建筑、街道、甚至舰船都以著名人物命名,比如华盛顿、肯尼迪国际机场、罗斯福号航母等等。

经常能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看到一个人拯救地球,一个人拯救宇宙的壮举,比如《异形》系列、《超人》系列。

好莱坞商业大片中,还有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力敌千钧的超级英雄兰博;还有《罪恶之城》中打不死的老警察哈蒂根。

而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力量和集体主义的国度,顾大我,忘小我;俗语说大河有水小河满。

中国人在取得成功之时,往往也会谦虚地说:是大家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

《角斗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还不是很强烈的,但是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个人英雄主义不那么强烈的《角斗士》也能给中国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一个角斗士,一个奴隶就可以通过一场决斗改变罗马帝国的命运。

一般来说,中国的皇帝和国王是不会逞匹夫之勇,去和角斗士或奴隶决斗。

中国的角斗士或奴隶也不会得到通过一场决斗以个人勇武改天换日的机会,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好莱坞商业大片《角斗士》充斥着阴谋、篡权、僭越和血腥杀戮。

英雄马克西莫斯反戈一击,除掉了暴君。

由此体现了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也是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之一。

在《角斗士》这一影片之中,可以发现英雄与群众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公主努力劝说英雄马克西莫斯发动群众推翻公主兄长的残暴统治,遭到
了马克西莫斯的拒绝。

马克西莫斯把群众叫做暴徒、乌合之众。

Mob这一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英雄对群众的看法和态度。

马克西莫斯认为:群众是不可信的,发动起来的群众是难以控制,群众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影片开头,衰老脆弱的老皇帝要实现一个愿望,给予马克西莫斯重任,让他把权力归还给罗马人民。

重担落在了马克西莫斯一人的肩上。

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体来和马克西莫斯分担这一重担,这也注定了马克西莫斯的悲剧命运。

老皇帝把重担交给马克西莫斯一人,并不是老皇帝老糊涂了,而是过于相信个人能力,过于强调个人主义的结果。

老皇帝并没想到要给马克西莫斯找一些甚至一个帮手。

老皇帝一死,除马克西莫斯之外,也就没人知道老皇帝的这一愿望。

老皇帝的儿子康茂德(Commodus)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其他的将军和官员都被蒙在了鼓里,他们只能按照世袭制子承父业的传统,拥戴康茂德做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英雄马克西莫斯失败了,失去了权力和家庭,也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沦为了角斗士。

其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自由主义的失败,没有领导层其他人员的支持,老皇帝又被暗杀,马克西莫斯继位就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

本来,要变革皇位继承权,就要或留下遗书,或知照大臣,赢得支持。

而老皇帝过于相信马克西莫斯的能力,也过于信任自己的儿子可以安分守己。

老皇帝一死,马克西莫斯也就注定
失败。

变革皇位继承权没人支持不行。

作为一名角斗士,马克西莫斯展示了自己巨大的勇气和娴熟的搏斗技巧,赢得了角斗场观众的喜爱。

马克西莫斯的主人非常欣赏他,鼓励他通过取悦观众赢得自由。

但实际上,英雄马克西莫斯并不尊重观众。

当然,喜欢欣赏奴隶血腥杀戮的观众也并不值得尊重。

但是,英雄本身就拥有超越常人的道德、勇气、修养和武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普通群众,而是应该引导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每次搏斗之前,马克西莫斯都拒绝向观众敬礼致意。

而向观众敬礼致意也是角斗士需要遵守的惯例。

有一次,马克西莫斯甚至把剑掷向观众。

在对手性命垂危之时,观众高呼:“杀了他”。

但马克西莫斯充耳不闻,转身离开了。

富有戏剧色彩的是,他的胆大妄为却赢得群众的尊敬和支持。

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角斗士,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位“英雄”。

在这一轮角逐中,英雄马克西莫斯确实赢得了观众,虽然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正是因为有了群众的支持,康茂德才不敢杀了马克西莫斯。

罗马的民众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他们可以保护一个奴隶免受皇帝的伤害,虽然马克西莫斯并不相信和认可这种力量。

康茂德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以皇帝的九五之尊屈尊与一个奴隶一个角斗士决斗,而康茂德的目的只是为了赢
得观众。

这里再次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甚至皇帝也会喜欢以一对一决斗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且历史事实证明:康茂德确实喜欢在角斗场上搏斗厮杀。

皇帝亲自上角斗场并不是影片的戏说,而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得知自己的军团依然忠于自己之后,马克西莫斯选择了逃亡去寻找自己的军团,而不是发动群众反抗暴君。

这是他失败的根源,他不相信群众。

在逃亡途中,马克西莫斯被捕了。

对于一个只有奴隶身份的角斗士来说,这在当时是个大罪。

幸运的是,喜欢哗众取宠而又自以为是的康茂德要和马克西莫斯决斗。

虽然康茂德在决斗前弄伤了马克西莫斯,但马克西莫斯还是有足够的力量杀掉康茂德,罗马民众得以从专制和奴役中解放了出来。

但是最终马克西莫斯也与康茂德同归于尽。

这又是一次好莱坞式的结局,一己之力救了大家。

或许,如果马克西莫斯能联合元老院议员,揭露康茂德的罪行,先组织志愿军,然后召唤忠于自己的军团,形势可能就两样了。

马克西莫斯可能就不会死。

公主也可能能与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冒险逃亡不太明智。

英雄是伟大的,而人民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论
好莱坞商业大片是娱乐的盛宴,观众在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角斗士》在讲述马克
西莫斯的悲壮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
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在欣赏西方电影的同时,也应对其中反映
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予以关注和警惕。

坚持东方,尤其是中国
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从英文电影看西方文化
目前通过看英文电影来提高英语水平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人们在学习电影对白中的词汇与语法结构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英文电影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

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电影台词、电影故事本身以及电影画面等都向观众传达各种文化信息。

因此,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是非常重要的,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又是学好语言的保证。

但目前具体解析电影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现象的文献却不多。

因此本人收集了一些英文影片的语言,从中分析了一些英美文化现象,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一、英文电影中体现的英美风俗习惯
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而电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

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可以让我们切实地体会语言的寓意与魅力。

我们来看一下影片《阿甘正传》,其中阿甘的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这句经典语言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但这里为什么用巧克力而不用其他事物作比喻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

因为在美国巧克力通常有十二块或二十四块,每个都有不同的包装和口味、形状和颜色,以前没有标志,只能拆开放在嘴里,品尝了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

二、英文电影中体现的英美思维方式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着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

以下是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中的一个片段,具体是男主角山姆不幸丧妻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电台播音员玛莎诉说心中无限悲痛的一段精彩对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