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合集下载

图解医联体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pptx

图解医联体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pptx

医联体定义及作用

定义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作用

能够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百姓就医,缓解看病难;同时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不是一味涌向三级甲等医院。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医联体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推动医联体建设,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医联体模式,如城市医疗

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

国外发展现状

医联体在国外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例如,

美国的凯撒医疗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医联体,它拥有自己的保

险公司、医院、医生集团和健康管理公司,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医疗服务。

政策支持与推动力量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如《关

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推动力量

政府、医疗机构、社会资本等都是推动医联体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医联体建设;医疗机构通过组建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社会资本则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参与医联体建设和发展。

03

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间的资源整合,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医疗机构间资源整合

推动医联体内医疗设备的共享使用,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减少重复购置和浪费。

医疗设备共享

建立医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的病历、检查、诊断等信息的互通互联,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分级诊疗与医联体的上海实践与探索

分级诊疗与医联体的上海实践与探索

以做实家庭医生制度作步推进上海市上海市卫生和作为基本路径,积极稳

分级诊疗工作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分级诊疗的重要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意义

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关诊•基制度内涵务关诊的院于疗指基本原则•以办推进制度导•医建设标公分建意见•本建设目标厅级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

明确“十三五”时期制度 明确十三五时期制度

建设两步走的目标,即

“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

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

定型”

着力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把握群众自愿原则、突出

基层能力建设、完善分工

协作机制、强化配套保障

措施

诊疗制度建设现场会议

上海分级诊疗的总体思路

以维护居民坚持顶层设计、联动改革、结合施策标,以做强础民健康为目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强基层为基

改革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

要做法

完善医疗服务体促夯实分级诊疗

工作资源基础

促均衡:启动“5+3+1”郊区三级医院建

设项目

促联合:以医联体、托管、城乡对口支援

等方式,实现各级医疗机构支

撑的全覆盖。

补短板: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治疗床位转型为护理床位

公益金给予转型床位补助

促均衡—实施“5+3+1工程”

促均衡实施“531工程”

新建

:5家郊区(千人口床位数较

低)三级医院

提升:3家郊区(千人口床位数较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是指国家在医疗领域所实施的18项重要制度。这些制度旨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确保人

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保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核心制度。

第一项核心制度是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该制度要求全科医

生与患者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全面的家庭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这样可以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诊疗质量。

第二项核心制度是推广按病种支付制度。按病种支付制度是将医疗

费用与疾病种类挂钩,通过统一定价、统一支付方式,避免了过度检

查和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第三项核心制度是建立健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是通过

多家医疗机构互相合作,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分级诊疗制

度是将医疗资源分为不同级别,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引导患者

就医。

第四项核心制度是实施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是通

过评价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激励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

样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第五项核心制度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使用管理。加强药品供应保

障是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和质量安全。使用管理包括合理用药、减少

滥用抗菌药物、降低药物价格等。

第六项核心制度是推行全民健康档案管理。全民健康档案管理是将

个人的健康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方便医疗机构查询和共享,提高医

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第七项核心制度是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监督。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是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设备采购等,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监督包括监察机构的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医疗机构的合

医联体分类标准

医联体分类标准

医联体分类标准

一、概述

医联体是指医疗联合体,是按照“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思路,以区域性医院为中心,联合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紧密的医联体。医联体分类标准是为了更好地对医联体进行分类和评估,以利于指导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医联体分类标准

1.按地域范围分类:可分为城市医联体和农村医联体。城市医联体通常以大型

综合性医院为核心,联合城市内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紧密的医联

体;农村医联体则以县医院为龙头,联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紧密的医联体。

2.按机构类型分类:可分为医院集团型、医疗集团型和专科联盟型医联体。医

院集团型医联体是由多家医院联合组成的医疗集团,形成一个紧密的医联

体;医疗集团型医联体是由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组成的医疗集团,形成一个紧密的医联体;专科联盟型医联体是由专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组成的专科联盟,形成一个紧密的医联体。

3.按合作形式分类:可分为松散型医联体和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通常

只涉及医疗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协作,各成员单位仍然保持独立的法人地

位;紧密型医联体则涉及人、财、物等各方面的统一管理,各成员单位不再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

4.按功能定位分类:可分为综合型医联体和专科型医联体。综合型医联体涵盖

多个学科领域,具备全面的医疗服务能力;专科型医联体则专注于某一学科领域,具备专业的医疗服务能力。

三、医联体分类标准的意义

对医联体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联体类型进行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对医联体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其运行状况和服务质量,为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

分级诊疗制度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医疗服

务的合理分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

医疗服务。而医联体则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演变为现实的有力保障机制之一。

医联体是一种在地域范围内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形式。在医联体

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既有利于医护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分布,又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和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首先,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医联体下,各级医

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用将更加便捷,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医疗机

构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要求,分门别类地接收、诊治病人,分担医疗工作,避免了一些较为

简单、常见病情就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就医的情况,同时使各级医院之间更加合理协调、衔接。此外,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还可以实现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顺畅运作,促进了

医护人员之间的教育和培训,便于培养新生代医护人员中的专业技能以及实际工作经验。

其次,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医联体下,各级医

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协调和联合治疗,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检查、诊

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诊疗误差的概率,并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服

务体验。同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也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就医的群众节省了时间、费用和精力。

最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根据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方便了医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本文概述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联体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正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医联体模式——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和专科联盟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医联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城市医疗集团以大型医院为核心,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手段,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县域医共体则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专科联盟则是由相关学科领域的医疗机构组成,通过专科协同、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专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这三种医联体模式的运作方式、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医联体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医联体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医疗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我国医联体模式的健康发展。

二、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实践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是我国医联体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在于通过资产、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紧密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此模式下,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医疗服务市场的挑战,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资产整合与统一管理:紧密型医联体通过资产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使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在保持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图解医联体--医学

图解医联体--医学

通过上海瑞金医院医联体建设,实现 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 疗机构等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分 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 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 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
背景介绍
合作方式
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 性医院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和 患者,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将医院 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 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分级 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 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和患者, 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将医院与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建立 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分级诊疗、双向 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协和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 立紧密的医联体合作关系,实现资源 共享、技术支持、双向转诊等合作内 容。同时,医院还通过设立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专家门诊、 教学查房等方式,加强与基层医疗机 构的联系和交流。
展。
03
规范阶段
近年来,国家对医联体建设进行了规范管理,加强了对医联体的评估
和监管,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02
医联体构建模式
松散型医联体
1
成员单位保持独立法人地位,仅在业务上开展 合作,如学术交流、技术支持等。
2
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仍保持独立的财务核算, 相互之间无资产纽带关系。

分级诊疗现状调研汇报

分级诊疗现状调研汇报
踪,精神科旳后期康复,还有慢病旳管理都在小区,四大慢病要求有家庭医 生旳签约率,LIS和小区要互联互通。
END
目录
医联体与分级诊疗概述及关系 医联体建设模式现状 上海区域医联体 北京平谷医院现状
上海区域医联体
背景:2023年1月28日,由市医改 办、市卫生局等联合开启。 构成:一家三级医院——瑞金医院 、2家二级医院和4家小区卫生服务 中心构成。
任务:双下沉、双提升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下沉 实现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 宏观效率提升
四种模式简介
• 远程医疗协作网。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 域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动面对基层、偏 远和欠发达地域旳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 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升 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增进医疗资源纵向 流动,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 存在问题:签约量小(自由就诊、利益诱导) 医联体组员之间利益分配不明确
(独立法人、成本增长、收入降低、按服务ຫໍສະໝຸດ Baidu费、项目降低没有主动性)
医保支付不能发挥引导作用 (付费方式多,提供多项目昂贵服务) 机制问题 (区级、市级、小区级医疗机构财政起源不同、整合)
上海区域医联体处理思绪
• 医保支付旳变革(理事会统一调配) • 放开小区用药限制(签约居民) • 放开人事权(一二级医院院长卫生局转为瑞金医院) • 体制设置康复医院(小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康复医院)

何为“医联体”“医共体”?国家卫健委释疑

何为“医联体”“医共体”?国家卫健委释疑

何为“医联体”“医共体”?国家卫健委释疑

发布时间:2021-07-23T16:54:05.950Z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导读] “医联体”“医共体”指的是什么?对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3日予以了解答。

国家卫健委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与体系建设等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就大众常说到的“医联体”“医共体”此类术语进行提问。

“这几年,大家对‘医联体’这个词都比较熟悉。”郭燕红称,医联体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以医联体之通解群众看病就医之痛。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就是要促进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所谓医联体,它是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按照网格化,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然后组建成一个联合体。在联合体内,形成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链条的连续化的医疗服务,这就是医联体最重要的作用,也和分级诊疗要实现的格局和目的是并行不悖的,所以说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路径。

郭燕红介绍,医联体有四种形式:一是城市的医疗集团,二是县域内的医共体,三是跨区域的专科联盟,四是远程医疗的协作网。

郭燕红指出,现在医联体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好医联体的“联”。

“这个‘联’绝对不是大家‘自由恋爱’,想怎么联怎么联,而是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由政府进行网格化的设计,形成在医联体内的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形成协同,覆盖当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所以‘联’要联得好、联的科学。”郭燕红说。

分级诊疗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层首诊:在分级诊疗制度下,病人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首诊,如社区医院、

乡镇卫生院等。

2.双向转诊:在基层首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转诊,

如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等;同样,上级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将病人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

3.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制度要求急慢性疾病分别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4.上下联动: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机制,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

作,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分两步走,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同时,该

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从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布局、资源投入与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入手,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分级诊疗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分级诊疗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制度内涵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围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

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

上海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通过“5+3+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1+1+1”签约服务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分级诊疗制度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知识文章】

标题: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导语:

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急诊就医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探索创新医疗模式,其中,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备受瞩目。本文将从全面的角度评估和探讨这一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认知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同时指出它们对于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1. 什么是医联体?

医联体是一种医疗服务协作机制,通过建立起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它由多家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共同组建,通过信息共享、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担等方式,提供连续性和协同性的医疗服务。

2. 如何构建医联体?

构建医联体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优势,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需要合理确定医联体的范围和组织结构,确保各参与单位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另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医联体共享

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提高医疗协同效能。

3. 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

分级诊疗体系是医联体的核心目标和基础机制之一。它通过合理分级、精细管理和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和保障群众健康的目标。分级诊疗体系不仅能够缓解大医院压力,减轻寻医问药的负担,还能

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供需

的平衡。

4. 如何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1)强化政策和法规支持。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制定,为分级诊疗体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图解医联体--医学课件

图解医联体--医学课件

THANKS
建立医联体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 权利,加强沟通协调和资源整合。
制定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医联体内部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医联体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医联体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 括医院联合、基层联合、中西医联 合等多种形式。
跨界融合发展
医联体将与科技、互联网等产业跨 界融合,推动医疗产业升级和转型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医联体,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使更多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医疗卫生服 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医联体建设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实现跨区域、跨医院、跨科室 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医疗服务协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协同能力和服务效率。
医联体实践案例及经验分享
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联体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可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升级。
国内外医联体的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已有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 型的医联体,如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等。
03
医联体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医联体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统筹规划不足
医联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 计,导致医疗资源重复配置、技术 水平参差不齐。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最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疗行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改进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国家不断推进医疗改革,最新出台了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本文将介绍这些制度,并探讨它们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一、医疗价值导向制度

医疗价值导向制度是指将患者的价值需求放在首位,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改变过去以药品和医疗手段为导向的医疗模式。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推动医生从治疗疾病向保障健康的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医疗服务价格制度

医疗服务价格制度的实施旨在建立合理、透明、可控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防止医疗机构滥用定价权,保障患者的合理支付。通过科学制定价格,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会得到减轻。

三、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推行将有效解决药品短缺和高价药问题,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需的药物。通过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体系和合理的定价机制,可以降低药品成本,让更多的人受益。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旨在建立多层次的医保支付体系,提高医保

基金的使用效率和保障水平。通过优化医保支付的方式和机制,避免“重疾轻付”和“重付轻疾”等问题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的福利。

五、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制度

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分级诊

疗制度的落地。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布局,可以更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就医负担。

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旨在建立健全的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基层医

医疗服务体系与分级诊疗ppt课件

医疗服务体系与分级诊疗ppt课件
















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协同共赢的医疗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体系的公平、质量与效率
分级诊疗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制订分级诊疗办法,推动形成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是新医改 的重点工作之一。2014年,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已开始 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就整体而言中国医疗供需错配积重难返,现 阶段分级诊疗困境重重,分级诊疗刚刚吹响号角,尚 且谈不上攻坚,需要不断的总结国内外经验。
家庭医生不一定存在隶属于社区医院,两者只是在业务上协作;

严格转诊制度:看病先找家庭医生,由医生转诊到医院;
医院治疗后一般会转诊到相应的社区医院。
典型国家案例分析
日本
➢ 分为医疗系统和保健系统; ➢ 300张病床以上的大中型医院基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举办;由行业部门或私人举
办中等以下规模的医院和诊所; ➢ 普通患者在一般医院和诊所治疗; ➢ 特殊或高级医疗技术的患者在功能性病院就诊; ➢ 需要长期住院需或须提供辅助医疗设备的患者,则在疗养型病院治疗; ➢ 重视初级保健,社区服务完善
科医生的国际标准,我国需要43万全科医生,截至2013年底,只有15万人左右。
2. 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
• 在我国部分大医院,医护比、床护比严重失衡,护士人员短缺严重,医生负担沉 重。医生没有多余时间对基层进行帮扶,不利于分级诊疗的开展。需要加强护士 人员的培养,使医护比达到合理水平。

图解医联体+医学课件

图解医联体+医学课件
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和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联体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实现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医联体建设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基层医 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THANKS
[ 感谢观看 ]
未来医联体的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创新
01
未来医联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更加符合实
际情况的发展模式。
加强信息化建设
02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医联体内医疗信息的共享和
智能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强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03
未来医联体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和学科建设。
国际医联体的发展趋势
跨区域、跨国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医联体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跨区域 、跨国合作的趋势。
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联体内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智 能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医联体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此,国际上医联体普遍重 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凯撒医疗集团通过建立集医疗、保险、科研于一体的管理模 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为患者提供了 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实用版)

目录

一、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二、医联体的构建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医联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四、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优势与挑战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正文

一、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构建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分级诊疗体系,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这一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医联体的构建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医联体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医联体组织体系,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二是完善医联体的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建设等;三是加强医联体的保障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力配置等。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等,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此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医疗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质量评估等。

三、医联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环相扣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健全分级诊疗”的建议。从那之后分级诊疗就一直成为医改热门词汇。虽然政府文件没有最终下发,但很多地方都开始试点分级诊疗,希望对医改做出一些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有特别成功的案例。那么,在没有成功案例的时候,或许国外的情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美国是一个分级诊疗系统非常成功的国家。但其分级诊疗并非仅仅通过单纯的引导来改变患者及家庭的就医习惯这么简单。为了将患者引导如社区医院就诊,美国的保险业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保险引导患者就诊习惯最主要的办法之一就是价格差。价格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生和医院是否在保险覆盖的网络中;第二,患者是否通过自己家庭医生的转诊。

在加入一个保险计划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为受益者提供一份医院和医生的列表。列表中把医生和医院分为三类:“核心网络资源”,“推荐网络资源”以及“非推荐网络资源”。三个类别的医生和医院对于患者来讲费用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除了资源不同,价格不同以外,患者要想看专科医生,必须通过本人“家庭医生”的转诊,否则保险公司将不给报销费用,也就是说患者这次诊疗要全部自费。事实上美国的专科医生收费相当昂贵,如果没有医保对普通人而言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费用。虽然有些医院会给全自费患者打一些折扣,但是专科医生单次15分钟大约300美金以上的咨询费用对于普通百姓来讲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除了保险业的支持,社区医生的水平绝对是一等一的。他们会对每一个患者负责,他们会为了开一张转诊报告而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初步的确诊。家庭社区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初步诊疗,并根据需要转诊到专科医生以外,还负责每年1~2次对受益人的体检。通过定期的体检和详细的记录,家庭医生可以掌握受益人和家庭的健康情况。在需要转诊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让专科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

在分级诊疗的摸索上,很多国内的省市都尝试了医联体模式,但也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美国也有医联体,但是其医联体与国内的不同。美国大型学术中心与社区合作建立医联体包括两种主要的模式。哈佛大学贝斯以色列医院通过和社区内的医生和医院合作建立联盟,把管理、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生的培训进行全面的整合,提高社区内医生的医疗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耶鲁大学附属纽黑文医院则利用和社区内医生共同投资的模式进行合作,将大型学术中心优质的资源引进到社区内。患者需要进行住院或者转诊的时候,则可顺利的转诊到耶鲁纽黑文医院。利用这种方式,让大型学术中心的服务深入到社区中。

系统地建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转诊制度并非可以一朝一夕完成。其中除了分级诊疗的政策、保险制度、转诊的模式和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必要因素,例如家庭医生的培养、转诊诊疗规范等等需要完善。相信在专家们结合了各国经验与中国特色以后,一定会找到最适合中国的方法,加快分级诊疗制度,让医疗体系更加完善。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