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女性形象解读
悲剧的女性群像_从女性主义视角看_了不起的盖茨比_
第17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6 2008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0836文章编号:1008-8717(2008)06-0036-03悲剧的女性群像——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张 晓 花(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悲剧女性群像。
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并得出女性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作者的男权主义、厌女症和对新女性出现的恐惧。
关键词:女性主义;物质至上主义;男权主义;厌女症;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一幅轻浮放荡,玩世不恭的悲剧女性群像,真实地展现了美国从一战到经济大萧条时期,即所谓“爵士时代”的纸醉金迷、道德崩溃和享乐至上的社会生活。
菲氏入木三分地刻画并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深刻的意蕴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因此,文学批评界把他定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二十年代的编年史家”。
诗人、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说:“在我看来,这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1]。
甚至连为人苛刻的海明威,也赞誉该书“这绝对是一流的作品”。
一战后的美国经济依旧繁荣,但享乐主义盛行,金钱取代了上帝,财富成为成功的唯一象征,人们精神空虚,价值观念发生了严重的转变,整个传统的秩序统统解体。
菲茨杰拉德这样总结这个时代的特点:“一切神明统统死光,所有战争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
”(Rubinstein ,1988:452)。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女性,无论是黛西、乔丹还是玛特尔,尽管她们出自不同社会阶层,性格气质迥异,但她们都不可能超然于时代。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三位女性形象透析爵士乐时代女性价值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2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3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4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5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6 《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分析7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8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9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10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11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D’Urbervilles’s Tragedies12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13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5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6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7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18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19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20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21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22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23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24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25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26 Reconstr 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 oved2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28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29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30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31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32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33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34 从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以《绯闻女孩》为例( )35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36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37 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38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39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40 浅谈英语俚语41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42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43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44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45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46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两性意象的象征研究47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48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49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50 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5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52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5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54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55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56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57 霍尔顿的人生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存在主义解读5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6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62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63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64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65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66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67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68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69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70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71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72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73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74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75 英语指示词This和That的功能研究76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77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7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79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80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81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82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83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84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85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86 On the Translation o 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dventures of Tom Sawyer87 《在路上》:垮掉一代的反叛与追求88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89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90 《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91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92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93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9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95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96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97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98 双语字幕句法结构研究--《老友记》个案研究99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100 论嘻哈文化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101 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102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103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04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105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106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107 论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08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109 《西游记》两英译本宗教用语翻译比较:读者接受论视角110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11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112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转喻113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14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悲剧形象11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11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17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18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委婉语119 以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为个案研究如何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120 从奈达翻译理论初探英汉新闻导语翻译策略121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122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123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124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125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126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127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128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129 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自然观的比较130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分析13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132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133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134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135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园会集》中的细节描写136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37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138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139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140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141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142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43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144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145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146 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14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148 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149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150 中英文谚语的对比151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15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55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156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57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58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159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160 论《爱玛》中的反讽161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16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163 英文歌词翻译策略探析164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165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166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167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168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169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70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171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72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173 从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看大萧条时期美国妇女的婚姻生活174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7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176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Word of Bai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177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78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79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80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181 小说《忠犬八公的故事》和电影《八公》动物叙事技巧的比较182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183 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8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85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186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187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188 The Contrast between C arrie’s “Fall” and “Rise”189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190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91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192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93 中餐菜名英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探析194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195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196 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197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198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199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200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命运解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命运解析作者:付洁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0期[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步美国的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该小说是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生活,在小说中蕴含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
文中通过女性悲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真实的解读。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命运进行解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命运;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轻浮放荡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映,展示出美国自一战到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出现这种社会现实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升文章的阅读空间。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处理方式上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当时写作的创新。
一、爵士时代背景下女性观、现代女性的出现爵士时代是经济大萧条以前约十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经济危机也没有全面的爆发,但是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清教徒道德已经瓦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这个时代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性得到更加宽松的释放,从战争的高压中出现,并不断的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使得社会整体的风气中腐败享乐的思想滋生,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地迷失了自我的本性,终日沉浸在享乐的氛围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逐步的丧失了自我,人的本性也逐渐的改变,自私、贪婪的行为开始滋生,并对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得整个社会出现腐化,散发出一种腐朽的气息,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道德底线松动。
爵士时代社会主要的思想是男权思想,当时的战争刚刚结束,男权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趋势,这种思想从美国建立之初就盛行的,《圣经》中就有记载,上帝在创造人类的过程中首先创造的是亚当,然后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可见在西方传统的思想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女性必须附属于男性,命运也依靠男性来掌控,自己对命运存在深深的无力感,《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述的时期这样的思想依然充斥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极其低下,这在其小说中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文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男性极强的依赖,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男人的注意力,以此获得名利、地位和金钱,男权社会的标准内化到女性的意识形态之中,使得女性在社会上长期受到压迫,因此女性出现堕落和腐化的思想与当时的男权社会存在较大的关系。
个人的追求与时代的束缚——《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角色的命运解读
2552019年30期总第470期ENGLISH ON CAMPUS个人的追求与时代的束缚——《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角色的命运解读文/申 爽下,这些女性前进的道路十分艰难。
男性已经占据了社会上的很多重要角色,女性与男性很难公平地竞争。
当女性试图通过某些不够体面的方式与男性一决高下时,却又遭到了道德的批判。
在故事中,另一重要女性角色梅特尔出身低微,她是“乔治·B·威尔逊”车行老板的妻子。
梅特尔“苗条而又俗气,披着一头又硬又密的红头发”。
她爱慕虚荣,贪图富贵,当得知自己的丈夫在结婚时所穿得好礼服是借来的时候“号啕大哭了一个下午”。
然而,当她看到汤姆“穿着一套礼服,一双漆皮鞋”时,就决定了做他的情妇。
梅特尔没有像乔丹一样独立的能力,却把自己向社会阶梯顶端攀爬的希望寄托在男人们的身上。
她爱慕虚荣却又没有自知之明,她毫无道德之心却满不在乎。
当梅特尔的丈夫发现了她婚外情时,他囚禁了她——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惩罚,也是道德上的惩罚。
当梅特尔冲向情夫汤姆的车子,试图最后一次向自己低下的生活彻底决绝的时候,她被黛西碾死在车轮下。
梅特尔的结局是必然的——当她无法独立在这个世界,又无法将自己所有的意志通过男人所实现时,她必将成为这个社会的弃儿。
作品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黛西无法像乔丹一样自力更生,也没有梅特尔那种对于男人的绝对的依附,但是她拥有高贵的出身,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怀揣一些男尊女卑的社会法则。
她不愿意放弃自己富足的生活,因而嫁给了汤姆。
她也不甘心于自己毫无爱情的婚姻,因此与盖茨比旧情复燃。
她似乎是这个社会的矛盾体:已被男权社会的种种观念驯化,却又渴望挣脱这个牢笼;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却又无法抛下金钱与高贵的社会地位;她明白应该遵守道德忠于婚姻,却又希望能够在这个男人的社会拥有些许安慰——拥有盖茨比对她的热情。
然而,黛西毕竟出身于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的贵族家庭,金钱与地位对她的诱惑远远大于她对独立的需求,她很快从摇摆不定的态度中回归了她的本性。
白衣天使魔鬼化身_了不起的盖茨比_女人主人公黛西的形象分析_.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No.2张小花美国小说家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在192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的地位,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权威评论家和著名作家的好评。
美国评论家阿瑟迈兹纳(Arthur M izener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近乎完美无缺”诗人艾略特称此书是自亨利詹姆士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该小说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的一位年轻人一一—盖茨比的追求与幻灭,来展示一战后美国年轻人的腐化生活和盲目自信,进而反映出他们奢华的物质背后是一片精神的荒原和道德沦丧。
该小说构思精巧,节奏明快,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小说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展示了人物的艺术形象,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女主人公黛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她是叙事者尼克的表妹,汤姆布坎南的妻子,盖茨比的情人。
她白衣飘飘,妩媚动人,如同一个降落到凡间的圣洁天使,令众多男士为之倾心,尤其是盖茨比。
但是另一方面,她轻浮放荡,金钱至上,冷酷无情,如同恶魔一般,给盖茨比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她是美国梦”的象征,是爵士时代”镀金女郎”的典型代表。
也正是她的这种双重形象让盖茨比迷失方向,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
他误把黛西当成是他的仙女公主,直到最后被她毁灭。
下面,笔者就从黛西的出身背景来分析黛西双重形象”的形成及这种双重形象”与盖茨比美国梦”破灭之间的联系。
一黛西的出身背景黛西出生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个有钱人家庭。
富裕的家庭条件使她从小就养尊处优,追求浪漫,爱出风头。
她年轻时是路易斯维尔所有姑娘中最春风得意的一位。
她身着白裙,开着一辆白色的跑车,泰特勒军营那些年轻军官整天围着她转,给她打电话要求她当晚单独陪伴至少要陪一小时”。
(菲茨杰拉德,1993:66盖茨比就是这些年轻军官中的一个,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深深地吸引着黛西。
摆脱女性的枷锁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
摆脱女性的枷锁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一、本文概述《摆脱女性的枷锁: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篇旨在探讨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文章。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塑造的女性角色,探讨她们如何在社会和文化枷锁中挣扎,以及她们如何努力追求自我身份和独立。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女性形象,本文将揭示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她们在追求自由和平等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力量和勇气。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以期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重新审视和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在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并非仅作为情节的附属品存在,而是扮演着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思想的重要角色。
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摆脱传统社会枷锁、追求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黛西·费是小说中的核心女性形象,她的美丽、魅力和神秘气质吸引了盖茨比的全部注意。
然而,黛西并非一个单纯的角色,她象征着盖茨比心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上层社会生活的渴望。
黛西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是供男性欣赏和追求的对象。
然而,黛西并没有完全屈从于这种刻板印象,她在与盖茨比的关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使得她的形象更加复杂和立体。
除了黛西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其他几位重要的女性形象,如盖茨比的表妹尼克尔和盖茨比的母亲。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不像黛西那样引人注目,但她们在小说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尼克尔作为盖茨比的表妹和故事的叙述者,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盖茨比和黛西关系的独特视角。
而盖茨比的母亲则通过她对儿子的期望和关爱,揭示了母性在男性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些女性形象虽然受到了当时社会观念和性别角色的限制,但她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的追求。
读书心得——《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形象分析
读书心得——《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形象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是1925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作。
小说主要讲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故事讲述了银行小职员尼克从自己的故乡来到纽约,与主人公盖茨比成了邻居。
他对盖茨比以及盖茨比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非常好奇。
通过接触,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出生在一个原本贫穷的家庭,那会盖茨比爱上了富贵出生的黛西,这是战事爆发,导致两人分手。
后来,盖茨比退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得丰厚的财富并跻身富豪行列。
归来后的盖茨比,想要重新追回自己的旧爱,为了引起心上人黛西的注意,他挥金如土,整天忙于家庭聚会,尽管来参加聚会的人都不认识他。
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打动,帮助盖茨比重新联络上了黛西,但是此时的黛西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单纯的小姑娘,此时的黛西已入凡尘,她变得冷漠、拜金。
现在的黛西与盖茨比的重新走到一起只不过对生活的厌倦,想寻求一点刺激而已。
后来,黛西在开车时不小心撞死了丈夫汤姆的情人茉特尔·威尔逊,对爱执着的盖茨比为救心上人,自己顶替了黛西,承担了事故责任,但是黛西的丈夫汤姆却借此唆使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对此黛西也没有一丝反对,冷漠无情的黛西也并没有因为盖茨比的去世伤心,相反她却与丈夫高兴地踏上了去欧洲游玩的旅程,连盖茨比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盖茨比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荒唐悲剧可怜的一生。
最后,睹了一切的尼克,也离开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的纽约,沮丧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小说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小说的文笔和意境脱离了俗套。
此外,小说中象征手法的使用,不仅暗示了人物的本性,反映了时代特征,还深化和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意义。
最为突出的就是色彩以及与特定色彩相关的器物和自然事物所形成的象征意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美梦终难圆的茉特尔——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美梦终难圆的茉特尔——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文/彭腾瑶摘 要: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主人公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进行了深刻揭示。
书中同时塑造了三位不同阶层、文化教养和性格气质的女性戴西、乔丹和茉特尔。
尤其是身处下层的移民茉特尔短暂的一生值得一提,她不惜沦为他人情妇,受人轻贱玩弄,也一心要跨越自己阶层,却最终惨死车下,梦碎而亡。
其悲惨的命运更是为美国梦的虚幻飘渺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关键词:茉特尔;菲茨杰拉德;新潮女郎;父权制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39-01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因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而奠定了文坛的重要地位。
他对描写和塑造当时的新潮女郎倾注了一生的热情。
菲茨杰拉德认为相比盖茨比的初恋情人黛西,威尔逊.茉特尔这一角色塑造更为成功。
菲茨杰拉德藉由茉特尔自己去展现她的品味和欲念。
黛西只是一种意念,极少直接描写,而茉特尔则属于现实世界。
作为身处下层社会的移民白种女人,茉特尔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像个贵妇过上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
而她装腔作势装,以依附上流社会的汤姆布坎农作为她提升自己的阶层地位,实现梦想的必然途径。
而汤姆对她除了玩弄还是玩弄,这场一相情愿的不归之旅,最终以她的死于非命而戛然而止。
茉特尔的欲望是膨胀的,大得汤姆为与她偷会租的顶楼公寓都要装不下了。
小客厅,小餐厅,小卧室,家具大得把客厅挤得满满当当。
她对上层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模仿拙劣,如舞台小丑般展示她从电影,通俗小报上获得的对上层社会的一知半解,,滑稽可笑而不自知。
为了像个上流贵妇,在纽约车站,“她一连放走了四辆出租车,才选中了一辆新车,车身是淡紫色的里面坐垫是灰色的”[1](p24)以显示高贵地位。
她渴望像个贵妇,成天都在各个商店随意购物,大笔花钱。
可是她煞有介事要写下来的购物单上都是些狗项圈,烟灰缸、带黑丝结的假花圈等琐碎的小物件。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下了他不朽且命运多舛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该作品从最初的命名《西卵的特里马乔》到《星条旗下》又到最后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共经历了三年的创作时光。
该小说所描写的是1919年至1929年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经济危机爆发被称之为“爵士时代”的十年间的故事,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
作品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之一尼克·卡拉威的叙述娓娓道来。
故事中出现的三位女性角色各具特色,对金钱痴迷上流名门闺秀黛茜·布坎南是男权社会中一枚传统女性的代表;来自于传统中产阶级家庭,充满青春活力的乔丹·贝克是战后逐步转向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迫切想要摆脱社会底层生活,欲跻身上流社会性感且奔放的威尔逊夫人梅朵,则是男权主义下的牺牲品。
但是不同的她们却都沉醉于“爵士时代”中纸醉金迷的生活,从而被视为金钱与物欲的化身。
一、拜金的传统名门闺秀:黛茜·布坎南“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杰伊·盖茨比对初恋情人黛茜的描述。
少女时期的黛茜是一名具有良好家庭出身背景和教养的上流社会名媛,拥有着姣好的面容、优雅的举止、迷人的微笑的她,乐于向每一位男性施展女性魅力,并能够成功的周旋于不同男人之间。
最终,单纯善良黛茜从众多的追求者当中,选择了年轻英俊的军官盖茨比。
然而,在命运的捉弄下,当他们步入谈婚论嫁之时,盖茨比被却军队调到了国外。
伤心欲绝的黛茜向传统妥协,在家人安排下嫁给了传统的世袭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
然而,婚后的黛茜并不幸福,新婚燕尔的她并没有得到汤姆的忠贞不渝,因一次车祸暴露了汤姆与一个女佣的奸情,此后,汤姆到处沾花惹草,而黛茜却一味隐忍,固守了谦和温驯的女性传统。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躲藏在虚伪背后的独立女性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躲藏在虚伪背后的独立女性摘要:乔丹·贝克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她美丽、独立,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代表。
在作家笔下,她的形象并不伟大,相反透露着虚伪、冷漠。
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父权制度下,乔丹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以及以她为代表的女性在受到社会巨大变动下的发展。
关键词:乔丹·贝克;虚伪;父权;独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作品,它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迷惘一代”的生活及社会变化。
一战结束后,美国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经济迅速恢复,女性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随之女性的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当时的美国,广大女性逐渐追求男女平等以及在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地位,并为之而努力。
书中的女性角色乔丹·贝克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笔者看来,乔丹表面上看似“拜金、虚伪”,自私缺乏责任感,对于当时的男性而言绝对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女性对象,实则代表了当时的部分女性在父权文化的夹缝中为自己争取独立的发展空间,虽然最终还是落入窠臼,但其为了自由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一、外表独立乔丹这个名字常用作男孩名,性格寓意是“大声、孩子气;健康、体面;有男子气概”,同时也有“下流,粗鲁,愚蠢之意”。
菲茨杰拉德把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用在一个女性身上,说明他认为这个人物形象并不符合那个时代对传统女性的要求。
这也正映衬出乔丹的独特性。
从外貌上,作者笔下乔丹·贝克是一个剪短发、穿短裙,乳房较小、身材强壮、英俊挺拔又行动矫健的女运动的形象。
小说中这样写道:“她的皮肤由于长期的运动生涯晒成了棕色”,“胸膛挺得如年轻的军校学生”,“她坚硬笔直的身体让任何晚礼服在她身上都能穿出运动服的味道”。
这显然也不符合上流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在男权社会,女人要柔弱、温柔、娴静,像菟丝花一样依附于男性。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透视“爵士时代”女性价值观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生动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小说。 它不仅揭示了物质丰富和精神喧嚣的时代下,一个名为盖茨比的社会底层青年人 为人生奋斗的故事,同时也深度探讨了堕落、理想主义、社会动荡等主题。从女 性主义的视角来看,这部小说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
通过深入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和“爵士时代”女性价值观 之间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爵士时代”对于女性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自由和个 性化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也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表现为女性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和对于爱情、婚姻、事业的勇敢追求。
“爵士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反叛的时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女性开始 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她们走出家门,进 入职场,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参与政治生活。这种女性价值观强调女性的自我实 现和个人成长,认为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和自由。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黛西 和乔丹。黛西是一个美丽、聪明、独立的女性,她对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的追求。 虽然她最终选择了富有的汤姆作为丈夫,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真爱和自由的渴望。 乔丹则是一个自信、有远见的女性,她独立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并且有一份体面 的职业——网球教练。她不像黛西那样沉迷于金钱和名利,而是更加注重自我实 现和个人成长。
此外,还有茉特尔,这个被盖茨比视为“伟大的人”的女性,她的悲剧命运 更是让人唏嘘。她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却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和自由。她的 死亡,不仅是对爱情的绝望,更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控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经典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勇敢的少年盖茨比的成长历程。
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它们是玛格丽特·格蕾斯韦尔(Daisy Buchanan)、安吉拉·贝尔(Jordan Baker)和大英雄伊迪丝·詹姆斯(Edith James)。
这三个女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对片中故事及盖茨比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玛格丽特·格蕾斯韦尔是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位绝色的社交精英女士,在她的手中握有着大量的财富。
她要求完美,渴望被爱和被欣赏,而她的个性温柔、贴心的做法也赢得了盖茨比的喜爱。
但是,她却拒绝感情上的、精神上的表现,而是对金钱生活的追求,这也是她最后被盖茨比遗弃的原因。
安吉拉·贝尔是一位高贵的女士,她是一位有着自己价值观的人。
她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并带给盖茨比一些新的观念,让他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也把自己的理想灌输给盖茨比,鼓励他追求自由、寻找真正的爱。
大英雄伊迪丝·詹姆斯是一位性格坚强、勇敢无畏的女士,她是一位拥有自由、热情和慷慨的女性。
她坚持自己的信念,帮助盖茨比改变,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激励盖茨比勇敢前行,相信自己,从而获得了盖茨比最终成功的结果。
从这三个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绝色的社交精英女士玛格丽特·格蕾斯韦尔的价值观是有错误的,她只追求金钱,忽视了感情和精神的要求,这也是她最终失败的原因。
安吉拉·贝尔的价值观则更加实际,她拥有自己的审美观,能够给盖茨比带来新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而大英雄伊迪丝·詹姆斯的价值观则是最正确的,她拥有自由、勇敢、热情和慷慨,他帮助盖茨比改变,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玛格丽特·格蕾斯韦尔、安吉拉·贝尔和大英雄伊迪丝·詹姆斯三位主要女性形象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而它们也对片中故事及盖茨比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爵士时代”下女人的悲剧——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黛西
在美国现代小说家中,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排在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的第三号人物,他被同时代的人及后人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以及优秀的“编年史家”。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20年,但他却留下了4部经典长篇小说和1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通过严密的结构布设和全新的叙述角度。
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被评论界称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
小说以盖茨比对初恋情人黛西的追求为主线,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与金钱”的传统的浪漫故事,而小说悲剧式的结尾,又反映了“美国梦”的幻灭,以及对“爵士乐时代”腐朽的社会现实所作的批评。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盖茨比勇敢顽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追求爱情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作者对男主人公是着意塑造并在一定程度上寄予了同情的,而女主人黛西,菲茨杰拉德则把她刻画成一个庸俗浅薄、自私自利、没有良知、只知享乐的美丽女人。
小说虽然细腻而又准确地描绘了“爵士乐时代”的社会众生相.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妇女逐渐丧失自身的社会地位,迷失本性,成为男性的附庸。
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黛西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她们所生活的时代造就了“爵士时代”女性的悲剧。
一、梦幻时代的结束少女时代的黛西应该是天真浪漫、对爱情充满向往和想象的,家庭的富有让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从盖茨比对她的狂热爱恋中,我们也可以猜测出那时的黛西是纯洁而美丽的。
但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的炮火摧毁了人们的一切美好的幻想,也使得人们的良知随着传统价值观的破灭而丧失。
黛西和同时代的女孩子一样在迷惘、彷徨中长大,成日出入灯红酒绿的舞会,活跃于各种社交界,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尘世乐园》中所写到的“爵士时代”女孩子的生活状态:“‘名媛’变成了‘卖弄风情的女子’.‘卖弄风情的女子’又变成了‘小妖姬’。
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对比《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对比《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角色摘要本研究结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背景,联系世界女性主义思潮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的女性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对比了书中三个最主要的女性形象黛西、乔丹、茉特尔,透视父权制社会传统价值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力量博弈。
关键词父权社会;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美国年轻的百万富翁杰伊·盖茨比和富家女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
盖茨比出身寒门,通过非法贩酒致富。
青年时他和黛西彼此相爱,迥异的家庭背景导致分手。
后来,黛西嫁给了显贵汤姆,而盖茨比则把她视为想要的一切的象征。
二人重逢后发生了婚外情。
当汤姆揭露盖茨比的非法业务时,二人的爱情再次终结。
故事最后,盖茨比被汤姆情妇的丈夫枪杀,美国梦彻底幻灭。
1.文献综述许多学者研究该作品,最初主要围绕美国梦的主题,后来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转而分析书中的女性形象。
吴翊卿在细致分析黛西的形象后曾表示将盖茨比的悲剧完全归罪于黛西的说法有失公平(吴翊卿,2010);张勤将乔丹视为“爵士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张勤,2003);彭腾瑶则关注茉特尔身上的拜金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彭腾瑶,2011)。
但目前为止尚未有文章将书中的女性形象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本研究将从该视角重新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
2.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出版,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
因此本研究暂不探讨第三阶段。
19世纪初,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自主权。
法律上,妇女没有选举权和财产权。
未经丈夫允许,已婚妇女不得在外工作。
“家庭价值”是判断女性价值的标准。
19世纪后期,女性主义思想出现。
英语语言文学视野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和盖茨比人物分析
英语语言文学视野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和盖茨比人物分析1. 引言1.1 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在小说中,黛西和盖茨比是两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们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黛西是一个富有、漂亮但空洞无物的社交名媛,而盖茨比则是一个富有、梦想追求者但内心孤独的男人。
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构成了小说的核心,也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虚荣和堕落。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和盖茨比的形象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产物,更是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探讨。
本文将结合英语语言文学的视野,对黛西和盖茨比的人物特点、关系、悲剧命运以及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和对读者的启示。
【简介】1.2 主题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主题可以说是人性的复杂和虚伪。
在这个浮华而虚幻的世界里,人们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面孔,有时真实的一面被掩盖,有时虚伪的一面被展现。
而黛西和盖茨比这两个主要人物正是这一主题的最好体现。
黛西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的金光闪闪的贵族夫人,但实际上她却是一个空洞而自私的人。
她追求的只是自己的享乐和幸福,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丈夫还是盖茨比,她都只是在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盖茨比则是一个追逐虚荣梦想的男人,他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追求他心中的理想,但最终却只换来了失落和绝望。
黛西和盖茨比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欺骗和虚伪,他们的悲剧命运也正是这一主题的体现。
他们的爱情虽然看起来美好,但实际上却是基于利用和虚假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代表着这个虚伪社会中的一种现实。
黛西和盖茨比不仅是小说中的人物,更是对人性复杂和虚伪的深刻探索。
他们的悲剧命运和象征意义都在展现出了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
通过对他们的人物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本身,更可以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2. 正文2.1 黛西的人物特点黛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迷人的女性。
论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女性形象_黛西
式来观察社会,来思考社会问题。
他对于传统习俗的束缚与压抑会试着去反抗,对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不时产生反感。
他从心底厌恶这些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虚伪无知。
尤其是纽兰在对于女性的问题上有着他独到的见解,他坚定地认为:“女人应当有自由———跟我们一样地自由。
”(伊迪丝·沃顿,1999)纽兰对女性的态度体现了他内心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也可以说他有着模糊的女性主义思想。
因此,当他看到全身洋溢着热情自由气息的埃伦时,眼前一亮,甚至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
与美丽羞怯、固守成规的梅相比,埃伦大胆奔放成熟自信。
他同情埃伦,决定支持埃伦与她放荡的丈夫离婚。
但这样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年轻人在男权社会这强大的势力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最后甚至沦为男权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因为当他以律师的身份被派去办理埃伦离婚这件事时,他违背自己的心愿发表了一番宏伟言辞,劝说埃伦放弃离婚的念头。
为了所谓的“集体利益”,他背弃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放弃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为了自己的利益最终选择了梅作为自己的妻子,放弃了深爱着的埃伦,是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道德行为准则导致纽兰不敢违反社会的传统理念。
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为了不被那个上流社会排挤,他宁可失去真爱。
纽兰自认为思想学识高人一等,但是在社会舆论这把无形的利剑面前,他也只能妥协,以失去真爱的代价换来了平静乏味的婚姻生活。
但是伴随着小说的发展,以纽兰和梅·韦兰之子达拉斯和博福特私生女范妮·博福特为代表的下一代,与上一代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说的标题《纯真年代》实际上就包含了沃顿夫人对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无情讽刺和抨击。
当时的世袭贵族们固步自封,狭隘无知,丝毫没有意识到外部世界正慢慢地发生变化,并很快将他们和他们所固守的社会传统统统地埋葬。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后,纽兰与梅的孩子们就已抛弃了他们父辈所信奉的旧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的“生活更为开阔,观念更加宽容”(伊迪丝·沃顿,199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女性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女性形象分析
高佳欣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成功 塑造了黛西 • 布坎南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文 旨在从外貌特征、性格特质、婚姻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 深入解读。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黛西;女性形象
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少女时期的黛西家拥 有异常美丽的住宅,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之天使般的容颜 使黛西家里“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众多追求者想要 “独占她的全部时间”。尽管黛西外在上多么的浪漫可爱, 但再美丽的躯壳,也乐的金色女郎 ( 一 ) 拜金的眼泪 当黛西被“外界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很 快便与汤姆结了婚。汤姆是名副其实的坐拥世袭家产的富 家子,他的身材和身价让黛西觉得很有光彩。在与汤姆举 行婚礼前夕,黛西收到了盖茨比的书信,她哭了又哭,把 自己喝的像猴子一样烂醉,就连汤姆前一天送给她价值 三十五万美元的珍珠也扔在了纸篓里,还嚷着让乔丹把珍 珠还回去,并“告诉大家黛西改变主意了”。然而半个小 时之后当黛西走出房间,那串价值不菲的珍珠已经套在了 她的脖子上,她和汤姆的婚礼如期举行。这个结局在意料 之外,更在意料之中;再如,当黛西看到象征着盖茨比金 钱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衬衫堆得越来越高时,她的反 应是“把头埋进衬衫堆里嚎啕大哭起来”。这些恰恰反映 出只有金钱才会让她留下止不住的眼泪。 ( 二 ) 拜金的声音 黛西在欣赏盖茨比贵重的衬衣时“发出了很不自然 的声音”、她呜咽地说“这些衬衫这么美”、“` 我看了很伤 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 的衬衫。”“她的声 音在厚厚的衣堆里闷哑了。”尼克在对盖茨比说道:“她的 声音很不谨慎,它充满了……”当还在尼克犹豫的时候, 盖茨比忽然回道“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尼克也这才领 悟到“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源 泉,金钱丁当的声音,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的在一座 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在这一段对 话中,黛西充满铜臭的声音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世界上也 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让“金色女郎”发出这种声音。 ( 三 ) 拜金的信仰 黛西抛弃了纯真时期的爱情,选择了汤姆的财富与 地位。然而婚后的黛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幸福,结婚 后不久,黛西就发现汤姆在外面与其他女人有染,为了 让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黛西选择的“有效方式”也只 能是多次搬家,但这并不会阻挡汤姆产生新的情人。就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2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斯嘉丽3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4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5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6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7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8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9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10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分析11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12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4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15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16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17 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18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19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20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21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实践者角色评析22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23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24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25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 Beloved26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27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28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29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3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31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32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33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34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3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36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37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3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39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40 《傲慢与偏见》书名误译分析41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42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43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44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45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冲破种族主义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46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47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48 徒劳的追求——对《宠儿》中黑尔的悲剧分析49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50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三中译本----各译作对原作忠实度的对比评析51 从“米兰达”的人物形象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5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54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55 旅游广告资料翻译探讨56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57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58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用分析59 浅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60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61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62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63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64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65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66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67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68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69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70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71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3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74 通过《生活大爆炸》分析美国情景喜剧中的文化75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76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7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78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79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80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81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82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83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84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85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86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87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88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89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90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91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92 希拉里退选演讲积极话语分析93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94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95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9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97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98 Rationalism in The Mysterious Stranger99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100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101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102 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03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04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05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10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107 初中英语课堂不同文章类型教学活动研究108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新女性独立精神109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110 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夕阳》为例11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112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13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114 解析《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性格与命运的关系115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116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117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118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1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20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21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比122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研究123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124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5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126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27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128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29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30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31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13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4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135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136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Oliver Twist137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138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39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140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41 解析《莎乐美》中的月亮意象142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143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44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145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146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147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148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149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150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叶问》看中美电影中塑造英雄方式的差异151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论乔治·奥威尔《》中的极权政治15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155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评价与培养的研究156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157 从中英婚俗看两国文化差异158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59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160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161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162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163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16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65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66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167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68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69 社会变化对马克?吐温文学风格的贡献170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71 接受美学视角下美剧《吸血鬼日记》的字幕翻译—以疑问句为例172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73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74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175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176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177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78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179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180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181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82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183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84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185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186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187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88 浅谈圣经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189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90 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 191 商标翻译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禁忌192 英语科技文献的句子特点与翻译193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194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195 热情的侦探福尔摩斯和他的影响196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197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98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199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200 从功利主义角度分析查尔斯?狄更斯《艰难时世》中露易莎和汤姆的教育悲剧继续阅读。
浅论_了不起的盖茨比_中的女性形象
空而感到毛骨悚然, 同时发觉一朵玫
情 , 没 有 一 个 是 道 德 高 尚 、令 人 难 忘 的
出身贫寒的盖茨比视黛西为他的 瑰花是多么丑恶的东西, 阳光照在刚
正面人物。她们力争自我保护, 但又自 “ 金 色 女 郎 ”, 是 他 那 付 诸 东 流 的 理 想 刚露头的小草上是多么残酷。”树叶间
风的 代 表 这 一 过 程 , 是 菲 氏 笔 下“ 爵 士 至上主义者。
黛西一样没有真正的情感, 也不会有
时代”上流社会女性心理成长历程的
五年后的盖茨比通过走私等非法 真正的爱情。乔丹感觉到了尼克内心
真实写照。用菲氏贴切的比喻来说, 黛 买卖发了财, 便开始重新追求黛西。此 深 处 的 诚 实 和 道 德 坚 贞 , 她 意 识 到 只
西是“一朵被哀怨的喇叭吹落在舞池 时的黛西似乎真的被盖茨比的表现而 有同尼克这样的人在一起, 她才能够
里的玫瑰花瓣”。故事中的“二元主角” 打动, 似乎真的动了情。但当黛西看到 “ 走 自 己 的 路 ”。 因 为 有 尼 克 这 样 的 人
尼克发现, 黛西说话时总是喃喃低语, 盖茨比的成堆昂贵的真丝衬衫时, 情 时刻跟在后面收拾她留下的烂摊子。
质 ,“ 衣 装 ”塑 造 着 她 的 人 生 。她 貌 似 多 情, 盲 目 地 追 求 浪 漫 , 最 终 成 了“ 浪 漫 ” 的牺牲品。她在这部小说中扮演的是 个近似于小丑的角色。茉特尔的假装 优雅和矫揉造作显示出了她的滑稽可 笑和愚蠢粗俗。
三 次要女性人物的解读 主要女性人物如此, 其他次要女 性人物又如何呢? 严格说来, 依尼克的 叙述, 那里没有一个好女人, 是一个群 魔 乱 舞 、乌 烟 瘴 气 的 生 活 圈 子 。其 中 第 三章是这样描写的: 在盖茨比的宴会 上, 一个满身珠光宝气的年轻姑娘伸 手 抓 过 一 杯 鸡 尾 酒 ,“ 一 口 干 下 去 壮 壮 胆子, 然后手舞足蹈, 一个人跳到篷布 舞 池 中 间 去 表 演 ”; 一 个 吵 吵 闹 闹 的 小 姑 娘 ,“ 动 不 动 就 忍 不 住 要 放 声 大 笑 ”; 有的姑娘“像小哈巴狗一样乐滋滋地 靠 在 男 人 肩 膀 上 ”; 有 的 姑 娘“ 开 玩 笑 地向后晕倒在男人怀抱里, 甚至倒进 人 群 里 …… ”这 里 , 一 群 寻 欢 作 乐 的 女 人呈现的粗俗、愚蠢和丑态被尼克描 绘得淋漓尽致。 在次要女性人物中, 除了以上这 些不知名的以外, 还有两个有名有姓 的 人 物 。 一 个 是 尖 声 尖 气 、无 精 打 采 、 漂 漂 亮 亮 、可 是 非 常 讨 厌 的 麦 基 太 太 。 她得意洋洋地告诉尼克, 自从她结婚 以来, 她丈夫己经给她照过一百一十 七次相了。她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掩 饰 被 她 自 己 的 话 暴 露 无 遗:“ 我 差 点 也 犯了错误……我差点嫁给了一个追了 我好几年的犹太小子。我知道他配不 上我……可是, 如果我没碰上切斯特, 他 保 险 会 把 我 搞 到 手 的 。”另 一 个 是 茉 特尔的妹妹凯瑟琳, 关于她, 尼克有一 段 详 细 的 描 述 :“ 她 妹 妹 凯 瑟 琳 是 一 个 苗条而俗气的女人, 年纪二十上下, 一 头浓密的短短的红头发, 脸上搽得像 牛奶一样白。她的眉毛是拔掉又重画 过的, 画的还俏皮一些, 可是天然的力 量却要恢复旧观, 弄得她的脸部有点 眉目不清。她走路的时候, 不断发出叮 当叮当的声音, 因为许多假玉手镯在 她胳臂上面不停地抖动。她像主人一 样大模大样地走了进来, 对家具扫视 了一番, 仿佛东西是属于她的, 使我怀 疑她是否就住在这里。但是等我问她 时, 她放声大笑, 大声重复了我的问 题, 然后告诉我, 她和一个女朋友同住 在一家旅馆里。” 这是一个典型的粗俗不堪的年轻 姑娘。尼克听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谎 话。她关于自己与另一个姑娘在蒙的 卡罗的遭遇的描述更是显出了她的愚 蠢:“ 我 们 动 身 的 时 候 带 了 一 千 一 百 多 美元, 可是两天之内就在赌场的小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朱碧荣201314703004[摘要]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描写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盖茨比的人生奋斗历程,同时作品也反映出在物质丰富和精神喧嚣的年代,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女性的生存空间依然狭窄,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在很多妇女恪守传统的同时新女性不断涌现它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女性群像。
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并得出女性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作者的男权主义、厌女症和对新女性出现的恐惧。
有助于女性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这也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父权文化; 女权运动; 新女性; 独立《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最优秀的100 部小说中排名第二,而小说的作者也被誉为桂冠诗人的称号在小说中,作者以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奋斗历程为线索,描写了其爱情梦和财富梦的破灭,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人们的精神迷失和道德崩溃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小说中作者还塑造了很多自私虚荣追求物质享乐的寄生虫样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也以悲剧收场,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新女性乔丹·贝克,在作品中,乔丹与其他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来说明父权文化下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在这种压制下,新女性正逐渐崛起从女性主义解读这部小说将有助于妇女反抗父权文化的压迫,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父权文化下女性的悲惨命运父权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很长的历史,《圣经》可以说是这种两性关系失衡的根源众所周知,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制成,这为男女关系的失衡奠定了基础。
从此,男人在男女关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男人作为支配者决定了女人的命运和人生价值,而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 世纪20 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经历了一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安逸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她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父权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的关系特征,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仍非常普遍。
[1]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解读出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西出身于上流社会,她美丽单纯,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了青年军官盖茨比。
黛西厌恶上流社会的虚荣、欺骗和无情,她本以为善良诚实的盖茨比是她将来人生的依靠。
可是事实上,盖茨比向黛西隐瞒了他的社会底层的出身,单纯的黛西不过是他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最好的捷径。
当黛西与盖茨比谈婚论嫁时,盖茨比却因军队的调遣远赴国外。
伤心的黛西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被家人安排要嫁给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汤姆,而盖茨比根本无力实现他答应给予黛西幸福的承诺,在婚礼当天还给黛西写了一封祝贺信。
而此时的黛西还在伤心欲绝地等待着盖茨比。
黛西虽然出身高贵,衣食无忧,但是在一个父权制社会中,她却无力选择自己的幸福,而黛西婚后的生活更加显示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
黛西在嫁给汤姆之后,不久就发现她的丈夫对婚姻不忠汤姆与酒店的服务员有染的事甚至上了报纸,为了斩断汤姆与他的情人的关系,黛西甚至选择了搬家,而这根本无济于事在黛西因怀孕生产时,她还没完全从麻药中醒过来,汤姆就已经不见踪影可怜的黛西看着刚出生的女儿不由心生感慨,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为一个美丽的傻瓜。
黛西经常寻找丈夫的踪影,一时不见就精神恍惚。
而汤姆却缺乏对妻子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他眼中,妻子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黛西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摆设而已,他整天与自己的情妇厮混在一起。
正当黛西对婚姻和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盖茨比回来了。
此时的盖茨比通过贩卖私酒发了大财,他的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世袭富家子弟汤姆,而曾经被盖茨比视为上流社会的化身的黛西依然像一道高高在上的“绿光”一样吸引着他,盖茨比发疯般地想夺回黛西。
盖茨比通过黛西的表弟尼克的帮忙,把黛西约到了自己的富丽堂皇的住宅中向黛西展现自己的富有,他把自己的美丽昂贵的衬衫一件件地向黛西炫耀,由此可见他同样缺乏对黛西的精神上的尊重,他以为男人用钱就可以买到爱情当盖茨比最终向汤姆摊牌他与黛西的关系时,他甚至没有在乎黛西的想法,直接表明要带走黛西而此时的黛西实际上是不愿放弃她的家庭和女儿的,她仍然在盖茨比与汤姆之间徘徊。
可见,在两个男人争夺黛西的过程中,黛西只被看做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物品,黛西成了男人争斗的牺牲品。
在父权文化中,女人是很难获得真正的爱情的。
汤姆整日与情妇混在一起,他甚至大摇大摆地带着她的情妇出入公开场所,没有丝毫的顾忌,能够拥有情妇甚至成了他炫耀的资本。
同时他却公然表示女人们不该抛头露面,认为女人参与社交活动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当他发现了盖茨比与黛西的关系时勃然大怒。
在汤姆看来,黛西应该牢牢地由他控制,黛西对所谓的爱情的追求是社会道德的败坏,汤姆的男权主义思想决定了他是不会把黛西拱手让给别人的,汤姆在意的是黛西的美丽与出身,黛西是一件可以标志着他的身份的附属品。
汤姆在与盖茨比谈判时,并没有反思自己对妻子的背叛,反而与盖茨比比较起了财富的多少,他认为男人的财富才是女人衡量男人的标准,黛西不应该放弃坐拥世袭家产的他而选择依靠贩卖私酒等不正当手段发财的社会底层的人。
汤姆身上表现出了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
汤姆的情妇梅特尔也是父权文化的受害者梅特尔不甘心自己的贫困,希望通过婚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威尔逊却假扮有钱人骗取了梅特尔的信任,甚至在婚礼上威尔逊都穿着借来的礼服掩饰自己的贫困。
所以婚后,当梅特尔在火车上认识了有钱的汤姆之后,她投入了汤姆的怀抱,企图以此接近上层社会。
她随汤姆出入各种公共场合,以汤姆的情妇自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扮起了上流社会贵妇人的角色,她甚至对与她同样出身的酒店的服务员颐指气使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
而汤姆却把她看做满足自己欲望的玩物,对汤姆来说,包养情妇是男人成功的标志,所以汤姆带着她出入各种聚会,却经常把她扔在一边。
当梅特尔不知天高地厚地在聚会中评论黛西时,汤姆对她大打出手,当梅特尔与汤姆的婚外情曝光后,威尔逊把她毒打一顿并锁在房间里,梅特尔跑出求救时,死在了黛西的车下。
此时的梅特尔已经威胁到了汤姆的利益,所以汤姆对她的死无动于衷。
结果在两个男性的压制和夹缝中,梅特尔最终成了父权文化的牺牲品二新女性的出现与反抗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历了一段空前的繁荣时期同时由于战争很多女性走出家门,加之战后的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广大女性开始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以及平等的社会地位。
[2]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20 世纪初,广大女性要求平等的投票权。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改变,这引起了权文化下的男性的恐慌,他们认为妇女角色的变化破坏了社会伦理。
在这种男女两性的对抗中,一些妇女仍然恪守着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而一些新女性也开始大量地涌现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新女性形象。
[3]曾经对菲茨杰拉德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位女性是他在大学时的初恋情人吉尼夫娜·金。
吉尼夫娜与她的丈夫在1936 年离婚,她的抗争行为在一个父权社会中是很不容易的。
而另一个女性是菲茨杰拉德的妻子珊尔达·塞瑞,塞瑞同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愿像传统女性那样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而是主张夫妻经济平等和思想的独立,在她与菲氏出现感情危机的时候,她在1924 年爱上了一个法国军人,这次婚外情差点导致他们离婚。
总之,在20 世纪初,妇女通过离婚和婚外情等手段追求幸福的现象越来越多,新女性不断涌现。
同样,在小说中乔丹·贝克也是一位新女性的代表。
乔丹是美国一位知名的高尔夫运动员,曾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冠军她也因此深受美国上层社会的欢迎,她经常出席各种名流聚会,想高攀她的富家子弟不在少数,比如她经常到黛西家做客,是黛西的好朋友,但她并不愿意像黛西一样靠依附于男人来生活,而是依靠自己的运动天赋追求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
连尼克都承认乔丹拥有男人一样的坚强毅力。
在以男性为主体的运动领域,乔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但她总是能够自己应付。
在生活中,乔丹也常常不拘小节,比如有时会忘了拉上车棚,有时把车开得飞快,而正是她像男人一样的做事风格最终导致了她与尼克的分手。
在一个男权社会,一个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女性是很难拥有自己的幸福的。
[4]在乔丹与尼克的恋情中,乔丹也表现出了新女性的独立和勇气,她身为体育明星,身边不乏上流社会的追求者,但是乔丹选择了乡巴佬尼克,因为尼克诚实,能够给她支持和安全感乔丹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她的独立甚至表现在她对性的态度上,她对性是开放并勇于追求的。
乔丹的强硬的女性形象最终触及了尼克作为男人的底线,他最终承认乔丹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从而选择了与乔丹分手。
当乔丹听到分手的消息时,她假装平静维护自己的尊严,并高傲地撒谎说她已经与别人订了婚,以摆脱自己的不利形势。
乔丹在事业、经济和感情上都是独立的,她从不把男人当做自己的庇护所,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在这部小说中,乔丹目睹了整个故事的全过程,她看惯了男人的背叛和欺骗,同时她也目睹了黛西和梅特尔的可怜命运,在强大的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她无能为力,只能自己默默奋斗。
她经常保持着一种高傲、冷漠的神情,观察着整个社会的众生相,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社会,男人们更加堕落,女性的悲剧使乔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并且她将与千万女性一样坚定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幸福三结语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的人生历程,在一个充满着喧嚣和浮华的爵士时代,人们的精神空虚,盖茨比的爱情梦和财富梦都化为虚幻的泡影同时在这个繁华的时代中,女性仍处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她们的命运依然由男性控制,而随着妇女争取平等的投票权等妇女运动的兴起,传统女性形象开始改变,出现了像乔丹一样敢于追求经济和思想独立的新女性。
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对于女性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幸福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该作品至今仍受热捧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1]Margaret Walters.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译.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2]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故事[M].裘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菲茨杰拉德.飞女郎与哲学家[M].姜向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