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Berkeley EECS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合集下载

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清华材料GPA: 88(强行四舍五入)TOEFL: 103GRE: 152+168科研:勉强算三段吧,没有论文海外暑期研修:有Offer: UC Berkeley AS&T PhD, Duke 材料PhD, UC Davis 硕士Rejection: UIUC, Harvard, Stanford×2 (博士拒一次,硕士拒一次)Decision: Duke PhD前言:申请博士还是很看缘分的,感觉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看缘分吧,不论是找导师,找室友,还是找对象。

虽然有句话很俗套,但还是拿来说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碰到什么样的人。

并不是越厉害的老师就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我是在为自己不牛开脱)。

所以,申请的时候其实你基本有一个定位了,前三年是怎么过的,基本决定了之后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什么样的导师。

所以,最好前两年就决定是否出国,早作准备比较好(当然也见过某些院系年级第一临时起意搞完GT 拿到神校的情况,当然这就不适合我这种划水的同学了)。

GPA:我感觉这个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没什么可说的。

看到我那几封拒信,就应该知道低GPA基本是不可能逆袭神校的。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考高分,当然高分不一定代表你真的学得好,但是学得好的一般都能考高分的。

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排名也很重要!!!有的老师会问排名的。

但是如果你排名不高,就不要在CV里写了,写个分数,0.5以上四舍五入,并不违法,反正官方给的分数也是精确到个位。

科研:我写的顺序基本是按照重要性吧,所以GT会放在后面了。

我勉强算做了三段科研吧,当然都没有做出什么成果,但是这三段科研还是让我在学术方面对材料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申请的时候也有所针对。

第一段做的是纳米颗粒的合成,第二段暑期研修做的是X射线衍射(XRD),第三段是大四上学期以及现在在做的计算材料。

这三段科研按研究手段可以大致分为合成(synthe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还有模拟(simulation)。

美本成功申请BerkeleyMFE项目之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本成功申请BerkeleyMFE项目之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本成功申请BerkeleyMFE项目之总结(世毕盟学员)美本成功申请Berkeley MFE项目之总结背景:本科:Emory University, Major – Applied Mathematics, Minor – EconomicsGPA: 3.98/4.0GRE: V – 154,Q – 168, W – 4.0工作经历:一年consulting,半年trading科研:无综述:我2014年本科毕业,大三的时候想过是直接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先工作一段时间来感受一下到底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所以当时考了GRE但是也在学校投简历。

毕业后做咨询的时候,客户是一个制药公司,做的function也是关于marketing和analytics的,对工作总体来说不是特别满意,于是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后来在和发小吃饭的时候聊到这个事儿,他向我推荐了世毕盟(他是在世毕盟的帮助下去了Columbia的金融经济)。

正好2015年3月份,龚晓然老师来NYC参加一个会议,我也让发小帮忙把龚晓然老师约出来喝了杯咖啡,向他咨询他对MFE/MFin领域的了解和申请的细节。

在一番攀谈过后,我认识到龚晓然老师真的是非常厉害。

他对这个领域的了解超出我的想象,理解的十分透彻,并对我的背景提出了一些可以强化的想法。

事实也证明,龚晓然老师对这个领域深刻的了解和世毕盟团队的专业化的咨询对我的录取也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感谢龚晓然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点。

然后,我想感谢一路陪我走来的世毕盟培训师雨晴姐和Mentor,她们一如既往的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得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拿到了更理想的成果。

另外,我还要感谢世毕盟模拟培训师Berkeley MFE的Enze和Dahai,没有他们mock interview时专业的面试指导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我也不可能有机会触摸到Berkeley MFE的大门。

申请的各个环节与准备工作:一.标准考试/分数(GPA, GRE, TOEFL):GPA: 个人感觉,GPA占的分量会比其他标准考试要多。

从北大信科,到Berkeley EECS PhD,走心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北大信科,到Berkeley EECS PhD,走心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北大信科,到Berkeley EECS PhD,走心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阿甘他妈说过人生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就像你每递交一份申请也完全不知道小秘教授committee会根据什么标准筛选这种期待offer却又不知道对方招数的设定我们称之为薛定谔的申请一、写在前面这篇申请总结是在最最最可爱靠谱又萌又猛又懵的GGU小姐姐的三番五次的监督下写好的,内容总体靠谱,偶尔歪楼。

主要是写给各位即将面对申请季的想要读博士的计算机系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能少走一些弯路,申到dream school,踏上科研的道路,发表paper无数(单压x1)。

申请季的一切,起自一个决定。

在你开始准备各种繁杂的材料前,我还是希望你能够仔细地想一想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出国读博而不是工作或者保研。

同样地,那些选择了其他道路的孩子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不出国读博?如果你仅仅担心自己条件不够好而放弃,我觉得还是有些可惜。

但是如果你还没想好就决定出国读博,good luck!一旦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的申请季可以基本总结为两句话↓↓↓没有勇气,就不能战斗没有套路,就不能战胜勇气我给不了你但是套路还是有一些滴下面就来看看吧~二、自救指南之基本材料篇(按重要程度排序)❶论文Paper,paper,paper,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有paper的申请,就像没有培根的手抓饼,就像没有自我要求的人生,就像没有赵本山的春晚。

这样的春晚你还看吗?不看!所以committee基本也不会看…好吧我承认我危言耸听了,但是如果你想申计算机方向的四大(MIT, Stanford, UCB, CMU)的话,没有论文真的基本就是一首凉凉,那么本科生怎么能发出高质量的co-author论文甚至一作论文呢?❷早做打算从开始接触科研,到能够独立地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几个月到甚至几年不等。

这中间你所接触的人(导师,师兄)的科研习惯和科研水平会对你有非常大的影响。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学校:武汉大学申请方向:EE Master申请结果CMU ECE, UT-Austin ECE, Umich ECE, Cornell ECE, UCSD ECE, Duke ECE, USC EE (有一些在选校单上的学校因为ddl比较晚,在2月份拿到别的学校的AD后就没有申请了。

)一、与GGU结缘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很早就定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

可我身边同专业出国的学长学姐太少了,每当我想向他们了解一些信息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总是要我去报一个留学中介。

那时的我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对这两项考试的备考也一无所知。

出国读研的准备工作一直拖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尝试着去给自己报了一次托福,由于报名的时候填写了个人信息,电话号码曝光给了很多留学中介,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各种机构的电话。

在电话中,我尝试着问了他们关于出国这一块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最后总会被高昂的中介费吓到,于是我下定了自己DIY的决心,不再看任何留学机构的广告。

直到大二暑假,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旅游,通过她认识了GGU的一位老师。

我从这位老师那里了解到了GGU这几年来非凡的申请战绩,其中有背景特别厉害的学生申请到top项目的案例,也有很多小弱在他们的帮助下逆袭拿到top项目的案例。

带着一份好奇心,我走进了GGU宇宙中心办公室与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

接待我的老师十分nice,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毫无保留地做了解答,让我感受到了GGU的专业与细心。

整个咨询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申请美研的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的伪DIY出国者啦hhh。

回来后,我就直奔GGU武汉的办公室与温柔可爱的cc姐又进行了一次咨询,初步确定了要申请的专业以及申请前该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报名了GGU性价比超高的A项目。

二、关于三维1、GPAGPA可以说是三维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

从北大物院到横扫Stanford, Berkeley—我的申请点滴(世毕盟学员)

从北大物院到横扫Stanford, Berkeley—我的申请点滴(世毕盟学员)

北大物院绩点:3.81/4.00Paper: 一篇三作已发表,一篇二作submitted英语:GRE:160+170+3.0, 托福:104申请方向:CMT录取结果:1)Berkeley Physics Ph.D2)Stanford Applied Physics Ph.D3)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Ph.D4)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hysics Ph.D前言不知不觉间,从开始为出国做准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有过不少挣扎,遂决定把申请的经历和感想写下来,给后来走这条路的学弟学妹们些许经验,也算尽一份学长的职责吧。

绩点篇出国的想法自从一进北大就有了,当时也隐约觉得绩点还比较重要,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不过刚开学几周,我就发现了自己和那些来自物理竞赛强省大神们的差距,幸运的是遇到了一群大神室友,在他们的帮助下,第一学年算是勉强过关。

由于最后对申请起作用的是大学前三年的绩点,所以大一的绩点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但是大一作为适应期,又有许多闲杂课程,往往成为这三年绩点的吊车尾,为了使第一学年的绩点不那么难看,一定要充分利用同学资源,我发现有时和大神们讨论问题能够事半功倍,因为他们与你具有相同的身份,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你的疑惑,并且能以你最好理解的方式帮你解惑。

在选课方面,不要有过多的抖M倾向,比如某高的数理,如果没有期中能考96分的信心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科研篇我的科研经历比较复杂,为了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反而每个领域都了解一点,从而对物理科研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此,我大二加入了量子信息组,然后开始做数值,重复了篇冷原子的文献,然后开始做热学,暑研跑去做能带计算……,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都比较难以回答。

这样做有一个很明显的坏处,那就是没办法精通任何一个领域,以至于直到申请时,我都没有任何一篇一作文章发表,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推荐信的事情基本不用发愁,毕竟找每个导师都可以写一封。

从中山大学到Berkeley,我的美国机械工程申请之路

从中山大学到Berkeley,我的美国机械工程申请之路

从中山大学到Berkeley,我的美国机械工程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中山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已录取:UC Berkeley ME master,Upenn ME master,方向依旧是力学写在前面个人认为这篇总结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为后人提供参考与借鉴,所以我会着重讲一些自己在经历了整个申请过程以后思考总结出的真实感受,但这些感受是非常主观与个人化的,而每个人的情况都太不同了,所以只希望这篇总结中存在让你有所启发的地方,那它的意义就达成了。

一句话,出国是一件充分考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事儿,没有自己的想法与实际行动,他人提供再好的建议或帮助都无济于事。

申请之前首先,你是如何产生出国读书的念头,确定想去的国家,所学的专业,读master 还是PhD,以及心仪的学校的,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做决定,而之后一切的准备,都是建立在你清晰的目标之上的,这点很重要。

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以后,下一步则很简单:制定计划,付诸实践。

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时间。

你确定得越早,那么计划也就能制定得越早,你就有越多时间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各种实实在在的努力:更多时间准备GT以及进行考试,更早开始注意GPA,更早开始规划各种海外交换、科研、比赛,更早开始准备申请……而这些“更早”,还能带来额外的bonus:心理上的一种自信与安全感,你会变得很主动,从而有更大的动力继续下去。

其次,如何平衡以上说的各种硬件软件实力?很多想要出国的人都会问:三维科研海外交换经历推荐信等等到底哪个比较重要?我觉得答案其实很无趣也很无情:都重要,你得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甚至取舍。

我主要申请master的项目,我觉得相比其他GPA和GT更重要,所以我就在这两方面重点努力,如果发现自己还学有余力,那就再去尝试科研、比赛、实习、海外交换(而学校很多交换项目是需要托福成绩的,这再次说明了早做准备的好处),如果发现会吃力忙不过来,那就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也完全OK。

左手普林,右手斯坦福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左手普林,右手斯坦福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一、梦定普林就在刚才还在和学长聊着天,曾经的他打破了经管的魔咒,成为经管五年来被普林金融学录取的第一人,如今的我,延续着经管的普林战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一步步走进了自己心目中的神校。

现在回忆起认识学长的经过,不得不说命运真的是非常有趣。

两年前,我还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学长,那时正值他的申请季,我们在玉树吃了顿午饭,我就像所有迷茫的学弟学妹一样,缠着学长问东问西。

那天我听他讲着自己的故事,讲他为什么想读研,为什么想出国,一般来说我对于外界的信息是有非常苛刻的判断标准的,但是那天却觉得学长说的句句在理,冥冥之中觉得一颗梦想的种子被唤醒了。

吸引我来到GGU的正是学长当年描述的GGU帮助他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咨询,我大概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以及我的困惑和迷茫,接待我的小姐姐让人感觉非常专业和亲切,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她耐心地向我介绍了金融方向和金融工程方向留学的意义和工作的前景。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大量的信息让我觉得兴奋又犹疑,毕竟两天前我还在保研、工作、留学的选择中毫无头绪,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但是那一刻,鬼使神差地,我拿起笔,在学员信息采集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目标学校:普林斯顿。

二、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也够冲动的,写下了普林斯顿的时候对量化金融还是一无所知,我只是傻傻地相信,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没有坏处,能力越强选择越从容,而且未来有更大的舞台在等着我。

我拿着龚老师给我推荐的课程单:数据结构、偏微分方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商科学生的孩纸,我意识到自己将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尽管这一路也是风风雨雨,挑战丛生,但是我特别庆幸自己再也没有浪费精力在纠结和犹豫上,就像学长当年说的“如果你有梦想,就请为之风雨兼程。

”因为入门比较晚,我也曾一道编程题做12个小时,也曾因为人工智能短短5行代码却有de不完的bug在研读间难过到大哭。

有没有萌生过放弃的想法呢?其实也有,毕竟完美主义一定要保证成绩的我在金融+数学+计算机的课程量面前也曾感到不堪重负,实习的时候永远都有学不完的新事物:多线程、服务器、解偏微分方程、检验Granger因果性……我也曾问过自己在国内发展有什么不好的,毕业后就工作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不得不说那种技术加身的感觉还是挺棒的,哭过痛过之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条路,还是想学更多的东西,还是想走的更远。

UC Berkeley 和Columbia IEOR申请总结

UC Berkeley 和Columbia IEOR申请总结

UC Berkeley 和Columbia IEOR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清华大学数理基科GPA:89科研:一段暑研一段国内科研,没有paper,但科研时表现不错,大牛给了私推GRE:152+170+3.0TOEFL:106申请方向:Operations Research 和Operations ManagementOffer:UC Berkeley IEOR(PhD), Columbia IEOR(MS)写在前面相比于大多数人,我出国的决定是刚上大学就做好的。

之后经历了转专业,但仍然打定决心出国。

然而作为一只重度拖延症,早早决定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时间上的优势。

申请方向说一点有关OR/OM这个方向的事情。

这个方向可以申请商学院也可以申请工学院。

商学院发的offer非常少,录取之前必定会有面试,并且会在确定申请者非常可能会去之后才会发offer。

所以面试对于商学院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把握,杜绝一切客观因素的干扰(面试Wharton时我就因为断网以及隔壁的打扰而受到挺大的影响)。

当然,世毕盟在我收到面试之后,也帮我安排了mock interview,在过年期间,mentor依然帮我做了mock,这就使我在正式面试的时候自信度提高了,也会更流畅的表达自己想要展现的东西。

我商学院拿到了几个面试,但当时已经有了Berkeley的offer,所以除了Wharton之外我都表示了不会去,也就不了了之了。

工学院相对offer会发的多一些,特别是不带fellowship只带TA或者RA的offer。

申请时多了解下,也有助于制定合适的选校申请策略。

关于GT在大三下学期考了T,在大四上学期考了G,只是不算很迟,但并不算早。

由于大三做了社工,导致大三下非常忙,G和T都马马虎虎复习了一下就去考了。

幸好我的英语底子不错,考出来的分数还都够用。

之后听世毕盟说G、T没有推荐信和GPA重要,也就没有再刷。

之后的申请也验证了,确实没有再刷的必要。

从世毕盟到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

从世毕盟到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

录取当天自己一直有follow HKS 的admissions blog, 所以在出结果之前,自己非常清楚出结果的大概时间。

当天晚上,忐忑不安地睡去,然后又在凌晨两点左右刷新了自己的邮箱。

突然发现,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Status Update躺在了邮箱里,于是整个人迅速清醒过来,用手机打开了自己的application account。

点进去以后,看到了大大的“congratulations!...” 心里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this is real,我被HKS录取了。

申请前的准备考G的经历真的一点都不愉快,再要你命3000的单词来来回回记忆,不停刷题,在课业之外还每天想着倒计时,不过如果要给别人一点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在before it’s too late之前考完,这样在申请的时候就不会再被考试这样的事情压得自己精神压力很大。

自己申请的时候,经常看到其他的小伙伴一边忙着和教授套近乎一边着手写文书另外还需要准备考试,都觉得十分同情。

GPA是否够高这是一个伪命题。

自己当时因为知道会准备申请,所以在学业上一点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课上,虽然GPA不会成为申请的优势,但是我也有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个短板。

在实习机会的选择和把握上,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都有给我非常宝贵的帮助。

我是在申请季之前的大概大半年的时间签的世毕盟(GGU), 随后就有和世毕盟培训师和Mentor进行电话的meeting (当时人不在北京), 俩人根据我的申请的目标给我的profile的补充做出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HKS是一个政府关系非常看重的学校,所以我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这个方向去靠拢,最后我找到的暑期实习的这个地方的老板也帮我写了一封非常strong的recommendation letter。

因为这次经历,我自己的application profile就变得更加完整,也可以说申请季之前的这次暑期实习对于我的申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Berkeley MFE申请总结:低绩点也能放光彩(世毕盟学员)

Berkeley MFE申请总结:低绩点也能放光彩(世毕盟学员)

Berkeley MFE申请总结:低绩点也能放光彩(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学校:清华大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GPA:85/100TOEFL:30(R) + 29(L) + 23(S) + 28(W)GRE General: 158(V) + 170(Q) + 3.0(AW)GRE Subject Mathematics: 870 (90%)实习:三段小公司量化实习(智能投顾、量化策略)科研:量化相关+统计讨论班申请方向:金融工程、统计录取结果:Berkeley MFE, UChicago MSFM, WUSTL AM in Stat, etc.前言3月20日,收到芝加哥金数offer那天,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参加了芝加哥见面会,和朋友们约好了租房子。

终于算着日子交了3000刀的deposit,结果第二天早晨(4月5日),收到了Berkeley的offer,欣喜若狂,又哭笑不得。

狂喜着告知了亲朋好友,也开始询问许多学长学姐叔叔阿姨该如何抉择,问到的结果是:虽然Berkeley多方面好于UChicago,但其实两者各有优势。

权衡了很久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去Berkeley。

申请到Berkeley对于我的背景来说,确实是中彩票了。

起初申请的时候,考虑到Berkeley的录取难度太大,差点从选校list里删去,幸好当时没这么做。

一、处于劣势我大二时才考虑出国留学,偶然了解到GGU,咨询后才第一次对留学申请有了一些概念,也初次接触到MFE这个专业。

当时的我在年级里成绩中下,多门专业课接近及格线,非常惆怅自己未来的出路。

向GGU咨询后,才对自己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开始准备英语考试、申请MFE所需相关课程的学习。

TOEFL我一共考了三次,分别是95、102、109,GRE考过两次,分别是155+170+3.5和158+170+3,除此之外还考过一次GRE math Sub 90%。

事实上由于我申请的准备周期较短,英语成绩在申请季10月份才全部考出,时间有些晚,建议学弟学妹们还是要早早准备考英语。

UC Berkeley IEOR录取之申请总结

UC Berkeley IEOR录取之申请总结

UC Berkeley IEOR录取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本科:清华工业工程GPA:86/100TOEFL:105(22)GRE:324+4.0录取结果:UC Berkeley IEOR MEng;Gatech MSOR; Cornell MEM; Upenn system engineering;Northwestern MPM写在前面的话说实话,最初我把Berkeley放入选校列表的时候,我觉得被录取的希望不是很大。

但是最终我拿到了dream school的offer,这种感觉就像“刚到公交车站车就来了”,幸运+满足。

在我看来,申请过程虽不是坦途,倒也谈不上一路荆棘。

如果路线选择的合理,并且能够随时得到必要的指导,那么每一步都可以走的很顺利。

很高兴我的申请之路上有世毕盟相伴。

明确方向去年9月,我深刻地意识到我的申请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GPA的平庸大局已定,实习、科研经历都几乎是一张白纸,各种申请准备工作和文书都还没有启动。

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失败将不可避免。

此时,世毕盟给了我希望,在被打了很多鸡血之后,我开始相信我能得到名校的认可。

我当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考虑的很少,很多关键的问题都还没想好,比如申请的方向、选校目标等等。

在培训师(莫莫姐)和mentor的帮助下,我开始渐渐试着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对于我来说,没有转专业倾向且科研背景比较薄弱,因此选择本专业的硕士项目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我申请的项目以工业工程(IEOR)和工程管理(MEM)为主。

标准化考试申请季开始之时,我有一个还算能用的GRE成绩,但是考过两次托福都只有95分,这是妥妥的硬伤。

在培训师(莫莫姐)和mentor的建议下,我不再纠结GRE,专攻托福。

对于这样的考试,我觉得所有小技巧都是锦上添花,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分。

刷了一个月题之后,顺利地破百告别GT,既填补了一个大洞,也为后面的工作省出了大量时间。

丰富经历这里的“经历”主要指的是实习和科研。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我主申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方向,先说说背景与申请结果吧。

尽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离某些大神都相距甚远,但我感觉超出了自己一年前的预期。

1.背景背景: 人大,经济学院GPA 3.80,大三和大四3.98IELTS: 7.0 GRE: 170(Q) + 154(V) + 3.5(AW)科研经历:四段助研(两段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两段发展经济学)实习经历:外资银行一个、政府机构一个(感觉在申请过程中都没起太大作用)申请项目:经济学硕士(偏研究)、经济学博士2.申请学校与结果我在这个申请季申请了5个国家或地区的14所学校的15个项目:US (5): Duke (M.A. Economics), Yale (M.A.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UChicago (M.A. Public Policy with Cercificate in Research Methods), Brown (PhD Economics), Penn State (PhD Economics)UK (4): Oxford (MPhil Economics, MSc Economics for Development), Cambridge (MPhil Economics - Economic Research), LSE (MSc Economics)FR (2): TSE (M1 Economics), PSE (M1 Economics)CA (2): UToronto (M.A. Economics), UBC (M.A. Economics)HK (2): CUHK首先,关于经济学博士的申请的话,有三个特点。

一是竞争很激烈,有些项目,例如Yale的PhD项目,每年收到1000份左右的申请,最后只有15人左右入学,以及我身边不少本科申请PhD全聚德的同学;二是高级经济学课程(高微高宏高计)或者高级数学课(实分析、常微分、偏微分等)这二者中最少要具备一种,申请PhD才不会是给学校捐申请费;三是推荐信或者connection十分重要,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假如能够拿到牛人的强推,假如其他方便略有不足也是能够去到不错的项目的。

【申请】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从非大牛到MITEE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

【申请】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从非大牛到MITEE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

【关键字】申请从非大牛到MIT EE 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作者:张果话说为什么要写这篇申请总结呢?一是响应一些学弟学妹的要求,造福未来的学弟学妹以及实验室的后辈;二是聊作为近几年的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感谢在这一路上帮助我走下来的亲朋好友,由于感觉阵容太过庞大,就不一一@了,否则好好的总结便变成了一个点名,多没意思。

最后决定下来是要去大M了,前两天也才刚刚同学校发去了回执,做下了最终的决定。

对于未来希望来找我玩的朋友,以及或许会到M 进行类似暑期实习等等的学弟学妹,也欢迎来寻求我的帮助。

我在暑期去UCLA实习的时候,全靠了一群愉快的小朋友以及非常helpful的一群学长,才在太平洋的西岸快乐生存了下来。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将类似的温暖带给别人。

作为总结的比较核心的内容,我先说说自己申请的学校,结果,与背景吧。

主申方向:electronic deviceOffer: Berkeley EECS PhD, MIT EECS PhD Rejection:MIT ME, Harvard SEAS, Stanford EE, Caltech EE, Princeton EE, UIUC MSE Still No News: Cornell EE, Umich EE, UCLA MSE本科学校与专业:THU 微电GPA:91.7GRE:151+169+3 Toefl:R L S W 29 27 22 22科研经历(申请前):3 段publication(申请前): 1 一作 journal publicated (IEEE Trans. on Elec. Dev.), 1 二作journal manuscript, 1 3作 journal submitted ( Phys. Chem. Chem. Phys.)海外经历: UCLA 暑期科研推荐信: 1 THU 科研大BOSS, 1 UCLA 暑期科研大BOSS, 1 THU 任课老师三封推荐信都是很正面的强推,其中前两个BOSS在我主申方向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从整体的结果来看,个人对于今年的申请是很满足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明白或者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我从头到尾就只有俩offer。

横扫Stanford--MIT--Berkeley--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横扫Stanford--MIT--Berkeley--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横扫Stanford, MIT, Berkeley, 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GPA: 3.98TOEFL 109(24)GRE 155/170/4.0Offer: Stanford EECS PhD(with SGF), MIT EECS PhD, UC Berkeley EECS PhD, CMU CBD PhD, CMU MCDS, Cornell CB PhD, UCLA Bioinfo PhD, UIUC CS PhD.背景简述我的GPA前三年必修限选和总GPA都是年级第一,有两段海外科研经历,这是申请背景中比较强的部分。

但是在到申请截止的时候,还没有和申请方向相关的论文发表,这点比较吃亏。

研究经历是PhD申请最主要的因素,我总共有四段比较完整的科研经历,两段在自己的本科学校,还有两段分别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决定出国在保送进入大学之后,我就萌生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科研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也非常有趣,从中能获得成就感,于是打定主意出国读PhD。

但与此同时,我也了解PhD申请难度比较大,比硕士大很多,而且对申请者的背景有全方位的考量,包括成绩、科研经历、发表文章等。

通常来说,读PhD是为了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为之后的研究生涯(教职/企业研发岗位)打下基础,所以才会在筛选申请者方面比较严格。

因此,我在比较早(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

背景提升我大约是大二签约的世毕盟留学(GGU),不过真正的关于出国的准备实际要更早一些。

关于背景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坊间流传的一个申请重要性的排序是推荐信> Papers(publications) > GPA > G/T。

这个重要性的排序挺对的,因为推荐信确实会在申请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我暑假跟我的老板交流的时候,曾经问到过这个问题,他说有些学生"look good on paper”,在纸(申请材料)上看起来不错,各个方面的成绩都很高,但是来了实验室之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托福考了10+次,从北理工到Berkeley EECS(世毕盟留学)

托福考了10+次,从北理工到Berkeley EECS(世毕盟留学)

托福考了10+次,从北理工到Berkeley EECS(世毕盟学员)个人背景GPA:91/100英语:T100,G323 + 3.5科研:三项发明专利,一篇国外SCI去向:UC Berkeley EECS一、GPA各个学校Admission Committee 的成员大多是院系内教授或者博士。

所以在审核材料的时候,Resume 和CV 就成了大佬们重要的参考标准。

而CV 中能反映背景和学术潜力最重要的两块就是GPA 和学术科研了。

境外交流项目含金量高的竞争很激烈。

好的推荐信又常常可遇不可求,所以GPA和科研这也是同学们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把握的两个地方。

GPA在申请时绝对是重中之重,GPA高的同学会占很大的优势,对有GPA控的学校更是如此。

有的学校还会在材料提交后会重新计算学生的overall GPA 并且filter掉一部分均分较低申请者。

但讲真平均分90左右Top 20 就够用了。

如果GPA 每学期单调递增就更好啦,这样Committee 就会认为你有学术潜力。

这年头教授们也不呆呆脑,教授们在筛选candidates 的时候也会拿着成绩单看专业课成绩(而不是水课!),所以专业课成绩越高越好。

二、套磁套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世毕盟的原因。

因为套磁的目的在于让教授了解你当前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热情,进而认可你的能力并推荐。

所以千万不要没有任何基础就去瞎套,更不要自己表现不好强行去要。

学弟学妹们可以通过主动和教授交流专业知识,让教授去评估你的学术能力。

有机会的话最好进入课题组做科研,表现好的话拿到positive推荐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而世毕盟的导师和老师们在北美各大高校都有很及时的消息和丰富的资源,能够帮助同学们找到质量很高的暑研和指导,拿到很棒的推荐信,所以在世毕盟mentor 的指导下,我很快套到了自己满意的暑研去做科研。

自己当时在上机器人领域大牛的一门课。

除了好好完成作业考好试,课上多和教授交流外,自己也会仔细读教授和TA 的论文去Office Hour 问很具体的问题。

我的计算机视觉博士申请总结——Berkeley CS PhD全奖offer(世毕盟学员)

我的计算机视觉博士申请总结——Berkeley CS PhD全奖offer(世毕盟学员)

我的计算机视觉博士申请总结——Berkeley CS PhD全奖offer清华电子本科毕业,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本科GPA: 90.63 (top 10%)硕士期间Paper: 2CVPR+1ECCVT: 107 (29,24,26,28)G: 157,170,4录取结果(只申请了博士):Berkeley, UW, UIUC, Austin, Oxford选专业我在本科一二年级依然还是坚定的推研党。

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随机过程课程上因为一个大作业而喜欢上了机器学习的研究,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cv/ml的道路。

在很多因素影响下,我在大三毅然投奔了出国党。

在进入港中文后,我便开始了我至今三年半的计算机视觉研究工作。

在那时,我便定下了申请的目标,在做好科研的同时为之不懈奋斗。

英语考试相信如果你已经有若干篇论文的发表(并且你已经可以开始自己脱稿写论文),而且已经在conference上能自信介绍自己工作或者已经能和国外的professormeeting的话,那托福和GRE的写作应该自然不在话下。

因为前往香港读硕同样需要托福成绩,我在本科的时候已经有100+的托福。

对我来说最难的应该还是GRE的verbal。

我直接去裸考的后果就是verbal拿下了145这样惨烈的分数(听龚老师说全部都选B可以拿143分?)。

通过闭关16天的自我准备时间,我verbal后来达到了157分。

我认为英语考试这个环节最大的成功不是取得了高分,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过线的分数。

我GRE verbal并没有背过3000或者任何词汇,填空题大多数靠蒙(-_-#),主要靠阅读拉分。

我记得我157那次考试头一个verbal模块阅读拿了9分,填空只有5分。

所以我觉得GRE阅读这种不需要词汇的模块需要拼高分,才可以给自己节约宝贵的科研时间。

暑假科研我认为其实国外的老师本身是非常愿意和大家有学术上的合作的。

对他们来说,时间成本和logistic issue是阻碍这类合作的首要原因。

UC Berkeley化学(全美专排第一)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UC Berkeley化学(全美专排第一)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院校:清华化学系成绩:93/100GRE: 153+170+3.5TOEFL: 109 (S24)GRE Chemistry: 83%科研:无文章发表申请结果:UC Berkeley PhD,UIUC PhD,UCLA PhD,Brown University PhD前言关于申请,落笔这篇日志之前总觉得似乎有很多想说的,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如何落笔。

回顾自己的申请历程,没有“一招胜敌”的致胜诀窍,没有“先抑后扬”的传奇经历,由于决定出国得比较早,也少了很多犹豫是否要申请的纠结,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比较的平淡,比较的自然而然。

这篇文章希望分享一些在申请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经历和体会,同时向世毕盟各位在申请中给我提供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

关于暑期科研可以说,我最后能够拿到UC Berkeley的offer,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大三下在UC Berkeley两个月的暑期科研。

在我看过的本专业申请经验总结中大部分都会提到暑期科研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这段经历对于申请真得很重要。

功利点说,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段海外研究经历,一位海外推荐人,甚至可能直接带来一封offer。

除了这些之外,还给我们提供了提前体验国外独立生活和“全职”做科研的机会。

关于暑期科研项目的选择,不同的人,不同的研究方向,都有不同的考量。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觉得能够有尽量多的机会与老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交流十分重要。

在相对短的一段时间内,多交流对于我们尽快熟悉实验室环境和课题的进行都非常有帮助。

关于英语考试我之前在新东方参加相应课程时,产生了一种英语考试一定要刷到很高的分才能申请到好学校的错觉。

这也是我到世毕盟之后第一个被纠正的错误观点。

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对于我英语考试的成绩要求是各项“过线”就好,不需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确是正确的。

对于英语考试来说,我个人的感受是虽然不需要反复刷分,但是越快解决这个问题越好。

在申请中成长——UC-Berkeley机械全奖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在申请中成长——UC-Berkeley机械全奖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人大中法到横扫LBS, LSE商科,我的6000字长文干货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条件专业、年级:人大中法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GPA:3.72/4GMAT:750(IR、写作渣)TOFEL:111(口语26)实习经历:互联网金融平台、德勤法国公司任务、中型券商投行部、Tier 2战略咨询(今年2月份找到的,及时向LBS做了update)奖学金:国奖、学习二等、学习一等各一次;校学生工作三等;校三好学生三次录取结果:伦敦商学院管理学硕士(LBS Masters in Management);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风险与金融硕士(LSE Msc Risk and Finance)最终去向:伦敦商学院管理学硕士(LBS Masters in Management)提纲初衷:缘何申请选校:重返欧洲GT:先难后易Essays+面试:套路 or 真诚GGU对我的助力前言这篇申请总结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主要讲我从决定申请开始,一直到准备文书和面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些许经验和教训,主要针对人大中法学院的同学。

第五部分讲述世毕盟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对我的助力作用。

初衷:缘何申请我基本上从进入大学伊始就决心在本科毕业后去其他研究生项目学习,倒不是因为别的,其实只是单纯地想趁年轻的时候去不同的环境里长长见识,遇见不一样的人和事。

后来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也开始更加理性地思考这件事。

除了这些原始的感性想法之外,当然也会考虑到申请研究生对职业发展的助力作用,以及时间、金钱上的投资回报率等等因素。

总的来说,我选择申请的初衷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希望可以在年轻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文化、环境来丰富阅历和体验,同时因为本科所在的项目既不位于国际一线城市,也不位于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我希望在研究生期间可以至少弥补这两项遗憾中的一项;另一方面,我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生项目进一步探索自己在商科领域的兴趣点,同时也希望所在研究生项目的资源可以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

一篇五千字的美国物理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留学)

一篇五千字的美国物理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留学)

申请季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总觉得该写点什么留个纪念,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

与其说这是一篇申请总结,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回忆录。

初遇世毕盟我的申请,基本从参加世毕盟开始。

初遇世毕盟是在大三上的十一假期,那时候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在之前的一个学期已经签了世毕盟,介于我对找留学中介这件事情一直比较懒,所以就抱着咨询一次试试看没什么问题就直接签了的想法约了第一次咨询。

当时我面临的情况是大三前一直想走物理+化学交叉方向,然而到了大三上突然不喜欢化学了,决定转回纯物理方向;在一个化院的组做本研,然而没有自己的课题,一直酱油,所以一直纠结到底要不要换组。

第一次咨询的咨询师是P老师,他听了我的情况之后果断建议我一定要尽快换组,尽快开始自己的一段科研。

他告诉我大三下申请暑研的时候唯一有用的就是自己的科研经历,如果没有的一段独立的科研会很难申到,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除此之外,他还给我理清了从当时到申请结束都要做的事情,让我对申请这一过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次咨询后不久,我就签了世毕盟,免去了找其它留学中介的麻烦。

第一次meeting签约后的第一次meeting是在我准备开始暑研的时候。

第一次见到了美美哒培训师姐姐,和Mentor一起理清了之后一段时间该做的事。

暑研是我第一次接触与申请有关的具体事情,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从哪下手。

这时Mentor给了我非常详细的指导,从去学校网页找教授,到写CV,套磁信,还给我推荐了他当时去暑研的学校的一些组。

Meeting完以后,我按照模板写完了第一份CV,培训师姐姐和Mentor给我改了几稿后基本就定型。

关于CV,我认为mentor给我的最有用的建议就是写自己的科研经历的时候一定要写具体,但是一些细枝末节比如说读文献之类的事情就不要写了。

申请暑研暑研的申请是我在申请过程中唯一疏忽了的事情。

因为当时对给教授发邮件这种事情比较犯憷,而且先开始认为每一封套磁信都要详细描述自己对教授哪部分科研感兴趣,觉得非常麻烦,所以一直往后拖到了3月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本申请Berkeley EECS之申请总结
背景: UCLA EE; GPA 3.758; GRE 159 170 3.5
申请方向:EE Master
Offer:
Berkeley EE Meng, UCSDwith $5,000.00 fellowship, Columbia, Duke, WUSTL, Cornell, Upenn, Umich, NWU
首先,我要谢谢世毕盟留学(ggu)指导我的孙老师,何老师以及mentor韩老师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与我的指导,真的很感恩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的人,谢谢!
关于我
我是ucla的2016届的毕业生,主修电子工程。

现在还是我们学校honor society的professor relation officer 所以大三的时候有很多的机会和我的教授以及系主任交流,了解了一些ucla以及有些学校的招生规律,并且结合我这次申请的轻身经历,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可能有些并不客观,更多的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关于本科
我如果是一般国内大学或者USnews很一般的海本,我是否还有机会?
我觉得肯定是有的但真的是因学校而异。

就拿stanford和berkeley作比较吧。

他们两家的招生原则可以说非常不同。

Stanford每年都被申爆因为大家知道他好像不怎么看出身,如果你是你们学校的top1%然后有着不错的三维,可以没有科研,你是有一定的几率被录取的(地里俗称彩票)。

没有说这不好,每年那么多人申请大S,最硬的指标无非是gpa,如果大家有着3.9以上的gpa,大可不必在意本科学校,放心去申请,希望是有的。

反观ucb的ms或者meng项目,ms每年只会录取10+的ee学生(未经证实),并且比较青睐ucb的本科学生,即使是外校说实话都是美国eecs专业排名前十的1%并且人均一篇paper以上和超牛的推荐信。

Ucb的eecsmeng去年了解下来入学的也只有四个大陆学生。

所以说相对而言,伯克利喜欢海本的程度远胜于斯坦福,大家如果想申请他家的ms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是meng我交流下来普遍都有海外交流的背景。

关于GPA:
GPA 到底对于申请重要不重要?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depends。

如果申请的是course-based的master degree,可以说gpa 是重中之重,可以说重要程度大于牛推和paper!!因为人家就是看你在大学拿A的能力
以及你在同届的学生中的ranking。

我大一大二比较贪玩,乱七八糟上了一堆文史哲甚至还想挑战一下西班牙语,直接让我的gpa掉了0.05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

一般申请top15的US schoolgpa至少3.7以上,特别这几年超级热的cs专业,竞争可以说格外残酷。

所以极力推荐那些想要申请顶尖的grad school,而不是学以致用地立马找实习,允许自己上一些水课,尽力避开那些不怎么给A的教授,对于GPA一定要锱铢必较
反观PHD,因为我申请的所有PHD全聚德,所以自然没有发言权。

但我在我的实验室呆了一年半,还是总结了一些我教授招人的规律。

我工作的lab是uclapunnetgupta的nanocad lab,主要做memory和vlsi的比较多。

现在实验室里一共五个phd,北大,iit,台大,ucla,港大。

交流下来,gpa基本都在3.9以上,iit的更是他们那届的rank 1,人均都是本科1-3篇的paper published。

所以gpa是你获取面试的门槛,但绝对不是全部,我lab那个ucla的gpa只有3.6,但是人家本科就发表了3篇的paper。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gpa逆天,科研不match,phd不一定要你,但如果你gpa平平,想让对方招你的唯一依据只能是逆天的paper和导师领域的高度契合。

普遍规律:定位top30的master = top 50的phd,以此类推。

列举一些top school的EECS gpa threshold 仅供参考(只了解海本的4.0算法)
Berkeley eecs MS 别浪费爸妈钱了
Stanford/MIT/Caltech eecs 3.9+
CMU ECE(Pitt)/ MSCS 3.8+
Berkeley eecsMeng 3.8+
UCLA/Umich/UIUC 3.6+
关于GRE 和Toefl
是不是过了线就不会再计较了?
应该是的,我比较清楚工科top10的学校,线一般就在托福100+和GRE 325+3.5 (320+3 minimum)。

一般学校第一轮都是negative filter,你低于这条线可能就不会考虑了,所以大家还是要花些精力刷刷自己的三维,一旦过了这条线,也不要再折腾了,多去找找暑期实习科研什么的,因为那才是negative filter之后几轮大家拼的软实力。

当然,如果gpa 有缺陷的同学,有时间或者有实力把GRE 刷到330+,我们学校教授告诉我说这还是会稍稍弥补gpa的不足,但绝对不是首要因素。

一句话,够用就行。

关于科研
我觉得我申请主要的优势应该是有三段很有质量的科研并且成功要到了三封牛推(每封牛推要的形势都不一样后面会提到),申请前submit了IEEE TCAD 的一作journal paper,一篇IMPACT workshop paper publish 和一个conference paper 的presentation。

我是大二结束开始做research的,那时候电路cs课上的都不多,完全没有任何方向,晕乎乎地找了一个image processing的project,教授是大牛ozcan好像。

其实就是给parasite拍张照片,然后用matlab做做image processing,和我现在做的东西非常不契合,我甚至都没在PS 里面提起过。

推荐信是教授让我自己写,他签字,因为他太牛了,人管不过来哈哈。

第二份暑期科研跟的是UCLA 的大牛教授dejanmarkovic(他还是斯坦福的做客教授,给我写推荐信的时候看了我一眼gpa,说同学你很悬啊,不幸言中lol)。

这个项目超级challenging并且好玩,我们在人脑里植入芯片然后用fpga和adc建设DSP的数据系统,目标是用来分析人脑的signal,再做一些machine learning。

我主要做了很多FPGA的verilog coding,还挺好玩的。

这里有个经验,因为教授太牛,所以导致从来不show up,即使是他的phd学生,邮件回的也巨慢。

如果你遇到这种教授,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带你的phd搞好关系,因为十之八九最后推荐信是他写,然后教授签字提交。

所以你给你的phd mentor 留下的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哈哈。

最后一个科研老板是Punnet Gupta。

这个lab应该是我画的时间最多的一个,也是效果最好的一个。

做的是VLSI design和chip design。

教授是一个超级年轻的一个iit天才,因为还只是associate professor所以待在lab里的时间超级多,基本每天都会问我project的进度,亚历山大。

好处是他写的LOR更personal,因为比较了解我的原因,算是我申请领域里的一封强推。

在他的领带下,共产出了一篇journal,一篇workshop,一个conference 的presentation,可以看出教授的重视程度和产出绝对是成正比的!
关于PS & CV
个人没什么发言权,我只能说PS尽力写的与你申请项目密切相关,着重聊一下你gpa看不出来的软实力,比如科研,实习和你对你的领域的看法以及就业导向,都是招生官很看重的地方。

你也许不太可能仅仅因为一篇优秀的PS被大S录取,但是如果你和你同pool 的申请者差不多的时候,一封出彩的PS就很加分了,同理CV。

就写这么多了,估算是自己的一个申请总结,估计要去伯克利了,也算是自己从小的梦校,祝2017er加油,offer滚滚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