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连海洋特色高端人才培养策略
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1 2 当前 ,全 国海 洋科学 已处于 “ . 潮起 ”阶段 从高等教育 系统 内部 来看 ,国家 教育 主管部 门正在制定部 属高 校海洋 学科 发展 规划 ,拟 成立 教育部部属 高校深 海科技 联盟 ,拟召 开教育 部学 校海洋学科教 学工 作会议 ,拟筹 划与 国家海 洋局
科学 ” ( ca g sin e )研 究 ,包 括 全 球 O en Me ac c s e 海洋 观 测 ( OS 、海 洋 科 学 钻 探 ( c nic GO ) Si t e f i
Oca r l g 、热 液 海 洋 过 程 及 其 生 态 系 统 en D ii ) ln
2 0年 O1
I 1月
Nov m be 2 0 e r 01
1期 第 2 卷 第 l 7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Vo. No 1 27 .11
国家 人 才 战 略视 野 下海 洋 人 才培 养 策 略探 析
郑 卫 东 ,李 果 ,程 彦 楠 , 张建 敏
( 上海 海 洋 大 学 海 洋 文 化研 究 中心 上海 210) 0 3 6
(H y r h r l d ot e ma Oc a Pr c s e a d en o e s s n Ec y — os s
划 纲要 ( 0 0 2 2 2 1 - 0 0年 ) l ( 》) 以下 简 称 《 才 _ j 人 纲要 》 ,标 志 着 海 洋 高 等 教 育 大 发 展 的新 一 轮 )
摘
要 :《 家 中长 期 人 才发 展 规 划纲 要 ( 0 0 2 2 国 2 1 - 0 0年 ) 的颁 布 ,标 志 着海 洋 》
高 等教育 大发 展新 一轮 高潮 的 到来 ,文章 在 国 家人 才 战 略规 划 视 野 下 ,分 析 目前 国家 对 海 洋 高等教 育 的需求 、海 洋高 等教 育 的现 状 ,提 出海 洋 高 等教 育发 展 、加 强 海 洋 人才 培 养 的
大连海洋开发实施方案

大连海洋开发实施方案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滨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海洋开发成为了大连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大连海洋开发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调研,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和质量等情况。
通过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气候特点、海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更好地把握海洋资源的特点,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定海洋开发的总体规划,明确海洋开发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在总体规划中,需要考虑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确保海洋开发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海洋开发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性研究,推动海洋技术装备的升级和更新,提高海洋开发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第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最后,加强海洋开发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强化海洋执法力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海洋开发的合法、有序进行,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总之,大连海洋开发实施方案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和生态保护工作,健全监管和管理体系,推动海洋开发向着科学、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海洋资源的作用,促进大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1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 第11期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翟姝影,王一贺,裴兆斌(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 116023)收稿日期:2023-03-06;修订日期:2023-09-19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多学科交叉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L N Y J G 2022288);辽宁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20年度立项重点课题 新时代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J G 20D A 003);辽宁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文农交叉融合视角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辽教办 2021 133号);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省属院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辽教办 2021 254号).作者简介:翟姝影,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律方法论㊁海洋行政法等通信作者:王一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摘要: 双一流 建设为涉海高校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㊁新挑战㊂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一环㊂文章针对我国高学历海洋法治人才匮乏㊁涉外海洋法治人才短缺㊁复合型海洋法治人才供需严重失衡㊁海上维权执法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坚持 立德树人 的培养理念;建设国际性㊁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推进 校局 校地 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卓越海洋法治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㊂关键词: 双一流 建设;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海上维权与执法中图分类号:G 64;P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11-0010-06S t u d y o nT r a i n i n g P a t ho fO u t s t a n d i n g M a r i n eL e ga l T a l e n t sU n d e r t h eB a c k gr o u n d o f D o u b l eF i r s t -c l a s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Z H A I S h u y i n g,WA N G Y i h e ,P E I Z h a o b i n (D a l i a n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16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d o u b l e f i r s t -c l a s s p r o v i d e s n e w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 h a l l e n ge sf o r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o u t s t a n d i ng m a r i n e l e g a l t a l e n t s i ns e a -r e l a t e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h e c u l ti v a t i o no f o u t s t a n d i n g m a r i n e l e g a l t a l e n t s i s ak e y l i n k i n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m a r i n e p o w e r .T h e r e a r em a n y p r o b l e m s i nC h i n a ,s u c h a s t h e s h o r t a g e o f h i g h l y e d u c a t e dm a r i n e l e g a l p e r s o n n e l ,t h e s h o r t a ge of f o r e ig n -r e l a t e dm a r i n e l e g a l p e r s o n n e l ,th e s e ri o u s i m b a l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p p l y a n d d e m a n d o fc o m p l e x m a r i n el e g a l p e r s o n n e l ,a n d t h ei m p e r f e c t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m a r i t i m e r i g h t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l a w e n f o r c e m e n t p e r s o n n e l .A c c o r d i n g l y ,w es h o u l d a d h e r et ot h et r a i n i n g c o n c e p t o f f o s t e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a n d c i v i c v i r t u e ,b u i l d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da p pl i c a t i o n -o r i e n t e d t a l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p r o m o t et h er 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a n d m e a n s ,pr o m o t et h e j o i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s c h o o l a n db u r e a u a n d s c h o o l a n d l o c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ds t r e n gt h e n第11期翟姝影,等: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11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e x c e l l e n tm a r i n e l a wt e a c h e r s.K e y w o r d s: D o u b l e f i r s t-c l a s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m p o s i t e,F o r e i g n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S c h o o l-e n-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M a r i t i m e r i g h t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l a we n f o r c e m e n t0引言双一流 建设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㊁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升至新高度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深刻阐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㊂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以海强国,人海和谐 ,海洋法治是发展海洋经济㊁海洋安全的制度保障基础㊂而培养卓越海洋法治人才是落实国家战略举措的重点一环㊂海洋法治人才培养作为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的一个类型,不仅是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 双一流 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㊂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成为涉海高校抓住机遇发展㊁实现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点突破所必须把握的重中之重㊂本研究立足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长远价值,着眼于实际需求,抓住时代机遇,应对时代挑战,突出应用型㊁复合型的培养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我国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加大海洋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提出有效㊁完备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以期建立高素质海洋法治人才队伍,从而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㊂1 双一流 建设为涉海高校对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㊁新挑战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初次提出 双一流 教育建设,确定了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从2016年开始,同国家5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㊂这也给各大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㊂ 双一流 建设是党中央㊁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能够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㊂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高校教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㊂2018年8月,‘关于高等学校加快 双一流 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重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抓好政治教育㊁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列为3项基础性工作,实现 双一流 建设总体方案的战略目标㊂双一流 建设总体方案的整体战略目标,不仅要求提升高校的教学条件㊁教师队伍建设㊁教学能力㊁科研成果,更加看重的是人才培养中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1]㊂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人才后,只有让人才实际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只有让人在工作中具有继续培养人才的实践和管理能力,才能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长远价值㊂人才培养是 双一流 建设的首要目标㊂社会任何领域的发展均需要法治来保障,这也就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人才培养要求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要求人才在实践中发挥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高校人才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和掌握实践中法律从业者的经验和能力,理论联系实践㊂在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中设置实习单位,以保障法治人才的实践机会㊂海洋法治人才是一种行业型法治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㊂培养海洋法治人才对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有着关键作用,是国家维护海洋权利㊁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1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重要保障㊂培养海洋法治人才对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正确履行海洋权利和义务,保护我国海洋主权具有重要作用㊂海洋法治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还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㊂海洋强国的建立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执法者的维权㊂ 双一流 建设以及海洋强国战略要求我国大力培养海洋法治人才,也为卓越海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而针对我国卓越型海洋法治人才的短缺㊁供需不足㊁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法治人才较为匮乏等现实存在的问题,也是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㊂2我国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态势下,却发现各个类型的海洋人才相对缺乏㊂我国海洋法治人才遍布在海警㊁渔政等20余个涉海行业部门以及百余个科研所㊁大专院校以及部分高等院校㊂海洋人才队伍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能够应对复杂变化的海洋法律实务甚至是国际海洋法律实务的人才却较为匮乏,暴露出海洋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㊂2.1高学历海洋法治人才匮乏通过对目前各部门的海洋法治人才的基本情况调查能够发现,目前较高学历的海洋法治人才尤为匮乏㊂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仅为总人数的7%,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也仅为总人数的18%,而更有44%的海洋法治人才为大学或大专学历(图1)㊂这样的低学历由于未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法律事务甚至是涉外海洋法律事务,难以满足目前我国海洋战略发展对人才的较高需求㊂因此,目前我国缺乏前沿领域以及涉海关键领域的高学历海洋法治人才,也成为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难题㊂2.2涉外海洋法治人才短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涉海活动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多㊂但是当前我国关于涉外海洋法治人才较为匮乏,复合型㊁应用型海洋法治人才短缺,难以在国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占据足够的主动权㊂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深入高校走访的形式,对部分图1各层次海洋法治人才分布F i g.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m a r i n e l e g a l t a l e n t s a t a l l l e v e l s涉海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等级进行了调查[2],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约45%的学生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而通过专业英语四级㊁六级以及托福㊁雅思的学生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通过法律英语证书考试的学生少之又少(图2)㊂原因在于,涉海高校法学院学生普遍参加的是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而参加专业英语㊁雅思㊁托福考试的学生大多是在就业或升学上面存在需求才参加考试,而法律英语证书考试的需求量更小,即使参加了考试,这些类型的考试通过率也较低㊂这也反映出,高校在培养机制上未能形成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体系㊂图2涉海高校法学院学生英语等级水平分布F i g.2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n g l i s h l e v e l o f s t u d e n t si n l a ws c h o o l s o f s e a-r e l a t e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2.3复合型海洋法治人才供需严重失衡面对我国对涉外海洋纠纷的增多,我国对卓越海洋法治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反观现实,我国复合型㊁应用型海洋法治人才供不应求㊂在当前各大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上,除了涉海专门院校第11期翟姝影,等: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13以外,普通院校均较为重视国内法治的教学,对于涉外法治的讲解未能达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专门海洋法律制度的教学也更是较为薄弱[3]㊂如何将复合型㊁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仍然缺乏健全的培养方案与实施模式㊂涉海专门院校虽然重视海洋类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也缺乏复合型涉外海洋法治人才的具体培养方式,虽然也设置了法律英语课程,但是基于对普通法律英语的教学较多,缺乏对专门涉海法律英语的专门研究㊂由于涉海法律英语的专业性较强,学习难度高,不仅授课老师水平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困难,构建一个全面的涉外型法治教学体系成为现实所需㊂从现存高层次海洋法治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具有高学历㊁精通专业英语㊁熟悉国际规则的海洋法治人才均集中在各大科研机构以及各大高校,实务领域的高端人才寥寥无几,导致理论领域与实践领域的人才分布严重失衡㊂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的体量规模和普及程度与新时代我国海洋法治实践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4]㊂2.4海上维权执法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从实务部门的海洋维权执法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㊂主要是通过隶属于公安部的培训学校以及基地为海警队伍培养㊁输送人才,位于浙江宁波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武警海上执法人才的高校,此外还有原公安部海口㊁广州㊁威海㊁海南海警培训基地,以及各地海警局也会举办海警执法资格认证培训班㊂从各个培训基地的分布上来看,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有黄海和渤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东北亚地区海洋环境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海上维权执法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大㊂但是东北地区没有设置专门的海警培训基地,仅有和高校法学院合署办公的联合培养基地㊂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批准设立海警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开展全日制海洋安全与执法人才培养㊁在职海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及海洋执法理论讲授与实务指导等工作㊂根据上述培训基地的培训对象和内容可知,东北地区海上维权与执法人才通常是通过全国其他地区的调配组成的,很少一部分接受东北当地的专业培养㊂同时,体能训练为培养的主要方式,而缺乏对海上维权与执法人才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实践技能的专门培训㊂3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3.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海洋特色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高校的发展密不可分㊂因此,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是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是实现 人海和谐 的关键㊂要求涉海高校构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 教育㊁管理㊁文化 的培养理念,构建海洋特色法治人才培养模式㊂涉海类高校应当注重涉外海洋法治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秉持为党教育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握国家重要战略,突出专业特色㊂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与海警局㊁渔政等事务部门㊁海事法院㊁律师事务所㊁其他涉海高校积极合作,建立完整的多层次理论与实践教学教育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海洋特色㊁校地联动合作的复合型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5],并且在人才供给上,面向海事法院㊁海事律师事务所㊁海事仲裁委员会㊁海警㊁国际航运公司等输送卓越海洋法治人才㊂同时,涉海类高校应当坚持 政治建校㊁政治建警 方针,注重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海洋类课程的融合,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起 教育㊁管理㊁文化 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格局㊂3.2建设国际性㊁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1)应当对海洋法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将海洋法基本理论作为海洋法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是涉海院校,其他高等院校的法学院均应当开设海洋法课程,对海洋法基本理论进行讲授㊂将海洋法列入法学院的必修课程,并且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增加海洋法的内容,扩大海洋法的普及范围,为培养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㊂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㊂理论课程设置海洋法基本理论㊁海上维权与执法专业知识㊁海洋文化㊁海1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洋环境保护㊁海洋法律英语等;实践课程上,设置登临紧追虚拟仿真实验㊁涉渔 三无 船舶案件虚拟仿真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6]㊂(2)加强涉外海洋法治人才的培养㊂将国际法设置为一级学科,增加海洋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内容比例,增设国际海洋法专门课程,加大对国际海洋法内容的讲授,培养国际性海洋法治人才㊂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海洋法学科长期以来弱化的现状,提升国际海洋法学科地位,构建符合海洋法特点的学科和专业体系[7]㊂注重法学与国际贸易㊁渔业经济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海洋法治人才㊂将法律英语与国际海洋法课程的教学统筹推进,实现二者的协同建设,注重海洋法律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海洋法法律英语专业内容的讲授,形成法律英语与国际海洋法协同培养的法治人才课程体系㊂同时为学生提供国外交流㊁留学生项目资助,提升学生的国际海洋法理论学习,提升英语语言能力㊂选拔优秀海洋人才到国际海洋法法庭实习,提升实践能力㊂(3)推进卓越型㊁涉外型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㊂在教学中注重中英文教学的结合,结合学生的基础分为中英文教学班和纯英文教学班,以涉外海洋法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注重模拟法庭教学法㊁模拟国际研判教学法以及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㊂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㊁国际海洋法竞赛,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㊂3.3设置专门院校,推进 校局 校地 合作联合培养模式(1)目前很多国家设置了海洋维权与执法人才培养的专门院校㊂例如,美国有海岸警卫队学院;日本有海上保安学校㊁海上保安大学;韩国有海洋警察学校;俄罗斯有联邦安全局边防学院㊁联邦安全局国立边防军事医学院㊁联邦安全局加里宁格勒边防军事学院等武备学校等专业军事院校㊂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海洋维权执法人才培养学校的设置是与海洋执法体制相吻合的㊂目前,我国海上维权与执法队伍正在整合的进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一所专门的综合性海上维权执法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并且在院校中设置涵盖本科生㊁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不同层次人才,以便能够为我国海上维权执法实务定点㊁定向输送各类精英化㊁专业化海洋法治人才㊂(2)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涉海类高校应当基于应用型㊁国际型的办学定位,推进实行 校局 校地 合作联合培养模式㊂邀请当地海事法院㊁律师事务所㊁海警局等部门的专家到学校开展实务课程教育,也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实务部门实习,设身处地地参与实务工作中,并且开展海洋法㊁海洋维权法的研讨会,学生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同交流,相互学习[8]㊂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具有深厚海洋法经验的学者开展讲座,邀请实务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学习与交流,全方位构建 教㊁学㊁练㊁战 一体化教学模式㊂3.4加强卓越海洋法治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海洋强国建设,培养海洋法治人才,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㊂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型㊁国际型海洋法治师资队伍㊁精英团队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保障㊂①培养精通海洋法基本理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㊂如,涉海部门通过邀请较为资深的海洋法理论专家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专家,举办海洋法理论培训班,为高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培养精英的教师和科研团队,再通过他们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保障海洋法治人才的资源供给㊂②培养国际型㊁跨学科教师团队㊂加强海洋法教师的综合性培养,鼓励海洋法教师对外文文献进行学习与钻研,积极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班的学习,增强涉外海洋法治的专业性㊂在自身精通涉外海洋法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涉外海洋法治传授给学生㊂例如,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双语教学,在入门时以较为简单的英文案例作为讲授素材,循序渐进,培养英语海洋法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㊂③鼓励海洋法专业教师参与自然资源部㊁海警局㊁海事法院等单位的横向课题,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展开交流与学习,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㊂④涉海类高校法学院应当积极邀请海事法院㊁海事仲裁委员㊁律师事务第11期翟姝影,等: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卓越海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15所㊁海事局等部门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负责海洋法治实务课程的讲授,并且作为硕士㊁博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开拓学生的视野㊂⑤涉海高校与国外涉海高校构建交流合作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外交流计划,也欢迎国外教师到国内进行学习与交流,拓展国际实业,吸收先进的教学与教育理念,推动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9]㊂4 结语培养卓越海洋法治人才是 双一流 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关乎我国海洋维权执法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权益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㊂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应当深刻认识到海洋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型工程㊂海洋强国建设,必须加强海洋法治人才的培养,必须脚踏实地,积极探索高效的培养路径㊂坚持 立德树人 的基本理念,构建海洋特色法治人才培养模式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推进 校局 校地 合作联合培养模式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一步均不可或缺[10]㊂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我国行业特色教育水平,建设教育强国,唯有如此,才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海洋法律实务,紧跟时代发展,构建海洋强国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钱继磊,黄涛.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研究,2018(2):107-112.Q I A N J i l e i ,H U A N GT a o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f l e ga l t a l e n t s i n l o c a l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u n d e r t h eb ac k g r o u n do fd o u b lef i r s t -c l a s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J ].E d u c a t i o n a n dT e a c h i ng Re s e a r c h ,2018(2):107-112.[2] 裴兆斌,曲亚囡,杨斯婷. 一带一路 倡议下涉外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 ].产权法治研究,2018(4):195.P E IZ h a o b i n ,Q U Y a n a n ,Y A N G S i t i n g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f o r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f o r e i g n -r e l a t e d m a r i n el e ga l t a l e n t s u n d e r t h eB e l t a n dR o a d i n i t i a t i v e [J ].P r o p e r t y R i g h t R e s e a r c h ,2018(4):195.[3] 李华武,陈映敏,陈映熙,等.海洋强国战略下涉外海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构建国际模拟竞赛平台为例[J ].珠江水运,2023(1):45-47.L IH u a w u ,C H E N Y i n g m i n ,C H E N Y i n gx i ,e ta l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t r a i n i n gp a t ho f f o r e i g n -r e l a t e d m a r i t i m el e g a l t a l e n t s u n d e r t h es t r a t e g y o fb e c o m i n g a m a r i t i m e p o w e r :t a k i n g t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i m u l a t i o nc o n t e s t p l a t f o r ma s a ne x a m p l e [J ].P e a r lR i v e r W a t e rT r a n s p o r t ,2023(1):45-47.[4] 曹兴国,初北平.新文科背景下海洋法治学的构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82-192.C A O X i n g g u o ,C HU B e i p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l a w s c i e n c e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n e wl i b e r a l a r t s [J ].J o u r n a l o f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n d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2023(1):182-192.[5] 郭天武,严林雅.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高教探索,2018(12):17-24.G U O T i a n w u ,Y A NL i n y a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f i r s t -c l a s sd i s c i p l i n eo f l a w a n di t s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 m o d e [J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E x p l o r a t i o n ,2018(12):17-24.[6] 王祥修.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14(6):114-117.WA N G X i a n g x i u .O n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 of o u t -s t a n d i ng f o r e i g n -r e l a t e dl e g a l t a l e n t s [J ].M o d e r n E n t e r p r i s e E d u c a t i o n ,2014(6):114-117.[7] 刘洋,白燕云,姜义颖.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涉外海洋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J ].中国水产,2021(8):49-52.L I U Y a n g ,B A IY a n y u n ,J I A N G Y i y i n g .T h es t r a t e g i c c h o i c e f o r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f o r e i g n -r e l a t e d m a r i n el e ga lt a l e n t si n C h i n a i n t h e n e we r a [J ].C h i n aF i s h e r i e s ,2021(8):49-52.[8] 杨林,黄雪梅.美国凯特林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97-100.Y A N GL i n ,H U A N G X u e m e i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o fC a i t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J ].J o u r n a l o fC h o n g q i n g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11(5):97-100.[9] 祝雪芬,陈熙源,汤新华,等.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的北斗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31-33.Z HU X u e f e n ,C H E N X i yu a n ,T A N G X i n h u a ,e ta l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p r a c t i c eo fB e i d o u 's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r o u n do f d o u b l e f i r s t -c l a s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J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2022(12):31-33.[10] 王刚,王琪.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加快海洋人才培养[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1):35-38.WA N G G a n g ,WA N G Q i .I n t e g r a t i n g m a r i n ee d u c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 t o s p e e du p m a r i n e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J ].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e m e n t ,2013,30(11):35-38.。
海洋科技人才引育行动实施方案

海洋科技人才引育行动实施方案为大力实施海洋科技人才引育行动,全面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岛,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集聚一批海洋科技高质量人才,加强院所合作,共建以水产种业繁育、海上新能源、铁矿石检测为主体的三大平台。
完善民宿、海水养殖人才评价管理体系,提供科技帮扶、信用贷款、专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加快培养一批海洋特色产业人才,初步建成展示海洋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海岛样板。
二、自主培养海洋创新人才1.实施海洋高层次人才攀登计划。
紧紧围绕六大产业布局,完善海岛共富人才智库、人才引进猎聘联盟、重点高校合作联盟,梳理产业链人才集聚清单,加速集聚双创领军人才、特色产业工程师、技术技能人才等各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育。
强化海洋科技领军人才一线培育导向,对在产业一线、科研一线上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人才优先支持申报海纳计划,特别优秀的以直接认定方式推荐入选。
加大柔性引才支持力度,满足条件的可享受安居补贴和政府津贴,提升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水平。
2.实施海洋菁英人才倍增行动。
加大市级人才计划、科技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领衔支持力度,重大科研任务、科技项目岗位至少配置1名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职称评审自主权,推动链主企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直接申报初中级职称。
加大青年博士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力争招引青年博士1名。
鼓励企业新引进全日制博士和硕士毕业生,给予一次性补助,并分别享受人才公寓对应年限免租政策。
3.实施海洋特色工程师培育计划。
加大海洋特色产业工程师培养力度,培养海洋特色产业工程师,在科研经费、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探索海洋特色产业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围绕海洋特色产业需求精准设置工程师培养目录和培养方案。
三、大力引进海洋紧缺人才发挥平台引才、以才引才链式效应,对全职引进市高级人才(E类)及以上的,给予用人单位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人才院。
适应海洋经济发展 加快中职人才培养——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与中职人才供需情况的调研

人 才 的需求 量有 很 大发展 空 间 , 目前掌 握 的数 据 分 从
析 ,5 0 2 0 1 0 - 0 0立 方水 体用 1 名技 术员 ,大 连现 有育
大连 市 “ 十一 五 ” 展规 划提 出 , 发 要加 快新 农 村 建 苗水 体就 得需要 2 0 0 0名一 线技 术员 。 外 , 另 大连 市 正
围绕 大连 市海 洋 经 济 发展 与 中职人 才 供 需 情 况 预计 达到 10 亿 元 。 50
这 一课 题 ,大 连 海 洋 学校 组 成 调研 组 进 行 了专 题 调
“ 十一五 ” 期末 , 大连 市在 高新 技术 、 洋 渔业 、 海 临 研。 调研 显 示 , “ 十一 五 ” 间 , 期 大连 市 技 能 型人 才 的 港工 业 、 石油 化工 、 控技 术 、 数 电子 信 息等技 术 工 种和 5万人 。 需 求 总量将 达到 3 5万人 。 目前 已拥 有 的技 能 型人 才 旅游 服务及 外语类 人 才需求 总量 将达 到 3 总量 约为 1 8万人 , 口 1 缺 7万人 。 因此 , 为适 应 大连 市
深加 工 等相 关 产业 , 步 达到 国际 化 产业 标 准 。 成 术人 才 的潜力 很大 。 逐 形 真正 意义上 的海 洋渔业产 业 , 把海 洋经济 做 大做强 。 但是 , 目前 水产 养殖 企业 对 人才 的需求 还 存在 一
“ 十一五 ” 间 , 连市海 洋 产业增 加 值将 占全市 国内 定的 问题 。一是现 有 的苗种 生产企 业从 业人 员 9 % 期 大 5 是
1 大连 市海洋经 济发展 现状 、 人, 占全 市渔 业 专业 劳 动 力 的 3 % 育 苗室 7 4家 , 4。 9 总
多元开放 追求卓越--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国际化教育特色建设发展之路

多元开放追求卓越--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国际化教育特色建设发展之路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需要,是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的落实,是时代和国家对中小学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从教育发展策略的高度明确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自2000年建校以来,坚持走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不仅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被国家督导团誉为“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全国规范化办学示范学校、辽宁省教科研百强校、辽宁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辽宁省双语实验先进校、辽宁省创新教育先进校、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图书示范校、大连市标准化学校、新区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学校。
国际化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不同国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的相互交流、合作、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创办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首先要明确办学目标。
七中明确提出“创办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品牌学校,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理解世界多元文化、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公民”的国际化教育办学目标。
国际化教育理念卓越学校在卓越教育观指导下提出“多元开放,国际融合,文化分享,追求卓越”的国际化教育思想,崇尚“上善若水,多元共生”的文化理念,坚持“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大众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精品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借助卓越教育七大工程开发建设,确保学校国际化教育特色建设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际化教育策略高效夯实基础策略:强化母语教育,实施多学科双语教育,开展多外语教学母语(汉语)教育承载着“本根教育”的重任,母语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中国印。
海洋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海洋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连海洋大学目前的改革情况谈谈对地方性海洋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1.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2]大连海洋大学未来发展的定位是"海洋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制定了"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严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需要,调整优化各专业布局,适度增设一些与海洋发展前景相关的新专业,以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多学科专业体系。
并计划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将学校专业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努力提高现有重点学科、重点(特色)基地建设水平,逐步形成了"农、工、理、管、文、法、经"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4个、本科专业达到47个,学科建设保持着持续、良性的发展势头。
2.培养方案的制订:大连海洋大学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上紧密围绕着专业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发展主线,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注重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及与海洋学科间的关联,注重科技创新思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培养方案还要兼顾鲜明的时代特色,每隔两年时间要进行调整,保证其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群建设:以往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比较简单,即设置若干门主干课,再围绕它们扩展体系建设。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较少考虑课程间的关联性,造成有很多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处于封闭状态,学生无法建立课程体系间的联系;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系统规划,严重影响学科建设的发展。
为此,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采取建立课程群的方式,有效解决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的问题。
课程群是为了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和问题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的课程体系。
发展海洋教育变革学习方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重点推介Ocean World2019Fa.K发展海洋教育变革学习方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海大附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创新培养方式,构建新的培养1平台,实施联合培养。
|----1在2008年底,白刚勋在去看望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时,从管院士的一I—1~I个观点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他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很~I~高,但培养潜力不大,这些学生缺乏对海洋的兴趣,缺乏一定的海洋专业基础,更缺乏海洋专业发展的志向,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海洋领域的工作,也很茫然。
白刚勋认为,问题虽然表现在大学生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却在基础教育上,大一统的课程标准和选拔方式导致同质化的教育,高中教育只顾自己眼前这段教育任务,即升学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问题,更没有将个性发展与大学专业选择进行对接。
他意识到作为海大附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创新培养方式,构建新的培养平台,实施联合培养。
青岛39中海洋教育发展历程t2015[母BUS青岛39中海洋教育发展历程从那时起,白刚勋就萌发了开展海洋特色教育的念头。
2009年开始,白刚勋启动了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期准备和筹划工作,2011年,伴随着海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学校的海洋教育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在各方疑虑的眼神和旁观的态度中,青岛39中全体师生上下一心,已经以“海洋教育”为主线展开布局,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在攻下一个个山头后开辟出青岛39中一条特色教育的“十八盘”——2011年4月,青岛39中成为原国家海洋局全国首个“海洋意识宣传点推介 Ocean World 2019教育基地” ;2011年5月组织全国首次中学生海洋科考活动;2011年9月,全国首个“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开班;2014年,全国第一个中学海洋博士工作站 成立……2018年4月《在培养海洋意识的综合活动实践中提升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9月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不到10年时间,由青岛39中开创的“海洋教育”战略进程已在 全国推广开来。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研讨会和实地考察,提高教师的教 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团队建设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教师团 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05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 质量等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拓展海洋产业领域人才培养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应积极拓展海洋产业领域人才培养,加强海洋工 程、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03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了解海洋经济行业需求,明确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通过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海洋经济的专业知识。
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经济的实 际情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质教材建设与选用具有高职特色、海洋经济特点的 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的实践意义
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求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培养高素 质、高技能、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海洋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能够为海洋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人才 支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文化交融模式探究——以辽宁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 关键词 】 教育国家化;本土文化;交融模式
辽 宁省 的研 究现 状 辽宁地处我 国东 北老工业 区,相对 于东部沿海 开放较早 的地 区 ,辽宁 的教育知识 发展 并不是走在最前沿 。但立 足辽 宁 ,放眼全 国到世界 ,教 育知识的 国际化与本土化研 究是当 今教 育界对于世界经济和技术 发展的基石 ,各 国在巩 固本 国 自 身 文化的 同时 ,不断研究其 他国家教育文化 ,不停 的吸收
在实践 中尽可能 的将教育知识 国际化 和本 土化 的优势作 用 于整个教 育教学体系之 中。改变在 E t 常生 活和学习中重国 际知识轻本 土文化的倾 向。不把教育环境局 限在学校 , 将 其 扩展到利用 家庭 资源 ,充分发挥家庭 的积极作用 , 并对其 有 效性进行评估 。但在实 际的运作 中仍然遇到 了一些 问题 。 ( 一 )随着教 育 国际化 ,国 内学校招 生将 由卖 方市场 变 成买方市场 , 校 内的生源和名教授 的流失 ,使得教育 质量 和 效益大打折扣 。 ( 二) 校 园将 充斥 着世界性 的宗教 、 种族和其他政治 问题 , 校 园管理复杂化 。 ( 三 )形形色 色的西方 价值观 、人 生观会在教 育 国际化 的同时 自由传播 ,民族文化的传承 、学生 的思想教育将 面临 新难题 ,学生索质教育面 临新形势 。 四、前 景展 望 以大海 大的交融模式为依托 ,探究教育知识 的国际化 和 本土化 的关联 ,归根 结底 就是 ,国际化是为发展 和完善本 土 化服务 的。这就是说 ,任何先 进的发展模式 ,只有 当它与各 个 国家 、各个 民族 的实际相结 合时 ,在它对本 国、本 民族 的 社会发展发挥重大 的促进作用时 , 才能显示出强大 的生命力 , 也才拥有魅力 ,才会 被其 他国家和 民族所借鉴 、吸收 , 才 能 走 向国际化 。因此 学校 的国际化教 育是本 土化 教育 的补充 , 越是 民族的越有 生命力 ,本土化教 育 中要有 国际化 的因素 , 同时 国际化 的教育是 为繁荣本土化文明提供依托 ,是相互交 融 的。
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产业人才素质培育

Vo 1 . 1 3, No. 1 Fe b。2 01 4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0 4 1 ( 2 0 1 4 ) O 1 - 0 0 3 1 - 0 5
海 洋 强 国战 略与 海 洋 产 业 人 才 素 质 培 育
吴长春 , 蓝 茜, 骆 嘉琪
1 1 6 0 2 6 ) ( 大连海事大 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 院 , 辽 宁 大连 摘要: 从 落实海洋 强国 战略与人 才 的关 系入手 , 分 析海 洋强
第1 3 卷 第1 期
2 0 1 4年2 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Da l i a n Ma r i t i me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0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资助项 目( 大连海事大学优 秀科 技创 新团队培育资助项 目) ( 3 1 3 2 0 1 3 3 2 1 ) 作者简介 : 吴长春 ( 1 9 5 4一) , 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E - ma i l : 1 w _ c c d x @1 6 3 . e o m
产业 , 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 2 ) 保 护海 洋 生 态 环 境 , 着 力 推 动 海 洋 开 发 方
式 向循环 利用 型转 变 。要把 海洋 生 态文 明建设 纳入
海洋 开发 总 布局之 中 , 坚持 开发 和保 护并 重 、 污 染 防 党 的“ 十八 大 ” 报告提出“ 提 高海 洋 资 源 开发 能 治 和生态 修 复并举 ; 要科 学合 理 开发 利 用海 洋 资源 ,
解读人才策略让大连插上国际化的翅膀

解读人才策略让大连插上国际化的翅膀解读人才策略让大连插上国际化的翅膀“东软日语IT人才培训中心”的成立,是一个绝妙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衷心地希望这样一个培训中心能够使大连市成为中国日语IT人才最大的培训和进入IT产业的人才基地,推动大连市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进程。
大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为东软集团,为东芝和各个方面的软件企业、软件培训的学校和机构创造更好的环境。
”3月1日,大连“东软日语IT培训中心成立暨东软东芝教育合作签约仪式”上,大连市常务副市长王承敏掷地有声的讲话博得了台下一片片热烈的掌声。
如果说大连想要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龙头的话,软件产业和相关信息服务产业必将成为这个龙头之上的点睛之笔。
大连市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城市,去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大连成为国家级的软件出口基地,全国也只有五个城市。
在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当中,大连作为一个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城市,把一个中心的建设,四个产业基地的建设作为振兴的基本内容。
其中一个产业基地就是电子信息和软件的产业基地,由于东北电子信息产业大部分集中在大连市,所以大连市电子信息和软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的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这样一个产业的兴旺和发展状况。
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大连软件园总裁高炜介绍:软件园二期是在去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来大大连整个战略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现在软件一期到沿旅顺南路133平方公里整体规划为大连软件园二期,这个产业带将主要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IT 教育培训以及相关的一些旅游产业,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得到大连市计委整体的规划批复。
聘请德国罗兰贝格公司做了整个软件二期产业发展规划,还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邀请世界上知名六家规划公司做旅顺南路产业园规划工作。
所以整体的目标就是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将旅顺南路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软件产业发展聚集地。
国际化、自然化、生态化是这样一个发展目标,把这个区域定位为中国的绿色硅谷,也可以说未来希望通过这个产业带的塑造,能够使大连尽快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
解读人才策略让大连插上国际化的翅膀

02
大连人才国际化现状及问题 分析
大连人才国际化的现状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大连市人才总量不断增长,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占比 逐渐提高。
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大连市积极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 空间。
大连人才国际化的问题
人才流失问题
大连人才引进策略应注重多元化和协同发展
大连应重点引进各类国际化人才,同时促进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协同发展。
研究展望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
大连应加大力度吸引和培育高端人 才,提升城市人才储备和发展后劲 。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大连应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 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满意度 和归属感。
加强与国际接轨的际化发展 的重要支撑,通过吸引、培养 和用好国际一流人才,提升大
连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
人才国际化将推动大连的产业升 级,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和 先进技术,促进大连的产业结构 优化和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
人才国际化有利于推动大连与国际 的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大连 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大连的文化软 实力。
增强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推进大连人才国际化进程。包括企业、高 校、科研机构等。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连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大连具备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但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人才引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大连国际化的关键
大连应积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策略,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机制和政策,促进国内外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方案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地质海洋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海洋科学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
2、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海洋科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海洋科学领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学类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
(3)化学类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4)生物学类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5)地质学类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1)海洋科学导论:介绍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领域,使学生对海洋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物理海洋学: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如海洋环流、海浪、潮汐等。
(3)化学海洋学:探讨海洋中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
(4)生物海洋学:关注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态特征和生物过程。
(5)地质海洋学:研究海洋地质构造、海底地貌、沉积物等。
3、实践课程(1)海洋调查实习:组织学生进行海上实地调查,学习海洋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方法。
(2)实验课程:包括物理海洋学实验、化学海洋学实验、生物海洋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大连项目建议书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大连项目建议书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一、引言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持续发展壮大的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大连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 提升大学教育水平大连已经拥有一些优秀的高等院校,但我们建议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
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选拔,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人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加强产学研结合大连的高等院校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合作还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1. 完善招聘政策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来到大连。
例如,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住房补贴和子女教育优惠等福利,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大连的工作队伍。
2. 建设人才服务平台搭建一个便捷的人才服务平台,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综合服务。
平台可以提供住房信息、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帮助人才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四、培养本地人才1. 发展职业教育在大连市建设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这样可以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大连市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五、加强人才培训1. 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为在职人员提供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可以举办专业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指导学员,提升其专业水平。
2. 推动终身学习鼓励人才进行终身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学费资助。
可以设立奖学金,资助人才参加学术会议和研修班,在不同阶段为人才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研究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研究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水平海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海洋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如何探索和研究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路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应加强与海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实习实践活动等,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机会,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校应加强海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水平海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科考、海洋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海洋工作的艰苦与充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还可以建立海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提高海洋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水平海洋人才的重要保障。
高校可以通过引进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提高海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海洋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海洋背景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领导能力。
高校要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海洋人才。
高校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应加强与海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海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推动高校海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研究。
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才能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收稿时间]2020-08-06[基金项目]2018年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工程沟通引进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杨菂(1981—),女,辽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巍(1978—)男,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化教育。
张宁光(1978—),女,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陈放(1986—),女,辽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沟通与写作。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高等教育肩负着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
大连海洋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机械学科优势为基础,引入新方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对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2-0164-032022年2University Education一、中外合作办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应用型工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跨国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项目占比接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数的50%,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交通、电力、建筑、港口及通信等领域的业务增势尤为明显,因此对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办学项目,基于学校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优势,引进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工程类专业的优势办学资源,在本科阶段实施国际化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的生效实施,新西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将日益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能 力等 问题 。从人 才队伍 建设 、 学科体 系构建、 培训基地 建立 、 人 才 交流合作和 外语水 平提升 等方 面提 出海洋特 色 高端人才培养 的策略 , 提 出教育 国际化 背景 下大连 海洋特 色高端人才 , 既要 主动融入 高等教 育国 际化 的潮 流 , 又要保持 大连人 才培养 的特 色, 体现 高端 海洋人 才的国I  ̄ . 4 L 视野和本 土化特 色。
信息全 球化 , 有 国 际 意 《 国家 中长期 人才 发展 规 划纲要 》 中指 出 : 力 培 养适 应 经 济 全 球 化 、 识、 国际交 往 能力 、 国际竞 争能 力 的人才 。 ” _ 4 “ 当今 世 界正 处 在 大 发 展 大 变 革 大 调 整 时期 。世 经济全 球 化 和信息 技术 的发展 使 得 国家之 间 界多 极化 、 经 济全球 化 深入 发展 , 科 技 进 步 日新 月 异, 知识 经济 方兴 未艾 , 加快 人 才 发展 是 在激 烈 的 的交 流 日益频 繁 。教育 国际化 的发展 趋 势 对 大连 国际竞争 中赢 得 主动 的重 大战 略选 择 。 ” [ 1 与 此 同 高端 人才 的培 养也 有着 重要 的启 示 作用 。大连 作 时,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划 纲 要 》中也
究” ( WYY B 0 1 4 1 4 0 )
作者简介 : 崔永光( 1 9 8 1 一) , 男, 讲师 , 主要从事英语教育 、 美国文学研究 。
....— —
3 4 . . . — —
教 育国际化背景下大连海洋特 色高端人才培养策略
查报 告 显 示 , 近 十 年 来 硕 士 学 位 授 予 人 数 超 过 创 新 思维 与创新 能力 。 ” 2 3 0万 , 庞 大 的 招 生 规 模 使 得 我 国 的研 究 生 教 育 大连 高校 不 能 “ 闭 门造 车 ” , 要 具 有 高 瞻远 瞩 面 临诸 多 问题 和 挑 战 。“ 我 国的研 究 生 教 育 在 教 的 眼光 , 体 现人 才 培养 的前 瞻性 和 国 际视 域 , 实施
关键词 : 大连 ; 教 育国际化 ; 海 洋特 色; 高端人才 ; 培 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8 7 2 4 ( 2 0 1 5 ) O 2— 0 0 3 4— 0 5
一
、
引言
同发 展 。而教 育 国际 化 的 一 个 重要 目标 就 是 “ 努
探 究 。从定 义上 说 , “ 教育 国际化是 指 国际间 的人
平提 升 等方 面提 出了海洋 特 色高 端 人 才培 养 的 策
略。
员交流、 财力支援、 信 息 交换 ( 包 括 教育 观念 和 教 动等 方 面。 ” 教 育 国际 化 的基本 功能 是扩 大对 外
二、 大 连高 校 海 洋 特 色 高端 人 才 培 养 的 问 题 自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我 国研 究 生 招 生 规
航 海教 育研 究 2 0 1 5 . 2
教 胄 国 际 化 背 景 下 大 连 海 洋 特 色 高 端 人 才 培 荠 策 略
崔永光, 王琳
( 大连 海洋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摘
要: 大连 高校 海洋特 色高端人 才培养存在 培养模 式滞后 、 研 究生专业知 识结构 单一 、 国际视 野狭 窄和缺 乏 多元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育科学“ 十二 五 ” 规划 2 0 1 4年 度 “ 过 程 哲 学 视 域下 的 英语 专业 核 心课 程 构 建研 究 ” ( J G1 4 D B 0 6 3 ) ;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 2 0 1 4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 专项课题 “ 多元 人才观视 域下英语 类专 业核心竞 争力 提升策略 研
为 中 国北 方最 具 活力 和开 放 度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 城 市 , 正 发
从经济 、 文化、 教 育 等 各 方 面 明确提出 : “ 加强 国际交流 与合作” , “ 提高我 国教 挥 其 海洋 特色 优 势 , 融人 世界 经 济全 球 化 和教 育 国 际 化 战 略 进 程 中 。 育 国 际化水 平 ” , 培养 大 批 具 有 国际 视 野 , 通 晓 国 拥有国际化高端人才 , 特别是通晓国际规则、 具备 际规 则 , 能够 参 与 国际 事 务 和 国际 竞 争 的 国 际化 科技 素养 、 具有 国际视 野 、 实践 能 力 强 和外 语水 平 人才 。 由此 可见 , 人才 发展 和教 育 国 际化有 着 紧 过硬 的创 新 型 、 复 合 型 和 应 用 型 海 洋 特 色 高 端 人 密 的联 系 。推进 教 育 国 际化 , 对 于 我 国实 现 教 育 才, 将 极 大地 推 进 和 提 升 大 连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的 国 现代 化 , 提升 高端 人才 培养 水 平 , 具有 重 要 的 战略 际化 进 程 。本 文 主要 阐释 大 连高 校 海 洋 高端 人 才 意义。 培养 面 临 的问题 与挑 战 , 并从 人 才 队伍 建设 、 学科 近几年来 , 国 内学 界 从 经 济 全球 化 与 教 育 国 体 系构 建 、 培训基 地建 立 、 人 才交 流 合 作 和外 语 水 际化关 系 、 基 础 教育 国际 化 、 高等 教 育 国际 化 以及 教 育 国际化 与人 才培 养 等方 面进 行 了广泛 深 人 的
育 内容 ) 、 教 育机 构 的 国际合 作 以及 跨 国的教 育 活 和 挑 战
开放 、 促进 国际 交 流 、 吸收 先 进 教 育 成 果 、 实 现 共 模 日益 扩 大 , 根据 2 0 1 4年 全 国研 究 生 招 生数 据 调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8—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