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

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其背后的动力、发展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

2. 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研究产业集群内部的组织结构、网络关系、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等。

3. 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研究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机制、知识溢出、技术进步等,以及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创新与升级来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 产业集群的区域效应: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对地方经济的带动等。

5. 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政策效果评估等。

此外,在具体的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产业集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区内,一个或多个相关产业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生产和经营网络。

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开拓、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作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断聚集同一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生产和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进而达到集中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等目的。

在集群经济中,主导性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其他企业则为其服务,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系统。

二、产业集群的作用1.提高经济效益集聚同一产业的企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整合产业资源、技术和人才,提高产业效益。

同时,通过共享设施、技术、信息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科技创新在产业集群中,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往往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技术需求。

这种“技术需求”可以促进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在此基础上,互相刺激促进创新。

3.扩大市场份额在产业集群中,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往往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这些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拓展市场,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同时,完整的产业链赋予了企业更大的市场和销售机会。

4.提高就业率集聚同一产业的企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群体,因此可以为当地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就业率。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三、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1.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品交易市场。

该产业集群汇集了数以万计的电子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电子生产、代工、贸易、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响应市场需求,对于深圳市电子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8卷(2006年)总目次

《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8卷(2006年)总目次
企业 中知识 型 员工 的监 管 博弈分析 … ……… …… ……… ……… … … 胡恩 华 ,刘 洪
知识型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汪
忠, 黄瑞华, 张克英
专利权共有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 蒋逊明, 朱雪忠
论 生物技 术企 业 的知识产 权 管理策 略 …… ……… …… ……… …… … 冯 薇, 银 路 我国人体基因资源保护的立法思考 …………………… 黄 辉 , 潘 睿, 吴建 国, 等
— —
























赵付 民 ,苏盛安 ,邹珊 刚 ( —8 27 )
中国 R D投资环境的竞争力评价 …………………………………… 楚天骄 , & 杜德斌 ( —5 28 ) 多变量 灰色模 型 MG 1 凡) R D投 资 预测 中的应 用 M( , 在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
以慈溪 家 电产业集 群 为例 … ……… …… … ……… …… …… 魏 江 ,朱海燕 ( —8 25 ) 组织智力资本增长过程研究—— 以突变型组织智力资本增长为例…………… 徐 笑君 ( — ) 26 4 核 心业 务测 度及 实证 研究 …… …… …… …… …… …… …… 孙 大鹏 ,苏敬 勤 ,仲 小云 ( —1 27 ) 我 国政 府科 技投 入对 大 中型工业 企业 R &D投 入 的影 响分析
产品创新战略的动态性分析 …………………………………………… 郭晓川, 潘润平 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关键成功影响因素研究 …………… 周永庆 , 陈 劲, 许冠南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两位主角在舞台上相互呼应、默契合作,真是让人拍手叫好。

不过,科技和产业这对“好基友”,怎么才能更好地携手共进呢?咱们一起来掘掘这个话题的深水区,看看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

2. 动力机制2.1 科技的力量首先,咱得从科技说起。

科技就像一根魔法棒,轻轻一挥,便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吧,谁能想象在十年前,咱们还得掏出相机来拍照,现在一个小手机就能搞定所有!这就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

科技不仅仅是高大上的实验室里的东西,它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创新才能如虎添翼,瞬间变得高效又智能。

2.2 产业的转型接下来,说说产业的转型。

现代社会就像一辆飞驰的列车,慢了就得掉队。

企业们不得不跟上这个节奏,不然就得被时代的潮流拍得体无完肤。

于是,产业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

企业需要把新技术融入到生产和服务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这种结合就像是双剑合璧,威力十足。

科技的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而产业的创新也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简直是个良性循环!3. 实践路径3.1 跨界合作说到这里,咱们得聊聊具体的实践路径。

首先,跨界合作就是一个好办法。

就像打麻将,四个牌友坐在一起,各自的牌再好,也得配合起来才能赢。

如果企业能够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那真是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高校里的脑袋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科技,企业则可以为高校的研究提供真实的市场反馈,这样一来,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就水到渠成了。

3.2 支持此外,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好比说,鱼离不开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的护航。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供资金、税收减免等方式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笔资金可以用来试验新技术,谁会不心动呢?而且,相关部门还可以搭建平台,让各个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这样一来,大家的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1.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某种产业的企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供应商、科研机构、配套服务机构等,因为一定的产业联系和区域联系而相互联系和依存、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和社会网络的现象。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价值链的相关性、水平交叉和垂直交叉的复合效应等特点。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1)市场需求条件。

即充足的市场需求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因为市场需求的存在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2)技术条件。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保障。

(3)制度环境条件。

包括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

(4)人才条件。

人才是产业集群最为重要的资源,人才的集聚和培养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

3. 产业集群的作用(1)创新引领作用。

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利于技术的引进和集成,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成本优势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之间存在合理的分工合作,能够实现资源和成本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市场引领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市场联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4)扩大就业作用。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相关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就业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4.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生产链集聚模式。

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集中了一个完整产业链条上的各种相关企业的现象,例如硅谷的信息技术产业链集聚。

(2)产业链集聚模式。

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集中了某一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对完整的各种相关企业的现象,例如德国的汽车产业链集聚。

(3)非传统产业集群模式。

指一些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由于所处行业的相对优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例如以深圳市为代表的中国电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群在某个地域内集聚在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享有资源和市场优势,形成一种互助互补的合作关系。

产业集群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探索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是现代产业政策和企业管理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路径选择——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1.贸易联系贸易联系是产业集群最初形成的途径。

产业集群一般要求企业具备相似的产品和服务、相似的工艺和管理方式以及相似的市场区域等共性,这使得企业之间很容易建立贸易联系。

通过贸易联系,可以让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共同进军新市场,最终实现价值链的整合。

2.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合作过程中,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3.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产业集群的一项重要特点。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可以分享一些基础设施、设备、人才等资源。

这种资源共享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促进各企业之间的互助和协作,从而完成市场规模的扩大。

二、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1.政府引导政府引导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建设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

2.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保障。

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环。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可观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以及效应入手,探讨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一组相关产业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在这一地理区域内具有一个协同合作的产业链,由许多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企业和组织组成。

这些企业间通过相互合作、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了竞争力和效率。

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竞争意识强;二是密集的产业链;三是高效的交流与分享。

竞争意识强体现在产业集群企业之间有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密集的产业链意味着,各类企业间的合作和产业协同效应非常显著,形成了上下游、左右互搭的生产关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链。

高效的交流与分享则是通过技术和产业资讯的交流共享,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二、产业集群的效应1.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内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支持。

在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方面,他们之间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和经验。

通过集中采购、共享生产基地、分工合作等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关系。

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激发、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逐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同时,对于外部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也能够及时捕捉并作出反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提高就业和财富创造产业集群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着就业和财富创造。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进行互补合作,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的机遇。

4.推动城市和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以推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

马歇尔(192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

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

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前两者称为金钱性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

后者是技术性外部经济。

韦伯(Alfred Weber,1929)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聚集因素(agglomerative factors)。

随后,罗煦(August Losch,1954)、佛罗伦斯(P Sargant Florence ,1948)对聚集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递增。

他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区位,有两种生产活动(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另外,他的垄断竞争模型在融合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收益递增、自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证明了低的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

Andersen(1994)分析了传统的熊彼特主义分析创新关联度的不足,主张用演化经济学来分析创新关联度,并在演化经济学的框架内,构筑了交互创新的两产业模型和三产业模型,探讨了创新关联和国际专业化问题。

UNCTAD (1977)把企业间合作模式分为:群、网络和战略伙伴,探讨了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能力和竞争的作用,从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的层次提出了政策建议。

Alex Hoen (1997)从理论角度对群进行分类:群的概念分为微观层(企业群)、中观和宏观群(产业集群);群内企业通常通过创新链和产品链进行连接。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氛围繁荣、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指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模式和路径:1.空间集聚模式: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是最常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关产业的企业选择在地理上临近的地区建厂或设立办公场所,以便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和资源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整合,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价值链集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同一个产业内的企业,而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价值链的集成,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集群的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来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5.人才培养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可以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持和动力。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关键引导和规划,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

因此,创新和研发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一组相关产业企业之间形成的聚集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内在的原理和规律的。

下面将从经济规律和空间规律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在经济规律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符合以下原理和规律:1. 规模经济原理:产业集群通过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利用资源和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共享资源和成本可以降低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2. 专业化分工原理: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专业化分工,不同企业各自专注于某个环节或某种产品,形成了供应链和产业链。

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专心、高效地进行生产,提高整体生产力。

3. 创新和技术进步原理: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企业之间的经验分享、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可以形成产业中的创新网络,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和竞争原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通过竞争和合作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集群中企业存在竞争关系,通过竞争激发企业追求创新和提高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空间规律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符合以下原理和规律:1. 邻近关系原理: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企业之间的邻近关系促进了信息流动、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

地理邻近有利于交流合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 空间溢出效应原理:产业集群的形成会带来经济溢出效应。

一家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会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形成聚集效应,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3. 资源集聚效应原理:产业集群是在地理区域内形成的,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共享区域内的资源。

资源包括人才、资金、原材料和市场等。

资源的集聚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政策支持原理: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学家、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潘雄锋

经济学家、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潘雄锋

经济学家、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潘雄锋女性生活一、个人简历潘雄锋,男,湖南省浏阳人,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学学研究》、《管理评论》、《公共管理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科技论坛》、《资源科学》审稿专家。

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天津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获得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7年10月就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读硕士、博士,获得获得管理学博士;2007年10月至今,于大连理工大学任讲师、副教授。

二、研究领域从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新功能主义的政府R&D经费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基于空间分布分析的我国区域科技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政府R&D经费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科学技术项目“海事系统港口建设费征管人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辽宁省社科基金“加快辽西北发展的人才环境建设对策研究”、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大连市科学技术项目“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的大连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

三、研究成果近五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委管理科学部认定重要期刊13篇,CSSCI源期刊25篇。

曾获得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和2010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四、主要论著1、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我国电力消费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7期。

4、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6期。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域内,由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组成的一个特定的产业组织形态。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资源,提高企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经营。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地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会基于一定的地域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才集聚等。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地域优势,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资源共享。

2.建立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配套服务机构、销售渠道等。

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经济的集成发展。

3.促进企业间互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企业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行业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4.引入创新要素: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注重创新,可以通过引入科研机构、高校、研究中心等创新要素,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1.产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持。

政策可以包括税收减免、贷款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吸引企业加入集群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2.产业协会组织:产业集群可以建立相应的产业协会或组织,通过组织行业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互动。

协会可以发挥行业自律和自发管理的作用,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3.资源共享机制:产业集群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

可以建立共享平台,集中供应链、物流、市场等资源,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例如设立科研基地、研究院等,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集群。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人才的流动和共享。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陈强;王艳艳【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新时代,KIBS(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作为获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凸现.在分析KIBS创新集群行为主体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描绘出KIBS创新集群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针对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培育KIBS创新集群提出几点建议.%In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KIBS innovative cluster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obtain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IBS innovation cluster actors and their roles in it, we depict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models of KIBS innovation cluster,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to construct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foster KIBS innovation cluster.【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1(000)019【总页数】5页(P1-4,8)【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动力机制;创新生态体系【作者】陈强;王艳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随着知识资源的爆炸性扩张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创新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日益显现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驱动力机理的把握来 自对各种事物发 展脉络 、发展循环周期的汇总。这些汇总 出来的原理能够显露 出创新型产业集群知
识 传 导 活 动 的发 展 规 律 、发 展 特 点 和 实 际
知识 传导 资源 、知识传导能力和知识传导
目标 。
( )知 识 传 导 主 体 一
的 结 构 进 行 了分 析 , 并探 讨 了 驱 动 力
是 知 识 创 新 的主 体 ,企 业 如 果 不 能 明确 其
利益所在 ,不能 明确 其如何保 护 自身知识
产权并获得相应 回报 ,不 能明确其 在产 业 集群 知识共 享活动 中获取经 济租 的机 会 , 就无法推动产业 集群 的发展 ,产业集群 就 会缺乏生机 和活 力。只有正确认识 知识 传
内 容 摘 要 :创 新 型 产 业 集群 在 区域 产 业 链 中的 作 用 越 来 越 重 要 , 知 识 传 导 是 其 中最 为 活 跃 的 关键 环 节 。 本 文 对
创 新 型 产 业 集 群 知 识 传 导 驱 动 力 机 理
创 新 型 产 业 集 群 知识 传 导 驱 动 力 机 理 的 结 构
目前 关于产业 集群 知识 传导的相关研 究 ,都必 然要 涉及 两个 基本 问题 :企 业 自 身与企 业外部 共享。企 业内部的知识传导 主要体现 为企 业利 用 自己的知识 资源 ,实 现不 同职 能部 f 之间、不 同员工之间知识 - 1 共享、整合、创新 ;企 业之问的知识 传导 活动 则更多表 现为利用不同企 业的知识积 累 ,实现 不同类型知识 的交叉共享 、取长

台提供实际的操作方法。基础的分 析总结
有助于找到事物 的诱 因,找到 了事物的源 头就可 以按 图索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产业集群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对产业集群中的各个主体进行管理和协调,以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各个方面的参与与合作,旨在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经济学家弗里茨·尼采尔(Fritz Nuernberger)提出了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的概念。

他认为,产业区是一个由一群互相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地理区域,这些企业共享相似的市场、技术和资源,并通过合作和竞争来提高集群效应。

尼采尔的研究为后来的产业集群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1990年代初,意大利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与实践。

波特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种由一群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地理区域,这些企业通过共享技术、市场信息和人才等资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

他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相关产业的支持与配套、新兴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地理邻近性的利用与合作。

基于波特的理论,产业集群治理的概念逐渐被提出。

产业集群治理强调对集群中的各个主体进行协调和管理,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这种治理方式强调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共同的规划、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手段来促进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治理的机制包括政府引导、企业合作和创新支持等。

政府在产业集群治理中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推动政策和资源的整合,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为集群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企业合作是产业集群治理的重要机制,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技术创新等,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支持是指通过创新驱动和创新资源的引导,促进集群内部的创新与发展,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现象愈加明显。

产业集群是某一领域生产企业在某一区域内聚集形成的生产型集合体,其内部企业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互补、繁荣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产业集群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提升公司竞争力产业集群的企业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他们通过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合作互动,形成互补、协作的成分。

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生产要素的交流合作,从而の促进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立足于对产业链中某一个领域的掌控,集中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2、节约了成本各企业间形成较高的聚集度后,可以更容易地达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过程优化、信息交流等产业链环节的优化和协同。

比如,磁器业集群,当中存在的小微企业就将其生产工艺和进口原材料低成本,并通过集群间互联互通,从而在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提高生产率产业集群目的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会集中企业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和协同,实现优化资源的调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工厂的产量,还能减少原材料和工序的损耗,从而提高竞争力。

4、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诱致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技术创新,集合集体资源,搭建大型平台,推动平台发展。

产业集群顾名思义就是由成群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独立机构,内部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积累等方面的互补和流动,引导出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

因此,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产业集群机制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产业集群构建形成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到该产业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产业集群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行业中,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群体,通过共同合作、竞争和积累实现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路径:1.创新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要依靠创新,即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并赢得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形式实现。

2.培育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需要通过培育新的企业和机构来扩大集群规模和影响力。

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企业、鼓励本地创业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培育新的企业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3.协同路径: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是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

合作可以针对其中一具体项目,如联合开发、共同营销等;也可以是长期共同合作,形成供应链、价值链等合作网络。

通过协同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风险共担、知识共享等效应。

4.国际化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还需考虑国际化。

国际化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产品出口、海外投资、跨国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推动集群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机制:1.空间密集效应:产业集群的企业与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交通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效率。

同时,空间上的密集也可以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进入。

2.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技术溢出效应也就随之产生。

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享技术和知识,促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市场规模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度高,能够形成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从而实现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内容摘要: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区域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传导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驱动力机理的要素构成和体系构建。

研究表明,知识传导主体、知识传导资源、知识传导能力和知识传导目标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关键要素,其驱动力来自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组织间知识传导驱动力的问题是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知识管理学界、产业集群学界研究较为缺乏的领域。

关于知识传导的驱动力理论尚未形成,而这个问题又是产业集群中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企业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如果不能明确其利益所在,不能明确其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并获得相应回报,不能明确其在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活动中获取经济租的机会,就无法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

只有正确认识知识传导活动的驱动力,才能深入挖掘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以往对于组织间知识传导的研究大多基于静态框架,而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导活动是多个不同主体长期博弈的动态过程。

因此,必须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活动的驱动力机理问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也就是企业在推动知识传导活动过程中,各种相互联系的影响因素的连接方式。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的结构
驱动力机理的把握来自对各种事物发展脉络、发展循环周期的汇总。

这些汇总出来的原理能够显露出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活动的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和实际运作程序,进而为构建有效的知识传导平台提供实际的操作方法。

基础的分析总结有助于找到事物的诱因,找到了事物的源头就可以按图索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掌握了驱动力机理就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失误的发生,把事物的成本降到最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角度来看,对其原理的分析还可以帮助相关管理机构了解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优势、劣势和发展环境,并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

机理是事件发展内在逻辑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不同的事物总结出来的机理也不同。

因此按照机理的构成结构来看,可分为一般性机理和特殊性机理。

每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既具有一切事物发生、发展所共同具备的特征,又具有自身发展不同时间、地点、背景下的独特性。

事物的一般性原理包括所有事件发展的程序、步骤和处理原则;事物的特殊性原理是指每件事情的发展又具有其所属领域内必须的性质。

但无论是一般性原理还是特殊性原理都具有共同的原理分类,包含有:描述性准则、规律性准则、逻辑性准则、程序性准则。

其中描述性准则是指对事物发展特点的阐述;规律性准则体现的是对事物整个发展状况的把握;逻辑性准则强调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续与衔接问题;程序性原则是指在事物发展中除了坚持其规律性、逻辑性之外,还要遵守事物发展的顺序性、程序性。

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其一般性机理,因为这是每个事物发展的共性,这种一般性机理主要包括要素构成、体系构建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的要素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实际上是借助创新型产业集群环境中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相关各方构建协同网络,将知识传导的相关资源以及知识传导能力充分运用到产业集群的各种创新活动,并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生态优化目标实现的过程。

因此,其驱动力要素应当包括知识传导主体、知识传导资源、知识传导能力和知识传导目标。

(一)知识传导主体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相关研究,都必然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企业自身与企业外部共享。

企业内部的知识传导主要体现为企业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知识共享、整合、创新;企业之间的知识传导活动则更多表现为利用不同企业的知识积累,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交叉共享、取长补短,帮助各自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获得创新动力。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要求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知识传导的驱动主体协同合作,在共赢目标带领下和相互沟通中,彼此默契地形成特定机制的共享关系,共同协助和支撑产业集群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传导主体之间基于不同类型知识的共享、整合、传播是知识传导运动产生和形成的必要前提,也是知识传导形式演化的重要基础。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知识传导主体经常依靠这一平台,构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知识链,如政府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研究所、金融机构等。

知识传导的协同程度不尽相同,导致知识传导主体的数量、类型、联系紧密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效果也就有所区别。

这也是知识传导活动需要协调和沟通的动力所在。

作为知识传导的不同节点,知识传导主体本质上是平等的,是商业合作关系,对彼此的知识资源享有支配和传播的权利。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知识传导主体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由于知识的异质性、知识势差、知识吸收能力、利益非一致性等原因,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知识垄断。

要发挥知识传导主体的创新动力,获得最大的知识传导效率,就必须注意在平等的情况下推动对相关各方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知识传导资源
知识传导资源就是不同类型的知识,是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发展,应对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而建立起来的知识库。

这些知识库有些可以用来无偿开放,有些具有创新增值特点,需要有偿使用;有些可以在企业内部开放,供各个部门、所有员工共享,有些则成为企业核心知识,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不开放的。

通过对不同知识资源的设计,能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开展知识传导活动,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

根据知识传导的范围不同,知识资源可以划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还可以根据其占有性和稀缺性进一步细分。

对于以显性知识为主的成熟知识,可以借助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制定统一的、规范的运行准则,从而科学合理地引导知识传导活动的进行,提高知识资源使用效率。

对于以隐性知识为主的核心资源,则需要在知识传导活动中注意加强保护,在知识扩散之前要反复加以确认。

在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需要这些知识资源并进行传导活动的时候,集群需要在知识市场中寻找这类知识传导资源的交易机会,为双方提供知识匹配的机会,并建立相关合作协议,从而实现产业集群中知识传导资源的增值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