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肖军
“巫山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巫山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a182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4.png)
“巫山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报告,800字
巫山黄土是中国夏季气候区的一种特殊土壤,它以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了关注。
巫山黄土主要由若干个地球化学元素组成,诸如SiO2、Al2O3、Fe2O3、CaO、MgO、Na2O、
K2O、TiO2、H2O等。
考虑到这些元素具有深远的地球化学
意义,我们对巫山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一般而言,巫山黄土中的SiO2、Al2O3、Fe2O3等是主要的组分元素,占整体土壤的百分比比例为53.5%、18.9%、13.5%。
其中,SiO2和Al2O3构成巫山黄土的主要硅质和铝质晶体,
总量占总二氧化硅比例大约为75%,大部分硅质晶体为细小
球形晶体,而Fe2O3主要由微细红磷矿组成。
此外,研究发现,巫山黄土中的CaO、MgO和Na2O、K2O
及TiO2均含量不高,仅占总量的3.71%、3.66%、1.03%、
0.97%和 0.31%。
然而,它们也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其中CaO主要由辉硅铝石、珐琅矿和钙硅灰石组成,MgO主要
是由镁硅灰石组成,而Na2O和K2O主要是由明矾矿和钾灰
矿组成。
综上所述,巫山黄土由多种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其中SiO2、
Al2O3和Fe2O3是其主要成分,而CaO、MgO、Na2O、K2O
及TiO2含量较低,但它们也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
应该说,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巫山黄土的特征非常丰富,具有有很强的区域性。
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
![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d1c10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7.png)
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是一种以赤铁矿为主要成分,含有少量其他矿物的矿石。
在我国巫山地区,该矿物资源储量非常大,因此对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矿物学和工艺学知识对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进行了研究。
一、矿物学特征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呈鲕状、结壳状,常与石英、角闪石等伴生。
其主要成分是赤铁矿,含铁量达到70%以上。
除了赤铁矿,还有少量的黄铁矿、磁铁矿等。
赤铁矿矿晶为六方晶系,常为六角柱状,表面呈黑色或暗褐色。
其硬度为5.5-6.5,比重为5.1-5.2 g/cm3。
二、工艺学特征在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的选矿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矿石进行粉碎、磨细,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离。
其次,采用磁选工艺进行选矿。
由于赤铁矿的磁性较强,可以通过磁选来将其与非磁性矿物分离开来。
在磁选过程中,需要调整磁场强度和斜度等参数,以保证选矿效果。
最后,还需要通过浮选工艺来进一步提高赤铁矿的品位。
三、矿物加工对于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赤铁矿,因此需要采用高温还原的方法进行加工。
该方法将矿石在高温下与还原剂进行反应,使得铁的价态从+3还原到+2,最后得到高品位的铁。
一般情况下,还原反应的温度为1200-1500℃。
在还原过程中,由于矿石中常含有其他杂质,因此还需要进行矿渣分离和除铜等处理。
四、结论综上所述,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是一种优质的铁矿资源,在我国巫山地区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在矿物学和工艺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磁选和浮选等工艺,以及高温还原的方法进行加工。
通过以上加工过程,可以得到高品位的铁,同时将矿石中的杂质进行处理,提高了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是一种拥有大量铁资源储量的矿物,其重要性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矿物的价值,我们梳理了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一、矿产储量数据巫山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其中以赤铁矿为主要成分的巫山桃花鲕状赤铁矿储量居于领先地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b5f7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7.png)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
朱强;吴建彬
【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文围绕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展开研究,简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结合长江中下游不同矿床(即大包庄矿床、大岭矿床、桃冲矿床、盘石岭矿床、姑山矿床)分析赤铁矿的矿床特征及成因,进一步结合各个不同成因类型的赤铁矿矿床分别展开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解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及氧同位素特征,以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朱强;吴建彬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局能源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庐枞矿集区与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晚白垩世成矿的启示
2.安第斯与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矿物学和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不同类型矿床中硬石膏的硫同位素特征
4.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燕山成矿阶段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报告-----鲕状赤铁矿
![读书报告-----鲕状赤铁矿](https://img.taocdn.com/s3/m/1f1f3262011ca300a6c39032.png)
读书报告——鲕状赤铁矿鲕状赤铁矿是以鲕状集合体形式存在的赤铁矿,而鲕状集合体是某种物质的胶体以其他物质颗粒为核心逐层凝结,具有同心层状构造,即赤铁矿逐层凝聚而形成呈鱼子状样的一系列球体(称鲕状体)所组成的赤铁矿物集合体。
鲕状体一般较小。
鲕状体通常彼此间都胶结在一起。
鲡状赤铁矿的性质分析鲡状赤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2O3, 属三方晶系的晶体矿物, 与等轴晶系的磁赤铁矿成同质多象。
单晶体成鱿状, 摩氏硬度5.5--6.5 无解理, 密度5.0—5.3 g/cm3,鲡状赤铁矿岩常形成大型铁矿, 矿石例如北方的宣龙式铁矿、南方的宁乡式铁矿。
由于鲡状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且层层包裹的结构, 很不利于矿石的单体解离, 例如宣龙式绍状赤铁矿,当原矿磨矿细度为-200目占55%时, 赤铁矿的单体解离度仅为12.33%;-325目粒级赤铁矿的单体解离度仅为22.25%,-325目占31.43%。
随磨矿粒度加目-200含量增加, 赤铁矿单体解离度增加, 但变化区间不大,-200目达到95%时, 赤铁矿的单体解离度为52.23%,-325目粒级为65.78%,-325目含量为60.82%。
并且矿石经碎矿和磨矿后, 特别容易形成微细颗粒而且泥特多,这就决定了该铁矿石的选冶非常困难。
鲕状赤铁矿的结构和组成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及分析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鲕状赤铁矿由鲕粒、石英颗粒、赤铁矿碎屑颗粒、铁质胶结物及少量钙质胶结物5部分组成,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接触胶结及孔隙胶结(图2) 。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X射线粉晶衍射实验室完成,仪器为Spectris. Pte. L td生产的X’PertPRO型(新加坡思百吉公司)粉晶衍射仪, Cu靶,石墨单色器,电压40 kV,电流40 mA。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鲕状赤铁矿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赤铁矿(约65%~70% ) 、高岭石(约15%~20% )和石英(约10% ~15% ) 。
次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次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09e6c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b.png)
次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刘文浩;张均;李婉婷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成矿深度的研究对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整体研究程度比较薄弱,尤其在次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深度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类铁矿床的深部勘查。
本文探讨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入新的方法,最后提出庐枞、宁芜盆地是开展次火山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良好场所,以期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总页数】2页(P93-94)
【关键词】成矿深度;次火山岩型;深部找矿;铁矿床;研究方法;流体包裹体;整体研究;静水压力;研究阶段;变化研究
【作者】刘文浩;张均;李婉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
【相关文献】
1.新疆淖毛湖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研究 [J], 陈疆;黄敏;吴继修;曲凤英;贾金典;张明君;张建恩;刘阳旭;王振佳;夏毅
2.加拿大拉布拉多地槽DSO型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研究 [J], 王炯辉;余宇
星
3.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J], 徐仕琪;赵同阳;冯京;高永峰;田江涛;杨在峰;刘德权
4.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方法 [J], 冯京;徐仕琪;田江涛;杨在峰;高永峰
5.次火山岩型铁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王健;张均;江满容;韩定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0c57e9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c.png)
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锑矿产区,锑矿总量丰富且质量较高,其中桃花尖锑矿是储存总量最大的锑矿之一。
桃花尖锑矿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大幕山北锑矿田中,矿体位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内,其主要受到山层和地质构造的双重影响。
为了促进桃花尖锑矿产量提高,必须明确其成矿地质特征,从而对其找矿方向进行的分析,从而获取更加完善的找矿资料。
因此,本文将对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有利找矿区域。
关键词: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优化措施桃花尖锑矿地处咸宁市咸安区的横沟桥镇内,在1950年后经过地质勘察发现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找矿前景较为广阔。
1984年由鄂东南地质勘探队伍在大幕区域对其地面进行勘察,在桃花尖区域发现锑矿体。
本文按照湖北省地质局所开展的桃花尖锑矿普查项目,依据其勘察资料对桃花尖锑矿成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区域内控框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能够为桃花尖锑矿后续的勘探以及开发工作提供帮助。
1桃花尖锑矿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桃花尖锑矿处于鄂东南大幕山和药姑山两断轴穹隆复背所构成的东西向次级隆起构造带和新华夏系鄂城大木山—北北东向次级隆起带的复合区域。
在该区域中,地层为扬子地区层和下扬子地层分区,上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地层,集中分布地层包括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南华系一二叠系以及中生界晚白垩系到古近系,整体呈现连续露出状态。
在桃花尖锑矿区域内,具有大量的褶皱和断裂复合结构,构造整体呈现东西向走势,断裂发育为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大木山斜北部的东西向构造中为控矿构造[1]。
桃花尖锑矿区域内同时还存在火山岩发育,整体为杏仁状玄武岩,在部分区域存在煌斑岩发育特征,但是规模较小;该区域内的主要矿产为锑、磷、石煤和石灰岩等,锑矿主要位于大幕背斜北侧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中,包括桃花尖锑矿点、大幕山下锑矿点等。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f73db2ba69dc5022aaea00d4.png)
四川地质学报
v 1 8 0 D c 08 o2 . e ,2 0 . N4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 因
戈金 明 ,孙传 敏 ,何政伟 瑞波‘ ,周 ,李伦炯 ,廖海
(. 1成都理 工大学地球科学学 院,成都 6 O5 ;2 重庆 川东南地质 队,重庆 412 ) 109 . 0 9 3
桃花铁矿 区处于渝东与鄂西接壤 的巫 山山脉 ,举世著名 的长江三峡之巫峡南岸 。15 年 , 95 冶金工业 部川鄂分局 6 l 、64队,对桃花赤铁矿 区进行 了踏勘调查 。15 年 ,四川省地质局万县地质队 ,根 O队 0 98 据群众报矿线索 , 对桃花矿区进行 了初步普查 , 90 16 年转人勘探。18 年 , 9O 原四川省地质局 17 0 地质 队 开展万县幅 、奉节幅 、忠县幅 l 0 区域地质调查 ,对桃花铁矿进行了综合分析。 : 万 2
2 矿床 地质特征
2 1矿 区出露 地层 .
中志 留统罗惹坪组 ,中泥盆统云台观组 ,上 泥盆统黄家蹬组 ,中石炭统黄龙组 ,中二叠统梁 山组 、栖 霞组 、茅 口组及 孤 峰组 ,上 二叠 统 吴家 坪组 、长兴组及大隆组 ,下三叠统大冶组 ,第 四
系。
2 . 2矿区构造 矿 区位 于区域贺家坪背斜北东段 ,以褶皱为 主 , 斜轴 走 向为 北东 6。 。 区北 部 轴部 开 阔 , 背 0 矿 轴面近于直立 ,矿区北东背斜逐渐倾伏 ( 倾伏角 5—6 ) 区南 部 轴 面 向南 东 歪斜 , 部倒 转( 。 。 矿 局 过 渡为桃花倒转背斜 ) 矿区断裂较发育 , 。 均属高角 度的正断层和逆断层 , 断层延长不大 , 均在 1 o m以内, 0 0 一般 2 0 0~ 50 0 m,垂 直断距 2 0—5m。 0 23矿 体 特征 .
湖北省某赤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湖北省某赤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a0c7e62168884868762d634.png)
1 区域地质背景
1 . 1 地 层
栖 霞组 ( P q ) 、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 P 1 ) 、 二 叠 系 上 统 大 隆组 ( P d ) 、 三 叠 系 下 统 大 冶组 ( T d ) 等( 不包
括第 四系 ) 。 2 . 2 构
2 . 2 . 1 断
区域 内 主要 出露 志 留系 下统 ( S ) 、 泥盆 系 中统 ( D ) 、 泥 盆 系上 统 ( D , ) 、 石炭 系上 统 黄 龙 组 ( C : ) 、 二叠 系 ( P) 和三叠系下统 ( T ) 等地层 ( 不 包 括 第 四 系) , 未见 岩 浆岩 出露 。
S e r i a l N o . 5 7 6
现
代
矿
业
M0D ERN MI NI NG
总 第5 7 6期 2 0 1 7 年 征 及 矿 床 成 因
王 壶 波
( 广 东省地 质局 第五 地质 大队)
摘 要 湖 北省 某铁 矿是 一个 小型铁矿 , 矿 石 类型 为赤铁 矿 。结合 区域 地质 工作 成果 , 详 细分
产 主要 有 铁 、 铜、 铅锌 、 锰、 汞、 煤、 黏土、 硅 石、 石 灰
背斜 、 赵 家磴 向斜 、 灯 草坝 背斜 。 区域 上 主要发 育有 N E、 N N E、 S N向 断裂 , 与 褶 皱 同 时产 生 了 大 量 的走 向逆 断层 和横 向正 断层 。区域 附近 出露 的断 裂 主要 表现 为龙 角坝 正断层 ( F , 。 ) 、 周 家河 正 断层 ( F , 。 ) 。
王壶波( 1 9 8 3 一) , 男, 工程 师, 5 2 6 0 2 0广东省肇庆市端州 区。
70
巫山桃花山铁矿综合利用性能研究
![巫山桃花山铁矿综合利用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b0841502020740be1e9ba2.png)
高炉 上 部 料 柱 的 透 气 性 , 最 终 影 响 高 炉 冶 炼 生
产 。依照 国家 标准 ( G B / T 1 0 1 2 2—1 9 9 8 ) 的测 定方 法 进 行实 验和 评 价 , 高 炉 冶 炼对 含 铁 炉 料 的还 原性
流 铁矿 部分 代 替 进 口铁 矿 石 , 以减 少 冶 炼成 本 和进
实 验材 料 : 重庆 巫 山块矿 ; 澳 洲块 矿 ; 印 尼块 矿 ; 天 然气 ; 矿石 原 料 ; 木炭 ; 瓶装 N 和 C O : 等。 实 验设 备 : 煤气 发 生 炉 ; 三段 式 天 平 ; 方孑 L 试 验
筛; 还原 管 ; 还原 炉 ; 称 量 装置 ; 转 鼓装 置 ; 熔滴 炉 ; 升
果, 观察其冶金特性 , 进而掌握巫 山块矿对高炉冶炼 高炉煤 气 流通 道堵塞 , 造 成高 炉炉 墙结 厚 、 高炉 作业 性 能 的影 响 , 最 终提 出入 炉 的依 据 和添加 比例 。 指标变化等炉况不 良现象 , 这也是不能在高炉冶炼
1 实 验 介 绍
1 . 1 实验原 料 及设 备
对 优质 铁 矿石 的 巨大需 求导 致优 质矿 石 资 源消 耗过快 , 因 此 进 口 优 质 铁 矿 石 原 料 价 格 不 断 上 涨 … 。2 0 1 3年我 国 钢 铁 产 量 首 次 超 过 世 界 总 产 量 的一半 , 但 生 产所 需 铁 矿 石 严 重 依 赖 进 口。面 对 国 际 铁矿 石价 格 持 续 高涨 的态 势 , 钢铁 企 业 生 产 成 本
口矿石 物 流费 用 。勘 探 数 据 显 示 , 重 庆 市巫 山桃 花
低 温还 原粉 化性 能要 求 R D I + , / >7 0 %。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26037c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0.png)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廖海;孙传敏;何政伟;周瑞波;李伦炯;杨弘忠;戈金明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属于沉积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介绍了铁矿赋存层位的沉积相,通过古气候、古水深、古构造、沉积环境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编制了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图,讨论了铁矿的生成条件,为后期的找矿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页数】5页(P300-304)
【作者】廖海;孙传敏;何政伟;周瑞波;李伦炯;杨弘忠;戈金明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重庆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40132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重庆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40132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P531
【相关文献】
1.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初探 [J], 蔚远江;孙景民;朱庆忠;杨兵;申军山;刘宪斌;韩春明
2.鄂西-湘西地区震旦系灯影期岩相古地理与层控铅锌矿关系初探 [J], 汤朝阳;段其
发;邹先武;李堃
3.鄂西神农架地区震旦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关系初探 [J], 石先滨;邓乾忠;杨清富;杜小峰;李硕;铁肖勇
4.岩相、生物相、古地理与微细粒金矿矿源层的关系初探——以黔西南为例 [J], 林明月;韩丽萍;孙玉壮;殷鸿福
5.山西中条山铜矿床主成矿期岩相古地理初探 [J], 覃志安;李俊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67f10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7.png)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
“巫山黄土”是指四川盆地东部的新第三纪黄土层,其红色或黄
棕色的颜色和丰富的氧化物含量使得其成为研究现代和古代环境变化的重要材料。
本文将主要介绍“巫山黄土”中氧化物的地
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在古气候记录方面的应用。
“巫山黄土”中主要含有的氧化物包括Fe2O3、Al2O3、SiO2、CaO、MgO、K2O和Na2O等。
其中,Fe2O3和Al2O3是其
主要组成成分,一般分别占总重量的20%~25%和12%~18%。
这两种氧化物的含量和比值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条件。
比如,Fe2O3/Al2O3比值高,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欧亚大陆,形成时气候干旱;反之,则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中国和华南地区,形成时气候湿润。
此外,巫山黄土中MgO含量较低,有利于记录火山喷发活动。
“巫山黄土”中的氧化物含量和比值组合可以提供过去数百万年
内的气候变化信息。
比如,红土层中Fe2O3/Al2O3比值在100万年以前普遍高于1.0,表明该时期气候较为干旱;随着1百
万年以来全球冰期的频繁发生,Fe2O3/Al2O3比值逐渐降低,表明气候逐渐变得湿润。
此外,黄土中MgO含量显著上升,
可能与喜马拉雅山和周边地区地壳运动的加剧有关。
因此,对不同区域的氧化物含量和比值的区别和演变可为我们揭示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和过程提供重要的线索。
总之,“巫山黄土”中氧化物含量和比值的组合特征可以从化学角度反映沉积物来源和环境变化,为我们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
演变提供了历时和空间上相对稳定的信息,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97ef8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e.png)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肖军;刘严松;孙传敏;何政伟;李能炯;周庆磊;李炯光【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年(卷),期】2009(0)3【摘要】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一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
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务带状构造。
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
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
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
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
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成矿物源区。
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
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奈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古地理;宁乡式铁矿;黄家蹬组;桃花赤铁矿【作者】肖军;刘严松;孙传敏;何政伟;李能炯;周庆磊;李炯光【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市地质勘查局川东南地质队;四川地勘局物探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相关文献】1.湖北省某赤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王壵波2.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J], 廖海;孙传敏;何政伟;周瑞波;李伦炯;杨弘忠;戈金明3.四川省会东县满银沟赤铁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就满银沟赤铁矿区满银沟矿段石洞湾Ⅱ5矿体为例 [J], 周清树4.新疆乌恰县大红山一带赤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孟宝东5.重庆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J], 刘严松;何政伟;龙晓君;李能炯;廖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c531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f.png)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赤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朱 强,吴建彬摘要:本文围绕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展开研究,简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结合长江中下游不同矿床(即大包庄矿床、大岭矿床、桃冲矿床、盘石岭矿床、姑山矿床)分析赤铁矿的矿床特征及成因,进一步结合各个不同成因类型的赤铁矿矿床分别展开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解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及氧同位素特征,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赤铁矿;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端,受到多阶段岩浆运动、地质构造演变等因素影响,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为了通过铜铁矿产资源主要产地。
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范围内具有不同类型的赤铁矿矿床,而赤铁矿作为当代炼铁原料,其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关乎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本次围绕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地质条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呈“东北-西南”分布,整体狭窄,地带呈“V”型,基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处于扬子板块北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板块动力学多向汇聚,受到伊泽纳崎板块的俯冲作用驱动,使郯庐断裂带朝向左方向平移,使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东西两侧出现变形,并逐渐发展成当前的构造格局。
结合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矿产来看,与其关联紧密的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尤其为菱铁矿、高镁质碳酸盐岩、石膏层等,除碳酸盐岩外,次火山岩、火山岩。
2 长江中下游赤铁矿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结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来看,赤铁矿产共有五个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赤铁矿产矿床后发现,其中代表性的赤铁矿矿床成因主要包括热液—沉积叠加改造、岩浆热液、非岩浆热液、火山沉积、磁铁矿交代反应,与各个成因相对应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赤铁矿矿床分别为大包庄矿床、大岭铁矿床、桃冲矿床、盘石岭矿床、姑山矿床。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选矿脱泥-反浮选试验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选矿脱泥-反浮选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37d5cca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f.png)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选矿脱泥-反浮选试验
陈有垒;张裕书;杨耀辉;谭其尤;陈波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属于高磷鲕状赤铁矿,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重庆巫山桃花铁矿,以获得合格铁精矿.根据其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用了脱泥-反浮选脱磷-反浮选脱硅联合选矿工艺,得到了铁品位为53.79%,磷含量为0.25%,浮选作业铁回收率为80.10%的铁精矿.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陈有垒;张裕书;杨耀辉;谭其尤;陈波
【作者单位】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分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重庆巫峡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巫峡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某微细粒嵌布铁矿石磁选-絮凝脱泥-反浮选试验
2.巫山桃花高磷鲕状赤铁矿联合选矿脱磷工艺研究
3.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4.重庆巫山桃花铁矿选矿脱泥—反浮选试验
5.复杂微细粒镜铁矿强磁—脱泥—反浮选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巫山桃花铁矿分层爆破
![浅析巫山桃花铁矿分层爆破](https://img.taocdn.com/s3/m/0111e4f3fad6195f302ba6d2.png)
浅析巫山桃花铁矿分层爆破作者:赵本均陈波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01期摘要:目前国内外铁矿石开采理念是地上地下,高技术、高机械化、高产能、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则更多的是关注开采成本。
而铁矿的井下开采技术主要采用的有井下充填技术、深孔爆破技术、光面爆破技术。
由于桃花铁矿矿层顶部伪顶平均厚度500mm,护顶矿平均厚度300mm,中下部矿石平均厚度2600mm,且各分层明显,采用常规爆破则会导致伪顶全部混入,废石混入率较高,且伪顶中含有少量的硫铁矿,影响该矿石的市场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对巫山桃花铁矿采用分层爆破。
关键词:巫山桃花铁矿分层爆破品位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a)-0003-03Abstract: At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iron ore mining concept is abov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high technology, high mechanization, high productivity,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mining cost. The downhole mining technologies of iron ore mainly include downhole filling technology, deep-hole blasting technology and smooth blasting technology. Due to the peach blossom iron ore seam false roof top 500 mm thick, on average, to protect the top 300 mm thick, on average, the lowest average thickness of 2600 mm, ore and the stratification, the conventional blasting leads to false roof with entirely, waste rock mixing rate is higher, and the false roof 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 pyrite, affecting the ore mark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layered blasting was used in Wushan Taohua iron mine.Key Words:Wushan; Taohua Iron Mine; Layered blasting; Grade充填技术是减少采空区塌陷和尾矿库所带来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风险,但其成本高,工艺相对复杂。
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及岩石中赤铁矿的人工合成
![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及岩石中赤铁矿的人工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5abe0a6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3.png)
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及岩石中赤铁矿的人工合成
蔡向民;于卫平
【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卷),期】1999(18)2
【摘要】通过对红色花岗岩的研究,发现红色花岗岩的成色矿物为赤铁矿.赤铁矿主要赋存在长石等矿物的解理缝及其显微缝隙中,赤铁矿的含量越多,颜色越红.本文对赤铁矿的成因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大多为高氧逸度条件下的产物.由此设计了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的技术方法,对重要技术参数做了说明.通过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可使普通浅色(灰白、浅肉红色)花岗岩改变为红色,对提高普通花岗岩的利用率有一定意义.
【总页数】7页(P134-140)
【作者】蔡向民;于卫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102209;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102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
【相关文献】
1.在HCI—CaCl2介质中从含铅铁钡的赤铁矿尾矿中浸取金.银和铅 [J], Vinals,J;毛水和
2.离心机设备在赤铁矿提纯工艺中的应用 [J], 陈强;杨成财;卢玉明;戴兴宇
3.CaO-PAM在鲕状赤铁矿浮选废水处理中的混凝作用 [J], 张汉泉;姬志杰;闵程;余洪
4.油酸钠体系中赤铁矿絮凝体浮选行为研究 [J], 信晓飞;张晋霞
5.采用直接还原-磁选工艺从高磷鲕状赤铁矿中同步富集铁和磷制备Fe-P合金 [J], 李思唯;潘建;朱德庆;杨聪聪;郭正启;董韬;鲁胜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81b1828aaea998fcc220ed4.png)
四川地质学报
V 1 8 0 D c o8 02 . e ,20 . N4
重庆市巫 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初探
廖海 ,孙传敏 ,何政伟 ,周瑞波 ,李伦炯 ,杨弘忠 ,戈金明
(. 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05;2重庆川东 南地质大队 ,重庆 412 ) 109 . 039
摘要:重庆市巫山县桃 花赤铁矿 属于沉积铁矿床 ,矿床 的形成主要 受岩相 古地理条件控制 。本文介绍 了铁 矿赋存层位的沉积相 。通过古气候、古水深 、古构造、沉积环境及氧化还 原条件 等方面的研 究,编制 了巫 山县 桃花赤铁 矿岩相古地理 图,讨论 了铁矿的生成条件 ,为后期 的找矿 工作起到 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赤铁矿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重庆巫山县 中图分类号:P 1 .1 5 1 6 83 ;P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 9 5( o 8) 4 0 0 — 5 06 09 20 0 — 3 0 0
区 内泥 盆 系 由中泥 盆 统 云 台 观组 和上 泥 盆统黄家磴组构成 , 为一套连续沉积 , 上下分
l
2
3
4
园 s囡 园 罡 s
图 1巫 山县桃花赤铁矿区域构造纲要图
1 .上二 叠统 至中三 叠统 地层 ;2 .泥 盆统 至上 二叠统 地层 ;3 .志 留统 地
1 地质背景
桃花赤铁矿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渝东南陷褶束七曜山凹褶束 ,位于七曜山背斜北东段南东 翼之次级褶皱贺家坪背斜北东段。 区内出露地 层 主要有 志 留系 、泥盆 系 、石 炭 系 、二叠 系 、 三叠系及第四系 Ⅲ 。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 , 大
断裂少 ( 1。赤 铁矿 分布 于贺 家坪 背斜轴 图 )
1998 _镜铁山式_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_刘华山
![1998 _镜铁山式_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_刘华山](https://img.taocdn.com/s3/m/59b7653bed630b1c59eeb576.png)
1998年矿 床 地 质M IN ERA L D EPO SIT S第17卷 第1期“镜铁山式”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刘华山 李秋林(冶金部西北地质勘查局五队,酒泉)于浦生 邬介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提 要:探讨了镜铁山桦树沟矿区铁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的演化过程,阐述控制铁铜矿带在水平和垂向分带变化的地质特征。
根据线性构造与火山喷发沉积关系,着重探讨“镜铁山式”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并运用W34S、W18O、W13C测试成果,确立含铁铜硅质岩建造,建立上铁下铜结构分带。
认为该类型矿床是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成因矿床,具有与块状硫化物矿床共生,组成铁-铜-硫矿床系列双层成矿结构模式。
关键词:镜铁山式铁铜矿床 硅铁铜建造 矿床分带 火山-沉积环境 喷气-沉积成因“镜铁山式”铁铜矿床是西北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新近发现与勘探成功的铜矿类型[1,2],具有较为广泛的时空分布和潜在资源优势,有望成为重要的工业类型之一。
镜铁山桦树沟铁铜矿床的发现,改变了北祁连西段多铁少铜(多金属)的成矿格局。
之后又相继发现了柳沟峡、白尖及新疆雅满苏、沙泉子、磁海等铁铜矿床,为我国西北地区增加了铁铜矿的典型实例。
本文以桦树沟铁铜矿床为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探讨“镜铁山式”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1 区域地质概况镜铁山矿床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之一,主要由北大河东、西两侧的黑沟和桦树沟两矿区组成(图1)。
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之西段复背斜轴部。
铁铜矿床主要分布于镜铁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
在成矿时代上尚有争议,早期曾被定为寒武系(2),后期被定为中—新元古宙。
依据邬介人等[5]在北祁连西段柳沟峡地区发现的牙形刺化石(phakelodus cffenuis(miillei).prouc ontiodustorus等)和青海祁连县郭密寺地区发现的牙形刺化石与该地区有相似性,还有可能重新定为寒武—奥陶系。
重庆桃花赤铁矿矿床主要含矿地层的沉积相分析
![重庆桃花赤铁矿矿床主要含矿地层的沉积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40a9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4e.png)
重庆桃花赤铁矿矿床主要含矿地层的沉积相分析刘建伟;刘严松;李玥;王梦潇;郝江波【摘要】重庆桃花赤铁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武隆凹褶束,西侧七曜山断裂带作为川中前陆盆地的分野结构面,成为上扬子陆块古生代坳陷沉积中心.本文主要对矿区的含矿地层的沉积相进行简要的分析.【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202-203)【关键词】上泥盆统;含矿层;沉积相;桃花赤铁矿【作者】刘建伟;刘严松;李玥;王梦潇;郝江波【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5桃花赤铁矿位于川东褶带与川湘凹陷过渡带的贺家坪背斜北东段的轴部及两翼,矿区北起桃花、凤竹坪、韭菜垭口,往南止于二墩子一带,呈北东向展布的长多边形[2]。
矿体主体呈层状产出,赤铁矿含矿层的顶板是中石炭统黄龙组灰色浅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灰绿色含铁质粉砂质页岩,局部见有细鲕粒赤铁矿条带,其中赤铁矿主要呈鮞状、团块状、碎屑状出现[1]。
2.1 沉积相基本特征(1)中泥盆统云台观组①物质来源:桃花矿区处于中上扬子区结合地带,陆源碎屑石英颗粒的粒度由东向西有变细的趋势,反映石英颗粒主要为东部河流带入;绝大部分石英颗粒具有明显的波状消光,反映主要来自富含石英的变质岩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Volume )29,期(Number )3,总(Total )117矿物岩石 页(Pages )69-73,2009,9,(Sept ,2009)J MIN ERAL PETROL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基金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06ZQ026-014)作者简介:肖 军,男,41岁,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方向:成因与应用矿物学.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肖 军1, 刘严松1, 孙传敏1, 何政伟1,李能炯2, 周庆磊1, 李炯光3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2.重庆市地质勘查局川东南地质队,重庆 400038;3.四川地勘局物探队,四川成都 610072【摘 要】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
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条带状构造。
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
矿石单样品TFe 为25%~56180%,平均TFe 为43158%。
矿石有害成分S 质量分数低(0105%~113%),P 质量分数较高(015%~111%)。
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
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成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
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条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关键词】 古地理;宁乡式铁矿;黄家蹬组;桃花赤铁矿中图分类号:P61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9)03-0069-050 引 言华南泥盆纪海相地层中的鲕状赤铁矿被认为属“宁乡式”铁矿[1],依据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环境划分为湘鄂[2]、湘赣[3]等7个成矿区,并提出来源于古陆风化壳的铁质在半封闭浅海盆地中以胶体化学形式沉积并富集成矿[4],其赤铁矿鲕粒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5]。
对鄂西宁乡式铁矿的时空分布、岩相特征与成因的探讨,认为宁乡式铁矿受岩相古地理控制明显[6],含矿建造多产于海侵程序的沉积岩系中,湿热条件下的半封闭古海盆、古海湾或潮坪中的浅海2滨海相沉积组合是有利的成矿古地理[7]。
20世纪50~60年代认为桃花赤铁矿为渝东2鄂西晚泥盆世海相沉积型鲕状赤铁矿床,本研究针对其含矿层位的展布及矿石特征分析,并结合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图1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区域地质略图(据何政伟等,2007[8]修绘)T 1d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P 3c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 3w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 2.二叠系中统;C 2h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D 3h .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 2y .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S 2l r .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1.实测正断层;2.实测逆断层;3.实测性质不明断层;4.实测及推断地质界线;5.铁矿层;6.矿区范围;7.不整合线;8.探槽及编号;9.平硐及编号;10.矿层最厚处连线Fig.1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for the Taohua hematite deposit ,Wushan(modifiedfrom He Zhenwei ,2007[8])境等研究,希望对桃花赤铁矿成因的认识及成矿规律有深入的了解,为矿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1 矿区地质特征桃花赤铁矿地处重庆市巫山县,其构造位置为准地台上扬子台坳渝东南陷褶束七曜山背斜南东翼的次级褶皱贺家坪背斜北东段。
矿区的构造以褶皱为主,褶皱轴线延伸均呈北东—南西向,褶皱轴部宽坦,两翼倾角较陡,局部倒转,发育北东南西向断层(图1),平行于褶皱轴线及垂直(或斜交)轴线两组断裂发育。
其中平行于轴线的断裂为主要断裂,与褶皱同期生成,断层走向呈北东40°~70°,倾向北西,倾角60°~90°;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多为小断层,一般为北西走向,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60°~90°。
贺家坪背斜为七曜山背斜南东翼的次级褶皱,背斜轴部开阔,两翼较陡,向南西经天竹入湖北境,在湖北境内背斜轴部开阔,两翼大致对称,轴面近于直立,当延伸入本区后轴面开始向北西倾斜,南东翼局部形成倒转,其轴扭点在抱龙镇附近。
向北东延伸,背斜逐渐倾伏,倾伏角为5°~6°,再向北东倾伏角变为14°~32°。
背斜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背斜两翼构造较简单,地层出露较完整。
矿区地层自下而上发育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S 2l r )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层,中泥盆统云台观组(D 2y )灰色厚层石英砂岩层,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 3h )灰绿色、灰紫色含铁质粉砂质页岩夹鲕状赤铁矿层,中石炭统黄龙组(C 2h )灰白色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二叠系中统(P 2)中-厚层灰岩。
其中,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 3h ):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含铁质粉砂质页岩夹鲕状赤铁矿层。
顶部为灰绿色页岩偶夹星点状黄铁矿(0~1177m ),其下为紫色页岩夹鲕状赤铁矿层(主矿层1107m ~5189m ),矿层内偶夹薄层或透镜体状含铁质粉砂质页岩,其下有3m ~5m 紫色页岩夹赤铁矿条带。
下部为紫色及灰绿色含粉砂质页岩(12m ~15m ),风化后呈土黄色,厚度为15m ~25m 。
2 含矿岩系及矿石特征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中上部,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层位稳定自下而上按岩性组合不同分为5层,主矿层为第3层,第4层略有发育。
第3层:为红棕色、钢灰色鲕状赤铁矿,偶夹含铁质砂岩或页岩(薄层或透镜体),由下往上可进一步分为3小层:(1)紫红色鲕状赤铁矿层,鲕粒不均匀,粒径013mm ~3mm ;泥质胶结为主。
顺层泥质条带宽015cm ~2cm ,全铁35123%~42152%,厚度0~1112m 。
由于泥质含量高属中低品位;(2)紫色页岩夹条带状赤铁矿,此层厚度不稳定(0~0145m );(3)亮灰色鲕状赤铁矿层,鲕粒大小均匀,粒径015mm ~1mm ,铁质胶结为主,偶见泥质小条带,全铁含量>42%,层厚015m ~2196m 。
矿石中含铁品位较高。
07矿 物 岩 石2009 表1 桃花矿区赤铁矿多项分析成果表.w (B )/% T able 1 Chemical analysis for hematite ore from the T aohu a hem atite ore deposit (in percentage)样品编号矿石类型组合TFe SiO 2Al 2O 3CaO MgO S PK 2O +NaO D H1中下部矿石36.3019.8010.63 2.910.880.0500.70 1.07D H2块状优质矿石52.468.24 4.54 2.020.550.0590.950.39D H3条带状矿石31.6821.7810.94 3.290.910.0500.60 1.31D H4全矿层组合39.9214.45 6.22 3.97 1.02 1.3600.740.56第4层:为灰紫色、棕褐色含粉砂质铁质页岩,夹赤铁矿薄层或条带,矿层中鲕粒大小1mm ~2mm 左右,一般含泥质较重,层厚011m ~013m 。
紫色页岩中具铁质鲕粒,呈散状分布,全铁含量>20%,最高达40%以上,层厚011m ~014m 。
背斜轴部矿体产状近水平(0°~7°),北西翼矿体倾角8°~25°,南东翼倾角为8°~50°。
矿体厚度2m ~4m ,最厚处5189m ,最薄处1177m (图1),总体上南东翼矿体较北西翼厚,在背斜北西翼见褐铁矿露头,矿体在地表出露厚度为018m 。
平硐PD1处向东矿体厚度逐渐变厚至4117m ,向西则变薄于探槽TC1处尖灭(图1)。
矿石结构主要有豆鲕粒状结构及砂状结构,其中豆粒状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上部,矿体中下部为鲕粒状结构和砂状结构。
豆鲕粒状结构由绿泥石、水云母、白云石等与赤铁矿伴生相间排列形成的同心环带构造,鲕粒呈浑圆、次圆形、椭圆形,少量因重结晶作用而使环带模糊或消失,有少量石英、菱铁矿、磁铁矿、燧石充填于鲕粒之间。
豆状粒径多在1mm ~3mm ,鲕粒多在016mm ~113mm ,矿石呈孔隙式胶结,颗粒支撑。
砂状结构为水云母、绿泥石等泥铁质相伴形成的同心纹层结构,无明显的鲕核;可见少量次棱角—次圆状石英和自形菱铁矿,磁铁矿呈不规则粒状交代赤铁矿,散布不均匀,粒径多在016mm ~113mm 。
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构造及块状构造,其中块状构造分布于矿体中部,条带状构造赋存于矿体顶部和底部。
矿体顶部的条带状构造由赤铁矿条带与紫红色含铁粉砂质条带交互组成,矿体下部的条带构造由紫红色薄层泥质条带和层状—似层状赤铁矿层交互而成。
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
矿石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90%。
矿石单样品TFe 为25%~56180%,其中条带状矿石TFe 为25%~40%,平均为30%;块状矿石TFe 为40%~57%,平均为45%,矿区总体划归为普通矿石类,测定全矿区矿石平均TFe 为43158%(表1)。
矿石次要成分(造渣氧化物)较低.w (B )/%SiO 27~20,Al 2O 35~10,CaO 2~4,MgO 015~110,K 2O +Na 2O 0139~1131。
矿石的有害成w (S )/%为0105~1136,总体含量低;w (P )/%为015~111,总体较高;其他如铅、锌、砷等有害元素甚微。
3 矿床成因分析3.1 成矿物质来源桃花赤铁矿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型铁矿床,赤铁矿层赋存的黄家磴组与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为一套连续沉积,分属前滨相和近滨相[9],分别以假整合面与志留系和石炭系接触。
铁矿层分布层位与底部侵蚀面距离不等,铁矿层的发育程度与底部侵蚀面呈正相关关系,距离底部侵蚀面越远,沉积间断越长,铁矿越发育。
前滨相(云台观组)主要为中厚层状中2细粒石英砂岩,为黄灰色—灰白色,发育双向交错层理,未见化石。
石英含量为85%~90%,部分砂岩超过>95%;石英颗粒具波状消光,多呈次圆—浑圆状,分选磨圆好,其粒度在中扬子地区的分布具有由东向西变细的趋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