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玻利维亚通胀 通货膨胀经典案例

合集下载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1)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1)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1)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篇一:通货膨胀典型案例(1859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

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

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

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

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

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

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

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

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

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

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

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

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亿元(注: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生活。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 大降低。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
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 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 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 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 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 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 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 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Contents
1
古罗马的通货膨胀
2
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3 通货膨胀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 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 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 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 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 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 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 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 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 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 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 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 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 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

俄罗斯外交部“催债” 美国大使馆欠租900万!年关未到,已经有“黄世仁”翻出霉菜一样的老账簿,算盘珠子拨得啪啦乱响,撸撸袖子打算讨债去了。

这位急吼吼的“黄世仁”,家底并不穷困,地大物博,正名叫“俄罗斯”。

和它相比,欠债的“杨白劳”更富,“美国”是也。

俄国人要债900万。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最豪华的商业娱乐区———阿尔巴区,距离克里姆林宫1.6公里。

这所华丽宅院叫“斯帕索大宅”,上下两层,墙上斑驳着90年岁月痕迹。

宅子里的舞厅、办公室、卧室和后花园,都保留着20世纪初建时的奢华风格。

谁也不会想到,整幢“行宫”的租金,一年不到3美元。

就在同一个社区同一条街,100平方米的普通平房,租金的“行情”是3000美元一年!价廉物又美!难怪,美国自从1933年和前苏联建交以后,就与政府签订长期租约,赖在“斯帕索大宅”不肯挪窝了。

明年,美国大使馆还打算申请“续约”20年。

想得还真美!别以为俄罗斯人都是傻大愣,“赔本生意”愿意一路做到底!今年4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外国使节服务署主管谢尔盖耶夫,向美国大使“摊牌”———要续约可以,先把你们欠的租金全“吐”出来。

根据俄罗斯外交部估算,仅过去10年间,美国大使应为自己的官邸累计补偿租金900万美元。

1985年,美国曾和前苏联签订过一张“斯帕索大宅”的租约,合约上清清楚楚写着“每年租金72500卢布,租借期20年”。

当年,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卢布兑换1.66美元,前苏联外交部每年坐收租金超过12万美元,俨然一个“大房东”。

却没料到卢布忽然遭遇“滑铁卢”,几年间,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到不足原来千分之一。

“斯帕索大宅”72500卢布的年租金,缩水到1994年,折合成美元,只要2块半。

在圣彼得堡,美国领事馆和领事官邸两栋宅院的租金,加起来一年也只要6美元。

更糟糕的是,当年签约的前苏联外交部部长,自视甚高,半点“后手”都不留,坚持“不用附加任何跟汇率有关的条款”。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篇一:通货膨胀典型案例(1859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

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

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

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

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

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

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

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

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

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

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

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

案例 十四 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功与过

案例 十四  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功与过

案例14 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功与过——菲利普斯曲线70年代是美国经济不堪回首的时代。

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称为滞胀)困扰着美国。

1979年夏季,通货膨胀高达6%,经济增长率不到105%。

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保罗。

沃尔克受命担任美联储主席。

沃尔克上任之后把自己的中心任务定位反通货膨胀,并为此采取了了紧缩性货币政策。

1979年9月,沃尔克把贴现率提高了0.5%,见效不大。

11月份又把贴现率从11%提高到12%。

在此后的5个月中,货币供应量一直减小,但通货膨胀率仍在10%左右,并在1980年2月达到14.9%,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却高达15.25%。

这就引起经济衰退,失业率高达10%,是从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最高水平。

沃尔克的这种政策引起各方反对,并直接使任命他的卡特总统竞选失败。

但沃尔克坚持认为物价稳定是经济好转的必要条件,,顶住压力继续实施这种政策。

1983年和1984年通货膨胀终于降到4%左右。

随后美国经济进入80年代的复苏与繁荣。

反对沃尔克的人认为付出的代价太高了,称他为30年代后美国最严重衰退的祸首。

沃尔克的功过至今没有定论。

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过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种情况。

治理通货膨胀引起失业加剧、经济衰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难道治理通货膨胀一定要以高失业率为代价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引进一个新概念: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命名来自于它的发现者。

1958年,在英国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年-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货币工资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变动是同步的,因此,这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也是负相关的。

就是说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这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时,失业率高。

这两者就像儿童玩的跷跷板一样,一边上去了,另一边就下来。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数据证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玻利维亚债务化解(3篇)

玻利维亚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玻利维亚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外部冲击和内部政策失误等原因,玻利维亚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偿债压力日益加剧。

本文旨在分析玻利维亚债务危机的成因,探讨债务化解的途径和对策,以期为玻利维亚走出困境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玻利维亚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玻利维亚经济长期以来依赖天然气等资源出口,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随着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策调整,资源价格下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增速放缓,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2. 外部冲击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波动加剧,玻利维亚的出口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国际资本流动性收紧,融资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债务压力。

3. 内部政策失误玻利维亚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债务规模控制不力、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风险监测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债务风险累积,最终爆发债务危机。

4. 社会治理问题玻利维亚社会治理水平不高,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和投资环境。

这些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加剧了债务危机。

三、玻利维亚债务化解的途径1. 优化债务结构玻利维亚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增加长期债务比重。

同时,积极推动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降低债务利率和偿还期限,减轻债务负担。

2. 增强财政收支平衡玻利维亚政府应加大财政改革力度,提高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控制公共支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扩大非资源性产业规模等。

3. 拓展融资渠道玻利维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寻求国际组织和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4. 加强债务风险管理玻利维亚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债务规模、利率、期限等进行动态监控。

同时,加强与国际评级机构的沟通,提高国家信用评级。

5. 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玻利维亚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国家开放大学《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案例5: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卢纳商店,一个巧克力棒值600万第纳尔。

短短的一则通告指示:“物价提高90%。

”这家店在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算一个小本经营店,要不是店里的电脑不能处理三位数变动,物价甚至应该上升100%。

到现在为止这是经理Nikolic先生3天内第二次提高价格。

他用拖把挡住门,以防止讨价还价的顾客进来。

电脑在标签纸上打印出新价格。

经理和两个助手忙着把纸撕下来并粘到货架上。

他们以前是把价格直接贴到物品上,但物品上贴了这么多标签,让人很难弄清哪个是新标价。

4个小时之后,拖把从门口拿走了。

顾客进来,搽搽眼睛看着标签,数上面有多少个零。

当电脑打印出另一种商品价格时,Nikolic本人也看着,这是一台录像机。

他自言自语:“是几十亿吗?”准确地说是20391560223第纳尔。

他指着自己的T恤衫,T恤衫上印着一个词“不可思议”,这句话是对塞尔维亚经济的绝妙写照。

“这简直是疯狂”他说。

除此之外你还能如何描述它呢?自从国际社会实行经济制裁以来,通货膨胀至少每天是10%。

如果把这个数字换算成每年的比率则会有15个零——高到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塞尔维亚,在凯悦酒店1美元换到1000万第纳尔,在共和国广告上急需用钱的人要换1200万第纳尔,而在贝尔格莱德地下社会控制的银行里要1700万第纳尔换1美元。

塞尔维亚人抱怨说,第纳尔和卫生纸一样不值钱。

但至少在目前,卫生纸还很多。

据说隐蔽在贝尔格莱德一条道路后面公园中的政府印钞厂正在一天24小时印制第纳尔,以力图与加速的通货膨胀保持一致,反过来无止境地印第纳尔又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信只要发钱就能安抚反对者的政府需要第纳尔来为关门的工厂和机关中不工作的工人发工资。

它需要钱购买农民的农产品。

它需要钱为走私掠夺和其他避开制裁的方法筹资,以便运进从石油到Nikolic店里的巧克力棒的每一种东西。

它也需要支持兄弟的塞尔维亚人在波黑和克罗地亚打仗。

一位外汇交易者拿着500万张价值8亿第纳尔的钞票说:“这些钞票是刚印出来的。

几个典型通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几个典型通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世纪几个严重通胀的典型性案例一、毫无节操型通胀:津巴布韦我们的老朋友津巴布韦共和国,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

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等是该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另外,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也较好。

大约在2001年开始,津巴布韦进入持续的恶性通胀时期。

通过该国货币发行中的主币面额就可以管中窥豹。

1980-1994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2元、5元、10元、20元。

1994-2003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100元、500元、1000元。

2006-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75万元、500万元、1亿元、2.5亿元、5亿元。

2007-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500亿元、10万亿元、20万亿元、50万亿元、100万亿元。

2009年2月,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成立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是,2016年以后经济困难再度加剧,流动性严重短缺。

2017年12月,姆南加古瓦政府成立后,努力建设“经济新秩序”,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持续的恶性的通膨胀,不仅不会有任何节操和底线,甚至多次冷启动、热插拔,系统还是运转困难。

二、大气磅礴型通胀:委内瑞拉我们的另一位老朋友委内瑞拉,国名全称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简称委内瑞拉,它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916400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21个州,2个边疆地区,1个首都区和1个联邦属地,全国人口3222万。

加拉加斯是委内瑞拉的首都,全国最大城市,面积777.1平方公里,人口322万,该城始建于1567年,加拉加斯集中了全国工业50%以上,该市拉瓜伊拉港包揽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左右。

委内瑞拉是曾经富裕过的国家,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20世纪70年代,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可以进入世界前三十名,有时甚至可以排进前十名,它的石油储藏量世界第一。

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2019-10-01【摘要】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中的⼀种敏感性经济现象,往往表现为物价总体、持续、快速上涨,纸币购买⼒下降,或者表现为许多商品和服务短缺(被称为隐性通货膨胀)。

通胀的类型多样、原因复杂,⾄今国内外政商学界看法分歧颇⼤,尤其是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通货膨胀问题越发明显和深刻,甚⾄传统理论亦不能给予合理解释。

针对通胀问题,笔者认为认真搜集和正确借鉴国际上有益的治理通货膨胀经验和政策措施,会对科学管理当前我国通胀预期,实施适度的宏微观经济政策,有效缓解和应对通胀压⼒和严峻形势,⽆疑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验教训启⽰⼀、通货膨胀的历史回顾通货膨胀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当时葡萄⽛、西班⽛等少数国家物价异常上涨,但与20世纪相⽐,涨幅和持续时间相对有限,对经济的影响也较⼩,之后,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物价有过飙升,进⼊20世纪,通货膨胀幽灵般困扰着世界各个⾓落,⼀战期间欧洲国家价格⾼速上涨,⼆战过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经受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影响,1953年-1968年,拉美国家物价严重⾼企,1969年~1980年,开放型经济国家出现⾼通胀、经济滞胀、⾼失业并存的现象,20世纪最后⼆⼗年,中国等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多次较为严重的通胀。

总之,20世纪以来的百年,通货膨胀频频发⽣,它严重扭曲市场价格,导致货币贬值,由此极⼤地破坏了市场运⾏规律,成为危害世界经济的罪魁祸⾸,它在引致⼤多数国家严重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对政治秩序产⽣消极影响,带来诸多社会动荡。

⼆、通货膨胀的内涵、起因及影响通胀膨胀是复杂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概念是商品和劳务总体价格⽔平持续上升。

为了具体和量化它,国际上通常⽤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产者价格指数(PPI)两个核⼼指标来进⾏测度。

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其表现形式⼤相径庭,通货膨胀复杂化、严峻化成为趋势,因⽽对其成因分析的流派众多、莫衷⼀是,诸如包括流动性泛滥、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供求混合推动、制度性通胀、结构性通胀等等,此外,国别和⽴场的不同也影响分析者的判断。

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

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

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2013-03-12 20:33:49)恶性通胀定义现时国际会计标准29指恶性通胀具有四项特征:* 公众不愿持有现金,宁可把金钱投放在外国货币或非货币资产。

* 公众利用外国货币,结算自己本国货币的资产。

* 信贷是按借款期内的消费力损耗计算,即使该时期不长久。

* 利率、工资、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而3年累积通胀在10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轻易感受得到恶性通胀的影响。

在一些知名例子中,德国在1920年代初的物价,曾在每49小时增加一倍;1940年代初的希腊被德国占率时,物价每28小时上升一倍;匈牙利战后曾每15小时增加一倍。

这种极端例子一般在战事发生,即使近数十年亦时有出现。

1993年10月至 1994年1月,南斯拉夫的通胀就曾每16小时增加一倍;乌克兰、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亦在1980或90年代面对严重通胀。

最近期例子为津巴布韦。

世界各地的恶性通货膨胀安哥拉安哥拉在1991年至1995年经历了最糟的通货膨胀。

1991年早期,最高面额为50,000宽札(Kwanzas)。

到了1994年,成为500,000宽札。

1995年币制改革,1单位已调整宽札(kwanza reajustado) 兑换1000宽札。

1995年最高面额为5,000,000已调整宽札。

1999年币制改革,1单位新宽札兑换1,000,00已调整宽札。

全部恶性通货膨胀影响:1单位新宽札 = 1,000,000,000 (十亿) 旧1991年宽札。

阿根廷由1975到1991年,阿根廷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通货膨胀. 1975年初, 最大面额的货币为1,000 比索. 到1976年底, 最大面额的货币为5,000 比索. 1979 年初, 为10,000 比索. 1981年底, 面值达到1,000,000 比索. 1983 货币改革, 1 比索新比索可以换10,000 旧币. 1985 的货币改革, 1 austral可换1,000阿根廷披索。

玻利维亚1985

玻利维亚1985

措施
在1985年8月29日开始实施该计划。 首先是大幅度提高油价。随着石油价格飚升, 预算赤字消失了。预算赤字的突然消失导致 汇率立即稳定下来。而汇率的稳定也意味着 该国货币比索价格也突然变得稳定了。在一 周之内,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就结束了。 从这一案例来看,通货膨胀高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找到通货膨胀的根源所在。
原因
1.首先是70年代的过度借款,当80年代早期 世界市场上利率上升时,由于借款成本上升, 它再也不能依靠借入新的贷款来偿还过去 借款的利息。2.但是,没有借款就没有预算 性资源来还债,从而导致预算紧缩,最终不得 不靠高的货币创造来弥补国民收入及政府 收入的降低。3.加上外资出逃迫使本币不断 贬值,使得政府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缺口越来 越大。
玻利维亚1985通胀 玻利维亚1985通胀
经济分析
目录
• • • • 玻利维亚概况 经济概况 通货膨胀 玻利维亚通胀 原因 表现 影响 措施

二Leabharlann 玻利维亚概况玻利维亚多民族国(西班 牙文:Estado 牙文: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是南美洲的一个 Bolivia)是南美洲的一个 内陆国家,为南美洲国家 联盟的成员国。邻国有巴 西、秘鲁、智利、阿根廷、 巴拉圭五国,法定首都为 苏克雷,但实际上的政府 所在地为拉巴斯,拉巴斯 海拔高度超过3,600米, 海拔高度超过3,600米, 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通货膨胀
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 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 上升 。 测量: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分类:
玻利维亚通胀
80年代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从1982年的 80年代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从1982年的 123.5%急剧上升到1983年的275.6%,1984年的 123.5%急剧上升到1983年的275.6%,1984年的 1281.3%,1985年又猛增至11749.6%,从而使这 1281.3%,1985年又猛增至11749.6%,从而使这 个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之 一。到1985年 一。到1985年8月,玻利维亚经济已处于崩溃边 玻利维亚经济已处于崩溃边 缘:外债达4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收入的7倍多; 外债达4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收入的7倍多; 外汇储备仅剩2000多万美元, 外汇储备仅剩2000多万美元,只够政府一个星期 的开支;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达18%,生活费用飞 的开支;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达18%,生活费用飞 涨,社会矛盾激化。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案例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一1979-1980年6%二1982-1986年8.8%三1986-1990年18.5%四1992-1994年21.7%无2006-2008年6%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及金融影响作者/农行战略规划部【摘要】•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从再贷款为主转向外汇占款为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

第三阶段:2002-2011年,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内外部环境变化致外汇占款增长放缓。

从内部原因看:一是人口红利减弱,出口品成本上升。

二是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资本项目顺差减少。

三是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主动购汇减少。

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国际经济弱势复苏。

二是美联储QE退出。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债规模有限。

二是国债市场交易量小。

相对来说,再贷款、再贴现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再贷款不受证券抵押限制,投放相对灵活,且没有数量限制。

另一方面,再贷款和再贴现可实现定向、定价、定量投放,有利于实现特定领域定向支持。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对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影响。

一是影响资金价格中枢。

二是银行对公存款增长难度可能加大。

三是货币领域定向调控将加剧银行分化。

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但从2012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速出现趋势性下降。

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少增现象更加明显。

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846亿元,月增量环比下降51%,同比下降70%。

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可能将从外汇占款为主转向更为侧重再贷款、再贴现等途径。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将对金融生态和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提前谋划应对。

一、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从再贷款转向外汇占款1984年我国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承担制定、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

案例名称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案例名称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案例名称: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案例名称: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案例内容: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推荐下载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推荐下载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案例内容: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经典!玻利维亚通胀 通货膨胀经典案例

经典!玻利维亚通胀 通货膨胀经典案例



政府完全依赖中央银行 加大印钞作为赤字融资 方式的财政措施。
后果

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 一年时间里,玻利维亚 的价格上涨了3000%, 尽管政府实施严格的价 格管制措施,但通胀率 仍高达24000%。
1980年至1985年期间, 玻利维亚居民生活水平 下滑达30%,国民经济 濒临崩溃。

休克疗法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通过压缩政府开支、 取消补贴来减少政府支出
油价提高三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方 面尽量帮助总统实施计 划,促使计划成功; 如果方案在实施中失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总 统及亲信们提供飞往政 治避难国的飞机,为其 提供逃跑的后路。
Thanks for watching~
The end!
玻利维亚恶性通货膨胀
12国贸商英本 王* 李*
关于通货膨胀

我怀抱一捆钞票出去,却只买回一根油条

据说列宁曾断言,捣毁资本主义制度的最 有效办法是破坏它的货币。不断地借助通 货膨胀,政府可以秘而不宣地没收其公民 的大部分财富。
—— J.M.凯恩斯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显示器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 给 中央银行大量印钞 货币 【供远小于求】 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1985年,玻利维亚经济非常糟糕, 仅政府的预算赤字就高达485.9万亿 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三分之一。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涨
【货币供给增加】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对石油征收的税收, 当石油价格急剧下降时,严重恶化整个财政预算。 另外,玻利维亚:外债(50亿美元)+利息(高达 10亿美元)→出口所得外汇入不敷出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免费下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免费下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案例内容: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第十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df

第十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df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案例分析13.1:新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1、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

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2、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

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

表现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3、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

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

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

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

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

1 2 3
以及食用油等。民众每个月至少需要1000万津元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很多人甚至自嘲为“贫穷的百万富翁”。一名当地 杂货店老板称,现在每天都要调整货物价格,但官员要求他们降低售价,根本就不可能做生意。 在首都哈拉雷街头, 到处都是长长的人龙,有人等候购买物资,有人等候提款,有些人甚至穿上军服,假扮军警插队。由于现钞供应短缺, 银行只好限制客户现金提取量,每人每天提取现钞金额为1000万津元。 一名黑市交易商说:“每个人都在互相买卖钱 币,大多数人不将钱放进银行,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价值,因此他们尽量多地兑换美元。” 津巴布韦现在无疑是全球百 万富翁最多的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每一个来到首都哈拉雷豪华现代、气派十足的机场 的海外游客,马上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百万富翁。根据津巴布韦目前的官方汇率,每10美元就可以换到10.1万津元,而黑 市上则可以换到2~3倍的官方汇率。 “是的,我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什么也买不起的百万富翁。津巴布韦现在遍地都 是百万富翁。我们是一个盛产百万富翁的国家,但是我们也一无所有。”希卡姆巴说。 希卡姆巴本人对这样奇怪的逻 辑现实感到既无奈又好笑,但是对于成百上千万和他一样的津巴布韦人民来说,恶性通货膨胀绝不仅仅是笑谈。 据香 港《文汇报》综合媒体报道,津巴布韦中央银行从2008年1月18日开始发行一套新的货币,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最小 面值为100万津元,成为当今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货币。 然而比起到餐馆吃饭来说,这还算不了什么。当用完餐准备结账 时,一沓沓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就像是坐在拉斯韦加斯的赌桌旁一样。一名印度商人介绍说:“每次 用完餐,你还得再等半小时结账。前些天我到当地税务部门交税,上交4100万元税款,他们清点了一个多小时。这简直 是疯了。”通货急剧膨胀给津巴布韦带来的另一直接后果就是,目前这里最为紧俏的日用品之一竟然是点钞机。津巴布 韦国营报纸上每天充斥着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广告。 除了避孕套什么都暴涨 物价飞涨逼迫人们更努力 地赚钱。哈拉雷的大街小巷每天清晨5点就已经挤满了外出找工作的人们。“很多人都坐不起公交车了,所以人人都步 行。”鲁诺· 茨基卡说。 豪华的哈拉雷俱乐部早已把它的图书馆关门大吉,因为总有人想法偷书、偷报纸出去换钱,尽 管所得少得可怜。 就医费用同样在飞涨。百姓生不起孩子,连“死”都变得昂贵起来—因为丧葬费太贵了,穷人们只好 半夜偷偷摸摸把死去的亲友葬在田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疗法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通过压缩政府开支、 取消补贴来减少政府支出
油价提高三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方 面尽量帮助总统实施计 划,促使计划成功; 如果方案在实施中失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总 统及亲信们提供飞往政 治避难国的飞机,为其 提供逃跑的后路。
Thanks for watching~

(二)产出效应
1、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能促进产出水平提高,
增加产量和就业。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引起产量减少和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使产量和就业减 少,国民经济崩溃。
固定价值的货币资产会削减实际价 值,而其他资产(如土地 房产) 的价值会增加
20世纪玻利维亚政府危机
The end!
1985年,玻利维亚经济非常糟糕, 仅政府的预算赤字就高达485.9万亿 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三分之一。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涨
【货币供给增加】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对石油征收的税收, 当石油价格急剧下降时,严重恶化整个财政预算。 另外,玻利维亚:外债(50亿美元)+利息(高达 10亿美元)→出口所得外汇入不敷出


政府完全依赖中央银行 加大印钞作为赤字融资 方式的财政措施。
后果

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 一年时间里,玻利维亚 的价格上涨了3000%, 尽管政府实施严格的价 格管制措施,但通胀率 仍高达24000%。
1980年至1985年期间, 玻利维亚居民生活水平 下滑达30%,国民经济 濒临崩溃。
玻利维亚恶性通货膨胀
12国贸商英本 王* 李*
关于通货膨胀

我怀抱一捆钞票出去,却只买回一根油条

据说列宁曾断言,捣毁资本主义制度的最 有效办法是破坏它的货币。不断地借助通 货膨胀,政府可以秘而不宣地没收其公民 的大部分财富。
—— J.M.凯恩斯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显示器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 给 中央银行大量印钞 货币 【供远小于求】 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市面纸币流通量大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衡量工具: 通货膨胀率
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 通货膨胀,物价急速上涨就使货币很快失去价 值。 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界定。


多数经济学家认同的定义为“一个没有任何平 衡趋势的通货膨胀循环”。
几家欢喜几家愁

经 济 效 应
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
1、损害固定收入者的利益,使收入转移到灵活收
入者手中 2、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温馨提示:不要在通货膨胀时期成为债权人 3、利于“负翁”而不利于储蓄者 4、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5、利于失业工人
通货膨胀→工资↑→应纳税人数↑, 更多人进入纳税等级。“通货膨胀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