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进货查验制度精选5篇

进货查验制度精选5篇

进货查验制度精选5篇进货查验制度篇一一、采购人员外出采购时,须做到按照有关规定索证、验证,严格查验食品质量和定型包装食品标签及卫生许可证或检验合格证。

二、每天有专人负责验收食品,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验收时,一看货源是否新鲜,有无异味;二看有无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物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杜绝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无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厂商供应的食品进入食堂。

四、食品经验收合格后,再过磅、收货。

五、采购人员每天按制作的幼儿食谱进行采购,采购不到的'食品应经保健医生同意后方可更改。

进货查验制度篇二为了保证公司进购的原辅料符合食品标准,保证公司利益,使公司的运行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而制定本规定:1、采购人员采购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向供方索取其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无需办生产许可证的产品除外)和与该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并交于品质部做好记录。

对于不能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品质部通知化验室,对要采购的原辅料根据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则采购,不合格则拒绝采购。

2、品质部负责对供方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进行验证,并做好相应的验证记录和保管好相应的资质。

验证不合格或无生产许可证产品(无需办生产许可证的产品除外)禁止采购。

3、品质部如实记录所采购原辅料的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并做好归档管理。

4、对于审查发现虚假信息的原辅料应立即停止采购。

5、对于资质齐全的供方,生技部按计划采购其提供的物资。

6、物品采购进厂后,按《检验管理制度》中原辅料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由化验室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品质部负责做好进货查验记录。

进货查验制度篇三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实记录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验货查证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凡是本单位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简称为食品原辅材料)都需遵守本制度。

学校进货检验制度

学校进货检验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食品、用品等物资的进货管理,确保物资质量,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规范学校物资进货流程,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2. 保障师生使用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 建立健全学校物资进货检验机制,防止不合格物资流入学校。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食品、用品、设备等物资的进货检验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采购部门负责物资采购,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进货检验。

3. 使用部门负责对所使用物资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五、进货检验程序1. 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经后勤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2.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通过公开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 索证索票:采购部门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4. 质量检验:- 食品: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销售票据等。

- 用品: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设备: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说明书、安装调试方案、售后服务承诺等。

5. 验收:使用部门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确认物资质量符合要求。

6. 入库:验收合格的物资方可入库,不合格物资退回供应商。

六、监督管理1. 后勤管理部门定期对进货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使用部门对所使用物资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后勤管理部门。

3. 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进货检验记录,妥善保存相关证明材料。

七、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进货检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物资质量不合格或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5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5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2、管理要求2.1凡供应部门采购的A类关键物资,应由经分承包方能力评审后的定点单位供货,不得更改,否则,检验员可拒检,如需更改,应重新进行分承包方能力的评定,2.2进厂物资的检验,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图纸要求、订货合同、产品标准及国家标准等进行质量检验。

(1)凡进厂的关键A类物资、专检员必须根据工厂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如本厂无检测手段,必须定期取样委托有资格的检测单位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作为验收的依据。

(2)对B类重要物资,必须有质保书及相关质量文件报质量部验证。

(3)对C类一般物资,必须具备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报质量部验证。

2.3经验收合格后,专检人员必须签发检验合格单通知入库,并将供货单位质保单及理化检测报告一并存档备案。

2.4经验收不合格的物资不得入库,更不能用于生产,质检科应及时填写不合格通知单通知供应部门作退货处理。

2.5原辅材料的代用、因用均由生产部、技术部、全质办及技术副总签署意见,方可使用,如不能代用或回用,则不准在生产中使用,需办理退货或索赔手续。

2.6专检人员需监督仓库管理人员做好不合格物资的隔离与处理工作,其工作结果要有记录。

2.7负责进厂物资检验的专检人员有权阻止库存失效、变质、锈蚀或过期而未复验的物资用于生产。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采购物资进货时,进行检验并管理的一套规章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质量和规格要求,保障企业或组织的生产和运营安全。

该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进货物资检验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进货物资检验的目标是为了保证物资质量,提供合格的物资供应,防止次品和不合格物资进入生产环节,并规定检验的范围,包括物资的类别、规格、数量等。

2. 检验依据和方法:规定检验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并明确检验方法和流程,包括取样方式、检验设备和仪器等。

3. 检验责任和权限:明确检验的责任和权限,包括采购部门、质量部门和仓库管理人员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的检验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7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7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为加强我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严把材料质量进货关,促进我公司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1、险部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归口部门,负责公司材料进货的检验、试验的委托工作。

二、工作程序1、质检员对公司产品所需材料按标准或合同的规定进行进货查验,经查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当某些检验或试验项目本公司不能进行时,由质检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或试验,对委托单位能力、资质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检验结束后,质检员及时做好状态表标识,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作好记录,原则上按退货处理,在不影响质量情况下,经公司经理和分管经理批准,也可做让步接受处理,具体执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4、对无标准、又无明确指导性文件,也无生产厂合格证的,或采购商品不在合格厂评估范围内的,质检员有权拒绝验收。

5、质检员应做好验收记录,做到记录完整、及时、准确。

并有质检人员签名.6、质检员有质检部门负责人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质检工作。

三、检验规程1、原材料进场应按合同要求验收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进货材料按进货____%进行抽样,检查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范围:适用于生产部所有部门、车间和个人。

1、生产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定及研究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制度:1、人员管理2、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

3、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整体工作情况,统一一进行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4、生产经理负责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培训合格上岗。

5、生产负责人员,每天生产结束填写生产工作日记,并于当天上报生产经理。

管理方法:1、生产经理和生产负责人在生产前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生产.2、车间主任应指导工人按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管理3、车间主任检查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及时反馈给生产经理进行处理.中间产品的检验:1、各二序工作人员按频率、项目工作方法进行自主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流程。

公司进货检验规范

公司进货检验规范

公司进货检验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进货检验是公司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公司进货检验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检验准备、检验方法、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等方面。

一、检验准备1.对供应商进行认证,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的合格标准和资质要求。

2.制定并完善进货检验计划和程序,明确检验的范围和内容、检验员和过程,确保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检验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检验方法、仪器设备使用和产品质量标准。

4.准备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和样品,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应按照产品的外观特点和要求进行检验,一般包括尺寸、纹理、色彩、光泽度、表面质量等方面。

要求检验员对产品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保证产品外观符合合同或规格要求。

2.化验检验:应根据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检验,一般包括重量、含水率、PH值、外观、硬度、强度、拉伸、抗压等方面。

要求检验员掌握相应的化验方法和技能,确保化验结果准确可靠。

3.机械性能试验:应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测试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一般包括冷热冲击试验、高低温试验、耐磨试验、抗压试验等方面。

要求检验员掌握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技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三、检验记录1.完整记录检验过程,包括样品编号、规格、材质、数量、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信息,并注明检验结果是否合格。

2.对于合格品,应装订成册,备案存档;对于不合格品,应详细记录,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四、不合格品处理1.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收货,并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对于不合格品,供应商应进行返工或重新供货,确保产品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要求供应商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对于连续提供不合格品或无法解决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公司应暂停或终止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利益。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4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4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是指在企业或组织进行物资进货时,通过对进货物资进行检验,确保所进的物资质量符合要求,并对不合格的物资进行处理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或组织采购的物资符合质量要求,并通过合理的检验管理手段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或组织所有进货物资。

二、责任和权限1. 采购部门- 负责制定进货物资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负责采购物资的供应商评估和审核;- 负责制定物资的验收标准和方法。

2. 仓库管理部门- 负责对进货物资进行检验;- 负责对检验合格的物资进行接收和入库。

三、检验标准和方法1. 进货物资的检验标准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定,包括物资的质量、技术要求、外观要求等。

2. 进货物资的检验方法应根据物资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抽样检验、实验室测试等。

四、供应商评估和审核1. 采购部门应制定供应商评估和审核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和信誉评估。

2. 采购部门根据供应商的评估结果,确定是否与供应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五、物资的验收和处理1.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对进货物资进行验收,根据进货物资的检验结果,判断物资的合格性。

2. 如发现进货物资不合格,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处理措施,如退货、换货等。

六、记录和报告1. 仓库管理部门应对每批进货物资进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物资名称、供应商、检验结果等。

2. 采购部门应定期对进货物资的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

七、改进措施根据进货物资检验的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进货物资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八、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 采购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应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

2. 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以上是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具体的制度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进货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明确进货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责任,确保产品质量。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进货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商品。

第四条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产品特性,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并萷行,不得擅自修改。

第五条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进货检验人员,确保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第六条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进货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企业应严格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进货检验工作,不得擅自变更。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由企业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相互配合。

第九条企业负责人须高度重视进货检验工作,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进货检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第二章进货检验流程第十一条进货检验流程包括进货准备、检验操作、结果判定、数据记录等环节。

第十二条企业应在供应商确认后,及时做好进货准备工作,准备充足的检验工具和设备。

第十三条进货检验应由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四条在进行进货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工具。

第十五条进货检验结果应进行科学判定,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六条进货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判定结果等信息。

第十七条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第十八条进货检验流程应及时汇总、分析检验数据,及时调整进货策略,提高进货质量。

第十九条企业应不定期地对进货检验流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进货检验档案,记录关键检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三章进货检验标准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LH范文(3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LH范文(3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LH范文lh/ll-02一、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公司进货查验记录进行规范,确保所采购原物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生产原物料的采购、进货管理。

三、职责1、采购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评估、供应商档案的建立、更新。

2、仓库负责采购进货产品的数量、品种核对、记录填写;3、质量部负责供应档案、《合格供应商____》的审核,进货产品票证的查验、原物料的验收。

四、作业内容4.1所有公司采购的原物料均严格按照《采购及供应商控制程序》《采、购索证管理制度》选择、建立供应档案和合格供应商____,审验供应商的经营资格(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____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产品____检验报告等);4.2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

4.3大宗原物料、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从《合格供应商____》的供应商中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或采购订单;每批原物料来货时,应由供应商提供送货单(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数量、送货日期等信息)和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文件;4.4零星物料的采购应到从事流通经营单位(如超市、经销商、定点批发市场等)采购,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送货单或每笔购物凭证。

4.5如含有畜禽肉类采购时,还应提供生产企业屠宰许可证明,经年审动物防疫合格证明,每批次来货时应提供当批次产品检验验疫合格证明原件;4.6原物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产品标准号、净含量、保质期等信息)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记录于《原材料检验报告》和《入库单》中。

《入库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5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5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一、与初次交易的供货者交易时,本店负责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索取、查验以下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并复印留存,每年核对一次是否有效:(一)营业执照;(二)生产许可证;(三)卫生许可证;(四)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注册证、专利、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的证明;(五)强制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如qs);(六)生猪定点机械化屠宰厂证书;(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

二、每次进货时,接验员要详细检验食品外包装是否符合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并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分别索取、查验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复印留存:(一)食品质量合格证明;(二)检疫(检验)证明;(三)进货票据;(四)农产品产地来源证明。

对不能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或包装不规范、破包、透气等的食品拒绝进货。

三、接验员对所进商品的种类、规格、数量应与供货方出具的____及清单逐一核对。

四、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称号的优质食品,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只在初次交易时索取票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不再按批次索取其他票证。

五、食品经营者发现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要详细造册登记,立即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执法机关,并按照规定予以销毁或者退回供货商处理。

商品质量管理员对进货人员索取的票证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分管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在食品入库或上架前查验记录,并自行____食品抽查。

并对索证索票情况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向消费者公示。

六、食品批发商将加盖公章的进货票据直接装订成册建立进货台账,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本品种本批次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和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查验备案。

将加盖公章的销货票据装订成册建立销售台账。

七、食品零售商将加盖公章的进货票据直接装订成册建立进货台账,非本市供货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本品种本批次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和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查验备案。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进货物资的检验工作,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和安全,并适用于公司所有进货物资的检验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无损检测:一种通过非破坏性手段来确定物质或物体的性质、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供应商:公司与之签订合同并向其采购物资的供应商。

三、检验资格要求1. 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2.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培训证书;3. 合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并与公司签订协议。

四、进货物资检验程序1. 供应商送货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公司指定的检验区域,并提供相应的货物清单和检测报告。

2. 检验准备检验人员按照货物清单和检测报告准备检验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3. 审核检验资料检验人员对货物清单和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货物符合公司的要求。

4. 检验过程4.1 外观检查检验人员对货物的包装、标识、外观等进行检查,确保货物没有破损、变形或丢失。

4.2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货物的类别和特性,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4.3 化学成分分析对某些特殊的物资,如化学原料、颜料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

4.4 无损检测对具有特殊要求的物资,如焊接材料、管道等,进行无损检测,确保其无任何隐藏的缺陷。

5. 判定结果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判定货物是否合格,并填写相应的检验报告。

6. 处理不合格品6.1 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退货、索赔等。

6.2 供应商必须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7. 归档和记录所有的检验报告和相关资料均应归档并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五、考核和改进1. 定期对检验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 将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3. 经常性地组织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评审和审核,确保供应商的质量体系持续稳定。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一、进货检验的目的1.确保进货物资质量: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标准,确保所进货物资达到企业的质量要求。

2.减少质量风险:避免因进货物资质量问题引发的后续生产问题和客户投诉等质量风险。

3.规范进货流程:确立统一的进货流程,减少因流程不规范而带来的问题和纠纷。

二、管理要点1.制定进货标准:明确进货物资应具备的质量要求,可以参考国家相关标准或制定企业内部标准。

2.设立检验岗位:指定专人负责进货检验,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3.编制检验操作规程:明确进货检验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

4.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质量可靠、供货稳定。

5.出具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以书面形式出具检验报告,记录进货物资的质量情况。

6.质量问题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进货物资,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要求退换货或进行返工。

三、操作流程1.收货确认:验收员收到进货物资后,与供应商确认物资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并记录相关信息。

2.抽样检验:根据抽样方案和检验标准对进货物资进行检验。

可采用常规抽样或抽样计划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物资名称、批次号、规格、数量、外观质量等指标。

4.检验合格:如果进货物资符合进货标准,则进行接收,进入库房进行存储。

5.检验不合格:如果进货物资不符合标准,需要与供应商沟通,要求退换货或进行返工。

四、执行效果1.提高进货物资质量: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标准可以防止低质量、不合格的物资进入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

2.减少质量风险: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进货物资的质量问题,减少质量风险和事后的处理成本。

3.整合进货流程:规范的进货检验流程可以减少流程中的问题和纠纷,提高进货流程的效率。

4.建立供应商信用度:通过检验结果可以了解供应商质量稳定性,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信用度。

总之,进货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确保进货物资质量、减少质量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通过制定明确的检验流程和标准,可以提高进货物资的质量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公司的进货管理工作,提高进货质量,确保进货的产品达到公司的要求,保证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进货环节的各项活动。

三、进货申请1. 各部门根据生产和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进货申请,并提供详细的进货要求、数量、规格、品牌等信息。

2. 采购部门负责审核申请,确定是否符合公司的进货标准和需求,然后进行下一步采购流程。

四、供应商审核1.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 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根据供应商的绩效确定是否继续合作。

五、报价比对1. 采购部门收到供应商的报价后,进行比对,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 采购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和产品质量进行合理判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六、订货和签订合同1.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订货和签订合同,明确进货的品种、规格、数量、单价等信息,并在合同中约定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2. 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将合同送至财务部审核,然后进行付款手续。

七、进货检验1. 采购部门收到货物后,进行进货检验。

检验包括外观、包装、数量、质量等内容。

2. 如果发现货物有破损、数量不符、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采购部门要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并商议后续的解决方案。

八、验收标准1. 针对不同的货物,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

比如食品类产品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机械设备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等。

2. 采购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和生产部门充分沟通,确定验收标准,确保符合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要求。

九、验收确认1. 采购部门对进货的货物进行验收确认,确认后进行入库。

同时记录进货时间、数量、质量情况等信息。

2. 如果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退换货,确保公司的权益不受损失。

十、进货台账管理1. 采购部门要建立健全的进货台账管理制度,对进货的货物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进货时间、供应商、数量、质量等信息。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五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五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____食品卫生法》、《____产品质量法》、《____消费者权益保____》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2.检验(检疫)证明;3.销售票据;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

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八条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进货检验规范

进货检验规范

进货检验规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货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为了规范进货检验流程,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特制定本进货检验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外协件及包装材料等的进货检验。

二、检验依据1、采购合同或订单中明确规定的质量要求。

2、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产品图纸、技术文件和工艺规范。

三、检验流程1、到货通知当货物到达企业时,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进货检验部门,并提供货物的相关信息,如供应商名称、货物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

2、检验准备检验人员在接到检验任务后,应收集相关的检验依据和资料,并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和设备,如量具、测试仪器等。

3、抽样检验(1)根据货物的特点和检验要求,确定抽样方案。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

(2)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化学成分等。

4、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如实记录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数据、判定结论等。

检验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具有可追溯性。

5、判定与处理(1)根据检验结果,对货物进行判定。

判定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定三种。

(2)对于合格的货物,仓库管理人员应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标识和记录。

(3)对于不合格的货物,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换货、返工、报废等。

(4)对于待定的货物,应进一步检验或等待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

四、检验项目及标准1、原材料检验(1)金属材料:检验外观是否有锈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测量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

(2)塑料材料:检验外观是否有气泡、划痕、色差等缺陷;测量尺寸和重量;测试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

(3)化工材料:检验外观是否有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检测纯度、浓度等指标。

2、零部件检验(1)机械零部件:检验外观是否有毛刺、划伤、磕碰等缺陷;测量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检查配合面的粗糙度和配合精度。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六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六篇)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产品合格,维护公司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终产品检验。

3、职责:1)质量技术部负责产品最终检验。

2)其他部门辅助质检对产品进行最终检验。

3)化验员对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做好详细记录。

4)产品检验完,由技术部门人员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若合格,开具《出厂检验报告单》,由主管领导签字,方可出库。

若不合格,按不合格产品规定,进行处理。

5)每批产品有留样,留样产品应放在专属留样区,按品种、批次分类放置。

并留有标识。

6)质检员应得到质检部门领导授权,在授权范围内实施检验工作。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为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就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1、本单位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生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

2、在每年的健康检查中、凡发现本单位从业人员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得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裣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4、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到。

(1)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销售食品。

(4)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内吸烟。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进货检验是指企业在采购到来料之前,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符合质量要求。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的一套规范、统一的管理程序和标准,旨在规范进货检验活动,确保所采购的物料质量可靠,以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一、进货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目的: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物料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提高原材料和物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供应链关系。

2.基本原则:准确、细致、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有效、可靠、合规的原则;全面、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注重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进货检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进货检验计划:设立进货检验计划,明确各类物料的检验批次、检验频次和检验方法;根据供应商的信用、过去的质量记录和物料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物料的进货检验级别。

2.进货检验流程:明确进货检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规定物料送检、接收、分析、判定和处理的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相应的文件记录。

3.进货检验标准:制定统一的进货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指标;依据产品需求和供应商能力,合理设定进货检验标准的上下限。

4.进货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定检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校准和维护方式;建立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档案和追溯体系。

5.进货检验记录和报告:要求对每一次进货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检验员、检验方法、结果等;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包括合格品、不合格品等信息;建立进货检验记录和报告的档案体系,方便查询和追溯。

6.不合格品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和分类,如严重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等;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退货、返工等;追溯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7.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包括进货检验结果、供应商质量记录等;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进货检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本(3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本(3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进货物资检验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制定并实施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1. 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减少进货物资的质量问题及后续处理成本;3. 保证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4. 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物资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配件、设备等。

四、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和签订合同,并确定物资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进货物资的检验方法、标准和程序,并组织实施;3. 采购人员负责监督供应商提供的物资是否符合合同和技术要求;4.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并配合质量部门的检验工作;5. 生产部门负责接收质量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后续生产操作。

五、进货物资检验程序1. 采购人员在进货之前,应先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明确物资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2. 采购人员将采购合同和技术要求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和确认;3. 质量部门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并告知供应商;4. 供应商将物资送至企业,质量部门对物资进行检验;5. 检验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出具合格证明,并通知采购人员;6. 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通知供应商进行重新提供或处理;7. 采购人员接收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入库操作。

六、进货物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根据物资的外观要求,对物资进行外观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2. 尺寸检验:对物资的尺寸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3. 材料检验:对物资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和性能测试,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4. 功能检验:对物资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5. 包装检验:对物资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6.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具体物资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范文(5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范文(5篇)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范文一、目的及背景为了确保企业的进货质量管理和提高商品质量,建立健全的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该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进货查验工作,并确保所有进货商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过程中需要进行查验的商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等。

三、具体内容1. 进货查验责任(1) 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进货查验工作;(2) 查验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确保查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进货查验标准(1) 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进货查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查验人员应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查验。

3. 进货查验流程(1) 采购部门接收货物后,先进行外观查验,确保货物完好无损;(2) 针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查验;(3) 检测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合格的货物可以入库,不合格的货物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货处理。

4. 进货查验记录(1) 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进货查验记录系统,记录查验的商品信息、查验结果和处理措施等;(2) 查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和追溯。

5. 进货查验纠纷处理(1) 如果供应商对查验结果有异议,应及时提供证据进行复查;(2) 如复查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应通过协商或仲裁等方式进行解决。

四、监督和评估1. 采购部门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检查进货查验工作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改进相关工作;2. 上级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可以进行定期的审核,确保进货查验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五、违规处理任何违反该制度的行为,将按照企业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开除等。

六、附则该制度的解释权归属于企业的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中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进行调整。

以上为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的范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企业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工作,保证进货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进货查验制度(8篇)

进货查验制度(8篇)

进货查验制度(8篇)进货查验制度篇一一、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销售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二、索证索要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需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三、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

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四、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2、检验(检疫)证明;3、销售票据;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五、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需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六、对购进的食品依照工商部门的要求作号食品进货台帐。

七、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进货查验制度篇二一、采购人员外出采购时,必需做到依照有关规定索证、验证,严格查验食品质量和定型包装食品标签及卫生许可证或检验合格证。

二、每天有专人负责验收食品,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验收时,一看货源是否新鲜,有无异味;二看有无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物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杜绝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无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厂商供应的食品进入食堂。

四、食品阅历收合格后,再过磅、收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进货商品质量,规范进货检验的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进货检验流程、检验原则、判定及要求;认可进货物料的资格、监控管理;紧急放行物料的申请、检验、跟踪;零部件型式试验的监控管理。

3.职责
3.1 IQC课:负责外购外协件的进货检验、认可进货物料的验收监控、原材料及零部件型式试验的监控、紧急放行物料的检验标识、进货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信息的反馈及型式试验监控。

3.2 仓库管理课:负责物料的报检,仓储的产品标识、收发记录。

4.定义:
4.1进货检验:按检验作业指导书、图纸、封样等技术文件对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发外加工件及顾客提供产品进行的检验。

4.2认可进货:以供方提供的物料检验报告作为入厂检验依据,一般仅对物料名称、型号规格、物料编码及外包装等对供方供应物料进行验证的一种进货检验方式。

4.3紧急放行: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常规检验,一旦不符合规定要求,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条件下,对未检物料放行的许可。

4.4型式试验:对外协零部件的关键质量特性,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周期性的质量监控试验,以证明样品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5.管理内容
5.1进货检验
5.1.1检验通知
5.1.1.1仓库管理课负责对采购产品暂收入厂,并根据送货通知单及采购合同核对采购产品的数量、标识、规格型号等,确认符合要求后按要求分区摆放,并对产品进行标识(物料总标识卡)。

标识牌的内容包括产品的数量、规格型号、物料编码、接收日期等,并对产品的状态做“待检”或“未检”标贴(注:无“合格”或“不合格”字样时的物料总标识卡,默认为待检状态)。

5.1.1.2 仓库管理课应立即将该物料相关内容录入SCM系统,对于紧急使用物料,及时向相关IQC检验员口头报检,明确物料紧急情况,以便IQC检验员优先检验。

5.1.2检验准备
5.1.2.1 IQC检验员在接到报检通知后,首先核对该物料是否有《样品确认单》,提供该物料的供应商是否为合格供方或
临时供方。

5.1.2.2符合
5.1.2.1条款后,准备该物料的检验文件:包括《来料作业指导书》、受控图纸、有效封样件等。

5.1.3 检验原则
5.1.3.1非《合格供方名录》、《临时供方名录》中的供应商提供的物料,IQC检验员有权拒绝检验;除压缩机、印刷件外,其它无《样品确认单》的批量物料,IQC检验员拒绝检验;但必须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供应链管理课。

5.1.3.2 IQC检验员根据《来料作业指导书》对物料进行检测,对生产急需的物料优先检验,并及时在SCM系统判定。

5.1.3.3 IQC检验员执行检验时,应按随机、分层原则抽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检验员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5.1.3.4 IQC检验员按先进先检的原则检验,检验完毕的抽样样品必须归回到原位,并负责将原包装摆放整齐,清理抽样现场。

5.1.3.5检验中的不合格品,须及时作好不合格检验标识,通知仓管员隔离放置。

5.1.4检验判定
5.1.4.1 根据《来料作业指导书》的检验方案,当检验缺陷数未达到拒收数,则判为合格。

IQC检验员在10分钟内在SCM
系统判定“合格”,并在20分钟内在物料总标识卡上盖“合格”字样,24小时内(旺季允许48小时)在CPC系统出具合格《检验报告》,启动报告审批流程,发布给相关人。

5.1.4.2根据《来料作业指导书》的检验方案,当检验缺陷数超过拒收数并经过IQC工程师确认后,则判为不合格。

IQC 检验员在10分钟内在SCM系统中直接判定“拒收”,并在20分钟内在物料总标识卡上盖“不合格”字样。

4个工作小时内在CPC系统出具不合格《检验报告》(上午的检验报告下午2∶30走完审批流程,下午的检验报告下午6∶30前完成审批流程,晚上的检验报告第二天早上9∶00前走完审批流程),完成审批流程后,发布给现场工艺课、采购课、仓库管理课、供应链管理课、制造部生管课等相关人员。

5.1.4.3 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试制物料判定按以下规定执行:5.1.4.3.1 检验标准齐全,按5.1.4.1、5.1.4.2条款执行。

5.1.4.3.2检验标准不齐全,须经设计开发部相关工程师及IQC工程师确认,方可在SCM系统判“试用”,并出具《检验报告》发布给开发相关工程师。

5.1.4.3.3 对于试制的专用物料,数量小于20件时全检,数量大于20件时按抽样方案进行,但不少于20件;
5.1.5检验审批
5.1.5.1合格的《检验报告》由IQC工程师批准生效。

5.1.5.2不合格的《检验报告》须经IQC工程师审核,IQC课
长批准生效。

5.1.6来料不合格处理
5.1.
6.1来料不合格物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管理规定》处理,并按以下规定执行:
5.1.
6.1.1 IQC检验员在抽检中发现有不合格批时,须及时通知IQC工程师确认,确认为不合格批后应30分内在SCM系统判定,通过SCM系统(必要时口头)通知仓库管理员,由仓库管理员通知采购部采购员并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