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
深圳罗湖区明珠学校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深圳罗湖区明珠学校数学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1.在直角坐标系中,⊙C过原点O,交x轴于点A(2,0),交y轴于点B(0,).(1)求圆心C的坐标.(2)抛物线y=ax2+bx+c过O,A两点,且顶点在正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过圆心C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DE,交⊙C于D,E两点,试判断D,E两点是否在(2)中的抛物线上.(4)若(2)中的抛物线上存在点P(x0,y0),满足∠APB为钝角,求x0的取值范围.【答案】(1)圆心C的坐标为(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点D、E均在抛物线上;(4)﹣1<x0<0,或2<x0<3.【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线段AB是圆C的直径,因为点A、B的坐标已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点C的坐标;(2)因为抛物线过点A、O,所以可求得对称轴,即可求得与直线y=﹣x的交点,即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利用顶点式或者一般式,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3)因为DE∥x轴,且过点C,所以可得D、E的纵坐标为,求得直径AB的长,可得D、E的横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判断;(4)因为AB为直径,所以当抛物线上的点P在⊙C的内部时,满足∠APB为钝角,所以﹣1<x0<0,或2<x0<3.试题分析:(1)∵⊙C经过原点O∴AB为⊙C的直径∴C为AB的中点过点C作CH垂直x轴于点H,则有CH=OB=,OH=OA=1∴圆心C的坐标为(1,).(2)∵抛物线过O、A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x上,∴顶点坐标为(1,﹣).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y=a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OA=2,OB=2,∴AB==4,即⊙C的半径r=2,∴D(3,),E(﹣1,),代入y=x2﹣x检验,知点D、E均在抛物线上.(4)∵AB为直径,∴当抛物线上的点P在⊙C的内部时,满足∠APB为钝角,∴﹣1<x0<0,或2<x0<3.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2.如图,△ABC内接于⊙O,点D在AB边上,CD与OB交于点E,∠ACD=∠OBC;(1)如图1,求证:CD⊥AB;(2)如图2,当∠BAC=∠OBC+∠BCD时,求证:BO平分∠ABC;(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OF⊥BC于点F,交CD于点G,作OH⊥CD于点H,连接FH并延长,交OB于点P,交AB边于点M.若OF=3,MH=5,求AC边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AC=48 5【解析】【分析】(1)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FCB=90°,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A=∠F,再根据已知条件得∠3=90°,得CD⊥AB;(2)延长BO交AC于K,由已知可得∠A=∠5,由∠A+∠2=90°得∠5+∠2=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定理得出∠9=∠1得出BO平分∠ABC;(3)延长BO交AC于点K,延长CD交⊙O于点N,联结BN,由条件可得CH=NH,BF=CF,从而HF是△CBN的中位线,HF∥BN,得出∠OEH=∠EHM又由∠OEH+∠EOH=∠EHM+∠OHP=90°可得HM=OB=5,在Rt△OB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4,解出BC=8,sin∠OBC=35,所以可得AC=2CK,CK=BC•sin∠OBC=245得AC=48 5.【详解】解:(1)如图1,令∠OBC=∠1,∠ACD=∠2延长BO交⊙O于F,连接CF.∵BF是⊙O的直径,∴∠FCB=90°∴∠1+∠F=90°,∵弧BC=弧BC,∴∠A=∠F又∵∠1=∠2,∴∠2+∠A=90°,∴∠3=90°,∴CD⊥AB(2)如图2,令∠OBC=∠1,∠BCD=∠4延长BO交AC于K∵∠A=∠1+∠4,∠5=∠1+∠4,∴∠A=∠5,∵∠A+∠2=90°,∴∠5+∠2=90°,∴∠6=90°∵∠7=180°﹣∠3=90°,∴∠6=∠7,又∵∠5=∠8,∴∠9=∠2∵∠2=∠1,∴∠9=∠1,∴BO平分∠ABC(3)如图3,延长BO交AC于点K,延长CD交⊙O于点N,联结BN∵OH⊥CN,OF⊥BC∴CH=NH,BF=CF∴HF是△CBN的中位线,HF∥BN∴∠FHC=∠BNC=∠BAC∵∠BAC=∠OEH,∠FHC=∠EHM∴∠OEH=∠EHM设EM、OE交于点P∵∠OEH+∠EOH=∠EHM+∠OHP=90°∴∠EOH=∠OHP∴OP=PH∵∠ADC=∠OHC=90°∴AD∥OH∴∠PBM=∠EOH,∠BMP=∠OHP∴PM=PB∴PM+PH=PB+OP∴HM=OB=5在Rt△OB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4∴BC=8,sin∠OBC=3 5∵∠A+∠ABO=∠DEB+∠ABO=90°∴∠AKB +∠CKB =90° ∴OK ⊥ACAC =2CK ,CK =BC •sin ∠OBC =245∴AC =48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应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定理和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理解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ABC 中,∠C=90°,∠CAB=30°,AB=10,点D 在线段AB 上,AD=2.点P ,Q 以相同的速度从D 点同时出发,点P 沿DB 方向运动,点Q 沿DA 方向到点A 后立刻以原速返回向点B 运动.以PQ 为直径构造⊙O ,过点P 作⊙O 的切线交折线AC ﹣CB 于点E ,将线段EP 绕点E 顺时针旋转60°得到EF ,过F 作FG ⊥EP 于G ,当P 运动到点B 时,Q 也停止运动,设DP=m .(1)当2<m≤8时,AP=,AQ=.(用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线段FG 长度达到最大时,求m 的值; (3)在点P ,Q 整个运动过程中,①当m 为何值时,⊙O 与△ABC 的一边相切? ②直接写出点F 所经过的路径长是.(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2+m ,m ﹣2;(2)m=5.5;(3)①当m=1或4或10433与△ABC 的边相切.②点F 113657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P =2+m ,AQ =m −2.(2)如图1中在Rt △EFG 中, 30,90EFG A EGF ∠=∠=∠=, 推出3cos30cos302FG EF PE EP =⋅=⋅=,所以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PE 的值最大,求出此时EP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3)①当02t <≤ (Q 在往A 运动)时,如图2中,设O 切AC 于H ,连接OH .当28m <≤(Q 从A 向B 运动)时,则PQ =(2+m )−(m −2)=4,如图3中,设O 切AC 于H .连接OH .如图4中,设O 切BC 于N ,连接ON .分别求解即可.②如图5中,点F 的运动轨迹是F 1→F 2→B .分别求出122F F F B ,即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1)当28m <≤时,AP =2+m ,AQ =m −2. 故答案为2+m ,m −2. (2)如图1中,在Rt △EFG 中, 30,90EFG A EGF ∠=∠=∠=,3cos30cos30FG EF PE EP ∴=⋅=⋅=, ∴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PE 的值最大, 易知此时53553AC BC EP AB ⨯⨯===,3tan30(2)3EP AP m =⋅=+⋅, 533(2)23m ∴=+⋅,∴m =5.5(3)①当02t <≤ (Q 在往A 运动)时,如图2中,设O 切AC 于H ,连接OH .则有AD =2DH =2, ∴DH =DQ =1,即m =1.当28m <≤(Q 从A 向B 运动)时,则PQ =(2+m )−(m −2)=4, 如图3中,设O 切AC 于H .连接OH .则AO =2OH =4,AP =4+2=6, ∴2+m =6, ∴m =4. 如图4中,设O 切BC 于N ,连接ON .在Rt △OBN 中, 43sin60OB ON ==4310AO ∴=- 4312AP ∴=-43212m ∴+= 3103m ∴=-综上所述,当m =1或4或4310O 与△ABC 的边相切。
深圳初三数学圆试题及答案
深圳初三数学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已知圆的半径为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相切B. 相离D. 无法确定答案:A2. 圆的方程为(x-3)²+(y-4)²=25,点A(1,2)在圆上的位置关系是:A. 圆内B. 圆上C. 圆外答案:C3. 已知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若直线与圆相切,则d 等于:A. rB. r²C. πrD. 2r答案:A4. 圆的方程为x²+y²=1,圆的圆心坐标是:A. (0,0)B. (1,0)C. (-1,0)D. (0,1)答案:A5. 若圆的直径为10,则圆的半径为:A. 5B. 10C. 15D. 20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圆的方程为(x-1)²+(y+2)²=9,圆心坐标为______。
答案:(1, -2)7. 已知圆的半径为3,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2,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答案:相交8. 圆的方程为x²+y²-2x-4y+4=0,该圆的半径为______。
答案:39. 若圆的方程为(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则该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__。
答案:(a, b)10. 圆与直线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______。
答案:半径三、解答题(共30分)11. 已知圆的方程为(x-2)²+(y-3)²=16,求圆上点到直线3x-4y+12=0的最短距离。
答案:首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d=|3*2-4*3+12|/√(3²+(-4)²)=2。
最短距离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即2-4=-2。
由于距离不能为负,所以最短距离为2。
12. 已知圆的方程为x²+y²=9,求圆上任意一点P(x,y)到原点(0,0)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深圳中考数学复习 第6章 第1讲 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方法总结: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 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2.(2015·深圳,9 题,3 分)如图,AB 为⊙O 的直径,已知∠DCB
=20°,则∠DBA 的度数为( D )
A.50° B.20° C.60° D.70°
(C)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思路分析:如图,连接 OA, ∵⊙O 的直径 CD=10 cm,AB⊥CD, ∴OA=5 cm,AM=BM, ∴AM= OA2-OM2= 52-32=4(cm), ∴AB=2AM=8 cm. 答案:C.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一些油后,当油面宽变为 8 分米,油面 AB 上升( D )
A.1 分米 C.3 分米
B.4 分米 D.1 分米或 7 分米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7.(2020·兴文县模拟)如图,MN 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 AB,
利用这样的工具,可以找到圆形工件的圆心.如果使用此工具找
到圆心,最少使用次数为( B )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正确解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 A 选项正确;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所以 B 选 项错误;去分母得 1=x-1-2(x-2),解得 x=2,经检验原方程 无解,所以 C 选项错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 个内角的和,所以 D 选项错误.故选 A.
中考
第9题
第9题
返回目录
第六章
圆
1.(2020·深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中考数学圆专题
圆专题一、圆的有关性质1、下列命题中,①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②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③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④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段弧中,至少有一段是优弧;⑤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其中正确的有( )A.3个B.2个C.1个D.0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弦所对的弧相等B .等弧所对的弦相等C .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D .弦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3、如图所示,在⊙O 中,A ,C ,D ,B 是⊙O 上四点,OC ,OD 交AB 于点E ,F ,且AE =FB ,下列结论:①OE =OF ;②AC =CD =DB ;③CD ∥AB ;④AC ︵=BD ︵.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两个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大正方形ABCD 的A 、D 两点在半圆O 上,小正方形BEFG 顶点F 在半圆O 上;B 、E 两点在半圆O 的直径上,点G 在大正方形边AB 上,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cm ,求该圆的半径.5.如图,点A 、B 、C 在⊙O 上,∠ABO=32°,∠ACO=38°,则∠BOC 等于( )A .60°B .70°C .120°D .140°6. 如图,⊙O 中,∠CBO=450,∠CAO=150,则∠AOB 的度数是( )A.750B.600C.450D.300ABC O7.如图,AB是⊙O的直径,∠AOC=110°,则∠D=( )A.25°B.35°C.55°D.70°8.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D是AC的中点,∠ABC=50°,则∠DAB等于()A.55°B.60°C.65°D.70°9.如图是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为有水部分,如果水面AB宽为8cm,水的最大深度为2cm,则该输水管的半径为()A.3cm B.4cm C.5cm D.6cm10、工程上常用钢珠来测量零件上小圆孔的宽口,假设钢珠的直径是10mm,测得钢珠顶端离零件表面的距离为8mm,如图所示,则这个小圆孔的宽口AB的长度为mm.11、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cm.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②与弦垂直的直线必过圆心;③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④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1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②与弦垂直的直线必过圆心;③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④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14.如图,CD是⊙O的弦,直径AB过CD的中点,若∠BOC=40°,则∠ABD的度数为()A.80°B.70°C.60°D.50°15.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2,则EC 的长为()16.在一个圆中,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A. 若圆心到两条直线的距离都等于圆的半径,则这两条直线不可能垂直B. 若圆心到两条直线的距离都小于圆的半径,则这两条直线与圆一定有4个公共点C. 若两条弦所在直线不平行,则这两条弦可能在圆内有公共点D. 若两条弦平行,则这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一定小于圆的半径17.如图,在⊙O中,已知∠OAB=22.5°,则∠C的度数为()222A.135°B.122.5°C.115.5°D.112.5°18.已知⊙O 的直径CD=10cm ,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M ,且AB=8cm ,则AC 的长为( )A.2√5cmB.4√5cmC.2√5cm 或4√5cmD.2√3cm4√3cm19.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AD=4,弦AE 平分BC 交BC 于P ,连接CE ,则CE 的长为( )A.2B.2√5C.212D.45√520.如图,半圆O 的直径AB=10,弦AC=6cm ,AD 平分∠BAC ,则AD 的长为( )A.4√5cmB.3√5cmC. 5√5cmD.4cm21.如图,一把直尺,60°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A 为60°角与直尺交点,AB=3,则光盘的直径是( )二、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A .3B .C .6D .1.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4cm ,圆心距d=7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内切C.外切D.外离2.已知⊙O1的半径为1cm ,⊙O2的半径为3cm ,两圆的圆心距O1O2为2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外切C.相交D.内切3.如图,已知⊙O1的半径为1cm ,⊙O2的半径为2cm ,将⊙O1,⊙O2放置在直线l 上,如果⊙O1在直线l 上任意滚动,那么圆心距O1O2的长不可能是( )A.6cm B.3cm C.2cmD.0.5cm5.已知⊙O1 与⊙O2相交,它们的半径分别是4、7,则圆心距O1O2可能是( )A. 2B. 3C. 6D. 126.已知⊙O1与⊙O2相切,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5,则圆心距O1O2的值是 .三、圆内接正多边形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 )A . 正六边形 B.正八边形 C.正十边形 D.正十二边形2.对于以下说法:①各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②各边相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③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④各顶点等分外接圆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B. 正多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 正多边形都有内切圆和外接圆,且两圆为同心圆D. 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为正多边形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是同心圆,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如图4,⊙1O 、⊙2O 相交于A 、B 两点,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两圆的连心线12O O 的长为10㎝,则弦AB 的长为 ( ) A. 4.8㎝ B. 9.6㎝ C.5.6㎝ D. 9.4㎝5.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P ,则∠APB 的度数是( )A .36°B .60°C .72°D .108°6.一个正五边形要绕它的中心至少旋转______度,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7.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 .10B .8C .6D .58.有一边长为4的正n 边形,它的一个内角为120°,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 )A .34B .4C .32D .29.如果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边长的比为( )A .6:1B :1C .3:1D :110.同圆的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周长之比为( )A 1B .2∶1C .1∶2D .111.同圆的内接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A .1:2B .1:1C 1D .2:112.正六边形内切圆面积与外接圆面积之比为( ).A B .12 C .14 D .3413.圆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的相似比似( )A.1:2B.2:1C.√2:1D.1: √214.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与内接圆半径的大小分别为( )A. 6, 3√2B. 3√2 ,3C. 6,3D. 6√2 ,3√215.在半径为R 的圆中,它的内接正三角形、内接正方形、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A. 1:√2:√3 B. √3: √2:1 C. 1:2:3 D. 3:2:1四、扇形的弧长及面积的计算1.在半径为3的圆中,15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A .B .C .D .2.如图,以AB 为直径的⊙O 与弦CD 相交于点E ,且AC=2,AE=,CE=1.则弧BD 的长是()A .π93B .π33C .π932D .π332 3.已知弧的长为3πcm ,弧的半径为6cm ,则圆弧的度数为( )A .45°B .90°C .60°D .180°4.如图,把直角△ABC 的斜边AC 放在定直线上,按顺时针的方向在直线上转动两次,使它转到△A 2B 2C 2的位置,设AB=√3,BC=1,则顶点A 运动到点A 2的位置时,点A 所经过的路线为( ) A . B . C . D .5.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中,分别以B ,D 分圆心,以a 为半径在正方形内部画弧,形成了叶子形图案(阴影部分),则这个叶片形图案的周长为 .6.如图,OA=OB=6cm ,线段OB 从与OA 重合的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在旋转过程中,设AB 的中点为P (当OA 与OB 重合时,记点P 与点A 重合),则点P 运动的路径长为( )A .6cmB .4πcmC .2πcmD .3cm7.如图,三角板ABC 中,∠ACB=90°,∠B=30°,BC=6.三角板绕直角顶点C 逆时针旋转,当点A 的对应点A′落在AB 边的起始位置上时即停止转动,则点B 转过的路径长为 (结果保留π).1.已知扇形的半径为6,圆心角为60︒,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 )A .9πB .6πC .3πD .π2.如果扇形的圆心角为150°,它的面积为240π cm 2,那么扇形的半径为( )A .48cmB .24cmC .12cmD .6cm3.已知扇形的面积为2π,半径为3,则该扇形的弧长为 (结果保留π).4.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D 是半圆的三等分点,AB=1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πB .6πC .12πD .12π-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E 是半圆的三等分点,AE ,BD 的延长线交于点C 。
2020年深圳中考压轴题圆题型汇总(托勒密定理等圆中难题秘诀)
2020年深圳中考压轴题圆题型汇总(托勒密定理等圆中难题秘诀)中考专项练——圆一、圆中等积式证明(三角形相似)在圆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一些等积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相似。
例如,我们可以证明在同一圆周上的两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即 $\angle AOB = \angle COD$,其中 $AB$ 和 $CD$ 分别是这两个弧所对应的弦。
我们可以通过证明 $\triangle AOB \sim \triangle COD$ 来得到这个结论。
圆中的相似模型】在圆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相似模型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模型证明切线与半径垂直,即 $\angle AOB = 90^\circ$,其中$OA$ 是圆的半径,$AB$ 是与圆相切的切线。
切线定理】切线定理是圆中一个重要的定理,用于描述切线与圆的关系。
根据切线定理,切线与圆的切点处的切线段长度相等。
例如,如果 $AB$ 和 $CD$ 是与圆相切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点为 $P$,那么 $AP=PD$ 和 $BP=PC$。
中点弧模型】中点弧模型是圆中一个常见的模型,用于求解圆中线段的长度。
例如,如果 $AB$ 是圆中一条弦,$M$ 是 $AB$ 的中点,$OM$ 是圆的半径,那么 $AB=2OM$。
例题】例如,如果 $AB$ 是圆中一条直径,$C$ 是圆上一点,$CD$ 是过 $C$ 的切线,交直径 $AB$ 于 $E$,那么 $CE=DE$。
二、圆中线段和差比值问题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截长补短】在圆中,我们常常需要解决线段和差比值的问题。
例如,如果 $AB$ 和 $CD$ 是圆中两条相交的弦,交点为 $E$,那么$\dfrac{AE}{EB}=\dfrac{CD}{DB}$。
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这个结论。
托密勒定理】托密勒定理是圆中一个重要的定理,用于描述线段和差的比值。
根据托密勒定理,如果 $AB$ 和 $CD$ 是圆中两条相交的弦,交点为 $E$,那么$\dfrac{AE}{EB}\cdot\dfrac{CD}{AD}=\dfrac{CE}{ED}$。
第19讲 圆综合压轴题-广东省深圳市2021年中考数学(北师大版)考点题型专项复习训练
《深圳中考专项复习》第19讲之圆综合压轴题【考点介绍】每年深圳中考两题解答压轴题之一,考查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极大,其中第(2)小题中等难度,第(3)小题高难度。
【最近五年深圳中考实题详解】1.(2019∙深圳)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B (-3,0)、C (-3,8),以线段BC 为直径作圆,圆心为E ,直线AC 交⊙E 于点D ,连接OD. (1)求证:直线OD 是⊙E 的切线;(2)点F 为x 轴上任意一动点,连接CF 交⊙E 于点G ,连接BG ;①当tan ∠ACF=17时,求所有F 点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②求BG CF的最大值;【思路分析】(1)证切线,必连DE ,双切线,必连EO ,由O 、E 是中点可知OE 是中位线,可得OE//CA,由数学典型模型“等腰三角形+平行线=角平分线”易得OE 是角平分线,则△OBE ≌△ODE ,可得∠EDO=90º,OD 是切线; (2)利用三角函数差角公式求解,分点F 在A 点左侧及右侧两种情况代入计算;(3)用代数方法求解,设F 点坐标,用代数式表示出BG :CF ,再利用”a 2+b 2≥2ab ”求最值; 【解题过程】GFACEDBOyx321图1A CE DBOyx(1)连接DE 、OE ,∵OB=OA,EC=EB ,∴OE 是△BAC 的中位线,∴OE//CA ,∴∠1=∠C,∠2=∠3,∵EC=ED,∴∠C=∠3,∴∠1=∠2,∵BE=DE,EO=EO,∴△OBE ≌△ODE ,∴∠EBO=∠ODE=90º,∴直线OD 是⊙E 的切线; (2)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求解:tan (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①当F 点在A 点左侧时,tan ∠ACF=tan(∠BCA-∠BCF)=tan ∠BCA−tan ∠BCF1+tan ∠BCA∙tan ∠BCF=BA BC −BFBC 1+BA BC ×BF BC=68−BF 81+68×BF 8=17,解得BF=13631,∵OB=3,∴F 点的坐标为(4331,0)②当F 点在A 点右侧时,tan ∠ACF=tan(∠BCF-∠BCA)=tan ∠BCF−tan ∠BCA1+tan ∠BCF∙tan ∠BCA=BF BC −BABC 1+BF BC ×BA BC=BF 8−681+BF 8×68=17,解得BF=8,∵OB=3,∴F 点的坐标为(5,0)综上所述,当tan ∠ACF=17时,F 点的坐标是(4331,0)或(5,0)(3)∵∠CBF=∠BGC=90°,故BG ∙CF =BC ∙BF ,∴BG =BC∙BF CF,∴BG CF=BC∙BF CF 2,设F 点坐标为(m ,0),则BF=|m+3|,CF 2=64+(m +3)2,∴BG CF=8|m+3|64+(m+3)2=864|m+3|+|m+3|,当64|m+3|+|m +3|有最小值时,BG CF有最大值。
2020年深圳中考压轴题专题----阿氏圆问题(word33页,后面有教师注解部分)
2020年深圳数学中考压轴题专题研究----阿氏圆问题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Apollonius)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mn(≠1),则P点的轨迹,是以定比mn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k≠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1)P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在x轴、y轴分别有点C(m,0),D(0,n).点P是平面内一动点,且OP=r,求PC+kPD的最小值.阿氏圆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圆),以点O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第二步:连接动点至圆心O(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的固定端点与圆心相连接),即连接OP、OD;第三步:计算出所连接的这两条线段OP、OD长度;第四步:计算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k;第五步:在OD上取点M,使得OM:OP=OP:OD=k;第六步:连接CM,与圆O交点即为点P.此时CM即所求的最小值.(补充:若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直接计算,不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先把k提到括号外边,将其中一条线段的系数化成1k,再构造△相似进行计算)综合练习题【旋转隐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D 为AC 的中点,M 为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 为BD 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1.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 .2.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 .3.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 .4.如图,点A ,B 在⊙O 上,OA=OB=12,OA ⊥OB ,点C 是OA 的中点,点D 在OB 上,OD=10.动5.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O ,P 是圆上动点,求2PB+PC 的最小值.6.如图,边长为47.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P 是正方形内部任意一点,且BP=2,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 ;2PD+4PC 的最小值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2,0),B(0,2),C(4,0),D(3,2),P 是△AOB 外部的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BPA=135°,则2PD+PC 的最小值是 .9.如图,在△ABC 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 是⊙A 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则3PC+2PB 的最小值为 .10.如图,在Rt △ABC 中,∠A=30°,AC=8,以C 为圆心,4为半径作⊙C . (1)试判断⊙C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 是⊙C 上一动点,点D 在AC 上且CD=2,试说明△FCD ~△ACF ; (3)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21FA 的最小值.11.(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PD+21PC 的最小值和PD-21PC 的最大值; (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32PC 的最小值为 ,PD-32PC 的最大值为 . (3)如图3,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21PC 的最小值为 ,PD-21PC 的最大值为 .12.问题提出:如图1,在Rt△ABC中,∠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上取点(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中,∠COD=90°,OC=6,OA=3,OB=5,点P是弧CD上一点,求2PA+PB的最小值.另:练习题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B =7,CA =9,⊙C 半径为3,P 为⊙C 上一动点,连结AP ,BP ,则13AP +BP 的最小值为 ( )A . 7B . 5 2C . 4+10D . 2132.如图,在Rt △ABC 中,CB =4,CA =5,⊙C 半径为2,P 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 ,BP ,则AP +12B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3.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22,内切圆O 上一动点P ,连接AP 、DP ,则AP +22PD 的最小值为______.BB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43,圆O 是△ABC 的内切圆,P 是圆O 上一动点,连接PB 、PC ,则BP +12C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6,3),N (10,0),A (5,0),点P 为以OA 为半径的圆O 上一动点,则PM +12P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6.如图,AC =2,BC =2AB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DCBACBCBA7.如图,∠AOB =90°,OA =OB =1,圆O 的半径为2,P 是圆O 上一动点,求PA +2PB 的最小值.8.已知扇形COD 中,∠COD =90°,OC =6,OA =3,OB =5,点P 是弧CD 上一点,求2PA +PB 的最小值.9.如图,抛物线y=﹣x 2+bx +c 与直线AB 交于A (﹣4,﹣4),B (0,4)两点,直线AC :y=﹣x ﹣6交y 轴于点C .点E 是直线AB 上的动点,过点E 作EF ⊥x 轴交AC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 . (1)求抛物线y=﹣x 2+bx +c 的表达式;(2)连接GB ,EO ,当四边形GEOB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 的坐标; (3)①在y 轴上存在一点H ,连接EH ,HF ,当点E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 ,E ,F ,H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出此时点E ,H 的坐标;②在①的前提下,以点E 为圆心,EH 长为半径作圆,点M 为⊙E 上一动点,求AM +CM 它的最小值.BAPO O DA BPC10.如图1,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A、E′B,求E′A+E′B的最小值.11.如图,抛物线y=﹣x2+bx+c(b为常数)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y=x+.(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与C点坐标;(2)已知点M(m,0)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l分别与直线AB和抛物线交于D、E两点,当m为何值时,△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问条件下,当△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动点M 相应位置记为点M′,将OM′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在0°到90°之间);①探究:线段OB上是否存在定点P(P不与O、B重合),无论ON如何旋转,始终保持不变,若存在,试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试求出此旋转过程中,(NA+NB)的最小值.12.如图1,抛物线y=ax ²+(a+3)x+3(a ≠0)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E (m ,0)(0<m <4),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P ,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1)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 (2)设△PMN 的周长为C1,△AEN 的周长为C2,若5621 C C ,求m 的值; (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 ′A 、E ′B ,求E ′A+32E ′B 的最小值.典型例题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 ,AC= .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注意:以下内容学生可无视阿波罗尼斯圆一、适用题型1、已知两个线段长度之比为定值;2、过某动点向两定圆作切线,若切线张角相等;3、向量的定比分点公式结合角平分线;4、线段的倍数转化;二、基本理论(一)阿波罗尼斯定理(又称中线长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c b a ,,,中线长分别为c b a m m m ,,,则:222222222222221221221cb a mc b a m b c a m a c b +=++=++=+(二)阿波罗尼斯圆一般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1)λλ≠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叫做“阿波罗尼斯圆”()()()()则,若设不妨设,,1,0,0,0,,0,y x P a BP AP a B a A ≠>>=-λλλ()()2222y a x y a x +-=++λ化简得:2222221211⎪⎭⎫ ⎝⎛-=+⎪⎪⎭⎫ ⎝⎛-+-a y a x λλλλ 轨迹为圆心a a 12011222-⎪⎪⎭⎫ ⎝⎛-+λλλλ,半径为,的圆 (三)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1、满足上面条件的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的两端是按照定比λ内分AB 和外分AB 所得的两个分点;2、直线CM 平分ACB ∠,直线CN 平分ACB ∠的外角;3、BNANBM AM = 4、CN CM ⊥5、内在圆点内;在圆时,点O A O B ,101<<>λλ; 6、若AD AC ,是切线,则CD 与AO 的交点即为B ;7、若点B 做圆O 的不与CD 重合的弦EF ,则AB 平分EAF ∠;三、补充说明1、关于性质1的证明定理:B A ,为两已知点,Q P ,分别为线段AB 的定比为()1≠λλ的内、外分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O 上任意点到BA ,两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λ。
深圳数学圆 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深圳数学圆 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1.如图,以A (0,3)为圆心的圆与x 轴相切于坐标原点O ,与y 轴相交于点B ,弦BD的延长线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E ,且∠BEO =60°,AD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 .(1)分别求点E 、C 的坐标;(2)求经过A 、C 两点,且以过E 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3)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AC 的交点为M ,试判断以M 点为圆心,ME 为半径的圆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点C 的坐标为(-3,0)(2)2343333y x x =++3)⊙M 与⊙A 外切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了A 点的坐标,即可得出圆的半径和直径,可在直角三角形BOE 中,根据∠BEO 和OB 的长求出OE 的长进而可求出E 点的坐标,同理可在直角三角形OAC 中求出C 点的坐标;(2)已知了对称轴的解析式,可据此求出C 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此点坐标以及C ,A 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两圆应该外切,由于直线DE ∥OB ,因此∠MED=∠ABD ,由于AB=AD ,那么∠ADB=∠ABD ,将相等的角进行置换后可得出∠MED=∠MDE ,即ME=MD ,因此两圆的圆心距AM=ME+AD ,即两圆的半径和,因此两圆外切.试题解析:(1)在Rt△EOB 中,3cot60232EO OB =⋅︒==, ∴点E 的坐标为(-2,0).在Rt△COA 中,tan tan60333OC OA CAO OA =⋅∠=⋅︒==, ∴点C 的坐标为(-3,0).(2)∵点C 关于对称轴2x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F (-1,0), 点C 与点F (-1,0)都在抛物线上. 设()()13y a x x =++,用(03A ,代入得()()30103a =++,∴33a =. ∴()()313y x x =++,即 2343333y x x =++. (3)⊙M 与⊙A 外切,证明如下: ∵ME ∥y 轴,∴MED B ∠=∠.∵B BDA MDE ∠=∠=∠, ∴MED MDE ∠=∠. ∴ME MD =.∵MA MD AD ME AD =+=+, ∴⊙M 与⊙A 外切.2.如图,∠ABC=45°,△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 ,顶点A 、D 分别在∠ABC 的两边BA 、BC 上滑动(不与点B 重合),△ADE 的外接圆交BC 于点F ,点D 在点F 的右侧,O 为圆心.(1)求证:△ABD ≌△AFE(2)若AB=42,82<BE ≤413,求⊙O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答案】(1)证明见解析(2)16π<S ≤40π【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两组相等的角,再利用已知AE=AD ,得出三角形全等;(2)利用△ABD ≌△AFE ,和已知条件得出BF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和2<BE 13EF,DF 的取值范围, 24S DE π=,所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试题解析:(1)连接EF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 , ∴∠EAD=90°,∠AED=∠ADE=45°, ∵AE AE = , ∴∠ADE=∠AFE=45°, ∵∠ABD=45°,∴∠ABD=∠AFE , ∵AF AF =, ∴∠AEF=∠ADB , ∵AE=AD , ∴△ABD ≌△AFE ; (2)∵△ABD ≌△AFE , ∴BD=EF ,∠EAF=∠BAD , ∴∠BAF=∠EAD=90°, ∵42AB = , ∴BF=42cos cos45AB ABF =∠=8,设BD=x ,则EF=x ,DF=x ﹣8, ∵BE 2=EF 2+BF 2, 82<BE ≤413 ,∴128<EF 2+82≤208, ∴8<EF ≤12,即8<x ≤12, 则()222844S DE x x ππ⎡⎤==+-⎣⎦=()2482x ππ-+,∵2π>0,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又∵对称轴为直线x=4,∴当8<x ≤12时,S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6π<S ≤40π.点睛:本题的第一问解题关键是找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第二问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第一问的结论计算得出有关线段的长度,由于出现线段的取值范围,所以在这个问题中要考虑勾股定理的问题,还要考虑圆的面积问题,得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3.在△ABC 中,∠A=90°,AB=4,AC=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BC 交AC 于点N .(1)如图1,把△AMN 沿直线MN 折叠得到△PMN,设AM=x . i .若点P 正好在边BC 上,求x 的值;ii .在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2)如图2,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QN.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i.当x=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ii. y=,当x=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其值为2;(2)当x=时,⊙O与直线BC相切;当x<时,⊙O与直线BC相离;x>时,⊙O与直线BC相交.【解析】试题分析:(1)i.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求得相等的线段与角,可得点M是AB中点,即当x=AB=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ii.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x≤2时,△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MNP的面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MNP的面积等于△AMN的面积,易见y=x2②当2<x<4时,如图2,设PM,PN分别交BC于E,F,由i.知ME=MB=4-x∴PE=PM-ME=x-(4-x)=2x-4,由题意知△PEF∽△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2)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先求的直线BC与⊙O相切时,x的值,然后得到相交,相离时x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i.如图1,由轴对称性质知:AM=PM,∠AMN=∠PMN,又MN∥BC,∴∠PMN=∠BPM,∠AMN=∠B,∴∠B=∠BPM,∴AM=PM=BM,∴点M是AB中点,即当x=AB=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ii.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x≤2时,∵MN∥BC,∴△AMN∽△ABC,∴,∴,∴AN=,△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MNP的面积,∴,②当2<x<4时,如图2,设PM,PN分别交BC于E,F,由(2)知ME=MB=4-x,∴PE=PM-ME=x-(4-x)=2x-4,由题意知△PEF∽△ABC,∴,∴S△PEF=(x-2)2,∴y=S△PMN-S△PEF=,∵当0<x≤2时,y=x2,∴易知y最大=,又∵当2<x<4时,y=,∴当x=时(符合2<x<4),y最大=2,综上所述,当x=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其值为2.(2))如图3,设直线BC与⊙O相切于点D,连接AO,OD,则AO=OD=MN.在Rt△ABC中,BC==5;由(1)知△AMN∽△ABC,∴,即,∴MN=x∴OD=x,过M点作MQ⊥BC于Q,则MQ=OD=x,在Rt△BMQ与Rt△BCA中,∠B是公共角,∴△BMQ∽△BCA,∴,∴BM=,AB=BM+MA=x+x=4∴x=,∴当x=时,⊙O与直线BC相切;当x<时,⊙O与直线BC相离;x>时,⊙O与直线BC相交.考点:圆的综合题.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0,8),将△ABC沿直线AB折叠,点C落在x轴的负半轴D(−4,0)处.(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运动,过点P作PQ⊥AB,交x轴于点Q,PR∥AC交x轴于点R,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线段QR长为d,求d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N是射线AB上一点,以点N为圆心,同时经过R、Q两点作⊙N,⊙N交y轴于点E,F.是否存在t,使得EF=RQ?若存在,求出t的值,并求出圆心N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132y x =-+(2)d =5t (3)故当 t =85,或815,时,QR =EF ,N (-6,6)或(2,2). 【解析】试题分析:(1)由C (0,8),D (-4,0),可求得OC ,OD 的长,然后设OB=a ,则BC=8-a ,在Rt △BO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8-a )2=a 2+4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B 的坐标,然后由三角函数的求得点A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2)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长,继而求得∠BAO 的正切与余弦,由PR//AC 与折叠的性质,易证得RQ=AR ,则可求得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首先过点分别作NT ⊥RQ 于T ,NS ⊥EF 于S ,易证得四边形NTOS 是正方形,然后分别从点N 在第二象限与点N 在第一象限去分析求解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C (0,8),D (-4,0), ∴OC=8,OD=4, 设OB=a ,则BC=8-a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BC=8-a , 在Rt △BOD 中,∠BOD=90°,DB 2=OB 2+OD 2, 则(8-a )2=a 2+42, 解得:a=3, 则OB=3, 则B (0,3), tan ∠ODB=34OB OD = , 在Rt △AOC 中,∠AOC=90°,tan ∠ACB=34OA OC = , 则OA=6, 则A (6,0),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则60{3k b b +== ,解得:1{23k b =-= , 故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12x +3; (2)如图所示:在Rt △AOB 中,∠AOB=90°,OB=3,OA=6, 则22135,tan 2OB OB OA BAO OA +=∠== ,255OAcos BAO AB∠==, 在Rt △PQA 中,905APQ AP t ∠=︒=,则AQ=10cos APt BAO =∠ ,∵PR ∥AC ,∴∠APR=∠CAB ,由折叠的性质得:∠BAO=∠CAB , ∴∠BAO=∠APR , ∴PR=AR ,∵∠RAP+∠PQA=∠APR+∠QPR=90°, ∴∠PQA=∠QPR , ∴RP=RQ , ∴RQ=AR ,∴QR=12 AQ=5t, 即d=5t;(3)过点分别作NT ⊥RQ 于T ,NS ⊥EF 于S , ∵EF=QR , ∴NS=NT ,∴四边形NTOS 是正方形,则TQ=TR=1522QR t = , ∴1115151022224NT AT AQ TQ t t t ==-=-=()() , 分两种情况,若点N 在第二象限,则设N (n ,-n ),点N 在直线132y x =-+ 上, 则132n n -=-+ , 解得:n=-6,故N (-6,6),NT=6,即1564t = , 解得:85t = ;若点N 在第一象限,设N (N ,N ), 可得:132n n =-+ , 解得:n=2, 故N (2,2),NT=2,即1524t =, 解得:t=815∴当 t =85,或815,时,QR =EF ,N (-6,6)或(2,2)。
中考数学专题练——专题11 圆(试题精选,含答案)
专题十一圆一、单选题1.(2019·高新模拟)如图,O为圆心,是直径,是半圆上的点,是上的点.若,则的大小为()A. B. C. D.2.(2020·南通模拟)如图,点A,B,C,D都在⊙O上,BD为直径,若∠A=65°,则∠DBC的值是( )A. 65°B. 25°C. 35°D. 15°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AE=1,则弦CD的长是( )A. B. 2 C. 6 D. 84.(2020九上·奉化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AB=4,∠B=60°,以AC为直径的⊙O与菱形ABCD 相交,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B. C. D.5.(2019九上·温州月考)如图,△ABC内接于⊙O中,AB=AC,=60°,则∠B=( )A. 30°B. 45°C. 60°D. 75°6.(2020九上·中山期末)如图,AD是半圆的直径,点C是弧BD的中点,∠ADC=55°,则∠BAD等于()A. 50°B. 55°C. 65°D. 70°7.(2020九上·海曙期末)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为(-4,-5),半径为5,那么⊙P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相离C. 相切D. 以上都不是8.(2019九上·驻马店期末)如图,直径AB为3的半圆,绕A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到了点B′处,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3πB.C. 6πD. 24π9.(2020九上·北仑期末)下列四个结论,不正确的是()①过三点可以作一个圆;②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相等③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④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A. 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0.(2020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是圆内接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点关于的对称点在边上,连接.若,则的度数为()A. 106°B. 116°C. 126°D. 136°11.(2019九上·武汉月考)如图,O的半径为1,弦AB=1,点P为优弧AB上一动点,AC⊥AP交直线PB 于点C,则△ABC的最大面积是()A. B. C. D.12.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AB上,将弧BC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 若⊙O的半径为,AB=8,则BC的长是()A. B. C. D.13.(2019九上·如皋期末)如图,▱ABCD中,,,,是边AB上的两点,半径为2的过点A,半径为1的过点、E、F分别是边CD,和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等于A. B. 6 C. D. 914.(2019·武汉模拟)点G为△ABC的重心(△ABC三条中线的交点),以点G为圆心作⊙G与边AB,AC相切,与边BC相交于点H,K,若AB=4,BC=6,则HK的长为()A. B. C. D.15.(2019·武汉模拟)如图,⊙O内切于正方形ABCD,边AD,CD分别与⊙O切于点E,F,点M、N 分别在线段DE,DF上,且MN与⊙O相切,若△MBN的面积为8,则⊙O的半径为()A. B. 2 C. D. 216.(2020·长兴模拟)如图,AB为☉O的直径,P为弦BC上的点,∠ABC=30°,过点P作PD⊥OP交☉O 于点D,过点D作D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若点C恰好是的中点,BE=6,则PC的长是()A. -8B. -3C. 2D. 12-17.(2019九上·宜兴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经过点A(-3,0),点B(0,),点P的坐标为(1,0),与轴相切于点O,若将⊙P沿轴向左平移,平移后得到(点P的对应点为点P′),当⊙P′与直线相交时,横坐标为整数的点P′共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8.(2019·海州模拟)如图,菱形ABCD的边AB=5,面积为20,∠BAD<90°,⊙O与边AB、AD都相切,AO=2,则⊙O的半径长等于()A. B. C. D.19.(2019·高台模拟)如图,AB与⊙O相切于点C,OA=OB,⊙O的直径为6cm,AB=6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C. D.20.(2019九下·深圳月考)如图,△ABC内接于圆O,∠BOC=120°,AD为圆O的直径.AD交BC于P 点且PB=1,PC=2,则AC的长为( )A. B. C. 3 D. 2二、填空题21.(2019·嘉定模拟)如图,的半径长为5cm,内接于,圆心O在的内部,如果,cm,那么的面积为________cm22.(2019九上·黄石期末)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25°.求∠P的度数________.23.(2020九上·东台期末)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BO=40°,则∠ACB的大小为________.24.(2019·台江模拟)如图,⊙O是Rt△ABC的外接圆,∠ACB=90°,∠A=25°,过点C作圆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则∠D的度数是________.25.(2019九上·道里期末)如图,已知,在中,,,,是ABC的内切圆,则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_.26.(2020九上·北仑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B=45°,DE⊥AC于E交AB 于F,若BC=2CD,AE=2,则线段BF=________。
2020年广东深圳市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宝典课件 专题8 圆的综合题(共54张PPT)
(3)求 tan∠ABC 的值.
解:∵BF=4,∠C=90°,∠BFC=45° ∴CF=CB=2 2 ∵∠EHF=90°,EF=2,∠EFH=45° ∴EH=HF= 2
∴AH= AE2-EH2= 10
∴AC=AH+HF+CF= 10+3 2
∴tan∠ABC=BACC=
10+3 22
2=
5+3 2
∴CADD=BCDD ∴CD2=AD·BD ∴(2DM)2=2OM·BD ∴2DM2=BD·OM
(3)若 sin∠A=23,BM=3,求 AB 的长.
解:∵∠DBC=90°,点 M 是 CD 的中点 ∴CD=2BM=6 ∵sin∠A=23=CADD,
∴AD=9 ∵CD2=AD·BD ∴BD=4 ∴AB=AD-BD=5
∴四边形 ODEH 是矩形 ∴OH=DE=2 3 ∵AB=8, ∴OA=4 ∴AH= OA2-OH2= 42-(2 3)2=2 ∴AC=2×2=4.
(3)在(2)的条件下,点 Q 是线段 DF 上的一动点(不与 D,F 重 合),点 M 为 OQ 的中点,过点 Q 作 QG⊥OF,垂足为点 G, 连接 MD、MG,请问:当点 Q 在线段 DF 上运动时,∠DMG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DMG 的度数;若变化, 请说明理由.
预测 圆的综合题
例 (2019·东莞市二模)如图 1,在直角△ABC 中,∠ACB=90°, AO 是△ABC 的角平分线,以 O 为圆心,OC 为半径作⊙O.
(1)求证:AB 是⊙O 的切线;
证明:如图 1,过点 O 作 OF⊥AB 于点 F, ∵AO 平分∠CAB, OC⊥AC,OF⊥AB, ∴OC=OF, ∴AB 是⊙O 的切线;
∵CE⊥DE,∴∠E=90° ∴∠BDC=∠E=90° ∵由(1)知∠ECD=∠DCB ∴△BDC∽△DEC, ∴CBDC=CEDC,即B5C=54,∴BC=245, 即⊙O 的半径为285;
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深圳专版)——圆(含解析)
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深圳专版)——圆一.选择题1.(2022•大鹏新区二模)如图,在⊙O中,OD⊥BC,∠BOD=70°,则∠CAD的度数是()A.15°B.30°C.25°D.35°2.(2022•深圳模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2∠B,⊙C的半径为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πB.2πC.3πD.6π3.(2022•罗湖区校级一模)在半径为R的圆上依次截取等于R的弦,顺次连接各分点得到的多边形是()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4.(2022•福田区模拟)如图,在⊙O中,弦AB、CD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AOB、∠COD,若∠AOB和∠COD互补,且AB=2,CD=4,则⊙O的半径是()A.B.2 C.D.4 5.(2022•福田区二模)如图,在圆O中,弦AB、CD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AOB、∠COD,若∠AOB和∠COD互补,且AB=2,CD=4,则圆O的半径是()A.B.2 C.D.4 6.(2022•罗湖区二模)如图菱形OABC中,∠A=120°,OA=1,将菱形O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1 7.(2022•深圳模拟)如图仔细观察其中的两个尺规作图痕迹,两直线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F是△ABC的中位线B.∠BAC+∠EOF=180°C.O是△ABC的内心D.△AE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8.(2022•深圳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外一点,CA、CD是⊙O的切线,A、D为切点,连接BD、AD.若∠ACD=48°,则∠DBA的大小是()A.32°B.48°C.60°D.66°9.(2022•福田区一模)如图,半⊙O的半径为2,点P是⊙O直径AB延长线上的一点,PT切⊙O于点T,M是OP的中点,射线TM与半⊙O交于点C.若∠P=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B.1+C.2sin20°+D.10.(2022•罗湖区校级二模)已知点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三等分点,弧CD的长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11.(2022•福田区校级模拟)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B.在同一平面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C.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12.(2022•罗湖区校级二模)如图,⊙O的半径OC垂直于弦AB,D是优弧AB上的一点(不与点A、B重合),若∠AOC=50°,则∠CDB等于()A.25°B.30°C.40°D.50°二.填空题13.(2022•坪山区模拟)如图,D为△ABC的内心,点E在AC上,且AD⊥DE,若DE=2,AD=CE=3,则AB的长为.14.(2022•深圳模拟)已知每个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如图中的阴影图案是由三段以格点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和4的圆弧围成,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5.(2022•罗湖区校级二模)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2,C、D是圆周上的点,且∠CDB=30°,则BC的长为.16.(2022•福田区校级模拟)一位小朋友在粗糙不打滑的“Z”字形平面轨道上滚动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盘,如图所示,AB与CD是水平的,B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其中AB =60cm,CD=40cm,BC=40cm,那么该小朋友将圆盘从A点滚动到D点其圆心所经过的路线长为cm.三.解答题17.(2022•罗湖区一模)如图,AB是圆O的直径,弦CD⊥AB于G,射线DO与直线CE 相交于点E,直线DB与CE交于点H,且∠BDC=∠BCH.(1)求证:直线CE是圆O的切线.(2)如图1,若OG=BG,BH=1,直接写出圆O的半径;(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射线DO绕D点逆时针旋转,得射线DM,DM与AB交于点M,与圆O及切线CF分别相交于点N,F,当GM=GD时,求切线CF的长.18.(2022•福田区一模)如图1,直线l与圆O相交于A,B两点,AC是圆O的直径,D 是圆上一点.DE⊥l于点E,连接AD,且AD平分∠CAE.(1)求证:DE是圆O的切线.(2)若DE=3,AE=,求圆O的半径.(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P是弧AB上一点,连接PC,PD,PB,问:线段PC、PD、PB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9.(2022•宝安区二模)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O与Rt△ACD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E、F,点F是弧BE的中点,∠C=90°,连接AF.(1)求证:直线DF是⊙O的切线.(2)若BD=1,OB=2,求tan∠AFC的值.20.(2022•龙华区二模)如图1,已知△ABC中,AB=AC=4,∠BAC=120°,⊙O是△ABC 的外接圆,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1)⊙O的半径为.(2)求证:CD是⊙O的切线;(3)如图2,作⊙O的直径AE,连接DE交BC于点F,连接AF,求AF的长.21.(2022•深圳模拟)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O 为AB上一点.经过点A,D两点的⊙O分別交AB,AC于点F、E,(1)求证:BC是⊙O的切线;(2)已知AD=2,试求AB•AE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B=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和根号)22.(2022•罗湖区校级二模)如图,AB,AC是⊙O的弦,过点C作CE⊥AB于点D,交⊙O于点E,过点B作BF⊥AC于点F,交CE于点G,连接BE.(1)求证:BE=BG;(2)过点B作BH⊥AB交⊙O于点H,若BE的长等于半径,BH=4,AC=2,求CE的长.23.(2022•南山区校级三模)如图,已知Rt△ACE中,∠AEC=90°,CB平分∠ACE交AE 于点B,AC边上一点O,⊙O经过点B、C,与AC交于点D,与CE交于点F,连结BF.(1)求证:AE是⊙O的切线;(2)若cos∠CBF=,AE=8,求⊙O的半径;(3)在(2)条件下,求BF的长.24.(2022•深圳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M是OA的中点,弦CD⊥AB于点M,过点D作DE⊥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E.(1)连接AD,则∠OAD=°;(2)求证:DE与⊙O相切;(3)点F在上,∠CDF=45°,DF交AB于点N.若DE=3,求FN的长.25.(2022•深圳模拟)如图所示,在△ABC中,AB=CB,以BC为直径的⊙O交AC于点E,过点E作⊙O的切线交AB于点F.(1)求证:EF⊥AB;(2)若AC=16,⊙O的半径是5,求EF的长.26.(2022•罗湖区校级一模)如图,△AOB中,A(﹣8,0),B(0,),AC平分∠OAB,交y轴于点C,点P是x轴上一点,⊙P经过点A、C,与x轴于点D,过点C作CE⊥AB,垂足为E,EC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F,(1)⊙P的半径为;(2)求证:EF为⊙P的切线;(3)若点H是上一动点,连接OH、FH,当点H在上运动时,试探究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其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在⊙O中,OD⊥BC,∴,∴∠CAD=∠BOD=×70°=35°.故选:D.2.解:∵在▱ABCD中,∠A=2∠B,∠A+∠B=180°,∴∠A=120°,∵∠C=∠A=120°,⊙C的半径为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π,故选:C.3.解:由题意这个正n边形的中心角=60°,∴n==6,∴这个多边形是正六边形,故选:D.4.解:作直径DE,连接CE,如图,∵∠AOB+∠COD=180°,∠COD+∠COE=180°,∴∠AOB=∠COE,∴=,∴CE=AB=2,∵DE为直径,∴∠DCE=90°,∴DE==2,∴OD=,即⊙O的半径是.故选:C.5.解:如图,延长AO 交⊙O 于点E ,连接BE ,则∠AOB +∠BOE =180°,又∵∠AOB +∠COD =180°,∴∠BOE =∠COD ,∴BE =CD =4,∵AE 为⊙O 的直径,∴∠ABE =90°,∴AE ===2,∴OA = 故选:C .6.解:连接OB 、OB ′,过点A 作AN ⊥BO 于点N ,菱形OABC 中,∠A =120°,OA =1,∴∠AOC =60°,∠COA ′=30°,∴AN =,∴NO ==, ∴BO =,∴S △CBO =S △C ′B ′O =×AO •2CO •sin60°=, S 扇形OCA ′==,S 扇形OBB ′==;∴阴影部分的面积=﹣(2×+)=π﹣.故选:B.7.解:∵所作的两条直线是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EF是△ABC的中位线,∠AEO=∠AFO=90°,∴∠BAC+∠EOF=360°﹣90°﹣90°=180°,故选项A、B都正确;∵EF是△ABC的中位线,∴EF是BC的一半,EF∥BC,∴△AEF∽△ABC,∴△AE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四分之一故选项D是正确的;只有选项C是错误的,因为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8.解:∵CA、CD是⊙O的切线,∴CA=CD,∵∠ACD=48°,∴∠CAD=∠CDA=66°,∵CA⊥AB,AB是直径,∴∠ADB=∠CAB=90°,∴∠DBA+∠DAB=90°,∠CAD+∠DAB=90°,∴∠DBA=∠CAD=66°,故选:D.9.解:连接OT、OC,∵PT切⊙O于点T,∴∠OTP=90°,∵∠P=20°,∴∠POT=70°,∵M是OP的中点,∴TM=OM=PM,∴∠MTO=∠POT=70°,∵OT=OC,∴∠MTO=∠OCT=70°,∴∠TOC=180°﹣2×70°=40°,∴∠COM=30°,作CH⊥AP,垂足为H,则CH=OC=1,S阴影=S△AOC+S扇形OCB=+=1+,故选:A.10.解:连接OC、OD.∵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周的三等分点,∴∠AOC=∠COD=∠DOB=60°,AC=CD,∵弧CD的长为,∴=π,解得:r=1,又∵OA=OC=OD,∴△OAC、△OCD是等边三角形,在△OAC和△OCD中,,∴△OAC≌△OCD(SSS),∴S阴影=S扇形OCD==.故选:A.11.解:A、能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故错误;B、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故错误;C、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错误;D、三角形的外心是外接圆的圆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故正确;故选:D.12.解:连接OB,∵⊙O的半径OC垂直于弦AB,∠AOC=50°,∴∠BOC=∠AOC=50°,∴∠CDB=∠BOC=25°.故选A.二.填空题(共4小题)13.解:如图,延长ED交AB于点F,连接BD,∵AD⊥DE∴∠ADE=∠ADF=90°∵D为△ABC的内心∴∠DAE=∠DAF∵AD=AD∴△ADE≌△ADF(ASA)∵AE=AF,DE=DF=2∴AE==∴AF=∵∠ABC+∠ACB+∠BAC=180°∴∠ADC=180°﹣(∠DAC+∠DCA)=180°﹣(∠BAC+∠ACB)=180°﹣(180°﹣∠ABC)=90°+∠ABC=90°+∠ABD=90°+∠CBD=90°+∠CDE∴∠ABD=∠CBD=∠CDE∵△ADE≌△ADF∠AFD=∠AED∴∠BFD=∠DEC∴△BFD∽△DEC∴=∴=∴BF=∴AB=AF+BF=+故答案为:+14.解:连接AB ,阴影部分面积=S 扇形AOB ﹣S △ABO =﹣=4π﹣8.故答案为:4π﹣8.15.解:∵AB 是直径,∴∠ACB =90°,∵∠A =∠CDB =30°,∴BC =AB =1,故答案为1. 16.解:A 点滚动到D 点其圆心所经过的路线=(60+40+40)﹣+=cm .三.解答题(共10小题)17.解:(1)如图1,∵CD ⊥AB ,∠4=2∠2,∴∠1=∠2,∴∠4=2∠1,∵∠1=∠BCH,∴∠DCH=2∠1,∴∠4=∠DCH,∵∠3+∠4=90°,∴∠3+∠DCH=90°,即∠OCH=90°,∴直线CE是圆O的切线;(2)∵OG=BG,且OB⊥CG,∴OC=BC,又∵OC=OB,∴△OBC是等边三角形,∴∠1=∠2=∠3=∠BCH=30°,∠4=60°,∴∠H=90°,∵BH=1,∴OC=BC=2BH=2,即圆O的半径为2;(3)如图2,过点F作FE⊥DC.交DC延长线于点E,∴∠CFE+∠FCE=90°,∵OC⊥FC,∴∠OCG+∠FCE=90°,∴∠CFE=∠OCG,∴tan∠CFE=tan∠OCG,即=,设CE=x,则EF=x,∵GM=GD,MG⊥CD,∴∠MDG=45°,∵FE⊥ED,∴∠DFE=90°﹣∠MDG=45°=∠MDG,∴EF=ED=EC+CD,又∵CD=2CG=2×=2,∴x=x+2,解得x=3+,∴FC=2EC=6+2.18.(1)证明:如图,∵OA=OD,∴∠OAD=∠ODA,∵AD平分∠CAE,∴∠OAD=∠DAE,∴∠ODA=∠DAE.∴DO∥AB,∵DE⊥AB,∴DE⊥OD,∵OD是半径,∴DE是⊙O的切线;(2)解:如图1,连结CD,∵∠AED=90°,DE=3,AE=,∴AD==2,∵AC是⊙O直径,∴∠ADC=90°,而∠AED=90°,又∵∠CAD=∠DAE,∴△ACD∽△ADE,∴,∴,解得AC=4.∴⊙O的半径2;(3)解:PC=PD+PB,理由如下:连接PB、DB,在CP上截取PB=PF,连接BF、BC,∵,DE=3,∴,∴∠DAE=60°,由(2)可知∠CAD=60°,∴∠CAB=60°,∴∠CPB=∠CAB=60°,∴△PBF为等边三角形,∴PB=BF,∠PFB=60°,∴∠DPB=∠DPC+∠BPC=60°+60°=120°,∠CFB=120°,在△PBD和△FBC中,,∴△PBD≌△FBC(AAS),∴CF=DP,∴PC=PF+CF=PD+PB.19.(1)证明:连结OF,BE,∵AB是⊙O的直径,∴∠AEB=90°,∵∠C=90°,∴∠AEB=∠ACD,∴BE∥CD,∵点F是弧BE的中点,∴OF⊥BE,∴OF⊥CD,∵OF为半径,∴直线DF是⊙O的切线;(2)解:∵∠C=∠OFD=90°,∴AC∥OF,∴△OFD∽△ACD,∴,∵BD=1,OB=2,∴OD=3,AD=5,∴,∴CD===,∵,∴=,∴tan∠AFC=.20.(1)解:如图1,连接OB,∵AB=AC,∴∠ABC=∠ACB=30°,由圆周角定理得,∠AOB=2∠ACB=60°,∵OA=OB,∴△AOB为等边三角形,∴OA=AB=4,故答案为:4;(2)证明:如图1,连接OC,∵AB=AC,∴=,∴∠AOC=∠AOB=60°,∴△AOC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OBAC为菱形,∴OC∥BD,∵CD⊥AB,∴CD⊥OC,即CD是⊙O的切线;(3)解:如图2,连接BE,∵=,∴OA⊥BC于H,∵∠ABC=30°,∴AH=AB=2,由勾股定理得,BH==2,∴BC=2BH=4,在Rt△BDC中,∠ABC=30°,∴CD=BC=2,∵AE是⊙O的直径,∴∠EBA=90°,∴BE=AB•tan∠BAE=4,∵∠DBE=∠BDC=90°,∴CD∥BE,∴==2,∠DAC=180°﹣∠BAC=60°,∴DA=AC=AB,∴=,∴AF∥CD,∴==,即=,解得,AF=.21.(1)证明:如图1,连接OC,∵AD平分∠BAC,∴∠OAD=∠CAD,∵OA=OD,∴∠OAD=∠ODA,∴∠ODA=∠CAD,∴OD∥AC,∵∠C=90°,∴∠ODB=90°,∴OD⊥BC,∴BC是⊙O的切线;(2)解:如图2,连接FD,ED,FE,由题意知,AF为⊙O的直径,∴∠ADF=∠C=∠AEF=90°,由(1)知,∠FAD=∠DAC,∴△AFD∽△ADC,∴=,∵AD=2,∴AF•AC=AD2=12,∵∠C=∠AEF=90°,∴FE∥BC,∴△AFE∽△ABC,∴=,∴AB•AE=AF•AC=12;(3)解:如图3,连接OE,FD,过点O作OH⊥AE于点H,∵∠B=30°,∴∠BAC=90°﹣30°=60°,∴∠FAD=∠DAC=∠BAC=30°,在Rt△AFD中,AD=2,∴AF=2×=4,∵∠BAC=60°,OA=OE,∴△AOE为等边三角形,∴∠A0E=∠OAH=60°,OA=OE=AE=AF=2,在Rt△AOH中,OH=2×=,∴S阴影=S扇形OAE﹣S△OAE=﹣×2×=﹣.22.(1)证明:由圆周角定理得,∠BAC=∠BEC,∵CE⊥AB,BF⊥AC,∴∠ADC=∠GFC=90°,∴∠CGF=∠BAC,∴∠BEC=∠CGF,∵∠BGE=∠CGF,∴∠BEC=∠BGE,∴BE=BG;(2)解:连接OB、OE、AE、CH,∵BH⊥AB,CE⊥AB∴BH∥CE,∵四边形ABHC是⊙O的内接四边形,∴∠ACH=∠ABH=90°,∴BF∥CH,∴四边形CGBH为平行四边形,∴CG=BH=4,∵OE=OB=BE,∴△BOE为等边三角形,∴∠BOE=60°,∴∠BAE=∠BOE=30°,∴DE=AE,设DE=x,则AE=2x,由勾股定理得,AD==x,∵BE=BG,AB⊥CD,∴DG=DE=x,在Rt△ADC中,AD2+CD2=AC2,即(x)2+(x+4)2=(2)2,解得,x1=1,x2=﹣3(舍去)则DE=DG=1,∴CE=CG+GD+DE=6.23.(1)证明:连接OB,∵OB=OC,∴∠OCB=∠OBC,∵CB平分∠ACE,∴∠OCB=∠BCF,∴∠OBC=∠BCF,∴∠ABO=∠AEC=90°,∴OB⊥AE,∴AE是⊙O的切线;(2)解:连接DF交OB于G,∵CD是⊙O的直径,∴∠CFD=90°,∴∠CFD=∠CEA,∴DF∥AE,∴∠CDF=∠CAB,∵∠CDF=∠CBF,∴∠A=∠CBF,∴cos∠CBF=cos∠CEF=,∵AE=8,∴CE=6,∵DF∥AE,∴DF⊥OB,∴DG=GF=BE,设BE=2x,则DF=4x,CD=5x,∴OC=OB=2.5x,∴AO=10﹣2.5x,AB=8﹣2x,∵AO2=AB2+OB2,∴(10﹣2.5x)2=(8﹣2x)2+(2.5x)2,解得:x=(负值舍去),∴⊙O的半径=;(3)解:由(2)知BE=2x=3,∵AE是⊙O的切线;∴∠BCE=∠EBF,∵∠E=∠E,∴△BEF∽△CEB,∴,∴=,∴EF=,∴BF==.24.解:(1)如图1,连接OD,AD∵AB是⊙O的直径,CD⊥AB∴AB垂直平分CD∵M是OA的中点,∴OM=OA=OD∴cos∠DOM==∴∠DOM=60°又:OA=OD∴△OAD是等边三角形∴∠OAD=60°故答案为:60°(2)∵CD⊥AB,AB是⊙O的直径,∴CM=MD.∵M是OA的中点,∴AM=MO.又∵∠AMC=∠DMO,∴△AMC≌△OMD.∴∠ACM=∠ODM.∴CA∥OD.∵DE⊥CA,∴∠E=90°.∴∠ODE=180°﹣∠E=90°.∴DE⊥OD.∴DE与⊙O相切.(3)如图2,连接CF,CN,∵OA⊥CD于M,∴M是CD中点.∴NC=ND.∵∠CDF=45°,∴∠NCD=∠NDC=45°.∴∠CND=90°.∴∠CNF=90°.由(1)可知∠AOD=60°.∴.在Rt△CDE中,∠E=90°,∠ECD=30°,DE=3,∴.在Rt△CND中,∠CND=90°,∠CDN=45°,CD=6,∴.由(1)知∠CAD=2∠OAD=120°,∴∠CFD=180°﹣∠CAD=60°.在Rt△CNF中,∠CNF=90°,∠CFN=60°,,∴.25.(1)证明:连结OE.∵OE=OC,∴∠OEC=∠OCA,∵AB=CB,∴∠A=∠OCA,∴∠A=∠OEC,∴OE∥AB,∵EF是⊙O的切线,∴EF⊥OE,∴EF⊥AB.(2)连结BE.∵BC是⊙O的直径,∴∠BEC=90°,又AB=CB,AC=16,∴AE=EC=AC=8,∵AB=CB=2BO=10,∴BE=,又△ABE的面积=△BEC的面积,即8×6=10×EF,∴EF=4.826.解:(1)连接PC,∵AC平分∠OAB,∴∠BAC=∠OAC,∵PA=PC,∴∠PCA=∠PAC,∴∠BAC=∠ACP,∴PC∥AB,∴△OPC∽△OAB,∴,∵A(﹣8,0),B(0,),∴OA=8,OB=,∴AB=,∴=,∴PC=5,∴⊙P的半径为5;故答案为:5;(2)证明:连接CP,∵AP=CP,∴∠PAC=∠PCA,∵AC平分∠OAB,∴∠PAC=∠EAC,∴∠PCA=∠EAC,∴PC∥AE,∵CE⊥AB,∴CP⊥EF,即EF是⊙P的切线;(3)是定值,=,连接PH,由(1)得AP=PC=PH=5,∵A(﹣8,0),∴OA=8,∴OP=OA﹣AP=3,在Rt△POC中,OC===4,由射影定理可得OC2=OP•OF,∴OF=,∴PF=PO+OF=,∵=,==,∴,又∵∠HPO=∠FPH,∴△POH∽△PHF,∴,当H与D重合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
第六章圆第二十三讲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基础知识回顾】一、圆的定义及性质:1、圆的定义:⑴形成性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叫线段OA叫做⑵描述性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2、弦与弧: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叫做弦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叫做弧,弧可分为、、三类3、圆的对称性:⑴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⑵中心对称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名师提醒:1、在一个圆中,圆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2、直径是圆中的弦,弦不一定是直径;3、圆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且具有旋转性,即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被与原来的图形重合】二、垂径定理及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并且平分弦所对的。
2、推论:平分弦()的直径,并且平分弦所对的。
【名师提醒: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实质是指一条直线满足: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⑶平分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五个条件中的两个,那么可推出其余三个,注意解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2、圆中常作的辅助线是过圆心作弦的线(即弦心距)。
3、垂径定理常用作计算,在半径r、弦a、弦心d和弓高h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外两个量。
】三、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1、圆心角定义:顶点在的角叫做圆心角2、定理:在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分别【名师提醒:注意:该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四、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并且两边都和圆的角叫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那么它们所对的弧推论2、半圆(或直弦)所对的圆周角是,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名师提醒:1、在圆中,一条弦所对的圆心角只有一个,而它所对的圆周角有个,是类,它们的关系是,2、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圆中常作的辅助线】五、圆内接四边形:定义: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这个圆叫做。
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
2017届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D平分∠CAB,过点D作AC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求证:EF与⊙O相切;(2)若AB=6,AD=4,求EF的长.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2)若AE=7,BC=6,求AC的长.3.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BC2=CD•2OE;(3)若cos∠BAD=,BE=6,求OE的长.4.如图,已知BC为⊙O的直径,BA平分∠FBC交⊙O于点A,D是射线BF上的一点,且满足=,过点O作OM⊥AC于点E,交⊙O于点M,连接BM,AM.(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sin∠ABM=,AM=6,求⊙O的半径.5.如图,AB是⊙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于点E,交⊙O 于点F,且CE=CB.(1)求证:BC是⊙O的切线;(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6.如图,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1)求证:PE是⊙O的切线;(2)求证:ED平分∠BEP;(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8.如图,△ABC中,以AC为直径的⊙O与边AB交于点D,点E为⊙O上一点,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ED.(1)若∠B+∠FED=90°,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FC=6,DE=3,FD=2,求⊙O的直径.9.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以边BC为直径的半圆与边AB,AC分别交于D,F两点,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1)判断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过点F作FH⊥BC,垂足为点H,若AB=4,求FH的长(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上一点,且∠BDE=∠CBE,BD与AE交于点F.(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BD平分∠ABE,求证:DE2=DF•DB;(3)在(2)的条件下,延长ED,BA交于点P,若PA=AO,DE=2,求PD的长和⊙O 的半径.11.如图,点D是等边△ABC中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且AC=CD,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边AC、BC于点E、点F(1)求证:AD是⊙O的切线;(2)连接OC,交⊙O于点G,若AB=4,求线段CE、CG与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12.已知如图,以Rt△ABC的AC边为直径作⊙O交斜边AB于点E,连接EO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点F为BC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3,∠EAC=60°,求AD的长.13.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1)求证:AT是⊙O的切线;(2)连接OT交⊙O于点C,连接AC,求tan∠TAC.1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为半圆O的三等分点,过点C作C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E是⊙O的切线;(2)判断四边形AOCD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15.如图,在⊙O中,AB为直径,OC⊥AB,弦CD与OB交于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有点E,且EF=ED.(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OF:OB=1:3,⊙O的半径R=3,求的值.16.如图,AB为⊙O的直径,CO⊥AB于O,D在⊙O上,连接BD,CD,延长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E,F在BE上,且FD=FE.(1)求证:FD是⊙O的切线;(2)若AF=8,tan∠BDF=,求EF的长.17.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AC=FC.(1)求证:AC是⊙O的切线;(2)已知圆的半径R=5,EF=3,求DF的长.18.如图,在△ABC中,∠CAB=90°,∠CBA=50°,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点E在边AC上,且满足ED=EA.(1)求∠DOA的度数;(2)求证:直线ED与⊙O相切.19.如图,在Rt△ABC中,∠ACB=90°,E是BC的中点,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交于点D,连接DE(1)求证:△ABC∽△CBD;(2)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20.如图,AB是⊙O的直径,OD⊥弦BC于点F,交⊙O于点E,连结CE、AE、CD,若∠AEC=∠ODC.(1)求证:直线CD为⊙O的切线;(2)若AB=5,BC=4,求线段CD的长.21.如图,AC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点P是⊙O外一点,连接PB、AB,∠PBA=∠C.(1)求证:PB是⊙O的切线;(2)连接OP,若OP∥BC,且OP=8,⊙O的半径为2,求BC的长.22.如图,AH是⊙O的直径,AE平分∠FAH,交⊙O于点E,过点E的直线FG⊥AF,垂足为F,B为直径OH上一点,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2)若CD=10,EB=5,求⊙O的直径.23.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CB<90°,对角线AC平分∠DCB,延长DA,CB相交于点E.(1)如图1,EB=AD,求证:△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连接OE,过点E作直线EF,使得∠OEF=30°,当∠ACE≥30°时,判断直线E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Rt△ABC中,∠C=90°,AC=,tanB=,半径为2的⊙C,分别交AC,BC于点D,E,得到.(1)求证:AB为⊙C的切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5.如图,⊙O的直径AB=4,∠ABC=30°,BC交⊙O于D,D是BC的中点.(1)求BC的长;(2)过点D作DE⊥AC,垂足为E,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26.如图,点P是⊙O外一点,PA切⊙O于点A,AB是⊙O的直径,连接OP,过点B 作BC∥OP交⊙O于点C,连接AC交OP于点D.(1)求证:PC是⊙O的切线;(2)若PD=cm,AC=8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点E是的中点,连接CE,求CE的长.27.如图,CE是⊙O的直径,BD切⊙O于点D,DE∥BO,CE的延长线交BD于点A.(1)求证:直线BC是⊙O的切线;(2)若AE=2,tan∠DEO=,求AO的长.29.如图,AC是⊙O的直径,OB是⊙O的半径,PA切⊙O于点A,PB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COB=∠APB.(1)求证:PB是⊙O的切线;(2)当OB=3,PA=6时,求MB,MC的长.30.如图,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过B作OP的垂线BA,垂足为C,交⊙O于点A,连接PA、AO,并延长AO交⊙O于点E,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D.(1)求证:PA是⊙O的切线;(2)若=,且OC=4,求PA的长和tanD的值.。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与圆有关的计算
思路分析:∵在扇形 AOB 中,∠AOB=90°,正方形 CDEF ︵
的顶点 C 是AB的中点,∴∠COD=45°, ∴OC= (2 2)2+(2 2)2=4,∴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
BOC 的面积-三角形 ODC 的面积 =34650×π×42-21×(2 2)2 =2π-4.
例 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等于其内角,则这个正多边形
的边数为( B )
A.3
B.4
C.5
D.6
易错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
对点练习 3 1.如图,正五边形 ABCDE 和正三角形 AMN 都是⊙O 的内 接多边形,则∠BOM= 48° .
2.(2019·孝感)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卓越的数学家,他在《九
章算术》中提出了“割圆术”,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逐步逼近
圆来近似计算圆的面积.如图,若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
S1 来近似估计⊙O 的面积 S,设⊙O 的半径为 1,则 S-S1=
π-3
.
【易错题型 2】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出错 ︵
例 2:已知点 C、D 是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三等分点,CD的 长为31π,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复习
第六章 圆
第3讲 与圆有关的计算
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紧扣考纲 提升能力
立足深圳 全面拓展
——基于课程标准的4个复习要点
序号
知识点名称
序号
知识点名称
混淆正多边形的有关概 知识点 1 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 易错点 1 念,在求解时出错
知识点 2
圆的相关计算
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 易错点 2
(北师大版)深圳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半径等于4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A .43B .45C .23D .25 2.下列命题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③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④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⑤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⑥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如图,抛物线2144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P 是以点(0,3)C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 是线段PA 的中点,连结OQ 、则线段OQ 的最大值是( )A .532-B .3C .532+D .5232+ 4.如图,O 的半径为5,3OP =,则经过点P 的弦长可能是( )A .3B .5C .9D .12 5.已知:O 的半径为2,3OA =,则正确的图形可能为( )A .B .C .D .6.图中的三块阴影部分由两个半径为1的圆及其外公切线分割而成,如果中间一块阴影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块面积之和,则这两圆的公共弦长是( )A .52B .62C .21252π-D .21162π- 7.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 若BAC BD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AE BE DE CE = ②ABE △与DCE 的周长比为BE CE③ADE ABC =∠∠ ④ABE DCE ADE BCE SS S S ⋅=⋅ A .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M ,C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8AB =,BD 与半圆O 相切于点B .点P 为AM 上一动点(不与点A ,M 重合),直线PC 交BD 于点D ,BE OC ⊥于点E ,延长BE 交PC 于点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①PB PD =;②BC 的长为43π;③45DBE ∠=︒;④BCF PCB ∽△△;⑤CF CP ⋅为定值A .2个B .3个C .4个D .5个9.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四边形OBCD 是菱形,AC 与OD 相交于点P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OD AC ⊥B .AC 平分OD C .2CB DP = D .2AP OP = 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ACB 上的三等分点,且1sin 2ABC ∠=,则A D ∠+∠等于 ( )A .120°B .95°C .105°D .150°11.往直径为26cm 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一些水以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水的最大深度为8cm ,则水面AB 的宽度为( )A .12cmB .18cmC .20cmD .24cm12.如图,AB 、CD 是O 的两条弦,且AB CD =.OM AB ⊥,ON CD ⊥,垂足分别为点M 、N ,BA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连接OP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 CD =;②OM ON =;③PA PC =;④BPO DPO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3.如图,正方形ABCD中,扇形BAC与扇形CBD的弧交于点E,AB=6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cm2.AO ,14.如图,点M为O的半径OA的中点,弦BC过点M且垂直于AO,若4则弦BC的长为______.15.如图,圆O是△ABC的外接圆,BC=2,∠BAC=30°,则圆O的直径为___________.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5AB的长为4,过点O做OC⊥AB于点C,⊙O内一点D的坐标为(﹣4,3),当弦AB绕点O顺时针旋转时,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17.如图,已知AB 为O 直径,若CD 是O 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AD 是O 内接正()4n +边形的一边,BD AC =,则n =_____.18.如图,是由一个大圆和四个相同的小圆组成的图案,若大圆的半径为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 30∠=︒,45B ∠=︒,72cm AB =,点O 以2/cm s 的速度在ABC 边上沿A B C A →→→的方向运动.以O 为圆心作半径为2cm 的圆,运动过程中O 与ABC 三边所在直线首次相切和第三次相切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秒.20.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 ∠=︒,8AB =,将Rt 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斜边A B ''过B 点,则线段CA 扫过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O 及O 外一点P ,在O 上找一点,M 使得PM OM ,求作点M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2.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AB ,弦AD ∥OC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2)已知AB =6,CB =4,求线段AD 的长.23.如图,AB 为⊙O 的直径,D 为AB 延长线上的点,AC 为弦,且∠A =∠D =30°.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1c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如图,在△ABC 中,AB =AC ,⊙O 是△ABC 的外接圆,点D 在BC 上,AD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连接CE .(1)求证:∠ADC =∠ACE ;(2)若⊙O 的半径为3AB 的度数为90°,DE =2,求AD 的长.25.如图,直径为5的M 的圆心在x 轴正半轴上,M 和x 轴交于,A B 两点,和y 轴交于,C D 两点且4CD =,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A B C 三点,顶点为N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2)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直线NC 与x 轴交于点E ,试判断直线CN 与M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6.如图所示,AC 与O 相切于点C ,线段AO 交O 于点B .过点B 作//BD AC 交O 于点D ,连结,CD OC ,且OC 交DB 于点E .若30,53cm ∠=︒=CDB DB .(1)求COB ∠的大小和O 的半径长.(2)求由弦,CD BD 与弧BC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弦长的一半,进而求出弦长.【详解】解:如图由题意知,OA=4,OD=CD=2,OC⊥AB,∴AD=BD,在Rt△AOD中,2222-=-=AD AO OD4223∴22343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在求弦长时,往往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弦长的一半,再求得弦长.此类问题极易出错,要特别注意.2.B解析:B【分析】根据确定圆的条件对①进行判断;根据等弧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对③④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对⑤进行判断;根据圆周角定理对⑥进行判断.【详解】解: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故①错误;②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故②错误;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根据“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等边三角形都相似,故③正确;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可以确定对应相等,其他条件不确定,故④错误;⑤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⑤错误;⑥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故⑥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圆的条件,等弧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点A (-4,0),B (4,0),故O 点为AB 的中点,又Q 是AP 上的中点可知OQ=12BP ,故OQ 最大即为BP 最大,即连接BC 并延长BC 交圆于点P 时BP 最大,进而即可求得OQ 的最大值.【详解】∵抛物线2144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A (-4,0),B (4,0),即OA=4.在直角三角形COB 中5==∵Q 是AP 上的中点,O 是AB 的中点∴OQ 为△ABP 中位线,即OQ=12BP又∵P 在圆C∴当B 、C 、P 共线时BP 最大,即OQ 最大此时BP=BC+CP=5+OQ=12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求长度,二次函数解析式求点的坐标及线段长度,中位线,与圆相离的点到圆上最长的距离,解本题的关键是将求OQ 最大转化为求BP 最长时的情况. 4.C解析:C【分析】当经过点O 、P 的弦是直径时,弦最长为10;当弦与OP 是垂直时,弦最短为8;判断即可.【详解】当经过点O 、P 的弦是直径时,弦最长为10;当弦与OP 垂直时,根据垂径定理,得半弦长,所以最短弦为8;所以符合题意的弦长为8到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径是最长的弦,垂径定理,熟练运用分类思想,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圆的半径和OA 的大小确定点A 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作出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图的意义,得OA=2,与OA=3矛盾,∴A 选项错误;∵根据图的意义,得OA <2,与OA=3矛盾,∴B 选项错误;∵根据图的意义,得OA >2,且离圆较近,与OA=3相符,∴C 选项正确;∵根据图的意义,得OA >2,且离圆较远,与OA=3不符合,∴D 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圆心到点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比较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题意得到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2,再根据中间一块阴影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块面积之和,得到BC•AB -(S 半圆AD +S 半圆BC -S )=S ,即2AB-π•12+S=S ,可求出AB=2π,则OP=12AB=4π,在Rt △OEP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EP ,即可得到两圆的公共弦长EF . 【详解】解:∵AB ,CD 为两等圆的公切线,∴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2,设中间一块阴影的面积为S ,∵中间一块阴影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块面积之和,∴BC•AB -(S 半圆AD +S 半圆BC -S )=S ,即2AB-π•12+S=S ,∴AB=2π.如图,EF 为公共弦,PO ⊥EF ,OP=12AB=4π, ∴EP=22OE OF -=222161()4ππ--=, ∴EF=2EP=21162π-.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公切线,连心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①②正确,由四点共圆可知③不符合题意,面积比转化成边长比可得④正确.【详解】解:∵BAC BDC ∠=∠,AEB DEC ∠=∠∴ABE DCE ∴AE BE DE CE= ∴①正确;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②正确∵BAC BDC ∠=∠,且△BDC 和△BAC 共有底BC∴得到A ,B ,C ,D 四点共圆;若ADE ABC =∠∠,则=ADE ABC ACB =∠∠∠,则AB=AC ,但题目中并没有告诉这个条件,所以③不一定正确;∵△ABE 和△ADE 共有高, ∴ABE ADE S BE S DE =, ∵△CBE 和△CDE 共有高,∴BCE DCE BE S DE S = ∴ABEBCEADE DCE S BE S S DE S ==即,ABE DCE ADE BCE S S S S ⋅=⋅,故 ④正确;∴①②④正确,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及其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合理作辅助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的性质定理.8.B解析:B【分析】①连接AC ,并延长AC ,与BD 的延长线交于点H ,若PD=PB ,得出P 为AM 的中点,与实际不符,即可判定正误;②先求出∠BOC ,再由弧长公式求得BC 的长度,进而判断正误;③由∠BOC=60°,得△OBC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三线合一性质得∠OBE ,再由角的和差关系得∠DBE ,便可判断正误;④证明∠CPB=∠CBF=30°,∠PCB=∠BCF ,可得△BCF ∽△PCB 相似;⑤由等边△OBC 得BC=OB=4,再由相似三角形得CF•CP=BC 2,便可判断正误.【详解】解:①连接AC ,并延长AC ,与BD 的延长线交于点H ,如图1,∵M ,C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AH=30°,∵BD 与半圆O 相切于点B .∴∠ABD=90°,∴∠H=60°,∵∠ACP=∠ABP ,∠ACP=∠DCH ,∴∠PDB=∠H+∠DCH=∠ABP+60°,∵∠PBD=90°-∠ABP ,若∠PDB=∠PBD ,则∠ABP+60°=90°-∠ABP ,∴∠ABP=15°,∴P 点为AM 的中点,这与P 为AM 上的一动点不完全吻合,∴∠PDB 不一定等于∠ABD ,∴PB 不一定等于PD ,故①错误;②∵M ,C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OC=13×180°=60°, ∵直径AB=8,∴OB=OC=4, ∴BC 的长度=41806043ππ⨯=, 故②正确;③∵∠BOC=60°,OB=OC ,∴∠ABC=60°,OB=OC=BC ,∵BE ⊥OC ,∴∠OBE=∠CBE=30°,∵∠ABD=90°,∴∠DBE=60°,故③错误;④∵M 、C 是AB 的三等分点,∴∠BPC=30°,∵∠CBF=30°,∠PCB=∠BCF ,∴△BCF ∽△PCB故④正确;⑤∵∠CBF=∠CPB=30°,∠BCF=∠PCB ,∴△BCF ∽△PCB , ∴CB CF CP CB=, ∴CF•CP=CB 2, ∵CB =OB =OC =12AB =4, ∴CF•CP=16,故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性质,并能灵活应用.9.D解析:D【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出四条边平行并且都相等,又根据AB 是直径,即可知道∠ACB=90°,即可判断A ,因为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求∠A 的正弦值即可判断∠A=30°,即可判断D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即可B 、C 选项;【详解】∵ 四边形OBCD 是菱形,∴ OB ∥CD ,OD ∥BC ,OB=OD=CD=BC ,∵ AB 是直径,∴ ∠ACB=90°,∵OD ∥BC ,∴ ∠APO=90°,∴OD ⊥AC ,故A 正确; ∵12BC OD A AB AB ===sin ∠ , ∴∠A=30°,∴2OA OP = ,故D 错误,∵2OA OP =,∴2OD OP = ,∴DP=OP ,∴AC 平分OD ,故C 正确;∴BC=2DP ,故B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圆周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由圆心角、弦、弧的关系及圆周角定理可得∠ACB=90°,∠BOD=60°,∠A=60°,通过证明△OBD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D=60°,进而可求解;【详解】∵ C 、D 是ACB 上的三等分点,∴AC CD BD==,∵ AB是圆的直径,∴∠ACB=90°,∠BOD=60°,∠A=60°,∵OB=OD,∴△OBD为等边三角形,∴∠D=60°,∴∠A+∠D=12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心角、弦、弧的关系,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1.D解析:D【分析】连接OB,过点O作OC⊥AB于点D,交圆O于点C,由题意可知CD为8,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进而可得出AB的长.【详解】如图,连接OB,过点O作OC⊥AB于点D,交圆O于点C,则AB=2BD,∵圆的直径为26cm,∴圆的半径r=OB=13cm,由题意可知,CD=8cm,∴OD=13-8=5(cm),∴()221692512=-=-=,BD OB OD cm∴AB=24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过圆心向弦作垂线构造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如图连接OB、OD,只要证明Rt△OMB≌Rt△OND,Rt△OPM≌Rt△OPN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OB、OD;∵AB=CD,∴AB CD,故①正确∵OM⊥AB,ON⊥CD,∴AM=MB,CN=ND,∴BM=DN,∵OB=OD,∴Rt△OMB≌Rt△OND,∴OM=ON,故②正确,∵OP=OP,∴Rt△OPM≌Rt△OPN,∴PM=PN,∠OPB=∠OPD,故④正确,∵AM=CN,∴PA=PC,故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13.3π【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边相等角相等根据扇形BAC与扇形CBD 的弧交于点E可得△BCE的形状根据图形的割补可得阴影的面积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正方形ABCD中∴∠DCB解析:3π【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边相等,角相等,根据扇形BAC与扇形CBD的弧交于点E,可得△BCE的形状,根据图形的割补,可得阴影的面积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正方形ABCD中,∴∠DCB=90°,DC=AB=6cm.扇形BAC 与扇形CBD 的弧交于点E ,∴△BCE 是等边三角形,∠ECB =60°,∴∠DCE =∠DCB -∠ECB =30°.根据图形的割补,可得阴影的面积是扇形DCE ,S 扇形DCE =π×62×30360=3π, 故答案为3π.【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扇形的面积,灵活应用图形的割补是解题关键. 14.【分析】连接BO 先求出OM=2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M 的长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O 如图则∵M 是OA 的中点∴∵∴△是直角三角形BC=2BM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掌握垂径定 解析:43【分析】连接BO ,先求出OM=2,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M 的长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O ,如图,则4BO OA ==∵M 是OA 的中点∴2OM =∵BC OA ⊥ ∴△OBM 是直角三角形,BC=2BM∴22224223BM OB OM =-=-=∴222343BC BM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4【分析】延长BO 交⊙O 于E 连接CE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E=∠A=30°∠ECB=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延长BO 交⊙O 于E 连接CE 则∠E=∠A=30°∠ECB=90°∴B解析:4【分析】延长BO交⊙O于E,连接CE,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E=∠A=30°,∠ECB=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延长BO交⊙O于E,连接CE,则∠E=∠A=30°,∠ECB=90°,∴BE=2BC=2×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6.6【分析】连接OB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AC=BC=2则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C=11利用垂线段最短当OC经过点D时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然后计算出OD的长从而得到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值【详解】解:解析:6【分析】连接OB,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AC=BC=2,则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C=11,利用垂线段最短,当OC经过点D时,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然后计算出OD的长,从而得到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值.【详解】解:连接OB,如图,∵OC⊥AB,∴AC=BC=1AB=2,2在Rt△OBC中,2222-=-=,OB BC(55)211当OC 经过点D 时,点D 到AB 的距离最小,∵OD=2243+=5,∴点D 到AB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1-5=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17.【分析】连接ODOCBC 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OD=∠BOC 再根据题意分别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AOD 和∠COD 建立关于n 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ODOCBC ∵AB 为直径∴∠ADB=∠BCA=90解析:4【分析】连接OD ,OC ,BC ,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OD=∠BOC ,再根据题意,分别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AOD 和∠COD ,建立关于n 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OD ,OC ,BC ,∵AB 为直径,∴∠ADB=∠BCA=90°,又∵BD AC =,∴Rt △ABD ≌Rt △BAC (HL ),∴AD=BC ,∠AOD=∠BOC ,∵CD 是O 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360COD n︒∠=, 同理:AD 是O 内接正()4n +边形的一边, ∴3604AOD BOC n ︒∠=∠=+, 由180AOD BOC COD ∠+∠+∠=︒, 得:36036021804n n︒︒⨯+=︒+, 解得:4n =,或2n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4n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8.【分析】如图由圆的对称性及割补法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再由勾股定理可得: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由圆的对称性及割补法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大圆的半 解析:48π-【分析】如图,由圆的对称性及割补法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再由勾股定理可得:28,A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由圆的对称性及割补法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大圆的半径为2,90,,ACB AC BC ∠=︒=∴ 4,AB =2216,AC BC +=28,AC ∴=22248.S AC ππ∴=⨯-=-故答案为:48.π-【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阴影部分面积的求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圆的对称性与正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与弓形面积的理解,正多边形与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要求第一次相切和第三次相切的时间间隔题目已知速度那么就要求第一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与第三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之差根据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一次相切如图①∵∴即第一次相切 解析:5212+ 【分析】要求第一次相切和第三次相切的时间间隔,题目已知速度,那么就要求第一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与第三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之差,根据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一次相切如图①, ∵12O P cm ,1O P AC ⊥,∴11222sin sin 30O P O A cm A ===︒, 即第一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为22cm .第二次相切如图②,22O P cm =,2O P BC ⊥,第三次相切如图③,∵32O P cm =,3O P AB ⊥,∴3322sin O P O B cm B ===, 第三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为3722AB O B +=+,∴第一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与第三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之差为:72222522+-=+,∴52252122s t v +===+, 故答案为:52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求圆平移到与直线相切时圆心经过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第一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与第三次相切圆心运动的距离之差.20.【分析】线段CA 形成的是以C 为圆心以C 为半径的扇形求出其圆心角按照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BC=4CA==;根据旋转的性质得∴△是等边三角形∴∴∴∴=8π故答案为:8π【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解析:8π.【分析】线段CA 形成的是以C 为圆心,以C 为半径的扇形,求出其圆心角,按照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90ACB ∠=︒,30A ∠=︒,8AB =,∴BC=4,2284-43根据旋转的性质,得60B '∠=︒,CB CB '=,∴△CBB '是等边三角形,∴60B CB '∠=︒,∴30BCA '∠=︒,∴60A CA '∠=︒, ∴22n r 60(43)=360S ππ⨯⨯=扇形=8π. 故答案为:8π.【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问题,扇形面积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M 点有两个,分别为M 1,M 2【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OP 为直径作圆,根据尺规作图画出OP 的垂直平分线,A 点即为OP 中点,画出圆即可得出OP ⊥OM【详解】如图所示,连接OP ,分别以O 、P 为半径,大于12OP 为半径作圆弧,连接两个交点,与OP 交于A 点,A 点即为OP 的中点,以A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与O 的交点即为M 点【点睛】本题考察尺规作图,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详解;(2)185【分析】(1)连接OD ,证明CBO △CDO ≌△,即可得到结论.(2)连接B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平行线的性质,可证OCB △ADB ∽△,即可求出AD 的长【详解】(1)如图:连接OD ,//AD OC ,A COB ∴∠=∠,ADO COD ∠=∠,OA OD =,A ADO ∴∠=∠,COD COB ∴∠=∠,∴在COD △和CBO 中OD OB COD COB OC OC =⎧⎪∠=∠⎨⎪=⎩,∴COD △≌CBO ,CDO CBO ∴∠=∠,CB AB ⊥,90CDO CBO ∴∠=∠=︒,OD CD ∴⊥,∴DC 是⊙O 的切线;(2)如图:连接BD//AD OCA COB ∴∠=∠ AB 为直径,CB AB ⊥90ADB OBC ∴∠=∠=︒∴ADB OBC ∽OC OB AB AD∴=6,4AB BC == 132OB AB ∴== ∴在Rt OBC 中2222345OC OB BC =+=+=536AD∴= 185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切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定理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3.(1)见解析;(2)326π- 【分析】(1)连接OC .由圆周角定理得:∠COD =2∠A =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OCD =90°即可;(2)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直角三角形OCD 的面积减去扇形COB 的面积即可.【详解】 解:(1)证明:连接OC ,∵∠A =∠D =30°, 由圆周角定理得:∠COD =2∠A =60°.∴∠DCO =180°﹣∠COD-∠D=180°-60°﹣30°= 90°,∴OC ⊥CD .∵OC 为半径,∴DC 是⊙O 切线.(2)在Rt △OCD 中,∠D =30°,OC =1cm ,∴OD =2cm ,由勾股定理得:DC 3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1601313236026OCD OB SS S 扇形C .【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圆周角性质、切线的判定方法、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用割补法求引用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OCD OB SS S 扇形C .24.(1)见详解;(2)AD=4【分析】 (1)由题意易得AEC ACD ∠=∠,然后可得△ACD ∽△AEC ,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证;(2)由(1)得△ACD ∽△AEC ,则有2AC AD AE =⋅,进而可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为⊙O 的直径,然后可得26AC =,设AD=x ,则由DE=2可得AE=2+x ,最后问题可求解.【详解】 (1)证明:∵AB=AC ,∴AB AC =,∴AEC ACD ∠=∠,∵∠EAC=∠EAC ,∴△ACD ∽△AEC ,∴∠ADC=∠ACE ;(2)解: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由(1)得△ACD ∽△AEC ,∴AC AD AE AC=,即2AC AD AE =⋅, ∵AB 的度数为90°,∴45ACB ∠=︒,∵AB=AC ,∴45ACB ABC ∠=∠=︒,∴90BA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为⊙O 的直径,∵⊙O 的半径为3∴43BC =∴26AC =设AD=x ,则由DE=2可得AE=2+x ,∴()224x x +=,解得:124,6x x ==-,∴AD=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5.(1)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4,0,C 点的坐标为()0,2-;(2)213222y x x =--;(3)直线CN 与M 相切,见解析. 【分析】 (1)连接DM ,在Rt △DOM 中,求出OM ,OC 、OA 、OB ,则可求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即可; (2)由A 、B 两点坐标,设抛物线y =a (x +1)(x−4),将C (0,−2)代入求出a 即可解决问题;(3)连接MC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M ⊥EN 即可.【详解】(1)如图,连接DM ,∵M 的直径5,∴52DM =, ∵4CD =,∴2OD OC ==,∴C 点的坐标为()0,2-,∴2232OM DM OD =-=, ∴53122OA =-=,∴54OB OA =-=, ∴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4,0;(2)由A 、B 两点坐标,设抛物线()()14y a x x =+-,将()0,2C -代入,得()()-20104a =+-解得:12a =,∴()()1142y x x =+-, ∴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3222y x x =--; (3)直线CN 与M 相切; 如图,连接CM ,设过CN 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抛物线的顶点为N ,∴332-12222b a -=-=⨯,()219424252414842ac b a ⨯⨯---==-⨯, ∴N 点的坐标为325,28⎛⎫- ⎪⎝⎭, 将C ()0,2-,N 325,28⎛⎫-⎪⎝⎭代入y kx b =+得 232528b k b =-⎧⎪⎨+=-⎪⎩ 解得342k b ⎧=-⎪⎨⎪=-⎩ , ∴CN 直线的解析式为324y x =--, 当y=0时,x=8-3∴点E 的坐标为8,03⎛⎫- ⎪⎝⎭∴22103CE OC OE =+=, ∴256EM OE OM =+=,∵2254CM =,21009CE =,262536EM =, ∴222CM CE EM +=,∴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MC EC ⊥,∴直线CN 与M 相切. 【点睛】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圆、垂径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6.(1)60COB ∠=︒,O 的半径长为5cm ;(2)()225cm 6π 【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得到OC ⊥BD ,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E 的长,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发现∠BOE=60°,从而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得圆的半径;(2)结合(1)中的有关结论证明△DCE ≌△BOE ,则它们的面积相等,故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扇形OBC 的面积.【详解】解:(1)∵AC 与⊙O 相切于点C ,∴∠ACO=90°,∵BD ∥AC ,∴∠BEO=∠ACO=90°,∴DE=EB=12(cm ) ∵∠D=30°,∴∠O=2∠D=60°,在Rt △BEO 中,sin60°=BE OB,∴2OB=, ∴OB=5,即⊙O 的半径长为5cm .(2)由(1)可知,∠O=60°,∠BEO=90°,∴∠EBO=∠D=30°,又∵∠CED=∠BEO ,BE=ED ,∴△CDE ≌△OBE ,∴S 阴=S 扇OBC =60360π•52=256π(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6πcm 2.【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深圳中考数学:圆必会题
最新深圳中考数学:圆必会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OCBA一、 角度的计算1、(2010福建德化)如图,点B 、C 在⊙O 上,且BO=BC ,则圆周角BAC ∠等于( ) A .60︒ B .50︒ C .40︒ D .30︒2.(北京崇文) AB 是圆O 的直径,CD 是圆O 的弦,DAB ∠=48︒,则ACD ∠= ︒. 3.(门头沟区)如图,CD AB ⊥于E ,若60B ∠=,则A ∠=度.1题 2题4. (兰州市) 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 1个5.(江苏泰州,18,3分)如图⊙O 的半径为1cm ,弦AB 、CD 的长度分别为2,1cm cm ,则弦AC 、BD 所夹的锐角α= .6.(安徽芜湖市)如图所示,在圆⊙O 内有折线OABC ,其中OA =8,AB =12,∠A =∠B =60°,则BC 的长为()A .19B .16C .18D .207. (兰州市) 将量角器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在三角形纸板上,使点C 在半圆上.点A 、B 的读数分别为86°、30°,则∠ACB 的大小为( ) A .15︒ B .28︒ C .29︒D .34︒第3题5题 6题 7题 8. (2011四川凉山州,9,4分)如图,100AOB ∠=,点C 在O上,且点C 不与A 、B 重合,则ACB ∠ 的度数为( ) A .50 B .80或50 C .130 D .50 或130 9. (2011广东肇庆,7,3分)如图,四边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若∠BAD =105°,则∠DCE 的大小是( ) A . 115°B . 105°C . 100°D . 95°10. (2011四川宜宾,23,10分)已知:在△ABC 中,以AC 边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在劣弧 ⌒ AD上到一点E 使∠EBC=∠DEC ,延长BE 依次交AC 于G ,交⊙O 于H . (1)求证:AC ⊥BH ;(2)若∠ABC=45°,⊙O 的直径等于10,BD=8,求CE 的长.21. (2011广东肇庆,24,10分)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CB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F ,交⊙O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交AC 于点P ,连结AD . (1)求证:∠DAC =∠DBA ; (2)求证:P 是线段AF 的中点; (3)若⊙O 的半径为5,AF =215,求tan ∠ABF 的值. ABCDE(10题图)二、垂径定理的相关计算与证明1、(安徽省)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弧),点O是这段弧的圆心,C是弧AB上一点,OC⊥AB,垂足为D, AB=300m,CD=50m,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 m.2、(聊城冠县实验中学二模)如下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A.2cm B.cm C.32cm D.52cm3.(广西桂林适应训练)如图,圆弧形桥拱的跨度AB=12米,拱高CD=4米,则拱桥的半径为().A.6.5米B.9米C.13米D.15米1题•A BCDE OFP3题图第2题图NM B A4. (2011四川南充市,9,3分)在圆柱形油槽内装有一些油。
广东深圳2018-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项11:圆
广东深圳2018-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项11:圆专题11:圆【一】选择题1. 〔2001广东深圳3分〕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它们的圆心距是5厘米,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 外离 (B) 外切 (C) 内切 (D) 相交【答案】D。
【考点】两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依照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4-3=1<5,4+3>5,∴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应选D。
2. 〔2001广东深圳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EF切⊙O于点B,C、D是⊙O上的点,弦切角∠CBE=40o,AD CD=,那么∠BCD的度数是【】(A) 110o (B) 115o(C) 120o (D) 135o【答案】B。
【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如图,连接BD,∵AB是⊙O的直径,直线EF切⊙O于点B,∴EF⊥AB,即∠ABE=900。
∵弦切角∠CBE=40o,∴∠ABC=50o。
∵AD CD=,∴∠ABD=∠DBC=25o。
又∵AB是⊙O的直径,∴∠ADB=90o。
∴∠BAD=65o。
∵A、B、C、D四点共圆,∴∠BCD=180o-65o=115o。
应选B。
3.〔深圳2003年5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B=CD=5,AC=7,A、△AED∽△BECB、∠AEB=90ºC、∠BDA=45ºD、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2对【答案】D。
【考点】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全等的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A、依照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可得到:∠ADE=∠BCE,∠DAE=∠CBE∴△AED∽BED,正确;B、由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B=CD,有AB CD,从而依照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的性质,得∠EBC=∠ECB,由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BE=CE,∴BE=CE=3,AB=5,AE=AC-CE=4,依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E为直角三角形,即∠AEB=90°,正确;C、AE=DE,∴∠EAD=∠EDA=45°,正确;D、从条件不难得到△ABE≌△DCE、△ABC≌△DCB、△ABD≌DCA共3对,错误。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圆综合练习题(word版 无答案)
圆综合深圳中考中,圆一般考 1-2 道题,其中必考一道圆的综合题,这个题的位置往往在 22 题或者 23 题出现,从近几年深圳中考命题方向去看,以后的考察应该都会在 22 题出现,也就是作为几何综合题出现。
圆的几何综合题往往有三问:包含几何证明,几何计算和综合性问题。
具体的题型有:1、圆切线的证明;2、圆中有关的计算问题;3、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4、与圆有关的综合性问题(难点:定值问题)模块一中考真题1、(2014 深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过原点O,与x轴交于A(4,0),与y轴交于B(0,3),点C为劣弧AO的中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DC=4CA,连接BD.(1)求⊙ M 的半径;(2)证明:BD 为⊙ M 的切线;(3)在直线MC 上找一点P,使|DP﹣AP|最大.2、(2015 深圳)如图1,水平放置一个三角板和一个量角器,三角板的边AB 和量角器的直径DE 在一条直线上,AB=BC=6cm,OD=3cm,开始的时候BD=1cm,现在三角板以2cm/s 的速度向右移动.(1)当B 与O 重合的时候,求三角板运动的时间;(2)如图2,当AC 与半圆相切时,求AD;(3)如图3,当AB 和DE 重合时,求证:CF2=CG•CE.3、(2016 深圳)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2,AB 为直径,CD 为弦.AB 与CD 交于点M,将沿CD 翻折后,点A 与圆心O 重合,延长OA 至P,使AP=OA,连接PC (1)求CD 的长;(2)求证:PC 是⊙O 的切线;(3)点G 为的中点,在PC 延长线上有一动点Q,连接QG 交AB 于点E.交于点F(F 与B、C 不重合).问G E•GF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4、(2017 深圳)如图,线段AB 是⊙O 的直径,弦CD⊥AB 于点H,点M 是上任意一点,AH=2,CH=4.(1)求⊙O 的半径r 的长度;(2)求sin∠CMD;(3)直线BM 交直线CD 于点E,直线MH 交⊙O 于点N,连接BN 交CE 于点F,求HE•HF的值.模块二圆中证明和计算专题训练5、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的直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AC=PC,∠COB=2∠PCB.(1)求证:PC 是⊙O 的切线;(2)求证:BC=AB;(3)点M 是的中点,CM 交AB 于点N,若AB=4,求MN•MC的值.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AD.(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是的中点,连接AE 交BC 于点F,当BD=5,CD=4 时,求AF 的值.7、如图,在△OAB 中,OA=OB,C 为AB 中点,以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圆,AO 与⊙O 交于点E,直线OB 与⊙O 交于点F 和D,连接EF、CF 与OA 交于点G.(1)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2)求证:OD•EG=OG•EF;(3)若AB=8,BD=2,求⊙O 的半径.8、已知:如图,在△ABC中,∠C=90°,点 O 在AB 上,以 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的圆与 AC、AB 分别交于点 D、E,且∠CBD=∠A.(Ⅰ)求证:BD 与⊙O 相切;(Ⅱ)若 AD:AO=8:5,BC=2,求 BD 的长.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 D 与y 轴相切于点 C(0,4),与x 轴相交于 A、B 两点,且 AB=6.(1)则D点的坐标是(,),圆的半径为;(2)s in ∠ACB= ;经过C、A、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F,证明:直线 FA 与圆D 相切;(4)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N,使∆CBN 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并求出N 点坐标.10、如图所示, Rt∆ABC 中,∠BAC=90°,∠C=30°,BC=2,⊙O是△ABC 的外接圆,D 是C B延长线上一点,且 BD=1,连接 DA,点 P 是射线 DA 上的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D平分∠CAB,过点D作AC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EF与⊙O相切;
(2)若AB=6,AD=4,求EF的长.
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
(2)若AE=7,BC=6,求AC的长.
3.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
(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BC2=CD•2OE;
(3)若cos∠BAD=,BE=6,求OE的长.
4.如图,已知BC为⊙O的直径,BA平分∠FBC交⊙O于点A,D是射线BF上的一点,且满足=,过点O作OM⊥AC于点E,交⊙O于点M,连接BM,AM.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sin∠ABM=,AM=6,求⊙O的半径.
5.如图,AB是⊙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于点E,交⊙O 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
6.如图,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求证:ED平分∠BEP;
(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
8.如图,△ABC中,以AC为直径的⊙O与边AB交于点D,点E为⊙O上一点,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ED.
(1)若∠B+∠FED=90°,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FC=6,DE=3,FD=2,求⊙O的直径.
9.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以边BC为直径的半圆与边AB,AC分别交于D,F两点,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
(1)判断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过点F作FH⊥BC,垂足为点H,若AB=4,求FH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10.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上一点,且∠BDE=∠CBE,BD与AE交于点F.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BD平分∠ABE,求证:DE2=DF•DB;
(3)在(2)的条件下,延长ED,BA交于点P,若PA=AO,DE=2,求PD的长和⊙O 的半径.
11.如图,点D是等边△ABC中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且AC=CD,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边AC、BC于点E、点F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连接OC,交⊙O于点G,若AB=4,求线段CE、CG与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
12.已知如图,以Rt△ABC的AC边为直径作⊙O交斜边AB于点E,连接EO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点F为BC的中点,连接EF.
(1)求证:EF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EAC=60°,求AD的长.
13.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
(1)求证:AT是⊙O的切线;
(2)连接OT交⊙O于点C,连接AC,求tan∠TAC.
1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为半圆O的三等分点,过点C作C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CE是⊙O的切线;
(2)判断四边形AOCD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15.如图,在⊙O中,AB为直径,OC⊥AB,弦CD与OB交于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有点E,且EF=ED.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OF:OB=1:3,⊙O的半径R=3,求的值.
16.如图,AB为⊙O的直径,CO⊥AB于O,D在⊙O上,连接BD,CD,延长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E,F在BE上,且FD=FE.
(1)求证:FD是⊙O的切线;
(2)若AF=8,tan∠BDF=,求EF的长.
17.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AC=FC.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已知圆的半径R=5,EF=3,求DF的长.
18.如图,在△ABC中,∠CAB=90°,∠CBA=50°,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点E在边AC上,且满足ED=EA.
(1)求∠DOA的度数;
(2)求证:直线ED与⊙O相切.
19.如图,在Rt△ABC中,∠ACB=90°,E是BC的中点,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交于点D,连接DE
(1)求证:△ABC∽△CBD;
(2)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20.如图,AB是⊙O的直径,OD⊥弦BC于点F,交⊙O于点E,连结CE、AE、CD,若∠AEC=∠ODC.
(1)求证:直线CD为⊙O的切线;
(2)若AB=5,BC=4,求线段CD的长.
21.如图,AC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点P是⊙O外一点,连接PB、AB,∠PBA=∠C.
(1)求证:PB是⊙O的切线;
(2)连接OP,若OP∥BC,且OP=8,⊙O的半径为2,求BC的长.
22.如图,AH是⊙O的直径,AE平分∠FAH,交⊙O于点E,过点E的直线FG⊥AF,垂足为F,B为直径OH上一点,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
(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
(2)若CD=10,EB=5,求⊙O的直径.
23.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CB<90°,对角线AC平分∠DCB,延长DA,CB相交于点E.
(1)如图1,EB=AD,求证:△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连接OE,过点E作直线EF,使得∠OEF=30°,当∠ACE≥30°时,判断直线E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4.如图,Rt△ABC中,∠C=90°,AC=,tanB=,半径为2的⊙C,分别交AC,BC
于点D,E,得到.
(1)求证:AB为⊙C的切线;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5.如图,⊙O的直径AB=4,∠ABC=30°,BC交⊙O于D,D是BC的中点.
(1)求BC的长;
(2)过点D作DE⊥AC,垂足为E,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26.如图,点P是⊙O外一点,PA切⊙O于点A,AB是⊙O的直径,连接OP,过点B 作BC∥OP交⊙O于点C,连接AC交OP于点D.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若PD=cm,AC=8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若点E是的中点,连接CE,求CE的长.
27.如图,CE是⊙O的直径,BD切⊙O于点D,DE∥BO,CE的延长线交BD于点A.(1)求证:直线BC是⊙O的切线;
(2)若AE=2,tan∠DEO=,求AO的长.
29.如图,AC是⊙O的直径,OB是⊙O的半径,PA切⊙O于点A,PB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COB=∠APB.
(1)求证:PB是⊙O的切线;
(2)当OB=3,PA=6时,求MB,MC的长.
30.如图,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过B作OP的垂线BA,垂足为C,交⊙O于点A,连接PA、AO,并延长AO交⊙O于点E,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D.
(1)求证:PA是⊙O的切线;
(2)若=,且OC=4,求PA的长和tanD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