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教学内容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句读(平仄)、句式、修辞手法和文言虚词。
1. 句读(平仄):文言文的一大特点是平仄音律,也叫做句读。
平读指的是声调平缓,读起来音调比较平稳;仄读则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音调起伏较大。
在文言文中,平仄音律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 句式:句式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独立句、倒装句、比拟句等。
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句子构成;独立句是指不依附在其他句子中,具有完整意思的句子;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提到主语之前,或将其他成分提到句首;比拟句是通过比较来形容事物的句子。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用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比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情感而对其进行夸大描述;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排比是通过对相同结构的成分进行排列,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4.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起连接、衬托、修饰等作用的一类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耳等。
之用于连接动词和宾语、主谓之间,起衔接作用;乎用于疑问句或表示反问的语气;者用于表示标志、标定等作用;耳用于表示补充说明。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提升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勤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高一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整理
(图画—考虑) (盟约—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
1、宦士三百人于吴
2、必庙礼之
(帝王的仆隶—做帝王的仆隶)
(礼仪—礼遇)
3、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服-穿)
——《勾践灭吴》
1、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赵王之子孙侯者
2、质于齐
(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封侯)
(人质-作人质) ——〈触龙说赵太后〉
1、何厌之有? 2、何后之有?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寻找规律和方法 : 1、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四、判断句
1、城北徐公,徐国之美丽者也 2、此则寡人之过也
9、欲有求于我
10、皆以美于徐公
11、能谤讥于市朝 4、遂使之行成于吴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赵氏求救于齐 14、甚于妇人
5、宦士三百人于吴
6、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7、而磨砺之于义
15、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16、质于齐
8、昔者夫差耻吾军于诸 17、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侯之国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 词之后的现象 1、四方之士来者 2、国之儒者之游者
动词活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 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 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 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 为定语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深处、远处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的赞礼人
2、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鄙 ;把…当作边邑
以…为美;认为…美
【精品】高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讲解
【精品】高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讲解1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2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文言文语法现象词类活用课件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 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 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 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 词用。
词类活用七种类型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 5、使动用法 6、意动用法 7、为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腰白玉之环
山:(地点名词)→(状语)沿着山路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 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工具)
2、失期,法皆斩 法:按照律法 (根据)
3、吾得兄事之 兄:以兄长之礼、像对待兄长一样
(待人的方式、对人的态度)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使用的工具)
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表 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小结:
1、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词 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方式、方法、工具时,活用作状 语。
3、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时间名词)→(状语)每天
2、东临碣石
东: (方位名词)→(状语)在东面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时间名词)→(状语)一天比一天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外:(方位名词)→
(状语)在内(外)
6、山行六七里
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
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不是主语具有的,而 是宾语具有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文言文词类活用19PPT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活用为使动 4、活用为意动
1、活用为名词 2、作使动 3、作意动
1、活用为名词
2、活用为 动词 3、活用为使动 4、活用为意动
一、如何判别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 驴不胜怒,蹄之 2 一狼洞<其中> 3 非能水也 4 二月草已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 家,创 造了世 界经济 增长史 上的新 奇迹。 1.否定商 品经济 的存在 ,否定 市场及 价值规 律对经 济的调 节作用 。 3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 人的时 间等于 谋财害 命;浪费 自己的 时间, 等于慢 性自杀 。—— 鲁迅 36、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 话就是 名言, 却忘记 了他之 所以得 名是那 一种学 问或事 业--鲁迅 38、推销员接近顾客的方式,往往决 定自己 在他们 心目中 的地位 是“接 单者” 还是“ 建议者 ”。 39、事先写出自己所要提出的每点意 见,以 合乎逻 辑的顺 序表达 出来: 言简意 骇,抓 住重点 。 2、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幅好 牌,而 是怎样 将坏牌 打好。 3、人生的路每一个人都要走一趟, 同样是 一条路 每一个 人走起 来却有 着不同 的感受 ,是好 是坏那 就要靠 几分的 机缘与 自己的 抉择。 38、推销员接近顾客的方式,往往决 定自己 在他们 心目中 的地位 是“接 单者” 还是“ 建议者 ”。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被动句: 常用形式:1、……于…… 2、…… 见……3、……为…… 4、……为……. 所…… 5、……为所……6、…… 被……. 如:1、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句中出 现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曷等) 2、以“之”作标志。如:夫晋,何厌:1、……者, ……也2、 …… 者也 3、 ……也 4、 ……者, …… 5、 ……为…… 6、 ……是…… 7、 …… 非…… 8、 ……乃(则、诚、耳) ……
如: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 说》)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5、人非生而知之也。(《师说》)
下周复习任务:
复习必修二119页虚词表(一)和 必修五145页虚词表(二),在作业本 写出每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各举一个课 本的例。
• 高考试题:
• (2004· 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 请求什么呢? (2004· 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 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 代汉语的语序译出。又如: (2004· 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 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 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 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 式才好下手
• 一、看特殊句式 二、看词类活用 三、看通假现象 • 四、看古今异义
五、看固定结构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 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 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 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 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 试时才能运用自如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 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今寡人不能。
才能。
其继有在者乎。
继承人。
若不阙秦。
使……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使……归顺。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退⒊形容词活用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以待乏也。
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
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虽无四方之忧。
忧愁的事,指外患。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羞恶之心。
邻之厚。
君之薄也。
厚,变雄厚;薄,削弱。
然后卑事夫差。
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羞辱,侮辱。
洁其居。
美其服。
洁,使……洁;美,使…..美。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胜过。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作动词。
特殊句式⒈判断句① 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
②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③ 是社稷之臣也。
④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 非我也,岁也。
⒉省略句① 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② 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⒊倒装句⑴宾语前置①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a.“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b.“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
必修一 第四单元 文言常识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102-4
• 泣涕零如雨(名作动) • 脉脉不得语(名作动) • 乌鹊南飞(名作状) • 天下归心(使动) • 去日苦多(形容词作动) • 暧暧远人村(形容词作动)
84-5
•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名作动) • 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 • 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 • 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 •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 •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 • 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 • 长余佩之陆离(使动)
• 渐见愁煎迫
《孔雀东南飞》
• 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
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 俟我于城隅 • 亦自缢于庭树 • 仕宦于台阁 • 长叹空房中 • 狗吠深巷中 • 开荒南野际
76
•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 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
92
• 便可速谴之(省略句) • 不久当归还(省略句) • 俱会大道口(省略句、状语后置) • 严霜结庭兰(省略句、状语后置) • 长叹空房中(省略句、状语后置)
第四单元文言现象梳理
——通假字、古今异义
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 明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鸿门宴》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92-6
• 槌床便大怒(名作动)• 卿当日胜贵(名作状)
• 自名秦罗敷(名作动) • 黄泉共为友(名作状) • 谢家事夫婿(名作动) • 逆以煎我怀(使动) • 交广市鲑珍(名作动) •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 • 孔雀东南飞(名作状)• 足以荣汝身(使动) • 手巾掩口啼(名作状)• 便利此月内(意动)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特点是古雅、简练、文学性强。
2. 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解。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词序、词类、句法等方面。
2. 词序以主谓宾的次序为主,但由于语序变化多端,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
3.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每种词类有其特定的用法和构词规律。
4. 句法方面主要包括病句、补语、连词等语法现象,需要掌握其规则并灵活运用。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文言文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笔的艺术性。
2.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这些手法能够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3.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和语境,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注意虚实得当。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了解上下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2. 需要辨别词义,理解句子的意思,辅助工具有字典、注释等。
3. 需要注意文言文的情境和时代特点,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五、文言文的背景知识1. 文言文的词汇和成语常常涉及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对古代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了解能够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背景。
3.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领悟。
总结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语法、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以及背景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可以在语文表达方面有更高的境界。
六、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1.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文言文中的丰富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领会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语言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感。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师用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师用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②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③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④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⑥头发上指(上,向上)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①道芷阳间行(道,取道)②沛公军霸上(军,驻军)③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④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⑤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⑥若入前为寿(前,上前)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②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当名词,后继者)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④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①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⑤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⑥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⑦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⑧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2.形容词作动词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②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③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数词活用①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特殊句式[高频考点1]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式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一古之人不欺余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操何?3.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
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有何罪?[高频考点2]文言文阅读-定语后置句式1.中心语+定语+者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未得。
2.中心语+之+定语+者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一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高频考点3]文言文阅读-状语后置句式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后汉书·张衡传》)[高频考点4]文言文阅读-主谓倒置句式1.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2.(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高频考点5]文言文阅读-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
例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 3,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高频考点6]文言文阅读-判断句般以“......者,......”“....-也”“......者,......也”“为”“乃、则、皆、诚、非”“是”例如:粟者,民之所种。
必修一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点学案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只考虑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一)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1)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烛之武退秦师》(2)动词的使动用法例: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使……听到《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以为”“认为”的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认为……美丽《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三)名词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鼓,击鼓进军《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四)名词作状语——名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名词就作状语(1)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例:《荆轲刺秦王》(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例:《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五)形容词作名词例: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六)形容词作动词例: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交好(七)动词作名词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至,到达的人(八)数词作动词例: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二、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或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例:夫战,勇气也。
课件2:核心素养探究 把握和推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
式
文本考点梳理
梳理角度:把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的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
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课文范例:“其后楚日以削”中的“日”,解释为“一天天地”,名词作状
语;“天雨雪”中的“雨”,解释为“下雨”,名词作动词。
课文范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用“为”表被动;“是时屈平既疏” 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用“见”“被”表被动。
3.省略句。是省略某个句子成分的句子。省略句可省略主语、谓语、宾 语、修饰语、介词、介宾短语等。
课文范例:“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省略了主语“他们”,“顷襄王怒 而迁之”中“怒”前省略了介宾短语“对屈原”,“渔父见而问之曰”中“见” 后省略了宾语“之”。
【解析】选C。“三家分析文章内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 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 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 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 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
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摘要:一、文言文知识点的重要性二、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概述1.通假字2.虚词3.特殊句式4.词汇与词类活用三、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1.语境推断法2.语法分析法3.修辞手法分析四、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应用1.文学文化常识2.古代文学名著简介3.诗词鉴赏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文言文知识点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也是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概述1.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距”通“拒”,“内”通“纳”等。
了解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2.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语法成分,如“之”、“者”、“其”等。
掌握虚词的用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熟练掌握各种特殊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4.词汇与词类活用文言文的词汇和词类活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方法及技巧1.语境推断法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语法分析法通过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来理解句子和文章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应用1.文学文化常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作品、历史背景等,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古代文学名著简介熟悉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3.诗词鉴赏诗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鉴赏诗词,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要求能够理解和领悟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洁、典雅,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结构等。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繁,如“之、者、也、乎、矣、焉”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和语气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部分。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注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积累文言文词汇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此外,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也应加以学习和掌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虽然现代汉语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既有文采又富有逻辑性。
五、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努力了解和掌握文言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社会风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
“词类活用”必备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3)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2. 意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5.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如:死国,可乎?皆为死节之臣二。
关键能力:词类活用的翻译第一组:翻译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其活用的特点。
1.晋侯饮赵盾(人名)酒。
使...饮酒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察看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对...感到奇异4. 梁(人名)以此奇籍(人名)。
认为...特别5.孟尝君客我。
把...当门客6.齐将田忌(人名)善而客待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7.赵襄王郊迎甘罗(人名)。
在郊外8.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高9.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去10.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向前1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在朝廷上1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3.生死人而肉白骨使...活过来;使...长肉1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在袖子里15.异姓并起,英俊鸟集像鸟群一样聚集二、文言特殊句式判断与翻译一。
文言特殊句式必备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9)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鸿门宴》(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鸿门宴》二、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烛之武退秦师》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鸿门宴》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鸿门宴》⒀长于臣(应“于臣长”)——《鸿门宴》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鸿门宴》三、宾语前置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鸿门宴》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鸿门宴》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鸿门宴》⑥客何为者(应“为何”)——《鸿门宴》四、定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荆轲刺秦王》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五、被动句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③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鸿门宴》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鸿门宴》六、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③(烛之武)许之——《烛之武退秦师》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烛之武退秦师》⑤敢以(之)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⑦(秦伯)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⑧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⑨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荆轲刺秦王》⑩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⑾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⑿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⒀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荆轲刺秦王》⒁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⒂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⒃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⒄皆陈(于)殿下——《荆轲刺秦王》⒅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⒆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荆轲刺秦王》⒇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21比(于)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 22为(吾)击破沛公军——《鸿门宴》2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鸿门宴》 24毋从(之)俱死也——《鸿门宴》2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26则与(之)一生彘肩——《鸿门宴》27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28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鸿门宴》29加彘肩(于盾)上——《鸿门宴》 30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3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32卫士仆(于)地——《鸿门宴》33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 34毋从(其)俱死也——《鸿门宴》3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鸿门宴》36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七、固定结构(1)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所“字结构形式:所+动词——《烛之武退秦师》(2)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荆轲刺秦王》(3)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荆轲刺秦王》(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荆轲刺秦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荆轲刺秦王》(6)孰与君少长(“……孰与……”,“……比较……哪一个……”) ——《鸿门宴》(7)何辞为(“何……为”,反问句,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鸿门宴》(8)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鸿门宴》八、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3.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5.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6.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7.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8.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10.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1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1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3.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14.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15.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九、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在夜里3.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5.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6.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9.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0道芷阳间行。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1.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二)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见2.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5.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6.既东封郑。
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7.若不阙秦。
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9.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三)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名词的意动用法,迟,认为……迟缓2.群臣怪之名词的意动用法,怪,认为……奇怪3.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鄙,把……当作边邑(四)名词作动词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沛公军霸上。
2.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去.①樊於期乃前曰。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3.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帽子。
皆白衣冠以送之。
4.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
乃朝服,设九宾。
5.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8.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9.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0.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五)形容词用作动词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2.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六)用作名词1.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3.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