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有解析))
2018届全国高三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
![2018届全国高三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65109be53a580216fcfe96.png)
2018届全国高三信息卷(十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1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①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激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②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③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中,涌现出一种叫作“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
“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④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文言文分析综合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文言文分析综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1f9e5df524ccbff0218406.png)
课时跟踪检测(六)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针对练答案:时序错乱。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 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 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 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参考译文]十七年后,台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一同为宰相属官。
谈论间, 京公 给我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
我出生八年,母亲去世,终身遗憾。
听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哭 泣不止,被感动并为他作传。
答案:曲解文意。
“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 无法解决”错误。
原文中黄贞父不是断案 时遇到难题,而是要故意为难张汝霖,但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才称赞他为奇才。
[参考译文]贞父告诉诸位同仁说: “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 我不做,诸位 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
”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 几千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
贞父惊讶地称赞说:“奇才啊!奇才 啊!”3•判断下列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
答案:以偏概全。
“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原文中对应的内容是“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原文有两个限制词“或”“数郡”,对时间和范围有限制,而选项没有限制就变得绝对了。
[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
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
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
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
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在他之后。
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一定要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被迷惑。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9a11f4ff00bed5b8f31d2a.png)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飞雪的名句是“,”。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一句,以神话传说来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答案:(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地崩山摧壮士死(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3)《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
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学不可以已(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饮酒》中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在我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1)心远地自偏(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多处写秋月,各有情味,其中“"一句描写一曲终了寂静无声的情景,令人回味无穷。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的诗句是“,”.(3)《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答案:(1)唯见江心秋月白(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短短几个字,便刻画出氓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形象。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 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a4dbf3f121dd36a32d82c9.png)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①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②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
②修械器: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解析】选C。
C项,可联系上句“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征税”。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1.3文言断句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1.3文言断句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8a40e74028915f804dc2d3.png)
文言断句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
由上文可知,傅珪参与编写了《大明会典》,也在“瑾恶之”之列,结合原句“降珪修撰”可知前边的“镌”是“削减”的意思,故应在“官”后断,排除A、D。
“进”的宾语是“左中允”,中间不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B.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C.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D.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解析】选C。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 13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 13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b1c871710661ed9ad51f351.png)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晚练 1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__①__,__②__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__③__具有公共性质。
在朋友圈里__④__要遵守社交礼仪外,__⑤__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个人在朋友圈发布__⑥__转发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要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①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由此排除B、D两项。
⑥前后是选择关系,不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A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消费者习惯买涨不买落,若都等着买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这是不良的连锁反应。
B.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 100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和融汇东西文明的纽带,开拓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C.我国目前已推行的涉农专业学生中职免费,意图让一些愿上中职的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D.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回忆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用作溶液的是沸点较低的乙醚,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解析】选D。
A项,不合逻辑,企业产品应该是先滞销,后积压。
B 项,搭配不当,“开拓”应改为“抒写”。
C项,成分残缺,应在“中职免费”后加“政策”。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bb202883c4bb4cf7ecd134.png)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一、考点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
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f3ad5cb84ae45c3a358c12.png)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①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②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
②修械器: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解析】选C。
C项,可联系上句“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征税”。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6(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有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6(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5bf41f46527d3240ce08b.png)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②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
③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④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⑤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⑥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不合语境。
②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望文生义。
③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使用正确。
④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使用正确。
⑤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谦敬失当。
⑥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生命中的前29年,杨佳一路走来,全是鲜花和掌声。
19岁时,她成为郑州大学英语系最年轻的教师;22岁时,她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C.中国发展得越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D.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才会将礼让遗忘,才会出现公交站前排队无序、马路上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的现象。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
在“无措”后加“的感觉”。
B项,“杨佳一路走来”造成主语中途易辙。
C项,语序不当,定中颠倒,“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应改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992a6fd0a79563c1e72b2.png)
2018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伫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阶上,聆听着两旁葱笼..的松林里,阵阵的微风不住地吟咏,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悲怆..泪下,脑海中呈现的是(留传/流传)至今的关于她的动人故事,真是思接千..和深情的歌?我禁不住潸然载,回味无穷。
抬起头,蓦然..望见,十来丈高的斜坡上,稠密的青草丛中,________________,红艳艳的,黄灿灿的,像是齐声叫唤着我。
匆匆地快走两步,我却又踟蹰..了,如此(草率/轻率)地去走近她,算不算是一种不敬?湛蓝的天空里,不住地放射出晶莹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树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闪闪的。
仰望天空,一朵朵缥缈..的白云,轻轻地徘徊,似是来看望和凭吊这青冢,却又不愿打扰她,好让她耳根(清静/清净)。
沿着石阶前一条清静的林荫小路,_________________,隐约瞧见了北边黝黑..的荒山,还有连接在一起的田垄与房屋。
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来到塞外时,该目睹过什么样的风景呢?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悲怆潸然泪下B.葱笼踟蹰C.黝黑风尘仆仆D.缥缈蓦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草率清静 B.留传轻率清静C.流传轻率清净 D.留传草率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B.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C.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D.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7(语用、古诗文加餐练6)有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卷7(语用、古诗文加餐练6)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85c00accbff121dd368354.png)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6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明其正确性。
②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③电视剧《伪装者》的热播让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演员靳东声名大噪....,其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许多当红男演员。
④9月12日,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枣庄开幕,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与会选手和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⑤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⑥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解析:选C①“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②“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③“声名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用于此处正确。
④“纷至沓来”指接连不断地到来。
用于此处正确。
⑤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呼唤。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符合句意,使用恰当。
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的需求,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B.相关人士指出,3D打印建筑刚刚诞生,缺少必要的安全与质量规范,不过,它能否替代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并主导建立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促进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一体化。
D.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迅猛,2014年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跃居世界第一的份额。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4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检测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4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f2c24d5da38376baf1fae63.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4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一、课内回扣训练(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4.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5.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7.则又何羡乎________________8.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9.语未毕,余泣________________10.令人长号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11.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1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13.所以敢先汝而死________________1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________________15.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________________16.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________________17.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18.之二虫又何知________________19.而彼且奚适也?________________20.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2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_____2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_______________23.是社稷之臣也________________24.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________25.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26.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27.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28.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29.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30.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3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32.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3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3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__ 3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______3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________________37.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3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__39.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________________4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4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______42.不拘于时________________4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4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4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4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47.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________________48.岂取其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___________4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 5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________________51.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5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53.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54.赐之彘肩________________55.其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5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________57.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58.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59.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60.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______6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62.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63.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6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66.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67.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68.实为狼狈________________69.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70.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7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72.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73.欲谁归罪________________74.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________________ 7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 7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7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78.姜氏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79.敢问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80.君何患焉________________81.其是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82.佗邑唯命________________83.君将若之何________________84.文采不表于后世________________8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________________86.重为乡党所笑________________8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8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__89.孙子膑脚,《兵法》修列________________90.韩非囚秦,《说难》、《孤愤》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2.省略句,省略“于”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4.被动句,举,被攻占5.省略句,省略主语“桨”和“船”6.宾语前置句8.定语后置句9.省略句,“语”前省略定语“其”10.宾语前置句11.介词短语后置句12.主谓倒装句13.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14.固定结构,与使……无宁……,与其……不如……15.固定结构,奈……何,对……怎么办;怎么办16.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17.介词短语后置句18.宾语前置句19.宾语前置句20.宾语前置句21.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22.固定结构,不亦……乎,表委婉反问23.判断句24.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25.被动句26.固定结构,何……为27.判断句28.宾语前置句29.介词短语后置句30.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31.判断句32.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33.定语后置句34.判断句35.被动句36.被动句37.宾语前置句38.介词短语后置句39.介词短语后置句40.判断句41.判断句42.被动句43.宾语前置句44.介宾短语后置句45.省略句,省主语“士大夫之族”46.省略句,省宾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固定结构,其……欤,表反问47.主谓倒装句48.固定结构,岂……乎,表反问49.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50.判断句51.判断句52.固定结构,何……为,“为”语气词,呢,53.省略句,省介词“于”54.省略句,省介词“以”55.省略句,省宾语“之”56.省略句,省宾语“之”57.宾语前置句59.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60.宾语前置句61.宾语前置句62.宾语前置句63.被动句64.被动句65.固定结构,无所66.固定结构,怎么办67.判断句68.判断句69.被动句70.被动句71.省略句,省宾语、主语。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09f6cb3186bceb19e8bbef.png)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最新《考试说明》规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 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 练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否则,考生会因为没有辨识句 中的特殊句式和活用,导致翻译的句子不合现代汉语规范。
[参考译文]
返回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 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 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 贺,只有您最后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 “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 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 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 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 “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 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 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返回
项伯亦拔剑起舞,
像鸟张开
表状态、方式、工具等,译
名词 作状 语
常以身翼 蔽沛公。 为“像„„一样” . 翅膀一样 (《鸿门宴》) “在„„”“用„„” 夫以秦王之威, 而 表方位、地点,译为
在朝廷上 “在„„”“向„„” 相如廷 叱之。 ( 《 廉 .
颇蔺相如列传》) 君子博学而日 参 . 每天 省乎己。 ( 《劝学》 ) “从„„”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 为“每„„”“在„„”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11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021年最新整理)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11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1f818cf01dc281e43af0a1.png)
(新课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1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1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1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全部内容。
专题强化训练(十一)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王珪字叔玠。
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沈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
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高祖入关,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
及东宫建,甚为太子所礼。
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珪献言:“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珪的)小叔叔王颇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儒者,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王颇)曾对亲近的人说:“家族兴盛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2.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七个直言敢谏的臣子..采纳,他们就一............,谏言如果不被个接一个以死进谏。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十二) “文言虚词”基础强化练 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十二) “文言虚词”基础强化练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13b51bccbff121dd3683f1.png)
(十二)“文言虚词”基础强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焉:(2)乃.上书切谏乃:(3)元昌览书而.遽止而:(4)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与:(5)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者:参考答案:(1)语气助词,了(2)连词,于是、就(3)连词,表承接,无实义(4)介词,跟、和(5)代词,……的人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参考答案:(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关键点:“尝”“就”“受”“卒”)(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关键点:“乃”“集止”“绳”“清肃”) 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
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随王褒向北迁移入关,才在咸阳安家了。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1ec7f7964bcf84b8d57b47.png)
(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
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
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
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从珂欧.重诲②重诲屡短.之于帝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④遣使以状闻.⑤欲面.讯之参考答案:①通“殴”,殴打②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③告诉,使人明白④使动用法,使……听到⑤名词作状语,当面2.解释虚词。
①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②重诲乃.矫以帝命③从珂止于.虞乡④欲诱致彦温讯其.事⑤重诲固请发兵击之.参考答案:①介词,和②副词,于是、就③介词,在④代词,这⑤代词,他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译文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
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
②“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
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
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
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
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从珂欧.重诲②重诲屡短.之于帝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④遣使以状闻.⑤欲面.讯之参考答案:①通“殴”,殴打②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③告诉,使人明白④使动用法,使……听到⑤名词作状语,当面2.解释虚词。
①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②重诲乃.矫以帝命③从珂止于.虞乡④欲诱致彦温讯其.事⑤重诲固请发兵击之.参考答案:①介词,和②副词,于是、就③介词,在④代词,这⑤代词,他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译文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
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
②“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
参考答案:①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②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
”③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
参考译文:安重诲,是应州人。
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
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
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
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
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
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
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
”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讯问情况。
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
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面讯问他。
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4.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父以足受.②随目.之③良因怪.之④与老人期.⑤良因异.之参考答案:①接受②名词作动词,看③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④约定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5.解释虚词。
①为其..老,强忍②笑而.去③读此则.为王者师矣④良因.异之参考答案:①动词,认为;代词,他②连词,表修饰③副词,就④连词,因此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译文:②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译文:③“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译文:解析:①省略句的翻译,二至五句皆承前省略主语“老父”。
“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
②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
最后一句承前省略主语“良”。
③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翻译。
“即”和“乃”表判断。
后面两个大句子,分句“不复见”省略宾语,其余皆省略了主语。
参考答案:①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②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
③“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
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
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
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
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
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
”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
”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
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
”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
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
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
十年后你将会发达。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
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7.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蔡泽乃西.入秦②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③则揖.范雎④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⑤范雎让.之参考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向西②使动用法,使窘迫、困窘③名词作动词,作揖④报答⑤责备8.解释虚词。
①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②若.夫秦之商君③其卒然亦可愿与.④不如死而.荣⑤乃.延入坐,为上客参考答案:①连词,用来②连词,假如③语气词,通“欤”,吗④连词,表修饰⑤副词,于是、就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译文:②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译文:③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译文:解析:①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
“见”表被动。
“干”,应为“谋取”。
②宾语前置句(“何为”应是“为何”)和判断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
“何为”,译为“为什么”;“固”,译为“本来”。
③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期”,应为“期望”;“戮辱”是意念被动,“被污辱”之义。
“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参考答案:①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②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
③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
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
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
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
”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
蔡泽进见,却只做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雎本来早就不高兴了。
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
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
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
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