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及国民党政府---- 衰败的原因
中国各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精简版)
中国各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精简版)王朝有兴起,也有灭亡,好像历朝历代都逃不过这个宿命。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历代封建王朝最长的都没有超过300年,不经让人想去探寻这些王朝兴起和灭亡的原因。
下面就一起盘点中国历史上个王朝灭亡的原因。
一、夏朝时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灭亡原因:1、内部生产力衰退;2、外部环境不稳定;3、统治阶级腐朽;4、夏“桀”昏庸无道,统治无能。
二、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灭亡原因:1、奴隶主贵族生活奢侈腐朽,实行活人祭祀和殉葬;2、奴隶主和平民、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3、连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力空虚,加剧国内矛盾;4、战争俘虏太多,商纣王没有处理好,导致阵前反水。
三、周朝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灭亡原因: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让周王朝雪上加霜;2、周厉王横征暴敛,烽火戏诸侯,废长立幼等让诸侯对西周离心离德;3、周天子式微,诸侯开始称霸;4、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5、分封制度导致周天子权利越来越弱,东周建立后,成为名义上的天子。
四、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灭亡原因:1、强势统一后,没有给予人民时间休息、恢复;2、政策法规过于残酷,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原六国贵族势力没有彻底清除,留下了复辟的种子;4、秦二世统治能力有限,朝廷有赵高等奸臣乱政。
五、汉朝时间: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灭亡原因:1、吕后开启了汉朝外戚势力干政的先河,之后外戚和宦官势力轮流登上舞台,无休止争斗;2、娃娃皇帝太多,导致外戚掌权的多;3、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4、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后期形成地方割据;5、黄巾起义是最终的导火索,中央已经无力控制局面。
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古代,众多王朝如璀璨的星辰般升起,又在历史的长河中陨落。
这些王朝灭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
本文将尝试从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外族入侵、自然灾害、领导无能、军事失败以及文化衰退等八个方面,探讨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当官员们贪婪成性,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时,国家的政治体系将逐渐失去效能。
民生疾苦,赋税沉重,导致民众对政权失去信任和支持,从而加速王朝的衰败。
二、经济崩溃经济崩溃是王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王朝的经济体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如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农业生产衰退等,民众的生活水平将大幅下降。
经济崩溃往往导致社会动荡,民众对政权的不满情绪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王朝的覆灭。
三、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是指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王朝无法有效调和这些矛盾时,社会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贫富差距加大,民不聊生,都可能成为推动王朝灭亡的力量。
四、外族入侵外族入侵是导致古代王朝灭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外部势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能够突破王朝的防线时,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将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王朝无法有效抵御外族入侵,最终可能导致政权的覆灭。
五、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地震等,也可能成为王朝灭亡的推手。
当自然灾害频发且严重时,国家的生产力和民生将受到严重打击。
如果王朝无法有效应对这些灾害,恢复生产和民生,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不稳。
六、领导无能领导无能是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王朝的领导者缺乏远见、智慧和能力时,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和处理内外事务。
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无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导致政权的不稳定和最终灭亡。
七、军事失败军事失败也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王朝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失利时,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将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军事失败也会导致军队的士气低落和民众的失望。
长期的军事失败可能引发民众对政权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
唐宋元明清及国民党政府---- 衰败的原因
唐宋元明清---- 衰败的原因唐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宫?权势?1主因是安史之乱後无法完全消灭节度使势力,灭唐之人正是节度使朱温2然後是宦官乱政。
宦官操持皇帝废立,於政治上为祸极大。
最後朱温应宰相之召入京消灭宦官势力,乘机灭唐。
牛李党政也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朝政3最後是民变,黄巢之乱破坏了唐朝在南边的经济根基,让之无法与节度使对抗相持宋朝衰落之我见宋王朝在中国历史有所谓“弱宋”的绰号,因历尽沧桑和坎坷,宋人也被称为“宋鼻涕”。
但是我个人认为宋不仅不是一个衰败的帝国,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后一个经济,文化的高峰。
不要说宋朝以远远小于唐朝的疆域养活了数量远远大于唐朝的公务员,不要说她永远赔不完的银两、绢帛。
我们仅仅能从《清明上河图》上面窥见一点点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东京汴梁昔日的繁华,宋帝国的经济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赵匡胤固然是以后周殿前都点检的武将之身份篡了柴氏的孤儿寡母,但事实上他所领导的“统一”在武力上是很不充分的,宋实际控制的疆域与唐朝是不能相比的,可以说宋朝在建立根基的时候在武功方面就是先天不足。
唐朝的辉煌毁于藩镇割据,经历了五代的战乱,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再创造的任务便落在了宋朝的肩上。
中国文化的鼎盛走到唐朝是以恢宏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的,就如生命力达到顶峰的年轻人的知性在激烈的跳动。
而经历了这种形式的辉煌,中国文化走到宋朝表现为对文化鼎盛的再次思考和沉淀,就如阅历丰富的中年人的理性在含蓄的沉思。
文化的持续发展,且失去了唐朝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式的对各民族、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高度的纯粹。
这种纯粹到达一定的高度,在政治上,在治国方略上“文治”会自然而然的跃居“武功”之上。
不光上层建筑,整个社会对文治的尊重和关怀远远也超过了武功,这种社会形态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说是超前的。
宋甚至接受了与周围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平等共处的现实。
当然,流弊如治民术高度发达,内部勾心斗角高度发达……这一类的也是遗害千古。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政权衰落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政权衰落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和政权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王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崛起和衰落,这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和政权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因素1. 统治能力统治者的能力和智慧是决定政权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强大而有能力的王朝统治者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而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则会导致政权崩溃。
例如,隋朝和明朝的政权衰落与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有密切关系。
2. 统治体制一个强大的统治体制能够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王朝往往建立了完善的统治体制,如汉朝的封建制度和唐朝的科举制度。
然而,当统治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和失效时,政权衰落便会随之而来。
二、经济因素1. 财政危机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直接影响王朝的稳定性。
如果财政危机不得到解决,政权将无法维持。
例如,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境极大地加速了政权的衰落。
2. 城乡矛盾城乡矛盾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加剧时,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和白莲教起义,对政权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社会因素1. 社会分裂社会分裂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民族、宗教等分裂现象时,政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将受到挑战。
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衰落与民族分裂有密切关系。
2. 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对政权的命运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王朝中,当一个王朝无法适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时,政权衰落就会逐渐发生。
唐朝末年的政权衰落与新的军事科技和商业手段的出现有关。
四、文化因素1. 崇洋媚外当一个王朝过于追求外来文化和思想时,就容易导致国内文化的衰落和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种文化冲击也会导致政权的崩溃。
清朝晚期的政权衰落与清王朝过于依赖外国势力有很大关系。
2. 文化保守与崇洋媚外相反,对传统文化保守经常会限制王朝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导致政权衰落。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封建社会是一个持续时间相当漫长而又发展变迁很丰富的社会形态。
自西周时期开始,至清朝满清王朝被推翻,这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为几个朝代的政治灭亡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原因。
一、政治腐败造成社会不稳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通常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社会的稳定是农业生产的平稳进行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两个方面共同促成的。
然而,在各朝代的封建社会里,政治腐败经常导致国家的财政恶化、官员唯利是图、民众生活困苦等问题出现,这都会干扰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也会引起对封建社会统治合法性的质疑,从而促成了某些朝代的政治灭亡。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经常出现官民矛盾、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最终促成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在唐朝时期,唐朝王朝的后期腐败也是导致唐朝短暂的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治腐败等原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一些叛乱和革命也同时诞生,此类革命的代表如黄巢起义、安禄山割据等。
二、异族侵略导致统治瓦解中国封建社会多属于大一统政治体系,统治阶级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中通过继承、战争、统一等方式来维持对社会的统治。
因此,封建社会中存在较强的政治纪律,一旦瓦解,那么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最终导致封建王朝的政治灭亡。
在历史上,由异族统治的朝代往往面临比汉族王朝更多的封建社会问题。
如隋朝和元朝等就是异族维持较短时间的王朝,这些王朝的政治体系、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对重要官员的选拔标准、民族文化的传统、制度结构的底层规定等方面,往往与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差异。
而当异族王朝的统治不能得到稳妥维持时,封建社会往往由此面临的改变,有可能最终导致异族王朝的政治灭亡,也可能导致与传统封建社会不同的新政权的产生。
三、民族觉醒造成政权瓦解民族觉醒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大发展,中国历史上也存在这种现象。
在一些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民族觉醒往往是直接催生了这些王朝的政治灭亡。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五代十国的兴衰沉浮
五代十国的兴衰沉浮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从公元907年到960年,这段历史被称为五代十国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分裂成了十个不同的政权,这些政权之间进行了许多争斗和战争。
本文将探讨五代十国的兴衰沉浮,并分析导致这个时期的分裂和战乱的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起源于唐朝的灭亡。
唐朝在公元907年崩溃后,先是有后梁、后唐等政权的短暂统治,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政权,如后晋、后汉、后周等。
这些政权的兴起和衰落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的兴起可以归结于政治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动荡。
在唐朝晚期,政府贪腐现象严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军队弱化。
同时,黄巢之乱和安史之乱等叛乱也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为五代十国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除了政治和经济因素,民族问题也对五代十国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五代时期,北方的契丹族和南方的吴越、闽、南汉等地的土司群体都在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崭露头角并建立自己的政权。
这些民族政权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地图,进一步加剧了政权的分裂。
在五代十国的时期,战乱和混乱成为常态。
各个政权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冲突,领土变动频繁。
这些战乱不仅导致了人民的痛苦和流离失所,也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和统一力量。
尽管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着政权的分裂和战乱,但也有一些政权在该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后唐和后晋。
后唐政权统治下,出现了著名的“黄巢起义”,这是一个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反抗朝廷腐败的运动。
后晋政权则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政权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不断。
这个时期的形成和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民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虽然五代十国的兴衰沉浮给中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但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同时,保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和谐也是十分重要的。
清政府灭亡的原因
清政府灭亡的缘由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翻开,而且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
清朝政府软肉无能,大局部状况下都是委曲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翻开,而且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
清朝政府软肉无能,大局部状况下都是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清朝官员腐败无能,没有引进西方新技术。
清朝的衰落和灭亡缘由第一,清朝自入关以后就开场架空议政会,从而最终造成了皇权的空前高涨,这个不是外人强加的,是清王朝自己造成的。
其次,清朝入关之前,对于剃发、服饰一类,并没有太苛刻过份的要求,但是过江之后不久,就搞了个留头不留发,这套政策标志着清王朝已经彻底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了。
第三,清朝入关之前,汉人、蒙人,掌旗主者有之,封王者有之。
而到了其后期,即使是要死的关头了,而且已经先有承诺应许,结果曾国蕃还是一个侯爵就给打发了。
骗子,骗子都是魔鬼的儿子。
第四,旗人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不准任凭分开驻防地,不许经商、不许作工,只能随时预备着当兵,可是可是旗丁数目又人为的设了定额。
一家假设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
旗人失去自由,也就自然失去了自信,很多人因此终身失业,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第五,清朝在架空议政会的同时,同步进展了另一项得意的自杀的行为,大兴文字狱,很多人由于说话,写字,而犯死罪,因此再不敢多思多想,只好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于是,思想被禁锢,渐渐僵化,思想的僵化,使这个王朝成为了僵尸。
第六,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一心的唯护当权统治者的统治可以连续下去,却根本不顾现实社会开展的事情,愚蠢的认为,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把那种吃人的统治连续下去清朝灭亡的关键缘由1、列强的持续侵略,弱化了清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这一点很要命也很关键,晚清从鸦片战斗到辛亥革命只有八十年,但是清政府对外的战斗中几乎没有胜算,且每次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明、清及国民党政权失败缘由之分析
明、清及国民党政权失败缘由之分析十七世纪以来,中国见证了很多政权的兴衰更替,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明朝、清朝和国民党政权的兴衰。
这三个政权最终都失败了,它们失败的原因各自有哪些?有无共性?这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
为了分析明朝的衰败,我们不得不提女真。
明朝时,东亚主要被分为三块,除了中原的汉人,蒙古人,还有居住在如今被成为东北的满洲的女真。
女真的其中一支建州女真与中原和朝鲜交流较多,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发展很快,最终建州女真兼并了其他部落。
努尔哈赤先是对明表现出忠诚,但在发展壮大后有表现出对中原土地的觊觎。
皇太极即位后,改女真为满,改金为清。
有人认为,“清”实则代表五行当中的“水”,代表了对“明”“朱”的“火”的克制。
然而“五行”实属汉文化,可见,虽然满清一心想统治中原,但对于中原的汉文化却持接纳态度。
正是这样的满清成了明朝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
当然明朝灭亡还有另一个直接原因,那就是农民起义。
明末时农民起义不断,其中李自成的军队打进了紫禁城。
但李自成由于惧怕无法战胜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合抗击,不战而逃,中国的政权才较为和平的转交到满清手中。
满清的威胁和农民起义都可看做外因,那明朝的灭亡还有什么样的内因呢?或者我们又要问,为什么明朝在末期会爆发农民起义,甚至被其给推翻呢?明朝时,江南地区对外贸易发达,中国获得大量白银。
但这些白银却大多流入官员手中,没有用于流通。
这导致了老百姓生活的穷苦。
另一方面,明末政治也十分腐朽。
崇祯帝在位时,皇权旁落,许多官员都只关心自己家中的财富,不问时政。
崇祯帝感叹道无人可用,最终落下个孤身寡人上吊自杀的结局。
因此我们说,明朝时中国已经卷入了全球化浪潮,但却没有像西方一样发展资本主义,政治腐败,百姓穷苦,怨声载道。
明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并让政权最终落入满清这个日渐强大的对手手中。
清朝保持了中国上千年来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譬如雍正设立军机处,架空内阁,这就间接加强了皇权。
中国古代的清朝与封建社会的衰落
中国古代的清朝与封建社会的衰落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晚期封建社会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衰落,封建社会体制也面临崩溃的危机。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的清朝与封建社会的衰落。
一、政治上的原因清朝建立之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圣旨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到了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清朝逐渐陷入贪腐和内外挑战的困境。
首先,清朝政府内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官员的贪污、贿赂现象屡禁不绝,权力被滥用,导致了清朝统治的腐败。
尤其是在后期,一些权臣纵容贪官污吏,使得清朝政府的形象更加糟糕。
其次,清朝的外部挑战逐渐增多。
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清朝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面临着领土割让、不平等条约等压力。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和癸未战争等内乱事件也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经济上的原因清朝在早期的统治下,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清朝的封建社会体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封建地位使得他们无法自由买卖土地和劳动力,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自由竞争。
其次,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存在不平等条约的问题。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和《中英望厦条约》强迫清朝开放多个港口,使得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贸易逆差问题日益严重。
三、社会上的原因清朝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首先,农民起义的不断发生给清朝社会带来了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时期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
这一运动的爆发直接暴露了农民群众的不满和对封建制度的不信任。
其次,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在清朝统治下,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加剧。
同时,农民群众的抵抗和反抗也越发激烈。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清朝与封建社会的衰落主要归结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原因
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原因古代王朝的衰败与灭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中央集权、外患侵略、内部分裂、贪污腐败、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探讨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原因。
一、中央集权的弊端许多古代王朝在创立之初都秉持着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此来确保国家统一、稳定和治理效率。
然而,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存在内在的弊端。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君主独揽大权,不愿或不敢委托权力给有能力的下属,使得政务疲于应对,治理失去灵活性,产生了君主个人的任性和偏好所导致的弊端。
二、外患侵略的威胁古代王朝的衰败与灭亡往往与外患侵略密切相关。
在古代,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地域争夺和民族矛盾等问题。
当外患侵略者趁机入侵时,王朝政府往往不能及时做出有效应对,导致国家的疆土被侵蚀和领土的失地。
三、内部分裂的矛盾古代王朝在治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了内部分裂的矛盾。
这种矛盾可能来自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各种派系或权臣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也可能来自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
这些内部分裂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削弱和灭亡。
四、贪污腐败的滋生贪污腐败是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王朝的强盛,许多贪官污吏将权力变为私利,通过贪污腐败、索取财物等渠道获取不义之财。
这不仅剥削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削弱了王朝政权的稳固性和信任度。
五、自然灾害的冲击自然灾害也是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重要因素。
农业社会的古代王朝高度依赖农业产出,一旦面临天灾、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将导致粮食减产、流民激增、社会动荡等问题,进而削弱王朝政权的稳定性和发展力。
六、社会变革的冲击社会变革也是导致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和制度体系不断涌现。
在这个过程中,古代王朝如果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变革,政权就容易陷入危机,直至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古代王朝衰败与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中央集权的弊端、外患侵略、内部分裂、贪污腐败、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变革等。
中国历史中的各个朝代的衰落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中的各个朝代的衰落原因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兴起和衰落的轨迹,每个朝代的兴衰与众多复杂的因素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中各个朝代衰落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对于朝代命运的影响。
一、内外因素交织导致衰落各个朝代的衰落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包括政治腐败、统治者个人能力不足、社会矛盾激化等;外因则包括外族入侵、自然灾害等。
下面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别探讨衰落原因。
内因:政治腐败、统治者个人能力不足、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是朝代衰落的重要内因之一。
历史上的统治者在权力面前往往无法克制自己,利益腐败和权力滥用成为常态,导致统治者丧失民心、失去对国家的掌控能力,进而使朝代处于衰败状态。
另一方面,统治者个人能力不足也常常导致朝代衰落。
尽管历史上有诸多贤君明主,但也有不少无能之辈,他们无法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家政权造成严重损害。
这些统治者的糟糕统治能力无法维持朝代的稳定,动摇了社会秩序,也成为朝代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
社会矛盾激化也是朝代衰落的常见内因。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在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之间往往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时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朝代的衰亡。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分裂和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南北朝的灭亡。
外因:外族入侵、自然灾害外族入侵是许多朝代走向衰落的重要外因之一。
历史上中国面临多次外族侵略,这些侵略造成了朝代的削弱和衰败。
外族入侵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汉朝末年的匈奴入侵、五胡乱华等例子都是典型。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朝代衰落的重要外因。
地震、冰雹、水灾等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尤其是在农业社会,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农产品减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农民起义,对朝代的衰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对朝代命运的影响这些衰落原因对于朝代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衰落的原因导致了朝代政权的动荡和削弱。
政治腐败、统治者个人能力不足、社会矛盾激化等内因导致政权失去民心,无法有效统治国家。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经历了数百年的朝代更迭,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朝、汉朝、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朝、明朝、清朝等等,每个朝代都代表了不同的政权和统治者。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历史上会有如此频繁的朝代更迭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政治因素1. 政权内部矛盾:古代政权通常由一个家族或一群统治者掌握,当统治者之间产生权力斗争、内部纷争时,就会导致政权衰败和更迭。
2. 政权外部入侵: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出现民族迁徙和外族入侵,如西周被东周推翻、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等,这些外部力量的入侵往往导致朝代更迭。
3. 社会动荡和军阀割据:政权更迭往往与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等因素有关。
混乱的局势使得政权的更迭成为可能。
二、经济因素1.经济衰退:经济问题是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朝代面临经济衰退、民生困苦,统治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人民的反抗就会导致政权更迭。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古代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导致了各地势力的兴衰,从而影响了政权的更迭。
三、文化因素1. 思想理论不同: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思想理论,不同的统治者接纳不同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分歧也是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
2. 文化传承不稳定: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文化的传承并不稳定。
文化的传承受到统治者的影响,当统治者更迭时,文化传承也可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密不可分。
政治斗争、社会动荡、经济问题、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动都对政权更迭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的更替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权发生了多次变迁,每个朝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哪些原因
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哪些原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盛世,但也有着一系列的衰落。
这些盛衰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受到自然灾害、战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因素是盛世和衰落的核心。
一位优秀的君主或统治者可以使国家繁荣昌盛,而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在盛世时期,君主能够聪明睿智地治理国家,实行以德治国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衰落时期,一些昏庸而腐败的君主则纵容贪官污吏,使国家日益腐败。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中国古代盛世与衰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盛世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经济繁荣,商业活动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不稳定和财政紊乱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税收的不合理征收、商业贸易的不公正等问题都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三、文化因素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盛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盛世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艺术和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文化的萧条和衰退也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当社会价值观变得混乱或失去道德约束时,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热情减退,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也会减弱。
四、外部环境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战争和侵略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盛世时期,中国可能得到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允许国家专注于内部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然而,一旦国家遭到外敌的侵略,战争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导致国家的衰落。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许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良好的政治统治、繁荣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和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都是盛世的关键要素。
而政治腐败、经济动荡、文化萧条以及外部战争等因素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变迁非常重要,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促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
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
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
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灭亡原因: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3、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4、夏“桀”的个人因素(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大兴土木,亲近佞人)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殷”。
经历17代31王(共510年)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灭亡原因:01.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
如人祭和人殉等;02. 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03. 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04. 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导致了大量的奴隶反水。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相继兴起、衰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人们经常研究的一个话题。
各种王朝的兴衰原因复杂而又多种多样,例如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等等,本文旨在从多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影响历史背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
封建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往往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秦朝的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而汉朝则借助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扶持。
唐朝的盛世时期是在战乱之后,人民渴望和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宋朝的灭亡,则和南宋天子草率逃跑、战争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政治制度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影响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存在的基础,决定了王朝的稳定性和发展方向。
各个王朝的政治制度存在差异,因此也影响封建王朝的兴衰。
例如,西周朝廷由王、大夫和士三个阶层构成,其中王权至高无上,大夫相对独立。
这种制度在周朝衰落后失去了控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被秦朝所灭。
秦朝实行的集权制度,虽然收效甚微,但其期间机械制造、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朝时期,皇权专制导致各个阶层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明朝的衰落和灭亡。
三、政治经济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影响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也对封建王朝的兴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王朝的经济政策和民生政策如何,都是影响这个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
例如,唐朝的时期,实行开元盛世政策,鼓励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为唐朝封建王朝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明朝实行优待农民的措施,稳定了社会局势,保证了经济的发展。
清朝时期,封建经济和外来入侵的双重巨压让这个王朝走向了衰落。
四、社会因素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影响社会因素是封建王朝兴衰的内在因素之一。
这个王朝所处的社会结构和民风民俗,都影响王朝的进退。
例如,隋朝时期,大肆封建土地和强迫人民劳役,造成民生困难和内部矛盾重重,这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朝时期的呈贡贸易和科举制度,则使得科状及格者和商贾争相寻租,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谈唐宋元明清政治得失
浅谈唐宋元明清政治得失唐朝采用的中央和地方官制是三省六部制,使各官员的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其作用是中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对统治者皇帝来说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统一的政治环境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举选士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其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但有利也有弊,科举制度也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第一,科举制度是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长于其他国家;第二,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特别到明清时期更是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第三,考试内容不合理,在社会上形成重文重艺而轻技轻工的风气,忽视实用性学问;第四,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见,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中国的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第五,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实行的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使国家富强起来,也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其有更多时间投入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在一系列强国富民以及开放的的政策推动下,唐朝的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在中央,由宰相掌管政事,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将领的兵权,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又创禁军“更戍法”,使兵将互不熟悉,将不专兵,便于朝廷控制;地方的财政权划规朝廷设置的转运使管辖;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凡死刑必须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权收归中央。
唐宋元明明清盛衰之因与转折
唐宋元明明清盛衰之因与转折一、唐朝(618年-907年)1. 盛世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盛世时期可以追溯到开放政策和科举制度的推行。
此时,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力;交通发达促进了商品交流与商业发展;佛教及外来文化的引入对艺术、文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衰败原因唐朝后期,政府腐败和内外战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诸多社会问题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导致中央政权分裂和失去对地方政权控制。
同时,贵族地主掌握大量土地,使贫富差距拉大;儒家经典思想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
二、宋朝(960年-1279年)1. 盛世时期宋朝以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为基础,在经济、建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此时,农田水利的完善和产量提高维持了稳定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科技革新如造纸术、火药等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宋朝后期,腐败问题和外来侵袭引起了该王朝的衰落。
贪污腐败导致国家财政困境,而辽金入侵战争则使得北方土地沦陷丧失。
此外,封建主义思想和科举制度影响下所导致的社会不公与阶级矛盾加剧也是宋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元朝(1271年-1368年)1. 盛世时期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并统治的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盛世时期可追溯到忽必烈帝及其统治者后嗣所倡导的稳定治理政策。
该政权实行草原农牧结合制度、统一货币与法律体系;同时还保护、发展了传统文化和科技,对欧亚大陆开启了一段繁荣时期。
2. 衰败原因元朝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内忧外患。
内部政治腐败导致中央集权制度失效,地方割据严重。
同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间反抗与起义不断。
外部则遭受日本倭寇、西北蒙古帝国等势力的入侵,国力损耗严重。
四、明朝(1368年-1644年)1. 盛世时期明朝经历了初期和中期两个相对较为稳定和昌盛的时期。
它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养士政策以及航海活动的开展,并建立多个海上贸易港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元明清---- 衰败的原因唐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宫?权势?1主因是安史之乱後无法完全消灭节度使势力,灭唐之人正是节度使朱温2然後是宦官乱政。
宦官操持皇帝废立,於政治上为祸极大。
最後朱温应宰相之召入京消灭宦官势力,乘机灭唐。
牛李党政也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朝政3最後是民变,黄巢之乱破坏了唐朝在南边的经济根基,让之无法与节度使对抗相持宋朝衰落之我见宋王朝在中国历史有所谓“弱宋”的绰号,因历尽沧桑和坎坷,宋人也被称为“宋鼻涕”。
但是我个人认为宋不仅不是一个衰败的帝国,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后一个经济,文化的高峰。
不要说宋朝以远远小于唐朝的疆域养活了数量远远大于唐朝的公务员,不要说她永远赔不完的银两、绢帛。
我们仅仅能从《清明上河图》上面窥见一点点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东京汴梁昔日的繁华,宋帝国的经济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赵匡胤固然是以后周殿前都点检的武将之身份篡了柴氏的孤儿寡母,但事实上他所领导的“统一”在武力上是很不充分的,宋实际控制的疆域与唐朝是不能相比的,可以说宋朝在建立根基的时候在武功方面就是先天不足。
唐朝的辉煌毁于藩镇割据,经历了五代的战乱,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再创造的任务便落在了宋朝的肩上。
中国文化的鼎盛走到唐朝是以恢宏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的,就如生命力达到顶峰的年轻人的知性在激烈的跳动。
而经历了这种形式的辉煌,中国文化走到宋朝表现为对文化鼎盛的再次思考和沉淀,就如阅历丰富的中年人的理性在含蓄的沉思。
文化的持续发展,且失去了唐朝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式的对各民族、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高度的纯粹。
这种纯粹到达一定的高度,在政治上,在治国方略上“文治”会自然而然的跃居“武功”之上。
不光上层建筑,整个社会对文治的尊重和关怀远远也超过了武功,这种社会形态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说是超前的。
宋甚至接受了与周围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平等共处的现实。
当然,流弊如治民术高度发达,内部勾心斗角高度发达……这一类的也是遗害千古。
两宋并无衰落一说,都是在壮年时被外敌生吞活剥的.否则哪会灭亡!某天在另外一个历史论坛上一位前辈就这个问题指导了我一下,我个人认为他的见解很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我把他的帖子转载在这里希望给各位一点启发“且失去了唐朝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式的对各民族、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高度的纯粹。
”这话怎么讲?什么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宋朝在武力上并未征服少数民族,如何来海纳百川,万邦来朝。
宋朝对各种思想才是真正的兼容并受,没有看到有谁因为思想认识而杀头的,宋朝也没有像唐朝一样会昌灭佛的事情。
儒教的正统地位是当时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
宋朝的文官政治是应当肯定的。
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看看现在的世界各国有几个不是文官执政的?如果有武官执政的,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动荡的国家。
唐宋交替,中间还隔着一个五代,其实宋朝从唐朝手里接过来的东西真的很有限,倒是五代重视地方建设的方法学习了不少,宋朝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办法非常先进,发挥了当时条件下最大的财政力量,但是与周围的政权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相比,尤其是辽朝相比,明显只是一个地方政权。
反而辽朝更有唐朝的气度,即使是辽朝灭亡之后,西辽仍能称霸西域,这和辽朝对各方面政权的政治影响是分不开的。
应该说宋朝的弱小只是相对的,其灭亡也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偶然而已,如果宋朝的制度用在1、2百年之后的明朝身上,明朝绝对不会灭亡。
元朝衰败原因回答1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
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
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
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由即位,逐渐形成自成一方的势力,成为后来趄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
元统治中心南迁汉地后,一些分封在北方草原的诸王一再发动叛乱。
再加之朝廷权臣对皇位的操纵,使皇帝更换相当频繁。
公元1308年至公元1333年的二十余年间,换了八年皇帝,其中仅从1328年至1333年,其间不过五年竟换了五个皇帝。
每换一个皇帝,都要爆发一场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结果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同时也带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
其中以海都、昔里吉与东道诸王之乱最为严重。
由于皇室内部剧烈的内讧和一部分皇帝或幼小或无能,政权之柄往往落入一两位权臣之手。
如文宗时的燕铁木儿,因扶持文宗有功,破例封为太平王并授予“独为丞相”,总裁中书省政务。
所有王公大臣、公主、附马都不得直接上奏皇帝而必须通过他转奏。
独揽朝政,肆无忌惮。
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说:“天下本我家之天下。
”再如元顺帝时的伯颜,权倾一时,一身兼有三十八职。
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创下中国历史之最。
他出城时的护卫,塞满大街小巷,而皇帝反倒没有几个侍兵。
当时是“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
” 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
从元朝的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混蛋。
他们只知穷奢极欲,根本不懂治国理财。
武宗随意将官职作礼物赠人,公元1307年,他不经总理政务中的中书省而直接授予八百八十个官职。
到了顺帝时,腐败愈益严重。
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飞扬跋扈、官吏的狂贪、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
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当时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
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占有女子难以数计。
其中娶宗皇之女达四十人,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
“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
“一宴或宰十三马”。
荒淫至极以致体亏溺血而死。
只知荒淫腐朽,不会治理国家的皇帝们,花起钱来却惊人得很。
他们最大的二项开支是赏赐和做佛事。
元代皇帝们个个奉佛祈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挥霍国库。
光是奉佛方面的开支,有时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再就是赏赐皇室和官员的钱,更是惊人。
武宗即位不到一年,赏赐的钱就花去八百二十八万锭,而当时一年的国库收入仅二百八十万锭。
武宗比起仁宗的挥霍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仁宗一年的花费高达二千万锭。
上梁不正下梁歪。
皇帝大臣们如此腐败,下头官吏们群起效仿。
官吏贪赃枉法历代都有,但在元代尤为突出。
《吴文正公文集》中说:“数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
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
”官吏要钱的名目无奇不有: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要收“公事钱”等等不一而足。
到顺帝时,因监察官职是肥缺,因而估价而给。
当时不但官场腐败严重,而且职官设置也滥。
所以当时民谣这样唱:“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军队也日益腐化堕落。
到元末,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在宫门宿卫,夜晚到效外去抢劫,形同盗匪。
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将官不知战阵,士兵不知挽弓射箭。
三、人民处于民族上层与统治阶级的双层压迫之下,为寻求活路而被迫举行起义。
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
我们先谈民族矛盾,元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采取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想藉此来延续他们的统治。
他们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蒙古人为第一等,他们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拥有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其政治地位仅次蒙古人。
第三类为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
其政治地位比南人要高。
比色目人要低。
第四类是南人。
主要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
政治地位最低。
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南人极少有入仕的机会。
在刑法上,蒙古人、色目人、邓小平人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量刑也极不平等。
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打死不要抵命,只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
此外还规定汉、南人不得私藏兵器和围猎等。
在阶级压迫上,首先表现在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并因之而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
元朝自武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
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
泰定帝为晋王时,曾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七千顷土地不是小数目,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疯狂兼并而来的。
顺帝时的伯颜,他先后得到皇帝的赐田就达二万余顷。
王公大臣们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
义宗、顺宗时的大承天护圣寺前后二次就得赐田三十二万五千余顷。
民间豪强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很惊人。
如淞江大地主曹梦炎就有湖田数万亩,粮二百万石。
福建崇安县土地的六分之五集中在地主手里。
这样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成了流民,更多的成为地主、官僚的佃户,有的甚至沦为了驱口。
佃户除向地主、官僚交租外,还要承受其它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法律规定他们“与财物同”,可以在人市上公开买卖。
其次表现在人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上。
元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挥霍和夺位战争的耗费,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
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括与压榨。
但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时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包括商税)竟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
不仅中原地区的人民深受其苦,就是名义上享有特权的塞北蒙古族人也普遍陷入了贫困。
和林附近的贫民,甚至卖儿卖女给色目人、汉人当奴婢。
元政府还滥发纸币,用“至正宝钞”取代原来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
结果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
和疯狂的贪污、搜括,残酷的压榨并行而至的是严重的天灾。
公元1333年京城大雨,饥民达四十八万人。
公元1337年左右,光江浙二次受灾,饥民就达百余万公元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以至饥民遍地。
在天灾人祸的双重逼迫之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只有铤而走险,举行起义。
公元1351年,元政府调集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
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又经常被官吏克扣工钱粮食,民夫怨恨情绪十分强烈。
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
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
紧接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相继爆发了起义。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的红巾军等。
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腐朽的元朝政府就被推翻了。
感言之一: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本是辽国皇族,辽灭入元。
是元朝最早期最有见识的一位大臣。
当时蒙古军队南侵时,对汉人实行屠城政策,正是他向窝阔台上谏,使汉人成千上万免遭丧命之虞。
窝阔台死后,皇后乃马真氏摄政,奥都刺合蛮把持朝政,朝臣纷纷依附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