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均田制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民,农民
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 兵役。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
北方 经济 恢复 发展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
3.意义 政权的巩固
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 原因 2. 过程 3. 影响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 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平城不宜为都。
(1)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2)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 食产量有限。(3)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文官俑
北魏时期人民的服饰
北魏都城洛阳平面图
北魏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 容,认识改革措施的相互关系。
• 过程与方法: 问题讨论与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 •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三.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为目的
易胡服
2.内容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 的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探究】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何在?由此推断改革 应该主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必要性: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 矛盾尖锐;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 盾激化;人民起义,社会动荡,直接威胁北魏的 统治。
解决的问题:完善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 增加政府的收入;稳定兵役和徭役的来源;缓和 民族矛盾。
【探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 制度的之不同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 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 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②三长制(基层统治机构)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北魏废除了宗主督护制, 改行三长制。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 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 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 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 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指编入户籍的平民),它改 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 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①内容:政府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③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④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必修2: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特点
备注
国有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属于国家; 不是主要类型,但 (官田)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制 私有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从东汉起出现田 庄;兼并引起动荡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 征发徭役兵役呢?
“三长制” 思考: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 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农民
(改革后)
“三长制” 内容: 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 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健全了从中央到 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对人民推 行均田制
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 筹.
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 展。
均田制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 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内容: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北方经 济恢复 发展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第 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文官俑
北魏时期人民的服饰
北魏都城洛阳平面图
北魏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认识改革措施的相互 关系。 • 过程与方法: 问题讨论与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 •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6张PPT)

问题2: 冯太后的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①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意义 ②政权的巩固
③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问题: 后期改革的特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 要措施?
1 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 主要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三长制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县郡。
改革后 北魏政权
农民
影响:①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③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改革前
租调制
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出谋划策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 迁都势力,请你设计一下 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 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洛阳
2 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移风易俗
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措施?
1 主要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 仿汉制: 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阶段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九品中正制
三国到西晋时期形成,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南朝末年渐趋 衰落。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 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7张PPT)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7张PPT)

3.北魏实施的均田令,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 )
提示: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 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变法阻力。( × ) 提示: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请分析: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提示: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 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所以其 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北魏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提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
2.北魏的门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1)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 正统地位。 (2)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3)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巩固了政权。 (4)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为北魏分裂埋下祸根。
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政策?
提示: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 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 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 )
提示:孝文帝推行俸禄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俸禄都由国家统 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否则要重刑重责。
2.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 × ) 提示: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应该是政府与宗主争夺 农户,因为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隐瞒人口, 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北魏实施了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3张PPT)

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 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 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 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 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 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 生闻此,应当大庆。”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改籍贯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移风易俗:胡服特点(结辫左衽,夹领小袖短 袄,长裤长靴。)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室。”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改汉姓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前期改革:创立新制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吏治有所好转

推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国家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内容:
小结
阶段 重点 冯太后主持
第一 重点是创建 阶段 新制
孝文帝主持 第二 重点是移风 阶段 易俗
主要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移风易俗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的大融合)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 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 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 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 速了北魏的衰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汉 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 方 以游牧 少数民族 为主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而居
5
课堂小结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 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 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前期统治者及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 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2、迁都洛阳 措施: 迁都过程
迁都影响 易衣服
讲汉话、
3、移风易俗 措施 改汉姓,
实行汉化
通婚姻
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0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1 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Hale Waihona Puke 从洛阳方面看经济 军事
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
不能满足需要
产发达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
游牧民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文化教育 农业生产
定居
农耕民族
畜牧业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19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 远的封建化改革
① 439 年,鲜卑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



文 帝
改革措施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19张PPT)
1.特点(重点)----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P36-37):
①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②推行均田制。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③设立三长制。 ---完善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④推行租调制。 ---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第2课 北 魏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课件 (共19 张PPT)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 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 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3.影响: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 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两 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措施?
阶段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冯太后主持, 推行均田制
中;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 迁都洛阳?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493--495) 1.迁都原因:
①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④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⑤根本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维护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5张PPT)

4.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 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 .均田制 B.俸禄制
C .三长制 D .租调制
C
后期: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化
主要措施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平城 洛阳
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 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 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主要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 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三长制 D.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 对应;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魏书》卷二十二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 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7张PPT)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8、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 、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 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 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 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 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 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2、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性质?
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期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设立三长制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创建新制 思考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原因?
④推行租调制 ④冯太后与孝文帝接受了汉文化。
A、整顿吏治 B、迁都
北朝( 439年 -581年 )
其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①迁都洛阳 4、商鞅变法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孝文帝,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后 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高考回眸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
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 溯源:汉族先进文化
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 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体系
1、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性质? 2、孝文帝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增加收入的措施? 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措施?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举例? 4、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化进程,举例? 5、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均田制
将_国__家__控__制___的 使_无__地__农__民___得到
政府控制着 土地分配给农民 了土地,推动了北
大量的
耕种,土地不得买 方地区社会经济的
__无__主__荒__地__ 卖
恢复和发展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新制度 三长制 租调制
背景或目的
内容
作用
五家立一邻长,五
配合均田制 的推行,强 化对地方的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提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 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但另一方面,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 全盘汉化,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为北魏发展埋下了隐患。 改革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先 进文明,不能直接移植、生搬硬套。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会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 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 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 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5)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 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2.过程 (1)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巧设计谋迫使贵族大臣接受了迁都 的决定。 (2)495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_洛__阳___。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37“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 由是否可以成立? 提示: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 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 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 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可以成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1张PPT)

汉 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 方 以游牧 少数民族 为主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而居
5
课堂小结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 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 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前期统治者及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 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2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3
穿汉服(展示图片)
14
汉服俑
胡服俑
北方民族融合前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服装上有很大差异 15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 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胡床
椅子
方凳 16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元 穆 陆 贺 刘 楼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


帝 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大 融合的趋势。
9
二 改革措施 1、建立新制度 措施:
影响
政治 俸禄制度吏治好转 三长制度保 高证 农国 民家 生对产人积民极有性效,控制提
经济 均田制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迁都原因
2、迁都洛阳 措施: 迁都过程
迁都影响 易衣服
讲汉话、
3、移风易俗 措施 改汉姓,
实行汉化
通婚姻
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0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1 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15页)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北 魏 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优 秀 PPT ( 1 5页)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三、后期改革——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 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 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 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 族统治模式转化。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北 魏 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优 秀 PPT ( 1 5页)
北方 南方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构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回顾旧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

7.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 多民族 ,不管 是共时 态存在 还是历 时态存 在,均 可以寻 到某种 内在的 关系。 族与族 之间的 关系有 两种: 一为血 缘性; 另为社 会性。 民族之 间不只 是存在 着血缘 性的关 系,也 还存在 社会性 的关系 ,其中 最主要 是文化 关系。
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共19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共19张PPT)

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制。三长制的实行, 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 直接掌握的编户(指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 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 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
和兵役。
编入户籍的平民),
历史概念:少数民族封建化
1、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表现: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地主占有生产 资料——土地、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力为 基础的社会。
北魏 刘宋
(3)历史作用
• 1经济: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 固了北魏政权,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 坚实的经济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485年)
北魏 刘宋
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在世:442-490 出生地:长安 民族:汉族 信仰:佛教 籍贯: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地 区冀州市岳良)人 执政时期:太和元年(477)至十 四年(490) 特长:她熟悉儒家经典,聪明果 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 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历史评价: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 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推动 民族融合和汉化政策,对北魏的 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唐史三论》
• 材料2: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 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 粟二石,帛或布一匹。这一制度使 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 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 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可摆脱柔然的威胁,并能举 兵南下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 代之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18张PPT)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
邻长 5户 里一党长,负责清查户口和田亩、征收赋
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里长 25户 党长 125户
经过三长体系的清查和核实,改变了隐瞒 户籍的情况,大量依附人口脱离豪强,重 新成为政府控制的编户。也使北魏的地方 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三国魏文帝曹丕曾讲:“三世长者知被 服”(三代富贵的家族才懂得如何穿衣)。
当时的人认为穿衣不仅是为了御寒,而且 是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标志。(衣冠人物)
说汉 语
今欲断诸北语(禁用鲜卑语),
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免)。
——《北史·魏本纪》
孝文帝皇后冯氏 被废出家为尼,终于瑶光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 中华文明的发展
2、移风易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 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 持,有 (结辫左衽,夹领小袖短袄)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北魏洛阳龙门石窟《皇帝礼佛图》孝文帝
6)均田制的局限性
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 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3、设立三长制(基层管理制度)
1)原因 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
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 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 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 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 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
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商〞实质是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封建土地国有制。
为什么要制定俸禄制整顿吏 治?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
北魏吏治的弊端,造成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 上防止贪污现象。
1.特点(重点)----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P36-37):
①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②推行均田制。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③设立三长制。 ---完善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④推行租调制。 ---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
中;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 迁都洛阳?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493--495) 1.迁都原因:
①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④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⑤根本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维护统治。
3.影响: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 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两 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措施?
阶段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冯太后主持, 推行均田制
限 桑田
男:20亩
麻田
男:10亩 女:5亩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农民 影响: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租调制
改革前 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改革后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重点是创建 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孝文帝主持,重 点是实行汉制 与移风易俗
(全面汉化)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是( )
C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影响:改变以前赋税征收的混乱,减轻农民的 负担;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农业人口增多,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支持的声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 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平城不宜为都。
(1)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2)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 食产量有限。(3)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汉化 特征 (服 饰、 仪仗、 器物)
北魏孝文帝
从北魏孝文帝的出行图中,你了解了什么历史信息?
第5课
自主学习
1.孝文帝改革的前后两个阶段明显以 什么为分界?其改革的各自重点是什么? 具体措施有哪些?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为什么将迁 都作为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前期改革的主要措施 (迁都洛阳前)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A、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的是 A、迁都洛阳
A、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5、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二十亩,(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 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
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 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 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 威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 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 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 其迁都的目的?
D.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 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 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3.影响
为深化改革提供条件,有利进一步推进汉化政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三、后期改革的主要措施 (迁都洛阳后) 1.特点:--孝文帝主持,移风易俗
2.措施: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P38-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④通婚姻
39) ⑤改籍贯骗+强压Fra bibliotek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赖氏
贺氏
拔拔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 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对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探究 :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可以分到 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 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国家所有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农民所有
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 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 一主张怎么样?
材料一 “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 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 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B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
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