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2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随堂达标验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素材(2)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素材(2)必修3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中华文化的成就、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参与调查、展示等,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此获得直接的体验。

并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二、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四、教学建议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目题(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1.汉代是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 F )点拨: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唐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F )点拨:汉代,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目题(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7·浙江11月学考)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F )点拨:要区分文字和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混同。

此题应为文字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观点错误。

2.传统文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F )点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经济、政治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

(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

(5)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

[易误警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非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2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2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地位: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 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有重要位置。
3、科学技术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 (1)作用: 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2)特点:实用性、整体性。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 (3)地位: 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 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文学艺术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 (1)作用: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 (2)特点: 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2)

高中教案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天津高考·2 2012海南高考·17 2012安徽高考·7 2011江苏高考·21 2011广东高考·31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要注重本单元知识与历史现实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史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命题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1 (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6课第一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6课第一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新知 导航
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特征。 3.知道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4.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两河流域 中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在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奉献
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统治走向了衰败
叁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叁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现在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几代人的努力 付之东流,我国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 里,中国历代名画、编钟等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1、地位 :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
2、重要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1〕汉字:地位、作用
〔2〕史书典籍:地位、原因、特点 ①地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 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③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为最兴旺; 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为最兴旺。
——梁启超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纪传体史书——《史记》 断代体史书——《汉书》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长篇挖苦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长篇抒情诗——《离骚》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8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8

有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即时应用] 1.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 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 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 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 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 丰富、风格独特
第十五页,共52页。
1.教材 P66 【提示】 (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 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的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 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呈现皇权的尊荣 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的发明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第十一页,共52页。
[辨析] 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 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各民族的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十二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2页。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即__求_同__存_异__(q_iú_和tón兼g 收cú并n y蓄ì) 。 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和__睦_相__处__(h_é_。mù xiān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的__积_极_(_jī_jí)_成_分__。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__自_身__文_化____的认同和对_其_他__民__族_文__化____的理解。

第三页,共52页。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精__神_(j_īn_g_s_hé_n_)、生活展 示人们的__精_神__(jī_n_g_sh_é_n有)世独界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_丰__富_(_fē_n_g_f_ù_)而_的绚丽内涵、 __鲜__明_而__独__特___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

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青一代将在此积聚能量,展
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 )
①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
深 ③举办运动会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④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
具特色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23456
解析:“青之运”暗喻年青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强调了文 化的作用,即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全国青年运动会有利于各地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可以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①说法不准确。④强调了各地文化的渐趋融合,与题意无关。
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①②④符合题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③说法错误。
答案:B
123456
二、非选择题 6.(考查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 化具有区域性)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 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 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藏娘艺术等代表性品类。尤其令世界 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在造像、线条、 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画派精细 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 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所学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 活》道理。
答案:B
123456
5.(考查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
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全盘吸
收各种外来文化 ④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
了道德的含义,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也表明传统
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①②符合题意。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
要前提,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123456
4.(考查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 竹简(贰)》中的《系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史书实物。该篇共138 枚简,分作23章,在战国出土文献中卷帙最为庞大,记载了西周初年 至战国早期的诸国史事。由此可见( )
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
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
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
种、租等。这说明,汉字( )
①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使人类文明得以
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明朝后期,专制主义的封建 统治非常腐朽,朝廷内部党派林立,互相攻击,纷争不已。晚清政府 更是变本加厉,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噤若寒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 争尖锐复杂,这是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西方文化对中国东方文 化的入侵和征服,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毋庸 置疑,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中华文化处于劣势 和被动地位。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 记载下来,将丰富的 史料积累起来
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 规模之大、存留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目标导航:重点: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难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法:用汉字和历史典籍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自主探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见证联系三、引学导思:1、阅读P62探究材料,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并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历经沧桑、代代传承?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为世界所仅有。

3.如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四、随堂闯关1.(2008 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 包容广纳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2.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

汉代简牍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表明()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五、作业评价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目标导航重点:1、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方法:列举事例,感悟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总结与评估课件新必修

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总结与评估课件新必修

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总结与评估课件新必修一、背景介绍本学年高中政治课程中,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部分。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们特别准备了“我们的中华文化总结与评估课件”。

二、相关知识链接本课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回顾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连续性。

其次,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分析了其内涵和表现。

在这两个部分中,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问题阐述在本次课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我们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最后,我们探讨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学习效果评估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些评估环节。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策略及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们也可以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希望本课件能够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

2.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理解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意义。

重点: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基础·初探]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5.隋唐时期: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6.宋元明时期: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了宋明理学。

7.明清时期: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汉字(1)文字: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承人类文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1)地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近代衰微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新辉煌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预习·提升]1.判断(1)儒家学说,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2)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4)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 )(5)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 )(6)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
[解析] 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表述的,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目的一种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目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回答2~3题。

2.两幅图片中的民居建筑不同,表现出我国文化具有( A )
A.区域特征B.融合特征
C.民族特征D.历史特征
[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江南水乡和陕北窑洞的区域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3.造成我国文化具有区域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C )
①自然条件差别②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历史、地理因素影响④民族的差异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③正确,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民族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与题意无关。

4.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流派。

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流派的形成过程表明( C )
A.岭南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走向同一
C.岭南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和睦相处
[解析] “和睦相处”“直接嫁接”等信息体现了岭南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C符合题意。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在“走向同一”;D不符合事实。

二、非选择题
5.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

草原文化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答案] 从目前的文化定位特征来看,草原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一种复合性文化。

所以草原文化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